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举行NIO DAY发布会,预热已久的150kwh固态电池包终于现出“庐山真面目”,新款轿车ET7搭载后续航里程将达到1000公里,预计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正式推出,能量密度达到360wh/kg。 150度固态电池包创新工艺三大看点 1、原位固化固液电解质 “原位固化固液电解质”创新在于原位聚合涂覆技术,即在基膜上进行的涂覆是由原味聚合反应实现,可以改善正负极界面接触,预计原位聚合涂覆用了LLZTO、LATP等陶瓷固态电解质成分,因此叫做固态电池。 2、无机预锂化硅碳负极 “无机预锂化硅碳负极”是指负极采用硅碳混合材料的同时,使用预锂化技术,解决其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率较大、循环寿命不够、首充效率低(65%-85%)等缺点。 3、纳米级包覆超高镍正极 “纳米级包覆超高镍正极”工艺指的是将正极表面包覆层做至纳米级薄度,既能抑制电解液的分解和材料的表面相变,提升高镍三元材料稳定性,又不至于锂离子从正极材料的脱嵌。 固态电池包影响如何?看看机构解释 招商证券分析认为,固态和半固态电池未来是一个比较好的技术进步趋势,但目前而言对行业格局影响有限,从半固态技术来看,延续了高镍正极、硅碳负极、预补锂等现有技术趋势,同时固态化过程中对添添加剂的种类含量也会有一定增加,应密切关注布局固态电池公司技术进步。 国轩高科(002074)高级副总裁徐兴无认为,如果想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目前来说比较可靠的就是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在电池产品规划上,国轩高科将在2020-2022年引入固态电池技术;2022年开始进行固态电池技术的迭代升级,生产高安全固态电池;2025年后生产出能量密度超过800Wh/L、超过400Wh/kg、循环800次的全固态电池。 光大证券分析指出,半固态电池使用硅碳负极补锂、高镍正极包覆技术后,能量密度确实有明显提升。但是,首先该电池能否在2022年Q4量产装车仍不能完全确定,其次即便量产,或许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也较小。 这些个股可能最受益 赣锋锂业(002460):公司正在开展对固态锂电池的广泛研究,预期将大幅减少第一代锂电池的安全问题及提高能量密度,试产阶段的固态锂电池己通过多项第三方安全测试 当升科技(300073):公司固态锂电材料已对国内外多个客户送样,产品性能获得广泛认可,目前正根据客户反馈和需求进行后续研究开发。 天齐锂业(002466):公司参股公司美国 SolidEnergy 主要开发和生产具有超高能量密度、超薄锂金属电池,开发电解液和负极材料,与固态电池研发和应用密切相关。 珈伟新能(300317):子公司珈伟隆能量产产品为类固态电池。公司新增三款类固态锂离子电池产品通过国家动力电池新国标强检测试,分别为36Ah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离子电池,20Ah快充型钛酸锂电池以及24Ah快充型三元锂离子电池。 杉杉股份(600884):公司将从全固态电池钴酸锂正极材料开始研发,逐步对全固态电池材料进行全面布局;同时亦侧重对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电解质的研发。 国轩高科: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已在研发固态电池及固态电解质。 鹏辉能源(300438):公司有固态电池方面技术储备,相关电池产品的量产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成本、产业链等多方面因素。
12月22日,赣锋锂业股价再创新高,截至午盘,报收于97.43元/股,涨幅4.20%。近期,其股价走势强劲,不外乎其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火爆,基本面有改善预期。 (来源:wind) 锂产品价格在经历了2016和2017年两轮上涨后,产能开始不断扩张,自2018年起,国内碳酸锂价格受新增产能释放的影响开启下跌态势。2019年其价格可谓是跌入低谷,一方面受供求关系影响,需求端,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终端车企削减了相关电池订单,导致碳酸锂市场低迷;而供应端,碳酸锂整体的产能明显的增加,2019年中国碳酸锂产量为15.9万吨,中国氢氧化锂产量为7.6万吨,进而导致供需失衡。 (图:碳酸锂产量(万吨),来源:Wind) 另一方面,国内仍有大量矿石及冶炼品尚需消化,而受到天气、成本、库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供应方当前在高库存及现金流压力之下,只能被迫降价出货回笼资金。此外,进口碳酸锂在利用成本优势采用低价策略出货,进一步对国内碳酸锂价格造成压力。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萎靡不振,碳酸锂价格继续延续低位徘徊,直到进入四季度其价格开始回升。截至12月20日,工业级碳酸锂(华东)价格涨至46100元/吨,较11月初涨幅达16.71%。 (图:碳酸锂价格走势,来源:Wind) 碳酸锂价格11月以来呈现拐头向上的趋势,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 锂下游需求可分为动力电池、3C消费电池、储能电池以及传统工业应用四个领域。其中,动力电池碳酸锂占主要份额,而新能源汽车是其最大的下游用户。 新能源汽车中,成本占比最高的就是电池,约占40%左右。而锂电池中最关键的还是其中的材料,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其中正极材料成本占比最大,约占锂电池成本的30%—50%。而碳酸锂又是正极材料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热情高涨。最新数据显示,欧洲6国11月新能源车销量合计12.71万辆,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11%;国内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8万辆和2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5.1%和104.9%。 而3C消费方面也出现回暖。今年11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958.4万部,环比增长13%,其中5G手机出货量为2013.6万部,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68%。 供给端来看,据相关媒体从青海盐湖地区锂盐生产企业处获悉,由于冬季气温骤降,国内多家锂企下调产量预期。此外,澳洲Altura计划进行重组等多方面因素进一步导致国内碳酸锂原料产量走低。 西澳锂矿商 Altura Mining 11月表示将进入破产接管程序,计划在未来数周将矿山停产维护,直接引发锂精矿价格反弹。 Altura的核心资产为位于西澳皮尔巴拉地区的 Pilgangoora 锂钽矿,JORC 矿产资源总量 4570 万吨,平均氧化锂品位 1.06%,折氧化锂 48.3 万吨;矿山一期建成年产 6%品位锂精矿 22 万吨,2019 全年实际产量 16.5 万湿吨,销售 12万干吨。尽管Altura产能在全球固体锂矿中属于中等规模,但我国多家大型锂盐厂进口锂精矿中占据一定地位。 若 Altura关停,西澳将仅剩 Pilbara 和 Galaxy 对外供矿,加上库存的分化,五矿证券预计预计锂精矿价格未来中期有望从目前 400 美元/吨之下复苏至 450-500 美元/吨。 现阶段,部分企业因原料问题减产停产,导致国内碳酸锂产量下降,进而持续提价。 泰州市宏伟锂业有限公司此前发布调价函,决定从2021年1月1日起,电池级金属锂价格从原先的43万元/吨上调为50万元/吨;工业级金属锂调整为46万元/吨。 整体上,碳酸锂供应增量有限,而边际需求显著好转,碳酸锂已开始进入去库阶段,其价格顺势上涨。 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趋势明确,而锂材料作为动力电池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需求空间较为确定。在未来主流电池应用与研发方向中,以成本为导向的磷酸铁锂利好碳酸锂需求,以性能为导向的高镍三元利好氢氧化锂需求,以技术突破为导向的固态电池利好金属锂需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要达到车辆总销售的20%左右”的新目标。 西南证券预计2025年全球碳酸锂需求量约为86.1万吨,CAGR为20%,其中动力电池需求的大幅上升仍是全球锂行业下游需求的主要增长动力,动力电池碳酸锂需求预计约为57.8万吨,CAGR为35.44%;3C消费电池碳酸锂需求约为6.7万吨,CAGR为4.74%;储能电池碳酸锂需求约为5.9万吨,CAGR约为35.0%;传统行业碳酸锂需求约为15.7万吨,CAGR达2.62%。 (图:2019-2025年碳酸锂总需求预测(万吨),来源:西南证券整理) 除了碳酸锂之外,下半年工业金属呈现普涨态势。铜、铝四季度以来再开启新一轮涨价潮,同样,钴价年初走势低迷,其中长江钴现货在5月创下全年最低价24.2万元/吨,但下半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回暖,钴价反弹至最高28.6万元/吨。 (来源:wind)
1月7日,宁德时代(300750)间接控股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湖南邦普)生产车间发生爆炸起火。1月8日下午, 宁乡市政府向 虽然宁德时代称此爆炸事件对公司经营影响较小,但作为宁德时代下属公司,湖南邦普营收、净利润约占宁德时代约1/10,爆炸导致1.5万吨产能受限,或将进一步影响电池核心材料三元前驱体的供应。 1月8日,宁德时代股价开盘下挫,截至当日收盘,跌2.11%至404.5元/股。 平地一朵“蘑菇云” 1月8日下午, 记者从金洲北路转到金沙路,再到银洲北路后,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道路上行人不多,几乎都是穿着工作服的工人与保安。银洲北路上频繁来往的是红色的消防车和市政清理车辆。 记者绕工厂一圈发现湖南邦普并未出现化学物爆炸残垣断壁的惨烈场景,建筑物基本都保持完整。 从门外往工厂内望去,厂区内消防车来来往往,全副武装的工人也是形色匆匆。在“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8个大字下,仍有工人进行清理。 虽然工厂清理速度较快,但湖南邦普仍在对爆炸区域“严防死守”,记者经过的4道大门,每道都有至少两名保安把守。而且,保安甚至不允许行人往门内拍照。 “我也是刚从别的厂区调过来的,对情况不太了解,”一位保安联系过公司内部后向记者表示,公司负责人正在紧急召开会议,进行事故处理,不方便接受采访。 事后,宁乡市政府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湖南邦普正在进行爆炸物清理,伤者救治等事项,可能暂时不方便也没有时间对外发布相关事项。 记者辗转在宁乡找到一位目击者李婷(化名),她居住在离爆炸地点两公里的居民区,据她描述,昨晚6点多钟,她听到“膨”的一声闷响。 然后李婷推开窗向外望去,此时又听到一声爆响,然后“天一下亮得刺眼,平地腾起了一朵蘑菇云。” 宁乡市政府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因为这次的爆炸可能以金属粉尘爆炸为主,所以表现出来更多是高温、高亮和烟尘,也就是目击者所说的“蘑菇云”。 起火建筑内存放有铝粉 长沙消防于1月7日晚发布消息称,经侦查,现场起火建筑为单层钢混结构生产车间。据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起火建筑内存放有铝粉等物质。因铝粉火灾不能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剂进行直接扑救,所以现场救援力量只能使用砂石、泥土进行覆盖灭火,同时利用水枪对周边建筑进行保护,防止火势蔓延。 宁乡市政府向 截至1月8日下午,燃爆事故共造成1人死亡,6人重伤,14人轻微伤,所有伤员均已送医救治,无生命危险。生态环境部门监测显示,事故厂区周边环境空气质量正常。善后处理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中。 此前,宁德时代回应称,已要求包括邦普在内的各单位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进行隐患排查,初步评估邦普工厂事故对宁德时代生产经营业务影响有限。此外,宁德时代也对这次事故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伤员和家属深表歉意。与此同时,作为宁德时代子公司的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也就燃爆事故发布情况说明:目前公司正全面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公司将深刻反思,吸取教训,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进行隐患排查,保障后续安全生产。此次发生事故的湖南邦普是广东邦普的子公司。 前驱体产能受限 资料显示,湖南邦普是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间接控股的子公司。那么邦普因爆炸停产将对宁德和整个行业带来多大的影响? 企查查显示,湖南邦普由广东邦普100%持股,后者的最大股东为宁德时代,持股比例为52.88%。 根据宁德时代财报,2019年度,湖南邦普实现营业收入51.5亿元,净利润6.4亿元;宁德时代同期营收为458亿元,净利润为45.6亿元。由此可见,湖南德普的业务规模大约是宁德时代的十分之一。 爆炸事件直接影响湖南邦普三元前驱体的生产。企查查显示,湖南邦普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6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李景文。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及高端电池材料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记者了解到,三元前驱体由镍、钴、锰金属制成,是电池生产中的关键部件,直接决定三元正极材料性能。按照镍金属在其中所占摩尔比,分为8系、5系等类型。 据湖南邦普官网介绍,前驱体生产要经过废锂电池预处理,镍、钴精料提炼,化学溶解与沉淀等过程。一位电池产业人士告诉记者,湖南邦普的老厂中既有镍溶车间,也有前驱体车间,目前难以确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邦普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约3.5万吨;参考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统计,这一出货量在全球占比9.3%,仅次于格林美(002340)和中伟股份(300919)。 电池安全生产引发关注 此次爆炸的是1.5万吨产能的邦普老厂,对邦普的影响并不算小。 华泰证券电新研究团队指出,目前邦普的前驱体集中在湖南基地,包含两个工厂,老厂产能1.5万吨,新厂产能6.5万吨,合计8万吨,如果满产,8万吨前驱体对应电池量60GWh。 同时,作为宁德时代电池材料供应商,邦普产能受损也将直接影响到供应关系。 华泰证券指出,2021年宁德时代8系电池需求上升很快,需求主要来自大众、宝马、国内造车新势力等。宁德时代8系前驱体主要来自邦普,5系产品主要是格林美等工厂代工。 “这次事故后,邦普老厂可能需要修整改造一段时间,不过由于老厂产能不多,预计影响有限。但是未来宁德时代的前驱体供应应该会更加开放,减少对邦普的依赖。”华泰证券表示。 对于同行业影响,华泰证券分析称,由于下游需求旺盛,中伟股份和格林美目前都是满产,根据市场反馈,目前国内电池企业的前驱体短单加工费开始上涨。即使邦普的8系前驱体短期供应量受事故影响有所降低,中伟股份和格林美也难有产能去补齐缺口。另外,中伟股份的宁乡工厂与邦普的工厂有一段距离,生产不受影响。 上述电池产业人士表示,短期内宁德时代的正极材料和前驱体供应可能受到影响,此外,爆炸事件可能引起公众对废旧电池回收安全性、规范性的关注,甚至推动政府紧抓安全,或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振华新材”)的科创板IPO申请已于1月5日获上交所受理,中信建投担任保荐机构。该公司核心产品为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宁德时代是其第一大客户。振华新材此次IPO拟募资12亿元,主要用于扩产,即建设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沙文二期)、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材料生产线建设(义龙二期)。市场占有率高正极材料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其特性直接影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核心性能指标。三元正极材料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较高的性价比,2018年以来已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是国内外动力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之一。招股书介绍,振华新材2009年在全行业首次推出第一代一次颗粒大单晶NCM523产品,由于其具备优异的高温高电压循环稳定性及安全性能,使得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在行业中引起广泛关注,于2014年首次在新能源汽车上批量应用。公司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陆续进入国内知名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链,并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已成为宁德时代、孚能科技、新能源科技(ATL)、微宏动力、天津力神、中山天贸、多氟多、珠海冠宇、惠州锂威等国内电池生产企业的重要正极材料供应商。振华新材表示,公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规模位居国内行业前列,已形成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能力。其中,高镍(Ni≥80mol.%)三元正极材料生产能力0.6万吨(全面兼容中镍、中高镍系列产品生产),中高镍(50mol.%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2019年,振华新材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排名第三,占9.90%,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企业分别是容百科技、长远锂科。根据鑫椤资讯数据,振华新材2019年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产量排名市场第一,在一次颗粒大单晶材料领域处于市场领先地位。不过,振华新材也表示,三元正极材料行业将可能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情形,公司未来面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近年来,大量资本通过直接投资、产业转型或收购兼并等方式进入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国内现有三元正极材料同行业企业近年来均进行产能扩张或有比较明确的扩产计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国外三元正极材料企业已借助国外动力电池进入中国市场的契机,进入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参与竞争。下游需求存在波动振华新材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扩大,对续航里程、能量密度等方面需求的提升,三元正极材料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自2018年以来,三元正极材料已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成为国内外动力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之一。2015年至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不过,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退坡调整幅度加大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2019年下半年开始产销量同比呈下滑态势。此外,受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2020年上半年产销量同比仍呈下滑态势。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趋于稳定、新能源汽车整体竞争力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渐得到恢复并于2020年7月起同比实现正增长。受上述需求波动影响,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1-9月(简称“报告期内”),振华新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13.47亿元、26.55亿元、24.28亿元、6.84亿元。其中,2018年营业收入较2017年增长97.12%,2019年营业收入较2018年下滑8.53%,2020年1-9月营业收入同比下滑68.12%,存在较大波动,未来下游市场需求增速仍存在波动的风险。振华新材盈利水平同样存在波动。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5.30%、9.64%、10.58%、3.14%;分别实现净利润4662.66万元、6932.11万元、3376.36万元、-1.32亿元。公司2019年净利润同比下滑51.29%,原因主要是受下游需求减少及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此外还受到子公司义龙新材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材料生产线项目(义龙一期)自2018年底全部投入使用新增人员薪酬、折旧摊销及管理办公费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材料生产线项目(义龙二期)建设新增项目贷款财务费用、研发项目投入增长等因素影响。宁德时代系最大客户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1.52%、85.67%、93.55%、89.88%。其中,对宁德时代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1.72%、65.22%、74.44%、32.03%。2020年1-9月占比下降主要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导致部分产品型号订单推迟等因素影响。振华新材表示,对宁德时代销售占比高与下游市场集中度趋势加强有关。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2017年-2019年,我国装机量前五名动力锂离子电池企业合计市场份额分别为61.52%、73.75%、80.29%,其中装机量第一名的宁德时代市场份额分别为29.07%、41.28%、51.79%,下游市场呈逐步集中趋势。振华新材目前主要研发方向包括低成本三元前驱体、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材料、无钴镍锰二元材料、高电压钴酸锂等材料开发及基础研究等方面。公司预计未来三元正极材料仍将是动力电池采用的主流技术路线,三元正极材料行业逐渐向低钴\无钴化、高镍化方向发展。同时,振华新材也提示,201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电池封装技术变革,宁德时代CTP技术以及比亚迪刀片电池技术的相继推出,使得市场进一步关注三元正极材料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技术路线的差异。若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发生变化,三元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或将面临替代风险;同时,公司若未能及时、有效地开发与推出新的产品,将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招股书显示,中国电子通过振华集团、中电金投、深科技合计控制振华新材48.09%的股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并在本次发行完成后仍将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银河证券指出,把握动力电池、光伏的确定性机会。电动车产品力升级加速,消费者认可度持续提高。我们预计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以及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速或将达到40.4%/45.1%。在我国2030年碳高峰2060年碳中和以及全球能源转型浪潮的大背景下,我们预计2021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有望同比增长45.5%。新能源行业作为高端制造产业,符合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国家发展战略。电动车、光伏已经迎来黄金发展期。 核心标的:1)动力电池:亿纬锂能(300014)、宁德时代(300750)、鹏辉能源(300438)、当升科技(300073)、星源材质(300568)、新宙邦(300037)、恩捷股份(002812)、璞泰来(603659)、天赐材料(002709)等;2)光伏:隆基股份(601012)、通威股份(600438)、阳光电源(300274)、福斯特(603806)、福莱特(601865)、东方日升(300118)等;3)风电:明阳智能(601615)、中材科技(002080)等。
证券时报记者 刘宝兴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能股份”)即将登陆科创板。据悉,天能股份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是一家以电动轻型车绿色动力电池业务为主,集电动特种车绿色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起动启停电池、储能电池、3C电池、备用电池等多品类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内绿色电池行业领先企业之一。据了解,天能股份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铅蓄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等绿色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围绕“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智能化、全球化、平台化”战略为方向,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了“铅蓄电池+锂电池”为主的绿色电池产品体系,现已成为国内铅蓄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电动轻型车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的优势企业。天能股份自创立以来一直秉承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电池产品。一方面,基于天能股份稳定优良的产品品质、系统化的售后服务及强大的市场基础,“天能”逐渐成为知名的动力电池品牌,“天能”商标随之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并于2019年12月入选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天能股份品牌逐步实现高端化。另一方面,天能股份与帅福得(SAFT)合资,双方在储能电池、电动轻型车动力电池的技术、市场领域将深入合作,有利于促进天能股份品牌的国际化。此外,天能股份持续加强其品牌宣传。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天能股份开始实行“去产品化”、“年轻化”、“C端化”、“全球化”等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品牌吉祥物泰博,首创“8.19”电池节,进一步横向拓展品牌影响力的辐射范围、纵向加深品牌传播力度。未来,天能股份将以多年在绿色电池行业积累的技术优势、制造体系优势、市场渠道优势、品牌建设优势及信息技术体系优势,打造铅蓄动力电池的国际龙头地位,进一步扩大锂离子电池的产品竞争力及市场布局,积极拓展起动启停、储能等领域业务,持续探索燃料电池及等下新一代电池领域的技术,做到“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力争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商。
12月28日上午,潍柴正式宣布2020年产销各类发动机突破100万台大关。岁末年初,潍柴再次交上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受到了全行业的瞩目。 2020年疫情,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道分水岭。大浪淘沙始见金,潍柴不仅经受住考验,而且年终答卷亮眼。除传统柴油机领域强者恒强,新业态亦锋芒渐显,2万台产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大缸径高端高速发动机工厂、林德液压新生产基地相继投产,凯傲智能叉车项目在济南开工……得益于前瞻布局,潍柴新科技新业态加速落地,用实力领跑新赛道。 先行先试 探索山东氢能社会新模式 “2030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经过多年蓄势,潍柴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落地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3月份,潍柴2万台产能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建成并投产,为山东省打造“绿色动力氢能城市”夯实了产业基础;同年6月份,潍柴再次投放150余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按下氢燃料电池推广应用“加速键”。 作为全国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推广应用的“领航者”,潍柴先后在山东潍坊、济南、聊城、济宁等地成功推广300余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累计运营里程超过400万公里。 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2030-203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0万辆,商用车领域的燃料电池汽车将更早进入推广应用阶段。为抢占市场先机,潍柴新能源相关技术人员表示,目前,潍柴正努力推进城市物流、港口运输等应用场景的燃料电池重卡发动机的技术研发及商用化落地。 新项目激发新动能 打造新增长极 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排头兵,近年来潍柴全力加速新项目建设,除了新能源生产基地投产,其它多个新生产基地也纷纷落地,为企业打造了新的增长点。 潍柴整合“发动机+液压”技术,推出全球首款液压动力总成,并精准实施国产化落地,其中建设林德液压产业园是潍柴布局中国及亚太市场的关键举措。2019年新工厂投产,2020年新工厂的液压件产量同比增长216%,收入同比增长53%,进一步打破了国外高端液压件的垄断,赢得市场话语权。 走进潍柴大缸径高端高速发动机工厂,这里异常忙碌。该生产基地今年年初才正式投入使用。“产能足足提升了十多倍。”潍柴大缸径发动机生产负责人说,以前的产能在1500台左右,产能严重不足。 新工厂投产后,产量迅速攀升。得益于产能释放,潍柴M系列高端大缸径发动机强势发力备用电源、矿卡等新兴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目前,大缸径高速发动机全球市场容量约14万台/年,产品附加值高。潍柴自主开发的系列大缸径高端柴油机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综合服务优势,前景十分可期。 智能物流布子中国 疫情之下韧劲凸显 几番布局,潍柴成功筑起了一条“潍柴干线运输+凯傲物料搬运+德马泰克智能仓储”的智能物流产业链。2020年8月份,潍柴智能物流强势进军中国市场,德国凯傲智能叉车项目在山东济南奠基开工,总投资50亿元,将打造年产10万台的高端新能源叉车研发制造基地。这是疫情之后山东最大的一笔德国投资。 随着中国物流业日趋发达,对运输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中国环保治理不断升级,传统能源市场面临转型升级,中国叉车市场电动化趋势显著。凯傲此举,意在携手潍柴,共同推动亚太战略落地,加快开拓中国新能源叉车市场。 自2016年起,智能物流产业链每年为潍柴贡献了可观的销售额和利润额。今年以来,凯傲集团克服全球疫情不利影响,逆势增长,展现出了超强的经营韧性。前三季度订单额67.2亿欧元,同比增长2.8%。尤其是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订单量爆发,同比增长35.1%。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产销突破百万台大关的背后,是潍柴坚持传统业务和新业态两条腿走路,牢牢掌控核心技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蹚出了一条国企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