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政府网消息 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沪宁出席。 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认真总结和运用好防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落实和完善常态化防控举措,有针对性做好防输入工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坚决防止反弹,推动企业复产达产、生活服务业复业复市和学校复学复课。 会议指出,各地要抓紧评估“五一”期间人员较大规模流动和一定范围聚集情况下防控举措效果,总结旅游景区、餐馆、住宿、商场等场所既有利于防控、又有利于复市的有效做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指导地方发布相关指南,运用好的做法进一步提高常态化防控的精准性,在此基础上推动更多生活服务设施恢复经营,带动居民消费回升,更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步入正常轨道。 会议指出,目前全国许多省份中小学已有序复学复课,部分高校学生开始返校。要压实地方和学校责任,做好中小学复学后疫情防控,强化学校相关人员防疫知识培训,加大对条件相对薄弱学校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和防疫物资配备支持力度。各高校要针对学生跨区域返校、集中住宿、教室和食堂等场所人员密集等情况,制定细化防控方案,做好防疫物资保障。建立健全各类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健康状况监测报告制度,按要求落实核酸和抗体检测、隔离观察等措施,切实做到“四早”。以科学精准防控推动复学复课。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加快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尤其是推进检测时间短、且无需实验室的核酸快速检测设备生产扩能,加大政策、审评审批等支持,协调帮助重点企业解决生产扩能中的困难。加快组织移动方舱实验室生产,吸纳更多具备条件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核酸检测。保证检测安全、快速、可靠。一旦发现疫情立即精准管控,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发布信息,决不允许瞒报漏报。 领导小组成员丁薛祥、孙春兰、黄坤明、蔡奇、王毅、肖捷、赵克志参加会议。
本报记者 包兴安 小微企业再获税收优惠政策支持。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根据形势变化和企业诉求,及时推出和完善相关政策。针对目前疫情尚未过去的情况,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所得税,延长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相关税费政策实施期限。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延长免征增值税时间。更大力度帮助企业渡难关。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累计实现减税降费7428亿元。其中2020年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182亿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了支持疫情防控,我国今年出台了一系列的减税降费和免租等措施,对推动复产复工、缓解企业困难、保就业保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好于市场预期,减税降费对此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一系列政策效应的不断显现,复工复产正逐步达到正常水平,增值税发票大数据显示,全国企业复产复销逐周向好,目前销售收入已接近去年可比水平的95%。 “虽然我国各地中小企业复工速度较快,4月中下旬以来,部分线下消费开始加快修复,但由于受成本继续累积和需求减少的影响,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依然较大。”陈龙表示,国家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所得税等政策,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的压力,对于保市场主体和保就业起到积极作用。 据了解,在今年新出台的多项税费优惠政策中,自2020年1月1日起,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上述优惠政策适用的截止日期将视疫情情况另行公告。 同时,为进一步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和企业复工复产,便利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办理申报纳税事宜,今年税务总局多次延长申报纳税期限。税务总局在连续延长2月份、3月份、4月份申报纳税期限之后,综合考虑疫情影响和“五一”假期安排,在全国范围内将5月份纳税申报期限延长至5月22日。 “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远未结束,整体经济运行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因其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是受疫情影响最重的行业群体。”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继续延缓缴纳所得税,是减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税收负担最直接最有效手段,等于政府通过延缓征税政策直接让利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利于加快其恢复经营活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张依群认为,我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布广泛,遍布街道社区,多是从事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类生产经营项目,和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快递服务、生活服务等纳税人一样,继续给予其延长免征增值税时间,既可以提升疫情防控物资保障能力,又可以有效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品和服务供应,起到活跃区域经济、刺激带动消费、保证基本就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海关总署7日公布数据显示,4月我国外贸进出口2.5万亿元,同比微降0.7%;其中,出口1.41万亿元,增长8.2%,3月出口为下降3.5%;进口1.09万亿元,下降10.2%。专家认为,出口实现超预期增长原因包括低基数、积压订单交付、与东盟贸易关系深化、国外相关疫情严重地区进口需求增大等。国内疫情好转以来内需逐渐恢复,进口状况有望适度改善。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07万亿元人民币,下降4.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74万亿元,下降6.4%;进口4.33万亿元,下降3.2%;贸易顺差4157亿元,减少30.4%。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4月出口表现超出预期,或缘于积压的订单仍旧处于交付阶段,同时防疫物资出口和出口替代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4月出口水平。此外,与东盟贸易关系的深化也是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首先,上年同期基数明显偏低,一定程度推高了今年4月的出口增速。其次,当月我国对美欧等疫情严重地区出口反弹,与当地停工停产导致商品供应不足,进口需求短期加大有关。再次,近期防疫物品出口增速加快,也对当月整体出口水平起到一定拉动作用。 展望未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我国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仍将保持一定韧性,但对欧美等区域的出口应该还会受到疫情影响,相关需求恢复将是一个较慢的过程。同时,国内疫情好转以来内需逐渐恢复,进口状况有望适度改善。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5月7日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915亿美元,较3月末上升308亿美元,升幅为1%。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表示,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我国采取了强有力应对措施,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市场主体行为理性有序。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表示,下阶段,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会继续保持稳定。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没有变,目前国内逆周期调控逐渐发力,疫情防控趋势向好,复工复产逐渐完全,经济出现积极改善,对外汇储备形成有力支撑。另一方面,疫情在海外加速蔓延形势下,人民币资产价格相对稳定,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发展前景,国际资本流入有助于促进跨境资金平衡。
本报见习记者 昌校宇 5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五一”小长假期间交通、消费、旅游和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在会上用五句话概括了“五一”旅游市场的特点。 一是防控有力,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各地把疫情防控与景区自身承载能力结合起来,按照景区接待游客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30%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对每家景区实施具体指导,要求各景区严控三关:最大承载量30%、网上分时预约、关键节点及时疏导。为此,各景区普遍增加人员设施配备,完善疫情防控措施,从严抓好测体温、验绿码、保间距等防疫措施,对重要区域节点加强现场管控,总体做到了假日旅游的“限量开放、预约开放、错峰开放”。 二是落实有方,一方面,各地党委和政府充分发挥了主体责任作用,很多省区市的党政主要领导深入一线,指导做好景区开放管理各项工作,为推动工作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将远端引导和现场疏导相结合,形成了景区开放管理的合力。 三是复苏有劲,在做好防控疫情和防止人员聚集前提下,积极满足人民群众出游的需求,扶持旅游企业复工复产,旅游市场得到了有力的恢复。据测算,5月1日至5日,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与去年相比,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旅游市场基本恢复了同期的50%,促进了旅游业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四是安全有序,立足“早部署”“早发现”“早调度”“早处理”,对出现的一些苗头性安全问题和拥挤情况,能够迅速行动、及时调度、妥善解决。五一期间旅游市场未发生疫情,未发生重大涉旅安全事故和重大投诉案件。 五是文明有礼,我们推动旅行社、酒店等企业实施分餐、分批、分时就餐,引导游客使用公筷公勺、拒吃野味,树立文明用餐和绿色饮食新观念;广大游客自觉遵守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疫情防控制度,体现了文明旅游新风。(编辑 张明富)
本报见习记者 昌校宇 5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五一”小长假期间交通、消费、旅游和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会上表示,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在各地各部门对“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工作评估的基础上,对假期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初步评估。 总的来看,各地严格落实假期防控各项措施,各部门落实部门责任、加强工作调度、推动工作落实;各单位加强管理,细化防控责任,落实防控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合理安排出行活动,坚持戴口罩出游、防聚集度假。 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五一”期间整体疫情平稳,没有出现来源不明的散发病例,没有出现聚集性疫情,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持续降低,全国疫情积极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初步评估显示,“五一”假期的防控经受住了考验,“五一”假期防控效果还需要观察14天以后才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评估结论。(编辑 张明富)
本报见习记者 昌校宇 5月8日,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的形式是在这次疫情发生以来有一些地方进行的积极探索。 商务部指导各地商务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基础,精心组织了“五一”促消费活动,激发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积极性,以有力的促消费措施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也积极搭建了促消费平台,开展购物节、电商节等打折促销活动,有些地方就像刚才记者提到的,发放了消费券、折扣券,在“五一”期间全国各地开展了上千场次的消费促进活动。 关于消费券方面的情况,据初步统计,在疫情发生以来,有28个省市、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达到190多亿元,这些促消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实现了聚焦人气、增强信心、提振消费的目标。 具体表现在:一是拉动消费增长,有效提高了受疫情影响的消费信心,促进人气回升、市场回暖,增强消费动力。促消费活动对拉动消费增长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一些地区面向困难家庭和低收入群体,定向发放了消费券,让消费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三是帮扶了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发展。这些促消费活动重点针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餐饮、零售等行业,为这些企业带来了明显的客流量,增加了实际收入,对稳定企业和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