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新一轮去产能工作加速推进,一边是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启动更新,今年上半年经营有所改善的钢铁行业,正迎来新一轮政策洗礼,钢铁企业如何应对行业变化?近期,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了多位行业专家,他们表示,兼并重组将是钢企提升发展的突破口,钢铁行业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新一轮“去产能”开启 6月1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巩固去产能成果。通知要求,对尚未完成压减粗钢产能目标任务的地区,要继续坚持运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确保在2020年全面完成“去产能”目标任务。 目前,多地已宣布对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以河北省为例,下属各地市已开始执行河北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河北省2020年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其中,国内钢铁产能分布最为密集的唐山市,此次共对192家企业落后产能进行了淘汰,全部为中频炉设备,淘汰方式均为“封存”或“拆除”。邯郸市计划到2020年将钢铁企业数量由17家整合为8家左右;安阳市要求本年度基本完成钢铁企业重组整合、装备产能置换、环保提标改造,计划优特钢比重达到30%以上,企业数量由11家整合为4家。 山西省发布了《钢铁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行动计划》,在2019年重点推进22个钢铁行业升级改造项目的基础上,计划以打造山西省特种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和千亿产业培育为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山西省钢铁行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引领能力。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表示,2016年,国家提出了钢铁行业用5年时间化解1.5亿吨以上过剩产能的目标,这一目标在2018年提前完成,并且彻底清除了“地条钢”。如今,新一轮“去产能”启动,目的主要是对钢铁行业去产能项目进行“回头看”,对前两年工作进行巩固和扫尾。 天风证券钢铁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金龙表示,前期钢铁行业去产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比较明显,行业从2015年亏损到2016年起开始盈利,同时,全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从当年的70%以上下降至目前的约50%,“从量级上看,今年压减产能量相较2017、2018年的高峰期还是有所差距的,所以对行业的影响并不明显。”马金龙说。 王国清介绍,近几年,各地仍存在部分企业不及时关停被置换产能、老旧产能重新进入市场等问题,而今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去产能”收官之年,新一轮的去产能是巩固之前工作成果的必要措施。 产能置换新规将出台 除了“去产能”提速,钢铁行业产能置换的指导办法也启动“更新”。为了严禁钢铁行业新增产能,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信部于7月24日下发最新版《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2020版置换办法)。 相比于2017年的修订稿,2020版置换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重点区域、产能置换比例等细节内容,做出进一步提升。例如,办法实施的重点区域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汾渭平原以及其他“2+26”大气通道城市,一共包括46个省市和示范区。重点区域置换比例不低于1.5:1,其他地区置换比例不低于1.25:1。此前,办法实施区域主要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其置换比例为不低于1.25:1,其他地区实施减量置换。 对此,马金龙认为,由于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钢铁行业还出现了产能越去、产量越多的矛盾。 “我国粗钢产量也屡创新高,此次产能置换办法修订将各项指标提高、收严,可以维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促进了产能的跨区域流动,提升装备技术水平。”马金龙说,从对行业影响上看,还要依据各地执行情况,但目前来看,钢铁行业在产能置换上必须要加严,进而控制产量、产能。 日前,工信部原材料司一级巡视员吕桂新表示,随着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及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钢铁行业已出现产能降低、产量增长的矛盾现象。“在行业减量化发展的大趋势下,进一步提高产能置换比例有了现实的需要。”吕桂新说,在当前行业兼并重组的重要窗口期,产能置换政策采用清单化管理方式,为过剩产能稳妥退出、新建产能有序前行提供了参照,同时,在促进短流程炼钢工艺发展、提高行业集中度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钢企兼并重组正加速 政策层面的变化,将对钢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有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引导下,钢铁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钢企兼并重组也在加速。 目前,A股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已热络起来。三钢闽光在6月2日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21.52亿元收购三钢集团持有的罗源闽光100%股权。三钢闽光表示,此次收购有利于该公司产能置换方案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推动该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和沿海战略实现。同时,也将为三钢闽光新增年产钢量约190万吨。 首钢股份6月13日公告称,将所持有的北京汽车10.29亿股内资股与首钢集团持有的首钢钢贸51%股权进行置换。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首钢钢贸,而且,首钢股份对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的持股比上升至80.82%。公司表示,置换完成后,首钢股份产业链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产销紧密协同、提升产销研一体化经营能力。 针对产能置换新规对钢企的影响,卓创资讯分析称,重点区域范围增加,意味着置换比例为1.5:1的区域变大,整体置换的规模较2018年要大,新增产能相应减少。例如,按照原有200万吨产能计算,2018年产能置换后新建产能为160万吨,2020年产能置换后新建产能为133万吨,产能减少27万吨。 此外,针对2020版新规对已完成实质性兼并重组企业“重点区域按照不低于1.25:1的比例进行置换,其他地区的置换比例不低于1.1:1”的要求,卓创资讯认为,一些在进行产能置换或已经完成的企业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按照新标准有效置换。 对于接下来的行业走向,有专家认为,未来钢铁行业将是“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的模式,一方面,钢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升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另一方面,要在超低排放改造中不断突破,共建绿色产业链。
再融资新规出台已有5个多月,新规实施后的定增反馈意见也陆续披露。监管有哪些新变化?哪些是新时期审核关注的重点?改造项目”,另有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不过,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1.96亿元,主要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另外,据公司7月18日公告,今年二季度委托理财金额达到了5.09亿元。 购买理财产品时“出手阔绰”,上马新项目时却又伸手向市场要钱。对此,反馈意见要求公司详细说明上述投资行为是否属于财务性投资,同时,补充说明是否存在最近一期末持有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的情形。 由于前次募集资金管理中出现问题,福日电子此次再融资也被重点问询。 反馈意见显示,福日电子前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6.5亿元,全部用于偿还借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募集资金于2016年4月到账。但根据此前福建证监局监管关注函,该公司于2016年9月将部分募集资金转出用作长期股权投资,还存在设立资金专户未经董事会批准、募集资金制度不完善的情形。 基于福日电子的“前科”,反馈意见要求公司说明前次募集资金是否变相用于财务性投资、此次同样用于“补血”的6.09亿元募资使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同时,要求公司对报告期各期末账面资金存放地点、存放类型、存放期限、利息年化收益率等关键性细节问题进行列表说明。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拓邦股份、亚威股份等公司的相关财务性投资内容也都受到“质询”。 有券商人士认为,使用闲置募资购买理财产品本是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一边融资,一边大手笔理财的行为,有可能让本该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通过加杠杆流向虚拟市场。 严控新增过剩产能 对募投项目是否“新增过剩产能”的询问,几乎成了近期反馈意见中的“标配”。 例如,吉林化纤拟募集资金6.5亿元用于相应项目建设,反馈意见就要求公司说明,募投项目是否符合《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国发[2009]38号)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同时,结合公司现有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产销率以及行业发展情况,说明此次进行大规模产能扩张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拟募集资金不超过5.2亿元用于新型包装材料及胶粘材料智能化等项目的永冠新材,同样被问及类似问题。反馈意见提出:“结合市场空间、市场竞争、现有产能利用率等情况说明新增产能规模的合理性,新增产能消化措施,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同属包装行业的嘉美包装也被明确问及,新增年产10亿罐二片罐生产线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说明新增产能规模的合理性等。 事实上,今年6月份,证监会在《再融资业务若干问题解答(2020年6月修订)》中强调,原则上,募集资金投资后不得新增过剩产能或投资于限制类、淘汰类项目。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以及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产能如何消化也成为监管部门在审核该行业公司时关注的重点。 科达利就是其中的一个案例。公告显示,公司拟募资不超过13.86亿元用于“惠州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新建项目”等。在反馈意见中,科达利被问及“未来若国家及地方政府减少对新能源汽车的资金支持,申请人将如何规避由此对公司发展所造成的风险”,同时,要求公司详细论证相关募投项目达产后,新增产能消化的具体措施。与之相类似的长安汽车也被要求结合相关产品产能利用率、在手订单等情况,说明新增产能消化措施。
7月12日,五粮液公告称将启动12万吨生态酿酒项目(一期),总投资约12.68亿元。 这是五粮液自2017年以来又一次进行产能扩张。按照五粮液的规划,2020年五粮液将达到30万吨纯粮固态产能,其中普五产能达3万吨。而本次五粮液再次扩建12万吨产能,未来五粮液总体产能将突破40万吨。 五粮液方面表示,扩建产能是为未来持续健康发展做基础。而在扩产背后,五粮液与茅台在高端酒市场的竞争态势越发激烈。 实际上,五粮液高端酒产品为优中选优,能使用的优质酒仅占比产量的10%,以五粮液2019年20万吨的白酒总产能估算,五粮液高端酒产能仅2万吨,而同年五粮液高端酒的销量已经达到2.5万吨。 显然五粮液高端酒产能已达瓶颈,扩产能后,五粮液高端酒产能也有望随之翻倍,加强其在高端酒市场的竞争力。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产能扩张,五粮液也将面临普通白酒产能过剩的新难题。 五粮液再投12亿扩产能,产能将翻倍 7月12日晚间,五粮液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启动12万吨生态酿酒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约16.58万平方米,拟建酿酒车间5栋;同时建设相关配套建筑和工程,总投资估算为总投资估算为12.6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扩产能是五粮液自2017年以来又一次进行产能扩张。2017年,五粮液正式启动建设10万吨酿酒生产技改项目一期工程。 据了解,目前五粮液的总体白酒产能在20万吨左右,已经为白酒行业产能最高的企业。五粮液2019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拥有独有的“十里酒城”规模(4万吨级特大型单体酿酒车间、年产白酒20万吨的生产能力和40万吨原酒储存能力)。 2020年将是五粮液10万吨酿酒生产技改项目完工时期。根据五粮液此前的规划,通过新增10万吨改扩建项目,2020年五粮液将达到30万吨纯粮固态产能,其中普五产能达3万吨。 而本次五粮液再次扩建12万吨产能,未来五粮液总体产能将突破40万吨,其中高档产品的产品也将随之突破4万吨。 五粮液方面告诉搜狐财经本次产能扩建项目将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建设;扩建产能是为未来持续健康发展做基础。 酒业营销专家蔡学飞表示,像五粮液一样的高档名酒目前在一个快速的上升期,随着市场需求增大,五粮液对于优质酒的产能的需求量业越来越大。“在未来行业挤压态势下,企业的战略应该也是向高档酒扩容,高端白酒产能的需求量会增大。” 扩产为提升高端酒产能 虽然五粮液表示扩产的目的是为了未来可持续发展,可在扩产背后,其与茅台在高档白酒市场加强竞争的意图却十分明显。 在投资者交流平台,有投资者提及,五粮液可否像茅台一样,将当年生产的新酒也存放3年再卖出。 五粮液回应称,由于工艺原因,酱香型新酒味杂、不协调,因此酱香型必须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出厂。浓香型新酒比较舒适顺口,储存一年即可出厂,但五粮液目前储存时间已达两年以上,将逐步达到3年以上。 为此五粮液还在2017年投资了8.57亿元建设30万吨陶坛陈酿酒库一期工程项目,效仿茅台原酒储存三年后再包装投放市场。 在高端酒产能和销量方面,茅台也处于领先地位。数据显示,2019年,茅台酒基酒产量约4.99万吨,销售量3.46万吨,产能和产量均高过了五粮液高端酒。 虽然目前五粮液白酒的整体产能能达到20万吨,为白酒行业产能之首,但实际上高端酒五粮液的产能只有2万吨左右。 销量方面,此前在业绩说明会上,五粮液表示,2019年五粮液销量约2.5万吨,其中经典五粮液产品占比近七成,高端五粮液产品2019年实现了量价齐升。 五粮液也曾对外界表示,公司普五、1618等高档酒产品是优中选优,高档产品能使用的基酒占比总体产能的10%左右。 以五粮液目前的整体产能估算,五粮液高端白酒2万吨左右的产能已达到上限,而五粮液目前只有通过扩产能实现高端酒产能和销量的提升,为未来高端酒的进一步量价齐升提供支撑。 显然,为了紧跟茅台在高端酒市场的竞争,五粮液也需要通过扩产能提高高端酒产能。 根据五粮液的规划,通过技改扩建项目,2020年五粮液将达到30万吨纯粮固态产能,其中普五产能达3万吨。本次五粮液再次扩建12万吨产能,未来五粮液总体产能将突破40万吨,其中高档产品的产品也将随之突破4万吨。 普通白酒产能或面临过剩 在五粮液为提高高端酒产能而扩产的同时,也面临着白酒总体产能过剩的难题。 年报显示,五粮液2019年销售量16.54万吨,同比减少13.67%;生产量16.82万吨同比减少12.34%;而库存量1.58万吨,同比增加22.06%。 而实际上2019年是五粮液近五年来首次销量下滑。2015至2019年,五粮液的销量分别是13.73万吨、14.87万吨、18万吨、19.15万吨和16.54万吨。可见五粮液销量低于两年前的水平。 对于2019年的销量下滑,五粮液表示,主要系系列酒品牌清理所致,同时通过系列酒产品的结构优化(清理低价位产品),推动中高价位产品销量增加,实现价格上升;高端五粮液产品量价齐升。 茅台五粮液等高端酒市场量价齐升,但白酒行业整体产量近年来却连年下滑,白酒行业产能过剩也十分明显,而这一情况也将给扩产的五粮液带来影响。 受制于浓香型白酒“分段摘酒”的工艺限制,一方面,五粮液需要提高总体白酒产能才能确保高端五粮液产品的产能提升,保证高端白酒的市场供应。 另一方面,除了10%左右的五粮液高端酒被利用之外,五粮液其余白酒产能将面临过剩。在白酒行业整体过剩,且五粮液大量清理系列酒的背景下,未来五粮液在扩产后如何利用过剩的白酒产能成为新的难题。 以扩产后,五粮液总体产能40万吨计算,其中大约只有4万吨可以用于高端酒生产,而至少还将有35万吨普通白酒需要市场销售。对比来看,2019年,五粮液高端产品销售2.5吨,其他产品仅销售14.3吨,五粮液未来将面临普通白酒的消化难题。
编者按:2020年,一场突发的疫情使快消行业面临集体大考。商场门店流量下滑,宅经济悄然发展,休闲零食万亿市场蓝海出现……消费行业或迎来新一轮的重新洗牌。 随着消费升级和新消费群体的兴起,网红带货、社群营销……新兴的营销模式又会给快消业带来哪些改变? 搜狐财经推出《新消费观察》栏目。专题旨在结合当前经济形势,解读餐饮、零食、乳业、酒业等公司的新动态和新兴模式,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第十二期关注的企业为近年来三次递交招股说明书的紫林醋业。 近日,证监会官方披露山西紫林醋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林醋业”)招股说明书。 紫林醋业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753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25%,拟募集资金约5.74亿元,主要用于年产10万吨酿造食醋生产线建设、营销网络建设和品牌推广等项目的投资。 作为食醋行业排名第二的企业,这已经是紫林醋业第三次向证监会递交招股书。紫林醋业曾分别在2016年6月20日 、2017年12月19日两次提交招股说明书,但在2018年上会前夕,紫林醋业突然表示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而撤销上市。 如今时隔四年,紫林醋业再次冲击上市。但在上市长跑期间,紫林醋业与行业龙头恒顺醋业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其业绩增长乏力也逐渐凸显。 同时,由于上市之路坎坷,紫林醋业产能瓶颈在四年的时间里被放大,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难题。 营收增长显疲软,增速三连降首次跌破10% 紫林醋业是我国食醋行业排名第二的企业,仅次于A股上市公司恒顺醋业之后。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紫林醋业实现营收4.45亿元、5.06亿元、5.4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33%、11.27%和7.95%。 从此前的招股书来看,2019年是紫林醋业近五年来营收增速首次降到10%以下。在2015年和2016年,紫林醋业的营收增速分别是15.52%和23.67%。如今在冲刺IPO的道路上,紫林醋业的增长乏力已经开始显现。 净利润方面,2017年之2019年,紫林醋业实现净利润分别为6612万元、8358万元、1.08亿元;增速分别为7.84%、26.40%和29.15%。 对比来看,2018年和2019年紫林醋业的业绩表现异常,营收增速放缓而净利润增速却突然扩大。 紫林醋业表示,2018 年公司利润增幅大于收入增幅,主要因公司银行借款到期清偿,财务费用大幅下降所致。2019年净利润增幅高过营收增幅除了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的下降之外,还有获得金额较大的政府补助,公司根据补助性质一次结算当期损益导致公司其他收益。 具体来看,2019年紫林醋业收到的政府补助为951万元,是2018年的2.7倍,约占同期净利润的10%。同时2019年紫林醋业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下降12%和81%,带来了同期营业成本的下降。 营收增长乏力,紫林醋业与食醋行业龙头企业恒顺醋业的差距也在被进一步拉大。 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恒顺醋业营收分别为15.42亿元、17.04亿元、18.32亿元;紫林醋业与其营收差距从2017年的10.97亿元扩大到2019年12.85亿元。 从盈利能力来看,紫林醋业的毛利率也不及恒顺醋业。2017年至2019年,紫林醋业的综合毛利率为38.76%、39.54%和41.76%。其中主营醋业的毛利率分别为39.3%、40.16%和42.56%%。 而同一时期,恒顺醋业的醋毛利率为42.01%、44.03%和46.55%,都高过了紫林醋业。 紫林醋业表示,山西地区食醋生产企业众多,竞争较为激烈,同时,由于产品细分类别之间存在市场竞争差异,以及各主要区域消费水平、消费理 念和消费偏好差异,导致公司产品的整体平均售价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 产能瓶颈凸显,自投5700万提前扩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紫林醋业近年来市场费用投入连年增加,但营收增速却依然放缓。 2017年至2019年,紫林醋业期间费用分别为4904万元、5011万元和5929万元,在最近两年销售费用的增幅分别为2%和18%。但即使在2019年销售费用激增18%的情况下,其营收增幅也仅为7.95%,为近五年来最低增幅。 在销售费用难以推高紫林醋业的业绩增长的背后,其产能瓶颈凸显。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紫林醋业原醋产能分别为16.92万吨、18.39万吨、21.33万吨。紫林醋业表示,产能增加主要是液态发酵食醋产能增加所致,而在食醋行业,液态发酵质量逊于固态发酵。 近三年紫林醋业原醋产量分别为16.13万吨、18.33万吨和18.65万吨,固态发酵产能已趋于饱和。2019年,紫林醋业还因自身产能已不能满足阶段性销售需求,首次外购半成品原醋0.21万吨。 紫林醋业坦言,公司现有食醋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已接近饱和状态,随着公司加大营销网络建 设的力度,旺盛的市场需求与公司产能受限之间的矛盾将可能成为制约公司长远发展的主要障碍。 为缓解产能不足,募资扩建是紫林醋业的目标之一。招股书显示,紫林醋业拟募集资金约5.74亿元,其中3.55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酿造食醋生产线建设。 实际上在2016年,紫林醋业第一次递交的招股书中就表示需要建设10万吨酿造食醋生产线,彼时,紫林食醋表示公司现有产能17万吨。 但是上市坎坷导致紫林醋业的扩产计划一直未能实现。随着产能饱和,紫林醋业迫不得已在2019 年开始在现有厂区内启动年产10万吨酿造食醋生产线建设项目,提前开始了上市募资的扩产计划。 招股书显示,紫林醋业也因此在2019年的在建工程为5694.26万元,同比激增16.6倍。 紫林醋业表示,“年产 10 万吨酿造食醋生产线建设项目”将有利于 公司积极应对未来产能不足局面,有利于公司在产能规模方面保持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相对领先地位。 搜狐财经发现,截止2019年年底,紫林醋业的货币资金仅有0.85亿元,显然不足以覆盖3.55亿元的扩产项目。一方面是产能瓶颈,一方面是资金压力,此时上市融资成为紫林醋业的选择。 不过按照规划,该扩产项目建设期为两年,第三年才能投入生产。这意味着即使在2019年紫林醋业以自有资金启动扩产项目,但仍需要面对两年的产能压力,而这也会给紫林醋业未来两年的经营业绩施压。 招股书曾存披露漏洞,上会前紧急撤回 紫林醋业是食醋行业排名第二的企业,同时也是四大名醋之一的“山西老陈醋”的代表,但目前山西尚未有醋企成功上市,紫林醋业有望成为山西首家上市醋企,同时也是即恒顺醋业之后的食醋行业第二家上市企业。 但相较于恒顺醋业早在2001年就顺利完成上市而言,紫林醋业的上市之路倍加坎坷。 紫林醋业曾分别在2016年6月20日 、2017年12月19日两次提交招股说明书。在2017年第二次递交招股书之后,紫林醋业收到了证监会的反馈意见。 彼时,证监会对其招股书存在的规范性问题、信息披露问题和与财务会计资料相关的问题三大类问题给出反馈意见,共列出了46个小问题要求完善回复。 紧接着紫林醋业此前的两份招股书,同一时期的员工人数、各销售渠道收入、原材料采购价格等多项数据在两份招股书中均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也被媒体曝光。 例如,2016年招股书显示,2014年,紫林醋业经销商、自营收入分别为27867.06万元、70.33万元;2015年自营收入为80.47万元。 而到了2017年招股书中,其2014年经销商、自营收入分别变成了27795.14万元、142.25万元;2015年自营收入则变为179.06万元。 最终在2018年上会前夕,紫林醋业突然表示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而撤销上市计划。彼时业界认为,紫林醋业招股书中呈现出的财务数据问题和漏洞是其撤销上市的主要原因。 上市之路坎坷,紫林醋业此前的扩产计划也随之落空。如今迫于产能压力和资金压力,紫林醋业第三次递交招股说明书,但扩产仍需建设时间,产能受限,紫林醋业未来一段时间仍将需要面对业绩的压力。
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和下游汽车销量明显下滑的情况下,今年以来玲珑轮胎、赛轮轮胎等国内轮胎龙头企业逆势扩张全球产能布局,提升企业全球市场竞争力。 券商研报指出,在全球疫情发酵的背景下,国内轮胎龙头企业迎来市占率和品牌提升窗口期。 全球布局产能 7月1日,玲珑轮胎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塞尔维亚工厂一期350万套半钢、80万套全钢项目预计2021年二季度投产,当年年底可以达产。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轮胎企业而言,生产基地国际化布局有利于增强接受订单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提升贸易全球化、异地化的能力,且有利于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在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发酵的背景下,国内轮胎龙头企业逆势扩张全球产能,有利于增强全球竞争力。 以玲珑轮胎为例。今年3月公司将“5+3”战略升级为“6+6”战略,即:在国内规划建设六个生产基地,海外规划建设六个生产基地。塞尔维亚工厂正是玲珑轮胎“6+6”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可年产乘用车轮胎1200万套、卡客车轮胎160万套、工程胎及农用子午胎2万套。 西部证券认为,随着海外疫情的持续发酵,海外轮胎企业成本压力加剧。国内企业凭借优异的成本控制能力,竞争优势增强。同时,车企盈利下滑压力加剧,有望推动相关车企降成本,中国轮胎凭借优异的性价比,有望打入合资车企中高端配套体系。 市场加快复苏 在全球扩张产能的同时,中国轮胎龙头企业的国内产能扩张也在有序推进。以赛轮轮胎为例,7月2日,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东营工厂高性能半钢子午胎扩建项目正有序进行。该项目整体计划投资约1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2700万套半钢子午胎产能规模。 4月15日,玲珑轮胎在国内的第五个生产基地——吉林玲珑1420万条轮胎智能生产项目在长春启动。吉林玲珑总投资48.93亿元,全部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年产12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20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和20万条翻新轮胎,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4.4亿元。 在全球轮胎产业遭遇重挫的同时,国内轮胎市场正加快复苏,国内轮胎企业率先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今年2月底3月初,国内轮胎龙头企业的开工率基本上回到疫情之前。今年3月初,贵州轮胎就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复工复产较顺利,目前已满负荷生产。 从上游需求看,国内汽车市场加快回暖,对下游轮胎市场形成有力的支撑。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重点企业销量快报最新数据,1-6月汽车行业累计销量预计完成1024万辆,同比下降17%。但从6月单月看,汽车行业销量预计完成228万辆,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11%。
天山股份:子公司产能指标转让 预计增加净利润1.24亿元 天山股份(000877)6月29日晚间公告,公司下属公司屯河水泥向崇左南方转让熟料产能指标用于熟料项目建设,该项目产能为120万吨/年熟料产能,交易总价款为1.32亿元,交易预计增加公司净利润约1.24亿元。
>>智能汽车应用发展提速 5G及车联网等技术成发展重点 加快智能化应用正成为众多汽车企业选择的重点。21日,长安全新智能化SUV车型UNI-T正式实现“云上市”。受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发展环境等多方因素推动,智能汽车应用步伐正在不断加快,5G、车联网等技术成为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有了新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六部委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再度对煤炭、煤电、钢铁等领域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的新要求。《通知》指出,尚未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的地区和中央企业,要确保去产能任务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 >>央地齐发力疏通转化链 促科技成果转化打出政策组合拳 伴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红包”正加快落地。记者从科技部火炬中心获悉,《科技部火炬中心2020年促进技术市场发展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要点》日前正式印发。2020年,我国将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5G通信等“硬科技”领域开展科技成果直通车,研究推动建设一批跨国别、专业性的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 >>中国期市再添国际化品种 低硫燃料油期货今日挂牌交易 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品种阵营迎来新生力量——低硫燃料油期货今天正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当晚夜盘交易将同步启动(21:00-23:00)。这是国内继原油期货之后又一个采用“净价交易、保税交割”模式的国际化能源期货合约。 >>多项利好助推油价上涨 国际原油市场上,油价在多项利好消息下继续上涨。此前OPEC产油国和盟国承诺更好地遵守减产协议,意味着OPEC+的减产措施可能会在7月份深化,且有迹象表明受新冠肺炎疫情打击的石油需求可能出现复苏,支持了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