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光峰科技发布了2020年度上半年业绩报告。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2.74万元;同期研发费用0.87亿元,占营收比为12.19%。 光峰科技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在全球产生深远影响,于公司是积极应对挑战的一年。不过,虽然公司业绩受到业绩影响,其当期现金流仍表现稳健,保持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对此,公司表示:“疫情期间企业守住了盈利底线,经营表现要好于预期。” 光峰科技强调称,今年上半年公司依然维持了可观的研发投入,同比上年研发占营收比增加1.73%,表明了企业坚持科技创新以及长期发展的战略定力:“公司将坚持对研发进行高额投入,研发组织向更高效转型,营造创新环境,开发AR、IoT、影院光源等未来三年产品所需的技术,构筑公司在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作为激光显示领域的领先企业,光峰科技基于激光荧光显示技术以及LED投影显示技术的底层关键架构,逐渐形成了在激光显示行业数量最多、涵盖最广、质量最高的专利体系。报告期内,光峰科技新增授权专利数量达88项,其中包括41项发明专利。新增156项专利申请,其中包括80项发明专利申请。 记者了解到,在十多年的ALPD®技术架构自主开发升级中,光峰科技培养了一批技术功底深厚、研发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队伍,研发团队336人,占企业总人数30%。人才储备构筑了光峰科技在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为技术与产品的持续升级以及企业长期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光峰科技仍在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针对核心技术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专利保护,对所拥有专利进行积极维权,保护合法权益,不断推动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进一步促进激光显示产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报告期内,光峰科技进一步聚焦“核心器件+核心专利+生态”的发展战略,在确保研发投入的前提下,通过降本增效的方式,优化业务流程,使企业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积极进行业务调整,在影院业务“冰封”情况下,准确把握ToC业务逆势增长机遇。 在电影放映市场,光峰科技率先推出激光光源按时长付费的“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不仅能够对影院的资金、运营压力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还能凭借光峰科技激光光源的高亮度、高色域、高对比度等技术优势,在画质上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有效帮助影院实现“降本增效”。 光峰科技认为:“疫情对光峰科技影院业务的影响属于一次偶发性危机,长期来看,光峰科技独创的影院激光光源‘服务模式’有助于影院‘轻资产’运营,减轻下游影院经营者的负担。” 数据显示,光峰影院放映设备已投放市场超过17000套,授权计时服务超过1亿小时。截至8月20日0时,影院复工满月,全国票房已超10.1亿元,超3300万人次观影;8月25日七夕单日票房达5.23亿元,创影院重启以来的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ToC业务已形成了光峰科技的新增长曲线。在今年6·18购物节,光峰科技与小米合资控股的子公司峰米科技再获佳绩,其新品获在购物节的三平台均获激光电视品类销售额、销售量、销售份额第一名。 2020年5月份,公司还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影音操作系统——FengOS,定位于面向全行业合作的开放平台,致力打造一个自建、独立的大屏运营生态。据介绍,终端用户通过FengOS操作系统,能够获得智能化的服务、顺滑流畅的大屏人机交互体验、符合个人偏好的优质内容。光峰科技表示,随着FengOS生态下的用户规模不断增长,峰米科技的商业价值、运营价值、应用价值等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8月20日丨中骏集团控股(1966.HK)于线上举行了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黄朝阳先生、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黄攸权先生、执行董事兼助理总裁黄伦先生、财务总监兼公司秘书李少波先生、中骏商管行政总裁牛伟先生、方隅行政总裁陈坚先生等参与了业绩会直播。 一、业绩概述 中骏集团控股发布2020年上半年业绩,公司实现收入151亿元,大幅增长45%;应占核心净利润18亿元,同比上升19%;中期每股港币11分,同比上升10%,股本回报率达到23.4%;公司进一步提升土地储备,新增10幅土地,新增地上建面达到332万平方米,货值为500亿元。 二、业务分析 1、合约销售稳步增长 上半年,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为401亿元,同比增长约为8%,实现销售面积约为273万平方米,公司合同销售平均售价达到14680元每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18%。尽管面对疫情压力,公司仍然完成了全年销售目标930亿元的43%。考虑到国内疫情管控得力,经济生产恢复较快,公司储备充足的货值,并加大推盘力度,今年也将有信心完成全年销售目标。 2、持续获取优质土储 公司持续获取优质土储,为未来业绩突破夯实基础。当前公司已进入54个城市,新进7个城市,仍专注于一线、二线及强三线城市。 截止2020年6月30日,公司总土地储备为3303万平方米。目前,公司在长三角经济圈、海峡西岸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中西部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储占比分别为33%、27%、20%、14%及6%;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及三、四线城市土储占比分别为9%、68%、23%。能够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获取优质土储,为未来业绩增长打开空间。 上半年,公司增购10幅土地,权益比79%,地上建筑面积为332万平方米。其中8幅土地为一体两翼战略获取,新增6个世界购物中心,2个方隅长租公寓项目,住宅商业配比为84%:16%,平均土地成本3082元/平方米。 3、“两翼”业务成长空间巨大 截止七月底,公司已建成19个FUNWORLD世界城购物中心,总建筑面积超120万平方米。以数据+营销为核心驱动,以会员数字化营销为核心抓手,推动营销业绩。以中骏世界城小程序为例,自4月上线2个月,营销激活用户126万人次,会员注册率同比提升191%,卡券核销率提升45%,营销期带动销售提升13%。公司希望在2025年布局100个购物中心,租金收入超45亿元。 公司FUNLIVE方隅采用“基金管理+数字化连锁经营模式”。2020年上半年基金管理费及项目管理费收入同比增长9.3倍。截止2020年上半年,公司FUNLIVE方隅公寓开业超5000间,已稳定运营项目平均节点出租率为87.5%。布局主要在一、二线城市,截止到7月底,占比为74%。公司希望在2025年管理规模达到20万间,资产管理规模600亿元,租金收入规模达到100亿元。 购物中心与方隅长租公寓多元化公司收入来源,在不确定性较高的经济环境下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和盈利来源。 4、负债水平合理,流动性充裕 公司在保持扩张速度的同时,负债仍保持在合理区间。今年上半年,公司净负债率为68.3%,比上年同期66.2%相比略有增长。加权融资成本为6.7%,与去年同期水平相同。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0亿元,而短期贷款207亿元,流动性充裕。 三、业绩会问答环节 Q1:今年上半年销售额401亿元,目前只完成了全年目标的43%,请问管理层对于全年销售表现的期望是怎么样的? A1: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公司2月至3月的销售情况受到一点影响。但后面几个月基本上是将销售额补上来了。今年930亿的销售目标,基本上是能够确定实现的,因为公司下半年的供货比较多,可售资源有1300亿。我们也非常鼓励团队尽量冲刺千亿的销售收入,但不会调整今年930亿的原定目标。 Q2:公司上半年的去化率是多少,预估的下半年去化情况是怎样的? A2:上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特别是2月份跟3月份,去化率同比下降47%。除了疫情影响以外,我们在这一季度其实是尽量去化旧盘,,并在第二季度推进这一策略。这也是为什么上半年的去化率会比较低一点的原因。我们预计,如果按下半年的供货的情况,全年的去化率我们有信心可以达到55%~60%左右。如果是55%的去化率,就意味着我们是做到930亿左右的销售收入,如果是60%左右的去化率,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做到1000亿左右的销售收入。 Q3:如何看待下半年楼市? A4:对楼市,我是比较有信心的。第一,中国城镇化率现在大概是61%,市场需求肯定还在。第二,现在政策属于稍微热一点就管控,稍微差一点就放开一些,国家政策未来两年不会有太大调整。第三,由于美国的关系,现在要拉动内需,房地产是一个重要推手,因为房地产涉及的行业数量大,所以有利于房地产的发展。得益于国内疫情管控得力,内需再推动一下,楼市整体下半年会好于上半年。 Q4:派息政策是否有改变? A4:跟以前一样,维持在应占核心利润的30%以上,2019年的比例大概在33.4%。 Q5:拿地策略是怎样的? A5:首先,城镇化进程还没结束,需求不用怀疑,每年大概15-16万亿平方米的需求是肯定的。在存量时代,必然会带来行业洗牌。我们看到目前最大问题是中国市场从一线到市县都扎堆了,每个城市都有几十个房企在竞争,上面还有限价,下面还要继续拍地,不知道明天会拍到什么价,这是行业最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怎么找到不确定中的确定性,所以提出一体两翼战略,来跟政府谈一些地块。目前为止,上半年拿了9个购物中心,综合用地平均面积50-60万平方米,地价比周边便宜很多。这就是我所说的确定性。 另外,今年拿了四个长租公寓,举个例子,上海安亭块地,楼面价大概12000多,现价可以卖到37000多,利润空间很大。但是就我们一家报名,为什么?因为它有3万平方米的长租公寓需要去开发,很多公司就没有解决的方案,所以我们也是通过长租公寓来解决部分投资的确定性。这部分土地比较便宜,才有利润保障,才有奖金的保障,才有团队的保障。 这是土地投资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定要选择在核心的城市、核心的地段,核心的项目。 我们在公开市场一定是往一线跟核心二线的城市走,而且还不是核心二线城市,我们是要核心地段,你比如说厦门是二线城市,但是岛外也不行,这个主要是我们要解决投资的安全性。我们在一线跟核心二线的核心地段,基本上它的销售的速度是很快,流量快,还能把规模做大。 总体来说,两个策略:1、一体两翼战略,通过购物中心和长租公寓去找到大部分土地投资确定性;2、做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的核心项目。 Q6:公司是否有分拆物管公司的计划? A6:我们正积极研究中,暂时未有具体计划,适当时候会按照上市条例规定向市场公布。 Q7:最新的布局和年初的疫情,对商场开业的影响有多大?目前公司跟政府正在商谈的项目有多少,预计年底前能买入多少? A7:疫情影响已经不大了,目前客流已经恢复了9成多,销售业绩已经同比增长通过引进一些独家品牌、网红品牌,对客流和业绩有助力作用。 拓展项目方面,目前两个项目进入到内装修的阶段,按计划在12月底开业,到7月底招商面积完成8成多,影院已经开始装修,超市在下周会进场,其他商户在九、十月会陆续进场装修。 商业团队每周都会去看项目,目前,正在勘察的地块超过50个,下半年估计可以获得超过10个。 Q8:公司方隅长租公寓跟基金的所有合作项目进展如何?已经交割的项目表现如何? A8:第一,通过与基汇资本合作的投资平台投了2个项目,两个项目的房间数加起来是1471间,项目地都在上海。一个已经开业,一个预计在明年四季度或后年的一季度开业。 第二,今年年初跟中东主权基金、Proprium Capital Partners成立投资平台,完成了第一个投资项目,但目前仍在开发阶段,预计2023-2024年开业。
备受市场关注的氢能“以奖代补”政策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相较此前的征求意见稿,最新的版本强化了对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的考核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政策将给国内发展核心技术的企业带来机会。目前,相关政策还在研讨中,预计最快出台时间是8月底。 今年4月底下发的氢能“以奖代补”征求意见稿已经明确,要强化对氢能及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而记者了解到的最新版本较此前进一步具体化。 比如,最新版本提出示范期间,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等领域取得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同时,要求每款关键零部件产品通过第三方机构的综合测试,在示范城市群应用不低于500台套,产品实车运行验证超过2万公里,技术水平和可靠性经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给予额外加分。 有行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发展氢能核心技术毫无疑问成为政策主轴。目前国内合资企业还比较多,未来上述政策将给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公司带来一些发展机会。不过,从具体落实情况看,最新版本在标准细则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详情请扫二维码↓
8月14日,中国奥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中国奥园”)公布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公告显示,中国奥园在上半年录得营业额282.4亿元,同比增长19%;同时,实现毛利润人民币82.8亿元,同比增长18%,毛利润率29.3%;核心净利润人民币28.3亿元,同比增长14%,核心净利润率10%;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为人民币24.5亿元,同比增长21%,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率8.7%。 在上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奥园核心盈利指标仍能取得较快增长;在销售方面,公司前七个月实现物业合同销售共计604.2亿元,完成全年销售额目标46%。随着下半年经营节奏的进一步调整,中国奥园有望实现全年销售目标。 自2016年以来,中国奥园迎来了一轮跨越式增长期。2016-2019年,中国奥园销售额年复合增速高达66%,优于TOP30房企销售额同期43%的复合增速,在2019年销售额破千亿。而在销售规模扩张的带动下,中国奥园的营业收入与利润也实现稳增。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而为了平衡规模和盈利,中国奥园在2017年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即完善全国布局、聚焦核心城市、深耕重点区域。其中,中国奥园在2020年将继续深耕进入城市,争取每个城市实现50亿元销售贡献。随着上半年亮眼业绩的发布,中国奥园多项核心指标持续向好,从而也印证了公司城市深耕战略正在得到不断夯实。而随着未来城市布局广度和单个城市贡献进一步提高,中国奥园的销售规模也将实现同步增长。 1800亿销售额将于未来两年确认,土储质优量足保障业绩高成长 中国奥园于1996年在广州成立,2007年在港股上市。历经25年发展,公司从珠三角走向全国,2019年销售规模突破千亿,属千亿房企中规模增速最快之一,并且形成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主业的多元业务结构。 今年上半年,中国奥园累计实现物业合同销售额约508.7亿元,继续稳居行业TOP30。同期,中国奥园已签约未确认的物业合同销售约1800亿元,随着上述合同销售额将逐步于未来两年确认,中国奥园未来的业绩增长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而丰富优质的土地储备同样是房企高成长性的有力保障,尤其是对中国奥园来说,过去几年的跨越式增长主要来自于公司拿地力度的加大。2014-2019年,中国奥园土地储备年复合增速高达30%;2017-2019年,中国奥园拿地/销售面积比分别达到287%、142%、138%,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奥园新增项目44个,新增可开发建筑面积约695万平方米,新增可售货值约人民币832亿元,累计拥有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4874万平方米,权益占比78%,总货值约人民币5015亿元,计入城市更新项目后的总货值约人民币11602亿元,足以满足公司未来4-5年的正常发展。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奥园鲜明的拿地特色也为公司成功树立了差异化竞争优势。中国奥园通过股权合作、收并购、城市更新、公开市场招拍挂等多种方式拿地,拿地成本持续保持较低水平。 在招拍挂方面,中国奥园今年陆续在广州、漳州、成都、合肥、佛山、扬州、武汉、宁波等一二线城市的公开土地市场获取项目。其中,5月18日,中国奥园以220028万元总价,拿下广州白云区江高镇中心城区政府储备项目住宅二期-1号地块,折合楼面价约19067元/平方米;5月20日,中国奥园又以总价21.89亿元竞得成都天府新区出让一宗超百亩商住用地;7月17日,中国奥园更以底价15.41亿元斩获上海嘉定区安亭镇一宗商住办地块,成交楼面单价11500元/平方米——在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的同时,中国奥园持续完善全国化布局。 (上海嘉定区安亭镇商住办地块示意图) 收并购方面,中国奥园4月份宣布收购A股上市平台京汉股份,。2020年7月,中国奥园正式完成收购京汉股份29.99%股份。资料显示,京汉股份具备多年房地产开发管理经验,目前共计持有18个项目,主要位于中国北京、天津、重庆、成都等热点城市。而通过本次收购,中国奥园将开拓资产包拿地的新模式,土地储备资源也将得到进一步丰富。 大湾区城市更新优势明显,“奥园旧改模式”发挥六大优势 近年来,中国奥园积极投身于粤港澳大湾区、环北京区域、中西部城市群、北部湾经济区等地的旧城、旧村、旧厂(三旧)改造再开发中,目前已实现“三旧”改造全覆盖。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奥园拥有逾50个不同阶段的项目,预计额外贡献可售资源约6587亿元,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占95%,有助增厚大湾区土地储备,为未来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在广州,中国奥园城市更新项目遍布荔湾、黄埔、番禺、南沙、增城等区。其中,参与改造的广州市增城区南坣村,是增城区第一个通过公开招商方式进行更新改造的旧村,自启动签约以来,仅用45个有效工作日突破八成,刷新增城区旧改签约记录。 (增城区南坣村项目现状与改造效果图) 今年以来,中国奥园先后与卓志集团签约开发广州黄埔嘉利码头改造项目,并联合广东合汇、粤港澳大湾区产融投资顺利成为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横塱村旧改项目的合作企业;与花样年签约城市更新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未来将就大湾区城市更新项目展开合作,优势互补、不断加深和拓宽合作领域。此外,中国奥园成功中标东莞清溪镇城市更新项目前期服务商,成功签约深圳龙岗松元头城市更新项目等,持续扩张大湾区的城市更新业务。 经过多年的沉淀,中国奥园在城市更新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奥园旧改模式”,即通过“专业团队+复合产业”,将教育、医疗、养老、体育、商业、文化、产业、科技等复合产业融入到旧改项目中。 相较于同行,“奥园旧改模式”有着包括复合产业优势、本土企业优势、品牌口碑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示范项目优势在内的六大优势。 境内外融资成本创新低,多家机构给予奥园积极展望 在“房住不炒”主基调持续,新冠疫情“黑天鹅”降临的背景下,房企现金流及融资能力备受考验,房地产行业洗牌加速。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房企来说并非是一个“泥沙俱下”的局面,马太效应让基本面扎实、具备良好融资能力的房企脱颖而出,中国奥园就是其中之一。据了解,中国奥园重视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贯彻稳健的财务管理,债务结构不断优化。而随着今年融资环境的整体宽松,中国奥园抓住窗口期完完成发现包括公司债、美元债、银团贷款等,融资能力持续提升。 资料显示,今年2月及6月,中国奥园发行1.88亿美元363天4.8%境外债及4.6亿美元2024年到期6.35%境外债,其中1.88亿美元境外债创中资高收益债最低发行成本,4.6亿美元境外债较 2019 年同期限债券息票下滑近1.3个百分点;1月及4月,中国奥园完成两轮共2.8亿美元三年期境外银团贷款,年利率为HIBOR/LIBOR加4.30%,由恒生银行、汇丰银行牵头,共九家境外商业银行参与;2月及8月,中国奥园分别发行25.4亿元五年期5.5%境内公司债及11.8亿元五年期5.65%境内公司债。 同时,上半年中国奥园现金回款率达到90%,总现金约人民币694.4亿元,现金流充沛。 中国奥园突出的融资能力及执行能力也获得资本市场的肯定。2020年4月和5月,中国奥园分别获标普及穆迪重新确认信贷评级及“正面”评级展望,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一致给予“正面”评级展望,同时公司境内信贷评级获联合信用评为中国最高信用等级“AAA”。 中国奥园的基本面不断得到夯实,公司股价今年以来却表现平淡,累计下跌18.67%,动态市盈率已经跌至5.56倍,为近3年估值低位。中国奥园在资本市场表现平平,一方面是市场短期对房地产板块悲观的情绪宣泄,但另一方面,多项核心指标持续向好有望主导中国奥园的估值重塑,给了投资者长线布局的机遇。 而在今年上半年,中国奥园也多次获管理层增持,体现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对公司业务发展有良好的信心。资料显示,中国奥园集团董事会主席郭梓文在4月份增持中国奥园100万股股份,并购买100万美元中国奥园2021年9月到期美元债。6月11日,集团执行董事增持中国奥园35万股股份。 (资料来源:Wind) (资料来源:Wind) 而据Wind显示,今年6月以来包括招银国际、中金公司、兴业证券、建银国际、华创证券等多家海内外知名投行给予中国奥园积极评级,其中中金公司给予公司“跑赢行业”评级,建银国际给予公司“优于大市”评级,华创证券则给出“强烈推荐”评级,而招银国际将中国奥园目标价设置为15.48元,较公司目前股价约有60%的上涨空间。 根据华创证券的预测,中国奥园2020-2022年每股收益将达到2.34元、2.81元和3.31元,按照NAV折价45%给予目标价13港元、相当于20PE5.1倍;同时预计中国奥园将在2021年实现增长提速,2019-2022年销售年化增速达到20%。此外,兴业证券预计中国奥园2020年和2021年营业收入为820亿元和1022亿元,同比增长62.2%和24.8%;核心净利润为63亿元和77亿元,同比增长52.3%和23.0%。 从整体上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奥园的销售已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充裕的已售未结资源及大湾区丰富旧改项目为公司未来业绩提供良好保障。中国奥园多元化拿地能力突出,融资成本持续改善,公司管理层不断增持股份也体现出对于中国奥园未来发展的信心。随着中国奥园全国化布局和城市深耕的不断推进,“后千亿时代”的中国奥园规模增速和业绩成长性都不容小觑。
近期,微软收购TikTok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核心技术国产化再被热议。尽管微软已做澄清,但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西方各国都对中国企业进行不同程度和方面的遏制提醒着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化的重要性,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与打压的局面,独立自主地开展科技研发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 美亚柏科是中国电子数据取证龙头企业,全球电子数据取证领域的两家上市公司之一。2019年10月,美亚柏科和28家中企与机构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进行技术遏制。 在被列入“实体清单”后,美亚柏科迅速拿出对策,于第一时间公布“破冰计划”,成立破冰实验室,开展技术攻关和会战。仅一个月后,破冰实验室便取得重大进展,公司取证产品在完全国产化硬件环境下运行研发成功。 同年11月,美亚柏科乾坤大数据治理平台、电子数据存证云、电子数据恢复系统、啄木鸟远程计算机分析系统入选“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工业软件产品目录(2019)”。 2020年5月,美亚柏科携手近30家从事信息领域软硬件关键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应用和服务的相关企事业单位,成立厦门市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联盟,加快推进“新基建”国产软硬件全面规模化应用进程。7月,美亚柏科“乾坤”大数据智能化平台产品首次面向全球发布。 此外,美亚柏科重点产品取证塔、手机画像系统及手机取证塔系统也正在全面升级中,预计在今年内正式发布,全面进入国产化时代。 美亚柏科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目前复杂的国际环境,进一步加大对国产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是国内高新企业的必由之路。成立至今,美亚柏科始终在思考和布局安全可控的方案,通过提高自身研发能力,加速产品的国产化,提升自身产品的行业竞争力。未来,美亚柏科将坚持以自主创新谋求企业发展,以核心科技实现跨越升级,与所有中国企业团结在一起,加快推动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争取在国际上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
记者获悉,金融科技系统研发商盛立金融完成B+轮亿元人民币级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联合投资方包括东方财富创新、达晨财智、天堂硅谷、浙民投、泰盈瑞盛投资等基金,链兴资本担任财务顾问。盛立金融CEO柳峰表示,此次投资将助力盛立金融从现有的细分市场的领先者发展至多个细分市场的领先者,加速布局海外市场以及其他资产交易领域。 盛立金融成立于2005年3月,是国内金融机构市场的系统服务商,为金融机构提供全球交易技术服务。 盛立金融拥有支持证券、期货、现货以及衍生品等多市场、前后端完整的产品线,包括REM极速柜台、EFH极速行情转发、极速网络设备、撮合系统、终端交易系统等,面向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交易所、香港券商和私募机构提供交易技术解决方案,其合作伙伴包括数十家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等。 当前,盛立金融的核心产品REM采用FPGA硬件技术实现加速,支持核心的交易业务、事前风控业务、系统内结算业务以及行情转发业务,已接入中金所、上期所、大商所、上交所和深交所等交易所。 投资方观点: 本轮领投方代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副总裁王昊表示: “我们非常关注高性能计算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盛立金融团队有多年底层核心技术的积累,并且有能力面向客户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产品和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粘性。盛立金融拥有稳定且国际化的核心团队,CEO柳峰先生作为连续创业者,拥有二十年以上的行业经验积累。核心团队成员平均行业经验都在10年以上,凝聚力战斗力强,综合能力全面。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未来国内国际市场对于高性能计算平台的需求也有机会持续增长,我们期望未来盛立金融为客户持续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建设金融核心竞争力方面,在打造和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哪些薄弱环节,这也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领域。 当前这场突如其来、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使世界经济面临更加困难、更加严峻的形势。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次经济的冲击和危机之中,金融没有像2008年那样成为危机的源头和罪魁祸首,恰恰相反,经过2008年那场危机以来的金融改革,金融自身的建设得到提升,金融监管得到加强,金融体系变得更加稳健,这使金融在当前这场危机当中反倒成为应对当前经济困难、支撑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实践也证明越是在经济困难衰退乃至危机的情况下,就越是能检验金融的稳健性、坚韧性。同时也能更好地检验一个国家的金融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不仅是政治、军事、科技、经济实力的竞争,同时也是金融实力的竞争,尤其是金融核心竞争力和金融国际影响力的竞争。所以我们应该认真总结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在深化改革开放、打造中国金融核心竞争力方面应该有更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与金融的综合竞争力之间虽然有交叉有重叠,但是两者又有重要的区别。 金融的综合竞争力往往更强调金融竞争力的全面性、均衡性。而金融核心竞争力更强调的是它的关键性和独特性,所以两者的侧重是不同的。这也正像我们大学和研究生的课程,有几十门的课程,但对这些课程的要求、标准、权重有所区别,它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主业课程和非主业课程等等,最后考核检验的结果也区分为综合成绩和核心主业的成绩。虽然两个方面都非常重要,但是它所强调的重心和意义是有所不同的。我们既要重视打造金融的综合竞争力,重视其全面性、均衡性,同时更要重视打造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来强调这种金融领域的关键作用。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或者不主要体现在金融、资本的规模,金融体系的盈利水平,金融资本的回报水平以及不良率等等。这些指标往往都是短期的、动态的。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更体现为一种长期的、持久的、关键的能力和优势。 当然,金融的综合竞争力也好,核心竞争力也好,往往都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高度相关的,但是它们又不能完全等同,也不完全一致。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也同时反作用于经济。经济与金融既有统一性,也有差异性,因为两者衡量和判断的标准要素以及它的参照性是有所不同的。 如何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呢?尽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绝对权威的衡量标准,但从国际的实践和比较中,还是有一定的共识。我认为至少在以下九个方面,当然不限于这九个方面,可以作为衡量一国金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要素。 一是一个国家的金融体制和它的人才优势。金融创新也好,金融风险的管控也好,金融规则标准的制定也好,都需要一大批的、高端的国际金融专业人才。而要吸引和凝聚一大批国际高端金融人才就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好的体制和机制,这能够更大程度地吸引和凝聚这些国际高端人才,同时能够使这些国际高端金融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二是对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和它的效率。它体现在一个高效率的金融体系,一个健康高效的资本市场。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动员国内的储蓄资源并把这些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把这些社会资源有效地开发,也就是金融制度、金融手段等等方面的创新。 三是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控的能力。金融制度工具手段服务等创新,必须和风险的管控能力相平衡。如果没有很好的风险管控,金融创新也可能成为野马,最后会失控,甚至会酿成金融风险,所以一方面要有金融创新的活力,同时也要有风险管控的能力。 四是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与监管的能力。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是保持单体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同时金融监管的能力,包括宏观审慎的监管能力和微观审慎监管的能力,也能够有效地来促进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发展,能够有效地防范单体和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使得整个金融体系更加健康,保持活力,对经济能够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五是金融体系的逆周期与抗危机的能力。经济本身带有一点逆周期的性质,这样就容易造成经济的危机从而引发金融的危机,所以金融如果能够建设一种具有逆周期的调解能力,在危机当中具有抗危机能力,在危机之中能够很快恢复,体现逆周期性和坚韧性,这样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是金融科技与金融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金融科技创新也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金融体系发挥更好功能的重要支持,而金融科技创新也好,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好,都需要金融基础设施强有力的支持。这些金融基础设施要保证它的高效,同时要确保它的安全,这样才能使金融保持活力,同时维护金融体系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七是国际资本的聚集与配置能力。在这方面,国家乃至地区作为地区和国际的金融中心的作用非常明显。它能够对国际资本起到强大的聚集作用,同时对资本具有强大的配置作用。所以,我们要把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为提高国家金融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才能更好地聚集和配置动员国内的金融资源,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聚集动员和配置国际资本,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资本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八是本国货币行使国际货币的能力。我们经常提到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来行使国际结算、清算、储备、投资功能,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金融实力的综合反映。所以,应该把它作为打造金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九是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金融治理的能力。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基础上,最后形成一个国家的金融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上,同时也是对全球金融治理能力的影响力上。 以上九个方面我想可以作为衡量一国进入金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同时也是中国下一步加快金融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目标。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在建设金融核心竞争力方面,在打造和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哪些薄弱环节,这也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领域。 这里面包括要加快打造和建设一个更能够吸引和凝聚以及最大程度发挥国际高端金融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一个体制和机制。总体来讲,第一,中国在国际金融高端人才方面还是非常短缺。第二,要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在进一步发挥好银行体系间接融资功能的同时,不断加强和完善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最大程度地动员聚集社会资本的能力,来促进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第三,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改革,不断提升金融机构自身的创新能力、公司治理能力和风险的管控能力。第四,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制度创新,为建设国际中心创造更好的条件。第五,要进一步推进外汇体制改革、资本账户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改革,进一步加快和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使得人民币在国际清算、贸易结算、世界货币储备以及资本配置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目标。第六,要积极地更加深度参与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更加深度地积极参与全球的金融治理,以不断提升中国在整个世界金融市场、世界金融规则的制定以及世界金融的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和中国的经济实力、经济发展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