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晚间,明阳智能(601615)发布三季报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今年1~9月份实现归母净利润为8亿元到9亿元,同比增长56%~75%;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7亿元到8.7亿元,同比增长72%~94%。 公司表示,2020年1~9月我国风电行业整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公司在手订单维持高位及供应链整合能力增强,使得公司风机交付规模上升导致营业收入增加;同时,公司2020年1~9月持有电站权益并网容量较上年同期增加,发电收入较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增长。 引领风机大型化趋势 今年7月份,明阳智能陆续推出陆上MySE5.2-166机型和海上MySE11-203机型,刷新国内乃至亚洲的风机单机功率记录。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明阳智能实现了在海上风电和陆上大机组细分赛道的绝对领先地位。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数据,2019年新增装机中,国内3.0MW+陆上风电机组新增装机4890MW,其中,明阳智能机组占比高达57.3%。此外,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2019年的统计数据,公司在国内新增装机市场占有率达到16%,较前几年有了显著的增长,国际排名亦向上跃升一名,国际最新排名第六。 据悉,近三年行业都处于“抢装”的大行情下,受益于整体高景气度,我国风电整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明阳智能风机交付规模显著上升;此外,公司持有电站并网容量较上年同期增加,发电收入相比同期亦有一定增长。 今年上半年,明阳智能对外销售容量实现2023MW,同比增长141%;上半年风机制造毛利率达到19.41%,较去年同期稳中有升,成功穿越低价订单周期后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三季度则延续增长态势。 对比业内几家风电整机上市企业,明阳智能近几年业绩表现突出,毛利率以及增长幅度大幅领先同行,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公司“风机大型化”和“海上风电”战略的前瞻性。 布局风电平价时代 近期,市场对十四五期间的预期形成了初步共识。业内普遍认为,“平价”成为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脱离补贴后,新能源发展的长期逻辑已发生本质转变。平价,是行业回归常态、理性化发展的开端。未来,风电有望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主力。 过去十年,国内风电年新增装机的平均值仅为21GW,而凭借非化石能源占比硬性指标获得36-45GW的“保障性”装机增量,需求接近翻倍增长。陆上风电正在成为全球最便宜的电源,摆脱了过去因为补贴政策带来的周期化发展态势,度电成本的持续降低也将使该产业到本世纪中叶将持续处于上升势头。对于中国风电企业而言,也意味着长期的发展机遇。 明阳智能表示,公司近几年业绩持续高增长,同时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及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投入,在海上风机创新研发和漂浮式海上风电领域取得了大量的技术成果和积累。 面向“平价”时代,明阳智能前瞻性地布局了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据介绍,公司围绕深海漂浮式技术与国内外优秀研究机构进行了多次技术交流合作及技术攻关,为明阳智能大兆瓦风电机组走向深海提供了安全可靠、成本可控、发电性能优异的深海型风机解决方案。
9月16日晚间,明阳智能发布三季报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今年1-9月份实现归母净利润为8亿元-9亿元,同增56%-75%。 今年7月,明阳智能陆续推出陆上MySE5.2-166机型和海上MySE11-203机型,强势刷新国内乃至亚洲的风机单机功率纪录。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公司实现了在海上风电和陆上大机组细分赛道的绝对领先地位。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数据,2019年新增装机中,国内3.0MW+陆上风电机组新增装机4890MW,其中明阳智能机组占比高达57.3%。此外,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2019年的统计数据,公司在国内新增装机市场占有率达到16%,较前几年有了显著的增长;国际排名亦向上跃升一名,国际最新排名第六。 据悉,近三年行业都处于“抢装”的大行情下,受益于整体高景气度,我国风电整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公司风机交付规模显著上升。此外,公司持有电站并网容量较上年同期增加,发电收入相比去年同期亦有一定增长。 今年上半年,明阳智能对外销售容量实现2023MW,同比增长141%;上半年风机制造毛利率达到19.41%,较去年同期稳中有升,成功穿越低价订单周期,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三季度延续强势上涨态势,净利润大增。 据悉,明阳智能前瞻性布局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围绕深海漂浮式技术与国内外优秀研究机构进行了多次技术交流合作及技术攻关,为明阳智能大兆瓦风电机组走向深海提供了安全可靠、成本可控、发电性能优异的深海型风机解决方案。有分析认为,鉴于海上风电存在较高的技术和市场壁垒,国内海上风电整机制造行业基本已处于高度集中状态,类似明阳这样拥有机组研发及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整机制造商正迎来黄金时代。
随着《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将低风速分散式风电开发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平原地区低风速风电场建设逐步提速。由于低风速风电发展空间巨大,业内甚至将其称为风电产业下一片“希望的田野”。未来,平原地区低风速风电能否再次打开风电产业增长空间?低风速风电能否实现平价上网?产业发展还存在哪些瓶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近日对全国首座整场大规模采用高塔的平原风电场——汤阴风电场进行了采访调研。 2.17亿千瓦、2.16亿千瓦,这分别是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量。5年前,这一数据分别是1.29亿千瓦和4318万千瓦。随着装机增速连年放缓,原本具有先发优势的风电产业正面临被光伏产业反超的局面。好在随着风电技术不断进步,平原低风速风电场迎来快速发展,逐步打开了风电产业未来的成长空间。 风电开发向平原地区转移 驱车从河南省鹤壁市向北出城,驶上京港澳高速不久,三五成群的高大风机便映入眼帘,在豫东平原上格外显眼。由于风速较低,我国中东南部的风电场通常修建在风速更高的大山上,像这样在人口稠密的中东南部平原上修建风电场并不多见。 作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平原低风速风电场,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河南安阳汤阴风电场让人们看到了低风速风电产业的市场潜力。该风电场一期工程安装有69台远景120米高全钢塔筒、2.X平台智能风机,装机容量15.18万千瓦,2017年9月投资建设,2018年12月并网,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般情况下,平均风速达到每秒6米以上才具有风电开发的技术条件,因此在七八年前,我们认为河南并不具备开发风电的条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起初并不看好平原低风速风电发展。 秦海岩的顾虑有其原因。此前,我国风电建设主要集中在高风速的“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和中东南部山地,这些地区的风资源都明显好于平原地区,且这些区域往往地广人稀,建设环境良好。 近年来,随着风电技术进步,平原低风速风电场迎来快速发展。10多年前,在每年风电新增装机中,中东南部只占20%,其余大部分是在“三北”地区;但近三五年来,中东南部地区占比已经达到了60%至70%,风电项目建设总体开始向中东南部转移。 谈及转移原因,秦海岩认为,一是“三北”地区电源建设比较多,而当地用电负荷有限,产生了一些弃风限电问题;二是中东南部是我国电力消费中心,有利于风电消纳。“以前风机技术不具备经济性,但是近几年随着风机控制策略和智能化水平提升,塔筒增高、叶轮直径增大、单位千瓦扫风面积增加,以及制造成本降低、效率增加,平原地区、低风速地区也具备了开发条件。”秦海岩说。 在人口密集地区大规模开发分散式风电其实早有先例。德国跟我国中东南部地区情况比较类似,其风电开发以小规模分散式风电为主,并没有大规模发展风电基地,德国98%的风电场风机数量不超过5台。但在这种模式下,德国风电装机仍然高达6000万千瓦,单位国土面积装机量达每平方公里175千瓦,反观我国中东南部装机密度高的地方也仅为每平方公里20千瓦。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表示,近年来,风电产业在认识上发生了转变,原来认为按照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只能靠西电东送发展,现在则认为,只要中东南部充分利用好风光资源,完全可以实现能源自给。 “中东南部风资源理论上是没有‘天花板’的。”秦海岩说,对风资源的调查评估显示,在中东南部地区,地面风速定到每秒6米以上可以实现2亿千瓦装机量;地面风速定到每秒5.5米以上保守估计可具备10亿千瓦的开发潜力。 事实上,自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以来,经过政策催化与技术积累,我国分散式风电已呈现加快发展特点。去年,黑龙江、内蒙古、广西、河南、安徽、青海等省份新增分散式风电核准容量1120万千瓦,超过集中式风电。其中,2019年新增并网容量73万千瓦,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南、内蒙古和辽宁等地。 技术进步推动平价上网 行走在汤阴风电场,可以很清晰地发现风机的特别之处——塔筒更高,叶片更长。对于这样特殊机型的选择,华能集团河南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廖毛雄表示,在风速条件方面,河南平原地区的要求比“三北”地区要低,且风切变较高(高空风速更大)。为了捕获较高风能,需要选择更高塔筒、更大叶轮直径即单位扫风面积更大的风机。 记者了解到,汤阴风电场项目设计年平均风速低至5.62米/秒,采用远景2.X平台120米高度全钢塔筒低风速智能风机,该机型可最大程度地发掘和利用河南平原地区高切变风资源优势。 随着风电技术快速进步,资源优良、建设成本低、投资和市场条件好的地区,已初步具备与燃煤标杆上网电价平价的条件。今年是我国陆上风电国家提供补贴的最后一年,为提高风电市场竞争力,去年5月我国公布了2019年第一批风电平价上网项目。今年以后,中国陆上风电将主要以无补贴平价上网形式发展。 未来,能否提高经济性,实现平价上网,是平原低风速风电能否大规模推广的关键。据远景能源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田庆军介绍,汤阴风电场建成已有两三年,属于我国比较早期的平原风电场,采用的是第一代平原风机,特点是“双120”,即120米的塔筒高度加上121米的叶轮直径,这种技术特点在当时还无法实现平价上网,基本是在原有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价值。 不过,按照当前的技术能力,实现平价上网已不是难题。远景能源根据平原地区风资源高切变特点,把塔筒的高度从以前的80米、90米抬升到了120米、140米甚至150米。风机叶轮直径也不断加大,用于增强风机扫风面积,获取风资源的可开发性。 田庆军说,远景能源去年推出的第二代平原风机是“双140”,140米高的塔筒搭配141米叶轮直径,基本实现了准平价。今年推出的第三代平原风机是“双150”,150米高的塔筒加上156米叶轮直径,在平原地区可以有效地把风资源大幅度提升,从而实现平价上网。 以第三代平原风机为例,如果搭建3兆瓦150米塔筒156米叶轮直径的风机,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可以在现有2.2兆瓦121米高塔筒风机基础上提升800个小时,达到3000小时以上。在单位造价7500元/千瓦情况下,可以将全生命周期千瓦时电成本降到0.3元/千瓦时,对比河南0.3779元/千瓦时的标杆上网电价,意味着一台3.0兆瓦的风机,平价上网以后每年纯利仍然可以接近150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随着技术不断创新,新材料、新控制算法应用会让未来的风机更加高效、发电量更高。”田庆军表示,以现有技术而言,在未来一两年内,中国几乎所有的中东南部省份都可以实现平价上网,其中500多个县是平原县域,初步估算平价上网后可供开发的平原项目有1亿千瓦以上。 廖毛雄认为,由于中东南部地区人口稠密,未来制约风电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制约,而不是技术与经济因素。此外,地方政府能否批准建设更多风电项目,对风电行业而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风电场成了网红打卡地 “刚开始以为这个项目会对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没想到却成了风景区。”谈起自家门口的风电场,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宜沟镇香寺村村民张树亮对家门口的风电项目竖起了大拇指。如今,汤阴风电场已经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共生。 记者发现,在风机塔筒设计上,该项目改变了传统白色烤漆设计,取而代之的是创意涂装。图案选用了汤阴精忠报国、甲骨文等文化元素和太行山水画面,宣传的是地方文化和人文景观,这在全国尚属首创,也让风机成了文化艺术品和网红打卡地。 走进风电场升压站,映入眼帘的不是简陋的厂房,而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建筑内部独具现代科技特色的控制中心将古今、科技、环境等元素相融合。在汤阴风电场的上空也看不见传统风电场密布的杆线,场区内7条集电线路全部以地埋电缆形式铺设,不但保持了空间环境特色,也为政府后期规划留足了空间。 “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修建风电场,最大的难题是与当地群众和政府沟通。”廖毛雄说,群众觉得项目占用了土地,政府认为影响了环境,因此在这些项目建设中,应考虑如何做到协调发展,解决风电项目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平原低风速风电场普遍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挑战,如何合理规划并使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非常关键。田庆军表示,在项目规划阶段,华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充分调查拟规划区域的土地可利用性,随着项目输入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华能采用自主研发的格林威治云平台,在给定的限制性因素下对可开发区域做精细化资源评估及收益复核,通过平台智能寻优最终产生最优微观选址方案,在少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据了解,平原地区修建的风电项目在土地复耕后,一个机位仅需占用100平方米空间,建设期还能帮助当地实施道路硬化,完善路网建设。在景观设计方面,风机上可做的文章也不少。“风机的大塔筒既可以彩绘,也可以做电子屏。随着风电行业发展,未来的项目创新一定会层出不穷。”田庆军说。 此外,对于没有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的贫困地区而言,发展风电是拉动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秦海岩透露,一个行政村只需要拿出200平方米土地,安装两台3兆瓦风机,在平价上网前提下,一年可为村集体贡献近300万元净利润。 “所以说,风电不仅能够解决当地能源结构调整的问题,贡献清洁电力,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还能给当地创造一个新的人文景观,促进旅游业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秦海岩表示,让更多群众接受风电,这样风电的发展空间就打开了。 对于风电产业下一步规划,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表示,中东南部区域靠近电力负荷中心便于消纳,是近期风电开发重点区域之一,但受限于风能资源与土地资源影响,今后将以协调风电发展与生态保护、促进低风速利用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风电在当地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在获得证监会批准注册后,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纬新材)将于9月14日开启初步询价。本次赴科创板IPO,上纬新材计划公开发行4320万股新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 上纬新材成立于2000年,并于2018年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直接控股股东SWANCOR萨摩亚持有其71.73%的股份,中国台湾上市公司上纬投控为其间接控股股东,合计持股约88.75%。在部分领域,例如乙烯基酯树脂产品市场,上纬新材的国内市占率位列前三。 耐腐材料收入下滑 风电抢装透支未来需求 上纬新材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属于“初级形态的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的细分领域。 整体上看,2017年-2019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上纬新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24亿元、12.38亿元、13.49亿元,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61.35万元、2437.59万元、7826.8万元。 与此同时,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上纬新材环保耐腐材料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6.25%、55.87%、40.87%;风电叶片用材料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9.25%、33.84%、48.69%;转卖贸易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1.82%、7.71%、7.04%;新型复合材料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67%、2.58%、3.39%。 准确来讲,占比合计约九成的环保耐腐材料以及风电叶片用材是上纬新材的主营业务。 招股书显示,上纬新材的环保耐腐材料主要是指乙烯基酯树脂、特种不饱和聚酯树脂。报告期内,该业务的收入分别为5.76亿元、6.92亿元、5.51亿元,2019年收入同比下滑约20.38%。 据悉,上纬新材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波林-雷可德、英力士、AOC力联思、昭和等国外巨头,也有华昌聚合物等国内竞争对手。上纬新材表示,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在业务收入规模、产品覆盖范围、品牌知名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与此同时,招股书援引第三方报告称,2016年-2019年,公司乙烯基酯树脂产品的产量全球市场份额为11.26%、10.82%、10.9%、9.71%,国内市场份额为26.6%、25.45%、25.57%、23.01%,总体市场份额均呈下降趋势。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陈凯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乙烯基酯树脂在国外开发较早,大概上世纪60年代后期,壳牌、陶氏和亚什兰等公司就已开始推出产品。国内启动较晚,有些国内公司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开发,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符合国内需求的产品,但整体上性能一般。 再看风电叶片用材业务,报告期内,其收入分别为2.99亿元、4.19亿元、6.57亿元。根据监管政策,国内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必须分别在2020年底和2021年底前完成并网发电才能获得补贴,受此影响,下游需求方在政策退坡前出现抢装趋势。据了解,报告期内,国内新增年度并网风电装机容量从15.03GW大幅增加到25.74GW,增幅71.26%,市场需求提前释放。 对此,上纬新材在招股书中进行风险提示时也表示,目前国内并未出台延迟补贴项目并网时间的政策,预计抢装趋势不会改变,将带来行业一两年内高速增长,但也可能会透支之后的需求。因此,2021年之后国内风电新增装机量存在下滑的风险,可能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原料成本占比高 拖累毛利率 报告期内,上纬新材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9.31%、14.72%、19.6%。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科创板173家上市公司中,2019年毛利率低于19.6%的仅有6家。此外,同期的同业可比公司平均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2.74%、20.45%、22.64%。 在解释2018年毛利率为何降幅明显时,上纬新材表示,系原材料价格波动所致。近几年,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作为基础原材料的环氧树脂,其主要原材料环氧氯丙烷、双酚A的价格波动较大,直接影响了环氧树脂的售价,对公司的生产成本产生较大影响。 记者发现,报告期内,上纬新材整体上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分别为96.19%、95.56%及97.21%,处于绝对高位。一位注册会计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计科目上,主要将生产成本分为料(原料)、工(人工)、费(制造费用)。人工投入很少不是没可能,但这往往要求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很高,更新生产线带来的折旧也会提高制造费用占比。但上纬新材人工和制造费用合计占比低于5%,在这两方面的投入都并不算高。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风电用材料业务为例,行业内的人工成本确实不高,其所在的公司实现十亿量级的创收,需要的人工数量不到100人。制造费用的占比也并不算高,在10%-15%以内。最主要的就是看原料成本。该人士表示,其所在公司的采购渠道管控还是比较合理,能够在风电用材料上实现30%以上的毛利率。上纬新材的原料成本占比更高,应该与其采购渠道有关。 而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上纬新材风电叶片用材料毛利率仅为14.13%,低于可比公司惠柏新材同期的21.15%。 上纬新材表示,公司与客户尝试建立价格季度调整机制,改善毛利率波动,但目前,覆盖约七成,仍有风险敞口。此外,面临国际油价波动的风险,与其他业绩受原油价格影响较大的大型成熟企业(例如航空公司等)建立套期保值制度对冲风险相比,上纬新材表示,对原材料未使用套期保值工具,因此仍将继续面临风险敞口。 截至发稿,上纬新材董秘办并未就上述问题回复记者。与诸多明星科创板公司相比,市场又将上纬新材给出怎样的估值?一切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9月1日,国内风塔制造龙头企业天顺风能(002531)发布公告称,公司拟3.03亿元向昆山新长征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所持有的苏州天顺风电叶片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苏州天顺”)20%股权。 记者了解到,本次交易是天顺风能收购重要子公司苏州天顺的少数股权,公司预计不会新增关联交易,也不涉及同业竞争,有利于天顺风能增强独立性。本次交易完成后,苏州天顺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对于本次交易,天顺风能证券部徐昌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叶片每年的盈利都在提高,若本次成功收购,有利于公司突出主业、会对公司未来盈利形成积极影响。” 顺势推动产能迎行业高景气 得益于产业政策,我国风电行业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近年来,国务院、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针对风电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涵盖定价机制、财政补贴、产业运营等各个方面的产业政策,为风电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政策的引导下,行业逐渐进入有序竞争阶段,行业结构不断优化,进一步推动了风电产业的持续发展。 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出台的风电产业补贴退坡政策明确,2018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如果在2020年底前未完成并网的,将不再享受国家补贴。政策出台后,为赶上平价上网窗口期,整个产业链都进入了加班加点的状态。 依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风电行业完成投资854亿元,同比增长152.2%。爆发式的增长给了像天顺风能这样的企业更多机会,景气度明显提升。 本次交易标的苏州天顺,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安装风力发电设备配套的风能叶片、机械件、电气件和液压件及其配套零部件等。天顺风能表示,苏州天顺与公司同处于风电产业链,本次交易完成后,天顺风能将进一步加强在风电产业链的布局及发挥与苏州天顺之间的协同效应。 “现阶段风能叶片和模具持续出现供不应求,原因是风能补贴政策即将进入尾声,风电企业抢装潮的情况持续。本次重组也是天顺风能抢抓时机,积极扩大叶片产能的又一举措。另外,在陆上风电逐步迈入平价,海上风电持续加速的大背景下,天顺风能顺势推动产能结构变化,迎接风电新一轮高景气周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并购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技术资源、劳动资源与市场资源的优化重组。一般来说,并购方大都会看重被并购企业某方面的独特业务优势,将其纳入麾下后,充分利用新增优势实施新的市场战略,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这次并购会一定程度上促进从技术到管理,甚至市场的一次更新完善。”知名财经战略专家、高级经济师王权向记者说道。 三大主业业绩靓丽 天顺风能成立于2005年,并于2010年12月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主要业务涉及风塔、叶片及发电三大板块。公司拥有太仓新区工厂、太仓港区海上风塔工厂、欧洲工厂、包头工厂等六大生产基地。 记者了解到,自2006年起,天顺风能已经成为GE、Vestas、Siemens、Gamesa等一流国际风电设备整机厂商的全球风塔指定供应商,风塔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巴西、德国、泰国等数十个国家,在国际风电塔架市场中建立了巨大的竞争优势。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总资产达136.26亿元,净资产达61.76亿元。 从天顺风能最新披露的半年报中可以看出,公司三大主业业绩靓丽,风塔及相关产品贡献主要营收。2020年1月份至6月份,公司实现营收32.24亿元、净利润5.43亿元。其中,风塔营收为21.32亿元,同比增长13.71%,占总营收66.13%;公司风塔产销量分别达到26万吨和26万吨,同比增长17%和28%。 叶片类产品增速亮眼。2020年上半年,公司叶片实现营收6.41亿元,同比增长153.23%,占总营收19.87%;叶片及模具产销量各为297套,毛利率达到24.62%。 风电并网规模上升。2020年上半年,公司发电业务板块实现营收3.93亿元,累计实现上网电量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并网容量680MW,在手建设项目容量为179.4MW。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天顺风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767.70万元,同比增长26.46%。“公司每年都会在风塔主业上进行一定的研发投入,对生产工艺进行升级和更新,提高生产效率。”天顺风能证券事务代表王昕宇曾告诉记者:“公司从2018年开始布局智慧能源领域,目前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智慧能源事业部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未来的新能源产业互联网运营商的方向进行探索和发展。” 十余家券商发研报力挺 记者注意到,在天顺风能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后,申银万国、东北、财通、华创等十余家券商纷纷对公司业绩进行了点评。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表示:“公司在不断巩固风塔产品领先地位的同时,积极进行风电产业内相关多元化业务布局的拓展,适时切入风电场开发、风电叶片和智慧能源领域,多元业务共同推动了公司业绩发展。” 东北证券认为:“盈利能力高增长主要受益于抢装带来的价格坚挺和原材料价格低位。公司一季度受疫情影响风塔产销偏低,二季度恢复正常,下半年公司风塔排产有望维持高位,环比实现高增长。” 财通证券则表示:“受益于行业抢装,公司上半年风塔业务实现量利齐升,同时公司积极扩产,除新增山东鄄城塔筒生产基地外,其他原有生产基地的产能也有所提高。另外,公司于2020年5月10日举行内蒙古商都县风电塔架生产基地的奠基仪式,预计该基地将于今年底完工投产。发电方面,公司提出2025年运营3GW风电场的目标,预计未来有望继续提升风电场开发力度。” 华创证券也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趋缓的背景下,公司风塔出货开始显著加速。公司目前已形成太仓36万吨,包头17万吨,珠海10万吨,山东鄄城12万吨合计75万吨产能。随着公司江苏射阳25万吨海工产品基地,德国的10万吨海上风电管桩基地,乌兰察布商都县12万吨陆上风电塔筒基地的投产。公司整体产能有望达到122万吨/年,位居全球第一。” 谈及全球风电市场发展前景,“目前来看,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比较成熟也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我们都知道以前的火力发电对于环境构成了一定的污染,那么风力发电实际上可以视作对生态环境的一种救赎。目前,可利用的风能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储量巨大,相关技术也不断成熟升级,当然也要看到我国风电建设在一定时期内虽然高速增长,但是电源调峰能力有限、配套电网规划建设存在滞后现象。此外,海上风电风速较陆上更大,不占用土地资源,就地消纳可以降低运输成本。”王权向记者表示。 “全球风电市场发展良好,风电发电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其中,海上风电具有发电量高、单机装机容量大、机组运行稳定、适合大规模开发等优点,逐渐取代陆地风电成为风电新增装机的主流。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未来风电市场前景广阔。”盘和林向记者说道。
8月19日晚间,明阳智能发布半年报。公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832088.02万元,同比上升107.24%;实现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58.95%。 上半年,公司风机制造板块实现营收75.25亿元,同比大增125%;风机制造毛利率达到19.41%,较去年同期提升近一个百分点,而整体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7.29个百分点。公司成功穿越低价订单周期后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对外销售容量2023MW,同比增长141%,其中陆上风电约1682MW,同比增长177%,海上风电约341MW,同比增长47%。 有分析观点认为,公司公告已并网风场容量没有大的变化,亦即发电业务板块净利润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仅略增,而公司今年上半年并未公告风电场转让,几个因素叠加,不难发现,公司风机制造主业对净利润的贡献大幅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明阳智能深耕风电市场多年,基于半直驱技术独特的先天优势,把握风机大型化的趋势,并抢先布局海上风电市场,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风电产品以及风电一体化解决方案,始终以推动新能源平价上网为前进方向。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公司实现了在海上风电和陆上大机组领域的领先地位。 资料显示,在机组大型化方面,从各主流整机商的产品布局情况可以看出,明阳智能在海上风电大型化路线上较友商走得更快更扎实。近期公司刚刚推出了11MW的海上机组,目前单机功率国际排名第三位,仅次于西门子歌美飒14MW和GE12MW。近几年不断上升的市场占有率,也体现出公司大型化产品布局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从开发区域来看,目前海上风电仍处于近海开发,传统的固定桩式基础正在不断体现出规模效应,但随着离岸距离与水深不断增加,固定式基础费用需要新的技术来打破传统的发展路径,这也是公司正在做的,漂浮式的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漂浮式技术与深远海开发完美契合,是海上风电的未来与必经之路。 此前,公司宣布拟募资不超过59亿元,用于10MW级海上漂浮式风机设计研发项目、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陆丰)项目明阳智能海上风电产业园工程、北京洁源青铜峡市峡口风电等9个项目。作为海上风电龙头,公司高调宣布进军漂浮式风机领域备受关注。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开发10MW级海上漂浮式风机的总体设计及关键系统集成设计技术,以进一步巩固海上风电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优势。
上半年营收同比翻倍,净利润增长近六成,这是明阳智能在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下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8月19日晚间,明阳智能披露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明阳智能实现营收83.21亿元,同比上升107.24%;实现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58.95%。 业绩的高增长让资本“嗅”到了投资机会。二季度,北向资金和冯柳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榜。其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二季度持仓数量达3224.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34%,高居无限售流通股股东第四位;知名私募大佬冯柳执掌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持仓1000万股,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 明阳智能主推的半直驱技术路线优势,成为市占率持续提升的利器。现阶段,明阳智能已经形成以5.5MW、6.45MW、7.25MW、8.3MW等产品为主的海上风机产品谱系。在新机型研发方面,明阳智能重磅发布MySE11MW-203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203米,单机容量高达11MW,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机型,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三。目前,明阳智能正在进一步推进10MW漂浮式风电机组和12-15MW海上大机组的研发。 随着MySE系列风电机组的市场认可度逐步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明阳智能新增中标订单容量和在手订单容量持续上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明阳智能风电机组新增中标项目容量约1.9GW,位居行业前三。其中,陆上风电机组新增中标约0.9GW,占比约为47.55%;海上风电机组新增中标容量约1GW,占比约为52.45%。新增订单中单机功率3MW及以上机组订单合计达97%,海上风电订单占比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明阳智能对外销售容量达2023MW,同比增长141%。其中,陆上风电约1682MW,同比增长177%;海上风电约341MW,同比增长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