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贡献”绝大部分力量。 细析结构,住户部门贷款增加841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84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7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79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252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67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474亿元。
央行9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13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1个和4.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万亿元,同比增长9.4%。当月净投放现金175亿元。 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193亿美元 8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73.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67.4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 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841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84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7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79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252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67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474亿元。 8月末,外币贷款余额9028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当月外币贷款增加193亿美元,同比多增207亿美元。 8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94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258亿美元 8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15.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09.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 8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94万亿元,同比多增131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97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7491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33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2612亿元。 8月末,外币存款余额8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当月外币存款增加258亿美元,同比多增401亿美元。 8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04%,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06% 8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 117.86万亿元,日均成交5.61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0%。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4%,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8.8%,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3.2%。 8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04%,比上月高0.1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61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06%,比上月高0.1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59个百分点。 8月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5385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938亿元 8月份,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3834亿元、1551亿元、666亿元、2272亿元。
图片来源:微摄 央行今日发布2020年8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 一、广义货币增长10.4%,狭义货币增长8%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13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1个和4.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万亿元,同比增长9.4%。当月净投放现金175亿元。 二、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193亿美元 8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73.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67.4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 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841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84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7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79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252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67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474亿元。 8月末,外币贷款余额9028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当月外币贷款增加193亿美元,同比多增207亿美元。 三、8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94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258亿美元 8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15.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09.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 8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94万亿元,同比多增131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97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7491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33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2612亿元。 8月末,外币存款余额8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当月外币存款增加258亿美元,同比多增401亿美元。 四、8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04%,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06% 8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 117.86万亿元,日均成交5.61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0%。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4%,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8.8%,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3.2%。 8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04%,比上月高0.1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61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06%,比上月高0.1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59个百分点。 五、8月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5385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938亿元 8月份,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3834亿元、1551亿元、666亿元、2272亿元。 注1:当期数据为初步数。 注2:自2015年起,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存款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贷款含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 注3:报告中的企(事)业单位贷款是指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8月社融环比、同比都大幅多增,超出市场预期,经济修复进程仍在快速推进。 9月11日,央行发布2020年8月金融数据,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有明显增加,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9万亿元;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7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同比多增694亿。 与此同时,M1增速维持上升趋势,M2连续小幅回落。8月末,M2同比增长10.4%,增速比7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8.0%,增速比7月末高1.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4.6个百分点。 此前,央行行长易纲公开表示,将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统计来看,今年1-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累计发放13.1万亿,距离全年新增近20万亿的目标尚余6.9万亿,这意味着,8-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月均值需在1.38万亿左右。 市场普遍认为,在政策基调转向“总量适度”、监管打击资金空转套利、房企融资新规背景下,年内后续新增贷款规模料难现上半年的同比大幅多增,贷款余额增速或将稳定在13.0%左右。 “货币政策回归稳健轨道,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称。 社融大幅多增,宽信用持续 8月社融新增大超市场预期,引发市场关注。 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9万亿元;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7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较7月增0.4%,货币政策宽信用仍在持续。 对于社融规模的增加,多位业内专家认为,政府债券带动社融超预期增长,是8月社融增长的主因。 唐建伟表示,新增信贷、政府债券融资及股票融资是推动8月社融增长的主因,这三块新增占到当月社融增量的81%。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8月新增社融符合季节趋势从历史数据上看,7月新增社融规模通常会较6月回落,8月较7月反弹,但新增社融规模仍然大幅超出预期。从结构上看,表内信贷等主要构成项目均对社融放量形成贡献。 具体来看,8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15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97亿元,同比多增644亿元。 此外,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延续了减少趋势:委托贷款减少415亿元,同比少减9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16亿元,同比少减34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441亿元,同比多增1284亿元。 “尽管信托和委托贷款仍为负增长,但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增,对社融由拖累转为正向贡献。”唐建伟表示。 直接融资方面也有相对好的表现。8月,企业债券净融资3633亿元,同比多24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38万亿元,同比多8729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82亿元,同比多1026亿元。 信贷保持平稳增速 数据显示,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同比多增694亿,月度增量信贷投放数据基本符合预期。 唐建伟分析,8月贷款数据结构呈现三方面主要特征:一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二是票据融资持续收缩,三是居民信贷需求旺盛。“居民贷款增加8415亿,较去年同期多增近2000亿元,成为8月新增信贷的主要支撑力量。”唐建伟说。 具体来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841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84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7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79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252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67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474亿元。 唐建伟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体现出实体经济对未来前景预期持续改善,投资积极性逐步恢复。此外,票据融资持续收缩,可能受打击企业资金空转套利等因素影响,票据融资连续第3个月负增长。另外,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等影响,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量较前两月规模有所回落,但仍增加5571亿,较去年同期多增1031亿。 温彬认为,从结构上看,企业短期贷款仅新增47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了7252亿元,比7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多增了1284和2967亿元,说明加大对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中长期信贷发挥了较好效果,信贷结构的改善对经济恢复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 M2增速仍小幅下降 虽然8月信贷数据温和增长,但M2增速仍小幅下降。2020年下半年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和节奏和明显不如上半年、财政存款增长拖累等多种因素,导致年内M2增速高点已经过去。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7月末低0.3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回落,但仍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 温彬认为,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和经济的企稳回升,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坚持不搞“大水漫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的流动性投放也相对克制。而8月政府债券发行力度再创新高,新增财政存款规模也较7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多增467和5244亿元,削弱了货币创造能力。 与7月相比,8月股市火爆情况有所减弱,企业和居民存款搬家趋势明显放缓。央行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94万亿元,同比多增1317亿元。其中,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2612亿元,这一数据在7月则是增长1.8万亿元。 唐建伟认为,非银存款有所收缩也对8月M2增速造成拖累。 另外,8月M1同比增长8%,创近30个月以来新高。数据显示,狭义货币(M1)余额60.13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1个和4.6个百分点,体现出企业经营活动出现了积极改善。 唐建伟表示,M1增速继续回升,一方面表明企业活期存款增加,体现出企业经营活跃度上升,前期稳企业、保就业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另外,房地产市场销售的持续回暖对M1增速也带来支撑,居民购房带动居民存款持续向企业活期存款转移。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指出,高频数据显示,8月全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量同比增速较7月加快4.4个百分点,至15.4%。这意味着当月房企等相关企业活期存款继续处于较高水平。历史数据显示,我国M1增速与房地产市场活跃程度相关性很强。 货币政策更注重“精准导向” 随着经济活动持续回暖,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精准导向”已成市场共识。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央行实施宽松程度超市场预期的货币政策,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企业恢复复工复产,货币政策则更强调总量适度、精准导向。 8月2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货币政策需要有更大确定性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那就是三个不变: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变,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要求不变,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的决心不变。 唐建伟表示,随着经济活动持续回暖,上半年紧急模式下产生的企业资金空转套利、房价上涨等问题得到了重视,未来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精准导向”,逐步回归稳健轨道。未来面对财政发力下的流动性需求压力,央行仍然将灵活运用各种流动性工具微调对冲市场压力。虽然连续数月MLF操作利率未做调整,但基于平衡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以及防止空转套利和房地产调控的要求,未来央行向下微调MLF操作利率的可能性较小。 “市场上有观点担忧货币政策收敛太快将带来负面影响,但8月信贷、社融的表现,说明了7月的不及预期更多是扰动因素导致,货币政策依然对实体经济恢复形成较大力度支持,考虑经济逐渐企稳以及防控风险的需要逐渐回归常态,并非加速收紧。”温彬称。 央行行长易纲此前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还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 温彬预计,下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加聚焦精准导向。按照30万亿元社融和20万亿元信贷的全年增量计划,剩余4个月仍有近4万亿元社融和5.6万亿元信贷的增量空间,随着经济恢复向好,剩余增量将继续对保企业形成有力支撑。 王青认为,未来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过程中,以直达工具为代表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将成为主要发力点。
新希望公告,公司2020年8月销售生猪67.86万头,环比增加25%,同比增加92%;收入为23.46亿元,环比增加26%,同比增加244%;商品猪销售均价35.21元/公斤,环比减少3%,同比增加73%。生猪销量同比上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一季度坚定落实养猪战略,保持较大力度的仔猪投放。生猪销售收入同比上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价格大幅上涨,以及生猪销量上升。
复杂严峻的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风险和挑战,疫情的滞后影响和不确定性风险预计将进一步向银行业传导,在让利实体经济和资产质量承压的背景下,银行业经营业绩或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截至目前,6家国有大行半年报已经披露完毕。据记者统计,2020年上半年,6大行实现净利润共计6483亿元。其中,工行净利润最多,为1497.96亿元。气候依次为建设银行1389.39亿元、农业银行1091.90亿元、中国银行1078.12亿元、交通银行365.05亿元、邮储银行336.7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6大行净利润减少724亿元。 在资产质量上,今年上半年,6大行不良率全线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为交通银行,截至6月末不良率为1.68%,较年初上升0.21个百分点。上半年不良率最低的是邮储银行,不良率为0.89%,较年初上升0.03个百分点。 6大行较去年同期少赚724亿 上半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银行持续提升经营发展质效,基于前瞻审慎原则,加大了减值准备计提力度,国有大行也不例外。 以建设银行为例,上半年该行实现利润总额1687.7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72%;净利润1389.3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77%。建行称,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息资产增长带动利息净收入实现平稳增长,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60.57亿元,增幅6.4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33.26亿元,增幅4.34%。业务及管理费较上年同期增长0.98%,主要受疫情因素影响,费用列支进度有所放缓。6月末,该行成本收入比为21.09%,较上年同期下降0.7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建行加大了贷款和垫款损失准备计提力度,减值损失总额1115.66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49.18%。 同期,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1497.96亿元,同比下降11.2%;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254.56亿元,大幅增长26.5%。中国银行上半年减值损失664.84亿元,同比增加328.14亿元,增长97.46%,其中,贷款减值损失达607.28亿元,同比增加250.07亿元,增长70.01%。 邮储银行今年上半年的信用减值损失为335.9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8.97亿元,增长21.29%。其中,客户贷款减值损失337.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9.10亿元,增长30.60%。“减值损失的增加主要是审慎的风险管理政策,为增强未来风险抵御能力,对受疫情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资产减值进行前瞻性计提,以及贷款规模的增长所致。”邮储银行半年报称。 (来源:6大行2020年半年报)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平稳,复工复产持续推进,中国经济正在逐步恢复,但防范疫情输入和世界经济风险的压力仍然较大,疫情对国内经济运行的冲击仍在。有分析人士称,下半年银行业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存,银行资产质量承压,收入和利润增长都受到影响;外部经贸摩擦持续,不确定性较大,全球化进程受阻,银行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大;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消费金融、小额信贷等业务领域面临的跨界竞争加剧,对银行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将产生一定影响。 “不过,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蕴含巨大金融服务需求。疫情对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明显的催化作用,银行数字化转型加速。”上述人士称。 中行非息收入下滑最大,建行增速最快 非息收入主要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和咨询、投资等活动产生的收入。当前银行收入结构中,利息收入仍占据主体。但由于受经济周期影响很大,不少银行为谋求安全、稳定、较高的收益,前些年开始加码非息收入。 因受疫情影响,6大行中多家银行的非息收入呈现下滑。例如,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实现非利息收入1419.07亿元,同比减少17.07亿元,下降1.2%,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1.6%。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889.00亿元,增长0.5%,其他非利息收益530.07亿元,同比减少21.06亿元,下降3.8%。 与工行相似,农业银行非息收入同比也出现下滑。上半年,农业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23.50亿元,增长2.9%。不过,其他非利息收入279.25亿元,同比减少67.23亿元。其中,投资损益减少89.86亿元,主要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损失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20.67亿元,主要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汇兑损益减少17.27亿元,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导致外汇相关业务产生汇兑损失。 非利息收入下滑最大的是中国银行。今年上半年,中国银行实现非利息收入888.15亿元,同比减少62.34亿元,下降6.56%。其中,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减少2.22亿元,下降0.44%;外汇买卖、结算相关业务等收入下降。其他非利息收入384.73亿元,同比减少60.12亿元,下降13.51%。 非利息收入增速最快的是建设银行。上半年,建设银行实现非息收入1226.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5.81亿元,增幅10.43%。 较年初普惠金融增幅仅一家不到2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国有大行开展普惠金融的进展如何?记者梳理6大行半年报发现,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这5家大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速均超过30%。 截至6月末,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399.29亿元,比年初增加1684.08亿元,增长35.7%。客户数53.1万户,增加10.8万户。当年累放贷款平均利率4.15%,比上年下降37个基点。 今年上半年,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2589.0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957.54亿元,增幅23.4%,普惠金融贷款客户159.07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6.56万户;当年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41%。 中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254亿元,同比增长39%,比上年末增长27%,上半年累放贷款年化利率4.04%。交行上半年普惠金融“两增”口径贷款余额2147.2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07.69亿元,增幅30.97%。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在今年增速最快的要数农业银行。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661.4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38.35亿元,增幅46.2%,高于全行增速37.3个百分点;有贷客户数150.3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39.43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余额72.10亿元,不良率0.83%;累放贷款年化利率4.26%,同比下降41个基点。 邮储银行上半年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566.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34.27亿元,增幅为13.7%。 近日,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表示,从今年前7个月的情况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量增、面扩、价降”。截至7月末,5家大型国有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5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1%。
随着半年报的披露接近尾声,机构持仓情况也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 Choice数据显示,根据已披露半年报的上市公司统计来看,截至二季度末,公募等六大主力机构合计持有流通市值2.87万亿元,占A股总流通市值的5.53%,较一季度末增加0.36个百分点。 具体看,各大主力机构持流通股市值均较一季度末有明显增加,其中公募最为明显,增加约3800亿元;社保基金紧随公募之后,增加约500亿元;其他机构增加的量级都是百亿级别。 以公募为首的六大主力机构今年来在权益市场高歌猛进,“买”出了一个新的榜单,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机构抱团股”。 详情请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