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了,到了半年报集中披露的日子,按照常识,越是在最后披露的公司,业绩越是堪忧,果不其然,昨天就炸响了两个大雷。 一个就是中石油,上半年营收9290亿,同比下降22.3%,乍一看营收还凑合,但是一看利润傻眼了,净亏损299亿,同比下降205%,要知道去年同期他还是盈利280亿,在他的所有业务中炼油和销售业务,分别亏掉了105亿和129亿,而中石油自己的解释就是,,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国内油气需求严重萎缩的不利影响,公司生产经营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其实老实说,中石油巨亏,我并不意外,今年毕竟油价出现了一个大幅的波动,上半年甚至出现了负值交割的闹剧,富得流油这个比喻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变成了正负的负,所以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石油又是炼油为主的业务,所以大幅亏损很正常。而且全世界的石油公司今年全都在亏钱,壳牌亏损了181亿美元,BP亏了168亿美元,雪佛龙也亏了80多亿,沙特阿美石油,由于成本极低,暂时没有亏损,但是也净利润同比腰斩。 不过,这并不是为中石油说好话,这家公司,上市之后的表现,可谓是烂透了,当年可是号称全亚洲最赚钱的公司,16块钱发行,上市首日开盘就48元,之后就一直跌,跌的连亲妈都不认识了,现在只有4.43元,13年跌去了9成。而且几乎没给过任何的机会,两次反弹也就是15块钱左右。很多哭着喊着要抄底中石油的,估计全都阵亡在路上了。所以,散户千万别碰这种公司。盘子大,业绩差,不负责,就知道靠天吃饭,靠垄断资源吃饭,面对巨额亏损一点办法都没有。甚至也不想有办法。油价涨的时候,他也不怎么涨,油价跌的时候,比谁跌的都多,股市涨的时候,他的涨幅往往最小,股市跌的时候,他照样跟着跌。所以即便中石油业绩触底了,油价大概率会反弹,但这种公司,普通的投资者最好别碰,想在这个上面赚钱太难了。机会成本非常大。 如果说中石油亏个300亿还有资本,毕竟是一个近8000亿的公司,另一家公司就更奇葩了,叫西水股份(行情600291,诊股),市值一共才102亿,但是半年就亏掉了270亿,同比变动幅度,都没发算了,去年同期的时候还有15亿的净利润,股价现在是9块多,但是每股亏损高达24.78元。这股票要买了,妥妥的是负资产,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主要就是因为他旗下的天安财险踩雷了,投资了新时代信托的蓝海信托计划,后来还发公告,说天安财险到期且未收到投资本金和收益的新时代信托产品共有 15 笔、合计投资本金 171.50 亿元。按照股权关系,母公司西水股份将减少净利润149亿,然后为了真实反映情况,对资产进行信用减值577亿,利润减少207亿。这笔账都是西水股份自己算的,我们也没太整明白,甚至上交所也没整明白,还发了问询函,让他说明情况,是否存在虚假记载,误导陈述,虚调利润的情况。 西水股份这个确实有点过分,子公司天安财险投资信托踩雷,当然还有其他原因,然后被银保监会接管,所以他为这笔损失,开始做准备,然后就算出这么一个270亿的亏损。这笔亏损明显要远大于他的踩雷损失,就好比说,我把钱包搞丢了,于是我就当房子也丢了,这有点说不过去。所以上交所,让他说明具体情况,你到底是怎么算的,为啥要算那么多? 通常上市公司都有小心思,当他的业绩增长达到极限,不可持续之后,就倾向于,来一次巨亏,特别是当盈利无望,肯定亏损的情况下,那就不如一把亏到底。这样就相当于把利润和资产都隐藏起来了,让大家极度失望之后,以后他还能慢慢的释放业绩,重新走上增长之路。这样对股价反而更好,也更有利于保壳,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就是每年都亏,那么就会形成非常差的市场预期,股价也就一直起不来了。 从西水股份来看,这次其实只是一个意外事件,他的整个经营都没受到太多影响,而且踩雷也只是预期,并不是说就一定收不回来了。他这就是在借力打力,趁机摆烂,然后把业绩打下来,所以跟中石油的亏损还是不一样的,中石油是真金白银的亏,被动的亏,而西水股份这是主动的亏,主动希望亏出一个天际来。 其实我们没必要被这两家公司的垃圾业绩干扰,整体看今年的半年报还是不错的,九成公司实现盈利,亏损的只是极少数,下半年市场业绩恢复的趋势会更加明显,市场在这次中期调整之后,有望从资金驱动,政策驱动,转变为业绩驱动。很多公司会出现越涨估值越低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业绩改善,要比股价上涨的幅度更快。特别是周期和成长方面,会有更加确定的机会。所以我们对市场的判断依旧不变,1中期调整远未结束,还会有上上下下的折磨,2中期调整后,市场还有机会,3业绩驱动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要逻辑。
聚焦服贸会 跨境服务贸易 负面清单将加快推出为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力度,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正加紧制定。“这个负面清单今年年底之前应该能和大家见面。”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日前表示。专家认为,服务贸易成为高水平开放的重点,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重要连接点。以负面清单方式在服务贸易领域作出开放承诺,表明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四大国有银行高管解读中期业绩 8月31日,中国银行(601988)召开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中国银行行长王江在会上表示,上半年该行财务表现总体平稳,主要行业资产质量稳定可控。此外,中国银行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上半年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6412亿元,较上年末上升6.1%。8月31日,建设银行(601939)行长刘桂平在该行2020年中报业绩说明会上透露,计划于明年6月之前发行等值人民币660亿元的二级资本工具。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靳彦民预计该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会保持平稳,略有上升,对利润的冲击程度不会太大。科创板公司上半年业绩靓丽 机构大举进场上海证券交易所消息,截至8月31日,科创板165家上市企业披露了2020年上半年业绩。总体看,科创板公司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外部环境变化的种种困难,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业能级,业绩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同时,科创板公司机构股东数量和持股比例显著上升。117家华为概念公司 上半年实现盈利数据显示,在A股141家华为概念公司中,117家公司上半年实现盈利,占比达82.98%。其中,26家公司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5亿元。上海证券报8月PMI数据出炉 经济复苏势头持续向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8月31日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5.2%和54.5%,分别高于上月1.0和0.4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连续6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央行:LIBOR退出对我国银行影响有限 已制定境内基准转换路线图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运用最广的基准利率是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但因为多重原因叠加,2021年底后,LIBOR或将退出市场。中国人民银行8月31日发布的《参与国际基准利率改革和健全中国基准利率体系》白皮书称,境内银行涉及LIBOR的存量业务规模不大,久期较短,集中度较高,LIBOR退出影响有限,风险可控。科创板公司半年报业绩升势不改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科创板公司半年报收官。截至8月31日,科创板165家上市企业通过中期报告、上市公告书等形式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业绩。总体来看,科创板公司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外部环境变化的种种困难,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业能级,业绩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潜力。不良贷款率暂未明显抬升 银行大幅计提拨备增厚“安全垫”银行的资产质量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由于今年新冠疫情影响,银行机构如何平衡“输血”实体经济与守住风险底线的关系,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36家A股上市银行均发布了半年度业绩报告。从数据看,上半年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暂未大幅抬头,资产质量总体可控,各类型银行资产质量存在一定的分化现象。同时,上市银行纷纷大幅计提拨备,提升风险抵御能力。证券时报四大行高管释疑利润下滑 上半年经营质效依然不俗 8月31日,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同日召开中期业绩发布会。四大行管理层就为何上半年净利润大降超10%、如何看待下半年的盈利水平和资产质量变化等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作出回应。中国中铁:业绩再创新高 低估值龙头蓄势待发8月28日晚间,中国铁路基建、城轨交通基建领域龙头企业中国中铁(601390)(601390)(601390)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的巨大挑战以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公司积极落实国家“六稳”“六保”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改革发展,扎实推进复工复产,经营业绩再创新高。证监会: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活动中国证监会近日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表示,将继续聚焦监管主责,凝聚各方合力,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资本市场执法工作,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良好生态。48只基金踩雷西水股份 部分公募给出4个跌停估值由于子公司天安财险持有的信托产品到期发生违约,公司经营业绩恶化,西水股份(600291)(600291)遭遇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48只基金不幸踩雷。近日,部分基金公司将该股股价调整为5.54元,相当于砍下了4个跌停的估值。证券日报上半年券商揽入承销保荐费221亿元 前十名“分食”五成随着上市券商半年报披露收官,券商投行收入也随之曝光。今年上半年,99家券商揽入承销保荐费共计221.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8.02亿元增长42.62%。总体来看,中信建投(601066)(601066)证券、中信证券(600030)等头部券商的投行实力仍排名靠前。不过,在IPO承销收入增长、投行“马太效应”逐渐显著的背景下,仍有券商锚定投行业务发展,突出重围实现业绩大丰收。例如,国金证券(600109)的投行业务收入增幅达到200.37%,跻身前十。券商8月份揽入佣金155亿元 日均7.4亿元“入袋” 8月份,上证综指涨幅为2.59%,最高点为3456.72点,最低点为3263.27点,之间跨度近200点。沪、深两市全月成交金额合计22.24万亿元,日均成交额为1.09万亿元,虽不及7月份的总体行情指标,但交易的活跃也给券商带来了丰厚的佣金收入。怎么看创业板注册制开局之“稳”经过了五个交易日无涨跌停板的“充分发挥”,昨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公司迎来了首个常态化交易日,从当日个股涨跌幅、换手率、成交量等指标来看,整体表现似乎有些四平八稳,有投资者担心“激情退却”,但笔者认为,无论是对830家存量公司,还是对18家注册制新公司而言,“稳”才是其目前最恰当的“表情”――这个“稳”包含了“稳中求进”的耐心与策略,也表达了“行稳致远”的决心和能力。铁路股份制改造更进一步 国铁科创板第一股 铁科轨道成功上市继1月16日“中国高铁第一股”京沪高铁(601816)(601816)在A股上市后,8月31日,又一家“国铁系”公司――铁科轨道作为“国铁科创板第一股”上市。当日,铁科轨道开盘股价涨逾60%,盘中触及39.96元,截至收盘,上涨52.89%,报收34.34元,总市值达72.32亿元。人民日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六个月在荣枯线上 经济保持平稳复苏态势本报北京8月31日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31日发布,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较上月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运行在50%以上,经济保持平稳复苏态势。
8月底,A股公司中报披露完毕。从行业上来看,上半年,业绩增长公司集中在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和电子等行业;从板块来看,中小科创板块业绩亮眼,科创板、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整体业绩同比增长,其中科创板公司超六成实现业绩增长。 市场人士认为,这主要与疫情催化和产业周期有关,去年科技企业已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下半年,随着经济持续复苏,以及金融支持力度不变,上市公司业绩将延续二季度走势持续复苏。 逾八成企业上半年实现盈利 单从二季度来看,上市公司业绩明显好转。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3973家上市公司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78万亿元,同比增长4.12%,较一季度提升11.92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1.016万亿元,同比下降12.21%,较一季度收窄11.09个百分点。 “从中报来看,实现盈利的上市公司数量较一季度而言有明显改善,一季度仅七成实现盈利。”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记者表示,但若细分至各个行业来看,可见分化态势,部分行业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业绩仍待改善,但也有不少行业在终端市场及供给端逐步恢复至常态的基础上,业绩表现得到显著改善。 从行业(申万一级)角度看,业绩增长公司集中在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化工和电子等行业,分别有212家、180家、158家和157家。从行业整体业绩来看,通信、农林牧渔、电气设备等行业业绩增幅靠前,行业合计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53.97%、182.08%、26.23%。 “医药和电子等行业公司业绩增长是比较正常的,本身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尤其是疫情期间大量的活动线上化之后,对这些行业利润反而起到了推动作用。机械设备行业的业绩增长跟新基建投资加速有一定相关性。”国海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负责人樊磊对记者表示。 “考虑到今年疫情的影响,一季度很多企业业绩负增长,上半年能有超过四成企业净利润实现增长,还是不错的,而且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出现明显回升,也是比较吻合的。”樊磊表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累计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2.8%。其中,二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8%,一季度为下降36.7%。 逾六成科创企业业绩增长 从板块来看,二季度科创板企业业绩继续回升,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业绩由降转升。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上半年,科创板、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2.29%、13.97%和8.53%。其中,科创板公司中超六成业绩实现增长。 “上市公司二季度业绩回暖,中小创及科创板表现尤为亮眼,科技板块的成长属性及业绩稳定性明显。”粤开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殷越对记者表示,一方面与疫情的催化有关,改善了行业的供需关系;另一方面也与产业周期相关。2019年年报业绩显示,科技股已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在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今年一季度企业盈利情况再度探底,库存周期被拉长,随着二季度国内经济的持续修复,科技股高弹性凸显。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回暖的过程中,后续受疫情影响有限的企业盈利有望持续修复。 樊磊表示,预计下半年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企业利润应该还会有较好的表现。“从目前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来看,7月份单月增速已经达到了19.6%,是非常好的迹象。整体来看,企业的收入在增长,而成本并不高,另外,金融支持政策如降息等对企业也有较大的帮助。” 李湛表示,从监管层表态“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在严格防控疫情反弹的前提下,全面恢复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来看,预计下半年金融数据将保持现有扩张速度,维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变。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势头延续,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下半年,随着疫情好转势头延续以及货币财政政策逐渐落地见效,中国经济仍将维持恢复性增长势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有望延续二季度趋势持续改善。”
“当前国防军工行业正处于高景气期、装备大规模更新换代期,新项目、新订单也进入扩张期。”开源证券资深投资顾问刘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军工板块在近期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抢眼,资金关注度逐步走高。 从业绩角度来看,目前陕西9家国防军工类企业中,受疫情影响较小,业绩大都呈增长态势。 陕西9家国防军工类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有5家,只有航天动力出现亏损,其他4家业绩都呈增长态势。 “航天动力的大股东虽然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核心制造企业,但航天动力的核心业务却和此基本没有关系。”刘浪告诉记者。 今年上半年,航天动力实现营业总收入4.9亿元,同比下降39.1%;实现归母净利润-578.5万元,上年同期为1285.2万元。 4家民企中,天和防务和三角防务净利润持续增长,炼石航空和晨曦航空出现亏损。 “炼石航空由之前的有色金属领域转型到航空制造领域,其生产的单晶叶片还没有进入全面生产期,目前正处在转型的阵痛期。但前期市场对它的追捧就是基于对它的预期。其产品未来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技术上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刘浪分析称。 “相对于国企来讲,军工民企规模普遍偏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相对不高,核心业务员工流动比较频繁,融资成本高,导致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弱;在疫情的影响下,出现亏损也是正常的。”陕西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郭普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炼石航空表示,2020年年初发生的新冠疫情对全球民航业造成了重大影响,公司的经营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公司子公司Gardner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6.13%。 晨曦航空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司2月份生产经营无法正常开展,导致部分元器件的采购到货期延迟,使得部分产品交付验收延期,故营业收入下降;同时,为保障公司军品的竞争力以及经营业绩,公司加大了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导致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91.00%;前述因素使得公司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晨曦航空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航空技术信息化中关键的导航、控制、通讯、航空计算机等核心技术的企业,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丰富的产品线。 “2020年是强军目标第一阶段的时间节点,是一个订货高峰期。强军目标将持续到2035年,目前‘十四五’规划也已经在做,在样的大背景下,整个军工板块的高峰期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下一个5年仍然是一个军工装备订购与更换的一个高峰期。”刘浪分析称,年初疫情虽对国防军工企业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但单一季度的生产交付情况并不影响全年均衡节奏与实际需求,今年国防军工板块整体业绩增长的态势不会变。 “在当前的国企改革中,军工企业的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军工资产证券化将进一步加速。”西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单元庄对记者表示,中航飞机、航发动力都已经启动重组,这对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未来业绩的提升都有积极意义。
半年报披露已收官,部分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随之浮出水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共有485家A股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业绩预告(以在半年报中披露前三季度业绩预测的形式为主,仅有22家公司单独发布业绩预告),预增的有105家,占比21.6%,其中至少约三成以上的公司净利润预增超过100%。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增幅度超过半年报业绩增幅,显示其第三季度业绩增长明显提速。 至少35家公司预计利润翻倍 作为三季报业绩预告的“先行军”,上述105家业绩预增的公司已向市场传递了些许暖意。 按照可统计口径,485家公司中有105家预增,其中又有100家披露了前三季度的具体业绩数据。若按净利润最高同比增幅来计算,这100家公司的预增幅度几乎都在50%以上(含),超过100%的则有60家;若按净利润同比增幅下限来看,有81家的净利润预增幅度在50%以上,在100%以上的有35家。 进一步看,按净利润预计增幅上限统计,约57家公司前三季度的预计利润增幅超过半年报,占比过半。即便按净利润预计增幅下限统计,也有30家公司前三季度的预计利润增幅超过半年报。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化工、电子、电气设备等行业。 具体到公司,圣湘生物、达安基因、好想你、星网宇达、康泰医学等5家公司的三季报净利润预计增幅上限以及下限均在10倍以上,刚刚登陆科创板的国内分子诊断龙头圣湘生物目前暂时处于领跑地位。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目前已披露三季报业绩预告的公司样本偏少,但可以借此管窥A股公司业绩整体向好的趋势有望在三季度得以延续。 医药、电子等板块表现突出 从统计情况看,生物医药、化工、电子等板块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预计较好。 先看医药板块,今年上半年,深耕核酸检测的达安基因净利润增幅高达1186%,远超市场预期。在半年报中,达安基因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至14亿元,同比增长1272.06%至1646.26%。对于业绩在第三季度持续发力,公司解释称,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市场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需求量大幅增加。 蓝帆医疗预计1月至9月的净利润增幅在380%至460%之间。上半年,公司的净利润增幅约为165%。公司表示,医疗及防护系列产品包括医疗及防护手套、各类口罩等需求量均有增加,销售结构进一步优化,销售价格有一定增长,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分季度看,蓝帆医疗今年以来单季度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45亿元、4.77亿元、13.29亿元(以中位数估算),业绩逐季提速态势明显。有研报分析认为,手套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为公司下半年业绩奠定良好基础。 再看电子板块,长盈精密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1.1%。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06.78%至117.41%。公司认为,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穿戴类、平板类产品有较大增长,对效益产生积极影响。 龙头公司领衔三季度业绩增长 一批上半年业绩表现突出的公司,有望在第三季度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其中不少头部企业单季度増势更是喜人。 招股书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圣湘生物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17.2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3457.15%。公司上半年扣非净利润的增幅为9088.09%。 圣湘生物系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获批上市的首批6家企业之一,公司产品迅速供往湖北、湖南、北京、上海等30多个省份疫情防控一线。截至6月底,已供往国内外近3885.13万人份,其中约1380.24万人份供往国际市场。 还有比亚迪,因受疫情影响,公司新能源车销量承压,但由于公司口罩出口获利,电池及电驱系统进一步降本,业绩出现逆势增长,上半年净利润增幅为14.29%。 公司预测三季报净利润增幅较半年报大幅提升,报告期内预计同比增长77.86%至90.56%。公司认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汽车行业开始稳步复苏,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收入将显著改善。在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方面,公司组装业务海外大客户核心产品快速放量。此外,公司玻璃及陶瓷出货量增长迅速,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作为光芯片龙头,光迅科技在上半年业绩增长超预期的基础上,前三季度业绩预计依旧呈现提速之势。 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45.42%。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上限为70%。公司称,受益于5G网络建设的加速及数据中心市场的高速发展,公司5G、100G、400G相关产品出货量持续增长,产品结构优化,预计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
在科创板开板一周年后,创业板日前也迎来注册制改革后首批上市企业。在此背景下,A股科技成长的投资主线持续强化。2020年半年报披露收官,作为A股科技创新风貌的代表,已上市科创板及首批创业板注册制企业的业绩表现究竟如何,尤其受到市场关注。 整体来看,科创板及创业板注册制首批公司业绩普遍向好,其中收获疫情红利的医药生物公司表现最为突出。圣湘生物、康泰医学分别为两大市场板块的“业绩增速王”。 24家科创板公司 净利增速100%以上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已有156家科创板企业披露2020年半年报数据。其中,超过六成公司业绩表现超越去年同期,24家公司归母净利增速超过100%。目前已披露半年报的科创板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中值约为0.35亿元,增速中值约为15%。 8月28日刚刚登陆科创板的圣湘生物成为“业绩增速王”,并且是科创板中唯一一家业绩增长超过百倍的公司。圣湘生物为“抗疫”明星公司,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公司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等相关产品市场需求量短期内大幅增加,由此带动业绩显著增长。 2020年上半年,圣湘生物实现营业收入约21亿元,同比增长逾11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32亿元,同比增长近147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27亿元,同比增长逾90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2亿元,同比由负转正并大幅增长。 科创板业绩增速排名第二的是另一家“抗疫”医药生物公司东方生物。同样,该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受益于新冠检测产品销量大幅增长,期内,东方生物实现营收8.28亿元,同比增长388.05%;实现归母净利润5.24亿元,同比大增1477.45%。 此外,先惠技术、硕世生物、仕佳光子业绩增速排名靠前,3家公司期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77.49%、923.3%、560.08%。 从行业来看,科创板医药生物公司表现亮眼,但两极分化显著,部分公司如三生国健、君实生物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大幅下滑,并且业绩出现亏损。 在研发投入方面,今年上半年,有超八成科创板公司研发费用超过去年同期。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28家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幅超过50%,其中,洁特生物、寒武纪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过100%。 从研发规模来看,中芯国际上半年投入研发费用22.78亿元,居于科创板企业之首。 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 超八成业绩增长 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公司中,有14家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15家归母净利润超过去年同期,业绩增长公司占比超过八成。所有公司营业收入中值约为4.2亿元,归母净利润中值约为0.7亿元。 其中,在营收与净利方面,康泰医学的增速均处于领先位置。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51亿元,同比增长421.17%;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增长1820.05%。康泰医学上半年的净利规模居18家公司之首,其业绩增长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红外体温计、血氧类及监护仪等疫情防控相关产品的销量及价格上升。 此外,金春股份、天阳科技、欧陆通3家公司上半年的业绩增速超过100%,分别为280.49%、208.81%、145.38%。 从营收规模看,安克创新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5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7%。安克创新是18家中唯一一家营收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