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4:00,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处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已排起了长队,8辆出租车鱼贯驶入仅有一个停车位大小的集装箱似的换电站,平均每隔3分钟,就有一辆新能源出租车在这里完成了换电;此时,处于北京CBD区域的另一处换电站却是完全不同的场景,近2个小时内,没有任何一辆新能源车行至此处换电。 接踵而至的车辆与无人问津的景象暴露了“换电模式”的两个侧面。2020年以来,“换电模式”频迎政策利好,不仅成为了新能源补贴新政大力支持的方向,还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新基建利好之下,发展已有10余年的换电模式能否站上“风口”?当前,换电模式究竟遭遇了怎样的困局?带着一系列疑问,证券时报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北京的多个新能源汽车换电站,以期通过这一示范城市管窥“换电模式”的发展和推广状态。 “算好账” 才能突破盈利门槛 在见证了完整的换电过程后,记者搭乘了一辆车型为北汽新能源EU220的出租车,并与司机段师傅攀谈起来。已经开了7年出租车的他,去年年底才在公司的统一安排下把原有的燃油版出租车更换为新能源车型。 “与燃油车相比,电动车开起来更舒服一些。现在的车辆支持换电模式,基本上不用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充电,平均3分钟就能换一块电池。最重要的是,开电动车比燃油车成本低。”段师傅告诉记者,以他此前驾驶的现代伊兰特为例,平均每公里要花费0.7元,但开着电动车,如果用充电桩充电平均每公里的成本不到0.2元,采取换电模式相对贵一些,每公里约0.35元,但总体来讲,经济性是远超过燃油车的。 2019年7月,北京市为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发布了对出租汽车更新为纯电动汽车的资金奖励政策,按照补贴的技术要求,车辆续航原则上不低于300km,需具备充换电兼容技术,以快速更换电池为主,同时车辆技术必须与充换电站技术相匹配。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底,作为换电模式推广的主力军之一,北汽新能源在北京、厦门、兰州、广州等15座城市内投放的支持换电模式的车辆仅有1.6万辆,具体到北京,换电出租车的数量也不过几千辆。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在运营的出租车总量接近7万辆,与这一总量相比,目前支持换电模式的出租车占比仍然很低,而与之相匹配的换电站也未超过100座。 换电模式为何没有大规模推广?记者了解到,这其中涉及到诸多因素。早在2007年,以色列Better Place公司就曾尝试推广换电模式,但由于运营投入和收益难以达到平衡而难以为继,于2013年5月宣布破产清算。2013年,特斯拉也曾短暂试水换电模式,但终因换电价格昂贵、操作不便等原因宣告放弃。据了解,目前仍在坚持推广换电模式的企业仅有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力帆汽车等。其中,北汽新能源与奥动新能源共同出资成立了北京奥动,以进一步推广换电模式,其中北汽新能源负责提供支持换电模式的车型,已在换电领域探索近20年的奥动新能源则负责换电站的建设和运营。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换电模式的推广并不存在明显瓶颈,归根结底还是要考虑经济上是否划算。只有把这本‘账’算清楚,才能跨过盈利门槛。” 北京奥动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覃思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投资建设一座换电站的成本大约在260万元(不算备用电池),如果单一换电站的负荷率能够达到50%,那么维持盈亏平衡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总体来看,建设换电站的投资回报是非常稳健的。由于受各地高频出行的运营车辆更新节拍的影响,换电车型上量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当下换电模式的电动车保有数量暂时仍然较少,像类似于北京这样大的一线重点城市换电站的平均负荷率大概在20%左右。 6月8日全天,记者分别走访了位于中关村(行情000931,诊股)南一条、东三环北路、西大望路、北京大红门西马场的几大换电站,调查范围覆盖了北京市从北到南的区域。通过实地探访,记者发现部分换电站连续几个小时内均没有车辆前来换电,明显处于非饱和运营状态。段师傅告诉记者,大部分时间段内,随机寻找换电站进行换电,基本上不需要排队。即便是需要排队,整个换电时常也不会太久。 覃思告诉记者,换电模式的推广是要靠“车站匹配”共同推进的,先建站是出于战略性考虑,只有把基础设施完善后,才能让用车者放心,保障出租车换电的便利性,进而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电动化和绿色发展。在他看来,换电模式在公共出行领域的推广,是具备深远的社会意义的,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后续会不断有换电车辆入网,换电站的利用率也会随之提升,在精细化运营管理的基础上,换电站的盈利并不是难题。 从B端到C端 突破尚有难度 在走访了数个为出租车提供电池的换电站后,记者将目光转向了私家车层面。据了解,目前市场上,蔚来汽车的产品均是支持换电模式的。值得一提的是,蔚来汽车为购买ES8和ES6的首任车主,提供了终身免费换电服务。满足条件的蔚来车主,可自驾前往换电站进行换电,且终身不计次数。 打开蔚来汽车的官方APP,线上服务经理李先生告诉记者,目前蔚来汽车在北京建设(港股00925)了13座换电站,其中10座已投入运营,平均换电时常不超过3分钟。根据蔚来汽车APP的换电地图显示,大部分换电站均位于北京市三环以外的地段,记者随机前往了位于北五环附近酒仙桥电子城(行情600658,诊股)的一座换电站,系统显示彼时正有4位用户进行换电。记者来到现场后发现,这4位用户并非同时进行换电,而是要依次排队。 一位蔚来ES6的车主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蔚来给用户提供的服务,让换电模式不会产生额外费用,如果刚好行驶在换电站附近,会选择以换电模式补给电量,平均换电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当记者询问目前的换电站能否满足需求时,两位排队等候的车主均表示:“当然是多多益善,目前换电前还是要考虑到各个站点的电池数量的。”记者注意到,通常在蔚来的单一换电站中,存储的电池数量大约为5块,下午4点以后,不少站点可用电池已经为0。这意味着,按照目前的换电站布局以及电池供应情况,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这也是换电模式在C端领域饱受争议的原因。 在政策频繁利好的情况下,换电模式能否借势新基建从B端市场进一步走向C端市场呢?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把换电模式作为新基建的组成部分后,行业会迎来更有利的发展条件,但向C端市场推广仍然是有难度的。在他看来,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充电模式的成本更低。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时间成本是非常高的,目前换电站的布局数量有限,私家车无法像有固定路线的公交车或出租车一样花费时间寻找换电站。因此,未来的大体方向仍然是以充电为主,换电为辅。 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连庆锋表示,目前在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上,行业内已形成共识,即“慢充为主,快充为辅,鼓励换电”。此外,他还补充道:“让B端先行,做好经济、平衡的细分市场后,把换电站运营的通路铺开,铺到一定的密度以后,C端市场才有望实现更大面积的覆盖。” 此外,也有行业专家指出,推动电池的标准化也是一大难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从理论上来讲,换电模式便捷可行,但部分企业探索了10余年都没有走通这条路,归结原因,最大的困难点在于电池标准的不统一。 “想要建立统一的电池标准是存在困难的。以手机电池为例,发展多年也并未形成业内的统一标准。回归到汽车行业同样如此。因此,即便是政策大力推动换电模式,个人判断也只适用于在公共车辆上进行推广。”杜芳慈说。 对此,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认为,目前换电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初期,讨论统一标准的建立为时尚早。在他看来,标准的建立是需要由市场来决定的,未来谁的电池性能好,可靠性强,在市场上占据的份额大,谁就有可能引领潮流,建立标准。“通过市场这双无形的手,未来电池的标准是会有一个大致方向的。”上述人士认为,这也为换电模式的深度推广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 实际上,为解决标准化问题,进而推动换电模式的发展,北汽新能源、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SK、奔驰能源、奥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企业已建立了联盟组织,旨在推动整个换电行业的标准化进程。 政策红利下 换电模式更具想象空间 “过不了多久,北京市的出租车都会变成电动车。”载着记者行驶的路上,段师傅也略微表达了驾驶电动车的困扰,以前加一箱油可以跑700公里,但现在一块电池大概只支持200公里,平均每天都要换一至两次电池,有时候平台派单,如果车辆电量不足,他是不敢接单的。他告诉记者,虽然换电池很方便,但续航里程较低,仍然给他的日常工作带来了一些烦恼。 实际上,换电模式之所以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不仅是因为它的便利性,还与它背后隐藏的巨大想象空间有关。 2019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其中便提到了发展车电分离消费模式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继续支持“充换电”设施建设。 今年4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其中重点鼓励了换电模式的发展。根据《通知》显示,2021年~2022年,在保持技术指标总体稳定的同时,要支持“车电分离”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 5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两会“部长通道”答记者提问时也重点提及将继续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各类充换电设施实现互联互通。两会闭幕后,在经过代表和委员的讨论审议后,换电站做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仔细研读近期密集出台的鼓励政策后会发现,换电模式的背后,是“车电分离”的商业模式探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认为,未来,可以由主机厂、电池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打造“电池银行”,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只需要支付车辆本身的费用即可,车辆所搭载的电池可以向电池银行进行租赁,这样既为消费者解决了因电池衰减和后续升级所带来的困扰,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用户的购车和用车成本。 蔚来汽车销售经理李先生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电池的技术升级迭代速度很快,在车电分离的情况下,电池的续航进行升级后,只要车辆的设计与电池的结构相匹配,那么消费者的车辆可以顺势实现里程的提升。 而这种模式其实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段师傅和广大消费者面临的“里程焦虑”。同时,车电分离后,电池生产企业还可以围绕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推进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开发退役电池整包利用的系统集成技术,进而推动电池的回收和储能。 西部证券(行情002673,诊股)电动智能汽车首席分析师王冠桥认为,对于整车企业而言,车电分离的模式有助于车企把原本销售车辆的“一锤子买卖”变成永续经营,进而成为公共事业型的公司。与传统的制造型企业相比,资本市场对于公共事业型、服务型企业的估值往往更高。
近日,“一根钢针”掀起了国内电池界关于动力电池安全性的激烈讨论。中国动力电池两大巨头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围绕着“针刺实验”展开了较量。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要降低电动车电池安全隐患,除了要尽量保证电芯的安全之外,还需要通过系统性方式来降低风险,应在继续探索研发出更安全高效电芯的同时,在系统层面控制热失控风险。 一根针引发的电池安全性讨论 5月30日,微博认证为汽车博主的“小鱼锂电”发布的针刺实验显示,比亚迪5系三元电池针刺过后,结果出现了剧烈自燃。而此前,该博主亦针对宁德时代的5系及8系三元电池做过同样实验,结果也出现了剧烈燃烧。 “小鱼锂电”的系列实验源于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国内两大动力电池厂商关于针刺实验的隔空较量。 3月29日,在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发布会上,为了强调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比亚迪公布了电池的针刺测试。 从实验结果看,三元锂电池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过500℃,电池表面的鸡蛋被炸飞;而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30℃-60℃,鸡蛋无变化。 5月11日,在宁德时代2019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公司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有通过针刺测试,在电芯级别、模组级别、系统级别都有领先的安全特性。“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但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曾毓群说。 当晚,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发布微博称:“不服也来扎一下,针刺是难度最大的,堪比登珠峰。” 虽然宁德时代方面并未马上回应,但民间关于三元锂电池是否可以通过针刺测试开展了激烈讨论。5月21日,“小鱼锂电”用众筹的方式对购买的宁德时代8系三元锂电池进行了首次针刺测试。从“小鱼锂电”发布的测试视频来看,在钢针刺入电池内后,电池立刻出现鼓胀并伴随剧烈燃烧。 随后,宁德时代连续发布了两则针刺测试视频。一个视频是演示钢针刺不穿宁德时代三元电池,钢针断裂了;另一个视频则展示了宁德时代早已掌握了三元电池针刺技术。 对于宁德时代的测试结果,“小鱼锂电”表示并不认同,并在5月24日再次对宁德时代5系电池进行了针刺测试,结果依然是剧烈自燃。 5月24日,李云飞在微博上表示,针刺实验的核心目的就是要让电池短路,以便观察电池的热失控及制定更好的安全防护策略;针断了也好,真刺了也罢,但电池没短路,其实针刺实验就已然失败了(短路是目的,针刺只是最直接的方法而已)。针刺让电池不短路,与通过针刺让电池短路看电池的热安全性是两回事;针刺让电池不短路,实现的方式有很多种,很多家电池公司都已掌握该技术;刀片电池针刺实验视频能看出,刀片电池是短路了的,但它很安全。 面对外界质疑的针刺测试,宁德时代回应称,作为带头“吃螃蟹”的人,宁德时代要把重点放在电池的整体安全上,确保产品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安全的,从实际意义上真正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实际上,车主驾驶车辆真正遇到针刺情况的几率特别小。”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好电池整体防护,对于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更重要。 而从“小鱼锂电”发布的系列视频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针刺过后,结果都出现了剧烈自燃。 技术路线之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12日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删除了电池单体针刺测试,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包或系统在由于单个电池热失控引起热扩散,进而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之前5分钟,应提供一个热时间报警信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曾表示,针刺测试是模拟热失控诱因的一种方法,是非常有效也非常严酷的一种热失控测试方法。所以,能否通过针刺测试,确实是考量电池是否安全的一个要素。 事实上,针刺实验的背后,实际上是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电池技术路线之争。 2015年以前,以比亚迪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一直作为主流技术路线被应用于电动汽车上。自2015年底开始,随着乘用车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迅速提升,三元电池技术被广泛应用,宁德时代也取代了比亚迪成为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份额最高的企业。 虽然近年来,比亚迪乘用车所搭载的动力电池也大都更换为三元电池,但比亚迪并未放弃磷酸铁锂技术。在比亚迪刀片电池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强调了要“改变行业对三元电池的依赖,将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回归正道”。 真理研究总裁墨柯此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但能量密度难以提高,因此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的提升有明显的天花板。从近年来的发展方向来看,高镍三元电池是动力电池发展的大趋势。 墨柯认为,电池生产企业永远在追求安全和能量密度上寻找平衡。“能量密度和安全是一对矛盾体,能量密度越高,对应的安全隐患就越大。在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需要解决好安全方面的问题。电池技术的进步一直都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要降低电动车电池安全隐患,除了要尽量保证电芯的安全之外,还需要通过系统性方式来降低风险,应继续探索研发出更安全高效电芯的同时,在系统层面控制热失控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发展继续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5月2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也表示,尽管新能源汽车产销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4月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已经基本达到去年同期水平。下一步,将继续从供给侧、需求侧、使用侧三方面发力,为新能源车创造更好的使用环境。 2019年以来,受行业深度调整、补贴政策退坡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新能源(行情600617,诊股)汽车产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2019年全年产销量出现了近十年来的首次同比下降。今年一季度,叠加疫情影响,包括动力电池、零部件、整车企业在内的整个产业链持续承压。 “应该说,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着技术成本拐点尚未到来、市场驱动暂且乏力、产业链风险持续攀升的客观形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表示。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徐和谊今年带来了两份提案,分别是《以汽车为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以产融结合新模式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 徐和谊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突出问题包括:传统补贴模式退坡造成产业驱动断档,亟待创新引导方式。购置成本高、使用不便仍制约市场成熟,亟待创新培育方式。动力电池与整车全生命周期成本和价值不同步,亟待创新产业(行情300832,诊股)模式。 “结合上述问题,亟需通过产融结合新模式,对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和价值进行重构优化,从而真正激活电池产业链,在解决当前电池成本过高、消费市场疲软等关键难点的同时,也为加速动力电池产业闭环发展、迎接能源革命打下坚实基础。”徐和谊表示。 对此,徐和谊提出了三点建议:建议政府主导创建动力电池产业引导基金,对全产业链进行创新金融支持,统筹和放大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建议加快绿色金融一揽子工具在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创新应用,以产融创新结合为产业链赋能;建议加大汽车金融在消费、使用、服务等环节的推广力度,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 而鉴于城市治理的迫切需求与汽车产业的全新发展,徐和谊提出,有必要融合汽车、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把汽车产业打造成现代智慧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智能城市的AI细胞。 徐和谊建议,革新汽车产业顶层设计思路,加大对新型汽车产业的支持。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治理等多个层面,充分引入智能电动车这一全新参与方,支持大型汽车企业多角度参与城市建设与城市治理。 此外,他还建议,联合高科技企业、汽车企业共同建设城市大脑;在引导的同时监管智能共享汽车发展。一方面,加大城市资源对共享汽车的支持;另一方面,扶持安全等级高、技术能力领先的国有企业,以政府严监管的方式投资运营智慧共享出行平台;引导跨产业合作,规范跨产业数据应用。 相关专题: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目前,多地政府大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汽车企业、燃料电池供应企业以及投资机构热情高涨,多家企业积极进入制氢供氢产业链。 5月2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行情600028,诊股)天津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李永林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5年开始,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商业化阶段,2019年,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已超10600辆,较2018年全年5523辆的总量增长91.9%。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9年,全国共销售2737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比增长79%,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过6165辆,是商用车数量最多的国家。全国建成加氢站61座,投入运营52座。 李永林指出,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终端应用将整体带动产业链的发展。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中国氢燃料汽车保有量2025年将达到10万辆,2030年将达到100万辆。“这将带动加氢站、燃料电池、氢气生产和储运各个环节的发展。中国也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产业化的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方向将是氢能利用的重大发展方向。”李永林表示。 在李永林看来,虽然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已经进入了商业化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部分关键材料及核心零部件还依赖进口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李永林建议,制定国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设计未来氢能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行动方案,整体规划氢能产业重点发展区域,提出氢能产业发展路径,整体规划制氢、储氢、运氢及加氢站的发展路径,并发布持续、稳定的补贴政策,给企业一个持续稳定的政策环境,推动氢能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此外,他还建议加强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重点攻关,加快实现全面国产化。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部分零部件技术和制造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关键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核心零部件还需要国产化。建议以政府为主导,联合研发机构及企业,集中力量实现核心材料、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打造自主化生态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相关专题: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比克电池发澄清公告:已再次对众泰汽车发起诉讼 近日,网上流传出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克电池”)起诉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000980.SZ,以下简称“众泰汽车”)的消息。随后亦有消息传出,因未依法履行诉讼义务,比克电池对众泰汽车的起诉被撤回。 由于相关消息的不断发酵,10月14日比克电池发布了《澄清公告》。当中提到,比克电池起诉杭州杰能动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杰能动力”)、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泰新能源汽车”)、永康众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康众泰汽车”)、众泰汽车一案,诉讼金额6.21亿元,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9年8月5日立案。而在立案后,杭州杰能动力与比克电池协商签订《和解协议书》,并承诺了具体的付款金额和日期。比克电池对此案撤诉是基于双方签订的和解协议和对方的付款承诺,并非不履行诉讼义务。 此外,《澄清公告》表示,《和解协议书》签订后,对方未按协议履约,因此比克电池于2019年9月2日再次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比克电池已按法院要求缴纳本案诉讼费,履行了诉讼义务,目前此案尚在审理中。” 众泰被比克告上法庭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比克电池与杭州杰能动力、众泰新能源汽车的买卖合同纠纷一审民事裁定书。 根据裁定书显示,比克电池起诉杭州杰能动力、众泰新能源汽车、永康众泰汽车、众泰汽车的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于2019年8月5日立案。由于比克电池“在本院依法送达交纳诉讼费用通知后,未在七日内预交案件受理费,也未向本院提出减、免、缓交申请,不依法履行诉讼义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本案按比克电池撤回起诉处理。 就此,10月14日比克电池官方表示,当初比克电池对此案撤诉是基于双方签订的和解协议和对方的付款承诺,并非不履行诉讼义务。不过,由于对方未按协议履约,因此比克电池于2019年9月2日再次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杭州杰能动力、众泰新能源汽车、永康众泰汽车、众泰汽车及金浙勇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于2019年9月17日立案,案号(2019)浙01民初3430号。 此外,比克电池相关人士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比克电池和众泰汽车的诉讼并非只有一起。比克电池诉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众泰新能源汽车、永康众泰汽车、众泰汽车买卖合同一案,于2019年5月20日向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龙岗区人民法院于2019年5月27日立案,本案诉讼金额4100万元。 2018下半年回款开始推迟 回顾比克电池与众泰汽车的合作,比克电池相关人士表示,众泰汽车此前一直是比克电池很重要的合作伙伴。2014年开始,比克电池从众泰汽车最早的云100和E200系列新能源汽车就应用了比克的18650电芯,比克电池可以说陪伴众泰汽车走了很长一段路。“不过,自2018年下半年起,回款开始不力,正常回款是三个月结算一次,但众泰资金到位常常推迟。” 就此事对比克电池的影响,比克电池相关人士表示,比克电池的业务范围并不局限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是近两年比克储能和小动力的业务拓展顺利。虽然个别车企的欠款肯定给比克电池带来了一定的资金压力,但是目前比克电池的研发、生产和业务进展还在如期推进。 而从众泰汽车业绩情况来看,众泰汽车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业绩报显示,上半年众泰汽车营收50.4亿元,同比下降50.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亿元,同比下滑195.37%。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份某股份银行内部对部分车企开展风险排查的通知单,使得包括众泰汽车在内的四家车企陷入舆论的旋涡之中。不过,10月10日众泰汽车官方微信发布声明称,标题为“众泰汽车等四家车企年底就会进入破产程序,并涉及下游汽配供应商产业链500亿坏账”及标题为“XX银行对存量客户涉及部分车企产业链情况开展风险排查的通知”等其他相关衍生的信息内容是完全虚假的,众泰汽车方面已经向公安部门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