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梁倩 北京报道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国家医保准入目录谈判日前已告一段落,谈判结果或于年底前公布。过去一年,通过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等措施,药品、高耗值药材价格大幅下降,患者负担显著降低,患者用药可及性大幅提升。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医保控费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国医药市场不合理的“高毛利”时代已进入尾声,企业加速转型,创新药械成为企业的发力方向。 在博弈中让更多患者用得起好药 “某某药进医保了吗?降价了吗?我有卵巢癌,急需这个药,可又吃不起。”“你知道农村有多少癌症患者放弃治疗吗?我爸半年花了10万块,我都快吃不起饭了。”这些是某个医药公众号下的留言,也是目前癌症患者面临的现实。 12月16日晚上7时,随着最后一个治疗黑色素瘤药品的谈判完成,为期三天的2020年度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完成了最紧张的谈判环节。根据今年9月医保局发布的《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今年共有751个品种通过形式审查,涉及癌症、精神疾病、眼病、儿科等药品品种。 这是国家医保局第五次开展国家医保准入目录谈判。为了让患者用上新药、好药,通过“以量换价”谈判准入的方式推动药费下降已经成为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常态化操作。 2015年10月,我国首次组织开展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工作,确定乙肝、非小细胞肺癌等治疗的5个药品,经过多轮谈判,3个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幅达58%,最高降幅达67%。2017年,第二轮44个谈判药品中36个谈判成功,包括肿瘤靶向药、心血管病用药以及血友病等重大疾病的品种,平均降幅达44%,降幅最高达70%。 2018年启动抗癌药专项谈判,17个药品谈判成功,涵盖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慢性髓性白血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黑色素瘤、肾细胞癌、结直肠癌等10多种癌症治疗用药,平均降幅达56.7%,最高降幅为71%。2019年11月,150个药品被纳入谈判范围,其中,70个新增药品和27个续约产品谈判成功,药品涉及癌症、罕见病、肝炎、糖尿病、耐多药结核、风湿免疫、心脑血管、消化等临床治疗领域。此次目录新增品种,平均降幅67%,最高降幅达81%。 今年的谈判结果,国家医保局还未正式公布。从此前市场消息来看,最受关注的癌症免疫疗法治疗用药PD-1/PD-L1单抗价格有望大幅下降。过去动辄一年几十万的费用,让不少家庭对PD-1“可望不可及”。 另有消息显示,已覆盖霍奇金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肝细胞癌等4个适应症的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作为疗效确切的肿瘤治疗药品或以高达80%的价格降幅谈判成功。此前,一名患者每年使用卡瑞利珠单抗的治疗费用近12万元,若进入医保,按降价后价格,经过医保报销,每年每名患者实际支付费用只要1.5万元,这比此前纳入医保的信迪利单抗的2.9万元又低了近一半。 “以量换价”让更多百姓敢治病 “过去吃的降糖药,已经从65元每盒降到现在的不到6元每盒,算下来每年每个人的药费从此前的4680元,两个人近一万元,降到只要800多元。”山西李女士家中有两个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药价下降让她的经济负担顿时减轻了。 除了医保谈判,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更是将大品种的慢病及常见病用药、高值耗材虚高的价格水平降到了“冰点”。 8月24日,上海联采办发布第三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55个通用名品种成功中标,平均降价幅度超过70%,最高降幅高达98.7%。 其中,两个慢性病用药二甲双胍片、卡托普利报出低于1.5分的价格。奥氮平口崩片中,齐鲁制药从去年最低中标价的10元/片,一路降至0.45元/片,降幅达95.5%;康恩贝的非那雄胺片从2018年最低中标价1.88元/片,降至0.17元/片,降幅达90.76%。 据国家医保局测算,对于三批集采的112个品种,按约定采购量测算,每年药品费用从659亿元下降到120亿元,节约539亿元。按报销比例60%计算,可为患者节省216亿元,也为医保基金节省323亿元。其中,治疗乙肝的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两种药物年治疗费用从2015年的约20000元和9000元降低至70元左右。 随着药价大幅下降,用药可及性也大幅提高。据统计,我国慢病乙肝患者近3000万例,规范治疗率仅11%;高血压患者约2.45亿例,血压控制率仅17%。经集采大幅降价后,乙肝用药恩替卡韦在11个试点城市销量从6800万片增至2.07亿片,使用该药治疗的患者净增近两倍;高血压用药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氯沙坦销量普遍增长1倍左右。 11月5日,我国开展的首轮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易生科技、上海微创医疗、乐普医疗等8家企业的10个产品中选,冠脉支架价格将从此前1.3万元左右均价下降至700元左右。 我国每年约有100万冠心病患者植入心脏支架,预计到2021年,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患者植入中选支架,个人自付费用将降至2500元以下。 药企创新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医药行业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在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以及注册制度改革、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快新药审批等一系列医药政策影响下,产业结构加速升级与优化,药品、耗材原有格局与商业价值链被打破重塑,企业转型已是必然。 该人士同时表示,目前国家集采和医保谈判正推动中国医药市场逐步跟海外接轨,未来仿制药降价压力将持续,高值耗材集采才刚开始,国产创新药纳入医保放量值得期待。 信达证券首席分析师杨松也表示,此次医保谈判给予创新药更快的准入机会以及相对缓和的降价幅度,预计创新药仍是政策鼓励方向。 在政策的指引下,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某公司内部会上透露,未来几年其研发投入肯定不会减少,现在正是转型升级、把创新药全部铺开的时候,绝不能回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徐兵河近日在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上表示,中国原创性新药的研发在飞速进展,研发周期快速缩短,不断迭代前进,例如中国CAR-T研究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新型细胞治疗药物上市。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汤艺甜)经过10个月的谈判,英国和欧盟有望达成脱欧后的贸易协议。北京时间12月24日晚间,英国和欧盟谈判代表仍在布鲁塞尔就英国“脱欧”后贸易协定的最终细节进行磋商,双方都在就捕鱼权问题进行最后一刻的讨价还价。英国内阁已经于周三晚间就谈判情况举行了电话会议,欧洲各国政府也听取了布鲁塞尔官员的汇报。最终协议文件大约长达2000页,仍需要获得约翰逊和欧盟各国政府以及双方议会的批准。据BBC报道,英国首相约翰逊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最近几天亲自介入,两人数次通电话,为达成协议最后一搏。一位欧盟外交官表示,英国在刚刚过去的几个小时在阻碍协议的渔业问题上做出了让步。据两位知情人士称 ,约翰逊已经接受欧盟五年半时间内在英国水域捕捞鱼获价值应减少25%的方案。英国最初的要求是,欧盟在三年时间内的捕捞鱼获价值减少80%,但近几天英国提出的方案是减少30%。谈判人员在最后一刻就欧盟船只能够在英国水域捕捞的每种鱼的确切数量出现分歧。目前尚不清楚讨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得出结论。
“高毛利”时代结束 创新成药企突围必选项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国家医保准入目录谈判日前已告一段落,谈判结果或于年底前公布。过去一年,通过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等措施,药品、高耗值药材价格大幅下降,患者负担显著降低,患者用药可及性大幅提升。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医保控费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国医药市场不合理的“高毛利”时代已进入尾声,企业加速转型,创新药械成为企业的发力方向。 在博弈中让更多患者用得起好药 “某某药进医保了吗?降价了吗?我有卵巢癌,急需这个药,可又吃不起。”“你知道农村有多少癌症患者放弃治疗吗?我爸半年花了10万块,我都快吃不起饭了。”这些是某个医药公众号下的留言,也是目前癌症患者面临的现实。 12月16日晚上7时,随着最后一个治疗黑色素瘤药品的谈判完成,为期三天的2020年度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完成了最紧张的谈判环节。根据今年9月医保局发布的《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今年共有751个品种通过形式审查,涉及癌症、精神疾病、眼病、儿科等药品品种。 这是国家医保局第五次开展国家医保准入目录谈判。为了让患者用上新药、好药,通过“以量换价”谈判准入的方式推动药费下降已经成为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常态化操作。 2015年10月,我国首次组织开展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工作,确定乙肝、非小细胞肺癌等治疗的5个药品,经过多轮谈判,3个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幅达58%,最高降幅达67%。2017年,第二轮44个谈判药品中36个谈判成功,包括肿瘤靶向药、心血管病用药以及血友病等重大疾病的品种,平均降幅达44%,降幅最高达70%。 2018年启动抗癌药专项谈判,17个药品谈判成功,涵盖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慢性髓性白血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黑色素瘤、肾细胞癌、结直肠癌等10多种癌症治疗用药,平均降幅达56.7%,最高降幅为71%。2019年11月,150个药品被纳入谈判范围,其中,70个新增药品和27个续约产品谈判成功,药品涉及癌症、罕见病、肝炎、糖尿病、耐多药结核、风湿免疫、心脑血管、消化等临床治疗领域。此次目录新增品种,平均降幅67%,最高降幅达81%。 今年的谈判结果,国家医保局还未正式公布。从此前市场消息来看,最受关注的癌症免疫疗法治疗用药PD-1/PD-L1单抗价格有望大幅下降。过去动辄一年几十万的费用,让不少家庭对PD-1“可望不可及”。 另有消息显示,已覆盖霍奇金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肝细胞癌等4个适应症的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作为疗效确切的肿瘤治疗药品或以高达80%的价格降幅谈判成功。此前,一名患者每年使用卡瑞利珠单抗的治疗费用近12万元,若进入医保,按降价后价格,经过医保报销,每年每名患者实际支付费用只要1.5万元,这比此前纳入医保的信迪利单抗的2.9万元又低了近一半。 “以量换价”让更多百姓敢治病 “过去吃的降糖药,已经从65元每盒降到现在的不到6元每盒,算下来每年每个人的药费从此前的4680元,两个人近一万元,降到只要800多元。”山西李女士家中有两个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药价下降让她的经济负担顿时减轻了。 除了医保谈判,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更是将大品种的慢病及常见病用药、高值耗材虚高的价格水平降到了“冰点”。 8月24日,上海联采办发布第三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55个通用名品种成功中标,平均降价幅度超过70%,最高降幅高达98.7%。 其中,两个慢性病用药二甲双胍片、卡托普利报出低于1.5分的价格。奥氮平口崩片中,齐鲁制药从去年最低中标价的10元/片,一路降至0.45元/片,降幅达95.5%;康恩贝的非那雄胺片从2018年最低中标价1.88元/片,降至0.17元/片,降幅达90.76%。 据国家医保局测算,对于三批集采的112个品种,按约定采购量测算,每年药品费用从659亿元下降到120亿元,节约539亿元。按报销比例60%计算,可为患者节省216亿元,也为医保基金节省323亿元。其中,治疗乙肝的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两种药物年治疗费用从2015年的约20000元和9000元降低至70元左右。 随着药价大幅下降,用药可及性也大幅提高。据统计,我国慢病乙肝患者近3000万例,规范治疗率仅11%;高血压患者约2.45亿例,血压控制率仅17%。经集采大幅降价后,乙肝用药恩替卡韦在11个试点城市销量从6800万片增至2.07亿片,使用该药治疗的患者净增近两倍;高血压用药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氯沙坦销量普遍增长1倍左右。 11月5日,我国开展的首轮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易生科技、上海微创医疗、乐普医疗等8家企业的10个产品中选,冠脉支架价格将从此前1.3万元左右均价下降至700元左右。 我国每年约有100万冠心病患者植入心脏支架,预计到2021年,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患者植入中选支架,个人自付费用将降至2500元以下。 药企创新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医药行业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在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以及注册制度改革、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快新药审批等一系列医药政策影响下,产业结构加速升级与优化,药品、耗材原有格局与商业价值链被打破重塑,企业转型已是必然。 该人士同时表示,目前国家集采和医保谈判正推动中国医药市场逐步跟海外接轨,未来仿制药降价压力将持续,高值耗材集采才刚开始,国产创新药纳入医保放量值得期待。 信达证券首席分析师杨松也表示,此次医保谈判给予创新药更快的准入机会以及相对缓和的降价幅度,预计创新药仍是政策鼓励方向。 在政策的指引下,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某公司内部会上透露,未来几年其研发投入肯定不会减少,现在正是转型升级、把创新药全部铺开的时候,绝不能回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徐兵河近日在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上表示,中国原创性新药的研发在飞速进展,研发周期快速缩短,不断迭代前进,例如中国CAR-T研究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新型细胞治疗药物上市。
每经记者 周程程 北京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陈旭 “压得太狠了,相当狠。” 12月16日下午3点半左右,一家江苏药企人士走出2020年度国家医保目录准入谈判的会场时表示,此次谈判药品是2018年新批的一款中成药,谈判价格大大超出厂方预期,但该人士并未透露具体降幅。 这是2020年国家医保谈判的第三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现场获悉,当日谈判药品涉及抗癌药、内分泌药品等多个领域,罗氏、住友、安进、以岭药业(行情002603,诊股)、扬子江药业、西安杨森等国内外药企参加了当日谈判。 备受关注的PD-1/PD-L1药物谈判也在12月16日进行。 根据此前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的《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目前已在国内获批上市但尚未进入全国医保的全部7个PD-1/PD-L1药品,均已通过了形式审查。 PD-1/PD-L1本土药企方面,记者注意到,百济神州、君实生物、恒瑞医药(行情600276,诊股)的全资子公司苏州盛迪亚今日均出现在会场,但上述企业的人士离开会场时并未透露谈判结果及相关信息。 尽管谈判结果尚未揭晓,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已先行上涨。例如,恒瑞医药(600276,SH)12月15日大涨7.67%,时隔4个月后市值重回5000亿元;君实生物(688180,SH;01877,HK)12月15日上涨4.66%;百济神州(06160,HK)12月16日上涨8.51%。 市场焦点仍在PD-1/PD-L1谈判 医保谈判第三天,气氛依旧十分紧张。一些药企人士在即将谈判前仍在试图打探消息。 下午1点,正排队等待进入会场的本土药企人士吴红(化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其所在企业第一次参加医保谈判,有一个品种参与,老板对此非常重视,由他本人带队来参加谈判。 “在成本测算方面我们做了详细的准备,希望谈判成功能带来更大的市场销售量。” 吴红透露,这次参与谈判的品种是骨科领域药品,她还指着队伍前方排队的几名药企人士小声对记者说:“你可以去问下他们什么情况,他们也是谈骨科产品的。” 吴红说,自己也关注了前两天其他企业的谈判情况,感觉还是挺紧张的。 想要打探消息的不止是药企,券商、投行人士身影也出现在会场外。 “过来是为了关注PD-1/PD-L1的谈判情况。”一位投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当被问及关注原因时,该人士直言不讳:“体量大、最赚钱。” 立鼎产业研究院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PD-1市场规模已达330亿元以上。 另一方面,由于今年参与谈判的PD-1/PD-L1药企数量较去年更多,形势也更为复杂。 去年的医保谈判中,跨国药企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和本土药企君实生物、信达生物参与医保谈判,最终仅信达生物的“达伯舒”谈判成功纳入医保。尽管达伯舒降幅达到63.73%,但其因纳入医保也享受到巨大红利。 今年更多企业将争夺市场。除信达生物的“达伯舒”外,包括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在内的3家本土药企,以及罗氏、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等跨国药企都有志于争夺市场。 企业获批适应症的重叠也将进一步加大竞争激烈程度。特别是在霍奇金淋巴瘤这一适应症上,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均已获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君实生物、百济神州企业人士16日均在结束谈判后快步离开会场,未透露谈判结果及相关信息。 医保谈判成创新药放量催化剂 此轮医保谈判,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下午5点左右,3位药企人士大步走出会场,高兴地表示“谈判成功”,并合影留念。 而就在约10分钟以前,一家本土药企人士则失落离场。 该药企人士表示,所谈药品为类风湿中成药,谈判时价格压得比较低,比原价降幅超过60%,低于产品成本,以至于企业无法承受这一价格,谈判失败。 上述药企人士表示,一个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周期长且成本高,成功率也低。如果刚上市价格就一下子压得太低,企业受影响较大,对企业的研发积极性或产生影响,建议给企业一定的降价缓冲期。 如果药品谈判失败而未纳入医保,对企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上述药企人士认为,对小企业而言,恐怕只有让别人参股或者卖掉。 不过,许多创新药企却看中了另外一面:谈判成功后以较大价格降幅来换取市场快速放量的契机。 兴业证券(行情601377,诊股)研报指出,创新药上市之初的高定价因素往往制约患者的渗透率,药物招标、进院采购等环节周期又相对过长,叠加未纳入医保也会导致在入院和推广方面受到一定阻碍,因此快速纳入医保虽然会伴随着价格下降,但可以带来渗透率的显著提升,因此目前医保谈判已成为创新药放量的重要催化剂。 该研报认为,基于当前渐趋完善的医保谈判制度,创新药在上市初期以较大幅度降价而纳入医保谈判目录已逐渐成为常态。快速推进研发抢夺先发优势以及合理的定价策略等方面,将成为创新药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除通过谈判将新药纳入医保外,企业也十分关注续约谈判药品。对曾进入过医保目录重新续约谈判的药品,若已经发生的报销额度超过了预算的目标,要按比例再次降价。 一位药企人士表示,其公司2017年一款药品纳入医保后销售额实现增长,如今已超过10亿元销售额,对于参与此轮医保谈判,前期已做了积极准备。 这意味着该款药品有望迎来再次降价。此前,2019年续约成功的药品又平均降价26.4%。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球新型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12月16日,2020医保谈判进入第三天。虽然北京的天气依旧寒风凛冽,但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门口却很是热闹。 今天是市场最关注的PD-1的谈判日。当日的谈判从早上八点半就已经开始,相较前两日开始得更早。 昨天,恒瑞医疗、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百济神州等准备冲刺医保的国产药企股价纷纷先涨为敬,其中恒瑞医药领头大涨7.67%,创今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市值再次站上5000亿元。 不过,这些国产药企今日的股价表现大都归于平静,市场在静静地等待着谈判结果。 详情请扫二维码↓
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正紧张进行着。 回顾过去几年,每一轮创新药谈判都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尤其在纳入品种、降价幅度等方面,都将影响相关药企未来经营状况。 第一轮医保谈判始于2015年,由前国家卫计委组织开展了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工作,参与谈判的3个品种: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价格平均降幅58%左右。 2017年,人社部公布第二轮医保谈判结果,其中涉及利拉鲁肽注射剂等36种药品,包括肿瘤靶向药、心血管病用药以及血友病等重大疾病的药品,平均降幅达44%,降幅最高达70%。 2018年,由国家医保局主导的抗癌药领域的专项谈判,确认17个品种纳入医保范围,涵盖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慢性髓性白血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10多种癌症治疗用药,价格平均降幅达56.70%。 第四轮医保谈判发生在2019年11月,共涉及150个药品,其中包括119个新增谈判药品和31个续约谈判药品,主要覆盖癌症、罕见病、肝炎等10余个临床领域。119个新增谈判药品谈成70个,价格平均下降60.7%。31个续约药品谈成27个,价格平均下降26.4%。 从前四轮谈判来看,几乎新增纳入医保范围的相关品种价格腰斩,2019年价格降幅更是被外界称之“灵魂砍价”,首次超过60%。 相比于去年,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方案有所改变,首次实行了企业自主申报方式,并将新药上市的申报截止时间延长至8月17日之前。 这一举措增加了参与医保谈判的药品数量,据今年9月医保局披露共有751个药品通过了医保目录调整形式审查,但最终进入谈判的有多少品种,官方并未公布。 截至12月14日,首批中成药企业谈判结果已出炉。据悉,该公司相关中成药最终降价1/3左右。相对于2019年降价60%,此次谈判降幅相对“温和”。从现场氛围来看,有药企称,现场价格压得非常低,砍价幅度比去年还要大;也有药企透露,正常报价即可,不用太过于紧张。 与化药相比,中成药由于工艺、原料的差异性,质量的均衡性较难评判,且中成药适应症较广泛、临床应用范围较广泛,集中采购复杂程度较高。因此,之前国家集中采购主要集中在化药领域,对于生物制品及中成药的带量采购还停留在地方层面。 随着我国化药领域带量采购的常态化,中成药的带量采购也将逐步推进。今年7月15日-1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司室召开座谈会,就生物制品(含胰岛素)和中成药集中采购工作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研究完善相关领域采购政策。 (图:2011-2019年中成药市场规模及增速;来源: 国家统计局,粤开证券研究院) 2019年,我国中成药市场规模为5271.73亿元,同比下降7.96%。近年来,中成药市场规模震荡下行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部分中成药营销模式存在瑕疵,各地政府相继出台重点监控目录限制中成药“野蛮生长”;另一方面,说明书修订风波持续发酵,近年来,一批中药说明书被要求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进行修订,如蒲地蓝、脑心通胶囊等。 此外,政策监管趋严也对中成药的处方量造成了一定影响。2019年7月,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的通知》,规定非中医类别医师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具中成药处方。这也意味着,西医师短期内无法开具中成药处方。 2020年版医保目录最终结果尚未可知,但根据以往经验,创新药上市后纳入谈判目录,以较大价格降幅换取放量契机,已逐渐成为常态化。当前中成药医保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中成药此次进入国家医保谈判可谓是一次“补考”,这或许会直接影响中成药的临床数据,及行业长远发展。
截至12月15日收盘,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上涨,成交金额796亿元,较上日增加146亿元。个股层面,华北制药、丰原药业封板,泽璟制药-U、信立泰、恒瑞医药放量涨逾7%。 (来源:Choice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恒瑞医药时隔4个月重回5000亿市值,报收于97.02元/股,涨幅7.67%。 对于恒瑞医药放量大涨的原因,一方面,其1类抗肿瘤创新药氟唑帕利胶囊于14日获批上市;另一方面,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正在进行时,从首日谈判成果来看,此轮价格降幅相较往年“温和”,PD-1降价或不及预期,进而导致其股价大涨。具体来看: 12月14日,恒瑞自主研发的PARP抑制剂氟唑帕利胶囊(商品名:艾瑞颐)获NMPA批准上市,这是首个国产PARP抑制剂药物。 (来源:国家药监局) 简单来说,PARP抑制剂是一种抗癌药物,尤其在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治疗领域具有疗效。截至目前,全球共批准4款PARP抑制剂,分别是阿斯利康的奥拉帕利、Clovis公司的芦卡帕利、再鼎医药的尼拉帕利和辉瑞的他唑拉帕利,其中尼拉帕利和奥拉帕利已在国内获批。 2019年,上述四款PARP抑制剂全球销售额约为13.57亿美元,美国销售额约为6.74亿美元。其中奥拉帕利全球已获批适应症最多,包括前列腺癌、卵巢癌、胰腺癌、乳腺癌等6种,其销售额在2019 年已达到16.42亿美元,同比增长94.8%。 此次,恒瑞医药的氟唑帕利获批上市,成为国内第三个获批上市的PARP抑制剂,亦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PARP抑制剂。中信建投预计,氟唑帕利国内销售峰值将达50亿元。 (图:氟唑帕利国内市场潜力测算,来源:中信建投) 与此同时,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正如茶如火进行着……由于今年由遴选制改为申报制,且条件大大放宽,这也意味着将有超百种药品面临“灵魂砍价”。 其中最具看点的仍然是PD-1单抗。 2019年,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商品名:达伯舒)以降价64%,成为四家参与谈判的药品中唯一成功进入医保目录的PD-1产品,其余三家参与谈判公司分别是外资药企默沙东、BMS和国内君实生物。 进入医保前,PD-1在国内定价为每100毫克7838元,医保支付价为2843元,降低63.7%。换而言之,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年费用只有2.9万元。这与PD-1产品刚进入中国时,每年高达二三十万元的花费相比,仅仅是个零头。 尽管纳入医保伴随着价格下降,但同时带来销售量的显著提升。根据信达生物财报, 2019年,年度的总收入为10.48亿元,其中PD-1信迪利单抗在2019年3月上市销售后卖了10.16亿元,毛利率高达88.1%。 而今年,PD-1的竞争赛道变得更加拥挤,除了信达的“达伯舒”外,还有7款上市PD-(L)1参与竞争,包括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百时美施贵宝的纳武利尤单抗、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百济神州的替雷珠单抗等。 由于参与竞争较多,行业人士此前对于PD-1在本次谈判的预计相对悲观。恒瑞医药亦被市场认为释放出降价信号,此前10月对外放风将卡瑞利珠单抗价格“跳楼式”降到3万元/年。 不过,从医保谈判首日成果来看,似乎与业内普遍预期的“灵魂砍价”稍有差距。14日,参与中成药竞标的一位中成药企业代表表示,公司产品在压价1/3后中标。另有一家药企则称其降价幅度达到了40%。与2019年价格平均下降60%相比,稍显“温和”。 据悉,PD-1产品或在医保谈判第三天进行(即12月16日),但从二级市场反应来看,市场已提前预测PD-1降价可能不及预期。 截至收盘,信达生物涨幅7.92%,报收于60.650港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