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晚间,广汽集团发布关于相关技术的说明公告。公告称,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与长续航硅负极电池是两种不同的电池技术。 公告还表示,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与长续航硅负极电池已按计划开展实车测试,并预计于本年内分别搭载在广汽埃安现有 AION V 和 AION LX 车型上; 但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的普及有赖于国家超级快充相关标准的发布和高功率超充设备的建设进展; 长续航硅负极电池的普及受电池总成本、消费者接受程度的影响,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 对其经营业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1月15日,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发布了主要内容为“广汽埃安全新动力电池科技”的宣传海报。随后,广汽集团“石墨烯电池”将于今年9月量产的消息引爆了资本市场。当天,A/H两地市场的广汽,A股涨停收盘,港股则收涨19.5%,成交额分别达到10亿和37亿元。 在1月16日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 广汽集团管理层介绍了广汽电池技术的相关进展。 然而,在当天的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如果某一位说,(这个车)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几分钟充完电,而且还特别安全,成本还非常低,大家不用相信,因为是不可能的。” 此外,欧阳明高还称:“大家知道近期有很多发布会都谈到电池创新,这是正常的商业运作,当然不能过度,过度就变成炒作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天风国际”。 近期众多媒体报导APPle(AAPL.US)将在2021或2024年推自有品牌EV/自驾车。然而,我们认为市场对Apple Car过于乐观。 我们最新的调查指出,Apple Car有三大不确定性,分别是:1) 推出时程的不确定性、2) 供应商/规格的不确定性、3) Apple在EV/自驾车市场竞争力的不确定性。我们不意外全球不同资本市场的概念股因 Apple Car消息而股价大涨,但因上述Apple Car的3个不确定性,我们认为近期概念股的股价大涨只是短期现象。 我们并非认为Apple Car没有成功的机会,但在该产品几乎没有任何透明度与能见度下,我们认为当下买进Apple Car相关概念股的风险极高。 Apple Car的第一个不确定性:推出时程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市场对Apple Car的发布时程过于乐观。我们认为Apple Car开发时程目前并不明确,即便一切开发顺利最快也需等至2025–2027年。 我们曾在先前报告中预测,Apple将在2023–2025年推出Apple Car (“服务、AR 与 Apple Car 将创造 Apple 的下一个万亿美元市值” [2018年8月14日])。然而,我们最新的调查指出,目前Apple Car的开发时程已不明确,而若即便今年开始开发且一切顺利,最快也在2025–2027年推出。因EV/自驾车市场变化与Apple对品质的高标准,故若Apple Car发布时程延后到2028年后,我们也不意外。 Apple Car的第二个不确定性:供应商/规格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目前所谓的Apple Car概念股,仅是市场自行臆测,而非真正的Apple Car供应商。我们也认为,因EV/自驾车技术规格仍在演变,故现阶段要谈Apple Car最终规格言之过早。 我们认为市场目前对Apple Car可能规格的热烈讨论,反应了对此产品的高度期待。然而,因EV/自驾车技术规格仍在演变,加上Apple Car最快推出时程为2025–2027年,故我们相信目前Apple Car的规格尚未决定,若依我们的最乐观情境预测,亦即Apple Car将在2025–2027年推出,则供应商/规格最快也需至2023–2025年才有初步决定。 Apple Car的第三个不确定性:Apple在EV/自驾车市场竞争力的不确定性。虽市场目前已臆测Apple Car可能硬件规格,但我们相信Apple Car若要成功,关键不在硬件,而是大数据/AI。而截至目前为止,Apple并没有在既有产品上,展现出显著的大数据/AI竞争优势。 市场对Apple Car抱有高度期待,但我们提醒投资人,Apple虽具备多种竞争优势,但在新事业并非一帆风顺。举例来说,Apple进军智慧音箱市场就没有成功,因HomePod与HomePod mini需求均低于预期,故目前已推迟新产品的开发计画。 EV/自驾车市场竞争较智慧音箱激烈,故我们认为要论Apple Car成功仍言之过早。我们相信,Apple Car未来若欲成功,关键在大数据/AI,而非硬件。我们对Apple Car最大的顾虑之一是,当Apple Car上市时,目前的自驾车品牌均至少累积5年以上的大数据并有利于深度学习/AI,后进者Apple需如何克服此落后差距? 投资建议: 别在这时候买进Apple Car概念股。 新产品生产递延、因全球国际形势与公共卫生事件导致需求低于预期。
按语 人类不喜欢不确定性,希望一切都是确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不确定性无处不在,人们的决策基本都是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做出的。因此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不确定性进行管理,事实上,所有的社会管理活动都可以归结为对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进行管理。而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对事物拐点的把握,事物未来的不确定性状况总是充满转折即拐点,拐点代表作新趋势的转折处,经济学家的任务之一是寻找各种事物发展规律的拐点,从而预测未来的趋势。异度均衡理论赋予了风险管理及拐点研究新的内涵,引入了空间维度的机会成本以及综合考虑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公平尺度。 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都已经在实际行为上学会了如何适应不确定性的环境而有效生存,学会了面对不确定性而做出选择和取舍。社会已经在教育、发展规划、技术应用等方面对不确定性做出安排,并创造出天气预报、保险机构、地震防灾、应急预案,甚至银行贷款拨备等机制来适应或补偿不确定性损耗的影响。 追求确定性的预期或是拥抱不确定性,是基于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和逻辑思维方式的两种生存方式。承认不确定性并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建立社会治理规则与企图建设一个确定的生存环境是两种不同的逻辑。如果有经济学家号称准确预测了某次经济危机或股市涨跌,那其实并不是真的经济学家。因为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虽然可以计量出某种状态,却不可能给出某种具体确定的答案。 1.经济不确定性原理 经济学的发展,从思想背景上考察,就是从古典的追求确定性向现代的拥抱不确定性的转换。在确定条件下的最优化理性决策很容易解释,但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经济原理如何这是一个普适性问题,但回答起来却不容易。 现代经济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心理与行为的博弈过程,是一种以不确定性为条件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就是在不确定性中进行当前与未来、此地与异地、此时与它时之间的收益与损耗、有利与不利的取舍。 经济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经济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概念,指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收益和损失)的分布范围和状态不能确知。只能利用数据对现状和未来作某种程度的表达,通过计量模型和工具寻找最接近真实的计算结果,用以指导人们对现状的理解和对未来的预判。 不确定性可以分为可计量和不可计量两类,所谓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就是对可计量不确定性现象的研究和计算。在经济学领域,奈特(Knight)首次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奈特说可测量的不确定性才是风险,才能进行管理。如果一切都可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里,企业家是不能获利的,奈特的答案是利润来自不可测的部分,来自不确定性,就像是风吹落叶一样,总有几片出乎意外。因此,不确定性才是收益的来源。 2.风险管理与蒙格斯拐点 在不确定性的处理上,人类采取了理性的姿态:对不可计量的不确定性事件如地震一类的自然灾害,主要是进行事后管理,提高对后果的承受能力。在经济核算中把此类支出列为非预期损失,是对损失均值和预期损失的偏离,所以一旦发生就应冲销资本。不属于本论文深入研究的范畴。而对可计量的不确定性则利用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测算,并进行降低这些损失的管理。前者寄托运气和人类经验智慧积累,后者则可以通过定量分析得到控制。现代风险管理研究的本质就是对可计量的不确定性进行分类和计量管理的理论。 在不确定性研究中,数学模型表示了不确定变化的规律,而经济学的出发点则是确定这些变化的收益或损失的程度应该如何定义或在事先的投资预测中确定是否能够承受损耗。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把风险管理的原理提炼成某种经济学分析的原理也就顺理成章了。 实际上风险管理所指向的是风险成本,即未来由于不确定性所掩盖的很大概率上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损失。 没有收益当然不用承担风险,收益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经营的目标不是消灭风险,而是衡量计算收益能否覆盖风险,从而进行取舍。现实中不存在“零风险”,而没有收益各种经济行为终将失去最终动力。因此,风控和监管不是为了把所谓的“不好的”交易堵死,而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不确定性促进市场交易实现收益,这是市场的本质。 我们在经济拐点的研究中,希望用蒙格斯拐点这一概念来表达从不确定性出发借用风险计量的方法预判未来趋势的新的经济观察角度,形成新的经济研究的体系。其逻辑顺序是:因为不确定性,所以风险是客观存在,而且是可计量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正面与负面作用共存的发展规律,也就是悖论的存在。找到正负两面的均衡点就是解悖,一旦经济事物的总收益和总损耗的平衡关系被打破,经济事物就会沿着某种趋势的方向发展,并达成新的均衡。代表某种新的趋势的转折处,存在着经济发展的拐点,即数学曲线上的某个点,在经济学上,可以依据这个拐点,预警未来的某些发展趋势。 蒙格斯拐点与一般经济学中的抛物状曲线中的顶点或低点不同,它是一个事物发展曲线中任意一点,我们要寻找的是其中有着重要状态意义的点。可能是最优点,也可能是最差点。这也许是经济学研究的一种新思维和新方法。 蒙格斯拐点依靠经济学基础理论认知和其它理论如风险理论、行为科学、法学、社会学等构成理论逻辑,作为建模计算的思想基础。 蒙格斯拐点研究是经济现象的预判研究。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有大量的经济现象可以通过计算找到其发展阶段变化的“拐点”,从而指导市场和市场策略的方向。如系统性风险是怎样发生量变、质变从分散走向集中的?整个经济体或某个经济部门或行业在债务上的扩张对其发展有利的边界在哪里?贫富差距的安全阈值是多少?等等。 拐点计量依据计量经济学的原理方法,依据理论逻辑形成函数关系并建立模型。所以拐点可以看作是一种规律性经济现象,实证性寻找或发现某些拐点,可用以解释过去的经济现象,预判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我们说某一个点是拐点时,是指一个复杂判断下状态的表达。 拐点不是全部却携带了全部,是复杂问题的简单化处理,宏观趋势的微观观察。搞清楚拐点的意义和它前后的趋势,整个研究才有清楚的框架和标准,在指导经济实务上也更有意义。 3.从蒙格斯拐点到异度均衡 均衡理论在拐点研究中得到充分运用。拐点不是终点,是某种客观存在的均衡被打破之后,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启始点,是新的均衡关系形成之前的某种趋势性的非均衡点。 蒙格斯拐点的出发点是认为事物都存在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因此描述的是一个事物发展的过程,在过程中观察变化。 寻找事物拐点的过程总是在计量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最佳状态的拐点,过了拐点,风险成本会越来越大于风险收益,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这是蒙格斯拐点所表达的主要含义。所以拐点就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展望和风险预警。拐点研究就是对事物不确定性的特殊形式的研究,既是一个深刻的经济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同时也是对未来风险成本的预测。 蒙格斯拐点理论总是认为事物进展都有收益的一面也有损耗的一面,许多因素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拐点要研究事物中的正面因素与负面因素的关系。短期的好(收益)可能是长期的不妥(风险)这是一个定律,也是一个陷阱。统计分析容易落入这个陷阱,而拐点分析要考量未来的风险损耗,有利于规避这个陷阱。 因此,当我们站在未来向当前提问时,绕不开风险成本这个陷阱。当我们站在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风险时,发现未来不确定及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不仅仅形成了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成本,亦带来了公平和效率的经济学问题和伦理评价。异度均衡的“均衡”不局限于传统风险管理意义上的收益和风险的对称性,还包括空间维度的机会成本,以及综合考虑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公平尺度。
相关阅读:朱小黄:异度均衡理论——从均衡理论到异度均衡(第1期) 人类不喜欢不确定性,希望一切都是确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不确定性无处不在,人们的决策基本都是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做出的。因此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不确定性进行管理,事实上,所有的社会管理活动都可以归结为对不确定性引发的风险进行管理。而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对事物拐点的把握,事物未来的不确定性状况总是充满转折即拐点,拐点代表作新趋势的转折处,经济学家的任务之一是寻找各种事物发展规律的拐点,从而预测未来的趋势。异度均衡理论赋予了风险管理及拐点研究新的内涵,引入了空间维度的机会成本以及综合考虑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公平尺度。 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都已经在实际行为上学会了如何适应不确定性的环境而有效生存,学会了面对不确定性而做出选择和取舍。社会已经在教育、发展规划、技术应用等方面对不确定性做出安排,并创造出天气预报、保险机构、地震防灾、应急预案,甚至银行贷款拨备等机制来适应或补偿不确定性损耗的影响。 追求确定性的预期或是拥抱不确定性,是基于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和逻辑思维方式的两种生存方式。承认不确定性并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建立社会治理规则与企图建设一个确定的生存环境是两种不同的逻辑。如果有经济学家号称准确预测了某次经济危机或股市涨跌,那其实并不是真的经济学家。因为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虽然可以计量出某种状态,却不可能给出某种具体确定的答案。 1.经济不确定性原理 经济学的发展,从思想背景上考察,就是从古典的追求确定性向现代的拥抱不确定性的转换。在确定条件下的最优化理性决策很容易解释,但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经济原理如何这是一个普适性问题,但回答起来却不容易。 现代经济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心理与行为的博弈过程,是一种以不确定性为条件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就是在不确定性中进行当前与未来、此地与异地、此时与它时之间的收益与损耗、有利与不利的取舍。 经济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经济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概念,指经济主体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尤其是收益和损失)的分布范围和状态不能确知。只能利用数据对现状和未来作某种程度的表达,通过计量模型和工具寻找最接近真实的计算结果,用以指导人们对现状的理解和对未来的预判。 不确定性可以分为可计量和不可计量两类,所谓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就是对可计量不确定性现象的研究和计算。在经济学领域,奈特(Knight)首次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奈特说可测量的不确定性才是风险,才能进行管理。如果一切都可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里,企业家是不能获利的,奈特的答案是利润来自不可测的部分,来自不确定性,就像是风吹落叶一样,总有几片出乎意外。因此,不确定性才是收益的来源。 2.风险管理与蒙格斯拐点 在不确定性的处理上,人类采取了理性的姿态:对不可计量的不确定性事件如地震一类的自然灾害,主要是进行事后管理,提高对后果的承受能力。在经济核算中把此类支出列为非预期损失,是对损失均值和预期损失的偏离,所以一旦发生就应冲销资本。不属于本论文深入研究的范畴。而对可计量的不确定性则利用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测算,并进行降低这些损失的管理。前者寄托运气和人类经验智慧积累,后者则可以通过定量分析得到控制。现代风险管理研究的本质就是对可计量的不确定性进行分类和计量管理的理论。 在不确定性研究中,数学模型表示了不确定变化的规律,而经济学的出发点则是确定这些变化的收益或损失的程度应该如何定义或在事先的投资预测中确定是否能够承受损耗。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把风险管理的原理提炼成某种经济学分析的原理也就顺理成章了。 实际上风险管理所指向的是风险成本,即未来由于不确定性所掩盖的很大概率上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损失。 没有收益当然不用承担风险,收益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经营的目标不是消灭风险,而是衡量计算收益能否覆盖风险,从而进行取舍。现实中不存在“零风险”,而没有收益各种经济行为终将失去最终动力。因此,风控和监管不是为了把所谓的“不好的”交易堵死,而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不确定性促进市场交易实现收益,这是市场的本质。 我们在经济拐点的研究中,希望用蒙格斯拐点这一概念来表达从不确定性出发借用风险计量的方法预判未来趋势的新的经济观察角度,形成新的经济研究的体系。其逻辑顺序是:因为不确定性,所以风险是客观存在,而且是可计量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正面与负面作用共存的发展规律,也就是悖论的存在。找到正负两面的均衡点就是解悖,一旦经济事物的总收益和总损耗的平衡关系被打破,经济事物就会沿着某种趋势的方向发展,并达成新的均衡。代表某种新的趋势的转折处,存在着经济发展的拐点,即数学曲线上的某个点,在经济学上,可以依据这个拐点,预警未来的某些发展趋势。 蒙格斯拐点与一般经济学中的抛物状曲线中的顶点或低点不同,它是一个事物发展曲线中任意一点,我们要寻找的是其中有着重要状态意义的点。可能是最优点,也可能是最差点。这也许是经济学研究的一种新思维和新方法。 蒙格斯拐点依靠经济学基础理论认知和其它理论如风险理论、行为科学、法学、社会学等构成理论逻辑,作为建模计算的思想基础。 蒙格斯拐点研究是经济现象的预判研究。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有大量的经济现象可以通过计算找到其发展阶段变化的“拐点”,从而指导市场和市场策略的方向。如系统性风险是怎样发生量变、质变从分散走向集中的?整个经济体或某个经济部门或行业在债务上的扩张对其发展有利的边界在哪里?贫富差距的安全阈值是多少?等等。 拐点计量依据计量经济学的原理方法,依据理论逻辑形成函数关系并建立模型。所以拐点可以看作是一种规律性经济现象,实证性寻找或发现某些拐点,可用以解释过去的经济现象,预判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我们说某一个点是拐点时,是指一个复杂判断下状态的表达。 拐点不是全部却携带了全部,是复杂问题的简单化处理,宏观趋势的微观观察。搞清楚拐点的意义和它前后的趋势,整个研究才有清楚的框架和标准,在指导经济实务上也更有意义。 3.从蒙格斯拐点到异度均衡 均衡理论在拐点研究中得到充分运用。拐点不是终点,是某种客观存在的均衡被打破之后,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启始点,是新的均衡关系形成之前的某种趋势性的非均衡点。 蒙格斯拐点的出发点是认为事物都存在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因此描述的是一个事物发展的过程,在过程中观察变化。 寻找事物拐点的过程总是在计量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最佳状态的拐点,过了拐点,风险成本会越来越大于风险收益,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这是蒙格斯拐点所表达的主要含义。所以拐点就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展望和风险预警。拐点研究就是对事物不确定性的特殊形式的研究,既是一个深刻的经济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同时也是对未来风险成本的预测。 蒙格斯拐点理论总是认为事物进展都有收益的一面也有损耗的一面,许多因素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拐点要研究事物中的正面因素与负面因素的关系。短期的好(收益)可能是长期的不妥(风险)这是一个定律,也是一个陷阱。统计分析容易落入这个陷阱,而拐点分析要考量未来的风险损耗,有利于规避这个陷阱。 因此,当我们站在未来向当前提问时,绕不开风险成本这个陷阱。当我们站在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风险时,发现未来不确定及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不仅仅形成了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成本,亦带来了公平和效率的经济学问题和伦理评价。异度均衡的“均衡”不局限于传统风险管理意义上的收益和风险的对称性,还包括空间维度的机会成本,以及综合考虑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公平尺度。
当今时代,不确定性是常态,甚至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特徵。2020年又是不确定性尤其高企的一年。上半年已经过去,众所周知那是人们在去年底绝未预料到的逆境。那末下半年呢?境况是否能够改观呢?希望如此。但只是希望,实际情况可能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甚至是更大与更为紧要的不确定性。 当今时代,不确定性是常态,甚至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特徵。2020年又是不确定性尤其高企的一年。上半年已经过去,众所周知那是人们在去年底绝未预料到的逆境。那末下半年呢?境况是否能够改观呢?希望如此。但只是希望,实际情况可能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甚至是更大与更为紧要的不确定性。 三大不确定性尤为关键。 第一大不确定性是新冠肺炎疫情能否在全球于年底前基本平息。此疫情可以说肆虐于全球已半年之久,现在我国已基本平息,在东亚大致受控,在欧洲明显回落,但在北美、拉美、南亚、中东及非洲却仍在冲高。今年夏天是个关键节点,按理夏天的高温使新冠病毒难以存活,则全球疫情在今年底前基本平息。但现在无人能保证这一点。如果病毒熬过夏天,延至秋天,而在冬天低温环境下二次大流行,则疫情将拖至明年、后年甚至更长。从近日美国新增确诊人数突破60,000且仍在冲高的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如果说几个月前还是一种猜测的话,现在已上升至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一不确定性的重要性对全球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上半年疫情对于经济与社会的打击之沉重有目共睹。对我国这样一个疫情已基本平息的国家来说也同样紧要,如果疫情在全球二次爆發,则我国也难以独善其身,基本平息的状态难以维持,或者说为保持基本平息的状态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即必须维持甚至加码很多防疫措施,从而牺牲经济復苏。这样,目前市场上所广泛预期的我国经济增长今年下半年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明年更进一步復苏至8%以上的前景就难以实现,人们的关注又将回到防疫抗疫而非復工復产、復消费、復投资。虽然我国的情况总会比其他国家好,但就我们自己的增长与發展目标而言,实现的难度将明显加大。同时,全球疫情的二次爆發必将使全球经济陷入更深度与更持久的经济衰退,我国出口将面临更加低迷的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拉低经济增长。另外,疫情在各国的再度爆發可能加剧一些国家之间的相互指责,美国趁此机会进一步栽赃我国的力度将加大,使得我国与美国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的关係呈现更为複杂的局面。 第二大不确定性是中美脱鈎的程度。美国了维持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对我国尽力打压已成定局,而且必会越演越烈。其结果,中美之间的经贸关係必将日益脱鈎。但问题是脱鈎的程度如何?是完全脱鈎还是部分脱鈎。很多美国政客的本意自然是完全脱鈎,这在他们的公开演说中已经有所表露。但实际上会否完全脱鈎取决于完全脱鈎对于美国经济的损害程度。如损害程度不大,完全脱鈎是大概率事件;如损害程度很大,则部分脱鈎更为可能。那麽损害程度大不大呢 ? 的确是很大的。据有关方面估计,全面的中美经贸关係,若将对对方国家的货物出口与服务出口和在对方国家企业的销售收入都算上的话,总量是基本平衡的,而且每年高达8,000-10,000万亿美元。这就是说,如果中美经贸关係完全脱鈎,中、美两国每年都将损失高达8,000-10,000万亿美元的产品/服务收入,不可谓不巨量。对我国而言自然是不易应付,对于美国来说也难以承受。 的确,对异常重视短期经济增长的特朗普和任何一位美国总统而言都难忍受由失去这一收入而导致的经济重挫。且以追求盈利为首要目标的美国企业是否会遵从美国政府的号令而完全脱鈎也是个疑问。所以,纯粹从经济角度考虑,中美完全脱鈎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若纯粹从政治角度,即遏止中国崛起的角度出發,不惜经济代价强行完全脱鈎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从最近一些美国政客的言论与行动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因此,从政治角度出發的中美完全脱鈎是一大不确定性。对我国而言,完全脱鈎的重大经济损失上面已述,更重要的可能还是这一完全脱鈎所伴随的中美之间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政治与军事对抗。这一后果的严重性不言而喻。其实对美国而言也是同样。 定于今年11月举行的美国总统选举是第三大不确定性。虽然是美国国内的政治性选举,但由于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其国内政治影响全球,而谁当总统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尤其是就对上面提到的中美完全脱鈎与否来说。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应该说选举的悬念不大,即特朗普连任的可能性很大,这一方面是因为在美国总统连任是常态,不连任是少数情况,另一方面则是疫情前特朗普的糟糕表现还未尽显。可是,这几个月来特朗普在抗疫中的表现实在让人诟病,且在人格、气质及技巧方面的缺陷惨不忍睹,所以他连任的可能性已大打折扣,4个月后谁当选美国总统成为一大悬念。 当然,就政策方向而言,谁当总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既使是拜登上台,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方向是不会变的。但特朗普的个性过于特殊,经常会做出一些超出常理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不仅对美国也对其他国家,特别是我国的破坏性极大。就上述的中美会否完全脱鈎而言,理性的做法是不会,但如不理性就会。特朗普在第一期任内为了争取连任还有所顾忌,不会在极端方向上走得太远,但在第二任期顾忌就会大大减少,因为反正不会有第三任期,就可能甩开膀子干有利自己而违背常理的事情。届时很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他将以遏制中国崛起作为唯一的己任,并作为其争取在美国历史留名的唯一抓手,所以将不顾经济后果地推动中美之间经济关係的完全脱鈎,甚至政治与军事的全面对抗。这对于中美两国以及全世界都是最坏的局面了,但特朗普若连任这种局面并非只是想像而有可能变成现实。若拜登当选,在这一问题上的处理和选择可能就会更理性一些,不会行至极端;也可能这只是一厢情愿。 以上三大不确定性的影响之大与之紧要,不可不正视。不确定性的最坏后果,倒不是说一定会出现,但对此有预判并有所准备是必要的,有备无患也。
博时基金魏凤春:对外部不确定性保持警惕 逐渐兑现主题扩散行情的收益 上周,MSCI全球股指小幅上涨。美国对多国发动或威胁发动关税战,投资者对世界贸易前景再度担忧,但美国11月非农数据对情绪略有提振,美股高位小幅震荡。A股因11月PMI数据超预期反弹、消费税温和落地等提振下反弹,以电子为代表的中小创板块涨幅突出。港股跟随A股反弹。国内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银行间资金利率显著下行。尽管稳增长预期提升,但市场对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期待,国内债市收益率持平,银行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报3.17%。结构上信用债略好,可转债涨幅较大。 展望本周,海外经济方面,美国在联储货币政策宽松的刺激下,地产强劲,消费和就业仍然不错,美国经济逐步企稳。国内经济方面,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表达当前政策思路,短期要全面做好“六稳”,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意味着明年要保6%左右的增长目标。 具体来看,A股方面,国内逆周期政策发力,增长预期短期趋于稳定,年底流动性可能面临扰动,但关税加征的窗口临近,交易面中性略偏正面。建议对外部不确定性保持一份警惕,逐渐兑现主题扩散行情的收益。 港股方面,估值吸引力边际上升,资金面维持正面,盈利预期略有扰动,结构性影响为主,外部冲击依然存在,与外部市场的联动等中性略偏正面。对港股行业考虑低估值与受益稳增长的金融、工业、能源及可选消费等。 债券方面,11月猪肉价格下降,但CPI仍将继续上扬至4.2%、4.3%左右,春节前夕肉菜与非食品价格或将共振,12月CPI也有上行压力。在债市估值转空而交易较正面的条件下,结构以短久期的中高等级信用债为主。 原油方面,OPEC减产幅度超预期,但执行过程或生波折,炼厂检修结束进度低于预期,市场对原油需求疲软的担忧仍在,预计短期油价偏震荡。 黄金方面,10月以来海外增长有边际改善,基本面对金价不利。从交易面看,协议达成还面临不确定性,黄金有一定配置价值。 基金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