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发生了巨变”,在恒隆地产最新的中期报告致股东函中,陈启宗先生用这句话作为开篇。 现时我们所面对的复杂而严峻国际局势和经济环境,再加上百年罕见的疫情冲击,困难已无需赘述。与此同时,陈启宗先生也对香港前景担忧,认为“东方之珠”的光芒正在黯淡,虽然并不因此而消极。 在这份致股东函中,陈先生依然积极传递出对未来的信心,他说“市场必定复苏”,对于那些旗下购物商场复苏缓慢的业主,建议“再静候一会”。 特别是对恒隆的内地业务,陈启宗表达了充分的信心,认为疫情威胁一旦解除,未来数年市况会非常畅旺。 而在此环境下,恒隆或许比大多数人更有优势能够获利,甚至可能是最具优势的公司。 以下为恒隆地产2020年中期报告“致股东函”全文,转载时有删节。 业绩及股息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尽管受到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的影响,收入仍维持平稳,为港币41.84亿元。由于物业重估亏损,股东应占净亏损为港币25.37亿元。每股亏损为港币5角6仙。 倘扣除物业重估及所有相关影响,股东应占基本纯利下降11%至港币19.89亿元。每股盈利相应下降至港币4角4仙。 董事会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港币1角7仙,于2020年9月29日派发予于2020年9月16日名列股东名册的股东,金额与去年相同。 业务回顾 自从本人于1月21日撰写上一封致股东函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变。 本人下笔后一两天,中国乃至全世界惊觉到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病(现称2019冠状病毒病)出现了。疫情首先在中国中部最大的城市之一武汉出现,我们在当地的一座大型购物商场及一座办公楼当时快要竣工。 疫情就如人类史上许多类似的流行病一样,迅速扩散。因全球已一体化,加上国际航空往来频繁,疫情不久便演变成全球大流行。虽然该病毒不特别致命(全球约4%的染病者死亡),但部分感染者可以毫无症状,这种情况特别棘手。 没有症状或尚未出现症状的感染者有可能已传染他人,由于症状可在染病后长达14天才出现,无症状的感染者仍然可以到访世界各地,不知不觉间把病毒传播开去。 中国内地有效遏止了疫情的扩散,对我们在内地的业务来说实属幸运。内地政府采取及时且严厉的措施,亦欣见成效;即使在疫情中心地区武汉,事隔至今七个月,疫情已暂时过去。 不过历史告诉我们,疫情消失前一般会有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爆发。事实上,往后的数轮爆发可以比第一波更严重。有迹象显示,内地某些地区现正有第二波爆发的征兆,但似乎并不那么严重。我们只好静观其变。 我们的另一个市场香港也相对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直至一两周前的第三波爆发,香港只录得约1200宗个案,其中大部分为输入个案,死亡率亦非常低。不过,第三波爆发明显杀伤力更大,全城再次严阵以待。 讽刺的是,某程度上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反而可能对我们在这两个市场的业务都有利。在本港,始于去年6月的骚乱因而结束。正当街头暴力缓和一时,于1月拟卷土重来之际,疫情把其制止了。尽管公共卫生威胁短期内对我们业务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但持续的影响应该较少。然而,社会动荡带来的影响是持久的。本人在六个月前的致股东函中提到后者,并会在本文稍后进一步阐述。 毫无疑问,暴力的激进示威者严重威胁并伤害了香港市民,他们肆意破坏财产,包括一些购物中心。若不制止他们,或许某天我们的购物商场及办公楼也会遭受破坏。幸好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物业未有受到严重影响,但我们的业务已因而受损。 疫情过后的日子也可能对我们的内地业务有利,回想去年,本人提及由著名的贝恩策略顾问公司(Bain&Company)公布的一份2018年研究报告。内容提到,在撰写报告时,内地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交易中,仅约27%在内地进行,这还未计算香港在内。在2025年或之前,这个数字有望达到50%,而售予中国消费者的全球销售额会翻倍。 这就是说,在未计及新顾客的情况下,未来四至五年内,单靠现有的顾客群,内地的购买量将会是现在的四倍。本人亦曾告诉读者,一位顶级奢侈品牌的高层认为这估计保守。无论如何,对我们而言,这是个好消息。 疫情令大量海外消费提前回流到内地,实际上,随着国际往来停顿,现在这类消费接近全部回流。看看我们今年首六个月的情况,便可推算得到。 六个月前,本人预测我们的内地零售租赁业务会蓬勃发展。整个1月的确如是,直至疫情爆发才逆转。农历新年(1月25日)前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这次的公共卫生威胁有多严重,我们租户的销售额突然暴跌。3月下旬,疫情似乎基本受控,社交距离措施局部放宽,我们的购物商场开始热闹起来。4月的零售销售额已回到2019年同月的水平。至5月,我们购物商场中的奢侈品牌销售飙升,升势持续至今。高端购物活动保持活跃,日常购物虽然正在复苏,但仍处于停滞状态,并远低于去年的水平。 奢侈品销售旺盛直接源于“报复式消费”;富裕人士已压抑数月,无法享受购物的乐趣。在此让本人谈谈一个甚少讨论却重要的心理差异:奢侈品购物是为了愉悦,而日常购物大多是为了必需。 不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长远因素。由于几乎所有国际航班都已取消,如今唯一可以购物的地方,就是如我们所经营的本地购物商场。毕竟,在过去的一两年,北京降低进口税,加上品牌自身价格调整,价格愈趋划一,到海外购物不再有太大意义。 一旦国际航运完全恢复,一些消费可能会再次外流,但这可能会是微不足道的。原因有数个。第一,如果纽约、伦敦或巴黎不再欢迎自己,为甚么还要去这些地方购物?甚至作为中国一部分的香港,也不再是理想的购物地点。 第二,国际顶级品牌已确认中国是其全球第一大市场,而且发展速度最快,因此他们在中国的分店罗列最新的产品,系列款式也最齐全。这些品牌的内地分店绝不逊于世界上任何大城市的。 第三,如今富有的顾客在内地得到的顾客服务及购物体验,与国外任何地方的一样高雅细致。在巴黎,这些顶级消费者在繁忙时间也不得不排队等候进店;但在中国,我们了解我们的重要顾客!就像恒隆的顾客关系管理计划“恒隆会”,现已覆盖我们在内地的所有购物商场,且推行得如火如荼。 我们会员的消费在奢侈品总销售额中的占比越来越高。我们为顶级顾客举办的年度特级贵宾活动非常成功,从中我们得知他们许多在活动中认识,并成为朋友,当然还会交流对时装潮流的看法。因此,对他们来说,不论从经济、社交还是其他层面而言,继续在我们的购物商场购物都非常合理。 第四,人都有随习惯而行的倾向,一旦习惯了在本地购物,享受其带来的乐趣,渐渐便不愿去海外购物。 最近,本人听说有些购物商场的业主抱怨,尽管疫情已受控,而且政府亦鼓励市民消费,但他们的生意没怎么改善。对于那些以普罗大众为市场对象的零售商户而言,确实如是。客流量及零售额都仍然低于正常水平,我们的次高端购物商场亦如是,问题是为何如此? 让本人提出数个可能的解释。首先,2019冠状病毒病对普罗大众的影响绝对比富裕阶层大。前者要担忧的更多,包括保住自己的生计。再者,我们都随习惯而行,没法出门的日子令网上购买日用品更为普遍。 这与购买奢侈品不同,人们不大倾向在网上购买,也没甚么其他替代方案。在中国用电子商贸购买日用品之便捷是无可比拟的。在这方面,中国很可能是全球任何主要经济体中最先进的。 最后,所有购物商场(包括高端购物商场)的客流量尚未完全恢复,只是那些逛高端购物商场的人较大可能会消费,而且他们的消费金额要高得多。 话虽如此,毫无疑问人们会再次涌到各类型的购物商场。人类是群体动物,需要与人互相交流。正如本人之前撰述,在世界某些地区,数百年来人们聚集于露天市场,不仅为了购物,还为了社交。只是现在,他们去的是购物商场。 在西方,人们有更多活动选择,他们较喜欢在户外消遣,亚洲人却恰恰相反。因此,对于那些旗下购物商场复苏缓慢的业主,本人建议如下:再静候一会。又或者再进一步,趁生意淡静之际优化物业。市场必定会复苏,届时物业便会更具竞争力。 当然,这不仅是本人对他人的建议,也是对本人同事的建议,尤其是那些掌管我们四星级物业的同事。 无论如何,严峻的疫情持续影响约两个月。自2月起,当地政府勒令停止多项商业活动。在我们的购物商场中,这包括戏院、健身房和与教育相关的营运等。由于我们的物业规模庞大,往往有30至40个这类租户须暂时停业,占可出租面积约20%至25%,当中有些到现在才开始重新营业。 在极端的情况下,自2月初起,部分城市的所有购物商场都被勒令关闭,只有售卖日用杂货的除外。天津恒隆广场关闭了36天,而无锡恒隆广场则关闭了13天。这就是为何前者在我们的众多物业中表现最差;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零售额下降了40%。无锡恒隆广场的复甦表现却出人意表,尽管关闭了近半个月,但首六个月的销售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可见内地奢侈品消费有多强劲。 自4月起,我们所有高端购物商场,包括上海恒隆广场、上海港汇恒隆广场、无锡恒隆广场、昆明恒隆广场,以及稍逊的沈阳市府恒隆广场,皆表现卓越。上海恒隆广场和无锡恒隆广场于4月至6月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至60%,甚至还在进行资产优化计划的上海港汇恒隆广场亦增加了41%。录得这些增长的月份,客流量远较去年同期低。于去年8月开幕的昆明恒隆广场,虽然没有同比数据,但销售额强劲。这势头维持至今。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终有一天会消退,暂且不计及疫情,值得庆幸的是,似乎我们的内地业务都有良好兆头。 中国是现时世界上最大且增长速度最快的奢侈品市场,这自然得到顶级国际品牌的注意;事实上,他们比我们谁都要早知道。纵使中美关系恶劣,这些品牌仍不断涌进内地开店,鉴于我们所有购物商场的质素,我们是这些品牌首选的业主之一。 熟悉本公司的人都知道,我们的许多购物商场都成功升级为Home to Luxury,更多购物商场将陆续加入这个行列。上海港汇恒隆广场继上海恒隆广场之后,成为另一个实至名归的五星级购物商场。 我们首个在上海以外升级成功的是无锡恒隆广场,目前稍为逊色但绝对属同一档次的,是沈阳市府恒隆广场。去年8月开幕的昆明恒隆广场从一开始便是Home to Luxury;大连恒隆广场也朝着这个行列迈进,不少顶级国际品牌已经签约并陆续进驻,这过程预计约一年完成,届时它将会是大连市内唯一一个真正的高端购物商场,这是我们在2009年购置土地时便已设定的目标。 武汉恒隆广场现时已有许多顶级品牌落实进驻。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响,项目延后了六个月,我们现预期它将于明年3月或4月开幕。所有奢侈品牌应在距今一年多后开始营业。我们已落实计划把济南恒隆广场升级为Home to Luxury,虽然成果至今还未显现。至于我们的最新项目杭州恒隆广场,于2024年落成时,很大可能会按计划加入这个行列。 总的来说,从今起的14个月内,我们10个已建成的购物商场中,至少有七个是达世界标准的高端购物商场。 过去,本人不止一次解释,为何这类物业的财务回报会比其他的高得多。我们的目标是,到了2024年,我们届时11个物业中,有九个将会是五星级的。这些物业无论从盈利能力还是美学角度看,都应该是世界顶级的。 这过程涉及与许多顶级时尚品牌签约,细看这数年的数字: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间,我们签成逾70宗这样的租约。2019年,我们签了13宗,商户已悉数进驻。今年,迄今已签了38宗,而当中大部分商户已经开始营业。来年,最少会有19家进驻。去年迁入的大多在昆明恒隆广场及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其余的分别在上海恒隆广场及无锡恒隆广场;而今年签下的大多集中于昆明恒隆广场,其次为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及无锡恒隆广场,余下的则分布于沈阳市府恒隆广场和大连恒隆广场,以及一家在上海恒隆广场。至于2021年,截至现时为止,租约都集中于大连恒隆广场及武汉恒隆广场。 接下来,让本人谈谈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香港的情况。骚乱始于2019年6月,一个月后,本人在致股东函中撰述了此事。情况于2020年1月平静下来,部分原因是疫情关系,也有部分是由于运动渐渐失去动力,而这往往也是其他地区的大型社会骚乱的结局。 6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港区国安法》,这将可能是一个转折点。 香港是我们的总部,我们的租金收入有46%来自香港,我们当然十分关注这部重大法律。这对我们的香港业务来说是好是坏呢?本人在研究和反思后得出的结论是,是次立法对我们的业务是好事。 本人作为商人,亦从现实角度审视这件事。去年有六至七个月,普罗大众不再活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人身安全不再受到保障,走在街头不再安全。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如何生存?!假若不加以纠正,经济早晚会被拖垮。 本人于《2019年中期报告》的致股东函中,详细分析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因为这无疑会影响到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及我们的业务。本人于同日撰写的恒隆集团致股东函中,从另一角度进一步探讨此事。在本函较后部分,本人会谈谈最新事态发展。在此本人只会简单说,这个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近日的发展,与香港现时的《港区国安法》不无关系。 接下来让本人谈谈公司的业绩,公共卫生威胁对我们的零售租金的冲击,比去年的社会动荡更为严重。然而,前者的影响是短暂的,但社会动荡已从根本上摧毁了香港经济的许多方面。 看看我们的零售业及旅游服务业,两者都创造大量职位。据估计,去年以前,约有30%的个人消费与访港内地旅客有关。我们80%至90%的访港旅客都是从内地来的。因此,这些旅客的消费额中,我们很可能已经流失了至少三分之二。这就是说,香港的总零售销售额会下跌约20%,酒店空置率更会比之高得多。本人怀疑,有多少行业能在这幅度的收入锐减下仍能生存下去。 结果,香港很多商铺、餐厅和酒店将会倒闭,相关职位会被削减,失业率无可避免会上升,薪酬即使不下跌,其增幅也将大幅放缓;香港经济甚至可能会收缩数年,谁该为此负责? 从去年10月开始,我们不得不为部分香港租户提供租金减免。宽减了的租金要在租户剩余的租约期内摊销,所以影响较持久。假若我们宽减更多,就可能出现连带效应,并会持续再多两年。由于香港正面对第三波疫情,这连带效应很大机会会发生。 六个月前,本人对某些情况预测准确,但错看了原因。本人撰述:“让本人以一个较严峻的情况为例:假设未来两年,香港租金按年下降5%。”当时的假设是街头骚乱会持续,但结果是社会动荡因疫情而受阻。本人有提及疫情,但不能预见其影响。因此,至少在过去六个月,源于一个不同的理由,我们在香港的租金收入确实下降了5%,从之而来的营业溢利也减少了10%。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都能维持租出率,但继续维持会有困难。租赁边际利润率、平均单位租金和租金调整均有所下降。零售租户今年首五个月的销售总额跌幅近30%,租出成本亦因而上升。我们在香港办公楼的表现与零售组合大致相同。 由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关系,我们不得不给予全部内地零售租户一次性基本租金宽减,他们支付基本租金的50%,为期三周。不过,在这半年报告期内,以人民币计值的租金收入仍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可是由于人民币兑港元贬值了4.5%,因此账面收入只增长了4%。撇除新物业,以人民币计值的收入增长了3%,上海的收入上涨了8%,上海以外地区则下降了6%。 过去六个月,外围环境不容许我们出售许多物业,但我们仍售出了香港住宅项目浪澄湾的最后一个复式单位,呎价颇令人满意。按照会计准则,是次销售的收入和利润已在本月,亦即今年下半年入账。从2021年开始后的数年,我们会出售内地的服务式寓所,我们有必要先建立销售团队,有关成本已在中期业绩中全数反映。 由于外围环境极为严峻,有重估亏损是预期之内;总额为港币46.42亿元,占投资物业组合约2.5%。香港的亏损约为账面值的3.6%,内地则约为1.9%。 我们善用低利率环境,发行了一些债券为较旧的、较高昂的银行贷款再融资,优化了债务组合。净债项股权比率维持在20.8%的稳健水平。 就租赁收入分布而言,香港目前占整体的不到46%,而内地则占超过54%。两者的差距会持续扩大,因为以人民币计值的业务在业绩上应该会持续超越香港业务,再且我们在内地的物业也正在增加。 总括而言,以港元计值,收入与去年几乎完全相同;本港收入下降了5%,但内地则上升了4%。股东应占基本纯利下降11%,至差不多港币20亿元。由于重估亏损与去年的收益相比数目庞大,我们录得股东应占净亏损稍稍超过港币25亿元。这是本公司第一次录得亏损。由于我们早已在6月5日的公开声明中提醒过股东,因此应该无人会感到惊讶。这只是账面亏损,并不影响任何业务,包括现金流。 有两个涉及现金的事项,一般因为金额不大而不会在这里提及,但由于它们别具象征意义,所以本人在此一提。第一项是我们跟其他负责任的企业一样,捐赠了人民币1000万元帮助香港和内地抗疫。第二项是我们决定不申请香港政府为支援受疫情影响的僱主而设的“保就业”计划。该计划是向合资格的企业发放现金以支付员工薪金,条件是企业须承诺在指定期内不会裁员。若我们申请,获得的资助总额接近港币7000万元。 董事会经商议后,一致决定不申请“保就业”计划,并一早向社会大众公布了有关决定。该计划旨在帮助有真正需要财务支援的公司。尽管我们与其他公司一样,业务受到影响,但是我们的财务状况依然稳健,能够抵御风浪。因此,我们应为有真正需要的人腾出有限的公共资源。我们也宣布无意裁员或减薪。 这里正好让本人与读者分享一下本公司秉持“只选好的只做对的”(英文为We Do It Right)此理念的内蕴深意。We Do It Right是中文座右铭的简短版本,两者同样言简意赅,而中文的含意更丰富。 用中文表达即“我们只选择最好的,和我们只做正确的事”,我们面对选择,总会挑选最好的,而甚么是“最好”则视乎情况而定。例如,我们在聘请员工时,会选择最有才能、最具德行的人;我们绝不容许用人唯亲,而这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亚洲企业,甚至上市公司。又例如,我们在内地购置用作兴建购物商场的土地时,只选取最优质的地块。 要“只做正确的事”,或如英文座右铭般简单地说“We Do It Right”,往往会涉及伦理和道德的问题。我们一直恪守这个原则,因而在投资界赢得清誉。 我们在这数十年来囊括了业界大多数著名的企业社会责任奖项,原因在此。我们获奖并不是为了取胜;我们之所以获奖,是因为正直的美德已植根于我们的企业文化中。 不申请“保就业”计划只是“只做正确的事”的一种体现,我们并不反对其他人申请资助,因为这样做并不违法,但我们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自我期许。由于港币7000万元并不算是小数目,因此本人希望所有股东知道管理层和董事会作此决定的原因。 展望 过去一年,外围环境令人极为不安: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香港社会动荡和中美关系恶化的阴霾,一切都直接影响我们香港和内地这两个市场。那些阅读过本人这两年致股东函的读者,都应该料到本人非常担忧香港的情况,却看好内地的前景。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对零售业影响之严重,本人前所未见,但影响应该为时较短。疫情一过,它就会消失;只是我们不知道甚么时候才会发生。 去年香港发生的社会动荡,几乎摧毁了香港“东方之珠”的美誉。正如本人稍后会解释,要使香港恢复昔日的光辉也许是可能的,但这将有赖香港人与中央政府共同努力,否则香港会逐渐衰落,最终黯淡无光。 在2019年1月出版的2018年年终致股东函和2019年7月出版的《2019年中期报告》中,本人曾详论中美关系。然而,出乎众人(包括本人)意料,中美关系急剧恶化,因此需要进一步评论。本人担心事情可能已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有人说美国总要为自己树敌;最可悲的是,本人认为那是毫无必要的。 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Trap)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在适当的条件下便会发生,这是人性使然。如果现有强国认为自己可以战胜新兴强国,便会放手一试。美国认为,在中国变得异常强大之前,现在是出手的最后机会。偏偏在此关头,美国出了一位异乎寻常的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围绕在他身边的人,看法比他更为极端,于是他便带领着国家直堕陷阱。 历史将会证明,此乃二十一世纪一大愚昧之举。 近数个月来,美国迫使其他英语国家和数个欧洲大陆的国家加入自己的行列。其中一些国家改变初衷,转而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这种装腔作势的敌意,最近显现于他们把中国和俄罗斯混为一谈,几乎成为共同的打击目标,本人认为这简直是不智。 坦白说,俄罗斯能源资源丰富,而西欧则匮乏,因此本人怀疑大多数欧洲大陆的国家会否长期顺应美国的要求。事实上,随着美国变得更为霸道,许多主要欧洲国家的政府都可能认为华府比莫斯科更难合作。 美欧关系出现裂痕可能为时不远,不过本人预测英国始终与美国站在同一阵线。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期间那样,英国根本别无选择,加上现在的脱欧问题则更是如此。 自二战以来,欧战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力渐减,也许这次会令这些国家重新振作,让她们重回国际舞台。她们至少会重新装备自己,顺便刺激一下低迷的经济。 至于美国,麦卡锡主义已在国内重新兴起。有些勇敢的人仍在秉持理性发声,但本人担心他们很快也会噤若寒蝉,而这已有明显迹象。谁说有言论自由!美国越来越跟从俄罗斯和中国的做法,只是理由不同。 因此,全球已到了另一个关键时刻。今天发生的事情将会改变未来数十年的世界格局,就好像二战后冷战的开始,中国对外开放以及柏林围墙倒塌等大事,以上每一件事件都改变了世界数十年。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其对手便愈加担忧,也更直言不讳。一旦问题涉及国家安全层面,谁对谁错已再无关系。只有少数人敢于说出心中所想。突然间,所有人都视中国为敌,众口一词附和美国。 在这方面,传媒渲染负面情绪,正是要害所在。人性使然,任何负面新闻都会越炒越热,因为只有坏消息才是新闻。如此形成的浪潮每每可以淹没所有相反的观点,而且通常的确如此,以致新闻自由荡然无存。无论有意或无意,结果都一样,持相反观点的就不获报导或不受关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要有极大的道德勇气才敢发声,而我们已经接近这个临界点。 西方国家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现在其国民对中国的印象,是数十年来最负面的。他们的看法是否有根据或出于独立思考?本人对此存疑。世界各地的人都一样,对事情的反应主要受例如领导人言论或新闻报导的影响。 美国许多人会反对特朗普总统的国内政策,是因为他们了解情况,但论到国际事务,坦白说无论甚么地方的人,大多数都是一知半解的。 一年前,本人提及过,贸易纷争只是中美之间的第三层冲突,第一层和第二层是与军事霸权攸关的科技领先地位之争,以及货币主导地位之争。事实上,冲突的矛头最近已从贸易转移到重要得多的科技领域。 过去数年,美国针对中国的硬件公司华为,现在,中国的软件应用公司也成为针对目标,美国给出的理由令人难以置信:数据完整性。坦白说,所有拥有网络的政府,都可以取得几乎任何人的个人信息数据,根本就没有“洁净网络”这回事。 最近有迹象显示,美国可能把资金流也武器化。这可以是“核武级”的选项。就此事而言,相对中国,本人更为美国担忧。中国作为受害者,固然会受苦,不过会应付得来,那么策动者呢? 美国经济很大程度倚仗美元作为迄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国有能力印制惊人金额的美钞,所以虽然入不敷出,仍能维持下去。若说全球整个金融体系大致上是建立在对美元的信心上,其实亦不为过。不难想象这种信心可以如何被动摇。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人人都会受苦,但美国尤甚。谁能打倒美元?只有一个国家可以,那就是美国。 那么,中美贸易会怎么样?目前,这并不太重要,因为贸易反正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而放缓,但当国际航运回复到正常水平时,情况又会如何?第一次冷战历时40年左右,两大阵营之间商业往来极少。 中国和美国现时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贸易国,彼此的联系错综复杂。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过后,国际贸易将如何演变?现阶段很难判断。请参阅本人同日撰写的恒隆集团致股东函,函内载有本人的一些看法。 对中国而言,可幸的是这些没有在20年前甚或10年前发生,当时中国的抵御能力比现在要弱得多。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现在应该有充足的资本、人才、技术、国际网络和内销市场,足以应付冲击。 本人并不相信美国能打垮中国,尽管这或许是华府不言而喻的意图。(值得留意的是,美国现届政府从未宣告过他们的终极目标)如果事实的确如此,对美国来说的最佳选择就是与中国合作。 正如本人之前所述,这位世界第二大国不是挑战者,而且也不具备成为全球领导者的能力,纵使世界头号大国并不这么认为。其实,中国非常乐意居于美国之后。可悲的是,美国无法接受。美国从不擅长妥协或外交,因为她总能诉诸其军事和经济实力。 无可否认,美国是世上最具创意的国家,她的其中一项“发明”是中国人永远无法想出来的反衬语“同侪之首”。另一方面,中国人应该擅长改编或模仿。因此,请容许本人试试改编上面的说法,大概西方人很少会这样想过:中国很乐意成为“同侪之次”。不幸的是,美国对此既不理解,也不愿意接受这个观点。 尽管与西方国家关系转变,中国不会放弃众多外国盟友。事实上,中国会竭力与其他国家建立更紧密、更全面的关系,其中包括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经济体。这些国家富含中国需要的天然资源,但对中国制造的产品的购买力,无法与美国和西欧相比。最终,中国产品的最大市场仍然会是其内地市场。因此,本人预计不断增长的本地消费将带动其经济发展。 从另一角度看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首30年左右,国家依赖劳力赚钱。幸好中国人口众多,勤奋的人民又愿意牺牲为自己或子女建立美好的将来,国家开始累积到第一笔国富。 在过去的20多年,除蓝领劳工外,为数众多的高学历人士开始主要靠知识创造财富,各种各样的技术开始试行,其中一些最终投入应用以建立庞大企业。例如,在目前所有主要经济体中,中国大概是首个、甚或是唯一真正无现金社会的国家。 最后,社会得以累积大量财富,令庞大的中产阶级开始追上最先致富者的步伐,利用资本创造更多财富。过去10至20年间,大量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和退休基金冒起,这创造财富的三大“汽缸”现正全面运作,新贵阶层会持续扩大。 只要内地社会保持相对安宁,中国应该仍会是营商及赚钱的极佳地方之一。我们有幸在内地有稳固的根基,得以参与商业地产业带来的众多机遇。 至于香港,应会保持其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先地位,并有不俗的表现。我们的客户现时主要来自内地,香港仍然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在这方面,本人预期香港和内地城市建立更紧密的金融联系,增加互通对双方都有利无害。 沪港通、深港通以至现在的债券通都仅仅是开始,可以双向流动的资金可大大增加。正如以往香港是国际资金进入内地的主要管道,我们今天亦会担当引导资金外流的关键角色。内地有很多资金,正物色全球的投资机会。 现在,美国想损害中国,因此藉香港议题制造事端。相信华府可能会采取更激烈的行动,看看最近通过的《香港自治法案》。然而,许多美国能采取的严厉措施最终可能会对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害,因此,美国必须谨慎行事。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深远影响之一,是货币供应急速增加。这在世界各地都很普遍,美国和中国也不例外。虽然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将利率保持在低水平,而这对美国至关重要,但也可能会影响国际资本市场对美元的信心。 除了金融服务,本人想不到香港有任何其他重要产业,可藉之以保持香港经济强劲。自1997年以来,每当香港需要帮助,我们都会向中央求助。就个人而言,本人并不乐见这个现象。 我们应该先靠自身,毕竟这是数十年来的香港精神,因为大家都知道香港那时的宗主国只顾从我们身上索取好处,而不是让我们得益。这种奋斗精神对我们帮助良多,但不知为何,1997年以后,很多香港市民对于向祖国寻求经济优惠不再感到尴尬,而不论是好是坏,中央总是应允。 这次,我们面对自己制造出来的难题,若无祖国的帮助,本人看不到香港作为一个经济体如何能继续蓬勃发展。 同样重要的是,要问问香港市民:他们有否意识到,香港经济因某些人藉去年的骚乱而造成的危害有多严重?本人对答案感到忧心。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也许香港复原的时机未到。 这是对港人智慧的真正考验,他们大多数对过去23年来发生了甚么事都不甚了了,有些甚至主动参与损害香港的行为。现在,经济遭受系统性的破坏,失业率不断上升,很多人会失去工作。他们会怎么做?本人猜想,答案一样会是:责怪中央政府。如果真的如此,香港便不值得再有绽放光芒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香港作为一个小的转口港,无论客户是谁,都必须提供优质服务,今天更应如此,因为服务业现在约占香港经济的94%。二战后首40多年,我们主要靠服务西方国家赚钱,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英语,并尽可能说得流利。在过去20年左右,我们来自中国其他地区的客户不断增加,所以现在最好能把普通话说好。 本人爱香港,在这里长大,公司和事业都建立于此。正如本人对朋友所说,本人对香港这个家感到悲观,但并不因此而消极。这30年来,本人亦始终抱持这种态度,致力改善中美关系。 无论如何,本人在外地生活多年,现在(在2019冠状病毒病爆发前)依然不断到访世界各地,因此以世界公民自居,并不把自己囿限于任何地方。这应该多少能减轻看着香港衰落的伤痛之情,希望那天永不会到来。 撇除个人事务不谈,身为公司董事长,必须实事求是。商业上有很多事情无法控制,我们必须灵活处理,尽量减少风险,并尽量提高获利潜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重要的香港资产? 我们都知道,困难时期往往有很多赚钱的好时机。记得本公司历史的人,应该会留意到我们如何利用1997年至2002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股东获利丰厚。同样,我们10年前抓紧内地城市财困的地方政府所提供的机遇,廉价购置最优质的地块。现在,我们正考虑下一步应如何部署。 本人相信,在今年余下的数个月中,我们仍然可能受到大流行病的威胁,尽管疫情可能会有反覆。在这方面,内地的情况可能会比香港好。 如果本人的评估离事实不远,那么在今年余下日子,香港的租金仍会受压,很难想象在这方面会有好消息。至于出售蓝塘道豪宅方面,我们目前仍有九个单位待售和两个单位待租,几乎不可能作甚么预测。如有好消息,可能会由此而来。 在内地,只要病毒不卷土重来,我们应该会表现良好,或许会非常出色。本人预计,威胁一旦解除,未来数年市况会非常畅旺。毕竟,我们或许比大多数人更有优势能在内地获利,甚至可能是最具优势的公司。 本人想藉此机会,感谢在整个封城期间留在疫情中心地区武汉的同事。期间,我们在当地有接近200位员工,其中接近20位来自香港,他们表现非常专业、谨慎和忠诚,我们位处其他城市的员工也一样。 另外,在香港团队、尤其是人力资源部的带领下,各处的士气都保持高昂。最令我们感到宽慰的是,武汉没有一位员工确诊。复工前,我们为员工支付检测费用,涵盖的不只是我们的同事,还有承建商僱用在我们工地劳动的所有工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在这艰难时期不能在家办公的前线员工,他们面对最大的感染风险。本人向他们全体致敬。 董事长 陈启宗 香港,2020年7月30日
虎哥在之前的节目中很少关心具体的政策,比如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等,因为这些国家层面的战略和我们老百姓直接关系不大。但这一次,我愿意花一集讨论海南自由贸易港,虎哥认为这是中央推进的所有改革里最深入的一次,中央将在这里试验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 一、海南岛现在有哪些好政策? 首先是,个人可以买买买。10万元免税购物额度,任何离开海南岛的人都能享受。请问这礼包大不大?所谓的购物天堂——香港,中央给它的合法免税额度只有5千元自用物品和三瓶酒、两条烟。海南岛离岛免税购物政策的10万元额度,已经在2020年7月1日开始执行了。毫无疑问,这将在未来分流、甚至取代香港的购物中心地位。 海南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免税购物城,而且是央企中免集团直接操盘,2021年就要面世,到时候去香港的购物人群可能会被再次分流。其实这不是这轮改革的全部,重点是我们将在这里打造一个类似台湾那样的高科技之都。 二、海南自贸港最核心的理念——虎哥认为是经济自由+产业带动 1、所有中央层面给的政策都在围绕“自由”两个字做文章。包括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跨境资金自由、人员进出自由、运输来往自由。比如为推进人员进出自由,国家移民局对海南省实施59个国家入境的免签。为推进运输自由,海南开放了第七航权,完全由第三国运输,简单说就是允许第三国航空公司在海南经营,在全国这是独一份;开放了三亚作为国际邮轮母港。为促进贸易自由,实行全岛零关税。为促进投资自由,全岛实行非禁即入,并完全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打造营商环境等等。 2、所有的落地配套政策都在围绕产业下功夫。比如说教育这一项本身不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重点,因为教育本身是一项社会的基础服务。但是海南省在引进国际一流教育资源方面,可以说是下了血本。比如全球著名的英国哈罗公学,在中国一共设有三处办学点:香港、北京、上海,现在他们在海口江东新区办了中国第四家学校。 除此以外,人大附、北大附、北外附、华中师大附中、力迈(中美)国际等这些内地的名校纷纷扎堆进入海南,主要分布在海口附近。大家都知道海南全省人口只有940万,海口常住人口只有230万,约等于北京、上海的十分之一。 这些名校不可能是因为市场原因才大规模集中进入。海南省省委书记说的很清楚,来海南创业的人最担心的是他们的子女没有好的学校上,所以他们在全球、全国引进了80多家最好的学校,从幼儿园到中学,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同时海南还引进了50多家国际医疗机构。虎哥认为,用心为产业做配套才是政府抓产业发展的核心。 为了留住这些产业人才,海南省对注册在海南自贸港并实质运行的鼓励类的产业企业,按15%的比例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海南自贸港工作的高端和紧缺人才,如果他们在海南岛内待满183天,他们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免征,这个税率已经低于香港16.5%的比例了! 海南明确鼓励发展的产业有三大类: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国家为了鼓励海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决定:授权国务院在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期限至2024年12月31日。在国家层面为一个地区立法极其罕见,目前只有香港、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享受过这种待遇。 三、海南的改革对我们个人投资者有什么好处? 除了购物之外,聪明的投资人都会关心自己如何能从中受益。虎哥很早就说过,财富的本质就是认知的变现。我们先看几个重要的时间点: 2015年海南省暂停对房地产批地、对未开发的暂停批建;2018年4月13日习主席提出建全岛自贸港;2018年4月22日海南省全域限购,防止炒房。2020年6月1日中央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推出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政策。包括所得税率15%、进口关税全免、进口原料在海南岛加工增值30%以上进内地市场免税;2025年前要启动封关运作,那个时候海南岛将成为“国内关外”。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里的钱会变得更多,企业会得变更大,工作机会也会大大增加,房地产投资的机会首当其冲,具体的投资方式有很多种,建议大家亲自读读政策的原文、亲自走访,自己总结。除此之外,就是到海南投资实体,高科技研发制造、贸易、服务业,虎哥认为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今年的大型购物节,可以说被市场寄予了厚望。618“回血之战”刚结束,818大促紧接着又提上了日程,众多电商平台、品牌方似乎都不想错过这个促销节点,纷纷开启了818 购物节活动。 GXG母公司——慕尚集团(1817.HK),也参与其中。 并且,今年的818正值GXG十三周年庆,其特意启动“以好物庆周年”活动,推出GXG经典系列回顾,以超值性价比回馈新老顾客。产品层面,参与活动的品牌广至11个,包含男女童装、内衣、饰品等,涉及2000+商品,且慕尚集团特别开发采用创新设计、新型面料,性价比高的微商城专供新款;营销玩法上,除传统付定金、优惠券、直播活动方式外,再现“玩转分销”。 最终,慕尚集团的“以好物庆周年”活动以430万的小程序GMV 、4360万元的周庆年直播(不含自播)GMV完美收官。据不完全统计,慕尚集团今年凭小程序创造的GMV至少超过1600万;来自直播渠道的GMV已突破亿元。 另外,纵观过往,慕尚集团更是当之不愧的购物节“宠儿”,其在历届购物节活动上持续取得亮眼成绩。值此周年之际,不如一同溯源集团与GXG的发展,探探其频频突围背后的成长逻辑。 十三载耕耘,线上领先地位根深蒂固 2007年3月12日,GXG运营团队成立,同年8月18日,GXG绽放首家店铺,至该年底,GXG店铺数目达6家,首年零售额突破283万。 时隔两年,2009年底,GXG店铺突破249家,零售额较首年涨超100倍,突破3.66亿。 2010年8月6日,GXG官方旗舰店开业,双十一以超1000万业绩一战成名。同年10月,gxg jeans旗舰店开业。 2011双11当天,GXG业绩破4600万位居全网第一;至该年底,拥有747家店铺,零售突破16.95亿。 2012年,天猫双11当天集团品牌销售过亿,gxg.kids旗舰店开业,年底集团共拥有901家店铺,零售突破18.18亿。 2016年,集团线上线下销售总业绩突破80亿,GXG品牌双11破2.74亿荣膺天猫男装NO.1,整合营销《G时行乐》荣获金麦奖男装类“金奖”。 2018年,集团以36.0%的线上渗透率登顶中国时尚男装市场线上零售排行榜,GXG一度被誉为最能赚钱的年轻男装品牌。 2019年,慕尚集团正式登陆港交所,GXG第十年双十一之旅完美收官,再次位列男装品类全网销量第一。 今年3月中旬,GXG启动社交电商节,品牌总销售额冲破亿元大关;618期间,GXG部分渠道支付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50%。 通过部分发展事记,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实际上GXG从成立之初,走的就是“电商化抢夺市场话语权”道路,其是最早参与电商购物节的一批品牌。 并且,早在2016年,慕尚集团就提出了线上线下全面开花的概念,开启一体化运营,前瞻性判断与布局功不可没。当后疫情时代中,服装零售企业们开始剑指新零售时,慕尚集团已经是赛道里的老牌玩家,在其提前布局的那些年里,已然逐步拉开GXG与众品牌的领先距离,线上渠道的优势明显且牢固。 全面推动品牌升级,强基而突围 当然,慕尚集团能够历久常青的关键绝不在于“一点”,而在于方方面面。慕尚集团的品牌升级之路,实际上深入扎根“人货场”底层逻辑,除了渠道上的优势,慕尚集团构建品牌圈子,持续产品创新等能力亦有不俗之处。 例如,今年慕尚集团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社群体系,实现会员人数翻倍。 年初,GXG数字化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未来,小程序分销可能会成为一个长期业务。公司同步开启社群运营,将小程序中会员引流到社群中,持续运营。”;5月中下旬,慕尚集团与微盟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旗下品牌全线接入微盟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完善现有社群营销体系。 社群情境中,消费者群体较单个消费者,更容易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羊群效应”下,品牌圈子相应扩容。数据来看,疫情爆发初期的2月-3月,GXG销售额曾一度环比增长1000%,集团品牌总销售额短短几日即可冲破亿元。5月-6月,慕尚集团微商城会员数据达到17.4万,较2019年同期的8.6万实现102%的增长,高转化效应明显。 再者,慕尚集团一直专注产品创新,坚持差异化定位,系列产品不断输出、更迭,能够满足不同画像消费者的需求。 不完全统计,GXG近两年至少完成了15个品牌/艺术家差异化联名跨界,有策略和针对性的联名系列,创造出多款现象级爆款。 今年冬季,GXG还将启动“青年羽绒制造局”项目,带着四大设计师系列来袭。该系列不再单单把羽绒运用于羽绒服品类,而是羽绒与其他品类深入结合,品类涵盖卫衣、外套、毛衫、大衣、羽绒服、及周边配饰,风格从户外机能到运动休闲不限。且GXG对这个项目中的系列服饰,从设计风格到原材料选控再到面料语言等,预期均进行差异化定位,或将再次引发“羽绒风潮”。 总体而言,线上渠道的先发优势,为慕尚集团于各大购物节的频频突围,奠定十分可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慕尚集团又以优秀的圈层运营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持续赋能品牌全面升级,促其进入经营的正向循环,不断夯实其发展基础。一言以蔽之:慕尚集团因强有力的发展基础,而持续性突围。 当下,疫情因素还未完全消散,像慕尚集团这样通过全面升级品牌,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可持续性去库存、造收益,且具备抗风险能力的服装企业不容小觑。并且,恒生指数公司于上周五刚刚宣布,慕尚集团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恒生消费品制造机服务业指数、恒生港股通指数,于不久后的9月7日起生效。 种种因素叠加来看,慕尚集团的中长期增长潜力,依然值得看好。
■海南省两家国有企业获批离岛免税经营资质 ■年内争取在三亚新开设3家离岛免税店 7月1日离岛免税新政策正式实施以来,49天时间海南4家离岛免税店销售额突破50亿元;海南省两家国有企业获批离岛免税经营资质;年内争取在三亚新开设3家离岛免税店……这是海南日报记者8月19日从省新闻办公室在海口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据介绍,7月1日至8月18日,海南4家离岛免税店销售额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2.5倍,日均销售额超1亿元;购物人数达74万人,同比增长70%;购物件数458万件,同比增长1.5倍。 近日,省政府已正式批准两家公司享有海南离岛免税经营资质,并报财政部等部门备案。这两家公司是海南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海南旅投免税品有限公司和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全球消费精品(海南)贸易有限公司。 按照国家部委要求、鼓励适度竞争、满足游客的期盼以及综合考虑海南省接待游客数量、常住人口数量等因素,按照选址规划原则,海南省今年争取在三亚新设3家离岛免税店,包括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店和2家市内店,拟采用招标等市场化竞争方式确定经营主体,并组织经营主体提出设立离岛免税店的申请,按规定上报批准后设立。 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离岛免税购物新政策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以后,第一个实质性落地实施的重大政策。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新热点。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稳步推进离岛免税购物新政策实施,持续释放离岛免税购物新政策红利。接下来,海南省将通过进一步丰富免税商品品种和品牌、降低免税商品价格水平、提升购物便利度等,增加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今年以来,免税购物在国内火了。10多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称,正在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涉及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等地。除了机场(口岸)免税、离岛免税,新进场的企业纷纷瞄准市内免税店这一业态。有关专家表示,免税蛋糕的做大有利于消费回流。 免税购物“乘风破浪” 千亿增长空间可期 近日,西安市商务局发布消息,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中大国际签订战略合作意向备忘录,双方计划设立西安首个市内免税店项目。 西安免税店是今年国内免税购物热的一个缩影。在西安之前,王府井、百联股份、岭南控股、鄂武商A、大商股份和欧亚集团等上市公司相继公告称,已向相关部门提出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申请,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大连和长春等地。其中,王府井的申请已经获批,并在今年7月宣布拟投资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的免税品经营子公司。 免税购物为何在今年异军突起?专家分析,这背后有多重因素支撑。 首先是免税购物市场有巨大发展空间。携程和银联国际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人出境旅游消费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境外旅行支出1275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境外购物支出。如韩国免税产业销售额突破200亿美元,中国消费者贡献超过七成。 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消费者无法出国购物,为海外消费回流提供了契机。这个时候在国内设立免税店,可谓顺势而为。来自中信建投的研报认为,2019年我国免税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1500亿元,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其次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扩大口岸免税业务,增设口岸免税店。适时研究调整免税限额和免税品种类,等等。 布局市内免税店新赛道 谈起免税购物,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机场(口岸)和离岛免税。尤其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以来,离岛免税政策不断放宽,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已提高至10万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海南省4家离岛免税店共实现免税销售额约25亿元,人均消费5527元,同比分别增长240%和82%。 离岛免税政策显然难以复制推广。从新一轮的申请看,多家公司瞄准的是市内免税店这一业态。 近日,记者在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免税店看到,不少化妆品和生活日用品柜台前人头攒动,有的货架已被抢购一空,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 中服上海免税店的工作人员介绍,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在过去半年内无法出国,中服上海免税店阶段性地将原本需要顾客在180天内有出入境记录的条件放宽,让更多人拥有购买资格。此外,中服上海免税店将每年8月举行的店庆活动提前到7月,活动时间有所延长,且优惠力度更大,同类商品的价格普遍比百货商店低两到三成。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分析,和一般的百货商店相比,市内免税店的商品免关税、增值税、消费税,价格具有竞争力。和机场免税店相比,市内免税店拥有出行更便捷、购物时间更长、免税品种类更丰富等特点。 “截至2019年,以乐天为代表的市内免税店销售额已经占到韩国整体免税收入的80%左右。”国泰君安证券的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免税购物的主流是以中免和日上为代表的机场(口岸)免税店,市内免税店将是下一片蓝海。 从“拼牌照”到“拼运营” 分享蛋糕需练好内功 从国际经验看,免税购物主要实行特许经营政策。目前国内仅8家企业拥有免税经营牌照。更多“新玩家”的进入,有利于将免税购物这一蛋糕做得更大。 做免税购物,是不是真的“牌照到手,天下我有”?业内人士表示,对此要冷静思考。 在海富通基金高级分析师刘海啸看来,市内免税店的建设考验企业的运营能力。“在采购端和供应链管理上,有非常高的要求。不能仅仅看谁可以获得牌照,更要看有可能获得牌照的企业中,谁能真正做好这件事。” 记者在一些已开张的市内免税店采访时,也听到不少顾客抱怨:“品牌不够多,尤其是一些常见的奢侈品牌都没有”“价格竞争力不够,不但赶不上机场免税店,甚至还不如部分电商大促的时候有优势”…… 奥纬咨询副董事合伙人陈闻认为,在电商冲击下,我国的百货商场普遍陷入低迷,进军免税购物是转型选择之一。但是即使拥有免税经营牌照,练好内功才能更好发展。 “考虑到免税行业的特殊性,预计相关部门对免税牌照批复的数量和节奏会有所把控,避免冲击现有的零售市场。”唐健盛表示,免税购物市场规模的壮大,也有利于行业龙头企业在面对品牌商时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大力度的促销举措,从而加快释放消费潜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参与采写:蒋一鸣)
几年前在互联网大会上,张近东提出企业需要发烧精神,于是借此开始准备苏宁的818购物节。之所以选择818这个时间,还因为当日是苏宁电器改名为苏宁易购的日子。 2014年,张近东动员全体员工,宣布8月到11月为公司“百日会战”,店庆日818更是要“省到没话说。于是,每年在年中京东的618和年末天猫的双十一之间,就多了一个818购物节。至今818已隐隐然有成为电商第三购物节的趋势。 昨日,苏宁宣布今年的818购物节启动后,公司与天猫联合采购的金额已突破千亿元。 苏宁与京东平台都是主打3C品类,两者的店庆购物节具有直接可比性。和两个月前全行业年中大促618和已街知巷闻的双十一相比,苏宁易购818的知名度无疑逊色了很多。这个由苏宁主导的购物节未来有没有可能成为“暑期版”的618购物狂欢节呢? 1 3C产品88秒破10亿 去年苏宁818购物节期间,苏宁3C产品1分28秒成交额即破10亿,较同年京东618期间3C产品达到同等规模时间快了一倍。拼购订单数量同比上升561.07%,全渠道订单量同比增长155%,活跃用户同比增长97%。 购物节期间,苏宁全国近6000家苏宁小店覆盖人群1800万户。苏宁零售云门店达3726家,销售超过100万件。 但平台并未公布具体GMV数据,因此很难从最具代表性的成交金额判断818距离618还有多远。 今年的818恰好是苏宁成立三十周年。在818购物节云发布会上,苏宁祭出J-10%(即比京东平台产品价格低10%)的杀招,另派出超百亿福利红包及满300减40优惠等。 (图源:网络) 京东则以818手机购物节回应,购物节从7月30日一直持续到8月20日,iPhone 11系列抢券优惠最高达2500元,最新款iPhone SE售价低至2999元。 本次818碰上苏宁30年店庆,公司促销显然是下了重本,产品品类、优惠力度都比竞争对手京东更大。大幅补贴之下,今年苏宁的产品销售如果创造更多记录也并不意外。 2 818能否成下一个618? 除了3C两大平台苏宁和京东,阿里、网易、小米、滴滴、美团也纷纷宣布参与818的大促。现在的818已颇为热闹。假以时日,苏宁主导的818会否成为真正在促销规模、影响力方面可与618并论的购物节呢? 私以为,因为818所处的时间点及苏宁现在的经营规模,短期内818还很难成气候。苏宁店庆购物节会照办,但很难达到像京东618周年店庆一样全体消费者翘首以盼的程度。 首先,从公司经营属性来看,线上+线下结合的苏宁易购还不足以支撑一届大规模的3C品类购物节。 根据业绩快报,上半年苏宁营收/营业利润及利润总额分别下降12.78%、144.32%及126.67%,净利润录得亏损5.43亿元。 (图源:公司公告) 受到疫情影响,上半年苏宁大规模关停了线下的门店。其中,家电3C家居生活专业店关闭213家,只新开14家;红孩子母婴专业店关闭32家,新开仅3家,直营店关闭636家。 3C家居生活专业店可比门店的线下零售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33.30%;红孩子母婴店销售则同比下降17.53%。 去年全年,苏宁易购的毛利率是14.5%,与京东相仿(14.6%)。但在今年疫情影响下,京东线上销售营收随之水涨船高,而苏宁易购实体店业务却是大受影响。苏宁的J-10促销政策本质上会压缩平台产品的毛利率。今年618苏宁已经用过一次,818再加大力度将售价调低,对公司利润会形成较大压力,苏宁可能不会推行全品类的J-10优惠。 即使去到明年,受今年业绩下滑影响,苏宁在促销力度上亦有可能仍有所忌惮,不敢贸然全方位杀价京东。 (图源:同花顺iFinD,京东财务摘要) 其次,在GMV规模上,京东的618远非苏宁818可比。今年618周年庆期间(6月1日至6月18日),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达2692亿元,同比增加33.6%。而上半年苏宁的营收亦只为1182亿元。 虽然营收不能和GMV直接横向比较,但粗略估计苏宁和京东在经营规模上还存在量级差距。苏宁无法将818的蛋糕做大,其他“友商”最多只是象征性的回应一下,部分3C产品对应让利促销,其他品类就大可不必了。如此,没有其他电商大力促销,818很难接棒618。 最后,从时间点选择上看,618和双十一刚好处于年中和年终,消费者的韭菜割得正是时候。现在如果在两者之间再加入一个同等规模的818,不仅消费者的钱包受不了,电商平台也很难吃得消。 上文提过,购物节的本质是让利薄利多销,如果不能做到多销,购物平台的利润必然会受到影响。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平台融资有道,让利问题不大。但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苏宁每年618就先和京东掐一架,两个月后的818再大促,对公司的伤害还是有的。 故此,今年的苏宁818在“30年风光店庆”主旨下,其订单量、交易量等指标很可能再大幅增长,但要说未来苏宁能否再造一个618,以现时苏宁的体量,恐怕很难。 3 借818转型的野心 每个万众期待的购物节,除了是消费者幸福剁手的好时光,还是各大电商平台“秀肌肉”,新产品引流的大好时机。 在今年的818发布会上,苏宁宣布下一个十年公司将从零售商向零售服务供应商转变。一字之差,预示苏宁易购未来或从2C服务向2B服务延伸。 苏宁业态完整涵盖了从前端实体/线上门店,到后端供应链/仓储物流的全环节。未来,公司有可能会将该部分基础设施开放,供其他零售商使用,创造更多营收来源。相似的例子可参考京东物流的第三方收入。 而苏宁818店庆,就是很好的向外界展示其零售基础设施的机会。 而在原有2C业务方面,公司依然会以线上电商(上半年交易规模1347.96 亿元,同比增长20.19%)及低线市场(苏宁易购零售云销售规模同比增长61.2%)为主要发展方向。本次818大促,无疑可加快苏宁线上业务及在低线市场的渗透率。 最后,苏宁的新业务也有机会借这次大促曝光。今年的818购物节,苏宁专门设置了拼购日,自然是旨在推广其拼购电商社交业务。另外,苏宁金融亦宣布提供1亿元红包补贴,未来的三年提供免息100亿主力消费;还有少不了的购物节期间明星直播带货等等。 以上业务分别可对应拼多多、京东金融及淘宝直播。苏宁显然是希望借一次自己大出血的818店庆,大幅追上或补齐与头部电商的在新业务方面的差距。 即使苏宁主导的818购物节现在还不成气候,但依然是直播不如淘宝、3C线上不如京东的它赖以实现超车的重要弯道。因此,力求转型的苏宁易购未来还会继续大幅投入资金在818周期与京东等对手互砍最低价。 虽然受各种客观因素制约,818很难像京东618一样,做到从电商到全品类,从单一电商平台周年店庆到全行参与的购物狂欢,但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818淘淘笋价3C产品,也不亦乐乎。
618已过近两个月,期盼双十一又太漫长!新房下来了,装修家电还没囤,双十一太远,线下囤太贵;准大学新生要开学,新学期“装备”还没到手,不是价格不合适,就是买不到畅销款,该怎么办?国内3C家电零售平台京东知用户所需,解用户所求,于8月7日上线京东电器“热8购物季”。8月8日至8月9日,京东电器“热8购物季”秒杀狂欢日火热进行中,智能家电、厨电、数码电脑、智能手机等3C品类悉数亮相,大牌秒杀、百元补贴等优惠活动轮番上阵,打造初秋购物盛宴。 每天5个时段整点秒杀 大牌爆款享不停 8月8日至8月9日,京东电器“热8购物季”秒杀狂欢日期间,可同时享受818神券换爆款手机、家电888元大额券领取等超值活动优惠空前,钜惠不容错过!秒杀狂欢日期间,每天00:00、10:00、16:00、20:00、22:00五个时间段整点大牌爆品秒杀,还有自营手机满51减50限时抢,这个周末记得定好闹钟,准时薅羊毛,秒到就是赚到! 超级爆款手机强势加入 指尖冲浪更快畅快 偶遇“真香”,岂能擦肩而过?一机难求的超级爆款华为nova5Pro一直深受年轻人喜爱,3200万人像超级夜景模式更为暗夜增添一份美色,搭载麒麟980芯片让网购秒杀更快人一步。当然,在全民5G时代,又怎能少的了5G手机?三星GalaxyA51、华为P40(5G)等畅销5G手机带着秒杀价矩阵前来,价格诱人,品质给力!只待你振臂一会,一起跨越互联网最高段位轨道!2020年,跟随京东电器“热8购物季”进入全民5G时代,尽情秒杀吧! 新房“三大件”装备“曝光” 家装入坑指南 新房交付要装修,等不及“金九银十”,日常购买怕踩坑?强烈推荐来京东“热8购物季”看一看!林内作为家用热水器高端家装品牌,此次也在京东“热8购物季”秒杀狂欢日带来了季度惊爆价.同时,长虹、老板、松下、西门子、万和、美的、海尔等一线大牌悉数亮相,涵盖家电、大家电、厨房灶具等畅销爆品列阵迎接,价格优惠、品质保障!新房“三大件”已备齐,就等“入驻”啦! 准大一新生入学少装备?游戏本直降千元了解一下 新生入学,全国各大高校准大学生们的装备需要备齐,没有一台像样的笔记本电脑都不敢和室友“开黑”!京东电器“热8购物季”秒杀狂欢日期间,雷神911Air星战三代游戏笔记本直降千元,搭载十代英特尔酷睿i7-10750H和NVIDIAGPU高阶显卡,为游戏加满核能,薄至19mm的轻薄机身设计,也一改游戏本厚重形象,携带更方便。除游戏本外,针对商务精英和职场小白也有合适的笔记本正在秒杀中,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就在京东电器“热8购物季”电脑数码专场。 京东电器“热8购物季”不仅是京东电器为广大消费者用心推出的专属3C品类的购物盛宴,爆款产品达“历史新低”,诚意如斯,小伙伴别在压抑了,秒杀心爱之物,彻底释放你躁动的消费灵魂吧! 京东电器“热8购物季”将于8月12日至8月18日期间全面启动,大牌云集的京东电器“热8购物季”除了品牌狂欢,还设有815家电周年庆、818手机节等专场活动,除百亿补贴爆品5折抢外,还准备了每满300元减30元的头号京贴,为消费者带来畅快的电器全场景购物体验。京东电器“热8购物季”有最高24期免息和抢818元神券的手机优惠,也有凭准考证购机返5000京豆、笔记本电脑最高直降1万元和最低8.8元的电脑数码好物,更有周年庆纪念卡买2000元送200元、多买折上折的家电盛宴。这个八月份,要凉爽更要“热”,京东电器“热8购物季”,用火热的促销,燃爆这个夏天!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