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兆星:如何打造和提升一国的金融核心竞争力?》 作者 王兆星(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顾问) 当前这场突如其来、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使世界经济面临更加困难、更加严峻的形势。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次经济的冲击和危机之中,金融没有像2008年那样成为危机的源头和罪魁祸首,恰恰相反,经过2008年那场危机以来的金融改革,金融自身的建设得到提升,金融监管得到加强,金融体系变得更加稳健,这使金融在当前这场危机当中反倒成为应对当前经济困难、支撑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实践也证明越是在经济困难衰退乃至危机的情况下,就越是能检验金融的稳健性、坚韧性。同时也能更好地检验一个国家的金融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不仅是政治、军事、科技、经济实力的竞争,同时也是金融实力的竞争,尤其是金融核心竞争力和金融国际影响力的竞争。所以我们应该认真总结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在深化改革开放、打造中国金融核心竞争力方面应该有更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与金融的综合竞争力之间虽然有交叉有重叠,但是两者又有重要的区别。 金融的综合竞争力往往更强调金融竞争力的全面性、均衡性。而金融核心竞争力更强调的是它的关键性和独特性,所以两者的侧重是不同的。这也正像我们大学和研究生的课程,有几十门的课程,但对这些课程的要求、标准、权重有所区别,它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主业课程和非主业课程等等,最后考核检验的结果也区分为综合成绩和核心主业的成绩。虽然两个方面都非常重要,但是它所强调的重心和意义是有所不同的。我们既要重视打造金融的综合竞争力,重视其全面性、均衡性,同时更要重视打造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来强调这种金融领域的关键作用。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或者不主要体现在金融、资本的规模,金融体系的盈利水平,金融资本的回报水平以及不良率等等。这些指标往往都是短期的、动态的。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更体现为一种长期的、持久的、关键的能力和优势。 当然,金融的综合竞争力也好,核心竞争力也好,往往都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高度相关的,但是它们又不能完全等同,也不完全一致。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也同时反作用于经济。经济与金融既有统一性,也有差异性,因为两者衡量和判断的标准要素以及它的参照性是有所不同的。 如何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呢?尽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绝对权威的衡量标准,但从国际的实践和比较中,还是有一定的共识。我认为至少在以下9个方面,当然不限于这9个方面,可以作为衡量一国金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要素。 1、一个国家的金融体制和它的人才优势。金融创新也好,金融风险的管控也好,金融规则标准的制定也好,都需要一大批的、高端的国际金融专业人才。而要吸引和凝聚一大批国际高端金融人才就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好的体制和机制,这能够更大程度地吸引和凝聚这些国际高端人才,同时能够使这些国际高端金融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2、对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和它的效率。它体现在一个高效率的金融体系,一个健康高效的资本市场。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动员国内的储蓄资源并把这些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把这些社会资源有效地开发,也就是金融制度、金融手段等等方面的创新。 3、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控的能力。金融制度工具手段服务等创新,必须和风险的管控能力相平衡。如果没有很好的风险管控,金融创新也可能成为野马,最后会失控,甚至会酿成金融风险,所以一方面要有金融创新的活力,同时也要有风险管控的能力。 4、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与监管的能力。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是保持单体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同时金融监管的能力,包括宏观审慎的监管能力和微观审慎监管的能力,也能够有效地来促进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发展,能够有效地防范单体和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使得整个金融体系更加健康,保持活力,对经济能够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5、金融体系的逆周期与抗危机的能力。经济本身带有一点逆周期的性质,这样就容易造成经济的危机从而引发金融的危机,所以金融如果能够建设一种具有逆周期的调解能力,在危机当中具有抗危机能力,在危机之中能够很快恢复,体现逆周期性和坚韧性,这样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6、金融科技与金融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金融科技创新也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金融体系发挥更好功能的重要支持,而金融科技创新也好,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好,都需要金融基础设施强有力的支持。这些金融基础设施要保证它的高效,同时要确保它的安全,这样才能使金融保持活力,同时维护金融体系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7、国际资本的聚集与配置能力。在这方面,国家乃至地区作为地区和国际的金融中心的作用非常明显。它能够对国际资本起到强大的聚集作用,同时对资本具有强大的配置作用。所以,我们要把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为提高国家金融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才能更好地聚集和配置动员国内的金融资源,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聚集动员和配置国际资本,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资本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8、本国货币行使国际货币的能力。我们经常提到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来行使国际结算、清算、储备、投资功能,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金融实力的综合反映。所以,应该把它作为打造金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9、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金融治理的能力。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基础上,最后形成一个国家的金融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上,同时也是对全球金融治理能力的影响力上。 以上9个方面我想可以作为衡量一国进入金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同时也是中国下一步加快金融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目标。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建设金融核心竞争力方面,在打造和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哪些薄弱环节,这也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领域。 这里面包括要加快打造和建设一个更能够吸引和凝聚以及最大程度发挥国际高端金融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一个体制和机制。总体来讲,第一,中国在国际金融高端人才方面还是非常短缺。第二,要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在进一步发挥好银行体系间接融资功能的同时,不断加强和完善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最大程度地动员聚集社会资本的能力,来促进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第三,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改革,不断提升金融机构自身的创新能力、公司治理能力和风险的管控能力。第四,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制度创新,为建设国际中心创造更好的条件。第五,要进一步推进外汇体制改革、资本账户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改革,进一步加快和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使得人民币在国际清算、贸易结算、世界货币储备以及资本配置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目标。第六,要积极地更加深度参与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更加深度地积极参与全球的金融治理,以不断提升中国在整个世界金融市场、世界金融规则的制定以及世界金融的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和中国的经济实力、经济发展相匹配。(本文据王兆星在7月25日举行的2020国际货币论坛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今年以来,农业银行以“互联网+供应链融资”产品“链捷贷”为抓手,持续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的政策倾斜和信贷支持力度,助力疏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自产品上线以来,已与中建集团、TCL集团等230多家供应链核心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累计服务超7000户上下游企业,共发放贷款近7万笔、约470亿元,笔均贷款66万元。 “链捷贷”是农业银行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研发的线上供应链融资产品,基于核心企业信用,以应收账款、存货、订单和预付款融资等形式,为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提供资金支持,具有“全线上、无接触、适用广、流程快”的特点。在银企系统直连模式的基础上,农业银行创新对接中企云链、简单汇等横向行业整合平台,促进供应链企业跨行业整合,提升产业链水平。目前该行已与中车、中铁、中建等124家核心企业通过中企云链平台建立合作关系,累计为企业融资95亿元。 农业银行积极支持处于供应链核心地位的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扩大产能,进一步拓展产业链金融服务辐射范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蒙牛集团商圈为例,目前已累计支持该商圈上下游企业494户,投放贷款23亿元。 根据上下游企业需求、供应链情况、核心企业系统及数据情况,农业银行创新“保理e融”“票据e融”“应收e贷”“订单e贷”等多项子产品,一企一策制定差异化的产品组合方案,涵盖应收、预付款、存货、信用等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主流场景,进一步扩大上下游企业的服务范围。 针对传统保理、票据贴现等供应链业务仅覆盖到少量一级供应商,难以将核心企业信用背书传递至上游多级供应商的问题,农业银行运用区块链等最新金融科技,研发上线“保理e融”和“e账通”等“核心企业应付账款多级流转”产品,实现核心企业信用在供应链上的传导,让末端小微供应商获得低成本资金。
7月1日下午,东吴证券和顶点软件共同举办发布会,宣布由双方联合研发的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统A5成功上线运行。普通客户可以享受到极速交易体验,也标志着我国券商IT核心技术迈入全面自主可控的新阶段。 据介绍,证券行业交易系统要直面风云变幻的股票交易市场,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的同时还要支撑超大规模用户,维护交易信息安全。当前形势下,实现证券金融信息系统,特别是证券行业最核心的交易系统的完全自主可控显得尤为急迫。为解决这一痛点,2015年起,东吴证券就联合顶点软件,立项研发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统A5。到如今实现经纪、期权等全业务的顺畅迁移,系统正式上线,历时5年。A5是国内证券行业首个全内存、全业务的交易系统,打破了20余年来核心交易系统完全依赖国外商业中间件与数据库产品的局面,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在技术上自主可控,A5系统还通过内存数据库、高速可靠队列服务等新兴技术,使实际生产交易性能相比上一代交易系统有数量级的提升。业务处理的平均延迟从原有10毫秒提升至1毫秒以内,并发处理能力提升10倍,安全性能也大幅提升。截至6月29日,东吴证券已完成所有经纪客户的迁移,这使得东吴证券的普通客户也能享受到原本机构客户才能享受到的极速交易服务。同时这一系统将之前分布在不同系统的不同业务能集中起来,实现一站式服务,更提高了客户资金账户的使用效率,并能根据客户的不同交易需求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方案。除传统零售客户之外,A5还可满足公募、私募、一般机构、境外机构等专业投资者的投资交易需求。截至目前,东吴证券所有机构、经纪客户已成功整体迁移至A5系统。 东吴证券表示,放眼未来,打造满足业务多态性需求、兼具成熟度与先进性的核心系统,是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后,公司将不断优化A5系统,创造更多业务应用场景,提高专业交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并通过这一系统的开放共享,促进金融机构之间合作交流,为提升行业综合交易服务与核心竞争力作出贡献。(林沂)
近年来,外部摩擦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和重大启示,我们必须尽快扭转核心技术卡脖子的被动局面,掌握自主核心技术。 □本报记者 吴瞬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方大集团(行情000055,诊股)董事长熊建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态势愈演愈烈,外部摩擦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和重大启示,我们必须尽快扭转核心技术卡脖子的被动局面,掌握自主核心技术。 熊建明认为,我国现在正从制度层面不断修改完善科技创新的法律法规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部分省市也开始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熊建明以方大集团的地铁屏蔽门业务为例,他介绍,方大集团近年实现了大量技术创新。“地铁屏蔽门系统首先是软件和DCU系统,其核心有一个工业级芯片,要求比民用级高很多。现在我们开始转向国内,开始试用一些国产工业级芯片;第二是地铁屏蔽门的无接触系统,维保要花费大量人力,现在我们开发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传感器,就能提前判断屏蔽门是否出现故障,将大大减少屏蔽门的运营维护成本和安全风险;第三,地铁列车无人驾驶系统,需要屏蔽门系统配合无人驾驶。2019年中国有5个城市率先在全球使用无人驾驶系统,方大中标4个。这是我们的原创技术,我们在这一领域是领先的,完全自主研发。现在方大的地铁屏蔽门专利占据全国一半以上。” 2020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江西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赋予了新机遇,增添了新动能,拓展了新空间。对此,熊建明表示,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鼓励和扶持内陆后发省份补短板、塑优势,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同时鉴于江西省科创企业主要聚集在江西省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赣江新区的特点,建议全国人大授权在江西省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赣江新区开展科技创新试点工作。 熊建明介绍,具体建议一是允许在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赣江新区注册的科创企业设置特殊股权结构,即创始股东可以设置特别表决权;二是在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或赣江新区设立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三是设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鼓励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依托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知识产权、科技成果产权和股权交易;四是建立科技创新基金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基金体系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培育等方式,建立覆盖种子期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并购重组投资的基金体系。 相关专题: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手握订单合同、应收账单、存货单据,企业就能依靠供应链金融获得贷款 “链”金融,连通资金断点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等 制图:沈亦伶 依托真实交易信息,银行围绕核心企业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厂里两个多月没开工,应收账款没回笼,工资、原材料进货款都没着落,这可怎么复工?”受疫情影响,为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提供配套零部件的湖南长沙县梅花车架覆盖件厂一度停工,公司负责人李涌焦急无奈。 为难之际,李涌了解到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推出网络供应链融资产品,支持企业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涌在线上进行了申请:“没想到,不到一小时,333万元贷款就进了账。”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刘佳慧是海尔空调的一个小经销商。时值销售旺季,刘佳慧计划再备一批货,但几十万元的资金缺口让她有点犯愁。 事情不久有了转机。刘佳慧听说网商银行与海尔合作,推出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为下游经销商提供免抵押、免担保融资支持。刘佳慧在支付宝上进行申请,20万元贷款很快到账:“有了这笔钱进货,生意一定能再做大。” 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促进中小微企业全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指什么?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与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合作,对其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产业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交易时,往往会延迟付款周期,或是要求上下游企业垫款。比如,一些上游企业做工程时,前期开工费用需自己垫付,工程交付后才能拿到核心企业付款,因此企业需预备一定资金维持日常开销。由于资产轻、缺担保,这些企业一般难以从银行获取贷款,现金流相对紧张。 如今,正是由于与核心企业紧密关联,“链”上企业有更多机会获得银行贷款。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银行以核心企业供应链为切入点,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获取上下游企业真实交易数据等信息,更充分、准确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和风险,并据此更好开展金融服务。此外,核心企业开具的应收账款能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稳定还款来源,也可通过信用流转为上下游企业融资增信。 “应收账款融资是以应收账款作为还款来源,为企业提供贷款;订单融资是指企业凭核心企业订单申请贷款,并在收到货款后偿还贷款;仓单融资则是指有货物存储的申请人凭仓储方开具的存货单据进行质押融资。”曾刚说,这些方式有效拓展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提升了企业融资可得性和资金周转效率。 8000亿元应收账款融资能惠及多少企业? “一家中小微企业贷款需求量往往不大,有的可能只需几十万元。8000亿元应收账款融资能让相当多中小微企业受益。”曾刚说。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对21.8万户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日常资金周转支持,余额21.4万亿元;对29.7万户产业链上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余额5.8万亿元;对35.3万户产业链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余额9.3万亿元。 借助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提升服务效率,打通产业链资金“堵点” 疫情防控期间,供应链金融为何受到关注?有哪些创新亮点? ——让上下游企业“不掉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现代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环环相扣,供应链上各家企业的相互依存度较高。”建设银行有关负责人说,受疫情冲击,有的上下游企业生产、销售受阻,这些企业出现的资金链“断点”可能成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堵点”,供应链金融正是顺着产业链有针对性地解决资金问题。 “如果上游零部件企业没钱开工,核心企业生产就可能‘缺钉少铆’;下游经销商没钱进货,核心企业产品销售不畅、收入减少,整条产业链也会受影响。”曾刚说,沿核心企业供应链精准识别服务对象,对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确保产业链各环节资金“不断链”,正是对症下药的良方,“供应商提升接收订单能力,销售商提升销售能力,反过来能促进核心企业扩大生产,整条产业链才能稳定、畅通,实现协同复工复产。” “此外,一些贸易类企业货物大量积压,现金流紧张。而仓单融资等方式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利用库存取得贷款,缓解流动性压力。”普洛斯金融总裁窦彦红说。 ——金融科技赋能,让资金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供应链金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鉴别上下游企业交易的真实性,保证贷款资金安全。 “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供应链金融能更精准地识别企业真实金融需求,智能监控金融风险。” 窦彦红说,例如大数据技术能迅速准确地识别企业的经营风险,物联网技术能实现货物仓储、运输等环节的实时监控。通过科技赋能,金融机构能在严防金融风险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更精准、更便捷的融资服务。 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提升了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蚂蚁金服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依托区块链技术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双链通”。通过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等方式,让区块链上企业的应收凭证、订单数据和交易状态等信息更加公开、透明。风险控制能力提升了,金融机构能以更优惠利率对企业放贷。 ——“一对多”变“一对一”,核心企业获得贷款,缩短付款账期。 疫情防控中,一些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更为迫切。对此,供应链金融也进行了创新。在监管部门引导下,银行改变原来对“链”上企业逐一进行风险评估、单户放贷的方式,直接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发放贷款,并跟进产业链上下游复工复产需求,推动核心企业缩短账期,及时支付款项,缓解上下游企业资金压力。 “由‘一对多’变‘一对一’,银行省却了以往对上下游企业分别进行风险评估的时间,放贷效率更高。此外,核心企业往往就是银行的授信客户,能更快获得利率更低的贷款,有利于其及时向上下游企业付款。”曾刚说,通过这种“大河有水小河满”的方式,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上下游企业应收账款能更快回笼,有利于复工复产“加速跑”。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地区、部门协同,找准创新和风控的平衡点 专家认为,要更好发展供应链金融,既需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也需银行、核心企业等各方更积极参与,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加强创新与合作。 首先,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增强担保能力,为供应链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董希淼认为,应进一步完善供应链融资业务考核激励机制,对供应链融资业务在信贷规模、经济资本考核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支持银行对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相关授信予以差别化安排。 “应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等对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担保能力、畅通银担合作、健全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更加有效分散风险。”曾刚说,此外,还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加大对交易信息造假等行为惩罚力度,切实增强银行采用应收账款融资等方式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意愿和力度。 其次,适度简化业务流程,加强地区、部门协同,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服务。 近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要求,进一步优化供应链融资业务办理流程。在核心企业承担付款责任或提供担保、回购、差额补足等增信措施前提下,上下游企业办理供应链融资业务时,银行可适度简化客户评级准入等流程,纳入核心企业统一授信管理,使用核心企业授信额度。 “同一供应链上的企业往往跨地区分布,应进一步强化各地、各部门协同合作,积极建立完善供应链金融异地服务协调机制,推进跨地区跨银行协作,更好帮助企业享受到供应链金融发展带来的‘利好’。”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 最后,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监控,增加供应链交易信息验证渠道,切实提高风控水平。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说,银行应明确核心企业准入标准,认真审核核心企业融资需求和贷款用途,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的有效监督,确保精准投放。此外,要加强押品管理,有效控制存货质押融资风险,并通过专户管理、协议扣款或受托支付等手段监控应收账款回笼。 曾刚说,银行应积极研发供应链金融业务系统,并加强与工商、税务、水电、通信等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力度,以更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及信用状况,增加供应链交易信息验证渠道。 业内人士认为,核心企业在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应加强内部管理,严防有关人员提供虚假交易信息。银行也要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力度,通过技术手段更好掌握核心企业风险变化以及监测上下游企业风险。(记者屈信明 欧阳洁)
11月21日,证券基金行业文化建设动员大会在京召开,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在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了建设健康良好的行业文化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提炼了新时代证券基金行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重要内涵,并对行业文化建设提出清晰的路线指导。会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洪磊宣读了《公募基金行业文化建设倡议书》,并向全行业发出倡议,公募基金应恪守信义义务、敬畏法治、践行社会责任,将行业文化进一步具象化,倡导形成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文化理念。 百年企业靠文化。文化是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公司战略得以落地实施的重要载体。成立7年来,德邦基金始终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将企业文化与自身发展相结合,努力将企业文化理念落到实处,持续提升公司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做好企业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以诚信为基石,严守合规底线 诚以养德,信以立身。诚信不仅是为人之道、立身处事之本,更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真正的“形象名片”。资本市场的发展须以充分的信息披露为核心,对基金公司而言,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遵守契约精神,履行信义义务。德邦基金自成立伊始便将客户利益放在首位,始终牢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使命,切实践行诚信信托责任,倡导价值投资理念,坚持以优异的投资业绩和回报来应对挑战。 合规是一切投资活动的底线,高标准、严要求的合规风控体系更是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生命线。21年来,公募基金业以《证券投资基金法》为核心,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严格落实基金管理人的责任与义务,同时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形成主动合规文化氛围,筑牢合规经营的底线。作为公募基金行业的一员,德邦基金一直坚守合规底线,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实现风险决策机关、风险评估机构、风险管理部门和投资管理部门的有效合作,确保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的全面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将合规管理深植于投资的全过程中。 夯实核心竞争力,追求极致“工匠精神” 任何行业的不可替代性和独特优势都体现在专业性上。在证券基金行业即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各公募基金机构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地提升专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现代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自今年以来,德邦基金在总经理陈星德的带领下,由内而外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创新,对内优化组织架构,提升协同作战效率,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同时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重塑产品与客户服务体系,从根本上激发公司的内生动力;对外加强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深入合作,积极拓展销售渠道。“蜕变”之后,德邦基金实现了管理规模与投资能力的稳步提升,截至三季末,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近70%,股票投资主动管理能力最近两年排名升至行业第13位,取得突破性成长。 作为一家发展中的公募基金公司,德邦基金对于自身的定位有着清晰地认知,秉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态度和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目前已构建起较为健全的业务布局,并在主动权益、量化投资、固定收益等主流业务类型方面取得一定优势,陆续打造出德邦大健康、德邦量化优选、德邦新添利等一批绩优基金,可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德邦基金正式加入中国银行业协会,成为业内首家和唯一一家加入该协会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这不仅是深入服务金融市场和银行业的重要突破,也标志着公司整体研究实力、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得到银行业的一致认可。 不忘初心,回馈社会 在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德邦基金也不忘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在发展过程中积极践行公益活动,并精心打造了“德邦暖心”公益子品牌,助力贫困山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