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晚,禾丰牧业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5.8亿元至6.1亿元之间,同比增长61.56%到69.91%。 公告显示,报告期内,面对疫情、全球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禾丰牧业积极复工复产,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全面落实公司2020年经营战略,饲料及饲料原料贸易、肉禽产业化、生猪养殖三大主业各有建树,发挥出公司较强的综合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饲料与饲料原料贸易业务方面:报告期内,禾丰牧业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品牌与技术优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服务,客户黏性及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饲料业务呈爆发式增长,总销量同比增长42%,其中猪料销量同比增长61%,禽料销量同比增长39%,反刍料销量同比增长25%;饲料业务降本增效成效显著,期间费用率实现较大幅度下降。公司充分把握原料市场变化契机,原料贸易业务利润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生猪养殖业务方面:报告期内,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禾丰牧业在全面加强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的同时,快速推进生猪战略,各项目齐头并进,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超过30%(控股及参股公司合计),受益于生猪价格高位运行,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实现扭亏为盈,为公司归母净利润贡献较大利润增量。 肉禽产业化业务方面:报告期内,毛鸡价格低迷,白羽肉鸡行业景气度下降,受之影响公司肉禽业务整体利润同比有所下降。公司肉禽业务在新冠肺炎疫情抑制消费等不利因素下坚定发展,稳健前行,专注精益管理,探索生熟调食品业务,白羽肉鸡养殖和屠宰规模持续增长,屠宰量同比增长18%,养殖量同比增长35%(控股与参股企业合计)。
7月12日晚间,以岭药业披露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2亿元至7.28亿元,同比增长50%至60%,基本每股收益0.57元至0.60元,延续了一季度良好的增长势头。以岭药业2019年净利润为6.065亿元,上半年净利润将超去年全年。 以岭药业表示,上半年业绩大增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方面,上半年连花清瘟产品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实现快速增长,其中第二季度随着连花清瘟产品在海内外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销量同比出现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公司心脑血管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初步显现,心脑血管产品销售收入在第二季度实现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以岭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3.34亿元,同比增长50.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7亿元,同比增长51.88%。“按照以岭药业近年净利率来推算,其二季度营收增速也应该在50%以上,公司在中药行业的头部地位得到进一步夯实。”一位市场人士称。 二季度,公司心脑血管产品因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而销售收入增长,同时,连花清瘟销售仍有大幅增长。今年一季度,连花清瘟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5.42亿元。
近日,A股市场行情正如火如荼展开着,改革春风之下的“大国牛市”或已开启。 在7月6日晚间《新闻联播》更用时1分12秒对目前市场状况进行了报道,据介绍当日的沪指创2年半新高,两市成交量逾1.5万亿。从近期收集的业内人士及卖方分析师观点,不难发现,大部分人坚持“大国牛市”的判断,认为科技创新仍会是牛市的主旋律。 于此同时,港股市场亦在A股牛市带动下取得不俗表现。据港交所官方微博6日晚消息,沪深港通的南向和北向交易同创记录,沪股通及深股通单日成交总额达1727亿元人民币,港股通单日成交总额达602亿港元。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金额已攀升至1.93万亿,专家指出,南向资金自5月以来加速趋势显著,持续带动港股通标的表现强势。 其中,全面押注“5G+AIoT”赛道的小米集团便是其中之一。 引领港股新经济公司和科技股行情,市场已做好小米强势重回发行价的准备 5月份至今,短短两个多月,小米集团(1810.HK)已经实现累计涨幅逾65%,至截稿时间,小米在港股市场的总市值已超越4000亿港元,与同等市值规模的新经济公司比较,过去两个多月以来的小米,其所实现的涨幅和强劲表现排名前列,持续引领着港股新经济公司和科技股的行情。 另外,据港交所公布的数据所示,小米集团获南下资金追捧。在最近1日、最近5日、最近20日、最近60日内,小米在港股通投资标的中的累计资金净流向排名分别为2、2、3和7名,既印证了小米这家上市公司受到国内投资者的认可程度,涨幅和港股通持股比例同向而行,也从侧面说明了小米股价强势表现的背后离不开港股通的支持。 目前,小米的港股通持股比例约为7.22%,参考总市值规模较小米集团低的“大牛股”中芯国际约23%左右的港股通持股比例,可推导出,小米在该数据上仍存在较大的可提升空间,进而在A股科技股牛市的带动下,实现市值继续提升的路径。 由此看来,市场和投资者都已经做好了小米回到17港元发行价的准备了。 真正穿越疫情的公司:即将重回发行价的小米,做对了什么? 首先回顾一下小米是如何在疫情影响最严重及市场消费需求萎缩最厉害的第一季度,逆势实现了增长。 小米集团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所示,小米实现营收497.022亿元,同比增长13.6%,经调整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10.6%;在第一季度,小米录得毛利约75.6亿,同比增长44.9%,带动毛利率攀升至15.21%,较上一年增加3.3个百分点,这一提升幅度创下了新的记录。 要知道,在疫情期间,很多公司都遭受到严重的影响,但小米却拿出了可堪称“过硬”的业绩数据,其有力的逆势增长再次有力证明了小米商业模式和小米生态圈所具备的强大生命力,基本面韧性得到检验。 从运营数据方面来回顾,小米在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920万部,同比增长4.7%,致使其全球市场份额增至11.1%,稳居全球第四,据Canalys的报告还指出,在全球TOP5的手机品牌厂商当中,第一季度小米手机的出货量是全球增长最快的;2020年3月小米MIUI月活用户达到3.307亿,同比增长26.7%;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达到2.52亿台,同比增长42.6%,根据iResearch的资料,在第一季度,小米持续在国际IoT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其依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2020年3月小米AI助理“小爱同学”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7050万,同比增长54.9%,而米家App月活跃用户数则达到4000万,同比增长53.4%。另外,互联网服务的营收占比提升至2020年Q1的11.9%,创下历史新高。 一季报的业绩和运营数据亮点,无不体现出小米集团在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互联网服务,以及组织任命管理上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小米因为应对剧烈变动的环境而所激发出来活力,更能体现公司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竞争力和公司内在投资价值。 而在一个月前的本年度首个最大型的电商节中,小米集团也成功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小米在618电商大促中全平台销售金额突破了100亿,在京东、天猫、苏宁三大平台狂揽256项第一,同时较去年同期64.8亿的销售金额,同比增长超过54%。 这一数据较好地承接了一季度逆势增长的良好势头,因而在整个疫情期间,小米无论从经营业绩还是股价表现上,均能称得上是一家真正能够实现穿越的优质公司,备受多方信赖。小米完全是有机会成为港股新经济代表公司和科技蓝筹,持续走出独立的长牛行情。 小米的牛市启动,“港版”纳斯达克指数正在筹备 回到开头所提到的当前正在进行中的“大国牛市”,其本质是中国科技创新崛起所引发的期望,科技创新的牛市,也必然是小米集团的牛市,小米不会缺席“大国牛市”。 除了互联互通机制之外,小米有望再次获得来自其他地方的增量资金,来支持其接下来的牛市行情。7月9日,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黄伟雄表示,包括小米集团在内的三间同股不同权或第二上市公司,可能会在8月被纳入恒生指数的选股范围。一旦成行,小米则有望成为带动恒生指数牛市的权重股,进而吸引来自全球专门追踪恒生指数的被动投资基金的建仓。 另外,值得关注的要点是,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黄伟雄还透露,恒指公司正在考虑及筹备类似“港版”的纳斯达克指数,期望成为继恒指和国企指数后另一只备受市场欢迎的港股旗舰指数,小米也可因此受惠。 已经进入牛市的小米即将重回发行价,这并非小米的终点,反而是另一个标志性的新开始,体现的是小米推动实现“5G+AIoT”战略落地,迎接5G时代下万物智慧互联的新一代超级互联网的浪潮的新起点。
昊志机电拟定增募资不超4.5亿元 昊志机电披露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本次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符合证监会规定的特定投资者,发行数量不超过3,6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5,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计划用于禾丰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安达维尔上半年净利润预增1656%-1832% 安达维尔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上半年盈利3000万元-33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6%-1832%。报告期内,公司重大项目的科研工作、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工作、预算管理及程序手册优化工作均得到有序推进,同时重大商机获取及业务开拓也进展顺利,有效降低了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不利的影响,并且还实现了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其中机载防护装甲业务增长突出,实现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国家在疫情期间推出的社保优惠政策使得公司相关费用减少,公司收到的增值税退税款同比增加,使得利润增长。 碧水源上半年净利润预增285%-315% 碧水源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上半年盈利9,919.68万元-10,692.6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5%-315%。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对商业模式的调整,重点加强核心产品的销售,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增幅。尽管公司及部分控股子公司业务由于疫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公司通过加强对现有项目管理及运营等,结合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协同效应进一步释放,报告期公司业绩稳步上升。
记者9日从TCL电子获悉,2020年第二季度,公司的电视机销售量同比上升15%,较一季度大幅改善。其中,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品牌电视机销量分别同比提升13%和40%。 数据显示,TCL电子二季度品牌电视机销售量同比显著提升32%至581万台。全球范围内,上半年品牌电视机销售量达1008万台,其中量子点电视销售量同比增长超9倍。上半年,TCL品牌电视在国内线上销量同比提升13.4%。 根据疫情和国际形势变化,TCL电子正稳步推进工厂扩产计划。墨西哥时间6月30日,TCL电子旗下的墨西哥MASA工厂一期项目首台电视下线,并成功实现量产。目前,TCL电子已经在中国惠州、成都、内蒙古,海外的波兰、越南、巴西与墨西哥等国家建立了10多个工厂,全球产能布局超2600万台/年(不含代工业务),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建立了研发中心,产品销售至119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TCL电子互联网业务用户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1月至4月,公司旗下雷鸟网络科技实现收入2.7亿港元,同比增长67.6%,其中会员业务及增值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大幅提升75%及215%,且增值业务收入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至32%,净利润达1亿港元,同比增长103%。根据胡润研究院6月发布《2020胡润中国瞪羚企业》,雷鸟科技被评为100家三年内最有可能达到独角兽级十亿美元估值的中国高成长性企业(瞪羚企业)之一。
新冠疫情在今年给全球保险业的增长按下了“暂停键”。 国际保险巨头安联集团在近日发布的《2020年全球保险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中表示,在2019年全球保险业实现四年来最大增长之后,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预计全球保费收入将萎缩3.8%。 安联集团认为,由于科技上的领先,在全球所有地区中,亚洲保险业增长势头将会率先恢复。其中,中国保险行业将在2021年强劲复苏,未来10年中国的保费收入预计将年均增长9.5%。 全球保费今年预计萎缩3.8% 过去的2019年是全球保险业在近几年中的“高光时刻”。 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保费收入总计3.906万亿欧元,较2018年实现4.4%的增长,是过去四年来的最大增长幅度。其中,寿险保费较2018年增长4.4%,也成了去年全球保险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而财产险的增长率则从2018年的5.4%降至2019年的4.3%。 “这是自2015年以来,寿险业务的增长率首次超过了财险业务,尽管差距非常小。”安联集团表示。 从地区来看,亚洲地区仍然是全球保险业增长的引擎。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亚洲保费收入(日本除外)的增长率为6.8%,是前一年的两倍多,保费总额达到9470亿欧元,其中近一半保费来自中国。 相比2019年的增长率高点,今年的新冠疫情无疑给全球保险业的增长按下了“暂停键”。 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保费收入将萎缩3.8%,寿险业务受到的冲击可能将超过财险业务,增长率分别为-4.4%和-2.9%。与新冠疫情前的增长趋势相比,疫情将使全球保费减少约3600亿欧元(其中寿险2500亿欧元,财险1100亿欧元)。 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亚洲保险市场略好,但挑战也同样存在。安联集团预计,2020年,亚洲(日本除外)总保费收入预计将下降0.7%,其中寿险将萎缩1.8%,而财险仍将维持1.9%的小幅增长。 “在疫情之后,商业模式的数字化、亚洲核心战略以及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的理念将成为保险行业重要的增长驱动力。”安联首席经济学家卢睿德(Ludovic Subran)表示,亚洲企业在科技方面领先,而欧洲同行在环境、社会和治理的理念上领先。全球保险业的主导地位将由亚洲决定——亚洲家庭将成为最重要的消费者,推动全球保险需求。 安联集团认为,从长期前景来看,亚洲保险市场到2030年平均年增长率可以达到8.1%;寿险和财险预计将以相同的速度增长。这几乎是目前全球市场增长速度(4.4%)的两倍。 中国保险业将在2021年强劲复苏 在亚洲保险市场中,中国市场被安联集团认为将在2021年强劲复苏。“中国寿险和非寿险行业在2021年均将实现两位数增长,未来10年中国的保费收入预计将年均增长9.5%。而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寿险将继续成为长期较强的业务线,未来10年寿险增长率将达到9.8%,而财险业务为8.8%。”安联集团在报告中表示。 中国保险市场规模不容小觑,但在保险密度和保险渗透力方面依然与亚洲部分其他国家存在差距。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渗透力在亚洲国家中的排名居中,与马来西亚和泰国排名靠近。2019年,中国保险业总保费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3.7%,人均保险支出(不含医疗保险)为317欧元,为新加坡人均保费支出的6.5%(新加坡是4888欧元/人)。 安联集团在华合资寿险公司中德安联首席执行官陈良表示:“自2020年二季度开始,整个中国保险行业逐渐回暖,我们看到疫情后,更多的消费者愿意主动了解、购买、体验各种保险产品和服务,更多的人愿意加入保险行业。我非常看好未来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 “不断增长的风险意识和社会保障需求将继续推动中国保险业未来几年的增长。”报告合著者、安联集团经济学家米凯拉•格里姆(Michaela Grimm)表示,到2030年,预计中国保费将增长7770亿欧元,相当于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市场规模的总和,中国保险业将在这场危机中变得比以往更加强大。
乐居长三角·上海 陈鑫今天上午9点30分,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开幕式将在上海世博中心拉开帷幕。众多嘉宾“云聚一堂”,共同参与极具时代性、科技性、互动性的全景式智慧峰会。 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就“三个新”和分享腾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思考和探索。 他认为,人工智能给腾讯带了了三个新的方向: 第一是新增长:他指出,疫情常态化让的复工复产变得很有挑战。而在疫情期间,AI为保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发挥了重大作用。于此同时,他透露腾讯推出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云生制药”目前也向科研人员全面开放。 第二是新博弈。在他看来,Game有比赛和博弈含义。游戏和电竞能为AI提供最理想的实验场。他透露,腾讯正在支持上海打造全球电竞之都,目前腾讯电竞在上海建立了英雄联盟和王者荣耀远程制播中心,他相信人工智能高地和全球电竞之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将在未来的上海找到焦点。 第三是新世代。他透露,目前95后已经成为数字原住民。而新基建将加快激发新一代年轻人的聪明才智。他表示,微信生态数字岗位增加近60万个,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舞台。我们相信数字世界是一个等待全球年轻人共同建设的新家园。 他表示,目前AI技术正在深深嵌入各行各业,变得无所不在。日益完善的新基建和产业互联网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新增量,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