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滴滴旗下青桔单车举办“未见之见-青桔骑行主题巡展”活动,活动上首次公开了其用于城市车辆管理的“青桔智控中心”。该系统依托滴滴出行数据、AI计算平台,构建青桔在城市短途出行需求的预测能力。通过北斗+GPS双模式高精度导航定位,实现“定点还车、入栏结算”,结合青桔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智能调度运营,优化车辆调派。 在巡展活动上青桔还亮相了三款新车。滴滴方面表示,此次推出的三款新车,运用了青桔最新的专利技术,包括智能中控、高集成度模块化设计、支持90度停放规则等。亮相的新车中,单车产品青羚变速车传动比的调节范围达177%;青霄电单车斜抽换电角度使车辆调度维护效率提升一倍;青帆电踏板车续航能力可达85km。 青桔结合共享单车高频、多场景等复杂因素的考量,在车体材料上也不断研发降低损耗、延长使用时间、降低生命周期成本的产品。 此外,在车辆的管理上,青桔实现了单车的“全链可持续”管理,从车辆设计、生产、运输到报废,实现所有零部件的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当车辆到达尾部生命周期时,青桔会进行无害化、减量化的资源再生处理,并要求全流程的环保性。 据悉,青桔从2018年1月至今,已在全国超过150个城市开通服务。青桔CEO张治东介绍,在滴滴内部,青桔已经成为“0188”战略规划中重要的一环,未来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与网约车、公共交通等业务将形成合力。
“定点还车、入栏结算”。8月13日,青桔单车首次展示了其用于城市车辆管理的“青桔智控中心”。 据介绍,该系统依托滴滴海量出行数据、AI计算平台,构建出了青桔在城市短途出行需求的预测能力。通过北斗+GPS双模式高精度导航定位,结合青桔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智能调度运营,优化车辆调派。 当天,青桔单车还推出三款自主研发的新车,平台可通过运营管理系统,有效干预车辆的停放秩序。 据介绍,此次推出的三款新车,运用了青桔最新的专利技术,包括智能中控、高集成度模块化设计、支持90度停放规则等。 “青桔始终坚持设计车辆,并对各个零部件研发升级。结合共享单车高频、多场景等复杂因素的考量,青桔在车体材料上也不断研发降低损耗、延长使用时间、降低生命周期成本的产品。”青桔方面介绍。 此外,在车辆的管理上,青桔最早实现了单车的“全链可持续”管理,从车辆设计、生产、运输到报废,实现所有零部件的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当车辆到达尾部生命周期时,青桔会进行无害化、减量化的资源再生处理,并严苛要求全流程的环保性。 据悉,从2018年1月至今,青桔已在全国超过150个城市开通服务。作为共享出行的后来者,青桔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实现多个行业“第一”。 “第一家真正实行全面免押金的共享单车品牌,从根本上杜绝了用户的资金风险;首家搭载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共享单车品牌,采用了‘智能中控+分体锁’的技术方案,骑行后无需手动关锁,在手机端操作即可完成落锁。车辆的智能中控搭载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实现无桩入栏结算,为城市的单车管理提供新实践。”青桔CEO张治东介绍道。 今年四月,滴滴CEO程维在解读滴滴未来三年战略目标时曾提出双曲线发展,其中一条曲线就是打造一站式出行平台。这包括了网约车、顺风车等在内的“四轮”业务,以及青桔单车和电单车在内的“两轮”业务。 青桔CEO张治东介绍,在滴滴内部,青桔已经成为“0188“战略规划中重要的一环,未来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与网约车、公共交通等业务将形成合力。
8月11日,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银川管理处中卫压气站“一键启停”项目一级动火作业正式启动,这是我国第一个已建站场更新改造升级推进“一键启停”项目的站场,试点成功后,将实现调控业务从全面远控向智能调控推进,加快智能化管道和智慧管网建设进程,对国家天然气管网智能化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中卫压气站是中国最大天然气枢纽站,输送半数以上国产天然气,是国内天然气长输管道行业最大最重要的枢纽站场。今年以来,在中国石油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和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的推动下,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率先将中卫压气站作为压气站“一键启停”试点改造,通过压气站工艺设备及压缩机工艺流程全自动化控制改造、控制系统配置优化、站控与压缩机控制系统深度融合、压缩机辅助系统整合等优化措施,实现“一键启停”站场的硬件基础。 中卫压气站站长李佳鹏介绍,目前,一键启停项目硬件改造全面完成,软件的部分升级改造正在推进,项目完成后,最终实现北京调度远程控制,一个按钮,就可以实现中卫压气站的启输、停输,站场将实现一键启停站、一键启停机、一键工艺切换等功能,减少人为干预,减少误操作,实现复杂工艺简单化操作。
8月11日晚间,工业富联发布2020年半年报,在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之下,公司上半年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均实现了增长。随着新基建如火如荼的开展,与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链密切相关的工业富联进入业绩兑现期。虽然第一季度受到疫情的影响,但随着云计算业务的快速增长,公司在第二季度实现了业绩反弹。数据显示,工业富联在今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966亿元,同比增长6.87%;实现归母净利润31.73亿元,同比增长21.85%。 实际上,中国制造业目前正面临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节点。在下一个十年中,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达成技术应用上协同突破,帮助企业进行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是全行业乃至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已是工业富联上市两周年,我们对自身在产业中的定位提出了新的理念,即成为‘新基建时代中产业价值升级的合伙人’,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产业资源积累,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和产业资源服务,为所服务的产业的价值提升作出贡献。” 把握疫情中的机遇 云计算业务助力业绩反弹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各行各业都提出了严峻考验,特别是对于制造业来说,从供应链到制造运输都受到了冲击。不过随着防疫措施的有效开展,以及疫情的逐步缓解,市场供给和需求全面复苏,工业富联营收稳定增长,净利润水平快速回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半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工业富联实现营业收入1766.54亿元,同比增长3.6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5.85亿元,同比增长7.70%。其中,云计算业务成为上半年公司业绩的增长的“主力军”。 据了解,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而催生的“云经济”带来了线上办公、线上会议、线上教育以及线上娱乐等领域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全球大型云服务提供商、互联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等也持续扩容。 受益于疫情加速的云端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工业富联云计算业务实现营收795.35亿元,同比增长4.24%。目前,工业富联不仅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云计算硬件模组,还将硬件与超融合超算系统结合,形成云端应用服务(HCI与HPCasaService),构建完整的端边云互联生态系统。另一方面,“云连雾,雾连端”的协作平台与网络也已建造完成,为云计算业务长期稳定的增长奠定基础。 “目前,全球云服务商(CSP)、尤其是中国的云服务商业务实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而带动CSP在我们整体业务的占比明显提升,收入与毛利润率同步提升。未来,随着云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数据中心、服务器等的市场需求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也将有望持续受益。”对于公司云计算业务的未来发展,李军旗对记者表示,“经历了此次疫情的严峻考验,让我们更坚定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战略方向是正确的。我们将继续大步向前,助力中国制造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责任与发展并行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在全球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广大中小微企业面临“转型找死、不转等死”的两难境地,单靠一两家公司的内部发展与技术突破,并不足以让大多数制造业成功跨越障碍,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因此,将整个产业甚至跨领域的数据、资源与技术实现互联互通,是国内制造业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成功关键。 作为全球智造业龙头—富士康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工业富联响应国家发改委“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进入第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平台企业及服务商倡议方名单,基于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以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和供给需求、线上线下、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方式,面向中小微企业推出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 上市两周年之际,工业富联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与探索并没有止步。“我们对自身在产业中的定位提出了新的理念,即成为‘新基建时代中产业价值升级的合伙人’,这主要是由公司内部基因决定的,一方面我们有产业的基因,另外一方面我们已经深度布局数字化技术,希望能把技术服务商和产业资源服务商连接在一起,形成扎实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于工业富联在赋能中小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方面,李军旗介绍道,“未来,我们希望能携手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深度融合各方技术优势和产业资源积累,推动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供应链的互联互通,赋予制造业更强的发展韧性和更大的潜能。” 为了实现“新基建时代中产业价值升级的合伙人”这一全新战略理念,工业富联于今年推出了“灯塔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打造端到端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实现流程优化的完整垂直应用场景,全面集成于一个"灯塔工厂"之内。 “灯塔工厂可以定义行业中的完整场景,验证不同的技术集成后的效果,给产业内的其他企业提供一个参照物,大幅降低企业后续的试错性焦虑和投资风险。”对于“灯塔工厂”的推广,李军旗寄予了厚望,他对记者表示,“相信随着灯塔工厂的先行者取得成功,会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积极投入转型升级,实现自身模式、效应、价值观意识形态的转变,带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目前,工业富联正与汽车零部件、住宅工业、建筑材料等多个行业内的头部客户进行了“灯塔工厂”的输出合作,推动行业产业平台孵化和标杆客户打造。而为了更好的输出“灯塔工厂”的理念,从7月份至今,工业富联也已在线上举办了多场高峰论坛,探讨新基建风口下,制造业的未来以及产业价值升级。 对此,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通信和ICT产业部总监陶旭骏也对记者表示,“工业富联的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应用场景非常有典型意义,所以对外输出的时候很有价值。未来,随着公司‘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战略布局渐入佳境、持续突破,相关业务值得期待。” 对于工业富联未来的发展,李军旗也对记者表示,“疫情既带来了挑战,也蕴含着机遇。随着‘宅经济’蓬勃发展,以及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云计算、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工业富联的业务与上述领域均密切相关,这是我们的机会,也是我们的优势。”
双汇发展(000895)8月11日晚间发布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63.48亿元,同比增长43.01%;净利润30.41亿元,同比增长26.74%;基本每股收益0.9161元。伴随业绩成长,公司股价今年累计涨幅已翻倍。此外,双汇发展在8月11日盘中创下上市以来新高58.37元/股。 上半年,双汇发展高温肉制品、低温肉制品、生鲜品冻品等主要品类销售均不同幅度增长,其中生鲜品冻品营收同比增幅达58.96%,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为65.77%。 报告期内,双汇发展屠宰生猪327.4万头,同比2019年上半年下降61.83%;鲜冻肉及肉制品外销量(含禽类产品外销)149.6万吨,同比2019年上半年下降3.79%。 虽然销量略减,但因为产品价格较同期上升,仍然推动双汇发展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加。分季度来看,公司二季度经营已从疫情影响下恢复。 今年一季度,双汇发展屠宰生猪166.5万头,同比下降64.78%;鲜冻肉及肉制品外销量(含禽类产品外销)68.3万吨,同比下降10.74%;实现营业总收入175.92亿元,同比上升46.9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5亿元,同比上升13.82%;第二季度,双汇发展屠宰生猪160.9万头,同比下降58.22%;鲜冻肉及肉制品外销量(含禽类产品外销)81.3万吨,同比上升3.03%;实现营业总收入187.81亿元,同比上升39.4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6亿元,同比上升41.69%。 双汇发展近期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按照目前的形势,预计今年下半年猪价将会有所回调。同时,随着生猪供应量的回升,预计公司后期的屠宰量将持续恢复。 从网络布局来看,双汇发展在全国17个省建有30个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主要生产经营区域包括河南、上海、山东、四川、江苏、河北、广东、黑龙江、辽宁、江西、浙江、广西、湖北、安徽、云南、陕西等地。 双汇发展称,高度重视渠道开拓和网络建设,拥有遍布全国的一百多万个销售网点,产品在绝大部分省份基本可以实现朝发夕至。同时公司与控股股东罗特克斯形成强大的国际采购优势,具有良好的国际采购协同。 此外,双汇发展将积极推进西华和阜新肉鸡产业化项目、阜新生猪养殖项目、生猪屠宰及调理制品技术改造项目和肉制品加工技术改造项目等的建设,实现产业协同,壮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
7月以来,冀中能源(000937)国际物流集团瞄准打造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商目标,梯次推进业务开展。在上半年实现进出口额2.34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布局曹妃甸、雄安新区等经济增长快速地区,紧抓特色产业,实现平台业务快速增长,形成规模效应。所属邯郸分公司深挖煤、钢、焦等传统业务潜力,大力开拓新业务渠道,在宝鸡铁塔供应、重庆轻轨工地配送项目累计实现收入5941万元的带动下,加大与大型实体终端用户对接力度,实现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