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央行开展今年第七次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与上次(6月29日)操作相隔1个月,操作量同为50亿元。 中新经纬资料图 据央行网站消息,为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2020年7月30日(周四)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2020年第七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本期操作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进行固定费率数量招标,费率为0.10%,首期结算日为2020年7月30日,到期日为2020年10月30日(遇节假日顺延)。 本期CBS操作换出的央行票据名称为“2020年第七期央行票据(互换)”,债券代码2001007S,总面额为50亿元,期限3个月,票面利率2.35%,起息日为2020年7月30日,到期日为2020年10月30日(遇节假日顺延)。 2019年1月24日,央行宣布决定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以提高银行永续债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 据了解,央行票据互换工具可以增加持有银行永续债的金融机构的优质抵押品,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认购银行永续债的意愿,从而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为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创造有利条件,也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缓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此外,央行票据互换也利好其他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股。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曾表示,中国央行对票据互换没有数量目标,票据互换是作为一个新型的金融市场产品出现的,目的在于引导市场、培育市场。
央行早间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30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中标利率维持2.20%。 本周以来,央行自7月27日(周一)起,连续四个交易日开展逆回购操作,中标量分别为1000亿元、800亿元、300亿元,以及今天的500亿元,期限均为7天,中标利率维持2.20%。央行给出的理由,统一都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据Wind数据显示,本周有16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27日为1000亿元,28日为100亿元,30日为500亿元。对冲央行逆回购操作,意味着本周以来央行合计净投放1000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央行逆回购操作将资金价格稳定在当前水平,说明当前的资金面基本符合央行认为的合意资金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调整基本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20日公布的7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未作调整,至此,LPR已连续三个月“按兵不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从央行流动性调控基调上看,近期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明显更加谨慎,未进一步使用降准降息等操作,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进行流动性调节。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操作将转向更加常态化,主要通过结构性宽松的方式,定向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
(财经天下)全球首个央行数字货币问世将带来什么? (记者 夏宾)当各国央行都在部署数字货币时,立陶宛喝下了“头啖汤”,该国近日发行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央行数字货币,命名为“LBcoin”,引发行业关注。 但该数字货币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纪念收藏,而非用于各支付流通场景。LBcoin以6枚一组的价格出售,价格为99欧元。 全球首枚央行数字货币问世将带来什么?抹链科技高级研究员孙航天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LBCoin的推出,能对数字货币在法律、技术和网络安全问题上进行完善,为未来数字货币的全面落地提供宝贵经验,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各国加快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推出,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同时,在监管方面,数字货币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反洗钱和反恐怖主义融资,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在这方面将大数据与可控匿名进行结合,既能够有效甄别反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又能极大保护公民隐私。 “央行数字货币的落地意味着货币无纸化的趋势已经开启,这在未来将极大地促进贸易全球化,货币市场的竞争也将带来更加繁荣的全球经济,将深深地改变社会,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KuCoin高级合伙人Alicia对中新社记者说。 Alicia认为,数字货币这类新生事物的出现,往往对监管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监管对数字货币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监管是一门平衡的艺术,需要拿捏有度,既要防范系统性风险,但也不能一刀切,阻碍新兴经济的发展。” 央行数字货币未来一旦“遍地开花”,这对全球范围内的美元霸权会有何影响?孙航天认为,虽然世界各国暂时都还没发行大规模落地的央行数字货币,但未来各国逐步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过程,也就是“去美元化”不断壮大的过程,央行数字货币会是各国对抗美元霸权的有力武器之一。 “各国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对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提出了挑战。”Alicia则强调,数字货币在短时间内很难替代美元,也很难影响美元的霸权地位,不过对于削弱美元的霸权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筹备中的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可以有哪些期待?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从内部来看,以DCEP为支点,货币政策工具的数字化升级有望从三个层面拓展政策空间,提升政策效力。一是加速普惠金融深化,二是加强货币政策直达性,三是跨越“流动性陷阱”。 从普惠金融的角度看,程实指出,在技术层面上,DCEP具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征信效率、强化支付便利的功效。基于此,央行能够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有序发展、加速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作为数字货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也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截至7月底,中国的河北、贵州、湖南、北京、广州、赣州等多省市均已发布区块链发展行动规划,对区块链平台建设、促进企业“上链”方面进行规划,国内区块链产业正迎来发展期。 此外,中国央行印发《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推动区块链技术规范应用的通知》和《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评估规则》,要求各类金融机构定期开展外部安全评估、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备案工作。 Alicia直言:“健全的监管体系是一个产业成熟发展的标志。官方出台的这两份文件,从顶层设计角度对区块链产业的发展提出一整套规范和指导意见,将在政策层面对区块链赋能金融领域予以正确引导。” 孙航天指出,两份文件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看出,2020将成为区块链与产业结合的重要一年。而制定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可提升中国在金融区块链领域的话语权。(完)
央行今日发布公告称,为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2020年7月30日(周四)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2020年第七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本期操作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进行固定费率数量招标,费率为0.10%,首期结算日为2020年7月30日,到期日为2020年10月30日(遇节假日顺延)。 本期CBS操作换出的央行票据名称为“2020年第七期央行票据(互换)”,债券代码2001007S,总面额为50亿元,期限3个月,票面利率2.35%,起息日为2020年7月30日,到期日为2020年10月30日(遇节假日顺延)。
欧洲央行呼吁银行停发股息及红利 共同应对疫情危机 中新网7月29日电 据欧联社综合报道,当地时间7月28日,欧洲中央银行(ECB)向欧元区银行建议,并呼吁欧元区银行在2021年底前停止支付股息或发放红利,以保障银行拥有更加充足的流动性缓冲资金,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经济危机,以及新冠疾病大流行带来的后果。 据报道,欧洲央行表示,未来银行业很可能会承受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呼吁当局准备介入,可通过资本重组来防止信贷紧缩。并建议银行直到2021年12月31日以前对股息及红利实行极端节制,并放宽资本市场政策和维持欧元区信用流动。 报道称,为缓解新冠病毒疫情对欧元区经济带来的冲击,欧洲央行已祭出规模1.3万亿欧元紧急购债计划,以刺激经济成长及降低借贷成本。 欧洲央行监事会主席、著名意大利经济学家安德里亚·恩里亚表示,欧洲央行将密切关注各银行在危机时期的信贷政策,并透过监管措施和行动来确保欧元区银行业保持抵御风险能力。 针对欧洲央行停止发放股息和红利的建议,德国银行业机构抱怨说,全面禁止发放股息和红利,将令投资者感到不安,使银行更难以寻求资本。 恩里亚指出,如果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当局必须准备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政府可以扩大现有措施以支持借款人,也可以采用资产减免计划,甚至直接对银行注资。并通过提供充足的市场信贷来支持经济复苏。(黄鑫)
央行今日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7月27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
央行今日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7月29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0亿元逆回购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