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近期发布了2020年至2021年全球宏观展望报告。该机构预计,全球经济将从下半年开始逐渐复苏,但复苏力度取决于政府能否在防控疫情的同时重启经济,未来消费需求反弹力度将决定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恢复程度。 穆迪观察认为,经济封锁措施对全球二季度经济活动的影响或会超出此前预期。穆迪预计,G20经济体2020年经济整体萎缩4.6%,2021年将增长5.2%。 其中,G20发达经济体2020年经济整体萎缩6.4%,2021年增长4.8%。G20 新兴市场2020年经济整体萎缩1.6%,2021年将增长5.9%。但是,若不包含中国在内,G20新兴市场2020年经济将萎缩4.7%,2021年增长4.3%。 “政策支持方式和力度的差异使得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因为政策支持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一揽子支持政策的规模,还取决于支持政策的类型以及流动性措施的使用情况。”报告称。 穆迪认为,全球金融市场大多已经复苏,但波动风险依然较高。如果新一轮疫情难以控制,各国政府将再度采取大范围关停措施,金融风险将加剧。此外,政策支持若不充分或提早解除也会造成金融稳定性风险。
随着近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每日新增病例屡创新高,V型复苏的预期还能完好无损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仍然相信,全球经济将在4个季度内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发达经济体将在8个季度内恢复到正常水平。”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阿亚(Chetan Ahya)最新表示。 他称,近期在与投资者交流中发现,市场有三大主要担忧——新增病例激增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失业率持续高企的影响,以及财政刺激力度日渐减弱的可能性。但在他看来,这并不会动摇V型复苏的前景。 目前,该机构将标普500的目标价定在3350点,并在新兴市场中维持超配中国市场的观点。 疫情反复不会过度影响经济复苏 具体而言,就第一大担忧,即疫情对复苏的影响,摩根士丹利认为,美国一些病例激增的州暂停了重新开放计划,并重新强调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的必要性,这可能会使这些州的经济恢复势头有所趋弱,但其他大多数州的情况持续改善应会提高整体经济增速。“我们注意到,社交距离对总体消费支出的拖累不太可能超过预期,因为消费者已经适应了现状。未用在旅游和外出就餐等的花销会转移到其他领域。” 美国GDP排名前20的州,大多数都实现了较高的人员流动性和经济活动水平,而新病例没有上升为恢复经济活动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东北地区的重新开放将促进整体经济活动;在亚洲和德国,扩大检测和追踪使决策者能迅速锁定新的疫情集群。在疫苗广泛可用之前,可能看到疫情的反复,但总体而言,全球经济活动正继续改善。 阿亚称,投资者担心高失业率将抑制消费复苏的步伐,“我们认为,劳动力市场和消费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比通常认为的要低。” 就第三大担忧,即政策刺激力度的可持续性,摩根士丹利认为,新一轮财政刺激可能正在路上。 “此前,多数投资者认为,进一步的财政扩张可能面临政治阻碍。但此次政策制定者重新发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性,并毫不犹豫地进行了财政刺激,尤其是这场经济衰退是由公共卫生危机这种外源性冲击引发的情况下。我们预计,美国将推出额外的1万亿美元财政刺激方案。尽管投资者高度关注病毒爆发将如何影响经济前景,但我们认为,不应忘记大规模政策支持的存在,这是支持复苏的关键推动因素。” 坚守“V型复苏”阵营 因此,摩根士丹利相信全球经济将能持续复苏,避免“二次探底”,“这也使我们坚定地站在‘V型阵营’。”阿亚称。 上周五,美股出现暴跌,但早在6月11日,美股就出现过暴跌,当时市场恐慌指数VIX涨近50%。截至当日收盘,道指大跌1861.82点,跌幅6.9%,标普500指数跌188.04点,跌5.89%。“早前的调整姗姗来迟,可能还会有5%-7%的下跌。这是健康的,而我们持‘逢跌买入’的态度,且倾向于中小盘股和周期性板块,将标普500指数的目标价提高到3350点。”摩根士丹利美股首席策略师威尔逊(Michael Wilson)对记者表示,考虑到股市反弹的规模和持续性,市场情绪和头寸仍然非常悲观,意味着仍有大量资金在观望。 在新兴市场,摩根士丹利维持超配中国的观点。该机构表示,A股估值相对于离岸市场更有吸引力,按12个月的远期市盈率计算,A股存在12.8%的折价,创历史新低。该机构仍青睐长期成长题材,如消费增长、技术本地化、新基础设施等,但对ADR保持选择性持有的观点,坚持持有那些短期内有资格在香港“二次上市”的ADR(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避免不符合条件且外资持股比例较高的ADR。
6月18日,《财经》杂志和《巴伦周刊》中文版联合举办了以“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重构新机遇”为主题的“财经·卓见”线上论坛。与会嘉宾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分享了他对于全球和中国经济复苏以及大类资产配置问题的看法。 在全球经济复苏形态问题上,李迅雷不认为全球经济会在疫情后迎来强劲复苏,中国政府也没必要追求一时一地的“V型”、“U型”复苏,更多还是应该考虑通过改革来解决那些基本的结构性问题、社会问题,把GDP“V型”反转当作一个目标本身就是不明智的。 在谈到大类资产配置时李迅雷表示,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中国经济,都处在一个分化的阶段,中国经济正在从增量主导变成存量主导,并出现四大分化趋势,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一趋势来进行大类资产配置。他认为,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权益类资产投资回报率提升,而黄金作为应对货币泛滥、经济动荡的投资品和避险工具,价格明年可能创历史新高。
据上海证券报6月17日消息,近期,尽管多国经济数据转好,但在疫情或会卷土重来的担忧之下,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剧烈。为更好支持经济增长,美国、日本等国家正同步推出系列支持政策。在此背景之下,业内对全球经济展望乐观,预计四季度全球经济将迎来V型复苏。
疫情后,如何尽快恢复经济,是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 中国各地区的经济恢复状况如何?哪些行业恢复最快?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联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旗下的道口金科,利用覆盖百万量级中小微企业的税务、发票、支付、工商等多个数据源,涵盖各类企业经营数据,以2~4月期间企业真实的经营活动,测算各省区、城市、行业较去年同期的恢复比例。 在我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 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 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中小微恢复数据,代表着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部分的复苏进程。这一数据涵盖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地区)、3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含直辖市)的复苏指数。覆盖了百万量级企业样本,其中97.2%为中小微企业。 而对于335个城市中被寄予复苏厚望的大都市,我们从“万亿GDP”和“千万人口”两个维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城市复苏指数看,广州均为领跑者。从行业来看,前两名均花落成都,其中成都“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复苏指数高达792.46%。 一、5座城市经济复苏指数超100% 儋州最高达271.62% 年初,新冠疫情呼啸而来,停工、停产、限制出行……全国经济遭受重击。国内疫情虽然在2月之后总体得到控制,但其“余威”尤在,众多城市仍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艰难求索”。 2~4月,335座城市中超3成还在50%的复苏线附近奋力前行时,儋州、那曲、果洛、林芝和烟台这5座城市经济复苏指数已超100%。具体来看, 儋州市一骑绝尘,以271.62%的恢复情况遥遥领先,甩开第二名那曲市(复苏指数149.15%)120余个百分点。此外,果洛、林芝、烟台的复苏指数也分别达到121.61%、117.69%和107.79%。 超100%的复苏指数意味着什么?他意味着这些城市经济不仅恢复到了上年同期水平,甚至还在疫情之下实现了大幅“反超”。 比起承载了我们众多经济复苏“期望”的大型城市(诸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5座城市如黑马一般“突出重围”,让人意想不到,其中,以儋州市尤甚。 然而,为什么偏偏是这5座城市呢?从行业数据或许可以窥见一斑。 纵观儋州等5座城市的行业经济复苏指数不难看出,2~4月饱受疫情冲击的教育业、住宿和餐饮业都较少涉猎,拉动经济复苏的主要行业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采矿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从18个一级行业2~4月整体经济恢复情况来看,这些行业复苏的势头相对更足。 此外,比较排名靠前的城市与排名落后的城市可以发现共同点,这些城市多数是中小型城市,均不在人口千万级和GDP万亿级的阵营。 再对比传统意义上的大城市,以GDP万亿或人口超千万的22座城市做参考,剔除本次疫情的“震中”武汉,剩下的21个城市中,除了广州排名略微靠前,为66名,剩下20个城市分布在100名至300之间。 可以粗略看出,大城市经济恢复居中,中小城市则呈现两极分化态势。 二、一线城市:广州领跑, 北上深复苏不及50% 不同于中小型城市经济复苏“两头跑”的态势,大型及特大型城市的经济复苏情况从城市排名上看相对稳定,大部分处于中间偏后的位置。 而作为我国经济的“排头兵”的四大一线城市,在本次疫情下的经济恢复动力尤其引人关注。 从2~4月335座城市的经济复苏指数来看,北上广深的表现并不算突出,甚至都没有挤进前50。恢复情况最好的广州,以63.9%的复苏指数位列第66位,而上海、北京和深圳,复苏指数为46.67%、42.41%和42.12%,分别位于第231位274和276位。 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中唯一进入“100强”的城市,其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复苏情况与他的行业复苏不无关系。针对四大一线城市的18个行业的经济复苏来看,复苏程度在50%以上的行业数量中,广州市占有绝对优势,其13个行业2~4月的经济复苏指数都超过了50%,占比超七成。而与之相比北京、上海和深圳,其超过50%的行业分布仅有2个、10个、5个。 再细看复苏指数超50%的行业,四个城市均含有金融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这两大行业;此外,农、林、牧、渔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两大行业在上海、广州、深圳这三个城市中复苏情况均超过50%。而以上这4个行业在18个行业整体恢复水平上居前四位。 三、22座大都市: 城市复苏广州夺冠,行业复苏成都领跑 除了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经济恢复情况备受关注外,作为人口上千万的“人口大市”或GDP上万亿的“经济强市”,这些城市的复苏状态也颇受关注。 在335座城市中,有17座城市GDP上万亿、16座城市人口超千万。而这其中,有11座城市既为人口大市又为经济强市,此外,还有6座城市仅入围经济强市,5座城市仅入围人口大市。 即剔除重复数据后,人口上千万或GDP上万亿的城市共22座,其中,广州63.69%领跑,武汉23.45%垫底,22座城市经济复苏中位数为48.85%。在这22座城市中,已有10座城市经济复苏指数超50%,占比约为45%。 整体上,相对于人口大市,经济强市的恢复情况略好。从极值来看,22座城市中复苏最快的五座城市主要为GDP万亿级城市;而从中位数来看,GDP万亿城市为48.9%,人口千万级城市为45.69%。 再来看看城市背后的行业数据,有意思的是,对这22座城市的18个行业经济复苏指数进行排名,前两名均花落成都,分别是“成都-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复苏指数792.46%;“成都-采矿业”,复苏指数455.83%。 而整体来看这22座城市的18个行业复苏指数,金融业的表现最为亮眼,除了天津市的金融业复苏指数32.43%外,其余21座城市的金融业复苏指数均高于50%,且南阳、苏州等7座城市的金融业复苏指数甚至超过100%。尤其是南阳市,其金融业复苏指数甚至超过400%。 紧接着的两个行业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均有15座城市在这两行中恢复超50%。 此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矿业”“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均有超10座城市在这些行业的复苏指数超50%,分别为14座、12座、12座、12座和11座。 四、“疫中”湖北特写: 鄂州领跑,复苏指数已达57.23% 疫情之下,如果说一线城市、人口大市、经济强市的恢复情况牵动着大众的目光,那作为本次疫情“震中”的湖北省,其恢复情况更是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从统计数据来看,鄂州市以57.23%的复苏指数领跑湖北13城,相比335座城市53.32%的复苏指数中位数,鄂州市的恢复情况处于偏上水平,甚至超越了一线城市中的北京、上海和深圳。其次为襄阳市和孝感市,分别恢复了44.16%和40.65%。 此外,湖北13城中还有7座城市复苏指数超3成。恩施、宜昌和武汉恢复速度则相对稍慢,但也高于20%。 经济复苏进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疫情较为严重,经济活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城市,复苏难度无疑也更大,进程自然也会相对偏慢。 其次,当地的经济结构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复苏的速度。比如第三产业占比高或外向型程度高的城市,其恢复起来也相对会更艰难。 这些城市,显然更需要作为城市一份子的每一个人,以更大努力来推动各行各业的复苏进程。
意见领袖丨陶金(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了关于疫情防控的讲话,称美国现在“正在向伟大过渡”(transition to greatness)。 特朗普表示,这个口号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没人比他更懂想口号这件事。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还宣称明年美国经济将迎来“不可思议”的复苏之年。许多专家和政客也都认为一旦放开社交封锁,经济就会恢复正常。 不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给强劲复苏的说法泼了冷水,他警告说,美国可能面临严重及长期的经济衰退,这次衰退的规模和速度是现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比二战以来的任何一次衰退都严重。 今年唯一问题是负增长的幅度有多大 鲍威尔的言论并非危言耸听。 实际上,美国经济已经陷入了衰退。一季度美国实际GDP环比负增长4.8%,要知道美国直到3月下半月疫情才开始蔓延,且除了纽约市以外,整个一季度全国并未出现明显的封锁和停工现象。 从就业数据来看,4月非农就业减少2050万人,失业率上升至14.7%,显示封锁措施正在对美国劳动力市场造成历史性压力。 现在来看,美国和全球疫情走势以及对应的经济走势仍然不明朗,美国全年GDP的负增长几乎已经板上钉钉。根据美国经济咨商局(the Conference Board)的预测,2020年美国GDP增速在-3.6%和-7.4%之间。 具体而言,美国经济咨商局将疫情蔓延程度分为不同的场景,并根据美国政府的防控措施,对美国2020年经济前景进行预测: (1)快速复苏。4月疫情出现拐点,5月部分复工,全年GDP预计为-3.6%(此场景已经失效,因为疫情在当时并未出现明显拐点)。 (2)夏天复苏。五月出现疫情顶峰,导致二季度经济急救收缩,但第三季度强劲复苏,全年GDP为-6.6%。 (3)秋天复苏。由于疫情的持续蔓延,复工政策迟迟未能完全推行,经济的弱势状态持续到三季度,经济在全年实现U型复苏,全年GDP为-6.5%。 (4)三季度疫情重现(W型复苏)。疫情防控在秋天的时候宣告失败,再次蔓延,封锁政策重启,经济虽然在三季度有所复苏,却将在四季度再次衰退,全年GDP为-7.4%。 根据这个预测,美国2020年几乎确定陷入衰退。对于明年的美国经济,IMF等机构充满了乐观,IMF预测2021年美国经济将增长4.7%。对此,我们认为过于乐观了。下面,从短期与长期两个角度,详细阐述。 复苏存在有利因素,但限于短期 短期内,美国经济复苏存在以下4个有利因素。 1、目前的失业多为暂时性失业,复苏过程中就业数据将回升 对于4月减少的2050万非农就业,稍稍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失业中,约有1800万为暂时性失业,与一般衰退失业多为永久性失业不同。如果后期疫情得到控制,经济重启,这些暂时性失业人员重新上岗速度也会较快。 3月,美联储在2019年家庭经济和决策调查(SHED)的基础上,进行了小规模的补充调查,重点调查了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和家庭总体财务状况。报告中提到,13%的被访者(占2月就业者的20%)在今年3月或4月初没有工作,但很多在此期间失去工作的人仍同雇主保持联系,77%的人表示雇主之后会回聘他们,但并未告知具体返岗时间。 2、全国范围内的复工冲动较大 由于担心失业率飙升、重启经济的民意增加以及担忧美国企业失去全球市场份额,特朗普政府的复工冲动较大。当前,美国大部分州不同程度地取消限制措施,美国政府复工指引比较激进,美国民众自身也比较抵制居家隔离,会加快复工率的回升。很多美国人认为,与其在宽松的社交隔离政策和经济重启决定之间犹豫不决,还不如全面重启经济,至少能够让更多的人重新工作。 3、短期政策对冲起到了效果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华尔街因为缺乏流动性,以及对金融市场救助的必要性的质疑,导致市场因为资金断裂而出现恐慌性下跌,进而产生螺旋式负向反馈,危机从受困金融机构蔓延到优质企业,直到美联储介入,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并救助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才开始出现转机。本次技术性熊市刚开始没多久,美联储迅速启动逆回购给市场注入流动性,控制国债期限利差和波动率,同时限制信用利差持续走阔,可谓非常及时。 当年美联储的刺激政策连绵了几个月的时间,犹豫不决,等到雷曼兄弟破产,危机已经成型后再大规模救市,可谓追悔莫及。此次不等危机成型,及时介入资本市场和实体信用,相信不会重蹈十二年前的覆辙。 另外,我们认为美联储离2008年的政策底线仍然有一定空间。当年到了万不得已的境地,美联储开始在市场上购买高收益债(即垃圾债券),缩小信用利差,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事实上,近日美联储已经表示,主体街(main street,意在向实体企业进行贷款)贷款项目已得到财政部750亿美元的风险资本支持,将可提供6000亿美元的贷款。 4、欧美中等核心国家将共振式修复 中国的复工已经较为充分,同时欧洲也在开始逐渐重启经济,核心国家共振式修复可能要比中国修复得快。这将有助于实现足够规模的需求在短时间内扩张,这些来自全球的需求将帮助美国企业重新获得订单。 不利因素可能长期存在 长期中,美国经济复苏面临着以下3个不利因素。 1、最大的风险是疫情在美国二次爆发 现在,美国疫情的拐点正慢慢出现,复工计划预计将更加激进。更激进的复工计划意味着更大的疫情二次爆发风险。正如上文中提到的美国经济咨商局所做的预测,如果美国的封锁措施失效,美国疫情有可能在秋天出现反复。那么,美国经济四季度必将再次出现明显衰退,也很可能波及到明年的经济复苏。 美国的防疫措施真的有可能失效吗?是的,这并非危言耸听。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上至联邦、下至州县的政府治理和协调能力的低下。下面这个例子可以说明美国各级政府之间在疫情防控中的低效率: 3月31日,美国疫情最紧急的时候,身处疫情中心的纽约州州长科莫在疫情发布会上说: “我们从中国订购了1.7万台呼吸机,每台呼吸机大概是2.5万美元。太贵了,真的买不起了。更复杂的地方在于,加州、伊利诺伊州政府也在向中国订购呼吸机,同时美国联邦政府、意大利政府也在下单。对于这么多的订单,中国出货会非常缓慢,因为需求量太大了。纽约州能确保得到的呼吸机数量仅为2500台。 看看我们现在深陷的诡异处境吧:每个州都在自己采购呼吸机,我们都想买同一件商品。所以我们有50个州都在为同一件商品竞争,最后我们都开始互相抬价。我真的遇到中国的公司打电话给我们说:‘加州出价比你们高,我们打算卖给他们了。’这就像在Ebay网站上竞拍一样,你看到竞价上涨了,那是因为加州出价了,伊利诺伊州出价了,纽约州也出价了,加州又出价了……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这也太没效率了。 然后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闯了进来,FEMA又开始出价了,现在FEMA出价高于其他50个州,所以是FEMA把价格抬上去了,这完全讲不通啊!原本FEMA应该才是代表美国的单一采购部门,本该由它来统一采购,然后按需分配给各州。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你们折腾出了这么个局面……” 科莫太难了。但显然,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难以协调统一的治理体系很难在短期内改变。 2、美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可能增加,制约消费修复 这种制约将加大政策对冲的难度,削弱刺激政策的效果。重大自然灾害、经济或金融危机都会对居民的储蓄冲动产生深远的影响。以最近的2008年“大衰退”为例,美国个人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从低点的3.8%提高到了2012年底的12%,持续了4年多。而现在我们看到,这个比例已经开始明显提升了,3月底达到了13.1%。 很显然,储蓄的背后是即时消费的减少。因此,似乎也很难指望美国消费在明年或更久的未来得到根本性的复苏。要知道,美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达到了70%。 同时,尽管美国各州陆续开始复工,但经济暂停容易、启动难,失业增加、收入减少、企业破产倒闭都会有乘数效应,影响不仅仅在于短期。所以,美国失业率往往具有上得快、降得慢的特征,美国1948年以来的11轮周期中,失业率平均在11个月内快速达到顶峰,而再回到低点则平均花费58个月,最长的一次是在1991年3月失业率达到峰值后,用时120个月才完全恢复,美国本次危机可能也很难例外。 3、长期政策有掣肘 这个掣肘便是美国很难实行负利率。近日,特朗普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又“掐”了起来,特朗普称自己是负利率的坚定拥护者,但鲍威尔断然拒绝,称美国不可能实行负利率。背后的原因是,美国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和全球金融市场锚,其利率也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锚定定价。 更重要的是,美国还有4万亿美元的货币基金,是企业短期融资和资金运作的重要渠道,大量企业通过短期商业票据进行融资。负利率将导致货币基金投资人流失,造成美国企业短期融资出现问题。 用一句话说,美国负利率对经济的刺激效果非常有限,但对全球货币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却很负面。 综上来看,长期存在的不利因素将使得美国经济很难在明年强劲复苏。 当所有人都遭受同样的极端灾难时,便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接受一些牺牲,用句白话来解释便是:面对“天塌下来了”的灾难,人类更团结了。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尽管欧美国家个别政客甩锅中国,事实上却是全球采取了较为一致的行动,以应对这场灾难。 加上人类有了改变自然的能力(或者自以为有了这种能力),使得这种团结看起来更加有效。包括美联储在内的政府决策者和既得利益者在近两个月所做出的政策对冲,便是这种能力的体现。由此来看,短期内这种政策将有效地缓解美国的极端困境,不致崩溃。 不过,一旦这种灾难过去,不同的利益群体必会重新打起自己的算盘。到明年或者更久的未来,对于欧美国家,这种全国、全球一致的政策行动将很难再持续下去。并且之前的一致行动还会在更长的未来造成其他后遗症,当然这是后话了。 (本文作者介绍: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专注研究宏观经济、大类资产配置等领域)
2020年“两会时间”开启,这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召开的两会,还是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后召开的两会。如此特殊的时期,中国全国两会将担起怎样的使命,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国际社会格外关注。 “它不仅是例行政治程序,还是中国完全控制新冠病毒传播情况的象征”“作为疫情下洞察中国决策方向的重要窗口,在世界政治酝酿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今年中国全国两会值得追踪的热点,不少于以往任何一次”……连日来,国际舆论持续聚焦特殊时期的中国全国两会,瞩望中国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前景,期待聆听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中国经济复苏发展的强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见证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效率在战胜艰难险阻过程中释放的超凡能量。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经受住疫情考验的中国,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决心坚定不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斗志矢志不移。誓把因疫情而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已经化为全国上下脚踏实地的共同奋斗。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文章评价:“对于那些目前仍受疫情重创的国家来说,中国就像预示未来的时光机。”世界同感振奋的同时,更进一步思考“中国为什么行”。瞩目中国“两会时间”,也是期望读懂中国。 “在这次会议上发布的任何增长目标都将受到密切关注。”彭博社对两会制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聚焦,折射出中国经济复苏发展的世界分量。中国4月份出口同比增长8.2%,实际使用外资实现正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充分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活力的一系列数据和事实,证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透过近期国际媒体的报道,很多人发现中国城市交通恢复了繁忙、消费正在复苏、外企投资加快落地。国际观察人士得出结论,“中国取得疫情防控战略性成果后,走在了全球经济复苏曲线的前面”,“中国经济超预期复苏给全球经济带来利好消息”。 抗击疫情离不开全球协作,世界经济复苏更需要各国开放合作。决胜全面小康的中国能否继续向世界释放红利?很多国际观察人士满怀信心地预见到足令世界倍感鼓舞的答案。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确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目前已经签约的展览面积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美国惠誉评级公司获准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正式取消……一系列扩大开放的新举措,彰显中国致力开放合作、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底气和决心,必将为世界经济稳定和复苏注入信心和动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历经淬炼的中华民族定将从挑战中汲取力量,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特殊时期,瞩目“两会时间”,读懂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人们更能感知发展的机遇、合作的力量。各国携手奋进,世界才能更美好。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