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云+数+应用”一体化服务模式,充分运用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太极股份在抗击疫情的紧急关键时期,打造出了北京健康宝。健康码成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恢复社会秩序的重要技术手段,受到了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众的广泛欢迎。 据统计自2020年3月1日上线运行以来,北京健康宝采用“极简前台、复杂后台、准实时数据、最小化采集”的设计理念,持续为在京和进京人员提供健康状态查询服务。从上线当天至10月9日,北京健康宝累计查询19.5亿次,为4270余万人提供服务。 提速数字化线上服务发展 “当时接到健康宝这个任务,想法就是一定要完成,怎么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根本没有时间想别的。”时隔大半年,提起准备北京健康宝任务时的情况,北京市大数据管理局大数据建设处副处长赵琰昉依旧动情。“我们相信太极公司能够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肩负起国企的责任和担当,出色完成北京健康宝的支撑工作。”她强调。 在北京市大数据管理局和北京市大数据中心的指导下,太极股份承担北京健康宝后台开发工作。接到任务后,太极健康宝团队迅速整合资源,打通了包含卫生健康、社区、民航、铁路、公路等多个部门1000多项数据,将数据入库、治理、清洗比对、服务封装,保证北京健康宝在3月1日正常上线运行,全面支撑北京区域内公众健康查询服务。 “健康健康宝事关每一个人,我们不能将任何人的状态码识别错,这需要我们非常强的技术和数据服务能力。”北京健康宝太极公司团队负责人穆显显反复强调,“我们团队肩负着后台开发、优化、运维等一系列工作,为了保障健康宝使用高峰期不出现延迟、崩溃等情况,短时间内快速部署使用了300余台服务器支撑着9套各种用途的环境集群。”他说。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发展,健康宝后台团队从成立至今始终保持24小时响应、实时处理的高效工作状态。抗住如此高的性能压力与工作强度,初心不变,这背后是极大的使命感与担当。 “感谢太极公司团队临危受命,连续200多天的突击研发和日夜保障,实现了健康宝后台的有效高效运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北京市大数据中心数据管理部负责人贾晓丰赞扬道。据统计截至发稿健康宝后台运行稳定,多次受到市领导及用户方各级领导的鼓励与表扬。 健康码是数字化社会发展的奇点 克劳德·香农在1948年的《通信的数据理论》里明确提到:“通信的基本问题是,在一点精确或近似地复现在另一点所选取的讯息。这些讯息往往都具有意义。”在过去的成千上万年时间里,人自身产生、携带和可分享的信息非常少,整个世界的架构可以看作建立在人和信息分离的背景下形成的。人类经历从符号、文字、到印刷、电报、电话乃至互联网的迭代,核心解决的是人与信息更好更快的融合。 从健康码透视到社会进程,人和信息不再割裂,正在逐步融为一体。健康码的意义不仅止步于疫情防控,而是将信息在人需要的场景下被物化呈现。“这启发我们重新定义数字化的新逻辑:每一个组织、个体乃至行为、动作都成了数字片段。而管理组织、管理人乃至管理人的行为、动作都可以通过数字的虚拟而形成镜像。数字化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能抵消社会、大组织、小团体的低效和歪曲,让信息更透明、更公开、更高效,以数字驱动社会整体的几何倍增长。”太极股份方面如是说道。 经历疫情大考,北京健康宝的应用已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样本。北京健康宝的成功提供了新的数字化建设思路——在扫码亮码的抬手之间,是信息的畅通;是牵引人流、物流、商流的复苏与回归,更是信息流跨越时间、空间的记录与融合。作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龙头企业,太极股份表示,“未来将重点发力行业智能应用与数据服务、云服务、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息基础设施等主导产业,面向党政、国防、公共安全等领域以及重点行业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数字化服务。在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我们将持续发力,以数字化重塑产业全链条,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近日,每日互动与新华网“思客”平台深度合作,推出《“加强版”国庆黄金周大数据旅游洞察》。 其实在十一假期前,每日互动就已经联合新华网“思客”平台发布《“加强版”黄金周出游指南》,针对国庆前夕旅游类App的用户规模、活跃情况等进行了数据分析。 根据每日互动大数据显示,作为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国内大交通、酒店餐饮、景区观光、度假休闲等行业迎来全线复苏,旅游、探亲出行等客流持续走高,带动“高铁游”、周边游、商场购物等市场行情火热。 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游客接待规模前十名的省份是:广东、四川、湖南、山东、河南、广西、江苏、河北、安徽、湖北。每日互动通过进一步洞察发现,杭州西湖、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武汉东湖等开放式景区访客量名列前茅。与此同时,西安城墙、大雁塔,新疆喀什、喀纳斯等“大西北”景区热度较高。 另外,文化旅游热度也在持续升温,逛博物馆也备受青睐。每日互动大数据显示,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等热度高。 其实早在国庆前夕,就有种种迹象表明黄金周旅游市场的火爆。每日互动大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前夕旅游类App用户规模就持续上升,截至9月27日,旅游类App用户规模相比一月前上涨6.60%。从8月最后一周至9月第二周,旅游类App的新增用户持续呈上升趋势。从旅游类App活跃情况看,用户活跃高峰提前到来,旅游行业回暖速度加快。 根据每日互动的数据洞察,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人数、景区游览人数都达到今年以来最高峰,假日旅游消费规模相比节前也大幅增加,人们的旅游消费信心显著增强。 除了上述数据洞察,此前每日互动也与人民网、新华网、央视新闻等权威主流媒体在行业趋势、人群洞察、智慧旅游等领域展开多角度数据洞察和传播合作。每日互动的大数据洞察正为各媒体的相关数据新闻提供越来越重要的数据参考。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美股上市的中国网络数据中心服务商万国数据(GDS.US)将于近期寻求通过港交所的聆讯。 万国数据为什么选择赴港二次上市?记者通过邮件和电话的方式采访该公司,但截至发稿,公司没有作出回应。 事实上,今年以来出现了中概股回归和私有化退市的一股浪潮。有专家认为,预计未来3至5年内最多约有50至60家中概股赴港上市。 对于这一现象,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概股当初到美国去,主要是因为以自身的财务状况不足以在国内上市、但又急需融资发展,因此选择到美国。随着港股和内地交易的日益紧密、特别是A股注册制的推出,比美股高很多的估值成为对中概股回归的最大吸引力。” 天眼查APP资料显示,万国数据是中国领先的高可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服务提供商之一,数据中心覆盖国内重点核心城市。万国数据拥有超过十五年高可用的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经验,可满足顶级互联网公司、广泛金融机构以及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等高等级客户的需求。 截至2020年上半年,万国数据服务超过673家客户,包括大型云服务供应商、大型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与IT服务提供商,以及国内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包括阿里、腾讯、百度、网易、微软、字节跳动、京东、美团、滴滴、平安科技等各大云服务商及头部互联网企业。万国数据是目前国内主流云服务商客户最多的数据中心企业。 万国数据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20年6月23日,定增股数约占万国数据已发行股数的5.1%。高瓴资本认购4亿美元的股份,STTGDC认购1.05亿美元的股份。股权投资完成后,高瓴资本持有万国数据约3.9%的股份,STTGDC持股约34.2%。 从二级市场看,万国数据也备受投资者的青睐,在美股市场上市的4年间该公司股价实现了8倍涨幅。 记者通过梳理万国数据2017年-2019年的财务数据发现,该公司在4年间实现业绩的稳健增长。 2017-2019年期间,其净收入分别为16.16亿元、27.92亿元、41.2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6.63%;服务收入分别为15.92亿元、27.59亿元、40.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7.01%;同期调整后EBITDA分别为5.12亿元、10.47亿元、18.2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52.69%。
每日互动近日公布最新定增预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4001万股(含本数),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每日治数平台建设项目、个推总部大楼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据介绍,每日互动的“每日治数平台”是一个具有治数能力的数据智能操作系统,该平台通过对安全计算、数据治理、知识挖掘、数据可视化、人机交互等五项技术进行研发,能够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实现安全、智能、实时、可视的数据治理和使用。 每日互动作为专业的数据智能服务商,致力于用数据让产业更智能。自成立以来,基于“个推SDK”产生的海量数据和广泛的终端覆盖量,每日互动通过对海量数据清洗、筛选和整理,对用户群体进行建模和洞察,将数据智能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每日互动方面表示,每日治数平台建成后,数据来源将更加多元丰富,这些数据经过每日治数平台治理并结合行业知识库,将增能各行业客户实现各场景的应用目标。 近年来,每日互动一直专注于数据在行业场景中的应用落地,以中立、安全、可信赖的数据服务,为多领域合作伙伴的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每日治数平台则更专注公司在“治数”方面的落地应用,将以行业数盘的形态帮助各个行业的客户实现数据自治,并向他们交付数据治理成果。 目前,每日互动已有面向品牌营销领域的“营销数盘”,以及面向城市治理领域的“人口数盘”、“规划数盘”、“交通数盘”、“经济数盘”等数盘产品,为客户实现各场景的应用目标。 每日治数平台将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图谱、画像平台等技术手段在海量数据中寻找逻辑关系、挖掘价值数据,为营销类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并为对数据处理实时性、安全性等要求极高的行业客户提供更极致的服务,如金融、交通、人口等,进一步增能垂直应用领域。
短短3天时间,交易总额突破11.74亿元,这是前不久举行的2020贵阳进出口商品网络交易会(以下称“云上筑交会”)交出的“成绩单”。期间,主办方通过黔货出海云直播,面向全国网友推荐贵州好物,贵州绿茶、珍稀食用菌、刺梨原液等多款特色农产品备受网友青睐和追捧,销售十分火爆。 线上搭平台,借“云”拓市场。事实上,“云上筑交会”只是贵阳助力黔货出山的平台之一。作为“中国数谷”,贵阳具有得天独厚的大数据资源。近年来,贵阳市坚定不移把大数据战略行动向纵深推进,着力推进大数据与农村产业革命深度融合,以省会担当提供精准服务,努力实现“种植在全省、加工在贵阳、销往全世界”的农业产业新格局,“黔货出山”之路越走越宽。 多渠道建平台 让黔货乘“云”出山 香肠、腊肉、土鸡蛋、红辣椒、干竹笋……虽然已经是晚上10点,但贵阳市息烽县宇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龙瑞还在忙个不停。在公司的库房里,他正在清点白天从村民家里收购来的农产品。这些产品,第二天将会通过公司的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自从村里有了电商公司,大伙不用出远门就能把农特产卖出好价钱,真的方便又省心。”说起自己的增收新途径,息烽县永靖镇立碑村村民夏晓乐得合不拢嘴。作为贵州第一个“淘宝村”,立碑村通过吸引周边网商、网货等,把来自全县乃至全市、全省的农特产品汇聚于此,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营销,让“山里货”摇身变成为畅销全国的“香饽饽”。与此同时,当地还打造了双向互动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全县各商场、超市、便民站点的数量、分布位置、销售情况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科学的农村产品网络销售数据库,夯实了全渠道网络销售的基础。 “除了在电商平台上销售,现在我们还学会了在网上进行直播卖货。”说起自己的“带货”经历,“淘宝村”里的返乡创业青年吕坤伦记忆深刻。2018年,在外打拼的吕坤伦决定返回家乡立碑村创业,专门销售当地的农特产品。开业后,吕坤伦同步开启“直播带货”模式,曾创下单次直播“带货”销售额达100万元的纪录。 在贵阳,像立碑村这样通过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农特产品的例子比比皆是。2015年8月以来,贵阳市以大数据发展为契机,实施了发展农村电商三年行动计划,为农村电商发展夯实了基础。目前,贵州市建成8个县级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和600余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5个“村淘创富”示范村,农村乡级快递网点覆盖率达100%。与此同时,贵阳市还在云岩区、南明区、观山湖区等建设了50个智慧微菜场,安装了“智慧贩卖机”,建设154家线上线下融合的惠民生鲜超市,2019年累计销售贵州农副产品1.2万吨、交易额1亿元。 “云上”“云下”联动 构建智慧物流 从贵阳市中心驱车3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在这里,载货卡车源源不断,往来客商熙熙攘攘,蔬菜交易热火朝天,一箱箱西红柿、青椒、大白菜、生姜、香葱等新鲜蔬菜,经卸货、分拣、打包、装载,发往省内外各大供应地。 “这是贵州省交易品类最齐全的国有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也是贵州首个数字化、智慧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现在每天进出物流园的车辆有8000辆左右,蔬菜和水果每日交易约4000吨,每天的交易额超过3000万元。”贵阳农产品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贵农公司”)财务总监雷泽忠说。 据了解,贵阳农产品物流园位于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新庄村,园区规划用地866.45亩,建筑规模69.52万㎡,总投资34亿元。在这里,不仅拥有建面8万方、库容10万吨的大型冷库,全国技术最先进的供配中心,200余辆生鲜直通车,更建成了贵州首个实现对供应链、园区、O2O交易、支付结算等全过程进行智慧化管理的大数据平台——智慧农批云平台。 “该平台不仅能够对进入物流园的农产品进行安全溯源,为商户提供了线上交易渠道,同时还能根据系统内商户商品交易量、交易金额、诚信经营状况、园区贡献度等运营数据,生成相应的信用分, 园区将根据信用分为商户提供各项金融服务。”雷泽忠告诉记者,慧农批云平台的建成,不仅提高了园区的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和物流成本,还能有效保障农产品的安全、高效流通,同时通过销售数据指导农产品的种、养规模,减少资源浪费,让整个物流体系变得更加“智慧”。 构建智慧物流,发力的不仅只有贵阳农产品物流园。2020年5月25日,传化智联中国智能物流大数据(贵阳)中心正式启动。该中心以大数据赋能区域物流,建成后将提供数据可视化分析与数据挖掘应用等,为区域供应链及行业供应链发展提供新动能。同时,贵阳市还引导星力百货集团与“盒马鲜生”合作发展新零售,引导“京东到家”与贵阳市沃尔玛、永辉超市、北京华联、合力超市等线下店铺开展合作实现社区配送,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购物体验。 产业深度融合 为农业注入智慧引擎 农业与大数据的融合碰撞,不仅创新了农产品的销售模式,还实现了种植模式的升级,有力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别小看这张‘二维码’,这可是我们家樱桃的‘身份证’。”来自贵阳市乌当岩山樱桃农民专业合作社左福兴说。自从2018年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开发的“贵阳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启用后,合作社的种植户就将樱桃种植、开花、结果、用药、管理、质检等数据详细记录到系统中,消费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樱桃的产地、等级、质检报告、发签日期,以及品种特性、企业情况、土地、施肥、修剪等信息都一目了然。 “我们开发这个安全溯源系统,就是希望通过溯源督促企业在生产管理时做到安全规范。”贵阳市农业农村局果树站农艺师李涛说。目前,在该系统上线的精品水果生产企业、基地已达100余家,涉及猕猴桃、葡萄、桃等10个精品水果品种,可追溯面积超过10万亩,占全市果树总面积的16.46%,为打造“贵阳精品水果”品牌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像今年这样的雨水,要在过去不知道要造成多大的损失。”近日来,连绵的阴雨愁坏了不少了农人,唯恐雨水成积,田地中的作物受渍害烂根。不过,在贵阳市开阳县的云山茶海,贵州青蓝紫富硒茶叶有限公司副总杨常愉却并不担心,因为在雨季来临之初,茶园就召集农户来开沟以备排水,同时增施有机肥,减少茶树病害的发生。 提前实施这些措施,主要得益于贵州智慧农业环境监测设施。通过设备的摄像头和感应器等,茶山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指标可以实时掌握。此外,设施还会将监测数据传送至开阳物联网信息化平台,根据农作物种类、地理位置和环境数据的变化,为第一线的农业工作者提供个性化的精准农业指导以及专家远程支持服务,为农产品建立“绿色履历”。“安装这个系统后,我们茶园实现了精细化管理,茶场从田间管理到生产加工再到销售服务都将有新的变革,产值至少要增加一倍。”杨常愉说。 利用大数据指导农业生产,开阳的云山茶海并非个例。随着大数据等新型技术手段的广泛普及,贵阳市先后在精品水果、马铃薯、茶叶生产基地试点开展农业大数据应用,推广部署环境实时监测系统,实现环境实时感知和控制,提升便捷化、精准化生产管理水平。同时,建成“果蔬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生产数据分析”“产地准出管理”“检测数据自动上传”“标签自动打印”等功能,形成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给产品装上了“绿色身份证”。 “通过大数据技术和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贵阳市农业生产已实现精细化、智能化,贵阳市农特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贵阳市将进一步加深大数据与农业的融合发展,助推黔货出山。
近期,市场的投资风格正逐步切换,估值有较大释放潜力的交通、物流运输以及大基建(包括了建筑建材、高端装备)等行业板块行情也开始回温,给当前的慢牛行情往纵深方向平稳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也给A股创业板和科创板的注册制推行落地带来了支撑。 需求的转旺或会带动相关行业走进景气阶段,在此大背景之下,与基建以及物流运输行业密切相关的中集车辆,其下半年的半挂车和专用车上装经营业绩有望持续受益。 重卡销量与水泥价格等关键性指标跳升,专用车上装将受益于今年基建加速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数据显示,8月新增信贷社融数据表现依然不俗,同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重新提速,继5月后发行额再次突破1万亿元,在此背景下PPI同比数据回升趋势持续得到巩固。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疫情和洪涝灾害影响下,很多建设项目被延缓了工期,当前各地项目正集中开工加速推进,有效支撑了基建投资保持高位,累计同比增长2.0%,前值1.2%,增速环比也进一步提升,8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较上月也有所回升。整体上看,宏观数据的站稳和回升,为其在下半年剩余时间实现提速奠定了不错的基础。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钢材成交、水泥价格等高频指标来看,下半年的投资需求加速释放,国家出台了多个专项债的政策,重点工程会陆续启动,对基建形成加速利好,对水泥的需求形成了强有力的一个支撑,加上进入行业旺季,水泥价格近期持续坚挺。重卡市场表现依旧强劲,8月销量同比上升了48.3%。下半年基建行业有望较上半年表现提升,将拉动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的产品需求。 中集车辆在其中期报告重点论述了大力经营的智能环保型城市渣土车和轻量化耐用性水泥搅拌车实现较快增长的可行性。 留意到,中集车辆的轻量化耐用性水泥搅拌车上装销量已连续多年排名中国第一,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因而有机会较大程度上成为受益者。在基建投资、综合治超、环保升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集车辆专用车上装业务销售收入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218,339.86万元、358,179.96万元和372,903.28万元,收入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速高达34%。 除此之外,市场关注度高的新基建冷链物流基础建设项目,也是中集车辆业务增长的闪光点,中集车辆作为业内颇具竞争力的冷藏厢式车厢体生产商,将持续受益。 (图片备注:中集车辆生产销售专注于冷链运输的冷藏半挂车) 专项整治行动将推动物流运输行业合规化发展,利好半挂车业务 另外,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半挂车目前已发展成为专业性较强的物流交通运输工具,并逐步成为国内运输市场的“主力军”。随着第二代半挂车新国标GB1589-2016与GB7258-2017在2020年进入全面生效,中国半挂车行业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国务院安委会《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和《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开展货车非法改装专项整治工作,预防和遏制货车非法改装行为。中国全面推行第二代半挂车的更迭与中国半挂车高质量发展的趋势,自2020年开始,已非常明确。较过去在环保治理、“治超治限”、老旧车淘汰方面带来需求,下半年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变量——新增需求也或将大超预期。 这一局面或将大力地推动更换需求的集中释放,行业数据显示,该行动将带动行业30%左右的替换需求。作为行业龙头的中集车辆,半挂车销量有望在下半年打开全新的空间。 中集车辆在基建与物流运输加速发展上,增长逻辑明确。 总结来说,中集车辆的经营业绩或将实现增长,以一个健康稳健且成长性兼备的姿态,顺利登陆A股创业板。一场估值和业绩互为驱动的行情或已展开。
9月28日,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由上海市黄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人保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信用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启动仪式顺利召开。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通过视频方式为本次活动致辞。她说,数据作为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核心生产要素正加快成为社会的新共识,下一阶段,要着力做好转型深化,一是要加快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模式探索,二是要深化跨领域跨层级的场景应用,三是要加强以安全合规为导向的规则体系研究。 会上,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处长裘薇、上海市黄浦区科委主任胡勇、上海市社会信用促进中心主任傅春、中国人保金融服务有限公司顾翼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晟安共同启动了信用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 本次启动仪式中举行了新经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复旦大学黄丽华教授、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战平共同为新经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揭牌。 据悉,自2018年起,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建设,致力于探索数据开放新模式、打造数据融合创新应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制定行业数据应用标准和规范。目前已开展了两批11个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的主要成果是完成信用服务标准清单(管理标准、共享标准、应用标准)、信用产品能力清单(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和信用研究成果清单(理论研究、标准研究、应用研究)的“三清单”的编制,并在此基础上搭建面向社会各领域的信用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上海信用大数据的全面应用,同时依托北京、苏州、杭州、郑州、厦门、深圳、西安的合作单位向其他省市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