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在资金端和资产端,对资管行业产生了冲击,尤其在资产端,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一些项目原有的还款安排不得不调整。 “目前,老的理财产品期限错配较多,压降程度要考虑到不同银行机构的资本实力、信贷资源、客户还款意愿等多种情况,存量资产处置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资管业务改革方向出现变化,银行仍是理财业务转型升级的第一责任人,需要扎实细致编制存量资产台账和存量资产整改计划,综合采用多种压降路径,不拖、不等、不靠,主动推进整改工作,尽早完成整改任务。”9月5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2020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 潘光伟称,尽管“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确定延长至2021年末,但过渡期内需要完成的转型任务依然艰巨,银行理财仍面临着净值型新产品发行困难、存量老产品压降难度大、投研能力不足、资管行业基础性政策存在差异、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予以解决。 当前市场关注比较多的是,资管产品的净值化管理和公允价值计量。对此,潘光伟表示,净值化管理的真正核心是对投资标的进行公允价值计量,这就要求在计算产品的投资人权益时,能够及时体现出投资运作的成果,暴露出当前承担的风险,而产品估值是否合理、可靠直接决定公允价值计量的实现程度。可见,估值能力是资产管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资产管理机构应持续关注投资标的估值变化,将估值工作贯穿于募资、投资、运作管理和退出等环节,为投资者发现价值、创造价值。 “因此,建立理财行业完备统一的行业估值标准,对于落实‘资管新规’和理财办法的相关要求,推动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近两年,中银协先后起草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估值指引》、《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会计核算指引》,启动了《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指引》、《理财产品资产减值指引》等课题研究工作,今后,通过这些行业指引的出台,将弥补银行理财产品在会计核算、公允价值计量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制度短板。”潘光伟表示。 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2.1万亿元,近3年来基本保持稳定。符合新规方向的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较资管新规发布时增加225%,3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规模降至资管新规发布时的28%。 中银协和普益标准调研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约为13.2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53%。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16.7万亿元,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67%,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按募集金额加权,截至今年6月末,新发行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为191天,同比增加约8天。随着产品端平均期限的增长,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的资产端和产品端期限错配情况明显缓解。
近段时间以来,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消息引发了市场热议,对券商资管行业也带来了较大影响。近日,中银证券总裁助理、资管板块总经理赵青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有助于存量资管业务整改的顺利推进,有助于减少存量资产处置对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 根据半年报,中银证券资管规模超过6000亿元,其中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近5000亿元,行业排名第五;公募基金规模近1000亿元,券商系公募基金排名第二(市场排名前1/3)。资管业务是中银证券的一大特色业务板块,资管业务收入占营收比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赵青伟看来,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给券商资管行业带来了三方面的影响。 首先,缓解了疫情对资管行业的冲击,有助于存量资管业务整改的顺利推进。他表示,“疫情对资管行业的资产端和负债端产生了双向冲击。一方面,部分资管项目的还款安排被打乱,延长过渡期可以缓解疫情的冲击,减少资管机构的整改压力。另一方面,延长过渡期也给资管机构培育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提升产品投研能力增加了时间,因此也更有利于资管机构的整改转型。” 赵青伟进一步指出,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后,相当一部分的存量资产可以自动到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存量资产处置带来的影响,避免资产处置与疫情影响对金融市场形成共振冲击,缓解了此前市场对存量老资产处置过程的担忧。 “同时,资管向净值型产品转型的大方向已经明确,我们认为,主流资金仍然会继续增加权益类和固收+类的资产配置。整体而言,由于之前市场的预期比较充分,新规推迟落地对资本市场的直接冲击较小,对A股市场的影响也偏正面。” 赵青伟称。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信托被称之为“万能牌照”,横跨货币、信贷和资本市场,产品形式灵活、创新不断,被誉为“金融业四大支柱之一”。与此同时,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信托业也埋下风险隐患,导致其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监管机构多次出手整顿清理。 尤其是在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之后,信托行业整体经历了一定时间的转型阵痛:告别过去“一家独大”的通道业务、长期依赖的资金池被拆散、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融资标的被加以比例限制,信托功能也被重新定位。 分水岭 近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通道业务及其背后的影子银行模式仍然被严厉打压,因此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信托规模仍处于下降周期,分别下跌18%、18%、5%,合计减少约4.3万亿元;而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公募、私募机构等发挥主动管理优势,积极寻求产品创新,分别增长6%、16%、13%、8%,合计增加约7.3万亿元。 资管新规正是触发这增长与下跌之间分水岭的导火索。 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前,信托行业的传统盈利模式高度统一,数据显示:在通道业务疯狂冲量的背景下,信托行业规模从2008年的1.22万亿一路飙升到2017年底的26.25万亿。 2018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出台,新规围绕打破刚性兑付、去嵌套、去通道、限投向、期限匹配、禁止资金池操作等对资管产品进行严格限制,其中,去通道是核心理念,以通道业务为主的信托业迎来了生死考验。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减少到22.70万亿元,比2017年4季度末下降了13.50%,截至2019年末,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1.6万亿元,较2018年年末的22.7万亿又同比下降了4.85%。在利润增长方面,根据信托公司发布的年报,2018年,有40多家净利润呈现负增长,其中净利润下滑20%以上的信托公司达到22家。 行业突围 2019年,强监管思路继续延续,银保监会下发了“23号文”,加大房地产信托调控力度,又对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体量较大信托公司进行约谈。2020年5月8日,银保监会又下发了《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延续资管新规的总体要求,并对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进行了比例限制。至此,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融资类业务、非标债权类业务的额度都受到了管控。 在这近三年日益严厉的监管环境下,信托业务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信托业务按照功能主要划分为融资类信托、投资类信托及一向被视为通道业务“代名词”的事务管理类信托。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显著下降,而融资类信托占比有所上升,投资类信托则基本保持稳定。 截至2020年1季度末,融资类信托余额为6.18万亿元,占比28.97%;投资类信托余额为5.11万亿元,占比23.94%,较2019年4季度末提高0.24个百分点;事务管理类信托余额为10.04万亿,占比47.09%,较2019年4季度末降低2.21个百分点。 事实上,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自2017年4月份之后,就在一路下滑,与此相对应的,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也在逐渐回落,显示出信托行业持续推进结构优化和转型创新,且效果明显。 探索创新 转型是痛苦的,但也是必须的,尤其是2018年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落地,牌照威力相当于“公募+私募+信托”,商业银行有了自己的“亲儿子”,不论是先天的业务资源、客户资源和品牌等优势,还是来自银行的存量业务资源倾斜,都将极大的压缩信托公司通道业务规模,进而争抢优质的非标资产、高净值客户等。 从政策监管,到行业格局变化,留给信托公司的唯有发挥主动管理能力,回归本源,重新定位自身发展。 在产品创新方面,从2019年信托公司年报来看,慈善信托、家族信托和资产证券化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3个创新关键词。 2018年,银保监会下发的《信托部关于加强管产管理业务过渡期内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指出,慈善信托、家族信托不适应资管新规规定。家族信托、财产权信托等业务得到监管的支持,鼓励信托公司回归信托业务本源,实现各项业务的均衡发展。 日前,平安信托就受托设立了国内首只慈善共同基金信托计划,首期规模2亿元。此外,创设家族信托成为一种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财富传承方式。2018年8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强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过渡期内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首次对家族信托给予“官方定义”,昭示着整个财富管理及信托行业家族信托业务的春天到来。 投资类资金信托、服务信托、公益信托是信托业未来发展的三大业务方向,近年来,投资类信托资产规模和集合资金信托规模显著提升,意味着信托公司不再依赖银信通道,更能主动发挥信托的制度优势,信托业的主动管理能力增强。 在业务方面,信托公司也开始从被动走向主动,深挖私募投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领域,比如,中信信托提出要深挖细分市场服务能力、做深投资银行、做精服务信托、做实资产管理、做强财富管理、打造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交银信托年报中提到,信托业务分为资产管理类、财富管理类和受托管理类,受托管理类业务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公益慈善信托、消费信托、员工持股计划等;雪松国际信托则表示,将主动顺应实体经济发展趋势,多层次丰富资管产品线,持续提高资产配置投资能力,尽快形成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特色化和专业化优势。 信托公司服务侧重点也从项目端转向客户端,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真正满足客户需求,找准“受人之托”的定位。 一位信托业内人士认为,在大资管行业,信托公司业务灵活性极强。相较于银行理财子公司,信托在贷款资质、家族信托和SPV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相较于公募和券商资管,信托在私募投行、非标融资方面更具优势。 “所以说,对于信托行业来说,牌照优势和业务需求依然存在,创新的空间也依然广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信托业务也有望迎来优化和新的发展机遇。”上述人士指出。 信托制度灵活性决定了创新是信托特质之一,在过去,以创新之名行监管套利之实的做法,不仅不符合监管导向,也不符合实践发展需求。回归信托本源,践行信托文化创新紧紧围绕挖掘受托服务功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才是信托行业真正的转型目的。
兴证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证资管”)9月1日发布一则《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原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证券资管”)副总经理王承炜正式出任公司新任总经理。 公开资料显示,王承炜是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上海市金融工程协会理事,曾担任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养老”)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招商证券资管副总经理与投资总监。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4月加入平安后,王承炜曾担任组合管理部组合经理、企业年金投资经理、第三方资产投资负责人、养老险投资部总经理等职务。在平安养老期间,王承炜任全国社保基金经理,并在企业年金和保险资金等绝对收益类型资金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2019年,王承炜加入招商证券资管担任副总经理与投资总监。
8月31日,证监会披露了对万和证券、中邮证券和宏信证券的相关处罚。其中,宏信证券因存在违规新增表外代持等问题被采取暂停资产管理产品备案6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同时,上述3家券商的多名员工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监管在出台资管新规以及配套政策的基础上,前期主要是从政策层面对大资管行业进行规范和引导,目前则开始对各种不规范行为进行重点监管。”华南地区一家中小券商的负责人称,监管此次可谓重拳出击,并追责到人,这在以往是比较罕见的。 为何中小券商资管业务问题频出?这位负责人分析表示,中小券商一般为了发展业务,在风控管理等方面比较粗放,且同时存在各种监管套利和钻空子的行为。类似人员岗位混同,投资决策、风险控制和交收结算等关键岗位兼任,混合操作;对异常交易缺乏管控;信息监测系统建设不完善,资管系统风险阈值调整不审慎;对投资标的的真实性核查不足,尽职调查缺失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我们也在需要整改范围之列,所以现在一刻也不能松懈。”这位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将主要精力放在内部合规体系的建设上,一方面是对交易、投资、信评、营销等环节严格分离,设置好隔离墙。另一方面,是控制好非标规模,遵守监管底线,在合规范围内展业。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行业监管从严已是大势所趋。从大的方向上讲,这也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对资管行业的从严监管是对资管新规的落实和执行,有利于规范和促进资管行业的良性发展。
兴证资管迎来新任总裁。 据记者获悉,原招商资管副总王承炜正式出任兴证资管新任总经理。有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王承炜在企业年金和保险资金等绝对收益类型资金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的加入或将为兴证资管破局绝对收益领域再添一把火。 兴证资管迎来新任总裁 一个月前已到岗 9月1日,兴证资管发布一则《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原招商资管副总王承炜正式出任公司新任总经理。 从公告来看,王承炜的正式任职日期从2020年8月31日开始,但据兴证资管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王承炜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到岗了。 从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开的信息来看,王承炜从招商资管的离职登记日期为今年7月20日,在兴证资管任职的登记日期为今年7月24日。 目前,在兴证资管官网管理团队介绍一栏,总裁一职已经显示为王承炜。而在王承炜之前,兴证资管总经理一职在较长时间里一直由公司董事长郭小军兼任。 公开资料显示,王承炜为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上海市金融工程协会理事。2005年4月加入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后,曾担任组合管理部组合经理、企业年金投资经理、第三方资产投资负责人、养老险投资部总经理等职务。2019年加入招商资管担任副总经理与投资总监。 在平安养老险期间主动资产管理规模超过4000亿,本人任全国社保基金经理,并在企业年金和保险资金等绝对收益类型资金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王总因为是投资出身,所以很具有实干精神,谦逊低调,有市场眼光”,上述兴证资管内部人士表示。 或带领兴证资管破局绝对收益领域 随着资产管理新规及相应配套细则的落地实施,在强化统一协调监管的趋势下,资产管理业务去通道化、产品净值化和消除监管套利的进程持续推进,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塑呈现加速态势,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将积极谋求新的业务发展方向及战略布局。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王承炜在养老金社保基金方面的丰富经验或许是兴证资管较为看重的一点。而绝对收益也将成为兴证资管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8月29日的一场公开演讲中,王承炜也分享了关于大资管背景下对绝对收益产品的思考。他表示,在打破刚兑后,银行理财产品释放的巨大市场空间亟待占领,而绝对收益产品可能是未来的一大蓝海。 王承炜表示,2015年股灾至今,从大资管细分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变动来看,整体上,国内资管市场仍以绝对收益类产品为主。其中增速最快的是私募,即便在公募基金行业,以货币、债券为代表的绝对收益类产品的规模增长也最快。可见,国内大多数金融产品是带着绝对收益的思路或冲着绝对收益的目标去设计的。 在王承炜看来,未来打破刚兑后将释放巨大的绝对收益蓝海,但目前市场现有的净值型产品却还难成为强有力的理财替代品。因此,投资者对“净值取得可观收益、回撤及波动控制良好”的绝对收益类产品的潜在需求仍巨大。 他认为,券商资管在绝对收益领域,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可以运用多种工具获取绝对收益,要做到:纪律性,绝对收益策略不要漂移;科学性,采用严格量化分析,但也注意历史回撤也有局限;全面性,从风险承担的角度思考绝对收益的来源,组合打算承担哪些风险,承担多少;协同性,充分利用券商资源禀赋和灵活的设计,并建立多层次的产品体系以满足投资者需求。 在演讲的最后,他还提到,兴证资管也将持续朝着这个方向去布局和努力,相信未来能够凭借券商资管的实力禀赋,更好地成为绝对收益的产品提供商。 兴证资管上半年净赚0.61亿元 在目前14家上市券商资管子公司里,兴证资管一直较为低调。刚刚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兴证资管实现营收1.27亿元,同比下降10.56%,实现净利润0.61亿元,同比上升10.91%。 在资管新规等作用之下,2020 年上半年券商资管受托规模持续缩减,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 2020 年 6 月末,证券行业受托管理资产规模 11.83 万亿元,较年初下降 4%。 在此背景下,兴证资管坚持发展主动管理业务,持续提升产品投资业绩,扎实推进“固收+”业务战略。截至 2020年 6 月末,公司受托管理资产规模 544 亿元。 此外,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成为券商资管转型的关键,目前,兴证资管还未有公募基金牌照,但“公募化改造”使得券商资管集合产品有了为更多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的机会。今年4月,公司第一只公募化大集合金麒麟(603586)领先优势完成改造,开启了在公募世界的新征程。 据了解,兴证资管旗下存续大集合产品共计10只,以金麒麟领先优势为先锋,其他大集合产品也将陆续启动“公募化”改造。 今年至少已有4家券商资管出现董事长 总经理级别高管变更 转型主动管理,最需要的是专业人才。 事实上,今年以来,除了兴证资管,多家券商资管也在打造专业的人才队伍上颇费了些功夫。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已经有银河金汇、华泰资管、中泰资管、兴证资管出现董事长或总经理级别的高管变更,变动幅度较往年要大不少。 今年6月16日,中泰资管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公司董事长章飚和CEO叶展均因个人原因离任,公司原副总经理黄文卿将接替章飚担任中泰资管董事长,公司总经理徐建东将担任公司总经理和CEO职务。 此外,今年5月6日下午,华泰证券发布公告称,日前,公司全资子公司华泰资管召开第二届董事会,聘任王锦海为总经理。而王锦海原为华菁证券副总裁,在资产管理领域是不折不扣的“老将”,从业超20年。有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王锦海在权益投资领域较为擅长,他的加入或将为华泰资管在权益投资领域再添一把火。 除此之外,银河金汇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今年也公开招聘董事长,根据其母公司银河证券解释,市场化招聘董事长旨在打造专业的管理队伍,提高经营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