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双向开放加速。日前,记者从多方获悉,上海已启动新一轮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额度发放,包括瑞士精品资管机构百达(Pictet)等正式取得QDLP试点额度,惠理投资等机构则取得了追加额度,并正积极筹备新产品的设立发行。 QDLP是上海于2013年先试先行的创新项目,一大批国际资管巨头借此“尝鲜”中国市场。一位接近监管人士对记者表示,2016年后开始在中国备案成为WFOE PFM(外商独资企业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外资机构中,几乎都起步于上海QDLP试点,当前5家申请成为独资公募基金的外资机构多数也参与了试点。 新一轮QDLP有何新意?相关人士称,此前获得额度的机构在用完额度后可随时再次申请,且单家额度较之前更为灵活。 目前,QDLP试点已在多地开花。1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将分别扩大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地QDLP/投资企业(QDIE)试点规模。同时,还将稳步扩大QDLP试点区域,拟新增海南自由贸易港和重庆市开展QDLP试点。“从吸引并汇聚一流国际资管机构的角度来看,上海还是有明显的先发优势。从很多外资资管机构的发展战略来看,参与QDLP试点只是一个开始,外资机构在上海落户之后,大概率将持续发展本地资管业务,上海会成为越来越多全球一流资管机构的新聚集地。”服务众多外资资管机构的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葛音对记者表示。 新一轮QDLP有诸多新意 一般而言,机构可通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额度(仅针对公募型机构)投资海外不同标的,而QDLP是外资私募业务的关键部分,通过QDLP募集的资金可投到海外母公司的基金中。 上海启动试点以来,有约50家全球知名资管机构落沪,并获得相关试点资质,包括全球最大的资管机构贝莱德、全球最大的上市另类资产管理公司英仕曼、欧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团瑞银、欧洲最大的独立资管机构安本、全球最大的债券投资机构品浩、全球最大的不良资产投资机构橡树资本、美国保险集团保德信、欧洲最大的保险集团安联、“共同基金之父”路博迈等。从前期运行情况看,参与的海外基金产品大多波动率较低、回报率较高,获得了投资者的高度认可。 2017年开始,外资机构可以申请备案成为WFOE PFM,从境内市场募资并布局境内资本市场。据记者了解,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31家WFOE PFM中,近九成都是由上海的QDLP试点而来。通过早年的试点,外资机构如今更加了解中国投资者的偏好和市场渠道,QDLP无疑是他们了解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的重要窗口。 如今,试点机构中,贝莱德在沪成立了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基金管理公司,路博迈、富达国际、联博、范达等正在积极申请并计划落地上海。同时,试点机构积极参与设立合资理财公司,东方汇理与中银理财合资设立的首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落户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贝莱德、淡马锡与建信理财在沪成立合资理财公司已获批筹,先锋领航与蚂蚁金服合资的基金投顾公司也已落沪。 谈及此次QDLP额度发放的新意,接近监管的人士也对记者表示,早年总额度有限,但当前额度扩容,外资机构在用尽额度后可随时再次提出申请,一到两周内就会给予答复。即使在今年疫情影响下,仍有10余家外资机构通过线上提交、非现场受理和线上评议的“非接触式”方式顺利取得试点资质和额度。 另一大新意在于,“此次扩容的是QDLP试点的总额度,虽未提及单家管理人可以获得的额度,但以往也有过不少QDLP管理人在初始额度的基础上新增额度,所以对于单家额度,并未有上限,更多是综合考虑市场因素以及管理人实际募资情况进行审批,给予试点参与者适当的灵活性。”葛音对记者称。 此外,本次上海的QDLP也迎来了新的资管机构,百达就是一例。11月23日,百达宣布在上海的WFOE正式成立,公司方面对记者表示,待向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后,将可通过QDLP计划向境内的合格投资者募资,并通过丰富的境外投资策略,于境外进行投资。百达集团高级合伙人Renaud de Planta对记者称:“受惠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快速的资本积累,中国的资管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和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 上海已形成外资聚集效应 尽管当前QDLP、QDIE等试点多地开花,但从业人士普遍认为,上海的聚集效应已使外资在此形成了一个资管生态圈。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方面表示,试点机构充分发挥在投资策略、合规风控、反洗钱等方面的国际经验,促进本地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专业服务水平。同时带动了国内法律、税务、托管、第三方行政外包等相关中介服务业实现能级提升。 葛音称:“上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上海QDLP试点于2013年率先在全国推出,审批过程采用了以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的联席会议机制,在当时也是创新之举。随着这些年的发展,上海QDLP试点规定进行了更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也更为畅顺,参与流程更加便利,参与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高。”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我们这些年帮助外资机构在华发展的亲身经历,很多机构是把QDLP试点作为一个切入点,进而再考虑中长期的中国业务布局,比如WFOE PFM和WFOE FMC(中外合资公募基金公司)、入股控股理财子公司等,”她称,“上海QDLP试点更大的成功在于,高效支持了上海国际资管中心的建设。从很多外资资管机构的发展战略来看,参与QDLP试点只是一个开始,外资机构在上海落户之后,大概率将持续发展本地资管业务,上海自然也会成为越来越多全球一流资管机构的新聚集地。” 此外,从QDLP制度的特点来看,进一步丰富了境外投资的渠道,作为对现有的QDII、ODI(对外直接投资)等传统境外投资制度的有益补充。对于外资机构而言,一方面可以有机会将其海外基金产品推荐给QDLP投资者,另一方面也通过在境内设立子公司作为QDLP管理人,进一步熟悉境内市场并扩大品牌知名度,为其中国业务的长期发展积累经验和资源。 例如,百达资管亚洲(除日本)首席执行官赵俊杰就表示:“我们会集中发展跨境投资业务,随后再循序渐进地培养本土投资能力。”
汇添富基金董事长李文 今天的会议,我认为我们形成了四个基本的共识: 一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国资本市场面临良好的投资机会。 二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进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未来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要坚持开放,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提升整个行业的国际化水平。 四是在新的开放格局下,资产管理行业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共担责任、共同繁荣。 在加强合作方面,我认为整个资管行业有五个合作方向: 第一,共同推进中国ESG投资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目前缺乏高质量、标准化的披露数据,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完善监管。 二是推动资金委托方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理念,鼓励公募基金充分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作用,通过股东投票、董事会提案等方式,积极参与到上市公司的治理过程。 三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体系,学习借鉴ESG在国际通行的理念和指标,充分结合中国国情和市场阶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体系。 第二,共同推进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快,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迫在眉睫。目前,有关养老金第三支柱制度的推出仍在大家的强烈期盼中,需要全行业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握住养老金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从以下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是积极参与养老金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共同推进养老金第三支柱加快实施。 二是继续加大养老产品研发,进一步提升权益等底层资产的投资管理能力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三是要持续深化投资者教育,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开展养老金融投资教育。 第三,共同推进金融科技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与资管行业深度融合,在客户服务、投资管理和运营管理等各业务环节持续赋能,既顺应了行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外资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不同机构的金融科技能力各有优势,需要加强交流合作,通过分工、外包等形式,推动金融科技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打造良好开放的金融科技生态,实现多方共赢。 第四,共同推进国际化进程。伴随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资管中心建设等举措的加速推出,国际资管巨头纷纷布局中国,国内资管机构应积极拥抱开放,加强学习合作,在人才团队、组织管理、IT系统等方面持续加强能力建设,提升行业的国际化水平。与此同时,也应积极推动资管行业的双向开放,鼓励国内资管机构“走出去”,致力于打造富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资管机构。 第五,共同加强投资者教育。我们在这里交流讨论,我认为最终目的就是服务好我们的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投资者教育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但目前投资者对于资管行业的认知仍有待提升,专业科学的投资理念仍有待形成,这将是制约整个资管行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迫在眉睫、且任重道远。资管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培育健康的投资文化,引导投资者建立理性投资、长期投资和分散投资的理念,包括充分发挥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渠道网点和客户资源方面的优势,共同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
近期包括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君资管”)、德邦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德邦资管”)均发布了校园招聘计划,人才“补血”成为券商资管开展公募业务的当务之急。 记者注意到,为实现转型发展的诉求,券商资管明显加大了对金融科技岗位人才的招聘力度。国君资管此次招聘的岗位中除了常规的IT类如系统开发工程师、数据开发工程师,还新增了金融科技产品经理岗位,欲在产品设计和产品服务上有所突破。在岗位职责上,金融科技产品经理须负责金融科技平台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开发和项目管理。从专业背景来看,计算机、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方面的人才最为“吃香”。 国君资管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大规模招聘主要是为其日后开展公募业务做准备,公司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才并建设业务系统,未来将对标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君资管近年来的首次大规模校招。 “今年正巧赶上公司成立十周年和申请公募业务资格,大家对未来踌躇满志。”公司相关人士回忆称,上一次大规模校招是在国君资管独立成为子公司时。 资管新规发布后,券商资管转型主动管理的需求更为迫切。某头部券商资管业务负责人表示,券商资管在主动管理能力上相对于基金公司仍有一定的距离,想要快速提升投研实力关键在于吸纳优秀的人才。 近日,国君资管拟任副总裁李少君对记者表示,公司要强化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搭建 “自上而下”研究框架。公司的新战略在校招计划中也有所体现,在校招计划中宏观/策略/资产配置研究助理一职居于校招岗首位。据悉,该岗位须开展宏观经济周期、经济金融政策、大类资产配置、市场风格轮动、行业比较等研究,构建相关量化模型。 今年3月获准设立券商资管子公司的德邦资管,也在进行公募基金资格的申请。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其对于细分领域的人才需求则更为迫切。此次校招预计招聘30人左右,人员将平均分布在投研、资产业务、另类投资业务、产品和运营管理等核心条线,相关人才须具备较强的产品创新及运营管理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德邦资管目前正全力冲刺首批公募REITs试点。公司今年组建了专业的团队,从资产端、风险合规、产品及运营等多个维度储备人才,对公募REITs业务进行前期专业研究。此次校招,公司也将从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人才培养,充实公募REITs团队。 德邦资管相关业务负责人认为,公司仅仅在传统的标准化主动管理能力上提升是不够的,必须在整个资产类别上打造自己的特殊长项。因此,公司非常重视前、中、后台人才梯队的培养,这些人才要真正懂产业、行业、运营、投资管理,而不仅仅是金融产品设计。
数字化浪潮下,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复杂市场环境和多重业务挑战下,各类资管机构开始积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寻求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科技发挥着重要的引擎作用。 那么,传统资管机构怎么能够有效转身,成功转型呢? 在近日的外滩大会智能投研与投顾分论坛上,平安资管总经理罗水权发表了题为“拥抱科技,盈满八方”的主题演讲。他表示,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激烈的同业竞争、趋强的监管要求、多变的客户需求,尤其是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冲击,传统资管公司只有走科技化、智能化的道路,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罗水权说,资管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基金、信托、券商、保险资管,包括新成立很多银行理财子公司都在做一件事——帮客户管好钱。客户需要什么?第一是稳定的好业绩,第二是不能出风险,第三是有可持续的投资模式。当然,作为金融机构,也要考虑自己的投入产出比。数字科技转型是破局发展的不二选择。 罗水权说,近年来,不论是监管的科技扶持政策,还是各机构的科技投入、科技人才需求均创新高,金融行业数字化浪潮已来。但真正落地,还是挑战重重:首先是技术,相比阿里、腾讯等这些互联网公司,传统资管机构在技术能力上偏弱;第二是业务,纯粹从科技的视角出发,在实践中免不了脱离业务场景,平台业务两张皮;第三是投入,无论数据、计算、存储、人才,科技转型需要长期的、大量资源投入;第四是数据,数据像海洋,确保有效的数据质量,并且把数据最终转化成真正支持到投资决策的工具其实很难;最后是人,有多少人真正相信智能投资,有多少人真正愿意把自己的真金白银交给机器管理? 面对痛点,不少机构都在探索创新解决之道。罗水权表示,平安资管选择的道路是“人机合一”。在集团“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指引下,平安资管坚持数据驱动、场景贴合、快速迭代三大原则,在资管业务各个环节、多个场景下,实现人和机器在深层次上的有机统一。 “人机合一”,如何融合?如何把传统投资经理、研究员、风控经理置身科技化浪潮中,实现真正有效的融合? 罗水权介绍说,首先是“人”的转型,在平安集团里面每一个人都必须有非常强的科技理念、科技思维;再次是“机器”的配合,紧贴业务,从实际场景出发,例如,要观察和询问投资经理、研究员,每天看什么报道,做哪些思考,基于什么做出判断,整理他们在每天做决策的时候输入的信号,有的放矢地去采集、整理需要的数据,将过去10年积累的投资行为进行追踪,用机器模拟专家的思维模式,机器拟合;最后是“人机”的融合,让专家经验与机器结论两种体系相互验证和相互迭代。 平安资管已经形成了“5+1+1”的新组织模式,“5”个投资团队,敏捷的“作战部”;“1”个强大中台,智慧的“参谋部”,贯穿投资研究、信用分析、交易、运营、投资风控各业务环节,每一个业务团队匹配一个数据科技团队;“1”个支持后台,稳固的“后勤部”。目前,资管公司近一半的员工都是科技人才,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码农,还有数据工程师、金融工程师、建模专家、技术专家等。
9月26日,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上表示,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资管行业正逐渐迎来健康发展新局面。具体来看,出现以下四方面变化:一是监管的监管标准正在逐步统一,二是刚兑有所打破,三是风险存量得到有效抑制,四是资管领域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加强。 刘明康表示,长期以来,资管领域存在如下问题:市场长期分割化、直接融资间接化、私募基金公募化、市场主体被行政化。四大变化的出现,说明这些问题正逐步缓解,但相关推进工作仍在路上,具体包括: 第一,统一监管的原则得到共识,但相关实施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市场上各类机构之间的关系,供应链当中的服务支持、运营等环节,都是细节,而“魔鬼”往往藏在细节之中。 第二,行业公平竞争任重道远。随着科技手段的出现和推进,金融和资管领域出现新的服务业态,如何实现公平竞争、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还有很大需求。 第三,正向推动信息公开,让大家更好共享数据,减少风险,避免因孤岛效应带来决策的误判和误导。 第四,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打造健全的资管行业,让原来传统金融服务机构,有很好的资本市场载体,借助多层级资本市场,真正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第五,互联网短平快的模式,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但也对现有监管造成重大挑战。 第六,引入独立投顾业态,提高其服务质量和专业性,从卖方向买方转换,且对该类机构必须有限持牌,通过多样化的业务形式和多样化的盈利模式,帮助投资人实现最佳利益,而非最大利益。(梁银妍)
随着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生物识别等AI技术投研业务中应用,智能投研技术辅助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提高行业工作效率的效果显现。智能投研技术联盟旨在促进提升资管科技水平,开展成员间的学习研究交流与协同创新,更好地发挥金融及金融科技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据悉,作为联盟的发起方之一,京东数科在2019年就推出资管科技平台JT²,围绕资管机构的研究分析、投资决策、风险管理、智能交易、IT系统架构升级等提供平台化及定制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助力资管机构提升整体的运营管理效率,尤其是投研等核心环节的效率,助力资管机构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在智能投研技术领域,JT²平台以提供覆盖海内外市场的专业资讯,全球宏观经济数据、政策动向、研究报告及机构观点等,依托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智能筛选、智能推送、智能舆情分析等,同时,京东数科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包括基础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处理、数据仓库搭建、数据资产运营、场景化应用等全流程的、本地化部署的数据中台解决方案,助力金融机构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并形成如“高管驾驶舱”“基金经理驾驶舱”等可视化应用,提升机构运营管理效率。 作为智能投研技术联盟组织委员会委员,京东数科副总裁、资管科技部总经理徐叶润表示,当下跨市场、跨品种、跨机构的交易与合作频繁,资管机构面对复杂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先进技术应用也在快速更迭之中,这决定了没有哪一个服务商能够把所有的业务环节全部打通,需要市场各方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各自在产业链条上的价值所长,形成协同优势,共同为资管机构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满足其全场景的数字化转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