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奉劝美方,尽快收起制裁成瘾的把戏,尽早收敛霸道成性的做派,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立即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长期以来,单边制裁可谓美国外交“驰名全球”的招牌。近日,美方故伎重施,以中国全国人大推进涉港国安立法为借口,肆无忌惮地抛出制裁威胁,又上演了一出无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霸凌闹剧。必须严正指出,中国政府和人民决不容许任何势力挑衅中国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的企图都不会得逞。 美方炒作制裁的分贝越高,越暴露出他们背离国际道义的本质。涉港国安立法纯属中国内政,中国推进相关立法合情合理合法,符合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显而易见,美国一些政客不甘心看到香港长期稳定发展,挖空心思罗织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威胁对香港实施制裁。美方出台措施限制中国留学人员赴美签证,又威胁调查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上述做法严重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完全违背中美两国人民开展友好交流的愿望,必将进一步损害中美经贸关系和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越来越多人质问,美方一向高调标榜的“开放自由”跑到哪里去了?事实证明,美国一些政客的头脑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国际道义和外交公理,只有“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市侩心态和卑劣手段。 “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对于美方的制裁把戏,世人早已看清。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美方一贯抱着唯我独尊的霸权心态,倚仗本国的某些优势,动辄对他国实施单边制裁,毫无国际规则意识可言,已成为影响正常国际秩序的破坏性因素。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尼科莱·佩特罗在《美国制裁成瘾》一文中认为,要理解“制裁”在美国外交中的角色,最好的方式是将其理解成一种“上瘾症”。佩特罗不无讽刺意味地指出,当美方看世界的视野仅仅“局限于华盛顿环城公路内”时,制裁就成了一种慰藉,并渐成习惯。 美国一些政客以谎言“塑造外敌”、在国际上拉帮结派搞对抗的危险做法,特别是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极端亢奋的对抗性言行,已引发大量质疑和批评。许多分析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一些政客沉迷于通过打造对中国示强的形象来捞取政治私利。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警告,美国右翼当前对中国的指控是“鲁莽且危险的”,可能使世界陷入冲突。美国前驻华大使鲍卡斯将美方近来炮制“中国威胁论”的狂热,与昔日“麦卡锡时代”相提并论——世人评价,上世纪中叶美国政客约瑟夫·麦卡锡将“无比的大胆和某些方面的巧妙撒谎”结合在一起,其欺骗手法“与一般的颠倒黑白有天壤之别”,一度把美国拖入极端仇视与猖獗迫害的噩梦。 “前车覆,后车戒。”美方制裁成瘾,但充其量也就是一种政治“自嗨”,纯属枉费心机。道理不言自明:当今世界,早已不是美国一些政客所想象的、按照零和博弈逻辑运转的样子。国际体系自有规则和公义,今天的世界已经不可能轻易被美国的霸权意志所左右。近年来,美国外交屡屡上演“极限施压”,耍弄种种“退群”“断供”手段,但没有哪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会真正向美方屈服,反倒是美国的国际信誉和影响力不断被销蚀。此次美方对华威胁制裁,也引发了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齐声谴责。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直言,涉港国安立法问题完全是中国内部事务,美方扬言就中国全国人大推进涉港国安立法对中方实施制裁,充分暴露了他们的自我优越感和放肆任性,美方此举不利于他们在其他问题上同中方开展有效对话。 在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和经济发展挑战的当下,中美合作对于全球共克时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美方理应选择同中方加强抗疫等领域合作,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我们奉劝美方,尽快收起制裁成瘾的把戏,尽早收敛霸道成性的做派,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立即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人命关天”。只有切实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才能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是我国各界的普遍共识,也应是世界各国的理性选择。 中国的两会胜利召开圆满闭幕、复工复产扎实推进、复商复市有序进行……最近一段时间,各行各业呈现出新的发展生机。这一切,既来之不易,也充满启示。从一开始,中国就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让一座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按下“暂停键”,让一个百万亿级别的世界第二经济体暂时“放慢脚步”,我们何尝不明白要付出巨大代价,但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给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前提条件,中国义无反顾这样做了,并经过艰苦卓绝努力,付出巨大代价,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全面开启了生产生活。 如今,疫情还在全球持续扩散蔓延,这本是一个全球守望相助、通力合作的关键时刻。然而,就在中国无私分享经验提供物资之际,就在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合力抗疫之时,美国一些政客非但不集中精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反而刻意将疫情政治化、污名化,编造各种违背科学常识的谎言“甩锅”中国,无端指责世卫组织并宣布“终止与世卫组织的关系”,对此有评论称,美国疫情尚未达到拐点,但美国政府“甩锅”的水平却不断创造新“高度”。就连一向反华的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都说,如此关注中国都是为了转移美国内的注意力,不希望让民众将注意力聚焦在政府对于疫情应做的必要措施上。 令人扼腕的是,从2月29日公开第一例死亡病例到死亡人数突破10万,美国只用了短短80多天,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病毒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均高居世界首位。这也充分说明,造谣、栽赃、“甩锅”,丝毫无助于疫情防控,只会浪费更多宝贵时间,威胁更多无辜生命。对美国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的混乱无序,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表示,“令人难过的是美国本可以做得很好,但恰恰是它应对得最为糟糕”;《纽约时报》发表长篇调查报道指出,白宫防控疫情行动迟缓,一再错过“可能的关键转折点”,“持续的延误让官员们无法了解疫情规模的真实情况,美国各地方政府只能摸黑工作,眼睁睁地看着疫情肆虐”。 新冠病毒是人类“头号公敌”。正如有人指出的,“今天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着了火的森林里,观望、恐慌、无知、不作为和乱作为都是不负责任的,我们必须有所行动!”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尊重科学,是战胜病毒的关键。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需要认识到,当前人类面临的比病毒更大的危险,就是将疫情政治化、污名化。美国乔治敦大学全球卫生法教授劳伦斯·戈斯廷说,“历史性流行病正在蔓延,要坚持以科学作引导,因为忽视科学会使人丧命。可遗憾的是,美国公共卫生专家却愈发被晾在一边”。中国科学家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中心主任、传染病学专家伊恩·利普金曾与他接触,以期共同求证病毒是如何传染给人类的。然而因为担心被贴上政治标签,这项合作或陷停摆。 说一千道一万,控制住疫情才是“硬道理”。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刻,秉持正视的态度,采取正确的方法,做出正义的举动,集中精力、积聚力量控制住疫情,才是真正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我们也真诚呼吁,别再让政治操弄给病毒以可乘之机,别再无视科学使病毒乘虚而入,这不仅关乎共同责任,更体现人性良知!
上周美元再贬值超乎预料,其贬值道理与原由发挥助力是重点观察。全周美元贬值1.06%,美元指数突破91点和站住90.8034点收盘令人惊叹,即便美元贬值预期强烈,但比较之间的优势依然清晰,这种策略与技术老道的发挥值得观察与思量。 首先刺激方案的悬而未决。美国大选之前,国会关于在刺激经济方案就一直争论,最终因大选而被搁置。上周美国国会开启关于这一方案的商谈,周四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参议院领袖麦康奈尔开启首次对话,他们讨论了尽快完成综合支出和抗疫救济措施等共同承诺事项,最终双方希望在政府资金耗尽的最后期限12月11日之前解决这两个棘手的问题,但尚无结果,谈判依然继续,具有争执的9080亿和5000亿之间难以达成的担忧是美元贬值的重要借口与发挥潜力。尤其是面对美国巨额财政赤字压力,美国政府与非执政党之间必然会有不同的建议,麦康奈尔代替了努钦,但未来财长耶伦将会削减财赤的期待更令当前期待扑朔迷离。目前现任总统特朗普与未来总统拜登交接之间,手里有权的风格极端性和未来待政做派的平和性必然存在差异与交织,美国政策风格或将决定美国刺激空间有限,政策摆布重要意义值得关注。这种舆论关注不确定必然是美元贬值抓住的机会,贬值发挥有通道和情绪配合。 其次巧妙配合的股市高低。上周周一周二两天美股乃全球股指同步且反比明显。周一为暴跌、周二为上涨,这中间显示出时间与时机需求是重点。周一恰逢11月底,美股下跌并未改变美股涨势,但对全月涨势收敛具有好处,娴熟技术把握值得关注。最终美股暴跌依然达到全月上涨11.8%的业绩,并为1987年以来同期最佳表现;11月纳指上涨11.8%,标普500指数上涨10.8%。尤其周期性板块领涨凸显,如能源板块11月大涨33.8%,金融、工业与原材料板块涨幅均为13%左右。这些恰好成为美元敢于贬值的底气,经济和企业基础稳健是保驾护航美元贬值的参数与价值支撑。 正是美元贬值的极端化,全球主要货币均不同程度升值扶持与陪衬特色突出,如主要篮子货币升值相继达到2018年新高,欧元为1.21美元、澳元0.74美元、纽元0.70美元、加元1.28加元,而瑞郎0.89瑞郎表现则是2015年新高;唯有日元保持104日元独特。同时新兴市场主要货币升值也非同寻常,我国人民币被动随从和精准打压关联更加极端,逼近6.50元关口态势显赫。 接近年关,外汇市场表现的全年权衡以及来年把握并举态势耐人寻味,美元贬值防范意识凸显,手法操作未来意图明显,抓住时机发挥老道。预计下周美元贬值这种行情存在两种可能,一方面是美元急功近利继续推进贬值90点的突破,以完成美元贬值通道的试探与指引技术准备;另一方面是美元贬值或有收敛,修复反弹或难以避免。无论啥结果可以预见的是年前美元升值不可避免,并且或有加速可能,但美元贬值极致已经约束反弹幅度,全年贬值收官的美元板上钉钉。其它货币随从调整,风险预警和分化不一特色将显现。
1 近来,外资流入A股太过疯狂,抢资产筹码很是积极。 11月份,北向资金共计流入579亿元,创下年内单月最高记录。12月才过几天,又大幅流入300亿元。这1个多月的净流入,已经占到全年净增加额的48%。 11月5日,北向资金流入110亿元。仅隔1个交易日之后,9日疯狂流入197亿元,创下单日净流入最高记录。当月23日再度流入超100亿元。12月1日,北向资金继续强势,大幅流入163亿元。最近3日,连续流入A股,疯狂扫货。 最近1个多月,不管A股当天盘面是上涨的,还是下跌的,外资不管估值贵与否,似乎就是为了抢筹码,先占坑再说。 当然,外资买入的股票质地大多还不错。11月,外资买入格力电器、中国平安、隆基股份,分别为48亿元、39.4亿元、28亿元。这些细分行业龙头估值都不便宜,甚至是略有泡沫,但仍然是大幅流入,抢筹的心态昭然若揭。毕竟买贵了,无非只是需要时间来消化而已,股价未来还会继创新高。 除了股市,还有中国债市,更为疯狂。 据最新债券托管量数据显示,11月境外机构的债券托管面额为27663.36亿元,同比上涨47.88%,相较上年末上涨47.38%。这已经是连续24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与之相互佐证的是,11月借由“债券通”渠道参与人民币债券交易的机构表现十分踊跃。11月“债券通”共计成交5895笔,总成交达4850亿元,月度交易量创历史新高。自2017年“债券通”开放以来,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持债规模年均增速达40%。 11个月时间之内,外资抢筹中国资产,包括股市和债市,共计1万多亿元,势头非常之猛。 2 美国是全球金融中心,是全球资产的集散地。为何在美股屡创新高之际,外资却纷纷大幅增仓中国?背后到底是什么逻辑呢? 1、资产回报率高 2018年,北向资金共计流入A股2942亿元,创下当时沪港通开通以来的最大值。从后视镜看,那一年A股跌成狗,尤其是年底,满地都是白菜价的核心资产,被外资扎扎实实抄了一个大底。 2019年,外资再度大幅流入351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从后视镜看,外资还是抄了小底,赚得盆满钵满。 外资到底有多赚? 先看看外资重仓的前10大公司——五粮液5年暴涨976%,贵州茅台5年800%,中国中免5年634%,美的集团、恒瑞医药涨超300%,格力电器、宁波银行涨超200%。唯有长江电力5年仅上涨77.8%,但持有该股基本是按照持有永续债券来对待的,亦取得了不错的回报率。 再看TOP11—TOP20的表现,战绩也相当不俗。其中,宁德时代2.5年豪取957%的回报率,爱尔眼科、立讯精密5年累计暴涨700%,迈瑞医疗上市2年多累涨630%,海天味业593%。不过,中国太保表现不佳,5年仅取得50%的回报率。 看到没,外资在中国绝对重仓的股票,赚得盆满钵满。并且,今年它们加仓的票,依旧是这些行业顶尖级的龙头,估值贵了点,但可以用时间来消化估值,未来几年仍能大幅获利。 债市的逻辑也一样,中国债券不仅安全性好,且回报率还冠绝全球。 当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大幅回升到3.303%的高位,较4月底的2.51%,提升了79个基点。这比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出2.38%。如此之大的利差,是吸引外资疯狂流入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逻辑之一。 2、安全性 近来,美股天天创新高。从3月低点算起,纳指暴涨80%,标普500和道指暴涨60%以上。 这是美联储无线QE放水导致的极度畸形行情。估值有多高?纳指动态市盈率已经高达73.99倍,远远高出历年来的估值上线区间,泡沫化程度比2001年互联网泡沫时期还要严重的多。 然而,美联储背后的工具箱,几乎空空如也。要支撑起如此之高的泡沫,需要的水量越来越大,无他只有继续无限量放水+超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但能够持续多久,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美元指数一路狂泻,在12月3日创下90.5078点,回到了2018年4月的水平,较前期高点已经大幅贬值12%。 其实,美元指数的断崖式贬值就是美国财政信用透支的另一面。2020年美国预算赤字达到创纪录的3.1万亿美元,是2009年的两倍多。当前,美国的国家债务达到了远高于27万亿美元的水平。 2008年,外国投资者持有一半以上的未偿还美国国债。而时至今日,这一数字已经下跌至自世纪之交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3月份至今,累计有高达10280亿美元的美债被抛售,创下了自美国成立以来美债的抛售之最。对此,惠普将美国国家信用评级调整为“负面”(AAA评级),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当前规模越来越庞大的财政赤字。 包括美国在内,全球面临债务危机的风险。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 发表最新报告,今年各国为了应对新冠疫情而进行大额融资,使得全球债务的总规模已经创下纪录新高,达到277万亿美元,按照最新汇率,合计人民币1820万亿! 这差不多是24个中国A股的总池子、相当于65个中国的老百姓总净存款。而2019年,全球的GDP不足86.6万亿美元。 相当于全球债务是全球GDP的三倍多! 并且,今年爆发严重的新冠疫情,全球为应对疫情采取的财政措施,占全球GDP之比约为12%,公共债务还会进一步激增。但经济不容易起来,全球债务危机的风险一点也不小。一旦爆发,全球风险资产将遭遇比今年3月还要严重的抛售与下跌。 但中国不一样,疫情完全被控制,经济已经强势复苏。在中国,不管是在股市,还是债市进行资产配置,会相对美国、亦或是欧洲要安全得多,虽然中短期资产价格仍然会有扰动。 3 高瓴资本张磊在多种场合都表示,当下最大的投资机会在中国。是的,重仓中国才是顺势而为。 未来,中国大类财富机会不再是楼市,而是A股。而A股的大机会,又是前景行业的绝对优秀龙头,即是外资重仓TOP20。 看准时机,布局核心资产(包括好的基金),几乎是多数普通人抓住财富大机遇的唯一手段。当然,不是现在就叫你拿着现金往里冲,最好是耐心等待回撤,分仓分批次入局。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美股周三下跌,截至收盘,道指跌105.07点,或0.35%,报30068.81点;纳指跌243.82点,或1.94%,报12338.95点;标普500指数跌29.43点,或0.79%,报3672.82点。 据新浪财经,科技股领跌美股市场。美国反垄断官员和多个州组成的联盟起诉Facebook,指控其违反反垄断法。这也是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美国政府第二次提起针对美国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诉讼。在此案之前,美国司法部10月份针对Alphabet Inc.旗下的谷歌提起诉讼。 此外,摩根大通分析师Ryan Brinkman周三在研报中写道,特斯拉股价被“大幅”高估,投资者不应在特斯拉被正式纳入标普500指数前增持该股,这也导致昨日新能源汽车股集体走低。
商业航天的崛起需要“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关键先生”,以及紧密环绕着“关键先生”的资本与企业家群体。 张锐 2020年5月31日,经过19个多小时的疾速飞行后,由SpaceX猎鹰9号火箭推送且搭载着两名美国宇航员的载人“龙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和谐号美国舱段准确无误对接。而在前一天,猎鹰9号火箭也顺利返回降落在指定的无人海上平台之上。“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又一次以骇俗之举改变了世界。 SpaceX的成功航天之旅,首先可以让美国从俄罗斯人那里捡回脸面和尊严,因为,自从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退役后,美国前往国际空间站都不得不借助俄罗斯的 “联盟”号飞船,而且由于俄罗斯坐地起价,过去9年美国为70张座位票共向俄罗斯支付了高达40亿美元的费用。如今SpaceX精彩出位,美国自然就不用再忍气吞声求着俄罗斯了。但在商言商, SpaceX将载人飞船送上天空显示的国家意义固然重要,可马斯克看中的则是这一惊天之行以及随后携带而出的商业价值。 作为全球第一家完成了载人航天的私人公司,SpaceX以自己的斐然成绩告诉世界,包括近空与深空在内的星际探寻与开发不再是只有政府可以涉足的领地,私营企业同样可以在此占位与深耕;航天探索在为国家政治、经济与国防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对准大众消费需求;航天拓展成果不仅仅是公共产品,更可以从中延伸出商品属性。因此,SpaceX航天发射成功所彰显出的里程碑意义就是对传统航天内涵的改写,直接赋予航天活动的是产品竞争、成本控制以及追求盈利等商业化细胞,全部活动的标准概念指向就是商业航天。 照着以上市场化逻辑,虽然接下来SpaceX还要接受将NASA(美国航空管理局)四名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的官方任务,但也可以看成是一次安全与技术上的再次演练。根据NASA先前的计划,从今年开始,允许游客访问国际空间站,每人费用约为5800万美元。因此,要不了多久,SpaceX就要开始接受纷至沓来的商业订单,其中除了政府购买服务订单外,相信会有更多的私人订单,而且除了美国国内用户订单,也会有来自其他国家的订单。 虽然SpaceX是以私营企业的身份跳入太空的,但其背后真正的大金主则是联邦政府的NASA,由此也不难想象SpaceX的发射与航天之举某种意义上具有国家行动色彩,它代表的是美国公司率先进入商业航天地带,而且未来肯定会采取国家队与私营队混合“双打”的阵容在商业航天地带刨地夺食。按照摩根士丹利预测,2040年全球航天经济收入将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收入约占80%。商业航天必将成为主要经济体争夺的太空“蓝海”。 眼下看,美国无疑通过SpaceX抢到了先机,但浩瀚的星际留给中国与俄罗斯的空间也不小,而且美国培养与支持像SpaceX这样的私人航天企业开辟与拓展商业航天也多少留下了可资借鉴与参考的经验和启示。 启示之一:商业航天的崛起需要“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关键先生”,以及紧密环绕着“关键先生”的资本与企业家群体。 商业航天指向的是未知,首先需要的是梦想。在许多人看来,马斯克不是“疯子”就是“狂人”,因为他有让飞行器携带游客绕月球旅行的奇谈怪论,还有送游客到火星“殖民”的奇思妙想,更有在火星建立数万人社区的异想天开,有了如此脑洞大开的梦想,便有了创新的欲望;也正是对于梦想的痴迷般追逐,才有了奇幻现实的绽放。对于像马斯克这样的“关键先生”,公众也许难以跟上其思想的步伐,甚至有人嗤之以鼻,但最终世界发生的巨变会证明他们的奇赋异能。 启示之二:商业航天的腾跃需要通透顺畅的政企合作,以及围绕合作所展开的资源灵活匹配与利益分配。 作为星际航天探索的先驱,美国的航天事业都是由NASA做主导,比如水星,双子座和阿波罗时代的航天飞行计划就全由NASA一手包办,但为了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更为了争取足量的市场化资金与利用企业家的热情,NASA最终迈开了以CCP(商业航天项目)为驱动的公私合营脚步,美国商业航天因此从政府主导迅速切换到政府主导与政府采购并行的轨道。 NASA的核心职能无疑是向民营商业航天企业输送资金与转移技术。初步统计,仅SpaceX从NASA手上获得的补贴资金就超过51亿美元;不仅如此,NASA还向商业航天公司开放航天基础设施,比如美国政府与军方的里根试验中心发射场、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以及范登堡空军基地的SLC-40发射场都提供给SpaceX用于发射猎鹰火箭。 当然,NASA更多的是通过动力发射与载人航天项目的竞争性外包渠道为私营航天企业提供支持,由此不仅可以让Boeing、Blue Origin以及SpaceX等大显身手,也催生出了OneWeb、OrbitalInsight、SkyboxImaging等新型企业,在完善产业链的同时,也在各个环节形成了多家私企互相竞争的格局,以此为基础,商业航天资本通过市场化配置不仅更显高效,而且达到了降低产品与服务价格的目的。据悉,CCP项目为NASA带来的发射费用削减高达60亿美元。 启示之三:商业航天的快行需要鸣笛导航的法律制度,以及基于法律制度的角色定位与关系调整。 自1962年颁布《国家通信卫星法》为卫星通信系统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开始,美国就不断出台引导商业航天发展(行情000547,诊股)的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包括《鼓励私营航空航天竞争力与创业法》、《航天现代投资(行情000900,诊股)法》以及《零重力零税收法》等。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不仅为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标准化基础,更构成了对私营企业参与商业航天探索的清晰指引,同时打消了市场化力量的投资顾虑,防止了行业竞争的无序;另外,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明确界定了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和职能边界,廓清了彼此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在企业与企业之间,法律规范也成为合作协商的契约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