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人力资源供给增速整体放缓,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不断上涨,人力成本已成为餐饮业各项成本费用中增速最快的部分。餐饮配送机器人能够替代餐厅部分一线员工职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市场青睐度开始不断攀升。 什么是餐饮配送机器人? 根据36氪研究院的定义,餐饮配送机器人是从事送餐、回盘及接待等工作的商用服务机器人,主要应用于餐饮行业,具备自动驾驶、语音交互等功能,同时能够满足大重量食品及餐具的承载需求。 技术演进推动餐饮配送机器人商业化步伐提速,疫情催化市场需求爆发,行业头部格局初显 近年来,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核心硬件国产化进程不断提速,SLAM等关键技术加速迭代创新,餐饮配送机器人商业化应用步伐正不断加快。同时随着应用端巨头开始入局、疫情加速数字化变革,餐饮配送机器人市场渗透率加速提升,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多,竞争不断深化。在当前行业背景下,具备自研技术实力、长期客户积累、落地应用能力和资本战略加持的餐饮配送机器人厂商将强者恒强。 多场景延展布局和全球化业务拓展将成为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发展重要方向 一方面,以餐厅场景为切入点,加强深耕细作,依托长期积累的餐饮业经验,感知避障、定位导航等技术能力,以及成本控制、产品量产、供应链布局等商业化能力不断被打磨,在多场景延展布局方面,头部餐饮配送机器人厂商优势明显。 另一方面,中国服务机器人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量、产业链完善程度、产业环境、全球市场份额等方面均具备较强竞争实力。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成为餐饮配送机器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报告的重点研究问题如下: 餐饮配送机器人蓬勃发展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餐饮配送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行业生态如何? 餐饮配送机器人未来市场空间如何?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餐饮配送机器人有哪些关键技术突破? 餐饮配送机器人厂商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餐饮配送机器人领域内有哪些头部公司值得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2020年中国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点击下载链接,提取码:n36t
上海证券交易所总市值的排名跃居全球第三、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累计成交金额全球排名第三,沪深交易所用实力缩短着与国际最优证券交易所的距离。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逖公开表示,上交所今年总市值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证券交易所,排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之后。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辉表示,今年以来,深市股票累计成交金额超过115万亿元,全球排名第三,拥有更为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上交所新增IPO公司数量203家,IPO融资额3200亿元,该两大指标位居全球首位。同时,今年以来,深交所创业板、中小板和核心成分指数升幅在全球位居前三。 截至12月14日,上交所共有177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44万亿元;深交所共有234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33万亿元。 笔者认为,沪深交易所总市值和成交额的排名位列全球“第三”,量的提升固然可喜,但背后体现出的“质”的飞跃更值得期待。 首先,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沪深交易所资源配置平台功能不断“升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实体经济对直接融资的需求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将扮演重要角色。 沪深交易所作为经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平台,可以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结构优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经济活力。 笔者认为,随着交易所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的不断提升,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等方面将不断“升级”。 其次,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提速,沪深交易所用实力演绎吸引力法则,加速打造世界一流证券交易所。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各项开放举措的渐次落地,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速度也超出了国际市场预期,从QFII、QDII、RQFII、沪深港通到沪伦通,再到纳入三大国际指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可谓“遍地开花”。 与此同时,沪深交易所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合作步伐也在提速。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易所开展深度合作,入股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孟加拉国达卡证券交易所等,开始了全球化的布局。 2017年3月份,深交所推出首支在中国和欧洲两地同步发布行情的中国绿色债券指数——“中财——国证绿色债券指数”;2018年3月份,深交所启动了“一带一路”债券业务试点,积极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打开了沪深交易所的国际化之路,随着开放的不断扩大,沪深交易所也将加快实现世界一流交易所的目标。 此外,科技创新、科技强国建设需要交易所打造更加包容、高效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科创型企业将通过上市融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快速发展,资本市场将大有可为,交易所也将在推动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方面打造更加包容高效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 笔者认为,“十四五”即将开启,新时期需要沪深交易所更好担当新使命、实现新发展,向世界一流证券交易所大踏步迈进。
10月28日晚间,长鸿高科披露上市后首份三季报,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近33%;其中,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近43%。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3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超31%。 长鸿高科表示,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主要是因为在原材料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公司产品下游需求旺盛且公司产能有所提升、规模效应显现所致。今年来,凭借公司在热塑性弹性体领域积累的良好口碑,公司SBS产品在低成本、高产量的基础上又拥有较为广阔的应用领域,销量大幅增加,有效地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时,产业链优势和研发优势共同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长鸿高科作为国内热塑性弹性体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通过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目前在TPES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技术研发优势。同时,公司发展多年来,不断通过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为行业持续投入发展动力,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科研水平,增强了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在国产替代和产业升级的趋势中贡献力量,同时充分受益。 此前,长鸿高科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建60万吨/年全生物降解热塑性塑料产业园PBAT/PBS/PBT灵活柔性生产项目,一期预计投资总金额25亿元,首次投资10亿元。可以看出,长鸿高科在积极利用目前原材料价格的下行趋势,不断开拓市场,结合自身现有的产业链优势及研发优势,不断提升对传统橡胶制品的替代能力。项目公告披露当日,长鸿高科股票涨停,3日累计涨幅高达25%,股价逼近历史新高。公司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与公司溶液丁苯橡胶(SBS)产业链结合形成两个主线,双轮驱动。随着对一次性不易回收塑料制品禁限政策的不断出台,降解塑料行业迎来市场风口,公司表示将持续拓宽发展空间,提高整体产业规模和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国内外新材料形式不断变化,传统材料被新型环保材料替代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公司深知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相关产品的应用领域会随着需求的增长不断扩大。长鸿高科采取精准战略,踏准周期,不断扩大业务规模、迅速占领市场并取得先发优势,为其后续的经济效益释放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长鸿高科表示,未来市场将会对TPES产品及可降解塑料产品提出更多、更高、更特殊的技术要求,不同客户也会存在更加细化的个性化需求。公司将及时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在国家对环保及新材料产业多重战略利好的支持下,紧跟市场不断变化的产品需求、保持充足的技术储备、打造完善的产品系列,巩固和加强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利用企业优势解决环保问题的同时,力争在具有市场潜在价值、具有前瞻性和高附加值、大市场空间的新产品上取得更大突破。
在近期举办的"世界品牌大会"上,临工品牌价值同比上升79.22亿元,以415.89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7年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临工成立于1972年,48年来始终专注于工程机械行业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以"可靠"质量文化为基础,以过程运营为主线,持续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质量管理,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并以"一全二创三结合"创新管理模式,产生并释放出巨大创新效能,向着智能工厂、"智慧临工"的目标不断迈进。 临工在行业内率先开发节能技术,通过技术升级不断减少排放;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建立战略合作节能减排;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创品牌,以创新促发展,连续荣获省长质量奖、全国质量奖等;同时,凭借优质产品与服务,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回报,品牌价值连年攀升。 2019年,临工更是获评2019年度欧洲质量奖,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个获此殊荣的企业,为中国制造赢得世界赞誉。 从1976年Z450装载机问世发展到今天,临工已拥有三个制造基地,员工10000多人,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于欧洲、北美、亚太设海外公司,服务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国际化管家式服务。 今天的临工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公司建有大数据采集分析平台,具备雄厚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产品范围涵盖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平地机、矿用车、钻机、井下设备和高空作业机械等15大产品系列,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产品,形成了品种齐全、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体系,为全球用户提供矿山施工综合解决方案、城市建设综合解决方案、工业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战略部署急剧扩张。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临工更是充分诠释了企业社会责任,全系列产品驰援全球疫情防控建设,向疫区捐赠上百吨蔬菜、水果等物资,为21个国家捐赠口罩等抗疫医疗物资,更为用户提供全面、周到的疫情支援,品牌粘性及用户认可度不断攀升。 临工再次入选202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彰显出企业可靠的产品质量,超高的品牌信任度和强大的实力,意味着临工正在向"国际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标大步迈进,强劲势头锐不可当。(李晓)
“昨日,特步国际(HK1368)披露了2020年中期业绩盈利预警及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内地业务运营状况。” 二季度业务恢复超预期 据特步2020年中期业绩盈利预警公告,于2020年上半年报期,将较2019年同期录得本公司普通股股权持有人应占其未经审核综合溢利减少约45%至55%,特步主品牌的收入及分部溢利分别录得中单位数及约25%至30%跌幅。 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2020年1月下旬,中国内地暴发新冠疫情,配合政府疫情防控,特步部分终端店铺运营中断导致其代理商的订单及补货订单减少;二是,特步在疫情期间,对代理商给予了一次性补贴,短期内增加一部分运营成本;三是,三月中旬起,疫情蔓延至全球,新收购品牌盖世威及帕拉丁在美洲及欧洲的大部份业务未能展开。 与此同时,特步方也表示,集团目前现金储备充裕,财务状况良好,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特步集团净现金及现金等值項目(包括定期存款、结构性银行存款以及已抵押存款减去银行借款)约为人民币21亿元,具备抗风险能力。随着集团内部降本增效项目的不断见效,管理层对下半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表现持审慎乐观态度。 新营销改革不断深入 618强势增长 近年来,特步电商业务持续变革,今年受疫情倒逼,特步新营销业务快速提升。今年618,电商通过调整内部货品结构、精准营销推广、布局直播业务等举措,强化新营销矩阵。 相关数据显示,618活动中,特步主品牌全渠道累计成交突破2.5亿元,国内品牌第三;特步儿童新品高速成长,全网增速达77%。山海系列、猫和老鼠系列、騛速系列等受到消费者青睐。 疫情也加速特步另一项新营销业务的增长——“特步运动+”,该线上小程序相当于终端门店的云店,以单家店自主运营、独立核算,店员们变身云店客服,并跨界当起“主播”直播带货,可以通过直播带货等一系列线上销售手段,持续服务原本线下积累的成熟客户群,盘活特殊时期的人、场、货资源。目前,“特步运动+”已开设超4000家。 专业+跨界 产品力、品牌力并驾齐驱 去年底,特步发布“国人竞速、全民畅跑”战略,并正式发售竞速160X跑鞋,这款鞋成为跑者圈的新网红,不仅助力董国建在2019年柏林马拉松上获得中国男子马拉松国外赛场的最佳成绩,并斩获世界权威跑鞋测评媒体《RUNNER’SWORLD跑者世界》的两项大奖:“编辑之选”及“最高性价比”奖,成为特步专业跑鞋的典型代表。 除了不断回暖向好的业绩表现,信心还来自于不断加码的品牌行动。7月,特步品牌推广动作频频,彰显品牌升级的信心和决心。基于少林功夫和特步体育精神的契合,特步与千年少林寺牵手,借“国潮”风打造跨界潮品。在少林寺举办“山门秀”,获得全网超过2亿的曝光量。 除借势“国潮”,特步也借力A.I.,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制造业。7月,特步与微软小冰、阿里联手,在特步天猫旗舰店推出个性化定制项目,利用小冰在绘画创作上的大数据能力和阿里柔性供应链的平台,打造人工智能与服装制造零售业跨界合作的新模式。 索康尼首家品牌店落地上海 多品牌战略迈出实质一步 2019年,特步正式转型为多品牌、国际化的企业。尽管受今年疫情影响,盖世威及帕拉丁在国际市场的业务停摆,但是索康尼却大力拓展了在国内的布局,表现出了逆势而上的韧劲。 随着中国内地疫情管控成效的不断深入和国际疫情防控举措的不断加强,特步对下半年中国整体市场基本面保持乐观。基于目前国内消费市场的强劲回暖势头,特步对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充满信心,也期待特步集团在主品牌、新品牌的共同发力之下,有一个新的跃升。
7月20日,美瑞新材(300848)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资料显示,美瑞新材是一家专业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生产商,专注于TPU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主要产品包括通用聚酯型、特殊聚酯型、聚醚型、发泡型等多种类型的TPU产品。 “近年来,公司产品在中高端市场不断取得突破,产品结构逐步转型为以高技术附加值的特种品。”美瑞新材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仁鸿告诉记者,在技术方面,尤其在发泡TPU工业化技术等方面,公司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少数几家具有中高端TPU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专注于TPU产业链 打破国外垄断 聚氨酯是一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被誉为“第五大塑料”,应用领域涉及轻工、化工、电子、纺织、医疗、建筑、建材、汽车、国防、航空航天等。尤其是近年来,全球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精细化工行业作为传统化工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 TPU最早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58年研制成功。随后,德国巴斯夫、美国诺誉、陶氏化学等化工企业也相继研制成功。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欧、美、台资企业进入大陆后,大陆一些企业开始进行TPU的生产、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TPU产量和消费量均已位居世界前列,业内出现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在山东、浙江、广东等地形成了较大规模的TPU产业群,TPU产品的种类和产量都有了明显进步。 根据天天化工网的统计数据,2014-2018年国内TPU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4.95%。2018年我国TPU产量达到43.65万吨,且年均消费量保持约15%的高速增长,我国逐渐超越欧美成为全球最大的TPU生产和消费国。 “不过,从整体上看,我国TPU生产企业大多属于小型或微型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生产分散、自动化水平低、规模生产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产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竞争激烈的中低端产品市场。”山东某私募研究员赵阳对记者表示,但TPU产品细分领域众多,部分本土企业通过自主创新,逐步掌握了行业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实现部分进口替代,并在部分细分领域建立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美瑞新材自主研发的“双螺杆连续反应挤出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成为同行业首家将关键设备和部件实现自主设计并国产化的企业,打破了跨国公司对TPU制造装备的垄断,助力中国TPU行业和下游市场的快速发展。 “基于该设备和特有工艺制造的成品,均已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汽车、军工、密封、品牌运动装备等中高端市场,助力关键材料的国产化供给。”王仁鸿表示。 王仁鸿表示,公司具有发泡型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复杂的产品配方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在诸多细分领域打破了外资垄断,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产品竞争优势。未来,公司将持续开拓发泡型产品的应用市场,不断提高发泡型产品对公司的业绩贡献。 此外,美瑞新材在发泡TPU(ETPU)、高端聚醚TPU、高端密封件专用TPU以及热塑性有机硅聚氨酯弹性体(TPSiU)方面也实现突破,打破了国外公司在这些领域的垄断局面,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差异化竞争 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比超六成 赵阳表示,从目前TPU行业的整体供给情况看,通用型TPU产品的产量占比高,供给充分;而特种TPU产品的技术门槛高,产品附加值高。从竞争格局上看,TPU产品细分领域众多,具有比较优势的规模以上公司选择某一产品领域重点突破,也可以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招股书显示,美瑞新材在TPU研发、生产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某些细分领域已具备与国外知名企业竞争的实力,尤其在发泡TPU工业化技术等方面,公司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美瑞新材重点聚焦差异化市场开发,依托特种品的技术优势,持续提升在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目前,美瑞新材在电子注塑材料、页岩油气管材、消防水带、高端薄膜产品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2017年以来,公司根据TPU行业市场竞争情况及自身中高端产品的竞争优势,战略性增加特殊聚酯型、聚醚型等特种品的产能布局,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以进一步扩大中高端产品的销售规模。公司特殊聚酯型、聚醚型和发泡型为代表的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比逐年快速上升,已由2017年的39.82%上升至2019年的61.89%。 “TPU是一个高度差异化的产品,TPU市场是一个高度差异化的市场。”美瑞新材研发总监宋红玮告诉记者,公司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创新,不断开发出差异化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确保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领先地位,推动公司不断向前发展。 美瑞新材本次上市募集资金将投向30000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项目、8000吨膨胀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项目、技术中心项目、营销网络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将以本次发行上市为契机,不断提高现有业务经营管理水平,精心实施募投项目,全面提升公司综合实力,确保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公司价值,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王仁鸿表示。
意见领袖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 本文作者:屠光绍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理事、全国政协委员、中投公司原总经理 当前全球有两种疫情,一种是病毒的疫情,一种是保护主义的疫情。在这两种疫情下,要尤其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成长壮大,有着很强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短板。未来,加快深化改革和继续扩大开放,是我国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两招。中国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既对中国有利,也是对全球的贡献。 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和变动背后的因素 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性是由其在整个经济体系当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供应链体现的是产品和服务生产环节的连接,按照整个生产流程,把上游、中游、下游构成一个链条,一般来说是企业的协作生产方式。而产业链是不同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组合方式。总体来说,产业链供应链在整个经济体系里面,发挥着“脉络”和“骨骼”的作用,企业是经济体里的“细胞”,产业链供应链把这些“细胞”有机地组合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机配置。 在市场经济体系里,因为要素资源的分布和分工的细化,围绕着产品和服务生产形成供应链,产业和产业之间又相互依存,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在整个经济体系里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变动代表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既支撑着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转,又影响着无数个微观主体即企业的经营。从链条效应看,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和产业之间,是通过供应链和产业链连接起来的,如果某一个生产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上下游的正常运转,整个链条就会出现中断,进而会影响整个链条的稳定,对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都会产生重大的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技术的进步及其它影响因素的变化,产业链供应链也会发生一些变动。那么,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和变动背后的因素是什么?通过我们的总结,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形成和变动过程,有一些基本规律,当中有几个因素特别重要。第一个基本的影响因素就是市场。在市场中实现配置资源,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里面,要讲究投入产出,要优化资源配置,要讲究提高效率,市场就发挥着引导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和变动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在供应链中的龙头企业特别重要,因为它处在整个供应链的上游,它对于供应链的形成和变动起着关键的作用。产业链中有些核心行业也是处在上游或核心环节,对整个产业链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当然参与供应链的其它众多企业和产业链的其它行业也起着支持作用,共同形成维护链条运转的合力。第二个基本影响因素是技术进步。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技术进步,会改变整个生产的流程,改变生产和服务的形态,改变整个资源配置的方式,甚至会打破物理和空间的制约,使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发生重组,从而引起产业链供应链的变动,提升整体的能力和效率。第三个基本影响因素是营商环境。法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开放程度等构成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的状态如何也会影响市场主体的选择,尤其是空间和区域资源配置,从而也会导致产业链供应链的变动。从历史过程观察,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变动是这些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特别要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经济合作深入推进,全球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资源的全球配置成为潮流,产业链供应链突破在某一个区域、某一个地方的布局,形成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趋势。所以,我们就看到,很多产业链供应链到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区域、一个地区的状态了,已是全球的状态了。 总之,产业链供应链一旦形成,在一定条件下会保持相对稳定,但在市场发展,科技进步,营商环境改变,再加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链供应链也处在不断变动的过程中。 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现状 随着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和成熟,市场不断扩大,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在不断成长壮大,体系也在不断健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不断成熟壮大,对于支撑整个中国产业和经济体系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引领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有很强的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中国的市场很大。产业链供应链首先要有巨大市场的支撑,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第二个优势,中国经过70年的发展,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业门类,完整和健全的产业体系。第三个优势,中国的基础设施条件也比较好,无论是传统的基础设施,还是现在的新基建,都不断地在完善。第四个优势,就是中国的人力资本优势。中国一直重视教育,重视人力资本,这为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壮大和成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对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进行分析的话,有不同的观察维度,但概括起来看,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观察。第一,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自身的发育程度来看,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自身有相当强的基础,也具备很强的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在国际上有很强的优势。第二,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融合程度来看,随着不断开放,外资不断进入中国,中国企业不断地走出去,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国现在的产业链供应链已经跟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了WTO之后,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密切地融合,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在全球占据很高的比重,同时吸引外资的量也非常大。 为什么当前特别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我们对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还是非常有信心的。那为什么在当前特别重视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或者说是遇到什么不利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因素,才如此强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 我想,是不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国际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比较集中体现在产业链供应链的中断上。为了控制疫情的传播,防止疫情进一步恶化,各个国家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流动,就使得很多企业没办法正常经营,贸易大幅下降,生产停顿,造成了产业链供应链的中断。尽管有的企业可以复工,但受供应链的上游下游不能复工复产的影响,这些企业即便能复工却不能复产。相对而言,中国比较早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中国的很多企业实现复工复产,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就能够恢复得更快一些。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中国有些企业和产业国际化程度比较高,跟国际的合作比较密切,即使中国的疫情已经控制住,但是全球其他国家疫情还没有得到控制,反过来也会影响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恢复和稳定的效果。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大的冲击,而且疫情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说明产业链供应链在特殊情况下是有其脆弱性的,因此必须重视和提高在突发事件冲击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能力。 我认为,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比现在的疫情更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近年来,国际上一些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出现逆全球化的倾向,有可能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和伤害。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威胁,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它会影响全球的贸易投资体系和全球市场秩序,比如贸易保护主义提高关税,投资保护主义对投资进行限制,多边规则包括WTO在内的国际机构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全球市场运转的秩序和环境发生改变,会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形成威胁。第二个方面,某些国家的单边贸易投资政策变化不利于全球经济合作,经贸关系政治化,歧视性色彩和非经济因素明显上升,干预企业的非市场行为加大,企业按照市场原则配置资源的行为扭曲,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必然受到影响。 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很大很严重,但相对来讲随着疫情逐步控制,产业链供应链会不断恢复,但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不利影响则是更深层次的,因为它是人为的,可能更会产生更基础性的破坏。特别是超级经济体的大国,其政策的外部性更强,因而一定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地与全球融合,针对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可能产生的影响尤其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和警惕。 我认为,当前全球有两种疫情,一种是病毒的疫情,一种是保护主义的疫情。在这两种疫情下,我们尤其要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风险已经出现,我们要做好风险的防范。 中国保产业链供应链,究竟该如何做? 概括起来,根本的应对之策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深化改革,改革我们的体制机制,特别是改革科技体制机制,要更好地来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来促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有很强的优势,有很好的基础,在不断地成长和壮大。但是,总体来看,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里面的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关键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企业,还处在中游下游,还没有起到引领作用,还没有取得制高点。这就要通过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创新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科技创新最大的制约,就是体制机制的制约。我们在科技上可以投入很多,但是实际效率怎么样?这和体制机制是有关系的。只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才能激发更多的科技创新活力,有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科技创新里边来,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往上游走,使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是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支持。 另一方面,是扩大开放。从全球来看,产业链供应链是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和全球的互动合作越来越深入。在目前逆全球化抬头的形势下,中国不断扩大开放,表明了中国坚持全球化方向的坚定决心。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如果能够扩大开放,本身就是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一个重要支持。中国坚持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质量的外资,也使得中国越来越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配置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有利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地强化,同时也有利于全球的资源配置。中国坚持开放,更多地支持我国的企业高质量地走出去。只有高质量地走出,才能真正的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才能够真正跟国际深化合作,从而巩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 中国要用我们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是对全球的贡献,反过来讲,国际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也会对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形成有效支撑。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既对中国有利,也是对全球的贡献。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于2012年9月16日成立,是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质的学术智库组织。论坛致力于为关心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高端交流平台,推动理论、思想、创新和经验交流,为相关决策与研究机构提供理论与实务经验参考,进而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最终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