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告别“野蛮生长”,催收行业走向良性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观复财经 贷后管理是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风险管控的最后一道防线,良好的贷后管理手段,不仅能为金融平台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还能在客户服务模式变革上实现弯道超车,从而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动。而催收作为贷后管理的关键角色,既能有效控制风险、防止不良贷款产生,又能帮助客户建立良好诚信,有助于金融稳定和社会良性治理。但在早些年,P2P网贷、现金贷的野蛮生长滋生出“暴力催收”等不规范行为,使得公众对催收的认知也如同“洪水猛兽”。 一方面消费信贷市场急剧攀升,迅速推升不良资产规模,大量不规范的催收公司趁机涌入“抢食”市场,良莠不齐的市场参与主体带来合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与快速发展的催收市场不相匹配,催收行业彼时尚缺乏有参考性的、合规催收的评价标准和规范指引。因此催收行业曾经历过一段短暂的“野蛮生长”时期。 但随着催收行为相关规范文件相继出台,合规催收变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面对更为严苛明确的操作指引,无论是金融企业内的催收部门或第三方委外催收机构,皆同步加快内控管理升级和催收智能化转型步伐,以应对合规要求和不断创新求变的市场环境。 至此,野蛮、粗放的催收方式正向过去告别,催收行业步入良性发展期。 与互联网金融共舞,曾经历劣币驱逐良币 催收行业兴起始于2003年,以银联成立后信用卡发卡量爆发式增长为重要起点。银行起初主要采用自行催收的方式来收账,但效果不理想。因为发卡数量过多,银行的催收成本很高但回收率极低,银行转而开始将催收业务委托给专门的催收机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投融资渠道已无法满足社会的资金需求。2013年,“余额宝”规模突破1800亿,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创造了基金销售纪录,成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该标志性事件为互联网金融的爆发拉开了序幕。 此后,互联网巨头通过获得“小贷公司牌照”、“消费金融牌照”等方式试水互联网金融业务,小额贷款、消费金融、汽车金融、网络借贷等新兴借贷模式开始兴起,日益扩大的消费信贷规模产生了更多不良资产。 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19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2014-2018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增幅近400倍。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万亿元,逼近2003年的历史高位,不良率增至1.89%,也创下了2009年金融危机后的新高。 与之相对的是,催收市场迅速崛起,大量不规范的讨债公司趁机涌入。P2P网贷高峰时期,全国大大小小涉及催收业务的公司超过5000家,催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和传统的催收公司大多有金融或法律背景不同,后进入的催收公司对业务缺乏专业培训,催收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个国内的委外催收行业变得鱼龙混杂。 不规范的催收公司“抢食”市场,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效应。“野蛮催收”、“暴力催收”等不文明现象和一些违规行为抬头。这一阶段的催收,因一些催收机构野蛮、粗放等现象而被人诟病。 归结起来有以下原因:一方面局限于历史背景,催收行业当时尚缺乏针对催收机构资质、催收流程、合规催收评价标准的统一规范和要求,也尚未推出针对性的处罚措施,因而给了问题催收短暂的喘息之机。另一方面,市场参与主体良莠不齐,缺乏准入机制和专业培训,间接埋下了合规风险隐患。此外,催收触达方式也未与时俱进,局限在传统的人力低阶操作。 此后,伴随着严格催收行为规范,划定催收行为红线,提升催收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加强金融科技在催收领域应用等,为合规催收扫除了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催收行业在此背景下步入良性发展的全新阶段。 行业终归理性,科技重塑良性发展 2017年,对于催收行业是及其重要的一年。5月4日,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对外发布《深圳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催收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成为国内首份针对催收的地方性文件。征求意见稿重点对网贷平台的催收人员提出了10条具体的禁止性催收行为,首次划定了催收“红线”。 同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再次对不当催收行为予以规范。 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这是行业首个实质性、全国性协会层面的自律公约,明确了债务催收行为的正负面清单,设定了执行与惩戒机制。 2020年9月,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向其会员单位印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委托催收机构的考核不得采用或变相采用单一以欠款回收金额提成的考核方式等。11月,上海银保监局制定印发《上海地区个人融资性保证保险催收业务实施细则》。文件规定,对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不合规催收公司谨慎合作。这一时期,非合规的委外催收公司,成为重点管理的对象。 记者通过梳理历来的监管文件发现,国家对催收行业的监管重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重点打击催收机构和人员非法催收手段,暴力催收是重灾区,同时划定催收人员行为禁区;二是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对委托第三方机构的监督,明确催收外包机构选用标准、业务培训、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等;三是重点监管和规范对象是非持牌金融机构,矛头直指乱象频发的现金贷和P2P网贷。至此,催收行业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多方位的合规框架正在形成。 监管高压同时也倒逼金融机构加快内控管理再升级。据某大型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对于委外催收机构的选择,多数持牌金融公司都会对入驻平台实行全方位把控、严格筛选。比如委托前,会对有欺诈行为或暴力催收行为的机构采取严禁入驻的举措,力求从源头把控催收质量。委托催收过程中,也有明确的标准化、规范化作业要求,敦促委外机构不断提高业务能力、高效处置安全回款。 内部团队建设方面,对催收业务管理人员的招聘,金融公司也有明确的资质要求。曾在被整改、被取缔、受到过监管部门行政处罚,出现过重大风险事件的网贷平台任职的催收管理人员,将直接被拒之门外。对于“履历”上有污点的催收人员,很难重返原有的岗位,他们将不得不离开或者转行。部分持牌机构也正在自建贷后催收团队。据了解,招联消费金融公司于同业率先组建了贷后资产管理团队,并逐渐打造成为自身核心能力之一。 此外,将金融科技动能注入催收业务,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催收进阶,也成为金融机构和催收公司新的选择。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建设的智能贷后管理能力,将科技注入贷后管理各环节,做到智能与人工的完美结合,形成贷后资产管理业务的全流程运营管理闭环,实现在保障合规作业同时显著提升效能。 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士表示,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已应用到客户提醒等多个场景。在提升效能上,低账龄阶段(逾期1-10天)催收作业基本全部实现AI替代,并把AI扩大应用到逾期6个月以内,实现与人工的深度协同。在合规管理上,招联金融的智能机器人也扮演着监督员的角色,每天有超过3000个监督员机器人,就100%的催收录音进行质检,并实时对敏感通话录音进行预警,有效保障了催收员合规作业。 催收作为金融行业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在金融服务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推动催收行业良性发展,首先就要对催收行业的存在给予认可,并不断完善监管框架和规范条例,推动催收行业合法合规运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催收行业已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合规”,从“形式合规”转向“实质合规”,步入良性发展时期。 后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产生、发展、整顿、规范到平稳运行。对于催收行业而言,也不例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催收行业,曾伴随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迎来高光时刻,也曾经历过剧烈的“内外动荡”。因此,催收行业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重重压力,举步维艰。 庆幸的是,这些压力被转变成行业内生动力。催收行业正通过完善标准规范、升级内控管理、科技重塑业务流程等方式,以更合规、更智能、更高效的崭新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就像体贴的个人账务管家,持续提供预见性的温馨提醒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调整后:反催收联盟跃跃欲试 金融机构处处设防 “现在真担心反催收联盟再度兴风作浪。”一位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贷后管理部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说。 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为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下称《意见》)——拟大幅度降低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后,过去一周他发现不还款的借款人开始增多,且部分借款人不还钱的理由“惊人相似”——要求金融机构贯彻《意见》精神,将贷款年化利率从24%调低至15.4%(一年期LPR×4)。 “这令我们怀疑反催收联盟正在怂恿借款人利用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调整,以不还款胁迫金融机构削减部分利息(或豁免部分还款额)。”他告诉记者。 一位熟悉反催收联盟操作套路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部分反催收联盟的确在跃跃欲试——有人在反催收联盟微信朋友圈发布《意见》解读文章,“号召”借款人敢于要求金融机构大幅调低贷款利率;还有人在兜售语音机器人软件,以便借款人“从容”应对金融机构关于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调整的解释。 “这吸引部分嫌24%利率较高的借款人开始铤而走险,通过不还款迫使金融机构调低贷款利率。”这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多位金融机构零售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尽管他们尚未发现反催收联盟怂恿借款人以民间借款利率司法保护上限调整为由要求调低贷款利率的迹象,但他们已对此严阵以待——一方面向借款人传递“个人信用记录保持良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准备各项应对预案,说服借款人不要受反催收联盟“误导”。 “不过,此举可能治标不治本。”上述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贷后管理部负责人坦言,目前他们内部正将大量信贷资金向优质客户倾斜,一方面优质客群更看重个人信用,不容易被反催收联盟“蛊惑”,另一方面他们具备较强还款能力,令信贷坏账率走低,确保个人信贷业务能在利率上限16%以内实现盈亏平衡。 “现在我们比较担心的是,若各家金融机构都在争夺优质客群,大量非优质客群就将得不到正规金融服务,只能转向民间高利贷,反而会加剧小微企业与个体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他直言。 反催收联盟的“新套路” “今年以来,反催收联盟显得特别疯狂。”一家互联网小贷公司贷后管理部门业务主管向记者透露。在疫情期间,反催收联盟怂恿大量借款人以疫情期间丢失工作、长期居家隔离为由,要求金融机构大幅减免贷款偿还金额。 因此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不断与借款人沟通,告诫他们不要“弄虚作假”以损坏个人诚信度。 令他没想到的是,在《意见》出台后,以上述理由要求减免还款额的借款人开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以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调整为由要求降低贷款利息的借款人日益增多。而且他们的理由相当“类似”——既然最高人民法院准备大幅调低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金融机构应贯彻《意见》精神,迅速将贷款利率调低至16%以内。 “甚至不少借款人还指出,以往不少司法实践判例显示,很多法院认为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相比民间借贷应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因此他们若走司法途径,法院会支持他们将贷款利率调低至16%以内,金融机构与其败诉,不如主动调低贷款利率。”他告诉记者,这番措辞令他相当惊讶——因为很多借款人平时很少接触信贷纠纷官司,怎么会知道众多司法实践判例,因此他怀疑这背后,是借款人正受到反催收联盟的“指导”。 他还发现,当贷后管理部门打电话给众多借款人针对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调整做出解释时,这些借款人的回复同样惊人相似,令他们怀疑这些借款人可能从反催收联盟购买了语音机器人软件,“从容”应对金融机构的解释。 前述熟悉反催收联盟操作套路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不少反催收联盟正在“怂恿”借款人利用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调整,以不还款为由向金融机构施压要求减免利息;甚至个别反催收联盟已形成一整套“操作指引”出售给借款人,按利息减免额的约30%收费。 “整个操作指引相当专业,包括教会借款人如何向金融机构施压减免利息,如何与金融机构围绕政策解读分歧进行争论从而触发后者言辞激烈(以此保存录音向相关部门投诉暴力催收)等。”这位知情人士向记者直言。 “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先下手为强。”这位互联网小贷公司贷后管理部门业务主管透露。上周以来他们已向借款人多次传递“重视个人良好信用记录”的信息,此外机构内部也在加大培训,避免员工因政策解读分歧与借款人产生激烈言语冲突,被后者抓住把柄投诉,令自身陷入被动处境。 在他看来,这些措施未必对反催收联盟各种套路都有所防范。真正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优化客户结构,将信贷资源向优质客群倾斜。 争夺优质客群 记者多方了解到,在《意见》出台后,不少金融机构已悄悄优化客户结构。 “现在我们将85%信贷资金优先带给兼具良好还款意愿与还款能力的优质客户,较以往高出逾15个百分点。”一家涉足助贷领域获客业务的金融科技平台业务主管向记者透露。究其原因,一是优质客户比较看重自身信用,不大容易受反催收联盟“蛊惑”——以牺牲个人信用为代价博取利息减免等“小利”;二是他们还款能力较强令坏账率走低,令助贷业务能在利率上限16%以内仍有盈利空间。 一家信用卡部门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当前信用卡取现年化利率约在18%-20%,可以覆盖到部分急需资金周转但信用评级不是很高的个体户客群,而现在银行高层要求将取现年化利率降至15.4%以内(确保贷款利率受到司法保护),加之业务部门担心反催收联盟兴风作浪怂恿借款人不还钱以要求大幅减免利率,因此他们将服务对象局限在以往都能按时还款的客群,不少存在延时还款的非优质个体户只能被“拒之门外”。 “这意味着个人贷款审核门槛正在悄然收紧。”前述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贷后管理部负责人指出。为了确保借款人均是“优质客户”,上周以来他们风控部门加入了不少用户画像信息作为放贷决策新依据——以小微企业主为例,若他为家人购买足额寿险医疗险,以往能按时偿还房贷,购买较高额度第三者责任险等车险险种,那么他获得贷款的几率相对较高,反之若平台无法收集到相关数据,则可能直接否决他的贷款申请。 在他看来,这无疑将不少非优质小微企业主、个体户与个人挡在正规普惠金融服务之外,迫使他们转向民间高利贷寻求资金,反而助长民间违规放贷现象死灰复燃。 陈植
作为在香港和新加坡设分支,成为首个海外扩张的P2P平台,且自成立以来就与美股上市的全球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 Club合作,点融网从创立之初就被冠以很多光环。尽管如此,点融网在近期还是问题百出,投诉量屡居高位。 状况百出被疑高风险平台 2020年7月3日,点融网在其官微发布了《6月催收进展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6月1日―6月30日,新增回款金额超1200万元,涉及借款人5000余人,历史累计还款金额达116.7亿元,累计回款借款人约91.5万人次。 报告中指出,6月份平台依然在有序推进整体的催收工作,目前仍以电话催收、申请司法仲裁、上报征信为主要催收手段,向借款人密切高频率沟通和催讨。 在此背景下,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关于点融网的投诉量也在快速增长。 据一位点融宝投资人介绍,其于2018年开始在点融网进行投资,投资金额约2万以上,资金于2019年到期。但到期后,点融并没有根据合同要求到期进行回款,而是以各种理由延迟回款。2019年期间每个月回款几百不等,期间不断询问回款情况,均未给明确回复,到2020年3月开始没有回款,目前已停止回款,还剩11666元未回款。 在投资人回款迟迟无法得到兑付的情况下,借款人对于点融网的投诉量也不在少数,主要是关于“砍头息”“暴力催收”的一系列问题。 其中一位借贷人表示,2018年4月20日在上海点融借贷申请贷款6万,结果合同金额是79654.80,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给砍头息阴阳合同,实际到账银行是6万。点融网首先表示有一个保险费,提前还款可以退回。截止目前为止一共还了26期,一共36期,还剩10期未还,每期还款2978.79。一共借6万,但是需要还还10.7万元。目前打不通客服的电话,联系不到客服,提前还款后保险费也没有退回来,并且每月未到还款日时就发短信、打电话骚扰。 点融网在7月3日发布的《6月催收进展报告》中表示,自疫情爆发以来,在聚投诉等平台上一度有借款人集中控诉平台“暴力催收”的情况发生,经查证,多为借款人借“疫”逃债的恶意投诉行为。对此,内催团队在话术培训和员工管理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制定更为详细的催收规范流程。 投资方突然撤资引争议 据有关资料显示,点融网的股东主要有渣打集团、大连金投、亚赋资本等金融公司。而渣打集团继2015年与中国互联网金融科技基金(CFF)、渤海租赁(000415)共投资2.07亿完成C轮投资后,在2019年继续再与亚赋资本、大连金投投资1亿美元完成E轮及以后融资。 在2019年点融网完成新一轮融资之后,点融网联合创始人、联席董事长郭宇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一轮融资的完成,说明股东对未来中国网贷市场持续看好,也对点融现有团队做好转型保有信心。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也有不少用户对于渣打集团撤资的情况提出质疑:为何渣打集团2019年就撤资了,为什么2020年4月才出公告? 今年4月份,点融网官网发布了《关于渣打银行及渣打直投不再为点融公司股东的公告》,公告中称,2019年7月,渣打集团宣布出售其对于点融的股权投资。 从时间上来看,渣打集团在刚投资不足1个月后即宣布出售其股权。 官网披露,截至2019年11月,点融借贷余额为82.43亿元,利息余额3.60亿元,逾期金额为30.32亿元,累计代偿金额为28.25亿元。其中,点融逾期90天以上金额为28.77亿元,90天以上逾期率为22.59%。至此之后,运营数据便再无更新。 央行在今年2月份部署2020年重点工作,要彻底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这家“元老”级地位的P2P平台最终走向如何,仍值得持续关注。(完)
4日深夜,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分局官方微博发布警方通报,依法对微贷(杭州)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微贷网”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目前,案件正在依法侦办中。 此外,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分局还发布“微贷网”网贷平台借款催收公告称,为保护广大出借人合法权益,杭州市上城区防范金融暨网络借贷风险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处置办)现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追赃挽损工作,敦促通过微贷网进行借款且尚未还款的借款人(下称平台借款人)积极主动归还借款。 公告显示,微贷网催收工作将纳入政府整体处置,原有催收体系、组织架构及人员保持不变,催收工作受政府统一管理、监督及指导。请平台借款人自觉配合借款催收工作,按本催收公告的要求积极主动归还借款。 为保证出借人合法权益,处置办将根据催收工作进度适时启动法律程序,依法追究借款人逾期还款的法律责任。平台借款人若逾期还款,将被纳入失信名单,可能影响借款人正常的生活消费、日常出行、银行贷款等事项。 若平台借款人拒不履行还款义务,恶意逃废债,经催收后仍不还款,涉嫌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惩。 微贷网官方微信号截图 需要一提的是,5月31日,微贷网在其官方微信号中公告称,基于国家政策及行业趋势原因,微贷网经审慎研究决定,于2020年6月30日前退出网贷行业,不再经营网贷信息中介业务。 据天眼查,微贷(杭州)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周边风险高达4029条,自身风险达497条。自身风险中,开庭公告149条,案由包括金融不良债权追偿纠纷、服务合同纠纷、不当得利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法律诉讼中,因金融不良债权追偿纠纷而起诉他人或公司的达到202条。 另据其官网,微贷网于2011年7月8日上线运营;2018年11月15日,微贷网在美上市,股票代码WEI。开盘价为10.5美元,市值52亿元人民币,而目前,其股价仅为1.33美元,市值仅剩0.9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4亿元)。此外,截至2020年2月,微贷网累计借贷金额达2986.63亿元,借贷余额为85.83亿元。 微贷网官网截图 微贷网此前公布2019年财报显示,公司2019年营收33.58亿元人民币,与2018年的39.14亿元人民币相比下降14.2%;净利润2.6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6%。
01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搞催收的人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以前无论是短信威胁还是电话轰炸,身经百战的讨债大哥有总有办法让借款人就范。再说疫情期间泥沙俱下,催收人也不指望真的能拿回多少钱。 现在真正让大哥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其实是借款人的态度变化。往日电话里唯唯诺诺的小绵羊像是换了个人,不仅腰杆硬了不少,甚至有了成体系的“反催收方法论”—— 如果是上征信的合规平台,只要催收员开始施压,就“直接开骂”。最夸张的,有人借款的平台太多,所以从早上八点就开始应付,一天少说五十个电话,一边对骂,一边工作,真是充满激情…… 催收的要是敢回骂,那就录音向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投诉。三番五次下来,基本都能谈到协商分期、减免本息这一步。 如果是不上征信的放贷平台,那就更好办了——拒接电话、拒绝还款,逼急了甚至可以威胁举报平台。总而言之就是坚决不还,就当发工资了。 除了散布在各大社交软件中的群聊之外,很多短视频平台也成了这些人交流经验的平台。 有的是走技术路线,视频标题也都很简单粗暴:“你知道催收怕什么吗?”、“来看逾期小哥如何硬怼催收小姐姐”,点赞收藏不少; 还有的走循循善诱的苦情路线,比如有个90后奶爸在西瓜视频上讲述自己负债150万的经历,评论区里全是应付催收的经验分享,播放量近百万。 有人统计过,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已有数百个与反催收相关的大号,还有数千个正在成长的小号。它们的粉丝量,少则上千,多则几十万——这是个有近500万人关注的反催收联盟,都打算借钱不还了。 02 其实在很久之前,类似的教程就已经在各类网贷群里大行其道了。只不过这类组织松散,不仅效率很低、手段和方法也有限,要么硬扛要么对骂,没什么存在感。 不过在疫情爆发之后,多部门出台了一些强化金融支持的举措,再结合法律法规中的一些具体条文,不少“反催收中介”发现了更多钻空子的机会—— 比如很多视频中经常提到的“停息挂账”,依据的是《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中的规定: 在特殊情况下,信用卡欠款金额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但持卡人仍有还款意愿的,发卡银行可以与持卡人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最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 具体怎么操作呢,很多人选择在“还款意愿”上下手,保证每个账单期有还款记录就好。如果你连最低还款额都还不起,那就每天还一块,钱多的时候每个月还个一两百。 在疫情期间,大家手头都不宽裕,这些往常被人嗤之以鼻的“干货”摇身一变成了众人追捧的香饽饽,也催生了不小的商机。 有的中介公司成立了专门的业务团队,不光有律师专门研究法律法规,还有维权人员专门和金融机构协商账单分期、停息挂账; 不过他们的收费也比较高,一般的服务都在1288元至4988元之间。按照平均每天过百的成单量,这样的“高端”公司顶峰期月收入差不多有280万。 那些在短视频平台经营账号的散兵游勇也算是神通广大,不仅可以用生意亏损、遭遇诈骗、疾病、车祸、被拘留等理由向银行申请个性化分期,甚至可以帮持卡人伪造贫困证明、住院证明等资料。 “如果客户自己找银行进行协商,一般得是分5年需还款18万元。但若委托我们进行谈判,可以分5年还款仅8万元。” 当然了,他们收起钱来也不含糊。 普遍的收费标准是按债务额的8%到10%抽佣,还有一些中介比较黑,直接收20%;有的人也会推出定制化的退费退息方案,价格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甚至还有一些近千元到付费课程。 还有的人在网上卖网贷防爆通讯录拦截软件、投诉信的文字模板,以至于不少银行和平台收到的投诉信都很雷同,连错别字都是一样的,逼得投诉平台不得不特意发了公告——“不许抄作业”。 最骚的是那些一直没有生意的催收公司和放贷中介,行业不景气、做催收又容易被抓,只能另谋生路。为了不浪费自己的专业知识,干脆加入敌方阵营,也算是知己知彼的“降维打击”。 借钱的欠着不还,讨债的转行帮人“赖账”,也算是人间奇景了。 03 最近这几年,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很快,没办法,这门生意赚钱太轻松了。之前有人算过,无论是分期的手续费还是逾期后的利息,贷款平台的利润空间很大,“真实利率”一个比一个夸张。 也正是因为这个,各种各样的借款平台层出不穷。做电商的、送外卖的、卖二手车的,甭管主业是做啥的,只要是能申请到牌照的公司都想进来掺一脚。 在不少短视频平台上,还有各种魔性的洗脑广告,虽然剧情空洞、表演夸张,但传播效果还是很好的,来一个宰一个。 贷款平台慷慨放款,几万额度轻轻松松就批下来了,再配上绝妙的消费主义广告,人们身上的债务可不就是越来越多了。 但在紧随疫情而来的降薪、裁员大潮中,过去脆弱的收支平衡正在被打破。尤其是那些既没储蓄意识、又无稳定收入的人,很快就陷入到了欠款、逾期的窘境中。 其实早在今年2月不少银行就出现了信用卡逾期增多的苗头,只不过靠着监管部门推出的延期还款政策延缓了逾期风险的暴露。 今年3月份央行发布了一组数据,截止2019年末,我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就有742.66亿元;招行银行也在一季报中披露,其信用卡业务逾期贷款率为4.13%,较上年末增长51.28%。 而在信用卡之外,琳琅满目的消费金融平台也有不小的负担。 业内人估算过:去年中国的消费信贷余额是14.6万亿,哪怕非常保守地按照不良率3%来算,也有接近4000亿的巨大规模。 但在“反催收联盟”的干扰下,“欠债还钱”似乎已经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 04 抛开极少部分油盐不进的“老赖”,大部分普通人还是想要靠自己还清债务的。 只不过在短期的疫情和经济冲击下,不少人无奈的陷入了逾期的恶性循环中。这部分人需要的,可能只是一段时间的过渡和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这也是“反催收联盟”滋生的土壤。 其实在国外,债务重组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也有着不少可以借鉴的成功样本。比如在美国,就有许多专门帮人们解决债务问题的机构,叫CCCA。 在需要考证上岗的“债务重组咨询师”的帮助下,欠款人和金融机构之间有了平等对话的桥梁。 首先,CCCA会调查欠款人的真实情况,并确定他每月可以还的金额; 紧接着,CCCA会去和金融机构协商,确定一个合理的还款计划;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欠款人定期将钱打给CCCA,再由后者分配金额还给金融机构。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凭借CCCA的介入,哪怕对方还得慢,但起码回款还是可以保证的;如果去催收的话,这些用户未必能还款,欠的钱可能成为永久的坏账。 可问题的关键是,现在国内的不少机构和中介给出的“债务重组方案”压根就是错误的。 比如针对借款平台申请互联网仲裁的现象,“导师”的说法是这样的:“互联网金融仲裁目前运作的不是很成熟,目前国内的法院很少配合互联网仲裁的,所以大家收到仲裁书等同于白纸。” 但实际上互联网仲裁作出的裁决书也是有法律效力的,在借款人不履行生效的裁决书时,申请执行人可凭该生效裁决书向被执行人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是没当回事就真惨了。 他们更普遍的是利用大部分人不了解金融机构关于息费规则的情况,诱导他们支付一定费用承诺去做减免分期等,转头就用投诉等手段要挟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公司进行敲诈,本质上就是骗。 把翻身的希望放在他们身上,可能还不如直接在“反催收”群里联系那些活跃的广告哥。。。
疫情暴发以来,央行、银保监会等多部门陆续出台多项举措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为在疫情期间受影响的人员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原本是国家为照顾特殊人群出台的暖心福利政策,却被一些“反催收中介”钻空子,出现大量恶意逾期逃债的现象。 “早上八点,马上金融的电话准时打进来!接着是美团、360借条、好分期……一天少说五十个电话,一边对骂,一边跑客户,真是充满激情……”在一个小贷逾期上岸交流群里,刘力(化名)描述自己被催收的状态。 “原本只是想着短期过渡一阵子,现在没想到拆了东墙补西墙,已经欠了十几家平台了。”刘力说。 反催收联盟并非近期新出现的产物。“如果说之前可能是还款意愿的问题,那疫情后没有还款能力的人上升了,这个人群在比重上发生了变化。”全民信用管理公司联合创始人罗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抱团取暖 反暴力催收大旗被高举 一场疫情,打乱了大家的生活节奏。 “原本借了6万元做生意,因为疫情全赔,现在连本带利要还12万。我感觉快活不下去了!”钟灵(化名)在交流群内哭诉。 钟灵加入反催收联盟并非是为了获得减息或免息的“特权”,只是想进来找同伴倾诉一下,寻找心理的安慰。“签合同的时候人家客服就告诉你利息本金该还多少,结果用钱的时候一时爽,用完了不还肯定不行啊。”钟灵说。 但并非所有的成员认可她的观点:“高利贷国家都不支持,你要还是你自己的事哦!” 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反催收联盟在疫情期间再度成为焦点,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疫情期间借款人现金流压力普遍变大,很多借款人面临个人征信受损的恐惧,难免慌不择路,这为反催收联盟的死灰复燃提供了土壤。当然,也有一些借款人现金流没有问题,故意搭金融抗疫政策的便车,寄希望于通过反催收技巧达到减息甚至免息的目的。 这一高举反催收大旗联盟的逻辑链条是——“因为金融机构暴力催收,所以我反催收。”乍一听觉得合理,其实仔细分析却是漏洞百出。 不良资产催收外包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晖分析,关于暴力催收的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正规的第三方委外催收公司和讨债公司的区别。正规的金融机构,对催收环节的操作、对委外催收人员的要求都很高。因为现在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也比较严格,违规的代价很大。暴力,也可能只是一种说法或借口。 “自从2019年大力整顿后,暴力催收现在实际已经不存在了。没人敢暴力催收,骂人一般都不敢。上门见面的极少,上门了也不可能暴力。”罗京认为。 记者观察到,群内成员所说的“暴力催收”更多集中在“爆通讯录”这一行为上。因为用户想要申请网贷,大都需要授权手机的权限,包括运营商认证信息、通话记录、短信、通讯录、地理位置等,如果你不同意授权,那么将无法使用这个APP。 在授权访问通讯录的情况下,逾期人员受“爆通讯录”的恐惧笼罩着,既怕又没有办法。“我自己的事情,打扰我就算了,骚扰我身边的人也太过分了。逾期的时候我把紧急联系人全部改了,通讯录全部删了,不知道有没有爆我的通讯录。”林一(化名)在群内表示。 在反催收交流群内,成员与第三方委外催收机构之间火药味十足,水火不容。从群内的代称就能窥见一斑:成员将其称之为“催狗”,甚至有QQ群索性将名字改为“反催狗”,公然宣战。 据记者观察,在一些招聘网站上,除一些大型银行外,第三方委外催收机构对于催收员的招聘要求仅设在高中学历,在职位的硬性指标上几乎没有特别要求。 消费借贷在中国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其后顺应金融市场日益开放和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的趋势,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不断地加速扩张。 2017年是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分水岭。当年12月,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办和P2P网络借贷风险整治办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简称“141号文”),严格约束P2P企业的多项出借行为。此后,P2P开始被逐步清退,网络小贷公司牌照也被停止发放。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是我们从小深信不疑的常识。但《债 : 第一个5000年》的作者大卫·格雷伯却认为,如果不论多么愚蠢的贷款都能获得偿还(例如不存在破产法),那么结果将是毁灭性的,还有什么理由阻止债权人借出愚蠢的贷款呢?由此可见,金融机构在授信方面的把控不严,也是不良贷款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 “xxx(某网贷平台)天天给我发额度,就像是个毒瘤,这几个月烦死人。如果它不给我发额度的话可能我早就上岸了吧!”陈米(化名)在群内抱怨道。 据专业人士介绍,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依旧存在非法放贷的现象,由此导致这些反催收联盟更加有恃无恐。其实反催收主要反对的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对于真正有牌照的金融机构,违约成本很大。 滥用规则 灰色地带盛开野蛮之花 “反催收联盟的兴起,扰乱了催收行业正常秩序,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管理带来很大压力。但这些反催收技巧更多属于对合法规则的滥用,无论是催收机构还是金融机构,很难低成本地有效应对。”薛洪言对记者表示。 薛洪言所说的对“合理规则”的滥用,正是这些年亟需解决的灰色地带! 受疫情的催化,近期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讲反催收的账号。“停息挂账”这一专业术语,与之对应的是《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在特殊情况下,信用卡欠款金额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但持卡人仍有还款意愿的,发卡银行可以与持卡人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最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 随之产生的另一个专业词汇是——“还款意愿”。在短视频里,专业人士指导说:如果是银行信用卡,建议不要失联,保证每个账单期有还款记录,主动和银行协商。如果你实在是代还和最低的方式都没法还,就每天还一块,钱多的时候每个月还个两百,和银行协商,依据的也是上述规定。 此外,“就算被起诉,最多按照国家规定的利息范围内还,超过36%还会退息”,这条指导话语背后对应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这也难怪反催收联盟内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征信的不敢拖,不上征信的都是高利贷,能拖就拖。 某业内人士介绍,去年倒闭了一批催收公司,据说有些催收公司的人员反水加盟反催收行业,助力这些人应对催收。这些专业人士入场是让反催收联盟看起来越发“专业”的一个原因。 王晖介绍,这些反催收联盟利用大部分客户不了解金融机构关于息费规则等的规定,诱导他们支付一定费用承诺帮他们去做减免分期等,并利用投诉等手段来要挟金融机构和委外公司进行敲诈,本质上就是骗。 当然,有些指导并非全然正确。反催收联盟中有人指导,互联网金融仲裁在国内是个新型模式,目前运作得不是很成熟,国内的法院很少配合互联网仲裁,所以大家收到的仲裁书等同于白纸。 对这一看法,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港股03988)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律师表示,不管是网络仲裁,还是线下仲裁机关的仲裁,仲裁裁决的执行均需要通过人民法院完成。互联网仲裁作出的裁决书是有法律效力的,在借款人不履行生效的裁决书时,申请执行人可凭该生效裁决书向被执行人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围绕反催收还形成一些黑色产业链。记者发现,在反催收网上,有各种介绍反催收技巧的视频。其中在VIP专区,不同等级的会员(68元-298元不等)能享受不同程度的反催收教学服务。 在某宝平台上,“网贷防爆通讯录拦截”等软件颇受欢迎,价格在10-30元不等,这些软件配的文案是:凭自己借来的钱凭什么要还?通讯录里有一个认识我的,算我输! 在今年3·15来临之际,21CN聚投诉平台投诉增量暴增,其中新增3万多件待审核的对捷信的投诉,大部分投诉问题集中于“捷信金融利息高”。面对借款人整齐划一的投诉话术,聚投诉做出大幅度的“后退”:此类不规范投诉一律予以退回,请投诉人按要求重新确认并说明后,才能再次提交投诉。 薛洪言分析,很多时候,金融机构之所以对老赖屈服,担心的是监管投诉压力和舆论曝光压力。短期内面对投诉集中爆发的现象,在缺乏单个甄别能力的前提下,监管机构和舆论媒体应适当淡化“投诉等于负面”的简单逻辑,不简单传导压力,给金融机构和催收机构更大的空间。 完善征信 首部民法典禁放高利贷 近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介绍今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重点时提到,深入推进网络借贷专项整治。 记者注意到,今年两会期间,新鲜出炉的民法典草案更是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催收行业要尽快立法为好。但前提是要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才行,在这个背景之下,失信违约的成本肯定是越来越高。”罗京对记者说。 据了解,今年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提交建议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法》的议案。 肖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催收其实是金融借贷法律关系逻辑闭环中的重要一节,催收本身无错,但催收方式方法容易滋生暴力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系列问题。委外催收的金融机构作为委托人,不仅需要审慎选择接受委托催收的机构,还需就催收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监督。一旦催收行为引发不良社会反应或恶性事件,委托人并不能因为将催收活动已经委外等理由完全置身事外。而催收机构本身也应建章立制,虽说目前催收人员并不像律师一样有着严格的职业准入,但提升催收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催收人员的法律知识,了解催收行为红线等对合法合理催收具有重要意义。 薛洪言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可通过完善行业黑灰名单的形式,强化对老赖的甄别和事后打击,优化社会诚信体系,对老赖行为形成更强的威慑力。随着疫情的结束,借款人现金流普遍缓解,反催收联盟的热度有望降下来。对金融机构而言,当务之急依旧是聚焦业务和风控等核心能力,不必为短期现象付出太多精力。 一位成功上岸的网友完成了自我救赎后,在群里留下这样一段话:当代各类毒鸡汤的灌输,使得超前消费的行为肆意盛行,而当个人经济财物循环出现断裂的时候,就开始“以贷养贷”、“拆东墙补西墙”,越陷越深。各位,先走一步,祝好运。
近日,据达飞平台相关负责人透露,达飞平台自推出“债权认领”活动以来,受到很多出借客户的认可。迄今为止,债权认领的金额已近3亿元,选择参加债权认领活动的人数已近3000人,其中已经有近900人通过自行催收方式收到回款,效果显著。 如今,大规模逾期及催收艰难已经成为网贷行业当下的顽症之一。今年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银行及各大金融机构的逾期增加,各个平台的运营与回款工作也受到了不小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达飞平台为了给有资金需求的出借人提供更多的退出渠道,开设了“债权认领”活动,有需求的出借用户可通过相关认领流程选择,这也是给出借用户加速收回资金一种方式。 据了解,达飞平台的“债权认领”活动秉持自愿加入的原则,不会影响到平台的催收力度和兑付工作,没有参加该活动的出借用户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现提供两种认领规则:一种是出借人自行匹配债权;另一种出借人申请公司匹配债权。 据悉,自达飞平台推出债权认领活动以来,受到一大批出借用户的认可。截至目前,用户债权认领金额已近3亿元,多数认领债权的用户通过自行催收已经拿回出借金额,目前还在持续认购中。 事实上,“债权认领”活动亦是为给出借用户提供一种更加快速的退出渠道。这种认领债权的模式不仅能加强催收效率,也能有效的加快回款速度。出借用户通过自行催收可以快速收到回款且催收的回款直接进入个人账户,是更加方便、快捷的一种退出渠道。目前,达飞平台已有近3000位用户认领了债权,有近900位用户选择自行催收的方式已经收到回款,还有大量的意向还款正在进行中。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互金协会出台的网贷机构退出指引中,也都明确提出,如果出借人愿意自行催收,平台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只有借款项目是真实的,才有具体的真实借款人,相应的出借人的债权才真实有效,这是出借人自行催收的根本基础。此前有不少平台的出借用户就通过自行催收收回的欠款已近亿元,毕竟推进平台良性退出是需要平台、出借人等多方共同努力。 自行催收无疑是一支力量非常强大的催收队伍,这种形式有望成为破解当下P2P行业催收难题的重要力量,而且从效率和成本来说,也都是最好的选择。希望所有出借人和有真实积极还款意愿的平台能够一起努力和坚持,相信坚持就是胜利。(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