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经济昭示了新的增长点,尤其是服务业。这次疫情下的无接触经济将引导私人部门进一步加大数字经济的投资,同时也向政府部门、公共部门展示了新技术和新业态的潜力,但我们也需要关注风险的一面,其中之一就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这可以说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平衡公平和效率的重要方面。 近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2020年春季会议改成远程会议,这可以说是两大国际金融机构70年来第一次非现场举办重要的年度会议,当然这与全球疫情有关系,也显示了数字技术带来的种种可能。 无接触经济,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不需见面就能完成的经济活动。新冠肺炎疫情下,我们看到很多此类经济行为,比如电商、生活服务、远程办公/医疗、线上娱乐/教育、在线销售、智能物流等(如图1),这离不开产业信息化、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支持。可以说,无接触经济是数字经济的一部分,2020年因疫情而发展加速。新模式或技术能多大程度达到商业应用或社区应用,其实和不同路径的成本有关。在线互动的效果可能不及面对面互动,但疫情使得人与人当面互动的成本大幅提高,线下转线上就符合成本收益比了。 疫情过后有些无接触经济的发展可能放缓或不会持续,但这次疫情显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潜力,数字技术改变商业模式、社会管理方式的时代离我们更近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将带来什么变化?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生产效率、收入分配和公共政策有什么含义? 数字经济增加服务业可贸易性 这次疫情下,无接触经济主要发生在服务业。工人不能返工,机器无人操作(除非已实现自动化),相关制造业就难以复工。但通过远程通信、数字技术的应用,一些服务业可实现复工。传统经济学告诉我们,制造业是可贸易品,服务业是不可贸易品。因为商品可以跨境流动,但人不能自由跨境流动,服务业往往要求人与人之间互动。这次疫情的隔离措施限制人员流动,效果类似国家间的移民控制。无接触经济有助于克服人员不能自由流动的障碍,显示服务业可贸易的潜力。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的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5G)降低延时等,都增强了服务业的可贸易性。 数字经济时代服务业可贸易性增加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际研究文献有个流行词Telemigration,可翻译成“远程移民”或“虚拟移民”。一个人没有移民,但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应用被另一个国家的机构雇用,所以叫Telemigration。贸易一般指国与国之间,但大型经济体内部也存在可贸易和不可贸易之分。中国东部与中部、西部之间,商品是可贸易的,很多服务业过去是不可贸易的。无接触经济同样彰显了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服务业的贸易潜力,我们要重新思考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传统上经济学对服务业不太瞧得上。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质疑甚至讽刺乐师、牧师、律师对社会的价值。马克思的《资本论》说,生产活动需要服务业的支持,但服务业本身不创造价值。现在人们对服务业价值的认知已发生变化,但有个观点现在仍得到很多人认同,即服务业生产效率提升慢。经济学家鲍莫尔(Baumol)在1967年举的一个例子被广为引用,他说虽然有几百年的技术进步,音乐会四重奏还是需要四个人。 服务业可贸易对生产效率的含义 我们怎样理解过去二三十年,尤其是过去10年,全球劳动生产率增速下降?不仅是美国(图2),还有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对于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放慢,经济学文献主要有三种解释。 一是统计误差。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一些经济活动边际成本接近零。比如过去听一首歌需要买唱片,现在通过数字技术无数人可以享受同一首歌,它的边际成本是零。边际成本是零的经济活动不一定体现为货币价值,没有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GDP)里,进而没有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二是通用技术渗透需要时间,就像电发明以后,电力对整个经济的渗透持续几十年时间,体现在劳动生产率方面是个渐进的过程。三是某个或某些领域技术进步导致整个经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放慢。一个部门劳动生产率提升,比如粮食生产或冰箱制造的劳动生产率提升,现实生活中人们需求有限,生产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导致剩余劳动力,而剩余劳动力一般会转移到生产效率不够高、供给不够多的行业和产品上。由此导致社会资源转移到生产效率比较低的部门,使得这类部门在整个经济里所占比重增加。按照权重来算,总体劳动生产率增速就没有先进部门那么快,甚至是放慢的。这在经济学文献里被称为“鲍莫尔病”(Baumol Disease)。即进步部门劳动生产率提升,产量增加,但需求有限,剩余劳动力从进步部门转移到停滞部门或效率低的部门。也就是说,总体劳动生产率放慢,不一定是没有技术进步,或技术进步没有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技术进步导致社会资源更多地分配到生产效率低的行业。一般来讲,服务业的生产效率提升较慢,随着技术进步可能会带来服务业占用资源增多。中国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在过去几十年不断上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下降,美国更是如此(图3、图4)。 数字经济提升服务业的可贸易性,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原因包括:一是贸易带来竞争,竞争会提高效率。二是贸易使得规模经济成为可能,因为市场规模增加了,边际成本下降。最后,贸易可能带来技术外溢,提高效率。数字经济的发展意味着部分服务业将成为新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点。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一般都假设单一部门经济平衡增长,但现实中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并不是平衡增长,发展经济学虽然包含结构转型,但一般只应用于低收入国家。现在数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需要我们重新思考经济增长理论,重新重视结构经济学。结构经济学不仅适用于低收入国家,也可能适用于中高收入经济体,服务业可贸易性增加后,提升劳动生产率,对整个经济的增长、经济结构变化和公共政策都有重要含义。 那公共政策怎样提高服务业可贸易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呢?一方面是引导加快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公共政策应如何监管数字经济,避免或降低垄断、促进竞争等。数字经济的零边际成本特征,导致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出现了几家科技巨头、平台经济,美国的亚马逊、脸书、谷歌等,中国的腾讯和阿里等,现在也有较大的争议。巨头在成长过程中促进了效率的提高,但会不会成为新的垄断反而阻碍新的创新呢?这是重要的公共政策问题。 服务业可贸易对发展模式的含义 到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如何追赶发达国家?制造业与国际贸易是主要载体,中国和其他东亚经济体是成功的范例。现在数字经济可能改变背后的逻辑。数字经济不仅提高服务业的可贸易性,还可能降低了制造业的可贸易性。商品包含两类成本,一是制造成本,包括劳动力等;二是贸易成本,包括运输等。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背后的推动力是制造成本的差异,主要是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如果机器替代人会导致什么结果?劳动力成本差异可能就不是问题了,机器替代人会导致制造业回流到高收入经济体,降低制造业的可贸易性。但同时,数字技术降低了人和人远程互动的成本,使得服务业的可贸易性增加了,这对未来经济发展模式有深远含义。 现在国际上经济学文献有种观点,认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比如非洲、中东、南亚等,想复制中国的发展模式已行不通,未来是机器替代人,劳动力成本在制造业的差异不是问题。这是比较悲观的看法。但也有相对乐观的,服务业可贸易性增加,就服务业而言,发展中经济体低劳动成本的优势仍存在,这种发展模式就是印度模式。印度以服务业出口而受到关注。中国的出口是制造业,商品贸易顺差、服务业贸易逆差,印度反过来,印度是商品贸易逆差、服务业贸易顺差。这两种模式之争,到底未来是悲观的还是乐观的?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我相对偏乐观,机器替代人不能够阻碍落后国家的进步。但是发展模式需要变革,我们要更多关注服务业。其实不仅国家之间,同一个国家内部也一样,中国东部和西部,上海和贵州,西部如何追赶东部?过去靠制造业转移,东部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移到中部和西部。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机器人的成本下降,靠制造业转移降低地区间的差异,这个模式是否还像过去那么有效?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数字经济时代更需关注分配问题 服务业可贸易性增加,可能影响相对价格。有个著名的经济学理论叫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Balassa-Samuelson Hypothesis,简称BSH)讲的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增长时,实际汇率升值。这是因为贸易品生产率提升,工资上升,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意味着非贸易品行业工资跟随贸易部门的工资上升,但其生产效率没有提升,导致非贸易品相对贸易品价格上升,即实际汇率升值。同样逻辑也适用于国家内部,大城市价格相对于小城市、农村的价格高,主要也体现在服务业价格高。随着部分服务业变成可贸易品,非贸易品范围缩小,意味着其价格上升压力可能更大。这对收入分配可能有重要含义。工业革命时期技术进步在一些方面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是赋能劳动者,但工业革命早期工人的工资并没有跟随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这种状况到19世纪下半叶开始改善,背后有公共政策加强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作用。按照经济学理论,劳动者的报酬跟随其边际生产率提升,前提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但现实中有垄断问题,有些经济活动有负外部性。 哪些行业、哪些人更多受益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升呢?一是供给有限的行业,由于技术进步不能引入该行业,或者虽有技术进步但某种原因形成垄断,供给因垄断受到限制。这些情况下,其相对价格上升,从业人员收入和资本收益上升。比如专利权在有效期内享有专利租金,人难以被替代的行业如管理者、心理咨询师、体育明星等,还有房地产,地产是生产效率提升几乎不可能的产业,因为土地不可再生,空间有很强的排他性。二是产品与服务是需求近似无限的行业,人们的攀比消费,比如对时尚与品牌的追求很难用理性行为解释。三是具有零和属性的经济活动,一人所得即另一人所失,这对整个社会来讲不创造新增加值,主要是起到分配作用。即使数字技术提高其个体生产效率,但它是零和的,效率越提高,对方受的损失可能越大。比如,网络诈骗与网络警察、比特币交易、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游说、离婚律师等。数字经济带来部分服务业生产效率提升,按照“鲍莫尔病”,结果可能是社会资源更多配置给供给有限、需求无限(攀比)及零和经济活动。我不是要否认技术进步带给我们的种种好处,而是收入分配可能越来越走向极端,需要公共政策的关注。 疫情下的思考 无接触经济昭示了新的增长点,尤其是服务业,而且它引导资源配置,会改变成本和收益比较,改变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行为。这次疫情下的无接触经济将引导私人部门进一步加大数字经济的投资,同时也向政府部门、公共部门展示了新技术和新业态的潜力,引导公共部门投资,比如5G新基建。但我们也需要关注风险的一面,其中之一就是个人隐私的保护,这次社区防疫显示大数据有助社区精细化管理,但对个人隐私保护的边界在哪儿?这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平衡公平和效率的重要方面。最后,贫富差距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呈现新的特征,公共政策该如何应对?技术进步提升效率后资源将如何分配,是否越来越多地配置到技术进步慢、垄断、畸形消费需求、零和经济活动上?这些都涉及社会伦理,是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绕开的问题。我认为经济学应该向古典政治经济学有所回归,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工业革命时期开启了政治经济学,今天在数字经济时代,在边际效用理论之外社会伦理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应不应该对机器人征税?应不应该提供全民基本收入或类似保障?应不应该增加财产税?如果社会的收入分配越来越倾向于不可再生的资产,比如上一辈遗留的资产、房地产,这种状态能否持续,怎么来纠正?这些可能都是需要公共政策关注的问题。
记者1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将推动工业数据全面采集,加快工业设备互联互通,推动工业数据开放共享,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 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对经济社会转型意义重大,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升级,关键则在于数据的互联互通。 工信部提出,引导工业设备企业开放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全面采集。同时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工业数据高质量汇聚,统筹建设国家工业大数据平台,研制产业链图谱和供应链地图,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鼓励和支持平台企业开放数字能力,提供数字服务是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升级的重要方式。日前,京东数科依托自主研发的区块链数字存证平台,推出区块链电子合同等企业级应用,帮助实体企业提高运营效率,保护交易安全;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依托电力大数据精确摸排复工复产 “痛点”, 推出“转供电费码”等数字应用,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工信部特别提出,将支持优势产业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建立互利共赢的共享机制,并且特别鼓励平台企业、龙头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数字能力,提供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服务,帮助中小企业破解难题,助力产业链整体数字升级。
我国加快工业数据开放共享 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记者张辛欣)记者1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将推动工业数据全面采集,加快工业设备互联互通,推动工业数据开放共享,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 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对经济社会转型意义重大,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升级,关键则在于数据的互联互通。 工信部提出,引导工业设备企业开放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全面采集。同时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工业数据高质量汇聚,统筹建设国家工业大数据平台,研制产业链图谱和供应链地图,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鼓励和支持平台企业开放数字能力,提供数字服务是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升级的重要方式。日前,京东数科依托自主研发的区块链数字存证平台,推出区块链电子合同等企业级应用,帮助实体企业提高运营效率,保护交易安全;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依托电力大数据精确摸排复工复产 “痛点”, 推出“转供电费码”等数字应用,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工信部特别提出,将支持优势产业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建立互利共赢的共享机制,并且特别鼓励平台企业、龙头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数字能力,提供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服务,帮助中小企业破解难题,助力产业链整体数字升级。
三大攻坚战收官之年,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了哪些成果?业内高度关注的法定数字货币,预计何时能正式发行?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又将有何基本取向和主要考虑?5月26日,央行行长易纲在两会期间就重点问题接受《金融时报》《中国金融》记者采访,就多个热点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 涉众金融风险全面治理 三大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经过两年多治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了哪些成果? 易纲介绍,总体上,目前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处置,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具体来看,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影子银行无序发展得到有效治理,重点高风险金融集团平稳有序处置,互联网金融和非法集资等涉众金融风险得到全面治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建设有力推进,有效应对金融市场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 不过,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引起关注。易纲指出,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后期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和处置压力。下一步,央行将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近年来金融监管的重点工作,由点及面地化解存量、遏制增量,在影子银行、重点高风险金融集团等领域实现了平稳有序处置,重点需关注这些业态的关联领域是否受到影响,还需关注处置工作的后续进展等。”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如是评价。 苏筱芮建议道,针对进一步化解互联网金融和非法集资等涉众金融风险,一是可针对处置成效不明显、违法事实确凿的情形,加快立案进度;二是部分针对涉众金融的底层真实项目,要督促和协助追赃挽损,加大对恶意逃废债人员和企业的惩治力度,切实回应受害群体呼吁;三是可通过制度、流程上的改善,引进监管科技等最新技术来提升监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尽量减缓案件积压情形。 数字人民币未落地发行 对于广受关注的数字货币问题,易纲介绍,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在谈及数字货币最新进展时,易纲指出,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早在2014年,央行便成立专门团队,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2017年末,经批准,央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变革与管理学院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刘峰指出,推行法定数字货币,一方面是顺应数字时代的潮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障我国数字经济的一个大战略。因为法定数字货币涉及到国家的金融稳定,因此长期及多个阶段的封闭式测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一资深人士同样称,数字货币具体什么时候落地要多方位考量。尽管已经内测,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正式推出时间表,一方面是因为内测后还要公测,时间周期比较长,此外,目前全球没有一个落地非常完美的法定数字货币案例,对于数字货币真正落地后的社会价值还未能确定,因此央行会非常谨慎来推行。 持续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针对下一步货币政策,易纲也进行了回应。易纲明确,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易纲指出,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价格,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标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下一步仍将继续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有序推进存量贷款基准转换。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方面,易纲介绍,将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准度。一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还本付息政策。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对于普惠小微贷款实行应延尽延。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占比。三是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四是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小微企业。五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对复工复产核心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及其核心配套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带动产业链恢复运转。 “近期,央行进入了政策观察期。从官员表态上看,一方面是对货币政策仍需加码的引导,但另一方面,近期政策制定层也在对货币政策边际收缩释放信号,这些都是对于前期在疫情期间货币政策持续宽松所带来边际效益减弱的关注,而这些声音在5月以前是很少听到的。” 建银投资咨询分析师王全月认为,究其原因,很可能是两会为财政“输血”力度较大,后期财政发力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幅增加,央行需要观察财政政策效果,进而作出能够形成“合力”的货币政策决策。 王全月进一步称,5月以来,银行间市场主要品种价格回暖明显,流动性过剩的情况明显改善,伴随地方债发行速度提升,市场流动性需要逆回购进行补充。同时,央行也需要通过MLF利率的下调引导LPR进一步下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则指出,今年,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和节奏都将较之前更加强化,尤其是提出了关于货币供应量和社融的新目标,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不过,相对于今年以来近5个月的情况,未来短期内货币政策将保持相对平稳的力度和节奏,不会明显扩张。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可能需要有所降温,继续像一季度那样较大力度的货币宽松可能性较小。
5月14日,来自广州南沙的自动驾驶独角兽企业小马智行,成为首家获得北京市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牌照的创业企业,期望未来为北京提供更安全、便捷、智能的出行方案,帮助缓解城市交通阻塞,提高物流效率,构建智慧城市,另一方面凸显出广州近年来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催生经济新动能的努力。 强动能 实现招商引资逆势增长 今年以来,广州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催生经济新动能,共安排重大项目1642个、年度计划投资4798亿元,1—4月已完成总投资1396亿元,在积极对冲疫情负面影响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广州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整体呈现跌幅收窄趋势,4月份进一步好转,经济改善势头明显。 春暖花开,龙穴岛中部一片广阔的水田上,数十台挖掘机正在密集作业,总投资逾200亿元的南沙港四期工程正在紧张进行。预计2021年项目建成后,南沙港区每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2200万标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泛珠三角经济腹地全面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出海大通道。 广州国显(维信诺(行情002387,诊股))是投资超百亿元的全柔AMOLED模组生产线项目。总经理郑红对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印象深刻,“广州市成立项目服务工作组下沉至企业现场服务,实现项目当年供地、当年动工、当年竣工,比常规建设提前7个月。” 数字显示,广州市一季度全市新洽谈产业招商项目517个,意向投资总额超百亿项目6个,实现招商引资逆势增长,全球企业以近1.4万亿的计划投资额为广州发展(行情600098,诊股)投下了信任票,实现了重大项目“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 “广州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主动作为、有效作为、精准作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强大支撑,”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说。 塑优势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48小时之内,凯普生物(行情300639,诊股)生产的核酸试剂盒就获得了欧盟的CE认证;两周之内,广药集团完成磷酸氯喹片的复产,“老药新用”的磷酸氯喹片纳入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生物医药企业在疫情中体现出的“广州速度”,彰显出广州构建完整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的“硬核实力”。 今年,广州市政府1号文大力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全市拥有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3800多家,从技术研究、中试到产业化产业链条完整,已形成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再生医学、精准医疗、体外诊断等优势产业集群。 此前,广州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框架下,出台了《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修订)》《广州市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若干意见》《广州市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系统推进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集群加快发展。其中,生物医药产业率先构建起上游技术研发、临床试验,中游转化中试、生产制造,下游上市应用、流通销售的完整产业链。2019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此次抗疫中,人工智能成为中坚力量。不少市民都使用过穗康码口罩智能预约服务、佳都集团的AI体温人脸追踪监测系统、零氪医疗的AI辅助诊断系统,企业办公和学校授课更是运用微信视频会议系统、科大讯飞(行情002230,诊股)智能在线教学服务获得更多便利。 在5G产业赛道上,广州同样领跑在前。无论是岭南传统文化的中心越秀,还是现代都市的天河商圈,或是山水田园的从化生态设计小镇,人们均可与5G智慧灯杆不期而遇。目前,广州市已建成5G基站超2万座,一座全国一流的5G商用试点城市和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正脱颖而出。 “我们就是要通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实现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广州市市长温国辉说。 拓未来 打造数字经济创新热土 5月8日,广州市首批73个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正式揭牌,其中包括以5G、阿里云、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类项目,以5G智慧港口、BIM技术+智慧城市等为代表的融合类项目,以及以华为“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百度阿波罗智能汽车生态基地等为代表的创新类项目,总投资达1800亿元。 仪式上,广州“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的揭牌尤其引人注目。该项目由华为携手广州无线电集团共同打造,将充分利用广州软件信息产业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鲲鹏计算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发力新基建是城市发展的必选之路,新基建的核心是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数字产业生态,提升数字经济活力,加速城市智能化升级。”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周建军谈了对“数字基建云聚广州”活动的理解。这些项目将引领未来数字经济万亿规模增量,有力促进经济筑底回稳。 其实,广州早已布局推动新基建。通过实施重大项目“攻城拔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专项行动,广州先后成功获批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综合类北斗产业示范园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相继建设了GE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港股06160)生物产业园、国内首条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线—LGDisplay、西门子集团全球首家变压器数字工厂等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 在广州规划的实施数字新基建行动计划中,亦将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四大新基建领域实施专项行动。到2022年,将建成5G基站8万座,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智能硬件等8个重点产业集群。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最能感受到广州未来在数字经济领域勇于进取的信心和决心,腾讯、阿里巴巴、国美、小米、欢聚时代、唯品会、环球市场等一批项目正加快建设。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战略发展部华南区总经理刘楠说,“广州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片热土、一块试验田,前景十分广阔”。
5月28日下午,2020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 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召开的两会意义重大。各项稳企业、稳就业、保民生目标等政策安排有序推进,彰显了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各项发展目标任务的坚定信心。 人民网紧紧围绕两会“数字”,推出《2020年两会这样开》《不能停顿 还剩52个》《2万亿 这笔资金中央一点不留》《数字经济3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篇图解系列策划,图说关键数字,解码中国经济。 聚焦会期:2020年两会这样开 今年的议程安排中, “精简”和“创新”是两个关键词。会议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开成一个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 脱贫攻坚:不能停顿 还剩52个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551万人。97%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尚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 特殊时期的财政安排:2万亿 这笔资金中央一点不留 受全球疫情冲击,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综合研判形势,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这2万亿元将全部转给地方,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发展新动能:数字经济3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数字经济是新兴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大势,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已成为普遍共识。 经统计,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数字经济”,至今累计3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互联网+”自2015年起连续6年被写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关键词分别被写入4次、3次。
5月25日,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行情603106,诊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他提交了多份提案,其中最迫切的一项提案内容是完善智能风控创新体系、保障金融数据及个人隐私数据安全。 采访中,江浩然对数字货币时代的到来表示期待,“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使用数字货币”,同时,恒银金融也正在为数字货币时代的业务转型做准备。 出台金融业个人数据保护指南 中国证券报:您今年的提案主要关注什么问题? 江浩然:今年我提交了多份提案,从京津冀医疗一体化,到推进智慧停车统一规划;从以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为突破口,推动新国标落实,到完善智能风控创新体系,更好地服务数字经济等,涉及医疗、交通、金融科技等社会关注的问题。 中国证券报:请您具体阐释一下完善智能风控创新体系这一提案,要怎样取得智能风控行业发展和用户个人数据保护的平衡呢? 江浩然:当下,个人数据的网络化和透明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与之相伴的是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让大数据技术与个人隐私之间的矛盾变得仿佛不可调和,人们一提到大数据似乎就是要窃取个人隐私,不自觉地将个人信息与大数据风控严重对立。 此外,随着新消费金融、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快速崛起,也裹挟着一些风险和欺诈现象的发生。对此,我提出的建议包括:一是要完善金融风控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制框架;二是建立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监管机制。因智能风控行业属于创新型领域,针对新生事物,要大胆容错纠错,为改革创新保驾护航;三是促进智能风控行业自律,随着金融机构对于智能风控行业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智能风控行业逐渐成为金融业重要的利益相关方,金融监管部门应将智能风控行业纳入监管范围;四是出台金融业个人数据保护合规操作指南。在这一指南的指导下,金融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内外部个人数据使用合规流程,规范日常金融活动中的个人数据使用行为,减少法律合规性风险。 数字货币助力普惠金融 中国证券报:今年央行数字货币的推进有提速之势,您对数字货币的应用趋势怎么看? 江浩然:货币从来都是伴随着技术进步、技术革命、经济活动发展而演变。现在互联网发展非常快,全球范围内支付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特别是在中国。发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在发行和流通领域的高昂成本,提高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性,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实现。 中国证券报:数字货币的推广及对现金的替代对公司金融机具方面的业务是否有影响?对公司推进智慧银行业务会带来哪些机遇? 江浩然:对于数字货币的应用,公司也做了相关准备,包括研究数字钱包、数字货币无缝支取和收纳等具体功能等。数字货币时代的到来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社会结构和机构功能,对于金融机构的网点规划将带来很大影响,未来单纯的现金功能设备会逐步减少,但数字货币将加速银行的智慧转型,在现金类设备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非现金类自助设备或者综合型智能设备保持较快增长,“机器解放人”将使未来银行有望实现完全的机具替代。 对此,我们公司提出了四个方面转型:一是由传统的现金设备向非现金设备转型;二是由传统的银行网点外设备向银行网点内设备转型,推动银行网点智能化改造;三是由硬件供应商向软件和服务供应商转型,逐渐以一个软件集成商、服务商的崭新面貌呈现在客户面前;四是由为金融场景服务向数字经济赋能的千行百业服务,包括政务、医疗、交通、零售等。我相信,通过全面的转型,公司发展会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专题: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