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龙头企业停产检修 货源紧俏推动草甘膦价格走高 在价格“原地踏步”近1个月后,草甘膦原药价格近日小幅上扬至约2.18万元/吨,上涨幅度为1.40%。“涨价的主要原因是现货偏紧。”一位大宗商品分析师表示。 >>金价重回2000美元 业内人士称仍有上行动力 在经历了上周的大幅跳水后,国际金价于8月18日重返2000美元/盎司以上。多数市场人士均认为,目前,支撑金价的基本面因素未改,金价仍有上行动力。 >>各地稳产保供成绩亮眼 全国生猪产能恢复现拐点 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8%,连续6个月增长,同比增长13.1%。这是自2018年4月份以来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也是继6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后,生猪产能恢复的又一个重要拐点。 >>三大运营商上半年5G投资880亿 全年基站建设提速扩围 8月18日,中国电信公布2020年中期业绩。目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电信运营商半年报悉数出炉,据统计,上半年三大运营商5G资本开支近880亿,5G全年资本开支将超1800亿,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纷纷上调年度5G建站目标,这意味着下半年5G建设将进一步提速。 >>农业农村部:7月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 据农业农村部官网8月18日消息,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农业农村经济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等影响,延续向好态势。
本网讯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绿莹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天祝县近几年培育起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主要发展高原冬季蔬菜种植,组织吸纳了当地多家农户开展蔬菜种植,具有良好的带贫效益。 眼看发展形势大好,绿莹种植合作社力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缺乏合适的融资抵押物,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得知合作社发展受阻,天祝农商银行主动联系,对接融资需求。仅仅一周时间,就完成尽职调查,并采用“担保公司+个人担保”的方式,为合作社发放1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链接农民与市场的关键纽带。今年以来,天祝农商银行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强化针对性金融服务,着力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实力、经营活力和带动能力,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截至7月底,天祝农商银行向新型经营主体累计授信874户、4.42亿元,累计用信户417户、2.5亿元。 天祝县是国定“三区三州”和省定“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县。在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推动下,今年2月,天祝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为稳定脱贫成果,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天祝县出台支持政策,培育壮大“牛羊鸡马菜菌藜药”八大产业,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百千工程”,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其中,强化金融支撑作用,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要一环。 今年4月9日,由天祝县委县政府、人民银行武威市中心支行、武威银保监管分局及天祝农商银行共同举行的2020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启动仪式,全面拉开了天祝县支持新型经济主体发展的序幕。 启动仪式上,天祝农商银行与22家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类经济组织”签订贷款授信意向书,签约授信金额2.6亿元。 同时,为发挥金融政策对经营主体的引导作用,天祝农商银行制定《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全行各网点主动开展对接,掌握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全力做好金融支持工作。 在融资对接中,天祝农商银行大力推广“背包银行”制度,扩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范围和力度,不断延伸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该行建立金融主动下沉服务机制,主动对接地方政府推荐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候选名单客户,深入了解其生产经营、金融需求等情况。组织各支行、分理处客户经理走市场、进村庄、入农区,进村入户开展农户建档评级,不断扩大基础金融服务乡镇村组覆盖面,推进信用村镇建设。 针对市场主体的不同融资需求,天祝农商银行创新多种信贷产品,推出“富民产业贷”支持产业企业,“兴陇合作贷”支持农业合作社,“脱贫助力贷”支持农户、五小产业发展,全面满足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 同时,天祝农商银行还开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绿色通道,畅通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及发放渠道,公开投诉电话,实行阳光信贷,严禁工作人员“吃拿卡要”,严格落实甘肃省联社“13条”禁令,着力营造清亲银农关系。 截至7月底,天祝农商银行贷款余额达到34.26亿元,存贷款规模、涉农贷款总量均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0.2亿元。
据农业农村部官网8月18日消息,7月份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突出抓好早稻抢收和中晚稻抢插,持续推进生猪生产恢复,努力保障“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农业农村经济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等影响,延续向好态势,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早稻预计增产。早稻基本收获完毕,据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指导组田间调查,今年早稻亩穗数和穗粒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受前期洪涝影响下降,由于面积增加较多,总产有望增加。 秋粮作物长势较好。东北玉米大部分处于吐丝至灌浆期,大豆处于结荚期,水稻处于齐穗至扬花期,长势总体好于上年。黄淮海地区玉米大部分处于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吐丝期,长势正常。洪涝灾害对中晚稻生产影响总体有限;双季晚稻抢插抢栽加快推进,目前已完成九成以上。 生猪恢复势头持续向好。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0%,连续10个月环比增长,同比增长20.3%;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8%,连续6个月环比增长,同比增长13.1%。蔬菜、水果、肉牛肉羊、家禽、水产品生产保持平稳。 涉农企业运行良好。7月份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2.1%,连续5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高出制造业1个百分点。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1—7月农产品网上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农业投资继续保持回升态势。1—7月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农业农村规模超过900亿元,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加快建设。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806亿元,同比增长7.7%,连续2个月正增长,其中畜牧业投资同比增长59.2%。 但农业农村部同时表示,也要看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经济稳定复苏还面临不少挑战,洪涝干旱与病虫害交织叠加,对粮食和生猪生产、鲜活农产品稳定供应、农民工就业增收、农产品贸易等影响值得关注。 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以赴抓好防灾救灾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加强秋粮中后期田管和病虫害防控,努力实现抗灾夺丰收;坚定不移抓好生猪生产,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巩固生猪恢复好势头;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持续推进休闲农业复业复市,拓展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空间;加强供需形势研判,多措并举保障大豆稳定供应,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形势。
据农业农村部官网8月18日消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进展顺利,在前期完成候选疫苗株实验室和中间试制阶段研究的基础上,目前已完成疫苗环境释放试验,即将进入扩大临床试验和生产性试验阶段。 据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步志高介绍,在环境释放试验阶段,将疫苗以10倍和100倍免疫剂量接种商品育肥仔猪、母猪,持续观察20周,接种猪均无明显体温升高等临床异常症状和病理损伤。商品育肥仔猪接种后生长发育良好,无疫苗病毒排放和水平传播现象。母猪正常发情、配种,无流产发生;妊娠母猪接种后无流产发生,均正常分娩,未观察到垂直传播;生产仔猪生长发育状况良好。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介绍,经农业农村部批准,哈兽研于4月上旬、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别在黑龙江、河南和新疆等三个基地开展了疫苗临床试验,试验规模共计近3000头商品育肥猪。截至目前,免疫猪群生长状态良好,无明显临床不良反应;免疫猪剖检无明显病理变化,无疫苗毒排放,无水平传播;免疫猪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用强毒进行攻毒,不同剂量接种组免疫保护率均在80%以上。 下一步,中国农科院将继续按照农业农村部工作部署,加快推进疫苗生产性试验研究,在黑龙江等地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范围,力争早日完成相关试验,依照法定程序进入安全证书申报和疫苗注册流程。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今年以来,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牢牢稳住了农业基本盘。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有效发挥了‘三农’压舱石作用。”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说,当前,要进一步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三农”补短板等重点领域,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和超常规举措,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充足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病虫害偏重发生等风险挑战,我国千方百计抓好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 上半年,全国夏粮克服了局部干旱、暖冬旺长、“倒春寒”、小麦病虫害等不利影响,再获丰收,产量达到2856亿斤,增产24.2亿斤,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目前,早稻收获已基本结束,增产趋势明显。 力促早稻增产是今年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之举。“今年早稻生产呈现三大亮点。”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一是早稻面积比上年增加470多万亩,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势头;二是南方洪涝灾害没有逆转总体增产趋势;三是优质早稻面积达到46.2%,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展望秋粮,今年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在田作物长势良好,全年粮食丰收有较好基础。 总的看来,“米袋子”“菜篮子”供给充裕,市场价格总体稳定。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上半年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月均价每百斤121.24元,同比持平。全国冬春蔬菜总产量1.7亿吨,同比增长2%,30类主要蔬菜品种平均地头价同比下降8.4%。水果价格先涨后跌,6种水果批发市场均价同比下降13.4%。 “近期,洪涝灾害对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影响是局部的、阶段性的。”潘文博介绍,各地通过加强机具调配,确保早稻颗粒归仓、晚稻适时栽插;同时抢排田间积水,及时改种短生育期作物,促进灾后生产尽快恢复,减轻灾害损失。 产业加快复苏,就业创业渠道有效拓宽 4月以来,全国涉农企业全面实现复工,目前产能已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上半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6.2万亿元。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介绍,近几个月乡村休闲旅游业逐步复苏,复工复市率稳步提升,接待游客量稳步增多,营业收入稳步增加。6月,规模以上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复市率已经超过九成,接待游客量比上月增长一成,已恢复至去年同期60%。 今年年初,许多返乡农民工因疫情滞留乡村。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分析,要通过扶持企业生产经营和产业发展,完善农民工外出务工环境;同时,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富民乡村产业,增加农民在农业内部就业的规模容量。 “乡村产业加快复苏,不仅有效保障了市场供给,还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曾衍德说,随着一大批涉农企业复工复产,通过到岗就业、共享就业等形式,为乡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其中超过70%为农民工。截至7月底,全国新增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1300多万人。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介绍,今年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各地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支持返乡留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参加技能培训,补齐农业领域知识技能短板,为他们就地就近就业创造更好条件。 人地钱要素持续汇入,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 上半年,27个省份发行用于农业农村的地方政府专项债865亿元,累计向金融机构推荐农业中小微企业10万家,贷款余额达1407亿元。 “农业农村投资逐步回升,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加快补齐短板。”魏百刚说,当前,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关键是抓住国家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的难得机遇,努力增加用于农业农村规模。 多元投资拉动下,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等一大批乡村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上半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8296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分别比第二、第三产业投资高出12.1个和4.8个百分点。高标准农田建成规模占年度任务量的54%,重点地区新改户厕300多万户。 今年一号文件提出,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上半年,四川、山东等省份已分批组织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全国已有超41万个村完成改革,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6亿多人。 “乡村振兴,既要真金白银地投,也要实打实地干。”魏百刚表示,接下来,将继续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唤醒沉睡的资源,撬动乡村发展活力。同时,不断优化乡村创业环境,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乡土情怀、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为广袤乡村注入新动能。
维护资金面平稳 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难减 8月17日为本月税期截止日,同日有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分析人士认为,大额资金到期叠加地方债发行规模较大,MLF续做规模应该不会大幅缩量。央行将继续适时开展逆回购操作,维护资金面平稳。同时,本月MLF操作利率料保持不变。 上周A股ETF 净流出40.65亿元 上周市场整体震荡,A股ETF逾五成下跌,总成交额为1298.33亿元,较此前一周减少284.94亿元。整体来看,以区间成交均价估算,上周A股ETF份额减少32.26亿份,资金净流出约40.65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引导理财等为资本市场增加长期稳定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求是》杂志撰文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实质性突破。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引导理财、信托、保险等为资本市场增加长期稳定资金。加快养老保险第二和第三支柱建设,推动养老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占比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部分区域水泥价格持续回升 数字水泥网数据显示,8月10日至8月14日,全国水泥市场价格延续涨势,环比上涨0.4%。其中,吉林、黑龙江涨价幅度为10元/吨-20元/吨。8月中旬,国内水泥市场需求环比呈现温和提升状态,华东、华南地区尽管有阶段性雨水天气影响,但企业发货基本保持正常水平。 上海证券报 公募REITs将重新定义资产管理行业边界 2020年8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标志着基础设施公募REITs正式启航。公募REITs市场建设是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震荡加剧 量化投资策略或卷土重来 今年以来,A股市场跌宕起伏,影响市场行情的变量更加复杂,这让以数量模型为依据、以“电脑代替人脑 ”的量化基金再度受到关注。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全市场243只主动型量化基金近一年加权平均收益率高达39%,大幅跑赢同期上涨18.7%的上证指数。 九成私募仓位过半 增持顺周期低估值板块 私募对8月份行情的乐观态度,在仓位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私募平均股票仓位为81.81%,较6月末上升了1.82个百分点。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场仍在迎接增量资金,但各板块的估值分化明显,后续随着经济逐步修复,顺周期、低估值的板块将是市场主流资金瞄准的重要方向。 震荡市稳健配置 优选追求绝对收益基金 A股市场近期陷入窄幅震荡,此前涨势凶猛的创业板指有所回调,沪深两市交易量也有所下降。面对行情的不确定,投资者可适当配置追求绝对收益的基金以降低组合风险。这类产品追求风险调整后的较高回报,是风险偏好稳健的投资者的上佳之选。 证券时报 郭树清:尽最大可能提早处置不良资产 8月16日,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求是》刊文称,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供需两端、国内外两个市场同时承压,金融体系势必遇到很大困难。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既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经济发展尽快步入正常轨道;又要“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序处置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银行板块迎来久违普涨 又有股东“择机”减持 从整个银行板块来看,中小银行的涨幅明显超过国有大行。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收盘,当天涨幅超过3%的银行有5家,包括杭州银行(600926)(6.20%)、宁波银行(4.13%)、南京银行(4.12%)、成都银行(601838)(3.81%)、江苏银行(600919)(3.21%),36只银行股全线飘红。 创业板交易新规即将施行 市场制度更趋成熟化 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将于8月24日亮相,与之同步亮相的还有创业板交易新规。整体而言,创业板本次交易制度改革,在充分借鉴科创板既有经验基础上,兼顾创业板现有市场特点和投资者结构,引入创新机制安排,进一步提升市场活跃度、提高定价效率、加强风险防控、促进平稳运行。 保险股业绩复苏估值回升 中国人寿市值突破万亿 疫情对保险行业的影响正慢慢消退。三季度的第一个月,上市保险公司业绩同比增长6.58%。中国人寿(601628)、新华保险(601336)业绩增速居前,上周资本市场也对上市保险公司股价进行了投票。 证券日报 经济数据“数”立信心 透露经济恢复向好三大信号 近日,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发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前月收窄0.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投资降幅持续收窄、出口增速达到两位数……笔者认为,经济数据在“数”立信心的同时也透露出经济稳定恢复、持续向好的三大信号。 “老字号”开辟新战场:携IP联名破圈 抢IPO“入场券” 同仁堂(600085)药店卖咖啡,大白兔奶糖做香氛,内联升布鞋玩IP……在这些“老字号”企业积极转型的背后,是它们与现代生活的接轨和融合。提起“老字号”品牌,首先想到的是传统文化的底蕴,古老传承的技艺,独特非遗的精髓。而今,很多老字号企业却陷入经营困境,甚至走向消亡。 国家医保局大动作不断医药行业加速“腾笼换鸟” 在医药行业不断洗牌的背景下,A股医药行业的投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具有创新属性的上市公司得到投资者追捧,而在疫情影响下这种风格更加突出,行业分化愈加明显。 券商中报“透露”反洗钱罚单 招聘反洗钱人才年薪30万元起步 随着严厉打击金融犯罪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共识,近两年来央行对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反洗钱要求不断提升。然而,当下券商在合规方面仍有较多不足,因反洗钱工作不到位而遭到处罚的情况频频发生。近日,2家上市券商在半年报中均披露了反洗钱罚单的相关情况(截至记者发稿,共有3家披露中报)。 人民日报 守稳农业基本盘 粮食丰收有保障(新数据 新看点)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生产,今年上半年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其中二季度增长3.9%,比一季度快了0.4个百分点。“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意味着我国农业增长稳中有进、稳中向优,守稳农业基本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了主动。
稻浪滚滚,抢收正忙。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蒋桥村的稻田里,4台收割机开足马力,机舱里一会儿就装满了黄澄澄的谷粒,随即被运粮车送到烘干房。种粮大户郑伯昌很开心:“今年的谷粒个头饱满,单产能到1000斤。”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生产,今年上半年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其中二季度增长3.9%,比一季度快了0.4个百分点。“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意味着我国农业增长稳中有进、稳中向优,守稳农业基本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了主动。 ——“3.8%”的背后,是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 “平均亩产694.96公斤!”在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蔡家颜子村,经过丈量、脱粒、称重、水分测定等环节,“山农糯麦1号”小麦新品种实打测产结果出炉。“这个麦子产量高,糯性强,无机糖和膳食纤维含量高,价格比普通麦子贵了1毛多,效益是相当好!”颜子村种粮大户汪西军乐得合不拢嘴。 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281万吨,同比增长0.9%,再创历史新高。结构优化,丰收质量提升,一二等麦增多,强筋弱筋小麦面积占35.8%,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结构优化,夯实了丰收基础,早稻面积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势头,油菜籽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增加。 ——“3.8%”的背后,是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型升级。 提升土地产出能力。在吉林省梨树县孟家村田间,县农技站站长王贵满给农民上了一堂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课,“保护性耕作能减少风蚀,增进土质营养。秸秆覆盖的地方不长草,还能少用除草剂。” 今年,梨树县宏旺农机合作社的6500亩耕地全部采用了这种模式。水土保住了,地力上来了,玉米亩产量估计能增加10%左右。 绿色生产成趋势。减肥减药、秸秆还田,田园以绿铺底,发展动力更足了。今年上半年,我国超额完成4000万亩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年度目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585个畜禽养殖大县全覆盖,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7.5%以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认证超过4.6万个。 ——“3.8%”的背后,也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 耕种有了“田保姆”,农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350公顷水稻,只要交点服务费,从整地到收割,全程都不用自己操心咧。”今年,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八一村村民龚明华把地托管给专业合作社,自己轻松了不少。 龚明华算了一笔经济账:按照双季稻的标准,合作社每亩只收取1300元服务费,自己可以省下至少200元的种粮成本;而且从收上来的早稻看,穗大粒圆,品质更有保障。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增长,农业专业化生产不断延伸。今年,我国加快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截至6月底,全国家庭农场超过100万家,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辐射带动全国近一半农户。20多万个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托管服务,上半年托管服务粮食等大宗农作物面积约9亿亩次,同比增长25%,保障粮食丰收底气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