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云南上市公司我爱我家(000560.SZ)发布了2019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0.70元(含税),本次合计派发现金股利1.62亿元,投资者期盼已久的“现金红包”终于落袋。虽然我爱我家权益分派为云南上市公司最晚,但也算诚意满满。 据了解,云南省共有20家上市企业发布了2019年年度权益分派计划,并已全部实施完毕。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云南省36家上市公司中有20家披露了年度分红计划,占比55.56%,分红现金累计总额达到86.90亿元。其中,震安科技(300767.SZ)和川金诺(300505.SZ)不仅分红还送股;云南白药(000538.SZ)和华能水电(600025.SH)最“豪气”,分红金额均超过20亿元。 上市滇企豪气分红 据了解,我爱我家主营业务包含房地产经纪、住宅资产管理、商业资产管理及房后衍生业务等。对于实施分红一事,我爱我家证代解萍早前对记者表示:“根据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在股东大会通过分红预案后两个月内完成分红即可,公司在今年6月17日通过了该预案,之后也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分红计划。”如今我爱我家分红计划实施完毕,赶上了云南上市企业2019年度发红包的“末班车”。 此外,根据分红实施情况,记者整理了20家上市滇企的分红相关数据。从各家公司每10股派现数值来看,云南白药每10股派现30元,是云南省上市公司中单股派送现金红利最高的公司;此外,一心堂(002727.SZ)和贵研铂业(600459.SH)的该指标数值紧随其后,每10股分别派发3元、2.70元的现金红利。 从每家公司的现金分红总额来看,实施分红计划的20家云南上市公司中,云南白药、华能水电分红总额已超过20亿元,分别为38.32亿元、27.40亿元。驰宏锌锗(600497.SH)、红塔证券(601236.SH)和一心堂分别以6.11亿元、3.63亿元、1.70亿元的分红总额紧随其后;此外,总计有10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超过1亿元,其中云南白药也为派发现金红利总额最高的公司。 记者了解到,分红总额超过20亿元的两家公司派发的现金红利占收益的比率(即:股利支付率)均超过往年。云南白药2018年的股利支付率为62.90%,2019年该比率上升至91.46%;华能水电2018年的股利支付率为46.94%,2019年为49.42%。 上市滇企实施2019年度分红情况表 体现能力更体现责任感 对于分红一事,南天信息董秘赵起高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上市公司分红体现了公司对投资者回馈的重视,同时也表明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此外,华能水电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一直重视投资者回报,并按照相关规定的比例分派权益,近两年来公司的分红情况较好,在2018年度分红总额为27.04亿元,这主要与公司的盈利能力挂钩。” 每年上市企业的分红情况都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家监管部门也强调上市公司需重视“责任担当”、重视投资者回报。 根据中证指数发布的《2019年A股证券市场分红年度报告》,2019年A股市场(基于中证全指)共有2608家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占全部上市公司数量的75.14%,分红总额为10180.48亿元,相对2018年有小幅提升。该报告认为:“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自身经营状况密切相关,A股上市公司分红状况的整体提升除了与分红政策的刺激效应有关外,与A股上市公司本身的财务状况也有较大的关联。” 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现金分红制度是新增的重要内容之一。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路颖表示:“这也是国内首次从法律高度明确上市公司税后利润分配义务,相关条款与证监会、交易所已经形成的上市公司分红规则、指引等共同构成从法律到部门规章的现金分红制度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7月29日晚间,山东高速披露《未来五年(2020-2024年)股东回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强化现金分红。根据《规划》,在符合现金分红条件的情况下,未来五年,山东高速每年以现金形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60%。 根据该规划,公司优先采用现金分红的利润分配方式,公司具备现金分红条件的,应当采用现金分红进行利润分配。除特殊情况外,未来五年(2020-2024年)在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正、当期可分配利润为正且公司现金流可以满足公司正常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公司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现金分红,现金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百分之六十。在确保足额现金股利分配的前提下,公司可以另行增加股票股利方式分配利润。 山东高速称,该规划是公司着眼于长远和可持续的发展,在综合考虑公司的经营发展实际、股东要求和意愿、社会资金成本、外部融资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对投资者持续、稳定、科学的回报规划和机制,保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有资本市场人士表示,山东高速制定规划,保障公司现金分红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符合证监会引导上市公司强化现金分红相关精神,也与市场投资者的意愿相一致,使公司更容易受到稳健投资者青睐。
谈到现金分红,每年市场都会有声音呼吁上市公司多分红,增加投资者回报。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一些,5年前甚至10年前对现金分红的讨论比现在热烈得多。10多年间,监管层先后出台了一些引导和鼓励分红的政策。这些工作“润物细无声”,今天来看,境内市场上市公司分红状况已大有改观。但隐约之间,分红的现状好像还有点不尽如人意。分红公司家数和金额都不少,投资者却不是那么有感觉,高分红公司得到的市场认可也比较有限。在注册制深入推进、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时点上,也许可以再盘点、再出发,来看看这些年分红发生了哪些变化,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面上来看,上市公司分红金额连年累增,两市合计分红总额从10年前的3800多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36万亿元。这其中,沪市主板公司历来是分红的主力,占比在八成左右,2019年即分红近1.07万亿元。比例上看,沪市公司整体分红比例已长年稳定在30%以上。具体分布上,实施分红的公司占比从10年前的约50%增长至今天的70%以上,其中分红比例超过30%的公司也由当年的50%左右增长到超过70%。这些变化充分体现出,沪市公司的分红意愿和分红能力大大增强。 分红公司的结构也值得一看。金融业历来被认为是分红大户,但实体经济也表现不俗。还拿沪市主板2019年的数据看,金融类公司分红5795亿元,实体企业分红也高达4855亿元。大市值公司是分红主力,上证50、上证180公司的分红金额屡创新高;中小市值公司整体盈利规模不大,但分红的热情也未示弱,百亿元市值以下的公司整体分红比例达到35%。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沪市已经涌现出一批长期稳定分红的优质企业。近3年连续分红率超30%的公司有574家,超50%的有95家,有23家公司连续3年的分红总额都在50亿元以上。 按说,这些长期稳定分红的公司该是市场追捧的宠儿、长期资金价值投资的重点标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好像只说对了一半。这些公司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确实比较高,但估值水平还是总体偏低,甚至有些公司股价经常低于净资产。跟那些网红股、概念股一比,就更不好看了。这背后到底原因何在?还得追本溯源,看看现有的分红能给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带来什么。 第一个问题,分红能给投资者带来什么?我们都知道,分红是对投资者的回报。但实际上,投资者在考虑自己的投资回报时,是要挣短期的股票差价还是追求长期回报,就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在我们的市场上,有不少投资者本身就只想挣大钱、挣快钱,而对分红不太感冒,他们更希望股价能快速上涨。要是投资者本身也不需要分红,那分红这件事也就明珠暗投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还得靠市场估值体系的均衡。当公司的股票价格更多地回归到它的实际价值,那些虚有其表的“噱头”就兴不起多少风浪,挣短钱、挣快钱也不那么容易,投资者可能就会回过头来觉得分红更加可靠了。那些没什么分红,靠着概念引得股价上蹿下跳的公司,其追捧者自然也就慢慢变少了。 另外,对投资者来说,现金分红获得感不强,也还有一些制度的原因,一个是分红所得税,还有一个是交易机制上的分红除息。税收这个问题上,按持股期限不同已经有一些优惠安排。大体上,持股1年以内还得按一定比例交税;持股1年以上的,可以免除20%的红利所得税。但这与股票交易的价差利得无需交税相比较,其吸引力还是打了折扣。影响更大的是除息,投资者常常会抱怨,公司分红的时候,虽然账户上获得了一笔分红现金,但股价除息后,实际等于左口袋进,右口袋出。打个比方,一家公司每股分了1元,股价是10元,原本投资者账户里该有11元,除息后股价调整为9元,账户里的钱还是最开始的10元。若是再算上分红还要交税,那对投资者可能还是个亏钱的买卖。对其而言,唯一能期待的是股价走出填权行情。 再来看上市公司,多数时候都在讲分红是上市公司的义务和责任。这话当然是对的,但如果仅有义务,没有激励,一件事情就难以长期坚持和普遍推广,在实际执行中也难免会效果不佳。成熟市场上,稳定的分红和回购能给市场带来稳定的预期,对二级市场估值形成支撑。这样,分红和回购就能成为上市公司进行价值管理乃至估值管理的重要工具,也就是其积极分红的动力所在。境内市场上,可能还经常不是如此。分红大头的银行、基建、传统制造、公用事业等板块,年年都拿出真心诚意反哺市场,但其估值水平往往还比不过那些花样翻新却业绩孱弱的“铁公鸡”。长此以往,公司分红的积极性自然受到影响。 当然事情也在发生变化。一些公司坚持扎实经营、稳定回馈,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福耀玻璃,长期坚持稳定分红,近10年平均派现比例超过50%,吸引了一批忠实的追随者,成为其股价的稳定器。还有贵州茅台,虽然对其估值有市场分歧,但其长期的稳定分红也还是对市场的有力支撑。另有家公司曾表示5年不分红,次年真没分红,股价却立即跌停,公司在下一年即恢复了分红。这背后,是市场投资文化的悄然改变,稳定回报的公司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青睐。 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意见,认为分红是公司自己的事,制度上无需过多干预。对这个观点也要辩证地看。一方面,对于公司分红该分多少,确实不能一刀切地强制要求。但是光靠市场约束可能不够。很多时候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从平地建起来而不是自发形成的市场,机制上的短板如果没有制度上的引导安排,可能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到达目标,甚至达不到目标。现金分红也是这样。如果开始的时候公司都不分红,制度上做些引导让公司能适当分红本身无可厚非。这样制度安排在海外早已有之。实际上,美国、韩国、巴西等市场也都有半强制甚至强制的分红要求,有些至今还在沿用。 之所以现金分红这么重要,是因为有了一个长期稳定分红的基础,可以使得资本市场更加稳健、有效。这也有过实证分析。有分析师测算,2010年至2019年,标普500上涨了190%,其中,盈利贡献了106%,回购和分红则贡献了56%。推动指数长期上行的核心仍然是盈利,但分红与回购对指数的上涨也有显著的正面作用。回看我们境内市场,现金分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不仅形成了一批长期稳定分红的群体,也有机构投资者看重分红了。但还要在这些理念深化认识基础上,解决一些难题,一是在分红税收和除息机制上做一些研究改进,让分红的钱真正成为投资者口袋里的钱,提高投资者分红获得感;二是推动市场估值回归蓝筹公司和真正有成长性的科技股,引导现金分红成为上市公司的自主选择。我们的市场也就能在这样的过程中成熟起来。
如今,银行既肩负着让利于实体经济的责任,又要留存一定利润保证未来发展和风险抵御能力,同时需兼顾对股东的合理回报。对上述问题的权衡,考验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智慧。 日前,一则新三板上市银行的公告引发市场对于宏观环境下银行利润分配的探讨。投资者更关注,未来银行的“高分红”还能否延续? 喀什银行公告显示,该行近日收到监管部门通知,按照“少分红、多留存”的原则,要求该行以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0.8元(进行)权益分派,低于该行此前披露的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的预案。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对于一些中小银行,尤其是所在地域经济压力相对较大的银行,有必要抑制分红,这在逻辑上符合审慎的标准。 “当前疫情形势较复杂,一些中小银行面临的潜在风险偏大,同时要应对潜在的不良贷款,要留存资本应对未来的发展。根据巴塞尔III精神,在此种情况下,监管可以相应提出要求,对银行分红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也符合我国对银行机构的相关制度安排。”王一峰告诉记者。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中小银行受疫情影响,如果资产质量和经营情况出现恶化,减少分红属于正常现象。中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较困难,减少分红也是为未来的稳健经营打好基础。 但对于上市银行的分红,情况又有所不同。王一峰分析,首先,上市银行以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体,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对于国有控股企业的分红也有相应诉求;其次,很多投资者看重上市银行的“高分红”特性,比如保险资金、养老基金、主权基金等,希望获得相对稳定的分红收益。因此不到特殊时期,银行本身不愿调整分红,否则可能对资本市场产生不必要的扰动。 “对于上市银行,当前阶段是否要通过降低分红来保证可持续经营能力的提升?到目前为止,必要性还不强。”王一峰表示,相应情况需要明年再看。 目前,A股上市银行已经披露2019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根据浦发银行2019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时隔数年,该行分红率重回30%以上的水平。面对现有的分红比例能否持续的问题,浦发银行副行长、财务总监王新浩日前对股东表示,从经营层面来看,在符合监管要求,同时内源性资本补充和外源性资本补充能够满足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将尽可能让股东享受到浦发银行的经营成果。 某上市中小银行董事会办公室人士对记者表示,未来的分红计划,要看整体形势和宏观政策的变化,统筹考虑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同时兼顾对银行股东的回报,希望尽可能地维持上一年的分红状态。疫情对当地经济影响客观存在,但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出台应对政策。而该行的调研显示,中小企业现状对该行业务影响有限,总体经营保持平稳。 他进一步表示,作为上市银行确实要考虑给予股东回报的问题,但如果分红比例受疫情影响略有下降,相信股东也会体谅。 廖志明表示,A股上市银行都比较优质,抵御风险的能力更高,降低分红的概率不高。中国经济正逐渐走出疫情影响。而从国际上看,海外银行70%-80%净利润通过股票分红或者股票回购方式分配,从未来的大趋势看,上市银行分红比例或许还有提升空间。 “近两年,部分中小银行分红比例下调也是很正常的,这只是暂时现象。海外很多银行考虑到疫情冲击,在今年取消了现金分红。”廖志明说。
4月30日,沪深两市除少数上市公司不能按时披露年报外,3626家公司亮出2019年“成绩单”。整体看,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上升的复杂局面,A股上市公司整体呈现出稳中有增、研发投入驱动转型升级、分红金额再创新高等特点,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微观细胞,这份“成绩单”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韧劲。 此外,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增至100家,整体运行平稳,保持良好发展态势。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历时280天,从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集体上市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再迈一步。 整体业绩稳中有增 2019年,沪深两市业绩整体稳中有增,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0.51万亿元。其中,沪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21万亿元,深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3万亿元(未包括异常巨亏的*ST盐湖)。 沪市方面,共实现净利润3.19万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九成以上公司实现盈利,共计1370余家。同时,经营质量上稳扎稳打,共实现扣非后净利润2.97万亿元,同比增长8%。八成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为正,七成以上连续3年为正;约半数同比增长,330余家连续3年实现增长。从产业结构来看,2019年,沪市实体类公司经营稳健,营收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经营业绩整体平稳,共实现营业收入28.98万亿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1.21万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沪市主板集聚了一大批优质蓝筹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作用凸显。这其中,大盘蓝筹贡献突出。上证50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9万亿元,净利润2.1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加9%、11%,占沪市整体营业收入的52%,整体利润的68%;上证180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3万亿元,净利润2.70万亿元,同比增幅均为10%,占沪市整体营业收入的70%,整体利润的85%。同样,沪市中小市值企业也表现不俗。市值500亿元以下的中小市值的公司,合计实现13.42万亿元营业收入和5227亿元的净利润,近九成公司实现盈利。 深市方面,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实现营收6.5万亿元,5.2万亿元和1.6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7%、10.3%和11.7%,均显著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的营收增速。 2019年,超过85%的深市公司实现盈利,六成公司利润同比增长,42%的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20%。2019年,深市公司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320亿元,同比增长3.4%。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实现净利润3565.1亿元、2235.7亿元和519.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2.4%和29.1%。不规范的减值行为明显减少,2019年深市非金融类公司商誉减值总额1035.6亿元,同比下降18.5%。 研发投入驱动转型升级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应用,新动能快速成长。 沪市方面,2019年,沪市实体类公司研发投入合计约4478亿元,同比增长约14%,其中70家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超10%,480余家公司研发投入上亿元,工程建筑、汽车制造等行业研发投入居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服务行业研发投入占比居前。 这其中,有传统制造产业通过技术革新带动新旧动能转换,致力建设制造强国,也有战略新兴产业聚势赋能,带动工业经济换挡提速。 令市场关注的科创板研发投入如何?2019年科创板公司合计投入研发金额117亿元,增幅达2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2%,持续保持力度;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超过三成,较上年增长10%。19家公司在上市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分享科技成果的“稳定锚”。 深市方面,2019年深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3924.4亿元,同比增长12.8%,连续三年保持增长。研发支出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60家,其中美的集团、中兴通讯、京东方、比亚迪等8家公司超过50亿元。高研发投入带来更多科技创新成果。2019年科创板公司合计新增专利25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100余项。 2019年深市整体平均研发强度为3.0%,其中研发强度超过10%的公司有291家,占比13.1%。战略新兴产业公司普遍重视研发投入,2019年研发投入2635.4亿元,较上年增长12.9%,平均研发强度为4.8%,超过深市平均水平。 创业板在创新驱动下展现强劲增长动力。新技术、新产业、业态、新模式企业加速向创业板聚集,目前创业板公司中,超过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八成拥有自主研发核心能力,超过七成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聚集特色突出。 深交所表示,板块设立以来,平均研发强度(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左右,不仅远高于2.2%的全社会平均研发水平,也明显高于深市3%左右的整体水平。 分红金额再创新高 近年来,上市公司积极履行企业职责,积极回报投资者正成为A股市场的优良传统。年报显示,两市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金额约1.36万亿元,再创新高。其中,沪市公司分红累计分红金额1.07万亿元,深市公司累计分红金额0.28795亿元。 具体看,沪市共有约1110家公司推出分红方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数的81%,整体分红比例32.4%,合计分红金额1.07万亿元。 其中,810余家公司分红比例超30%,约230家公司分红比例超过50%,工商银行的分红总额最高,达937亿元,22家公司的派现金额在100亿元以上。同时,570余家公司连续3年分红比例超30%,超90家公司连续3年分红比例超50%,稳定高比例分红的群体已经形成。这其中,除长年以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的银行及采掘业龙头企业外,其他行业中,伊利股份、大秦铁路、兖州煤业、大唐发电等公司也成为长期大比例分红的典范。 深市65.4%的公司推出现金分红预案,分红金额2879.5亿元,同比上升10.5%,股利支付率为33.6%。1272家在2017年至2019年连续分红。分红金额最高的3个行业分别是房地产、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及金融业,分别为332亿元、280.3亿元和267.6亿元。 此外,2019年深市公司股份回购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有649家公司完成回购,共有119家公司正在实施中;回购涉及金额合计739.5亿元。 科创板“满百”后再迎新机遇 4月29日,光云科技登陆科创板,就此,科创板迎来第100家上市企业。从0到100,科创板只用了188个交易日。同时,100家上市公司也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上市首年,科创板公司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共实现营业收入1471.15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178.12亿元,同比增长2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158.98亿元,同比增长11%。 100家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合计占比超过60%,分别为39家和25家,另外高端装备、新材料和节能环保各有15家、12家和9家。尤其高端医疗设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行业吸引了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选择科创板上市。 整体看,科创板运行以来基本平稳,符合预期。 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上市的280天后,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创业板首发注册办法》总体借鉴了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核心制度安排,充分吸收了科创板相关制度。 深交所表示,坚持创业板和其他板块错位发展,找准定位,办出特色,推动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市场格局,推动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市场参与者改革获得感,努力提升创业板服务国家创新战略、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首次将增量与存量改革同步推进的资本市场重大改革涉及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本次改革充分借鉴科创板改革经验,统筹推进创业板改革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一体推进试点注册制与基础制度建设。
TOP200中的上市房企现金分红金额达1753.09亿元。总体来看,港股上市房企派息更有保证,且派息率呈逐步提高态势。图片来源:视觉中国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达15.97万亿元,增长6.5%。跑赢GDP增速的同时,房地产市场规模也再次突破天花板,逼近16万亿。而随着港股、A股房企相继披露完年报,“多收了三五斗”的房企对投资者的回馈也浮出水面。据时代财经统计,TOP200中的上市房企现金分红金额达1753.09亿元。总体来看,港股上市房企派息更有保证,且派息率呈逐步提高态势,而大中房企对投资者也更为大方,盈利性较好、股息率较高是分红典范房企的普遍特征。其中,年度分红总额最多的3家房企分别是碧桂园、万科、中国海外发展,每股现金分红最高的前三位则分别为新城控股、华夏幸福、美的置业;而从分红率(即现金分红额与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的比值)来看,回报能力最强、最大方的3家房企则为建业地产、建发国际、陆家嘴,分红率均超过50%。碧桂园最“壕”,建业最大方2019年,分红总额排名靠前的房企均是大房企。其中,分红最“壕”的前10中,销售额位于TOP10的房企占了7席。碧桂园和万科分红总额均超百亿元,以124.83亿元和118.08亿元分列第一、第二位。不过,与碧桂园的净利润和分红额双增不同,万科在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同时下调分红率。2019年,碧桂园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为401.2亿元,同比增长17.6%,分红率也从2018年的23.92%增至31%。“榜眼”万科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3.6%、15%,分红率却从2018年的35%下调至30.33%。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给出的解释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要多留点现金应对”。“利润王”中海地产位居分红金额榜第三名,共分红99.7亿元。2019年,中海地产净利润为427.47亿元,在房企中排名第三;其归母净利润位居业内第一,以416.18亿元蝉联“利润王”。不过,从每股分红和分红率来看,“利润王”不是很慷慨。2019年,中海地产先后两次现金分红,合计每股现金分红约0.92元,在TOP200房企中排第13位。分红率仅为23.96%,在TOP200房企中排第55名。从每股派发红利排名来看,前五名分别是新城控股、华夏幸福、美的置业、长江实业、世茂房地产,每股分红分别为1.70元、1.50元、1.46元、1.44元、1.32元。富力地产、融创中国、龙湖集团、中交地产、路劲集团则依次位居第6-10名,每股分红分别为1.28元、1.23元、1.20元、1.10元、1.08元。从分红率来看,一些中型房企、甚至业绩未达目标的房企,在回馈投资者时相当慷慨。分红率排行榜上,建业地产、建发国际、陆家嘴高居榜首,将半数以上的净利润拿来分红,分红率分别达57.24%、51.11%、50.07%。其出手之大方,远超碧桂园、万科、恒大、中海等龙头房企。雅居乐、富力地产也拿出近半净利润用来分红,分红率分别为47.44%、44.33%。2019年,雅居乐“踩线”完成年度销售目标,但毛利及毛利率双双下跌。富力地产则未完成1600亿元年度销售目标,实现合同销售额1381.9亿元,同比2018年仅增长5%。不分红房企各有“苦衷”几家欢喜几家愁。在分红榜的另一端,福晟国际、三盛控股、中天金融、北大资源、银城国际、世荣兆业、天房发展、南海控股、亿达中国、明发集团、阳光100等11家房企选择做“铁公鸡”。不分红各有其因,但归根结底无非两个字--钱紧。中天金融称,公司延安东路延伸线建设及周边片区棚户区城中村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贵铝电解铝老工业区改造共享项目等2020年贵州省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处于开发建设初期,项目投资较大。综合考虑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经营发展实际,为保障公司现金流的稳定性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2019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但其同时强调,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占最近三年(2017年-2019年)实现的年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45.64%,已超过30%,符合有关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世荣兆业则表示,目前处于继续推进大健康产业及积极探索多元化布局之路的重要发展时期,考虑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国内外经济下行,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公司销售及回款产生较大影响,为确保公司日常经营及未来经营业务拓展的资金需求,2019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天房发展更在年报中直言,2020年公司对现金流的需求较大,为实现公司2020年经营目标, 2019年度不分红不转增。天房发展为天津本土龙头开发商,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董事长郭维成未从公司获得报酬。而近年来,天房发展控股股东天房集团更是深陷债务危机、混改失败、多人离职等困局。为企业日常经营考虑外,泰禾、北大资源等因亏损而不得不失约对投资者的分红。2019年度,泰禾集团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3.36%至237.4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67.62%,为8.2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2.36亿元,同比下降111.14%。北大资源年度亏损约为人民币16.93亿元,毛利减少34.7%至约人民币21.01亿元 。其称,年度亏损主要是由于若干物业开发项目根据现行市况评估的可变现净值可能产生的减值亏损而作出拨备。
4月30日,沪深两市除少数上市公司不能按时披露年报外,3626家公司亮出2019年“成绩单”。整体看,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上升的复杂局面,A股上市公司整体呈现出稳中有增、研发投入驱动转型升级、分红金额再创新高等特点,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微观细胞,这份“成绩单”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韧劲。 此外,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增至100家,整体运行平稳,保持良好发展态势。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历时280天,从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集体上市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再迈一步。 整体业绩稳中有增 2019年,沪深两市业绩整体稳中有增,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0.51万亿元。其中,沪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21万亿元,深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3万亿元(未包括异常巨亏的*ST盐湖)。 沪市方面,共实现净利润3.19万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九成以上公司实现盈利,共计1370余家。同时,经营质量上稳扎稳打,共实现扣非后净利润2.97万亿元,同比增长8%。八成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为正,七成以上连续3年为正;约半数同比增长,330余家连续3年实现增长。从产业结构来看,2019年,沪市实体类公司经营稳健,营收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经营业绩整体平稳,共实现营业收入28.98万亿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1.21万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沪市主板集聚了一大批优质蓝筹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作用凸显。这其中,大盘蓝筹贡献突出。上证50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9万亿元,净利润2.1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加9%、11%,占沪市整体营业收入的52%,整体利润的68%;上证180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3万亿元,净利润2.70万亿元,同比增幅均为10%,占沪市整体营业收入的70%,整体利润的85%。同样,沪市中小市值企业也表现不俗。市值500亿元以下的中小市值的公司,合计实现13.42万亿元营业收入和5227亿元的净利润,近九成公司实现盈利。 深市方面,其中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实现营收6.5万亿元,5.2万亿元和1.6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7%、10.3%和11.7%,均显著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的营收增速。 2019年,超过85%的深市公司实现盈利,六成公司利润同比增长,42%的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20%。2019年,深市公司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320亿元,同比增长3.4%。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实现净利润3565.1亿元、2235.7亿元和519.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2.4%和29.1%。不规范的减值行为明显减少,2019年深市非金融类公司商誉减值总额1035.6亿元,同比下降18.5%。 研发投入驱动转型升级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应用,新动能快速成长。 沪市方面,2019年,沪市实体类公司研发投入合计约4478亿元,同比增长约14%,其中70家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超10%,480余家公司研发投入上亿元,工程建筑、汽车制造等行业研发投入居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服务行业研发投入占比居前。 这其中,有传统制造产业通过技术革新带动新旧动能转换,致力建设制造强国,也有战略新兴产业聚势赋能,带动工业经济换挡提速。 令市场关注的科创板研发投入如何?2019年科创板公司合计投入研发金额117亿元,增幅达2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2%,持续保持力度;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超过三成,较上年增长10%。19家公司在上市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分享科技成果的“稳定锚”。 深市方面,2019年深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3924.4亿元,同比增长12.8%,连续三年保持增长。研发支出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60家,其中美的集团、中兴通讯、京东方、比亚迪等8家公司超过50亿元。高研发投入带来更多科技创新成果。2019年科创板公司合计新增专利25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100余项。 2019年深市整体平均研发强度为3.0%,其中研发强度超过10%的公司有291家,占比13.1%。战略新兴产业公司普遍重视研发投入,2019年研发投入2635.4亿元,较上年增长12.9%,平均研发强度为4.8%,超过深市平均水平。 创业板在创新驱动下展现强劲增长动力。新技术、新产业、业态、新模式企业加速向创业板聚集,目前创业板公司中,超过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八成拥有自主研发核心能力,超过七成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聚集特色突出。 深交所表示,板块设立以来,平均研发强度(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左右,不仅远高于2.2%的全社会平均研发水平,也明显高于深市3%左右的整体水平。 分红金额再创新高 近年来,上市公司积极履行企业职责,积极回报投资者正成为A股市场的优良传统。年报显示,两市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金额约1.36万亿元,再创新高。其中,沪市公司分红累计分红金额1.07万亿元,深市公司累计分红金额0.28795亿元。 具体看,沪市共有约1110家公司推出分红方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数的81%,整体分红比例32.4%,合计分红金额1.07万亿元。 其中,810余家公司分红比例超30%,约230家公司分红比例超过50%,工商银行的分红总额最高,达937亿元,22家公司的派现金额在100亿元以上。同时,570余家公司连续3年分红比例超30%,超90家公司连续3年分红比例超50%,稳定高比例分红的群体已经形成。这其中,除长年以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的银行及采掘业龙头企业外,其他行业中,伊利股份、大秦铁路、兖州煤业、大唐发电等公司也成为长期大比例分红的典范。 深市65.4%的公司推出现金分红预案,分红金额2879.5亿元,同比上升10.5%,股利支付率为33.6%。1272家在2017年至2019年连续分红。分红金额最高的3个行业分别是房地产、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及金融业,分别为332亿元、280.3亿元和267.6亿元。 此外,2019年深市公司股份回购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有649家公司完成回购,共有119家公司正在实施中;回购涉及金额合计739.5亿元。 科创板“满百”后再迎新机遇 4月29日,光云科技登陆科创板,就此,科创板迎来第100家上市企业。从0到100,科创板只用了188个交易日。同时,100家上市公司也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上市首年,科创板公司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共实现营业收入1471.15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178.12亿元,同比增长2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158.98亿元,同比增长11%。 100家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合计占比超过60%,分别为39家和25家,另外高端装备、新材料和节能环保各有15家、12家和9家。尤其高端医疗设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行业吸引了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选择科创板上市。 整体看,科创板运行以来基本平稳,符合预期。 科创板首批25家企业上市的280天后,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创业板首发注册办法》总体借鉴了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核心制度安排,充分吸收了科创板相关制度。 深交所表示,坚持创业板和其他板块错位发展,找准定位,办出特色,推动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市场格局,推动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市场参与者改革获得感,努力提升创业板服务国家创新战略、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首次将增量与存量改革同步推进的资本市场重大改革涉及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本次改革充分借鉴科创板改革经验,统筹推进创业板改革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一体推进试点注册制与基础制度建设。 (责任编辑:赵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