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程实、钱智俊 “理想总是丰满的,而现实总是骨感的。”4月17日美国公布经济重启指南至今,市场对于美国复工成效的期待持续高涨,助力美股创下1987年以来最强单月表现。但是随着5月的开启,美好的预期正在迎来现实的检验,其结果也将主导美国经济金融的未来走势。围绕这一焦点,我们构建了两步测算模型:首先从复工后的居民活跃度推导经济活力的高频变化,进而演算季度经济增长的总体表现。研究表明,一方面,复工对美国经济的短期提振有限,即使在相对理想的条件下,美国经济在二季度仍将受到深度冲击。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压力尚未真正消退,复工的持续性依然存疑,加速复工或将适得其反。有鉴于此,我们维持此前预判,即在3月份的“信心冲击”之后,美股仍将遭遇源于经济基本面的“实体冲击”。市场此前对复工成效的过高预期料将渐次迎来修正,并催化“实体冲击”下资产价格的调整。同时,由于复工在短期内难以显著降低美国经济金融风险,6月份美联储推出收益率曲线控制的可能性亦将上升。 资料来源:我们的测算 复工的经济影响:两步测算法。对于美国复工的经济提振作用,美好的想象难免走向偏颇,基于现实的推算将更具前瞻意义。沿循这一思路,我们构建了两步测算模型:首先从复工后的居民活跃度推导经济活力的高频变化,进而再演算季度经济增长的总体表现。具体的推导逻辑和指标体系如下: 第一,从居民活跃度到经济活力。一方面,基于我们此前研究中国复工的经验,交通数据能够敏锐反映防疫封锁力度和居民活跃度的变化。自疫情爆发后,谷歌定期发布美国社区交通数据。基于此,我们采用其中的购物、娱乐、迁徙、工作、旅游五大领域的交通数据均值(以下简称CMI),以刻画居民参与经济活动的强弱,从而追踪和前瞻美国经济从封锁走向复工的详细进度。另一方面,我们采用纽约联储的周频经济指数(以下简称WEI),以刻画美国经济活力的高频变动。这一指标基于十类主要的日频、周频经济数据编制而成,信息更为综合全面,并且有效滤除了噪音干扰。我们的实证研究显示(详见附图),美国疫情爆发至今,CMI与WEI的周频走势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在计量模型中,CMI对当期和滞后一期的WEI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系数分别约为0.2个和0.1个单位,并且均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模型R2达到0.97。由此可知,通过对CMI的追踪和前瞻,能够相对合理地推断美国经济活力的未来边际变化。 第二,从经济活力到增长表现。美国周度的经济活力变化,能否准确推导出季度的经济增长表现?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每季度的周频WEI进行平均值处理,得到推算出的季度同比增速(以下简称WEIA)。从历史数据看(详见附图),这一推算增速与官方公布的实际增速走势高度一致。进一步的计量检验表明:其一,在以官方GDP增速为被解释变量、WEIA为解释变量的模型中,截距项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需要剔除,这与许多现有研究中的直观判断不同;其二,在剔除截距项的干扰后,WEIA每变动1单位,官方GDP增速的变动亦接近于1单位,模型R2达到0.86。有鉴于此,美国经济高频活力和季度经济增速存在直接、精确的对应关系。我们提出的“居民活跃度(CMI)→经济活力(WEI)→增长表现(GDP增速)”的推导链条,在逻辑和实证上均能成立。 复工的未来走势:现实料骨感。基于上述的两步测算模型,我们可以推演出不同情景下的美国复工进程和经济影响。研究显示,不同于当前市场高涨的预期,美国复工仍将面临多方面的现实挑战,预计难以有效舒缓二季度经济所遭遇的深度冲击。 第一,复工的短期效果有限。对于疫情时期的复工进程,中国经济提供了目前唯一完整的经验参照。以此为基础,我们需要针对美国国情,做出两方面的关键调整。其一,初速度调高。中国的复工是“冷启动”,春节假期加上堪称全球最严的防疫封锁,导致了复工真正是“从零开始”。从历史数据也可以看到,中国复工初期较为艰难,到中期才明显提高了速度。与此不同,美国防疫封锁较为松散、经济并未完全“休克”,因此复工属于“热启动”,初速度料将更高。其二,加速度调低。中国是在基本控制疫情后,集中全国之力推动复工。与之不同,美国疫情仍未迈过拐点,加之各州的政策差异和政治博弈,因此复工速度预计提升较慢。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们认为,在基准情景下,5-6月份美国复工的速度均值预计达到中国复工中期速度的70%,即每周恢复疫情停工总量的7%左右。由此根据两步法模型推算,至6月末,CMI修复至-13.2%,WEI修复至-4.2%,二季度美国经济的同比增速预计为-7.9%左右,环比折年率预计为-31%左右。这意味着,即使在相对理想的状态下(即复工平稳推进、不发生疫情回潮),美国经济在二季度仍将受到深度冲击。 第二,复工的稳健性成疑。上述经济影响的测算建立在复工能够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如果因防疫封锁放松而触发疫情回潮,进而导致复工停滞甚至倒退,那么就可能出现复工经济成本大于收益的负效应。事实上,目前两重因素正在共同加大这一潜在风险。其一,从疫情演进来看,虽然近期欧洲多国疫情已经迈过拐点,但是相似的疫情进程未必能照搬至美国。从牛津大学的评估数据来看(详见附图),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德国、法国等疫情趋缓的国家,其防疫封锁措施的严厉程度均明显高于美国。与之相比,美国疫情规模更大、封锁措施更弱,因此未来疫情走势是否能跟随上述欧洲国家,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二,从复工进程来看,即使是作为防疫“优等生”的德国、法国,亦在谨慎的反复斟酌中多次放缓复工步伐。日前,法国参议院否决了政府最新提出的解封计划,德国经济部亦敦促各地区不要急于解封。与之相比,美国的防疫“成绩”明显落后,近期每天新增病例数量仍在3万例左右宽幅波动。在此基础上,如果美国提速推动复工,或将操之过急,进而抬升疫情回潮的风险。 当理想撞向现实,当预期走向修正。目前,美国复工的落地力度、节奏和成效仍有较多不确定性,无疑增加了对其经济影响估算的难度。我们也将持续跟踪这一进程,并在两步测算法的框架下不断更新后续研究。基于本文的分析,至少从现有数据和信号来看,市场的预期与复工的现实已存在深刻冲突。因此,以下三个要点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第一,二季度经济冲击依然沉重。虽然美国复工提速开启,但是其短期效果有限,持续性亦不稳固,因此料难扭转二季度美国经济的颓势。即使在相对理想的状态下(即复工平稳推进、不发生疫情回潮),二季度美国经济的同比增速预计为-7.9%左右,环比折年率预计为-31%左右。因此,至少在三季度到来之前,美国的经济金融风险仍将维持在较高位置。 第二,市场或再度修正预期。倘若上述的要点一如期兑现,则意味着二季度经济冲击的强度将是2008-2009年危机期间经济谷底的两倍以上。在此重压之下,美股EPS的降幅预计将大概率高于2008-2009年危机期间。由此,我们维持4月下旬报告的观点:3月份的美股剧震是“信心冲击”,而展望未来,经济基本面恶化将引致美股新一轮的“实体冲击”。此前市场对复工效果抱有过高期望,期待其能够消弭“实体冲击”,并且这一预期在美股4月份的强劲反弹中已经提前反映于价格之中。未来,随着这一预期的修正,以及“实体冲击”的到来,美股的二次探底亦渐行渐近。 第三,6月美联储或将推出新工具。由于复工进程短期内难以稳定美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因此在6月份的FOMC会议上,美联储料将讨论或推出新的政策工具。我们认为,较之于负利率工具,以收益率曲线控制(YCC)进一步管理各期限利率目标,料将是概率更大的下一个政策选择。 (本文作者介绍: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李湛截止至5月10日,美国已经有40多个州公布逐步开放解控的计划。其中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州已经开始制定重启经济的计划,而有20多个州已经允许部分企业恢复运营。 但从疫情状况来看并不乐观,2020年3月30日至5月10日,美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均保持在2万以上,累计确诊病例人数已达到了136万之多。具体来看,近日包括美国副总统彭斯的新闻秘书、海军作战部长等重要官员的病毒检测都呈现阳性。从白宫、议院到五角大楼,这些举足轻重的美国决策机构内部都面临着病毒入侵的风险。因此美国疫情仍就处于高风险的平台震荡期,白宫高级卫生顾问福奇认为二次爆发将是难以避免的,而美国健康中心主任则表示在现在的情况下即使美国选择性开放,也会让三分之一的美国民众面临感染风险。 我们认为美国政府之所以要在此高风险的节点重启经济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一是,美国整体失业率状况恶化相当严重。最新报告数据显示4月美国非农就业减少2,050万个,失业率为14.7%,这数据略好于市场预期的2,200万和16%。但实际上这份基于4月中旬对企业以及家庭的调查报告在公布时已经难以充分反映当前就业市场面临的严峻压力。在报告中,有数百万因为某些原因缺勤的工人也被标记成了就业者(例如隔离措施等),如果这些实际没有到岗且没有薪水的工人算入临时解雇的失业者,那么4月失业率将上升3至4个百分点,且美国政府目前的失业统计只能包含那些失去工作但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美国政府对失业率的追踪已经超过70多年,目前情况的恶化已经远远超过了1982年的10.8%以及2009的10%。 从细分上看,总体失业人数行业分布比上个月分散得多,这表明除了重灾区的休闲与酒店业,关闭的影响已经广泛波及到其他行业。目前1810万新失业者表示他们暂时失去了工作,而200万人表示失业是永久性的。这也意味着若企业近期能尽快重新营业,那些被休假的人重返工作岗位会容易得多。 二是,美国国内对于复工的民意正在上升,全力争取连任的特朗普政府需要推动经济重启。根据FiveThirtyEight的数据,目前民众对于经济的担忧程度已经远超过对疫情的恐惧。从细分上看,对经济非常担忧的比例达到了55.1%,而对疫情非常担心的比例为32%。且美国股市近期反弹幅度较大,纳斯达克指数已经将今年的跌幅全部收复,投资者们正在对V型快速复苏进行押注。若不尽快重启经济,被证伪的复苏逻辑很可能将导致美国股市第二轮下挫。 三是,对美国企业失去市场份额的担忧。随着韩国以及欧洲等国随着疫情逐步受控,已经纷纷在近日宣布了解封措施意在重启经济。瑞士、芬兰、奥地利、德国、挪威等于4月底之前就已经宣布放松管控措施,而德国、意大利、法国也在5月先后宣布分阶段放松限制性措施,逐步复工复产。但与欧洲各国不同的是,美国不但疫情仍处于高风险的平台期,且州和地方政府的应对能力参差不齐。同时,各地在执行保持社交距离、有效隔离等措施上没有同步,这种缺乏跨司法部门的协调可能将进一步增加疫情再次升级的风险。毕竟归根到底成功重启经济的必要条件在于对疫情的合理控制,而较为理性的债券市场显然认为经济复苏将是缓慢的。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经触及0.105%的纪录低位,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更是显示2021年4月利率约为负0.5个基点。 (本文作者介绍:中山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机构 人大重阳 本文作者:王晋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 我个人认为人民币将来首先应该会成为一个区域性货币,在此基础上去逐步成长为更大的国际性货币。在亚洲区域性货币里成为强势货币是大势所趋。 这次回过头来看,包括金融大动荡引发问题的根源,我同意各位的观点,它主要是新冠疫情的冲击导致的措手不及。过去从来没有想过这会有一个突然的事情,本身它并不是美国经济周期到了周期性内生要求的周期性调整。它快速的把过去的进程打断了,也把还在往前走的经济进程快速打断了,而且打断的程度非常大,因为它很严重。所以可以看到很多政策的对冲根本不是按照正常的经济周期性的政策去对冲的,而是一些非常应急性的大对冲政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即使美国把货币放到了最松的水平,美元指数、美元这两个月来很强。最近特朗普有一个表态,他讲“强美元比较符合美国的策略,有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他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在这样一个全球都很难过的时候,如果它能够保持一个比较长期的强美元,美元资产对全球吸引力会进一步上升,这有利于美元霸权的进一步巩固,这也是我们非常担心的事情。 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我非常同意新兴经济体要分拨来看,有像中国这样健康的经济体,也有一些像俄罗斯、巴西比较脆弱的经济体。现在俄罗斯每天新冠患者还有1万多人。这些新兴经济体即使它想借钱成本也很贵,再加上他们有不少外部债务,新兴经济体的债务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现在整个市场想借钱也挺难的。过去经济就不怎样,现在还要进一步搞主权债,在国际上筹资也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有一种办法,对这些经济体来讲,当务之急还是疫情防控,如果疫情防控做不好,后面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出来。我们假设它在严格防控疫情的情况下,在贸易萎缩、经常账户恶化的情况下,如果还需要钱,实在借不到钱的话,他们也会想办法借到一些钱。比如这个国家总有一些好的资产,那么好的资产能否作为抵押?主权债务不好借,是否可以通过好的资产抵押来借钱?未来我们有可能看到这种现象的出现。但很显然,对这些相对脆弱经济体来说,日子肯定会非常难过。 但对整个东亚经济体来讲,前面专家讲了,中国现在疫情防控做得是最到位的,日韩的疫情防控做得也不错,东亚作为全球三大经济区域角度来讲,现在整体状况和表现在全球来讲也是好的。但是通过这个时间是否能够迅速推进区域货币体系的改革,我觉得还是很困难的。我个人始终不看好“亚元”,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理解,中国没有必要搞“亚元”。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体量不断放大,如果我们今天搞了个“亚元”,将来我们会后悔的。我个人认为人民币将来首先应该会成为一个区域性货币,在此基础上去逐步成长为更大的国际性货币。在亚洲区域性货币里成为强势货币是大势所趋,这是我的基本看法。 从金融对中国问题的冲击,看中国的金融问题,我个人的思路是中国在国际上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靠金融,而是靠制造业。看中国的金融,目前还是要以这样一种思路:基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视角看金融。比如看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金融发展的如何都要依靠实体经济这个基础。再比如,人民币的国际化,为什么别人需要人民币,无非两个原因,一是用人民币能买你的东西,二是更重要的,我用人民币,到中国来投资你这个市场,你要给我提供一个强大的资产市场,能够让我保值增值。中间涉及到很多环节,包括资本账户开放等一系列改革。根本上问题还是我用你的钱,就是两个目的:一是我能买你的好产品;二是我到你这儿能便利的投资,并能取得稳定收益。中国市场给别人提供长期收益,最终还是落脚在实体经济的创新和发展上面。所以,我认为各位专家刚才讨论的各种对国内冲击的看法我都赞同,强调一点,当下还是要想办法刺激经济的需求。随着疫情防控到现在取得了重大战略性的成果之后,想办法刺激需求是当前政策的核心要点,尤其是刚才张燕生老师讲的科技问题。在这轮刺激需求过程中,我个人侧重于一定要考虑如何使科技的进步更上一个台阶,这是个核心问题。基本的刺激需求的方法,比如强调的民生工程以外,怎么想办法在科技进步领域更好地刺激需求,恐怕是未来中国在疫情之后,综合实力更上一个台阶的核心要点。 人民币的货币国际化是个中长期任务,它可能需要很久。在目前的疫情冲击下,要把人民币国际化提高到一个什么水平,恐怕还是挺难的。最终人家需要你的货币,是你能够给我提供稳定的收益,强大的市场,你的经济创新和产业链要非常强。包括刚才张老师讲的主动去挂钩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就是说这么大的东西和别人挂钩,对别人还是有吸引力的。所以,当下之际还是要侧重从实体经济恢复角度来应对金融波动。从外汇储备和经济基本面来看,资本的流入、流出波动是可控的。1季度外储减少大约400亿美金左右的水平,每天股市流进流出规模也还可以,基本是可控的。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的主要资助项目。)
2020年一季度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2020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6.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对外贸易结构继续改善,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格局。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迅速行动,主动作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并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突出位置,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今年以来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了1.75万亿元长期资金,春节后投放短期流动性1.7万亿元。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节奏,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二是加大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货币信贷支持力度。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定向支持疫情防控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增加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再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支持经济恢复发展。三是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推广运用,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四是以我为主,兼顾对外均衡。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基本平衡。五是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总体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传导效率明显提升,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1.5%,M2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一季度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3月份一般贷款平均利率为5.48%,比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份下降了0.62个百分点。货币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普惠小微贷款“量增、价降、面扩”。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市场预期平稳。3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4.06,较上年末升值2.92%。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步入衰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重点和节奏。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运用总量和结构性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处理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多渠道做好预期引导工作。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持续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之间的平衡。把握好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和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三方面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5月10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梳理了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货币信贷概况、货币政策操作、金融市场运行和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情况,并展望了中国宏观经济和介绍了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思路。 《报告》显示,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1.5%,M2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一季度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3月份一般贷款平均利率为5.48%,比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份下降了0.62个百分点。货币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普惠小微贷款“量增、价降、面扩”。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市场预期平稳,3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4.06,较上年末升值2.92%。 中信证券表示,《报告》提及“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说明货币政策仍处于“加力”阶段,二季度降准降息依然可期,但对地产表述略有收紧。 一季度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 传导效率明显提升 《报告》指出,2020年一季度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2020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6.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对外贸易结构继续改善,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格局。 中国人民银行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并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突出位置,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有效应对疫情冲击。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今年以来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了1.75万亿元长期资金,春节后投放短期流动性1.7万亿元。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节奏,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二是加大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货币信贷支持力度。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定向支持疫情防控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增加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再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支持经济恢复发展。 三是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推广运用,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四是以我为主,兼顾对外均衡。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基本平衡。 五是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总体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传导效率明显提升,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央行表示,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步入衰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下一阶段七大政策: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报告》指出,央行下一阶段主要有七大政策思路: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和国内外市场的监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增强调控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把握好流动性投放的力度和节奏,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更加重视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为有效防控疫情、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维护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行正常货币政策国家的地位。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体制机制,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方式多渠道补充资本,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继续发挥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的抗疫保供作用,做好收官工作。引导金融机构继续运用好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实施好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与实体经济恢复情况相匹配,与3000亿元、5000亿元政策相衔接,避免出现断档,持续扩大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重行业的信贷支持,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三是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完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建立健全银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长效机制。加强政策协调,促进金融要素流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研究做好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衔接,加快出台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考核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提高尽职免责认定比例,加强与政府性担保机构合作,将更多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民营企业等领域。发展供应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适当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四是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深化LPR改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用改革的办法促进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规范存款利率定价行为,督促银行严格落实明示贷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为基于实需原则的进出口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的财务理念,通过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五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加强金融债券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分层分类的储架式发行管理体系。支持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统一,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统筹监管与互联互通,推进托管行与交易报告库建设,确保金融市场整体稳定和安全高效运行。积极稳妥推动债券市场制度性、系统性开放,引入更多中长期投资者。 六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继续推动全面落实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完善治理体系,严格业务边界,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更好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持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关系,完善经营授权制度,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七是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确保风险总体可控、持续收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中国人民银行将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巩固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统筹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抓住重点,把握节奏,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风险化解任务目标如期完成,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1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1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银行签署双边本币合作协议,允许在两国已经放开的所有经常和资本项下交易中直接使用双方本币结算。 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签署遵守《全球外汇市场准则》的承诺声明,积极参与全球外汇市场建设与发展。 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3000亿元,利率为3.25%。 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了2020年第一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操作量为60亿元,期限3个月。 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4.15%,5年期以上LPR为4.8%。 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操作金额为2405亿元,利率为3.15%。 1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发放专项再贷款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20〕28号),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10个重点省(市)的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总计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支持抗疫保供。 1月3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银发〔2020〕29号),提出30条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保障民生和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发展。 2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9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7日,公开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机构发行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简化部分流程,为疫情期间金融机构发行债券以及发行疫情防控主题金融债券提供支持。 2月7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审计署联合印发《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财金〔2020〕5号),就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提出要求。 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埃及中央银行续签规模为180亿元人民币/410亿埃及镑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30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央行票据2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1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55%和2.60%。 2月14日,证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参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的公告》(证监会公告〔2020〕12号),允许符合条件的试点商业银行和具备投资管理能力的保险机构,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参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 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2000亿元,利率为3.15%,较上期下降10BP。 2月19日,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4.05%,5年期以上LPR为4.75%。 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促进有序复工复产的通知》(银发〔2020〕53号),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25BP至2.5%,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资金支持。 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运用支农再贷款专用额度支持扩大生猪养殖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20〕56号),安排支农再贷款专用额度200亿元,支持扩大生猪养殖信贷投放。 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了2020年第二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操作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2月28日起,中国国债正式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 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金额为1000亿元,利率为3.15%。 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占比考核达标银行给予0.5或1.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优惠,并对此次考核中得到0.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优惠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额外降准1个百分点。 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4.05%,5年期以上LPR为4.75%。 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了2020年第三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费率为0.10%,操作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10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期限为6个月,中标利率为2.19%。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0年第一季度例会。 3月26日,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CFXC)转发全球外汇市场委员会(GFXC)关于市场状况的声明,促进外汇市场专业、公平、高效、稳健运行。
在全民抗疫期间,有些不法分子却打起了疫情的主意,实施新型金融诈骗。3月10日,北京银保监局发文提醒广大消费者,不法分子针对公众居家防疫、普遍通过网络或手机获取信息的特点,借助“区块链”概念发行冠状病毒加密货币Coronaviruscoin等虚拟货币,宣称筹集的资金用于在境外建造口罩、防护服工厂,或用于研究生产冠状病毒疫苗,并许诺高额回报,骗取受害人钱财。 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北京银保监局重点提醒消费者注意低息贷款型诈骗、投资理财型诈骗、盗取信息型诈骗、非法集资型诈骗这“四类”骗局。 “疫情期间,您缺钱吗?xx金融给您授信1万,申请后马上到账。”随着疫情蔓延,部分老百姓收入减少,资金紧张,一些诈骗团伙开始趁火打劫。北京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台,给用户授信数万额度。但要拿到这些额度,需要缴纳工本费、押金、解冻费等费用几百上千元,很多消费者上当受骗,缴纳费用后再无音讯。 利用“疫情贷款”诈骗。“您想申请政府疫情专项贷款吗?”疫情期间,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发布可代理申请“额度高、利息低、无抵押、下款快的政府疫情专项贷款”的虚假信息,诱使有资金需求的公司或个人申请贷款,然后以提前收取中介费、保证金等为由实施诈骗。 “宅在家里也能理财”。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老百姓在疫情期间旺盛的投资需求,通过网络聊天室、微信群向投资人推荐私募基金、指导买卖股票、期货等,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交易软件并开户投资。 盗取信息型诈骗中主要包含利用“退改签”诈骗、利用购买防疫物资诈骗;非法集资型诈骗主要涵盖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网站和微信等社交软件,冒充慈善机构、民政部门、医院、爱心人士等向消费者发送“献爱心”的虚假募捐信息,利用群众的同情心实施集资诈骗。利用感染者亲属众筹“医药费”诈骗;利用“销售返利”诈骗等方式。 金融安全知识普及活动也逐步展开。北京银保监局已印发通知,在全行业动员部署“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活动内容重点以提升银行保险机构服务意识、提高消费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主题,以教育引导宣传金融消费者法定权利、倡导依法维权、普及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金融服务政策为主线,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凝聚行业力量,强化消费者金融安全意识。 为维护消费者财产安全,北京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做好四个“应当”,做到四个“拒绝”,避免落入诈骗陷阱。申请贷款应当选择银行等合规金融机构,拒绝小广告、小作坊式的网络金融产品。正规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联系借贷人,沟通办理借贷业务。在放款前不会巧立名目来收取借贷人任何费用,只要是在网上预先交费的贷款业务,一律不要轻信和办理。 投资理财应当牢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拒绝高息诱惑。收益永远和风险成正比,面对过高的收益率应保持警惕和理性,切勿存在“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个人信息应当加强保护,拒绝泄露个人敏感金融信息。在收到“退改签”类的信息后,应通过相关企业或部门公布的官方渠道查询确认,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使用不明来源的无线网络;遇到索要个人信息、短信验证码或银行卡密码等情况时,切勿盲目听信,切勿向他人透漏上述个人敏感信息。 爱心捐赠应当认准正规渠道,拒绝不法分子假借疫情非法敛财。为疫区人民捐款捐物献爱心时,应通过正规官方渠道进行核实,认准正规捐赠渠道。正规募捐均需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相关信息可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查询。捐款前需核实对方账户名称与受捐公益组织的名称是否一致,不轻易将捐赠资金转入个人账户,避免上当受骗。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5月8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们要继续抓紧做好各项工作,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学,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汪洋、王沪宁出席座谈会。李克强通报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座谈会上,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无党派人士代表孙其信先后发言。他们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输入性病例的增长势头逐渐减弱,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极大激发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他们赞同中共中央对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的部署,并就加快疫苗研发、审批和使用,强化重大疫情防控科技支撑,加强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深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全局、沉着应对,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习近平强调,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刻,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风雨与共。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号召广大成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发挥人才优势、智力优势、联系广泛优势,组织6万余名民主党派医务人员投入疫情一线,围绕防止疫情扩散、帮助企业复工复产、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等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协助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好思想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同时号召广大成员踊跃捐款捐物,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大家表示感谢。 习近平指出,大家在发言中对我国抗击疫情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中共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表示赞同,并就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 习近平强调,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一体行动,各地区各部门立即响应,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调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最大程度提高了检测率、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了感染率、病亡率。我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全国各族人民都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了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我们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迅速形成了抗击疫情强大合力,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我们统筹运用综合国力,开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我们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多条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充分展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我们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主动向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疫情防控斗争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习近平指出,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强调,当前,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疫情反弹的风险始终存在。要精准有效做好外防输入工作,抓好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群众的自我防护和管理意识,严密防范疫情出现反弹。 习近平对大家提出3点希望。一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四个自信”,继续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前进、共克时艰。二是继续为防疫情、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前瞻性谋划和规律性思考,提出真知灼见,推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三是协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密切关注社情民意,及时开展解疑释惑工作,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 丁薛祥、刘鹤、孙春兰、黄坤明、蔡奇、尤权、王毅、肖捷、赵克志、何立峰,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出席座谈会的党外人士还有陈晓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和蒋作君、李钺锋、谢经荣、邵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