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没“降息”,央行缩量续作“麻辣粉” MLF利率已是央行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的“窗口”。 新京报讯(记者 程维妙 陈鹏)9月17日,据央行公告,当日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2000亿元,利率3.3%,与此前持平,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此前市场上对于MLF利率是否会调降有一定分歧。海通证券认为,8月融资数据总量稳定,企业信贷结构改善,再考虑到避免重新刺激地产,以及猪价大涨推升未来通胀上行压力,4季度CPI或突破3%的政策目标,因而短期内MLF降息的概率不大。 不过也有很多机构和业内人士倾向于“降息”,即下调MLF利率。中财期货表示,降准之后,中国央行9月仍然大概率会跟随美联储小幅降息。9月美联储大概率降息25基点,小概率降50基点。预计中国央行将调低MLF利率10基点以内,从而带动LPR利率下行。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能只靠降准等数量型工具或者完善LPR机制,降低政策利率不仅有空间,而且非常紧迫和必要。 还有声音认为,央行或会待美联储降息落地后再操作。北京时间本周四(9月19日)凌晨,美联储将公布9月议息决议,大概率会再次降息25个基点。 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9月降息的技术操作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9月17日采取缩量续作MLF方式,并辅之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则对短期流动性冲击不大,这种方式下9月20日LPR报价将一次性出现明显下降,预计可以达到与MLF降幅等幅度,在10-20BP;另一种是9月17日MLF到期暂不调整,待美联储调整后再行操作,这种情况下预计9月20日LPR定价将下调5-10BP,11月再下降5-10BP,属于阶梯型下降。为短期内快速明显降低实际利率水平,该机构倾向于第一种方案。 业内的共识是,MLF利率已是央行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的“窗口”。值得一提的是,在央行9月6日宣布降准后,9月9日1765亿元MLF到期当日,央行没有选择续作,而是开展了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相比于2018年以来的历次降准后的利率走势,本次超预期降准政策后市场反应平淡,主要原因在于对后续政策的担忧。一方面,全面降准后降息概率是否下降?另一方面,若降准后MLF都不续作,降准的实际宽松效果可能有限。 明明分析称,MLF肩负着利率定价的功能,如果降准“挤出”MLF操作,那么利率市场化将很难推进。同时,降准导致的央行被动缩表仍然难以推动银行扩表,要驱动银行扩表还需要其他监管政策、产业政策等配合。
腾讯旗下财付通遭央行处罚 支付结算管理违法罚149万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6日讯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近日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深人银罚〔2019〕6号)显示,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付通”)存在违反支付结算管理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相关制度的违法行为,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对其处以警告,并处罚款人民币149万元。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发现,财付通是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下属子公司,腾讯持有财付通95%股份。财付通是腾讯于2005年9月正式推出专业在线支付平台,其核心业务是帮助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的双方完成支付和收款。致力于为互联网用户和企业提供安全、便捷、专业的在线支付服务。 本次处罚是财付通第二次收到央行的罚单。2017年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在官网公布对财付通的处罚信息,公示显示,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因未严格落实《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被央行处以3万元罚款。这是央行首次公开披露对财付通的处罚行为。 以下为原文:
央行1小时快速回应汇率破“7”:为何是今天,下一步怎么做 8月5日9时30分开盘后,更多反映市场预期汇率的人民币即期汇率随即破“7”。面对11年来人民币汇率在在岸市场首次击穿这一关口,中国人民银行迅速作出反应,一个小时后(10时35分)就通过央行有关负责人答《金融时报》记者提问的方式,稳定市场预期。 在三个问题中,央行对人民币汇率为何破“7”,企业和个人应该怎么办,下一步央行将怎么做等核心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要点一:人民币汇率为何“破7”? 央行在答记者问的开头直言,人民币破“7”是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不过央行也强调,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继续保持稳定和强势,这是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波动的反映。 要点二:怎么看待人民币汇率破“7”? 为打消市场对人民币破“7”的担忧,央行一口气进行了三个比喻。 “人民币汇率‘破7’,这个‘7’不是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也不是堤坝,一旦被冲破大水就会一泻千里,‘7’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 “从全球市场角度观察,作为货币之间的比价,汇率波动也是常态,有了波动,价格机制才能发挥资源配置和自动调节的作用。”央行称。 要点三:人民币是稳定的货币 通过列举一系列数字对比,央行强调,人民币仍然是稳定的货币。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走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贬值幅度(0.53%)小于韩元、阿根廷比索、土耳其里拉等新兴市场货币,还强于欧元、英镑等储备货币。 央行并称,从历史上看,人民币总体是升值的。过去20年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都升值了30%左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20%,是国际主要货币中最强势的货币。 要点四:下一步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对于备受关注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央行表示,长期取决于基本面,短期内市场供求和美元走势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平衡的作用,在宏观上起到调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有哪些?央行一口气列出了9个理由: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增长韧性较强,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财政状况稳健,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国际收支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大体平衡,外汇储备充足。 在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背景下,央行还不忘强调人民币资产的投资价值:中国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货币政策保持常态的国家,人民币资产的估值仍然偏低,稳定性相应更强,中国有望成为全球资金的“洼地”。 要点五:央行下一步如何做? 喊出“有经验、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央行,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央行在答记者问中称,近年来在应对汇率波动过程中,自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政策工具,并将继续创新和丰富调控工具箱,针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正反馈行为,要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坚决打击短期投机炒作,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稳定市场预期。 要点六:谈对老百姓影响,“主要金融资产在人民币上” 在央行看来,过去20多年,人民币对美元和一篮子货币升的时候多、贬的时候少,中国的老百姓主要金融资产在人民币上,受到最好的保护,其对外的购买力稳步攀升,这些均能从老百姓出国旅游、境外购物、子女海外上学中反映出来。 要点七:给企业敲警钟,不要将精力过多用在判断或投机汇率趋势上 央行在答记者问中对想投机汇率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我们不希望企业过多暴露在汇率风险中,支持企业购买汇率避险产品规避汇率风险。同时也要看到,目前人民币汇率既可能贬值,也可能升值,双向浮动是常态,不仅是企业,即便更为专业的金融机构也难以预测汇率的走势。” 央行给企业的建议是,专注于实体业务,不要将精力过多用在判断或投机汇率趋势上,要树立“风险中性”的财务理念,叙做外汇衍生品应以锁定外汇成本、降低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实现主营业务盈利为目的,而不应以外汇衍生品交易本身盈利为目的。
原标题:多国央行转入宽松政策轨道 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将保持松紧适度 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美联储宣布降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25个基点至2.0%-2.25%,为2008年以来首次降息。1日,中国人民银行未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专家表示,美联储此次降息及提前结束缩表标志着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预计未来会有其他国家跟随降息。中国货币政策料继续以我为主。下半年国内经济仍有下行压力,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需求上升。定向支持、精准滴灌的政策思路将强化,结构性调控政策将扮演重要角色。货币政策将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多国央行跟随降息 美联储宣布降息后,已有多个国家央行宣布跟随美联储降息,阿联酋央行、巴林央行和沙特央行降息25个基点,巴西央行降息50个基点至6%。 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放缓态势下,已有印度、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土耳其、南非等十多个重要经济体采取了一次或数次降息措施。 日本央行副行长雨宫正佳8月1日在出席会议时表示,日本央行将高度关注世界经济风险,以及各主要央行推出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其他主要央行一样,日本央行将在必要时推出新的政策措施以防范风险。对日本而言,继续降低长短期利率、扩大国债等资产购买规模、加快货币发行速度等都是强化宽松政策的选项。 此外,欧央行行长德拉吉近日表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问题令欧洲经济前景承压,通胀预期下降,因此需要更多的刺激政策。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预计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将跟进降息。目前,美国经济增速放缓,通胀水平持续低于美联储目标,但消费和就业状况尚可,故本次属于“预防式”降息,预计年内仍有降息1次的可能。 金融市场出现波动 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降息只是“政策的中期调整,不是长期降息周期的开始但可能会再降息”。 由于鲍威尔暗示不一定会再次降息,7月31日,美股尾盘纷纷跳水,当天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跌幅均超过1%。 8月1日,多个国家和地区股市出现波动。香港恒生指数跌0.76%,报27565.7点。日本和韩国股市涨跌互现,韩国首尔综合指数跌0.36%,日本日经225指数涨0.09%。 8月1日,沪深两市低开后维持窄幅震荡。上证综指跌0.81%,深证成指跌0.63%,创业板指涨0.22%。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表示,美联储降息及提前结束缩表有利于改善全球流动性状况。预计今年全球金融风险将小幅回落,避险情绪和新兴市场金融压力缓解,股汇债市场走势逐渐平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全球资本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利好,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及本币贬值压力有望缓和。不过,全球资产泡沫及新兴市场外债累积风险趋于上升,宽松环境下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将会加剧。 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专家表示,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将以我为主,下半年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需求上升。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在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束缚下,降息的信号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效用,因此在年内基本面失速下滑概率较低的情况下,降息并不具备太大的空间,房地产政策收紧也进一步制约了降息的空间。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看来,“美联储降息将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增加空间,未来货币政策调控仍以结构性改革为主。”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美联储降息给中国货币政策提供的空间是不是要利用,要视中国的实际情况而定。中国货币政策没有必要“亦步亦趋”,利率调整的关键是看国内需要。2018年以来,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偏宽松,目前调整所产生的效应还正在进一步的形成和落地过程中,存贷款利率水平也在波动中下行。 也有专家认为,中国未来不排除有适时降息的可能。王青表示,近期制造业PMI持续处于收缩区间,预示下半年国内经济仍有下行压力,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需求上升。考虑到当前消费增速偏低,猪肉以外的其他主要商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小,下半年CPI大幅超过3.0%的可能性不大,后期通胀走势对货币政策不会产生明显掣肘。由此判断,下半年不排除有适时降息的可能性。 连平提示,若货币政策实际操作进一步向“松”调整,有几个因素值得关注:一是去杠杆。二是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调利率水平或对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压力,现在需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三是物价。当前CPI在食品价格的推动下,呈现冲高的阶段性状态。进一步降息或带来一些影响和压力,需要适当加以关注。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在利率市场化和利率并轨作为年内货币政策工作重点的背景下,以利率并轨的方式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是可操作、最舒适的实质性降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