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4日讯 上交所今日晚间发布公告,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定于2020年12月15日上午9时召开2020年第119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届时将审核江苏联测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事项。
在29日举行的的第三场“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公司债券部副主任卢大彪表示,将持续做好股票发行的审核工作,按照注册制的理念,持续稳步推进新股发行常态化,提高审核工作的透明度,优化审核流程,缩短审核周期,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有记者问:目前国内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还是债券融资,请问股权融资方面有哪些创新点? 卢大彪指出,今年证监会确实很重视股权融资,股权融资做得好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带动创新创业等等,所以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证监会总体的思路是在坚持质量第一和兼顾市场稳定的前提下,继续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理念,深入推进注册制改革,目的是提升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卢大彪称,IPO和上市公司再融资方面主要的工作是改革和创新关联在一起。 一是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良好开局的基础上,继续下大力气做好科创板的建设,包括持续完善科创板的基础制度,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管理办法,出台科创属性指引标准,优化红筹企业境内上市的相关政策。今年以来,支持了中芯国际等一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 二是总结科创板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实施。今年8月份首批创业板18家注册企业成功上市,创业板这一“存量+增量”的注册制改革平稳落地。 三是持续做好股票发行的审核工作,按照注册制的理念,持续稳步推进新股发行常态化,完善并公开首发业务审核问题解答,明确相关审核要求,提高审核工作的透明度,优化审核流程,缩短审核周期,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大家可以去做一些统计和比较,我们的IPO在全球大概排第二,如果把内地和香港市场加起来数量应该是超过美国市场的。” 卢大彪说。 四是修订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则,精简优化再融资条件,合理调减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时间间隔,进一步提升再融资审核效率。 在并购重组方面,卢大彪指出,为增加并购重组交易谈判机制和博弈机制的灵活性,提供多样化的支付选择方式,稳步开展上市公司定向发行可转债作为并购重组支付工具试点。卢大彪介绍,今年以来,证监会受理的可转债并购重组9单,其中已经核准或者说已经过会的是5单,交易金额是295亿元。 此外,建立完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取消并购项目“不得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配套募集资金不得超过五千万元”的限制条件,主要是方便那些交易金额小、发股数量少的小额并购交易,来激发市场活力。卢大彪介绍,今年以来小额快速的重组项目证监会已经受理了3单,已经核准了2单。
自11月中下旬开始,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股价进入下跌通道,今日该股股价继续下跌4.11%,创出了上市以来的新低,报收13.75元/股,对应的总市值约为55.44亿元。 据悉,上纬新材于今年9月28日正式上市,此前的《询价公告》显示,通过初步询价,上纬新材确定本次科创板IPO发行价格为2.49元/股,这一定价使得上纬新材成为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募资最少的公司,同时按照发行价格计算,上纬新材的预计市值约为10.76亿元,略高于上纬新材选择的“预计市值10亿元”的科创板上市标准。 上市首日,上纬新材开盘价报20.68元,涨幅730.52%,从此股价站稳两位数大关。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上旬,上纬新材股价更是进入了上升通道,股价最高突破18元大关。 公开资料显示,上纬新材的主营业务为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7年-2019年,上纬新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24亿元、12.38亿元、13.49亿元,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61.35万元、2437.59万元、7826.8万元。此外,从整体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看,2017年-2019年,上纬新材的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2.19%、2.09%、1.89%,逐年下滑至2%以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8日讯 今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消息,近日,证监会按法定程序同意以下企业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惠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上述企业及其承销商将分别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陆续刊登招股文件。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8日讯 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定于2020年12月15日上午9时召开2020年第120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届时将审议固安信通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
嘉元科技公告,2020年12月1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召开审议会议,对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的申请进行了审议。根据会议审议结果,公司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的申请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2018年11月5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的消息正式宣布,迄今已满两年时间。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只科创板新股正式上市交易。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平稳运行,科创板发展迅速,各项制度创新成效逐渐显现,推动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卓有成效,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也日益发挥。募集资金超4000亿元设立两年来,科创板经历了快速成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收盘,科创板上市公司共191家,总市值3.2万亿元,流通市值7932亿元。从一级市场情况来看,Wind数据显示,自开板以来,按照网上发行日期计算,截至11月4日,科创板共计有197家企业完成了发行工作,共计募集资金4150.51亿元,其中募集资金规模较大的包括中芯国际、中国通号等。从发行价格来看,在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机制下,科创板上市公司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形,有13家公司的发行市盈率低于30倍。从上市公司所属领域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科创底色鲜明。Wind数据显示,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191家上市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有72家,新能源产业相关企业7家,新材料产业27家,生物产业43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30家,总共占比超过93%。从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总体保持了较高的成长性。Wind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191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132家前三季度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占比69.1%,有116家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增长,占比超60%;2020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0%的有33家,其中圣湘生物、芯源微、航天宏图、硕世生物和东方生物5家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均是去年同期数据的10倍以上;在研发投入方面,有93家企业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超过10%,占比48.7%。37家研发费用超1亿元。天风证券研究指出,2020年前三季度,科创板业绩增速表现强劲。从披露的三季报业绩来看,整体延续了此前业绩改善的趋势,相比于A股其他主要板块,科创板保持了更高的业绩增速和更显著的改善趋势。从“试验田”到全市场推广标杆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表示,科创板改革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经济创新转型,二是用这块“试验田”推动资本市场基本制度改革。在行业人士看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对于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对于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技术创新和经济创新方面,科创板设立的初衷就是“专注打造中国硬核科技”,拥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器”的战略定位,因此,科创板始终将目光聚焦在科技创新企业上,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给予拥有核心科技的企业更多资金支持。科创板成立两年来,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成为科创板的主体,从成长性角度来看,这些企业未来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成长潜力较大,代表着我国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科创板为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土壤。“注册制试点的重任也放在科创板上,两年以来效果斐然,为创业板注册制以及后续即将推进的全面注册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注册制的平稳运行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陈雳说。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改革,创造了多个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包括:第一次创设了多通道的IPO标准;A股市场第一次允许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架构企业上市;对于首次上市股票,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让新股交易更充分、新股定价更均衡;在退市制度方面,科创板不再设立退市整理期、暂停上市等程序,符合退市条件的上市公司直接退市;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首次将IPO审核权交予证券交易所,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使得中国股市首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板块。“注册制下的科创板为中国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树立了一个标杆,它开创了对科技创新的股权融资支持以及对科创企业包容的新时代,同时提升了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得我国资本市场的法治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有了更好地提升空间。”董登新说。(记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