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券商变更现百万“分手费” 新三板精选层企业成“摇钱树”) “也有案例中出现了后续接手的券商暂时少收取一部分保荐费用,让企业先满足上一家券商的要求,等发行完成后再补足所有费用的情形。” 新三板市场换券商从来都不是稀奇的事情,近万家企业,100家券商,企业和中介机构总有分分合合。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4日已经有超过330家公司与原来的券商解除持续督导协议并变更主办券商。 从往年的“分手原因”来看,挂牌公司变更主办券商的原因包括持续督导的费用标准,持续督导期间双方的合作情况等。 但今年开始导致企业和券商分手的原因多了一条,这便是精选层。 随着精选层改革推进加速,市场预期愈发明确,精选层企业所代表的利益也越来越大,因此在企业变更券商的过程中便出现了券商索要“分手费”的情况。 分手费水涨船高 已经有超过50家新三板公司,因准备公开发行并进入精选层,从而更换主办券商。 接近全国股转系统的人士分析,目前超过50家企业后来找的承接券商多为大中型券商。 其中,申万宏源和中信建投承接项目数量最多,拟公开发行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与原主办券商解除督导协议,另行聘请承销保荐能力较强的证券公司担任保荐机构,对确保新三板保荐质量和市场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和创业板和科创板一样,精选层企业的资源也向大中型券商聚拢。 在上述拟公开发行而变更主办券商的挂牌公司中,承接券商均为大中型券商。其中,申万宏源和中信建投承接项目数量最多。 但记者了解到,随着精选层的推进和精选层带给券商的巨大利益,市场也出现了主办券商变更索要分手费的情形。 根据全国股转系统的要求,即精选层的保荐制度规定,保荐券商必须是主办券商,若主办券商不具备保荐机构资格的,可以由其控股的承销保荐子公司开展保荐业务。即为发行人提供保荐服务和主办券商持续督导服务的证券公司应当为同一家机构,或存在控制关系。 因此也就出现了前述主办券商能力不足转而找寻有保荐承销能力的券商来做精选层项目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分手费的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小券商转向大券商的案例中。“事实上有一些公司目前着急推进精选层的事宜,但对其主办券商来说,这类公司质量一般,收费较少,对推进精选层的事宜并不积极,因此这种情况需要找有意愿的券商来做,这种情况下可能找一些策略更为积极的中型券商。” 而上述几种情形中,就出现了券商向企业索要分手费的情形,如今精选层推进预期明确,企业的公开发行无论如何都有利可图。 其实分手费在新三板市场中一直都有,只不过此前变更券商是更换持续督导,所谓的分手费也是补偿督导的辛苦钱,通常在几万到十几万不等,但如今新三板精选层的分手费动辄就达数百万。 北京地区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业务线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一般直接索要分手费的券商也不多,更多是要求要联合保荐,这样还能分一杯羹,如果联合保荐实在谈不成,就会直接谈分手费,因为主办券商和保荐券商必须是同一家,为了快速推进精选层企业也不得不妥协。” 另有一家沪上地区的券商告诉记者:“也有案例中出现了后续接手的券商暂时少收取一部分保荐费用,让企业先满足上一家券商的要求,等发行完成后再补足所有费用的情形。” 精选层收费 随着精选层持续推进,相关企业股价涨势良好,三板市场被彻底激活,这种情况下券商向企业要分手费其核心并非要难为企业,而是不希望手中没有项目做赶不上精选层的制度红利,正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对于各家券商来说,精选层项目的收益究竟如何? 在精选层政策落地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经做过一轮调研,彼时券商收费预期的模式,投行保荐费用在200-500万之间、承销费率约为8%左右,同时如果企业融资规模较低,也将设置一定保底固定收费金额。 如今随着多项重磅政策落地,精选层的预期也更加确定,券商的收费方式相比之前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记者了解到,有券商采取了一次定价的方式,如华东地区一家区域性券商,目前承做的数个新三板项目采用了打包一次收费的价格,即不论企业未来融资发行的情况如何,保荐和承销的费用一共就收1500万。 但绝大多数券商都还是采取了收费保底的模式,新三板挂牌企业南北天地董秘、董秘一家人创始人崔彦军表示“目前券商保底收费方面,要求最低收费600万、800万和1000万的券商都有,而承销费率方面目前券商主流的收费维持在6%-10%之间。” 无论是打包还是保底,其实也可以看出新三板市场相较A股市场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便是发行规模较小或者新三板企业本身存在发行失败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券商也不愿意白干活或者吃亏,所以保底收费的模式自然就流行起来。 而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进入精选层筹备期,券商收费的模式也日趋明朗,不过记者也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为了抢精选层的项目,一些券商也不惜开打价格战,这一行为也被不少券商同行认为扰乱市场。 “目前有券商将承销费率叫到了5%左右,这种承销费率的话券商利润空间就非常小了,现在精选层项目对中小券商来说是稀缺资源,大家争抢得挺厉害,但这种低价竞争策略在新三板上容易赔本赚吆喝。”前述沪上地区券商认为。
在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证券业“马太效应”的发展背景下,券商需要快速提升资本实力与竞争力,融资意愿更加迫切。 12月10日,财通证券(601108)发行38亿元的可转债,这是年内第二只由券商发行的可转债。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券商通过发行证券公司债、证券公司次级债、短期融资券及可转债的形式,已累计募资16101.31亿元,同比增长90.65%。 对于券商年内密集发债“补血”,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利率较低,正是发债的好时机。券商此时发债规模加大,与其看好2021年的股市行情有关。2021年虚拟经济或许会出现报复性反弹,股市或将会是最耀眼的市场,券商需要扩张业务,迎接大行情。” 年内两家上市券商 发行可转债 在可转债方面,今年以来,有两家上市券商通过可转债方式募资。3月份,华安证券(600909)发行了“华安转债”,发行规模为28亿元。12月10日,财通证券发行38亿元的可转债。 对于募集资金的用途,财通证券表示,“(募资)将全部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发展主营业务。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资本金。” 值得关注的是,东方财富(300059)通过可转债为其证券子公司东方财富证券“补血”。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五年来,东方财富进行了两次定增、两次可转债发行,还有1单可转债发行预案“在路上”,而这5次融资均与大力“加码”其证券业务相关。 今年1月份,东方财富向社会公开发行可转债,实际募集资金总额73亿元,用于补充东方财富证券的营运资金,包括信用交易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及向东方财富创新资本增资,发展另类投资业务。10月份,东方财富再次计划发行可转债,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总额不超过158亿元可转债,再次用于补充东方财富证券的营运资金,包括信用交易业务及证券投资业务。 对此,赵亚赟表示:“市场日渐成熟,可转债的优势逐渐被上市公司熟知和认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转债利率低,可以降低融资成本,申请难度比发新股低,所以是比较划算的一种融资方式。券商发行可转债对投资者很有吸引力,是一种比较容易的融资方式。” 年内券商发行公司债 总额同比增超150% 今年以来,券商共发行265只证券公司债,发行总额为6742.48亿元,同比增长152.65%。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中信证券(600030)已累计发行证券公司债706亿元;华泰证券(601688)紧随其后,发行575亿元。此外,还有包括中金公司(601995)(包含中金财富)、海通证券(600837)、招商证券(600999)等9家券商发行的证券公司债总额均超过200亿元。 自5月份以来,多家券商获准发行大额证券公司债,其中以中信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500亿元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获得证监会核准最引人注目。 与发行证券公司债相比,发行短期融资券具备发行门槛低、周期短、能快速补充公司运营资金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券商补充流动性的另一主要渠道。《证券日报》记者对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梳理后发现,今年以来,券商共发行290只短期融资券,合计发行总额达7834亿元,同比增长81.93%。 有16家券商今年以来发行短期融资券总额均超过200亿元。其中,中信建投(601066)发行短期融资券650亿元,招商证券发行620亿元,中信证券发行610亿元,中国银河(601881)发行590亿元。此外,光大证券(601788)、国泰君安(601211)、广发证券(000776)、海通证券、申万宏源(000166)等12家券商发行的证券公司债总额均超过200亿元。 今年以来,券商通过发债“补血”的热情高涨,而次级债正逐渐受到券商的青睐。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5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之后,不少券商公开发行次级债意愿强烈。今年以来,券商共发行77只证券公司次级债,发行总额为1458.83亿元,同比增长1.48%。 “次级债相对一般债券偿债等级低一些,发行门槛也更低。而券商的信用等级比较高,容易通过次级债获得资金。允许券商公开发行次级债对上市券商显然是一大利好,首先可以比较容易补充资本金,其次可以增加开展各种增值业务的资金,还可以增强券商的技术升级和研发能力。”赵亚赟进一步向记者表示。 发债成年内券商新增借款 大幅增加主因之一 今年以来,券商“加杠杆”迹象明显,新增借款数额持续增加,多家券商已披露新增借款情况(新增借款超上年末净资产的20%或40%触发信披标准)。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3家券商当年累计新增借款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80%。 从券商新增借款的分类明细来看,发行债券和收益凭证成为年内券商新增借款大幅增加的主要因素,其中,发行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占比较大。 中金公司今年前10个月已累计新增借款833.17亿元,占2019年年末净资产的171.67%,公司债券余额为1250.35亿元,较上年末债券余额累计净增加484.07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的99.74%。 长江证券(000783)今年前10个月累计新增借款金额225.77亿元,累计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80.2%,债券余额较2019年末增加66亿元,变动数额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23.44%,主要系公司新增公司债发行。财通证券前10个月累计新增借款188.02亿元,累计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的比例为88.07%,其中公司应付债券及应付短期融资款余额较2019年末增加142.93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66.95%,主要为公司本年新发债券、收益凭证所致。 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发行债券,仅有部分大型头部券商会使用银行贷款的方式借款。“部分上市公司特别是券商的负债率已经很高,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债券和收益凭证利率相对较高,也比较容易发行,更受到券商欢迎。”赵亚赟进一步向记者表示。
本报记者 周尚伃 在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证券业“马太效应”的发展背景下,券商需要快速提升资本实力与竞争力,融资意愿更加迫切。 12月10日,财通证券(601108)发行38亿元的可转债,这是年内第二只由券商发行的可转债。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券商通过发行证券公司债、证券公司次级债、短期融资券及可转债的形式,已累计募资16101.31亿元,同比增长90.65%。 对于券商年内密集发债“补血”,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利率较低,正是发债的好时机。券商此时发债规模加大,与其看好2021年的股市行情有关。2021年虚拟经济或许会出现报复性反弹,股市或将会是最耀眼的市场,券商需要扩张业务,迎接大行情。” 年内两家上市券商 发行可转债 在可转债方面,今年以来,有两家上市券商通过可转债方式募资。3月份,华安证券(600909)发行了“华安转债”,发行规模为28亿元。12月10日,财通证券发行38亿元的可转债。 对于募集资金的用途,财通证券表示,“(募资)将全部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发展主营业务。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资本金。” 值得关注的是,东方财富(300059)通过可转债为其证券子公司东方财富证券“补血”。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五年来,东方财富进行了两次定增、两次可转债发行,还有1单可转债发行预案“在路上”,而这5次融资均与大力“加码”其证券业务相关。 今年1月份,东方财富向社会公开发行可转债,实际募集资金总额73亿元,用于补充东方财富证券的营运资金,包括信用交易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及向东方财富创新资本增资,发展另类投资业务。10月份,东方财富再次计划发行可转债,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总额不超过158亿元可转债,再次用于补充东方财富证券的营运资金,包括信用交易业务及证券投资业务。 对此,赵亚赟表示:“市场日渐成熟,可转债的优势逐渐被上市公司熟知和认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转债利率低,可以降低融资成本,申请难度比发新股低,所以是比较划算的一种融资方式。券商发行可转债对投资者很有吸引力,是一种比较容易的融资方式。” 年内券商发行公司债 总额同比增超150% 今年以来,券商共发行265只证券公司债,发行总额为6742.48亿元,同比增长152.65%。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中信证券(600030)已累计发行证券公司债706亿元;华泰证券(601688)紧随其后,发行575亿元。此外,还有包括中金公司(601995)(包含中金财富)、海通证券(600837)、招商证券(600999)等9家券商发行的证券公司债总额均超过200亿元。 自5月份以来,多家券商获准发行大额证券公司债,其中以中信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500亿元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获得证监会核准最引人注目。 与发行证券公司债相比,发行短期融资券具备发行门槛低、周期短、能快速补充公司运营资金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券商补充流动性的另一主要渠道。《证券日报》记者对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梳理后发现,今年以来,券商共发行290只短期融资券,合计发行总额达7834亿元,同比增长81.93%。 有16家券商今年以来发行短期融资券总额均超过200亿元。其中,中信建投(601066)发行短期融资券650亿元,招商证券发行620亿元,中信证券发行610亿元,中国银河(601881)发行590亿元。此外,光大证券(601788)、国泰君安(601211)、广发证券(000776)、海通证券、申万宏源(000166)等12家券商发行的证券公司债总额均超过200亿元。 今年以来,券商通过发债“补血”的热情高涨,而次级债正逐渐受到券商的青睐。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5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之后,不少券商公开发行次级债意愿强烈。今年以来,券商共发行77只证券公司次级债,发行总额为1458.83亿元,同比增长1.48%。 “次级债相对一般债券偿债等级低一些,发行门槛也更低。而券商的信用等级比较高,容易通过次级债获得资金。允许券商公开发行次级债对上市券商显然是一大利好,首先可以比较容易补充资本金,其次可以增加开展各种增值业务的资金,还可以增强券商的技术升级和研发能力。”赵亚赟进一步向记者表示。 发债成年内券商新增借款 大幅增加主因之一 今年以来,券商“加杠杆”迹象明显,新增借款数额持续增加,多家券商已披露新增借款情况(新增借款超上年末净资产的20%或40%触发信披标准)。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3家券商当年累计新增借款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80%。 从券商新增借款的分类明细来看,发行债券和收益凭证成为年内券商新增借款大幅增加的主要因素,其中,发行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占比较大。 中金公司今年前10个月已累计新增借款833.17亿元,占2019年年末净资产的171.67%,公司债券余额为1250.35亿元,较上年末债券余额累计净增加484.07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的99.74%。 长江证券(000783)今年前10个月累计新增借款金额225.77亿元,累计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80.2%,债券余额较2019年末增加66亿元,变动数额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23.44%,主要系公司新增公司债发行。财通证券前10个月累计新增借款188.02亿元,累计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的比例为88.07%,其中公司应付债券及应付短期融资款余额较2019年末增加142.93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66.95%,主要为公司本年新发债券、收益凭证所致。 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发行债券,仅有部分大型头部券商会使用银行贷款的方式借款。“部分上市公司特别是券商的负债率已经很高,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债券和收益凭证利率相对较高,也比较容易发行,更受到券商欢迎。”赵亚赟进一步向记者表示。
摘要 【水皮:券商股下跌打击市场人气 白酒股没完没了地拉让投资者疑虑】券商跳水的同时恰恰就是白酒拉高的过程。白酒没完没了地拉高,实际上让很多投资者产生了疑虑,相反形成抛盘集中的很重要的原因。 券商一般被看作是牛市的旗手。券商能涨多高,行情就能涨多远。 可是周三盘面上砸盘的恰恰主要就是券商,全天券商板块指数下跌达到了3.48%左右。这样的下跌幅度对市场人气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下跌主要出现在下午,情景和11月30日有点相似,就差一顿饭的功夫。11月30日,上午涨得还是好好的,到了下午大盘就跳水,说好的“牛”说没有就没了。 周三情况差不多也是如此。上午波澜不惊,但下午开盘之后就风云突变。最不想见的熊又来了,投资者就非常困惑。其实如果退一步讲,市场现在的成交量,特别是前几天7000亿左右的成交量,的确是很难向上突破的。上不去就往后退,这也是机构一个相对理性的选择。 过去几天白酒板块没完没了地涨,周三依然担当了冲锋陷阵的角色。酒这个东西,再好,喝多了也受不了。所以周三下午,券商跳水的同时恰恰就是白酒拉高的过程。白酒没完没了地拉高,实际上让很多投资者产生了疑虑,相反形成抛盘集中的很重要的原因。 券商成了首当其冲的引路人角色。其实很多个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尤其是前几天比较强势的创业板,包括深成指。相对来讲,周三上证指数1.12%的跌幅还算是小的。 现在从K线图上来看,大盘总体上来讲还是一个箱形震荡的格局。3400点好不容易上去了,现在又下来了。从乐观的角度来讲,是一个不断地捅破天花板的过程,让上面的个股能够有所调整。水皮在前两天的股评里都提到,现在妖股开始出现了天地板的走势,一定程度上对市场炒作的氛围多少也是一种打击。现在很多个股是在2700点建仓的,但是在3400点时候却成了套牢的股票。甚至现在出现了连续跌停,庄家被套的局面。 当然更悲催的是有些个股,坐庄的庄家自己都已经被拘留了,盘面出现了强平走势。这个个股水皮就不举例了,大家可以去看一看,连续十一个跌停,不断创纪录的。这就是妖股必然的一个选择。 周三盘后央行公布的11月份金融数据其实是不错的。从贷款余额来看,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2.5个百分点。应该讲资金面上还是相对宽松的,这个消息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利好,对市场情绪的缓解还是有所帮助的。 一句话点评:退后一步天地宽。
记者昨日从高盛高华证券获悉,高盛集团将对高盛高华的持股比例提升至100%。这意味着,高盛高华有望成为首家外商独资券商。目前,高盛高华的股权结构为高盛集团持股51%,北京高华证券持股49%。 今年3月,高盛集团宣布已获证监会核准,将对高盛高华的持股比例由33%升至51%。高盛亚太区联席总裁李廉在谈到对高盛高华实现绝对控股时说:“这是高盛在华业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获得多数股权后,我们可着手准备重组在华业务的实体结构。我们将尽快把所有在北京高华证券运营的业务及管理部门迁移整合至单一公司实体——高盛高华。同时,我们将寻求尽早实现100%控股。” 高盛高华成立于2004年,是高盛集团与同年设立的北京高华证券的合资企业,公司注册资本8亿元,主要业务为承销保荐。据Dealogic的数据,自2004年至今,高盛集团的“股本及股本相关业务”排名处于全球之首。 据了解,近期外资控股券商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的股权也有所变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10月23日,上海外高桥持有的20%摩根大通证券(中国)股权以1.78亿元的转让底价成功交易,摩根大通持有摩根大通证券(中国)的股权比例或达71%。 公开信息显示,证监会核准批复的外资控股券商数量有8家。瑞银证券、高盛高华证券、瑞信方正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等为外资股东通过提高持股比例实现控股;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大和证券、星展证券为新设券商。
三连阴,而且越跌越多,今天玩命地砸,一举砸破3400点。 人家美股三大股指昨晚齐创新高,今天亚太股市也表现神勇,日股涨1.33%,韩股涨2%。港股上午也一度涨近1.4%,只可惜下午也被A股拖下水了。 如果前两天的下跌还可以赖人家港股拖累,今天赖谁呢? 如果要赖11月CPI、PPI携手转负的经济数据,那也太牵强,CPI转跌主要是猪肉价格下跌,这对老百姓来说可是好事。 至于PPI,过去一年时间都是负增长,工业出厂品下跌对下游来说也是好事,而且工业板块也不是今天领跌的。 如果把CPI转跌看作是中国进入通缩时代,那也是极不科学的,跟着猪肉跑的CPI本就不靠谱,何况12月的猪肉价格已经在反弹了。 另外央妈盘后再释利好,11月末,M2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2.5个百分点。 有了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有了用不完的货币,物价怎么跌呢?怎么会进入通缩时代呢? 实在找不出任何砸盘的理由,也没发现什么能让人寻死觅活的利空,那为啥丧心病狂似的莫名其妙杀跌呢? 特别是尾盘,在最需要聚集人气反弹的时候,券商板块突然跳水,而券商作为行情的风向标,是最容易影响人气的,尾盘砸券商是何居心? 是谁砸的?当然是内资!这不但不关人家外资啥事,反而偷着乐地继续大举进场扫货,今天共扫了61亿,加上昨天的85亿,两天时间就扫了近150亿! 以前总是当外资跟屁虫的内资,如今却完全和外资反着走,是真的目光如炬,发现了外资发现不了的玄机吗? 以内资的水平,实在是不敢高看,特别是今天莫名其妙地杀跌,在尾盘故意砸人气板块券商,感觉明显是故意砸盘,好让洋大人从容地低位吸筹。 这两天看到环球网的一篇文章,这两天日本和欧洲媒体炒作的两个事情,一个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将在明年部署亚太,而且很可能要在这里长期部署。另一个是2021年5月,法国将和日美在东海举行联合军演。 中国早就不是100多年前鸦片战争时的中国,我们有信心说,如果“英法联军”真的敢在中国家门口越过我们的红线,解放军有能力让他们有来无回。 但老艾想说,和当初一样,现在仍有一些内贼未清,比如今天砸盘的内资,能否用大炮把他们一块送走? 正好军工板块也表现不错,航母、战斗机、大炮管够! 要不然送去挖煤也可以,今天三大煤炭期货焦煤、动力煤、焦炭集体大涨创新高,煤价这么好,肯定缺挖煤的,把那些砸盘的内资统统送去。 至于白酒,那就算了,成天干这种吃里扒外的事,难不成还要罚酒三杯?白酒板块的尾盘翘尾,是可怜的散户又跑来避险了,这地方不是那些内贼们应该待的地方。 银行也有点可怜,今天本想再演上周的好戏,接过白酒的接力棒,但却被券商坏了好事。希望不要影响心情,下次再接再厉,大不了把券商开除出金融队伍! 三连阴后如果再不知耻而后勇,外资真的要笑死了,还会趁机捡更多的廉价筹码,而这都是股民在黄金坑里割下来的血淋淋筹码! 震荡行情怎么办?期权期指是应对利器!可以涨时做多,跌时做空,双向操作,再加上T+0交易机制,盘中可以多次波段操作,及时落袋为安,避免股票T+1的尴尬。 想学习期权期指知识以及实战技巧,可以点击收看新浪理财大学的《老艾聊期权期指》视频课程,有全套方法讲解。(点击试看,99元特惠仍在进行中!)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微博:老艾观察)
摘要 【水皮:判断一轮行情的持续性有两个指标非常重要】判断一轮行情有没有持续性,有两个指标非常重要。一个是看成交量能不能持续的放大;另外一个就是看有没有持续的领涨板块。(华夏时报) 判断一轮行情有没有持续性,有两个指标非常重要。一个是看成交量能不能持续的放大;另外一个就是看有没有持续的领涨板块。 我们先看成交量,周二的成交量是8349.5亿元,比起昨天表面上看是有所缩量的。但是实际上如果考虑到周二北向资金由于受台风的影响停止交易,在缺少大概700亿到800亿左右北向资金成交量因素的前提下,周二总的成交量并没有比昨天少多少,甚至跟昨天相比是略有增加的。从成交量上来讲,尽管市场周二是调整、震荡,但是并没有萎缩。这也是为什么周二下午股市能够逐步回升的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一个指标就是看有没有持续领涨的板块,主要是看资金是不是持续的流入。周二资金最终流入量占第一位的是保险板块。上午的时候,银行也一度占据了前面的位置。换句话来讲,大金融依然是市场主要流入板块。这种情况在昨天是表现为券商和银行,也就是说,大金融已经是有了资金连续流入的趋势。 周二券商板块的资金流出跟昨天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我们看到昨天资金持续流入最多的是券商板块,周二却在资金流出板块榜上排在第一,是不是意味着券商只是一天行情呢? 事情要辩证地看,因为券商多被视为“牛市的旗手”,如果大家对未来行情有预期,券商的成交量或者板块的吸引力就是一个基本的因素。昨天资金流入排名第一的券商板块为什么会成了周二流出的排名第一呢?这跟券商本身受到的冲击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昨天国金和国联两个证券公司盘后发布公告,宣布之前的合并重组终结,表示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为什么要终结?现在大家都知道,里面一定有内幕交易,因为之前这两家券商个股双双涨停。大家也都知道鼓励券商重组是管理层的方向,但是如果第一个重组的项目就出现了内幕交易,就等于败坏了整个券商重组的声誉和市场前景,就让“一两颗老鼠屎坏了一锅好汤”。如果你作为管理层,会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换句话来讲,如果你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就意味着券商板块会出现严重的一个透支,因此及时地叫停是必须的。 这种叫停对于板块来讲,对于市场来讲可能会构成短期的利空。但是长期来讲,对制度建设一定是构成利好。如果大家看长远,对短期的波动就应该忽略不计。周二受消息面影响,券商出现这样的一种波动,其实是市场的理性的表现。如果放长时间看,这种波动其实也可以忽略不计。其实就是从国金和国联证券两家公司本身的市场表现来看,也没有像大家想象的利空那么厉害。基本上也在第一时间就消化这个利空,更何况板块,更何况未来的行情,能够消化的速度就更快了。大家基本上完全可以忽略这个所谓的利空。 有人说没有北向资金的日子A股会找不着北。周二A股以自己的走势做出了一个最好的回答,就是地球离了谁都能转,没有北向资金的日子马照跑,舞照跳。 一句话点评:马照跑,舞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