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周五缩量续做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结束连续5个月超额续做。分析人士称,此举显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仍保持稳健中性,1月全面降准可能性较小。 他们并指出,当前中长期流动性已较为宽松,近日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在2.80%左右,低于MLF利率,致本月银行通过MLF向央行融资需求下降,并降低央行降准迫切性。预计本月将公布的1年期LPR报价也保持不变。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对财联社表示,MLF操作量小幅收缩,说明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保持稳健中性。 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5日人民银行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含对1月15日MLF到期和1月25日TMLF到期的续做,MLF中标利率为2.95%。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斌认为,目前市场流动性仍充裕,短期降准可能性不大。除经济面和通胀因素外,货币乘数在7左右,处在历史高位。年初1月份是信贷大月,信贷也将对流动性提供明显支撑。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最重要的是全面降准会释放较为强烈的货币宽松信号,与当前经济形势及政策目标不相符合。 王青并表示,尽管不排除短期内央行可能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部分达标金融机构可享受一定幅度的存款准备金率优惠,但全面降准可能性不大,接下来几个月政策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也很小。 分析人士预计,春节前央行或更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保持短期市场流动性和利率稳定,不排除重启28天逆回购助资金面平稳跨节。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财联社表示,目前信贷供需两旺,显示整个利率环境对继续支持经济复苏是适度的。央行或将保持观望,等待进一步数据指引。后期央行或将MLF利率保持在当前水平。 10年国债收益率仍可能继续向MLF利率靠拢 市场人士指出,今日MLF数据公布后,中金所10年期国债期货走势冲高回落。 王青预计,目前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已降至MLF利率之下,但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明显高于政策利率水平。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同业存单利率下行空间有限,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存在向MLF利率方向回落的可能。 对此周茂华认为,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低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意味着国债配置吸引力增强,预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间;但从趋势看,国内需求有望带动经济稳步复苏,春节效应结束后,如央行货币政策边际收敛,预计二者利率将有所回升。
今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 1 央行: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继续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会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的特征,灵活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的基本匹配与适度货币增长支持经济持续的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2 央行:2021年全年CPI涨幅将先升后稳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总体来看,预计2021年全年CPI涨幅将会出现一个先升后稳的走势。 陈雨露称,物价的稳定是货币政策核心的政策目标,本周一(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已经发布了CPI的数据,12月CPI同比由降转升,全年CPI同比上涨2.5%,国家统计局也随即对这一指标做了解读。需要注意的是,受猪肉价格和成品油价格上涨的共同推动,2020年末的CPI环比涨幅比较大,从中长期来看,2020年粮食生产是再获丰收的,生猪产能也已经基本恢复到了正常年份的水平,所以CPI环比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同时,要关注核心CPI的变化,由于居民收入的增速仍然在恢复的过程当中,再叠加局部地区疫情的反复,服务性消费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约,所以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仍然处于低位。下一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国内消费需求逐渐复苏释放,未来核心CPI有望继续回升。 所以总体来看,2021年我国的物价水平大概率会保持温和上涨,受上年同期基数影响,预计全年CPI涨幅将会出现一个先升后稳的走势。 3 央行:2020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去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从2016年的44.8%下降到了去年的28%。 邹澜介绍,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管理,重点开展了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加强了房地产金融调控,加强对各类资金流入房地产的统计监测,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去年房地产贷款增速八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从2016年44.8%下降到了去年的28%。 第二是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一是落实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二是按照“规则化、透明化”方向,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三是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第三是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按照租售并举方向,加快研究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的政策,近期将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邹澜还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保证房地产政策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金融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4 央行:2020年P2P平台已全部清零各类高风险金融机构得到有序处置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2020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P2P平台已全部清零,各类高风险金融机构得到有序处置,影子银行规模缩减,资管产品风险明显收敛,同业关联嵌套持续减少。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坚决支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贫困人口及产业精准扶贫贷款累计发放超过6.5万亿,惠及贫困人口超过9000万人次,助力贫困县全部摘帽。 (文章来源:央视财经) (责任编辑:DF537)
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月15日开展5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含对1月15日MLF到期和1月25日TMLF到期的续做)和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95%、2.20%。 此次操作的5000亿元MLF,包含对1月15日MLF到期和1月25日TMLF到期的续做,到期量合计为5405亿元,因此实现小幅缩量续作。 这一举措打破了自2020年8月以来,央行连续保持超量续作MLF的“惯例”。资金总体上呈现净回笼。此前,M2增速下降,已经引发了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 // 资金净回笼,短期利率走高 // Wind数据显示,1月央行公开市场MLF+TMLF合计有5405亿元到期,其中1月15日3000亿元MLF到期,1月23日2405亿元TMLF到期。 市场预期,本周五央行将对本月到期的MLF和TMLF进行一次性续作,普遍预期的MLF操作量可能在8000亿左右。 周四资金面稳中偏松局面不改,但流动性有所收敛,R001利率持续上行已经突破2020年的中枢1.64%,银行间Shibor利率短期均有所走高。资金面宽松逐渐收尾。 1月15日,除了上交所91天、14天,深交所2天、3天和4天5个品种国债逆回购有所下跌外,其余品种全部上涨,而且盘中大多数品种年化利率最高都突破2%,处于缓慢攀升中。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各品种稍有分歧。短期如隔夜品种上行6.3bp报1.738%,7天期上行11.1bp报2.124%,14天期上行5.3bp报1.99%,但1个月、3个月等其他中长期品种均微幅下跌。 //机构:春节前资金缺口大 //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覃汉认为,春节前资金缺口仍较大,MLF缩量反而预留宽松空间。今日MLF投放后,如果要将资金缺口填补到往年均值水平,可能则还需要央行投放1万亿元左右,就算投放不及1万亿元,也会有一定量的对冲。考虑到春节前资金缺口仍然较大,本次MLF缩量反而预留宽松空间,预计春节前还会有其他对冲操作。 中金公司表示,12月信托贷款压降规模达4601亿元,而以往月份压降规模多在千亿元规模上下,未来更需关注非标超预期压降的可能,关注未来中小房企和城投公司的债务到期偿还压力。预计年初全面降准的可能性较低,央行或更多通过MLF、直达实体经济工具等方式适时适度投放流动性。 但也有机构重提降准,认为降准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江海证券屈庆团队认为,MLF操作量低于8000亿,短期而言并不能证明央行试图释放边际收紧的货币政策信号,反而可能使得市场对降准或者创新性货币政策操作的预期进一步强化,进一步推升市场的宽松预期,这无疑有利于目前市场交易情绪的延续。但中期需要警惕货币宽松预期兑现或证伪之后的回调风险。 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点评称,此次MLF操作进一步强化预期管理,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运行。预计今年春节前流动性安排是以MLF+逆回购+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或类似CRA的临时性流动性安排为主的组合。 // 央行再次定调:稳字当头 // 重申货币政策不急转弯 1月15日,中国央行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陈雨露1月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稳健货币政策会更加合理适度、灵活精准,央行会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灵活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以适度货币增长支持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M2、社融增速不宜再设置数字目标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M2、社融增速不宜再设置数字目标,目前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不高。在总量方面,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中期信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 央行副行长陈雨进一步解释称,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可以根据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治理的需要,略高或者略低于名义经济增速,以此体现中长期内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同时在经济运行的非正常时期,比如说遭遇到类似当前重大疫情严重冲击的时候,经济增速可能会大大偏离潜在的产出水平,这时货币政策就要参照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经济增速来把握。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2020年狭义货币(M1)增速明显是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现。未来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单位资金支出将加快,沉淀的单位活期存款将减少,预计未来M1增长将会比较平稳。 关注物价、关注资产价格 陈雨露表示,预计今年CPI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小,目前央行也在关注核心CPI的变化。 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来看,在关注物价的同时,央行也一直在密切关注重要领域的资产价格。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通过宏观审慎政策来防范资产价格大起大落带来的宏观金融风险,以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住房不炒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近年来央行坚持房住不炒定位,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牵头各部门加强对各类资金流入房地产的情况监测,去年房地产贷款增速是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二是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形成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管理规则等。三是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近期将就相关政策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取决于经济形势、国际市场因素等,总的看,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将成为常态,既不会持续升值,也不会持续贬值。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陈雨露称,当前的外部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脱离实体经济基本面,波动幅度在不断地加大。二是全球流动性高度宽松的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方向易变、波动也在加大。三是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前所未有,低收入国家债务风险还会进一步的上升,可能会进一步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 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外部风险,中国央行的重点还是要坚持国内优先的原则,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一方面,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夯实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另一方面,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持续提升系统性风险防控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在G20等国际平台上与其他各国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协调,来共同为全球经济未来的复苏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1月15日,2021年央行第一碗“麻辣粉”新鲜出炉了。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1年1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逆回购操作。 具体来看,MLF利率维持在2.95%不变,今日有3000亿元MLF到期,1月25日还有2405亿元TMLF到期;逆回购利率也维持在2.2%不变,20亿元的规模仍为近十年来最低。 货币政策操作保持稳健中性 跨年前大规模的MLF操作后,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中长期利率已有明显下降。同时年底前的财政存款投放规模放量,使得本月以来资金面持续保持边际宽松。DR007加权平均利率昨日报1.9488%,仍然显著低于政策利率水平。 此前,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8.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2.56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上月末低1.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43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全年净投放现金7125亿元。 在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看来,此次操作量小幅收缩,说明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保持稳健中性。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相比最近高频低量逆回购操作释放的微妙信号,市场更期待从这次MLF操作中进一步获取春节前央行流动性调控策略的讯息。分析人士指出,降准呼声近期又起,但概率相对有限。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表示,央行今天MLF操作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稳健及合理适度。在其看来,利率保持2.95%,和经济基本面相适应。今天操作5000亿元MLF,对冲了3000亿MLF及即将到期的2405亿元TMLF,基本保持了总量稳定。因为马上要过春节,市场近期有降准预期,但温彬表示短期降准可能不大。“除了经济基本面和通胀等原因,目前市场流动性充裕,货币乘数在7左右也是历史高位。”温彬强调。 温彬认为,到春节前和2月份,央行可能更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维护春节前流动性,以保持短期市场利率的稳定。比如说7天、14天的逆回购,甚至不排除使用28天的逆回购,这样可以覆盖春节的因素,保持短期市场的稳定。 江海证券称,央行如期进行MLF操作,但操作量低于8000亿,短期而言并不能证明央行试图释放边际收紧的货币政策信号,反而可能使得市场对降准或者创新性货币政策操作的预期进一步强化,进一步推升市场的宽松预期,这无疑有利于目前市场交易情绪的延续。但中期需要警惕货币宽松预期兑现或证伪之后的回调风险。 未来债券市场走势如何? 周五,国债期货冲高回落。截至发稿,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12%;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17%,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08%。 对于未来债券市场走势,国君固收研报指出,总体来说,增量利好出现,债市主线已从资金面切换至基本面。元旦后市场对资金面颇多争议,但多基于“管窥”央行操作本身做“滞后”判断。近期来自基本面信号偏弱,第二波疫情扩散,指向经济与流动性共振,给利率下行提供增量利多。特别是债市主线从资金面切换至基本面后,结合曲线形态和微观结构倾向性,该机构认为短端利率或许下行遇到制约,3~5年期已不再是最佳品种,沿着曲线寻找性价比,5~10年期性价比更高。本轮10Y国债利率跌破3.0是大概率事件,进一步下调目标区间至2.8%-2.9%。 中信证券称,目前货币政策表现为MLF放量操作+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运行的预期,预计未来MLF操作将频次更高、规模更大。预计春节前仍然有多次MLF操作,并维持前期净投放的趋势,短期内货币政策大概率将维持中性或偏松,MLF利率将逐步发挥对国债收益率的定价功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将逐步向MLF利率靠拢。
2021年第一碗“麻辣粉”来了!1月15日,央行宣布开展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5000亿元,中标利率为2.95%,与2020年12月持平。根据央行公告,此次操作包含对1月15日MLF到期和1月25日TMLF到期的续做。 不管是从规模上看,还是从利率上分析,本月MLF操作均符合市场预期。在业内人士看来,开年首次MLF操作利率持平,连续10个月保持不变,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稳”字当头。市场普遍预计,若无其他重大事件冲击,未来一段时间内MLF利率将继续保持在当前水平,有利于缓解市场对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的担忧。 MLF缘何量价持平 操作规模是央行本月开展MLF的一大关注点。 考虑到1月有3000亿元MLF和2405亿元TMLF到期,此次央行实施的5000亿规模操作相当于小幅缩量续做,从而结束了此前5个月连续超额续做的过程。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MLF“缩量”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伴随2020年末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任务告一段落,市场中长期流动性紧张状况出现明显缓解,银行通过MLF操作向央行融资的需求逐步下降。 数据显示,截至1月14日,颇具代表性的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较11月末的高点大幅回落约59个基点,至2.79%,已低于MLF操作利率水平。 另在MLF的操作价格方面,业内对利率不变已有强烈预期。王青称,近期监管层在多个场合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比较强劲”或“经济增长好于预期”,意味着短期内没有下调政策利率的需求;再加上疫情走势及外部环境还有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修复动能、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仍待进一步修复,当前缺乏上调政策利率的条件。 因此,1月MLF操作利率不动,体现了近期监管层强调货币政策的“稳”字当头。而本次MLF利率保持不变化,市场预计当月20日公布的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也将保持不变。展望2021年全年MLF利率走势,有分析提到,经济增速及通胀走势将是主要影响因素,若不发生新的重大冲击,未来一段时间内MLF利率将继续保持在当前水平。 在政策利率不变的背景下,近期市场利率保持区间范围内波动。1月15日数据显示,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短端品种多数上行,隔夜品种上行6.3BP报1.738%,7天期上行11.1BP报2.124%,1个月期下行1.4BP报2.39%。 中期市场利率方面,此前受2020年下半年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任务较重影响,以同业存单利率和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中期市场利率曾大幅走高,不过目前,这一情况已有好转。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已降至MLF利率之下,但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明显高于政策利率水平。 王青表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同业存单利率下行空间有限,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存在向MLF利率方向回落的可能。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分析称,目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预计今年1月份信贷投放将超3万亿,对流动性提供明显支撑;另外,近期市场资金利率基本上是围绕着短期政策利率波动,长端而言,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此前的高点也有所回落,因此目前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将有助于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逆回购频现“地量” 在开展MLF操作的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同步进行了2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这也是自1月13日起央行连续第三次开展20亿元逆回购。 这一规模的逆回购处于近10年来的最低位。Wind数据显示,在过去近10年里,单日低于1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只有12次,其中,50亿元单日逆回购操作只有6次,三次就发生在本月。 实际上,本月以来,逆回购操作规模就逐步缩小。1月4日开展200亿元逆回购之后,央行连续三个交易日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此后规模缩小至50亿元,1月13日又进一步缩小至20亿元。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称,从近期央行开展操作的风格、货币政策相关表态看,未来可能形成每天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惯例,考虑到近期资金面边际宽松,操作量就减少一些,比如50亿元和20亿元,代表一种连续操作、呵护流动性的态度。 王青也表示,进入1月以来,在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的背景下,央行连续实施20-50亿元的罕见地量逆回购操作,该操作的主要目标并非是向市场补水,而是释放政策利率稳定信号。 在“以稳为主”的货币政策取向上,业内普遍认为传统的量价工具不会大开大合,即全面降准降息概率均不大。 尽管2019年1月和2020年的1月,央行均根据当时经济形势及货币金融环境,实施了全面降准,但考虑到当前经济基本面情况、通胀因素以及流动性状态等,2021年1月央行再度实施全面降准的可能性较小。 一方面,在央行持续通过大规模MLF操作向银行体系注入中长期流动性的背景下,当前中长期流动性已进入较为宽松的状态,央行降准的迫切性下降;另一方面,针对春节前市场资金面的趋紧,央行可通过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拉长期限等其它公开市场操作对冲。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就预计,今年春节前,流动性安排将是以MLF+逆回购+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或类似CRA(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的临时性流动性安排为主的组合。 王青也表示,目前,尽管不排除短期内央行可能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部分达标金融机构可享受一定幅度的存款准备金率优惠,但通过全面降准大规模释放中长期资金的可能性不大。考虑到接下来几个月政策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也很小,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持续处于“观察期”。
1月15日,央行开展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5000亿元,为开年首次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95%,与2020年12月持平。当日MLF到期规模3000亿元,另外1月25日有2405亿元TMLF到期,本次操作是对到期MLF和TMLF的续做。 利率方面,MLF利率连续10个月保持不变。市场认为此举符合预期,体现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进入1月以来,在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的背景下,央行连续实施20-50亿元的罕见地量逆回购操作。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该操作的主要目标并非是向市场补水,而是释放政策利率稳定信号。这实际上已预示了本月MLF利率会保持不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近期公布的2020年12月金融数据显示,M2同比增长10.1%,维持两位数增长,企业融资需求强劲,显示国内货币信贷和利率水平保持适度。 王青认为,MLF利率保持稳定背后的原因在于,近期PMI及车市、楼市等先行或高频指标显示,当前国内经济修复势头良好;在低基数及经济动能增强推动下,一季度GDP有望出现高增长。近期监管层也在多个场合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比较强劲”,或“经济增长好于预期”。这意味着市场对短期内下调政策利率的预期较低。 此次MLF操作的另一个关注点是操作规模。考虑到1月有3000亿MLF和2405亿TMLF到期,因此本月央行实施的5000亿规模操作相当于小幅缩量续做,从而结束了此前5个月连续超额续做的过程。 去年8月至12月央行先后进行超量MLF续作。周茂华指出,考虑到地方专项债发行高峰过去,结构性存款压降取得明显进展等,目前市场流动性整体保持充裕。王青指出,伴随2020年末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任务告一段落,市场中长期流动性紧张状况出现明显缓解。 截至1月14日,代表性的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较11月末的高点大幅回落约59个基点,至2.79%,已低于MLF操作利率水平。由此,王青指出,本月商业银行通过MLF操作向央行融资的需求下降,MLF结束了连续5个月超额续作的过程。 周茂华进一步指出,考虑到市场利率处于低位,两项直达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工具继续延长,TMLF利率(3.15%)相对同业存单和MLF利率都已经“偏贵”。预计央行接下来一段时间政策继续以稳为主,保持观望。 政策利率保持稳定,市场利率怎么走?央行在2020年二季度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均明确表示,要“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 其中,DR007是最重要的是短期市场利率。可以看到,从2020年7月开始,DR007已进入围绕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小幅上下波动过程。截至2020年12月,DR007月均值与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最大上、下偏离幅度分别为9个基点和21个基点。王青预计,短期内这一运行态不大可能发生显著变化。同业存单利率等中期市场利率也将大概率在一定幅度内围绕MLF利率上下波动。 MLF操作利率是1年期LPR报价的参考基础。自2019年9月以来,两者一直保持同步调整。周茂华预计,本月LPR报价大概率继续按兵不动。王青指出,近期短期市场利率保持稳定,12月以来同业存单利率大幅下行,但绝对水平仍然偏高,估计银行下调1月LPR报价加点的动力不足。经历2020年金融系统大幅让利1.5万亿元之后,今年银行净息差再度明显压缩的可能性不大,未来企业贷款利率将经历一个由降到稳的过程。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谈2021年金融热点问题: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宏观上,要稳住宏观杠杆率。在微观上我们要稳妥处置个体机构风险和重点领域的风险。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谈2021年金融热点问题:货币政策要“稳”字当头,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宏观上,要稳住宏观杠杆率。在微观上我们要稳妥处置个体机构风险和重点领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