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青伟看来,券商资管想要成功实现转型,需要注意四方面问题。第一,券商资管必须充分依托证券公司,成为证券公司的产品平台。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综合解决方案服务,是国际大型资管机构的重要发展方向。第二,券商资管必须突出差异化的投资管理能力。第三,券商资管应该打造精细化的资产定价能力,体现出核心竞争力。第四,券商资管要持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近年来,随着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监管要求的逐步规范及通道业务到期缩减,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和收入有所下降。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截至2020年6月底,全行业受托资金降至11.67万亿元,较2018年末的14.11万亿元下降17.29%。在此背景下,证券公司纷纷探索、创新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努力实现转型发展。 对此,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资产管理板块总经理赵青伟表示,目前券商资管向主动管理转型已经成为共识,在行业发展大势下,公募基金和资产证券化业务将成为券商资管新的发力点。 券商资管如何实现业务转型 在赵青伟看来,券商资管想要成功实现转型,需要注意四方面问题。 第一,券商资管必须充分依托证券公司,成为证券公司的产品平台。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综合解决方案服务,是国际大型资管机构的重要发展方向。 第二,券商资管必须突出差异化的投资管理能力。首先,证券公司可依托自身的客户基础和投研团队来深耕投研,提升大类资产配置与投资能力,做大资产管理规模,制定多样化的投资策略,在资产端覆盖权益、债券、量化、QDII等多个市场。其次,券商资管应当在股权投资方面做出特色。证券公司在权益市场深耕多年,在一二级市场的资产和交易资源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第三,券商资管应该打造精细化的资产定价能力。可投资标的稀缺不只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下降所致,也反映出目前资管机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的不足。券商资管应当秉承投行交易思维,对风险资产不能完全按照“白名单”或“黑名单”式一刀切,需要结合信用分析、投资策略、市场判断、风险识别等进行通盘考量,具备更精细化的资产定价和危机处理能力。赵青伟强调,这样才能敏锐地发掘出被市场“错杀”的行业或品种,并在时机恰当时获取超额收益,体现出资管机构核心竞争力。 第四,券商资管要持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主要从健全风险监管机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规范风险管理流程、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价体系等方面,积极推动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体系机制建设,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的稳定发展。 业务转型有基础 谈及中银证券如何应对资管行业转型的问题,赵青伟表示,公司充分认识到公募基金牌照在资管行业的重要性,早在2015年8月就已获批公募基金牌照,为业务转型提供了基础。截至目前,中银证券已经发行并成立了20多只公募基金产品,包括货币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数型基金等多种产品类型,公募管理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 “中银证券资管还发力ABS业务,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我们也将积极拓展公募REITS业务,充分发挥既有的公募牌照优势,结合资产证券化业务优势,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赵青伟介绍说。 中国资管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的余额在2019年底已经突破80万亿元,资产管理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资管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丰富。赵青伟认为,我国资管市场的发展空间不可限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到2019年末已接近4万元,居民可投资资产的总规模也随之明显上升。与金融市场更加发达、资管业务也更加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居民家庭持有资管产品的比例仍明显偏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资管行业的不断成熟,使得资产业务的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我国资管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资管产品的种类有待丰富,资管行业的整体收益率也相对偏低。资管新规推出以后,资管行业进一步向主动管理业务转型,资管产品净值化管理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当前,金融监管对资管行业发展的态度是积极和鼓励的,这给我国资管行业发展主动管理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空间。 第三,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各项业务中最具有协同效应的一环,能与财富管理等多项金融业务产生协同。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资管市场也能不断扩张。 “在行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发挥金融综合经营优势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面对新的挑战,中银证券资管将持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渠道拓展与客户服务,令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赵青伟最后强调,中银证券今后还会进一步培养产品创设与创新能力,增强风控能力,提高科技赋能水平。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乐歌股份董事长与平安资管互怼”的消息刷屏了。上市公司董事长和保险机构投资经理,谁在傲慢? 昨日晚间,乐歌股份董事长项乐宏再发长文讲述调研过程,指出平安方面未开摄像头、公司高管提问无准备等问题。同时,他还透露,在调研中指出对方“根本没做功课”时,平安资管人士当场表示不认可,出现了不愉快。项乐宏反思,应该把公司介绍做得更形象更容易理解。 平安资管方面则对 咋翻车? 本来是一次正常的调研,为何会变成“翻车”现场? 根据项乐宏30日晚间所发的长文回顾,公司28日举办现场调研后,29日接到中泰证券人士电话,表示平安资管希望再举行一次线上交流会。 当天下午2点45分,线上交流会开始,乐歌股份董事长、联席总裁、董秘、证代共6人参加,平安资管方面7~8人参加。其中,乐歌股份董事长、董秘、证代全程开启摄像头,平安资管方面则无一人开摄像头。 在公司董秘用15分钟介绍完年报后,项乐宏用50分钟讲解了宏观环境对公司的影响、公司运营逻辑、疫情及应对等措施,以及公司发展展望等。 介绍完毕后,平安资管人士提问中说,平安看企业,要看本质性的东西,公司今年发展太快了,过去几年没有增长,甚至有下降,是什么原因?乐歌股份方面认为,该提问表明平安并没有对公司过往进行深入研究。项乐宏说:“过去几年公司销售虽然没有增长,但是如果你稍微研究一下就能发现,公司的主营产品结构一直在改善。” 但是,乐歌股份的解释似乎并未让平安资管信服,今年的增长是公司积累的结果和疫情造成的需求爆发,接下来会如何?是抢占了谁的市场,或者创造了哪个新的市场?或是因为什么产品等等。 项乐宏在回顾中表示,“此时,我已经完全意识到对方对乐歌的情况并没有比较深入地调研,逻辑比较混乱,问题不清,也似乎对我近一个小时的情况说明无感。” 而引发双方陷入争执的事情是,项乐宏随后与团队私下说,“这哥们,根本没有做过功课。”对此,平安方面予以斥责,称不认可项乐宏的讲话。“现场气氛尴尬”,于是项乐宏宣告会议结束。 开始怼! 29日晚,调研结束后,项乐宏先后在朋友圈和微博发文,质疑平安资管投资经理调研中的专业性以及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表示“不欢迎平安资管的投资经理来公司投资”。 “那些80末90后基金经理居高临下的态度,让我无法接受。你对乐歌的基本成长历史一无所知;你根本没有来过乐歌一次调研;你根本没有去过一次乐歌的工厂……你对我花了一个小时给你们讲解企业运营的逻辑没有感恩,却教育我你们平安资管是如何开展投资……”项乐宏在8月29日的长微博中如是说。 很快,这件事情在周末的资管圈发酵。对于项乐宏的灵魂指责,平安资管投资经理张良30日回应称,8月28日去了现场调研,不存在所谓“没有来过乐歌一次调研”,并称当天只问了两个问题,大概问题特别冒昧,“视频中董事长摔门而出”,但该问的问题下次还会问。 据 “平安是一家市场化风格很鲜明的公司。在内部,平安一直信奉专业化、职业化,沟通起来也直截了当、不近人情,不浪费时间。不光是平安资管,整个平安一直就是这种风格。”一位保险资管圈人士对记者表示,可能是双方认知上存在误差,并不存在谁不尊重谁,或者要针对谁。 另据记者了解,相比基金等其他类型的投资机构,保险机构出门调研的整体数量并不多。作为手握资金的“甲方”,保险资管公司里几乎每天都有券商、基金、上市公司上门来路演。尤其是大型保险机构,每年需要被动配置的资金量很大,不少是通过委外或者找优秀的投资机构来操盘,自己一家一家出去调研相对较少。“这次针对乐歌的调研,平安方面有8~9个人同时参加,不像是一次寻常的小机构调研。” 和为贵? 从目前释放的信息来看,乐歌股份董事长和平安资管投资经理孰是孰非难以定论。申万宏源资管子公司总经理李雪峰认为,这纯粹是双方的认知和心态问题,无法也无需有什么公论。 “但我看到的是‘上市公司调研仍有很大价值’这个点。这说明中国资本市场仍处于弱式有效市场向半强式有效市场转型期:一是韭菜仍多,阿尔法很高;二是股票调研有价值。”他说。 一些业内人士向也 “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某种程度上是共生关系,还是希望能够减少类似的争议,大家齐心协力发掘更多优秀公司的价值。”有机构人士表示。 30日晚间,项乐宏在长文中说,“回顾本次事件,首先要反思我们自己,应该把介绍做得更形象更容易理解;其次,不应该在现场直接指出对方准备不足,即便是私下也不妥当;第三,视频会议会带来沟通人文要素不足。比如无法面对面、无法握手。尤其在对方关闭视频的情况下,无法看到对方面部表情反馈,容易造成情感交流的缺失,容易造成误解。” 项乐宏也表示,平安资管是一家优秀的投资机构,中泰证券也是非常好的卖方机构,本次事件应理解为一个偶发事件。他表示,作为上市公司,未来会更开放包容,在材料准备上更具象更容易让人理解,也希望今后来公司调研的相关人员,能先阅读公司的相关资料,分析公司业务,包括实地考察、事先准备问题等。 30日晚间项乐宏再发长文后,
进入金融科技下半场,金融机构将不局限于上半场对互联网流量的追逐,而是要实现从纯线上到线上线下相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庞大资产管理市场的金融科技,成为继消费信贷、综合财富管理之后,金融机构布局的核心。 在这一过程中,京东数科完成整体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策略转型和组织架构转变。8月25日,在京东数科第二届资管科技行业高峰论坛期间,京东数科CEO陈生强数次提出数字化“联结(TIE)”模式,表示将通过产业数字化,输出“科技(Technology)+业务(Industry)+生态(Ecosystem)”的全方位服务。 据了解,京东数科已搭建起了T1金融云和JT2资管科技平台两大金融数字化服务体系。其中JT2在京东数科内部,这个平台的工程代号为“下一代的阿拉丁”,被定位为一个更本土化、更智能化、更开放化的新型资管数字化操作系统,将能够提升各类资金和资产的联结性,从而更方便资管机构进行跨市场、跨品种、跨机构交易。 工程代号 “下一代的阿拉丁” 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以来,破刚兑、净值化普及,大量资管机构加大了在智能投研、多资产智能交易、全场景风控、综合投后管理以及智能投顾等方面的布局,极大地推动了资产数字化的进程,资管科技也成为资管机构转型调整的重要引擎。 同样在2018年底,京东数科基于已有积累的业务系统、数据模型、经验,开始筹建资管科技部。京东数科副总裁、资管科技业务部总经理徐叶润介绍,刚开始,资管科技产品散落在多个不同部门,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通过资源大整合产生资管科技部,既服务集团内部,也向外输出资管科技;到2019年,瞄准搭建做好资产管理的技术基础设施,京东数科推出资管科技的核心平台――JT2智管有方。 在京东数科内部,这个平台的工程代号为“下一代的阿拉丁”,被定位为国内首个云端一体化的资管科技服务平台,它的产品特性类似于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旗下的科技服务平台――阿拉丁系统,是辅助资管机构进行智能投顾、仓位管理、估值损益分析、风控、策略、交易等综合服务应用平台。 之所以称之为“下一代的阿拉丁”,是因为它更本土化、智能化、开放化,能发挥后发优势,从而更适应国内的资管行业所需。国内的资管机构需要的是不同于贝莱德的、更加开放和智能化的应用,当下跨市场、跨品种、跨机构的交易与合作频繁,资管机构面对复杂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先进技术应用也在快速更迭之中,这决定了资管科技服务不可能出现“一招包打天下”的局面;而是需要在产品设计与运营、数据标准与治理、资产实时定价、全方位风险管理、跨市场交易管理等领域发挥所长。 具体来看,通过JT2平台应用+核心系统本地化部署的“云地协同”模式,将打造更开放、更智能的资管科技生态――JT2的开放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通过牵手各类资管科技生态服务商,将JT2搭建成为开放的研发平台,以持续丰富平台的应用服务;二是通过API服务等,实现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的本地化部署,助力金融机构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打造API资管业务。 这样一来,“开放”不仅是指JT2平台将持续接入更多的生态服务伙伴,向资管机构提供更丰富的场景化应用;也是指资管机构在安全合规前提下,以API等模式灵活接入外部服务,降低一次性技术投入成本,实现智能化应用快速落地,解决前端业务发展问题。 做一个懂金融机构的朋友 京东数科资管科技服务已经获得头部金融机构接纳。2019年11月,京东数科分别与华夏基金、农业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前者国内资管规模位居前列、与其合作实现企业级数据全景视图;与农行合作的“智能托管平台”,覆盖投前、投中、投后全流程周期,上线首周交易量达到1.038亿元。 在徐叶润看来,无论是农业银行还是华夏基金,作为各领域内的头部机构,在资管科技领域都有充沛的研发资源和优秀的技术实力,对于这类机构,京东数科在合作中扮演的角色是助力它们完善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同时在业务合作回馈中不断提升和完善产品能力。“在第一天设计这个平台的时候,我们的出发点是和金融机构共同开发技术产品,把技术难点合作推进下去(攻关)。一款好的金融科技产品最关键的一点是,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如何增长其投资效益。” 比如,JT2平台应用+核心系统本地化部署的“云地协同”输出模式中,技术解决方案的本地化部署确保了交易的合规与安全,而JT2平台又可以针对机构投前研究、产品分析等提供完善的数据资讯服务及技术解决方案,辅助投资经理的投研决策。 在资管业务科技中备受重视的智能交易模块,据介绍,一方面,本地化部署的JT2智能交易解决方案不仅可以与多个外围交易系统进行联通,实现关键信息交互;而且可以从投前分析,投中限额监控,投后动态跟踪、数据挖掘与价值发现等核心环节,对持仓资产进行多维度的风险跟踪与预警;还可以针对不同岗位职能人员需求,提供投资业绩、风险、流动性管理等指标的多维视角分析,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而在当前资管市场较为成熟应用的资讯&数据模块,一方面,JT2平台以提供覆盖海内外市场的专业资讯,全球宏观经济数据、政策动向、研究报告及机构观点等,智能筛选、智能推送、智能舆情分析等;另一方面,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包括基础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处理、数据仓库搭建、数据资产运营、场景化应用等全流程的、本地化部署的数据中台解决方案,并形成如“高管驾驶舱”、“基金经理驾驶舱”等可视化应用,来提升机构运营管理效率。 在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彤看来,这些技术应用解决了行业痛点,“以智能投顾为例,由于行业从去年底才开始逐渐起步,当前的系统供应商还比较少,这里面涉及到资产配置系统,以及基金研究包括交易端、客户画像、运筹优化等都缺少相应的系统来做。”而行业机构如果选择自研的话,就不得不考虑三个方面:可行性,系统研发需要资金投入、且对新型技术人才要求高;时效性,从无到有搭建一个系统可能至少需要一两年,而市场上比如京东数科已经有成熟产品可选用;经济性,作为技术方案的提供商,它作为平台方,通过规模效应,“一个系统给100家机构使用,平均成本通过分摊降下来了。” 京东数科的资管科技产品目前已覆盖农业银行、华夏基金等在内的超600家机构,徐叶润透露,后续将更关注的还是在腰部和尾部的中小金融机构,下沉到二线、三线城市市场,服务它们的金融科技需求。 从产业数字化 到全方位“联结” 顺着京东数科资管科技的发展脉络得以窥见一个明晰的理念是――京东数科不做IT服务商,不简单定位于卖系统,而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者――这一特质,在资管科技服务T-I-E的过程中也可见一斑。 京东数科CEO陈生强认为,在行业实践中,尽管不同规模类型、不同开放度的金融机构选择的数字化路径有所差异,但市场主流模式依然是,金融机构与有场景、有用户和运营能力的数字科技公司融合与共建; 而通过产业数字化,京东数科将输出“科技(Technology)+业务(Industry)+生态(Ecosystem)”的全方位服务,也就是“联结(TIE)”的模式。 京东数科从服务金融机构,到产业数字化,再到首提数字化“联结(TIE)”模式,这背后的逻辑是其整体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策略转型,以及与之相应的,今年4月,京东数科完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组织架构调整。 架构变阵之后,原有独立性较强的十多个大业务板块中包括销售在内的前端功能全部迁移,并组建行业层进行承接,调整之后,原有的业务条线专注于产品开发和创新,成为产品条线,行业部门与产品条线处于前后协同的关系。而行业销售部门则可整合条线产品,对有需求的行业机构进行打包销售,以解决方案的方式提供整合服务。 以服务金融机构为例,实际上,京东数科所支持的更多领域的实体产业数字化,可以使得金融和产业两个领域基于“数据”这一新生变量产生更紧密的场景联结,包括零售、大宗、出行、商旅、农牧、校园、港口等行业以及智能城市这样的全场景。通过产业数字化,金融服务可以更早、更有效地介入到产业增长模型中去,更早地融入到企业和个人的资产生成过程,并从根本上提升资产透视能力和资产定价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实体产业获得更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也就是说,这些产业数字化之后,就会成为金融机构未来的第三、第四甚至第N个增长场景。这也就是“TIE”模式的题中真意。(CIS)
无论是资管新规还是资金信托新规,都要求信托机构主动压降非标债券投资,加大标准化资产类投资,由此,信托行业正面临着业务转型。 建信信托副总裁、首席投资官王业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是金融机构欢迎的事情,是监管部门在充分了解市场基础上的引导方向之举。一年的延期,是为了使很多机构能够真正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处置、产品的转型、客户群体的重新拓展。” 普益标准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信托行业受资管新规的冲击,相较于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公募基金等领域更大。正因如此,在业务转型过程中,信托机构也需要花更多时间来推进转型,不论是业务转型还是公司运营管理的转变。 王业强认为,资管新规延期对于信托公司的收益、项目风险、客户拓展都有很大的好处。但是,每家机构也都很清楚,转型是必然的,资管新规起到了进一步推动的作用。 王业强称,信托公司的标准化产品投资以及市场拓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不要因为延期而延缓转型,因为再不做可能就晚了。 除了资管新规,资金信托新规也要求信托公司主动压降非标债券投资,加大标准化资产类投资。 具体看来,资金信托新规要求,信托公司管理的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向他人提供贷款、或者投资于其他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合计金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合计实收信托的百分之五十。 普益标准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信托行业管理的信托资金中有40.86%是以非标贷款形式运用资金的,但部分信托公司的非标贷款运用占比较高。从2019年信托公司年报数据来看,有34家信托公司的“贷款及应收款”方式运用资金的比例在40%以上,17家超过了50%,需要调整非标贷款资产比例。 业内人士指出,资金信托新规要求,信托公司的资本金将直接与信托资产规模挂钩,信托公司开展自有业务、信托业务、关联交易等均与资本金实力密切相关,监管的要求或是促使信托公司轮番发起增资的直接原因。 今年以来,信托行业掀起了一轮增资潮,五矿信托、陕国投、建信信托等信托公司纷纷发起大手笔增资。 以为建信信托为例,7月17日晚,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以自有资金40.2亿元向建信信托增资。增资完成后,建设银行持有建信信托股权比例为67%,注册资本增至105亿元。 在此之前,68家信托公司中,仅有7家注册资本超100亿元。分别为重庆信托、平安信托、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华润信托、昆仑信托和兴业信托。增资完成后,建信信托注册资本金位居行业第六位。 “建信信托这一轮增资也是遵照了资管新规的要求。我们有一些非标业务按照风险资本的要求,提升了自己的资本充足率,所以目前资本是非常充裕的。”王业强表示。 在谈及对银行理财子和信托公司之间的竞合关系时,王业强表示,由于银保监会没有向信托行业开放公募牌照,信托定位于私募;而理财子公司最大的优势之一是“一块钱起投”的公募产品。因此,尽管都是资管机构,但两者的定位略有区别。 “我们与理财子公司之间肯定是合作大于竞争。不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的标品、债券、股票,如果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优势是公募量很大,需要优选投资管理人,我们就可以从这方面多进行合作。我们很愿意成为理财子公司的合作伙伴。”王业强表示。
原本预计近期出台的券商私募单一资管计划备案指引或将延期,非交易过户市值打新仍需等待开闸。 日前,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所持部分股份非交易过户的提示性公告,委托券商资管或基金专户设立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开展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投资。有券商资管人士确认,这一情况正是委托人在为参与市值打新(网下打新,下同)做准备。 目前,各券商资管为了迎接这一业务重新开闸,已准备了包括网下打新、股指期货对冲、转融通等在内的多元策略,只等新的指引文件出台。 非交易过户打新 有望重启 “刚得到消息,中基协的细则预计会推迟1个月左右发布。”有券商资管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业内原本预计,监管会于8月中旬发布券商单一资管计划的备案指引,届时各家筹备已久的非交易过户打新业务便可重新开启。 根据相关规则,A股市场新股打新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现金打新,需要特别准备打新底仓,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另一种则是市值打新,也即是说上市公司用已持有的股票作为打新底仓,参与新股申购,好处在于轻松盘活非流通的股票资源,无需另外准备打新底仓。 据介绍,这一业务可以追溯到2016年市值打新政策出台之后,彼时上市公司大股东可委托券商资管设立与其同名的资管计划,通过非交易过户的方式,进行同名账户下的股份划转,轻松实现市值打新。 然而2019年6月,证监会发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对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的账户名称进行了统一规范,格式变更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名称-投资者名称-资产管理计划名称”,同名账户之间的非交易过户一途就此被封,相关市值打新业务也暂时中止。 直到今年4月,中国结算发布《证券非交易过户业务实施细则》,其中第九条对私募资管的非交易过户业务申请进行了明确,非交易过户市值打新业务开始迎来曙光。据多家券商资管人士透露,目前公司已经储备了不少业务资源,只等监管细则指引出台。 市场需求强烈 酝酿潜在业务机会 “其实,就连我们的上市公司股东都有这方面的意向。”华南一家券商资管人士向记者表示,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都明确表示对非交易过户打新有兴趣,相关产品的设立、备案、管理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券商中国记者发现,进入8月以来,至少已有网宿科技、兔宝宝、永高股份等7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有股东、董事、高管将所持公司股份进行非交易过户,委托资管机构设立单一资管计划,旨在开展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投资。 涉及的资管机构包括平安证券、广发证券资管、华泰证券资管、国信证券、招商证券资管等。有分析人士表示,券商投行信息丰富,对于开展相关业务具有一定优势,未来不排除将推出公募打新产品的可能。 上海一家券商资管人士表示,非交易过户实施细则发布后,上市公司股东以非交易过户市值委托、通过资管计划参与网下打新的业务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加之科创板开板以来的新股申购收益较主板市场优势明显,以及创业板注册制实施等因素,对于资管机构而言,非交易过户市值委托新股申购有望成为一个新的业务发展着力点。 Wind统计显示,自科创板开板以来,科创板新股发行向网下投资者大幅倾斜,6000万元的市值门槛和较高的网下配售比例,使得科创板网下中签率显著高于主板市场。2020年以来上市的73家科创板公司中,上市首日成交均价平均涨幅为210%,中位数涨幅182%;2亿A类打新资金12个月网下配售收益率测算达12.7%。 有券商资管人士称,当前创业板和科创板的网下配售均极大地向机构投资者倾斜,个人无法参与。因此在当前全市场积极打新的情况下,无需占用现金、能够盘活闲置的非流通股份的非交易过户打新,将是一项无法让人拒绝的政策红利。 券商备战 多元化打新策略 翻阅上市公司公告可以发现,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非交易过户的市值都相当大,远远超过6000万元的打新门槛。 以8月22日最新发布公告的网宿科技为例,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陈宝珍委托平安证券设立了“平安证券贵景32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并将持有的6900万股公司股份进行了非交易过户。按照网宿科技上周五收盘价8.8元计算,则这笔股份市值约合6.07亿元。 这是为了传说中的“分拆打新”,通过不同的资管账户同时打新实现收益增厚?为此,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了多位券商资管人士。 “单一资管计划新的命名规则,理论上使得分拆打新有可能成功。”前述上海资管人士表示,按照“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名称-投资者名称-资产管理计划名称”的命名规则,一位委托人如果将持有股份分拆委托给不同的单一资管计划,单从名字上来看,有可能被视作两个打新账户。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新股认购的时候,委托人资料也需要同步递交,因此只要监管愿意去查看,还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届时新股认购申请可能就会被打回。据悉,目前也有券商资管正在尝试进行此类操作,但尚未听说有成功的案例。 券商中国记者还了解到,委托人之所以委托市值远超6000万元门槛,主要是为实现多元打新策略提供操作空间。 具体来说,沪深两市打新底仓是分开计算,因此如果要两地同时打新,则需要至少准备1.2亿元的打新底仓。与此同时,委托人还普遍希望通过股指期货把底仓波动风险对冲掉,完全获得新股收益,因此算上股指期货保证金,则至少委托市值要达到1.5亿元。 此外,不少券商资管还提供了量化对冲、量化选股、转融通等策略,来帮助委托人获取更加稳健、可观的收益。有的委托人可能在必要的时候委托资管计划管理人代为进行减持,以尽可能避免法律风险,选择合适价格减持,甚至合理规避税费。
资管新规出台后,资管行业转型规范取得显著成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8月22日在2020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资管行业正在步入规范发展轨道。“各类资管机构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加强主动管理能力建设,行业从无序的监管套利转向有序合作竞争,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截至2020年6月末,资管产品募集资金余额约80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下降7.4%。” 范一飞表示,行业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银行风险明显收敛。通道业务、各类结构复杂产品规模持续收缩,以钱炒钱、资金空转现象明显减少,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缓释。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16万亿元,同业理财较高峰期压降近九成。 同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资管业务回归本源。资管产品在逐步压降存量非标资产的同时,通过增加对债券、股票以及金融债和存单的投资,支持了实体经济。截至2020年6月末,资管产品配置到实体经济的资产余额达39.6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2.4万亿元。 7月31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决定优化调整过渡期安排,将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范一飞表示,这次过渡期延长,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做出的政策安排,不涉及资管业务监管标准的变动和调整。 “金融机构是资管业务转型升级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部署,在新的过渡期政策下,立足自身实际,主动完善整改计划,尽早完成整改任务,巩固防风险成果。同时,资管行业要继续坚持回归本源,强化风险意识,有序落实破刚兑、去通道、限嵌套等监管要求,加快新产品拓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他提出。 范一飞表示,资管新规明确资管业务是持牌业务,无牌照不得经营,但在实践中仍有部分机构“无证驾驶”。以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为例,据统计,我国有超过5000家财富管理公司,主管业务是代销基金等金融产品,其中相当一部分存在无牌照销售保险、公募基金及设立资金池等问题,给金融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对此,他表示,一方面,以对业务的实质性监管为核心,坚持审慎监管,严格市场准入,财富管理公司从事相应销售业务,必须向金融管理部门申请牌照。另一方面,借鉴国际经验,以保护投资者权益为出发点,加强行为监管,催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完善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适应性和前瞻性,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公平竞争。 在构建合作共赢的资管生态体系方面,范一飞提到,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鼓励资管行业增加权益性资产和另类资产配置,坚持长期投资理念,适当拉长考核周期,加快推进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加大养老型资管产品创新,培育和发展长期资金,为我国直接融资体系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打新(新股申购)一直被视作一种确定性收益较高的投资方式。记者了解到,各类资管机构目前对提供网下打新渠道都非常热情。近期,券商资管正在积极推介非交易过户打新产品。在业内人士看来,非交易过户打新业务的市场需求非常可观,是值得期待的业务增长点。 华东某大型券商人士表示,非交易过户产品是近期对上市公司股东的服务重点,持股7000万及以上的流通股股东可将股票非交易过户至券商资管专户,参与网下打新从而盘活存量股份,充足的股份可作为担保品融资,如果股东持有的是沪市股票,可以融资深市股票打新。从科创板可以看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正逐步成为网下新股申购的主要参与者,因此通过产品形式委托给专业资产管理机构进行网下新股申购的趋势将越发明显。 近一段时间,多家上市公司也发布关于控股股东所持部分股份非交易过户的提示性公告,委托券商资管或公募专户设立单一资产委托管理计划,以开展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投资。 一家大型券商资管人士告诉记者,通过非交易过户参与网下打新,对股东而言就相当于新增了一块现金收入,所以市场需求非常大。同时,个人无法直接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还可通过非交易过户委托资管计划进行出借,测算下来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证券出借年化收益率能达到5%-13%。 非交易过户打新产品如何收费?前述华东某大型券商人士介绍,除了手续费,券商收取委托资产规模的年化0.2%管理费,同时按照新股申购和证券出借收益的20%计提业绩报酬。因此,对券商资管而言,提供非交易过户服务也是非常好的业务增长点。 事实上,非交易过户业务是券商的一项传统业务。早在2018年10月“资管细则”出台,明确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可以接受货币资金委托,或者接受投资者合法持有的股票、债券或证监会认可的其他金融资产委托。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为接受股票、债券等证券委托的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办理证券非交易过户等手续。可惜因为证券非交易过户的限制,市值委托给单一资管计划这种操作在2019年1月又隐匿了踪迹。 今年4月30日,中国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修订发布《证券非交易过户业务实施细则》。5月底,中登深圳分公司和上海分公司分别颁布相关业务指南。这一系列的非交易过户新规让市值委托重登舞台。 力鼎资本创始合伙人高凤勇表示,从各方反馈来看,目前“非交易过户”能备案私募基金产品仅限券商资管和公募专户,但是科创板、创业板网下询价有七类机构投资者,如果开放这一渠道,建议对规则允许的所有机构一视同仁,放开竞争,而不是形成新的“隐形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