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任文心北京财资和供应链应用技术研究院分析师、研究总监来源 |贸易金融称王称霸是丛林法则,是开放系统下的持续竞争。长期稳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业绩好、积累多、高壁垒)是强者逻辑;而危机意识、敏锐度和敏捷度,是在不断变动的市场下适者生存的适者逻辑。真正的王者是广积粮、高筑墙,时刻警惕、敏捷求变、动若脱兔的兼备体。在国际局面飘忽、疫情迭起的当下,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逻辑来分析商业银行、乃至金融机构,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如何判断谁是“王者”?财报数据和指标是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股权权益及治理层管理层对业绩的评价。但对于行业而言,未来比过去更重要。未来的经济环境、内外竞争、国际局势越来越复杂,每一个变动因素都可能引发微观个体的改变,不确定性的分析和应对,对于一个机构个体而言越来越重要,就像疫情期间一个网络流行语所言: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一个人(机构)头上,就是一座山。当下,不确定因素持续发酵加剧了系统的复杂性程度,让未来更为扑朔迷离。为了更好地预判未来,需要把整个经济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每个个体仅仅是系统的一个节点,所有节点的发展状况、节点间关系及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整个经济系统。一个机构的未来,被锁定在这个大系统下,以系统为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更容易被解释。确定了分析坐标,判断标准立即清晰了。在经济转型期、环境动荡期,一个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应对内外部复杂变动的能力,决定一个机构的未来。通常,一个相对确定的环境下,一个机构的好坏,通过财报数据很容易判断,高业绩、高增长、高壁垒是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表现。而对于不确定环境,财报基础指标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如果将确定环境下的高业绩、高增长、高壁垒定义为强者逻辑,那么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敏锐度、危机意识和敏捷性,可以概括为适者生存能力。把确定的事情做强,把不确定的事情做好,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做强确定的事情需要对每个动作都精确到位,而对于不确定的事情要提升容错率,前提是灵活度。精准和灵活之间,对于机构庞大的银行而言,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放眼全球与未来,更需要关注适者生存逻辑。我们如何从当下的强者逻辑中转变为适者生存逻辑?首先要具备危机意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 离娄上》人生所有难题,最终都必须求助于自己。——叔本华危机,源于线上化转型,竞争逻辑的改变华为任正非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因此有了《华为的冬天》。用20年创造电商奇迹的马云,2019年却预言10年后,电商会消失。正是因为他们具备的这样的危机意识,才能比常人更早把握未来。商业银行转型期,更应该具备危机意识,因为强者恒强的幂律分布线上模式,将替代正态分布的线下模式。正态分布是收敛的,具备均值和方差,大多数集中于中部区域,两头差距相对小。而幂律分布是开放的,没有均值和方差,遵循二八定律,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游戏规则由头部决定。对商业银行而言,在正态分布逻辑下,每个网点的差异收敛于均值,当产品差异不大时(方差小),各网点之间的差异也不会悬殊,这也是在线下业务鼎盛期,各家银行纷纷开设网点,以促进业务量增长的原因。而线上化后,幂律逻辑统治一切,强者恒强,头部和尾部差异愈演越烈,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遵循幂律分布,产生出像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这样的巨头公司。商业银行线上化的先发优势比如获客能力、数据资产,将成为线上化转型后的核心能力,而这个能力将改写现有的竞争格局。危机,源于业务复杂度的提升相对于传统线下信贷业务而言,线上化后,银行所应对的业务,复杂性更高。以比较典型的传统线下信贷、线上C端消费金融和线上B端供应链金融三个典型业务为例。通常业务的复杂性,可以通过业务的要素节点来描述,数量越高复杂性越高。业务的要素节点,比如传统信贷的要素节点是两个维度,客户(人)和产品(货),线上消费金融,要素节点三个维度,消费者(人)、产品(货)、场景(场),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要素节点,至少有四个维度,在人、货、场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随着时间的推进,不同的交易、对接双方和多方、在不同的场景下,交付或对接不同的货(货物、提单、合同、订单、库单等等)。每一个要素节点的变化,都会引发其他变量的变动。即因人的偏好、年龄、性别的变化,会引发所需要产品的尺寸、功能等属性差异,也会引发交易场景的变动,所以其复杂度为人、货、场三个要素数量的乘积。同样,线上供应链金融,不同的时间货物会辗转于供应商库房、在途物流、中转仓、购货人库房,经手的当事人也会随买卖双方、物流仓储方之间转化,这种实时变动增加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复杂性。复杂度提升业务难度加大,通常需要改变流程、提升人员素质、利用科技工具等方法来应对。复杂度相对较低的传统信贷,其发展空间已经越来越窄,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开拓复杂度更高的业务空间。开拓新业务空间的能力,不断应对复杂业务的能力是未来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从来没有挑战过较高复杂度业务的机构,在市场竞争环境突变的情况下,那些由简单业务积累而来的漂亮数据,都将不堪一击。应对复杂性的能力,与传统业务规模的扩张、传统业务的盈利增长关系并不密切。固有环境下的竞争强者,是各种能力对固有环境的高度定制。高度定制的生命力越强,越难突破自我,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体型巨大的恐龙正是对温暖湿润、树木高大的中生代气候高度适应的产物,在气候温度降低、持续干旱的变动因素出现时,败给了体型较小的鳄鱼、蜥蜴、龟和蛇。同样,传统市场获得的稳定高收益、高增长得来的经验,很难在更高复杂度的新市场得到推广和应用。在经济模式转型期,符合传统审美的规模、收益,不足以代表适应未来市场的能力。未来市场的应对能力,源于高复杂业务的不断“试炼”。阿里与别人巨大的差异,是在于对未来的坚持。——马云就是不断试错,不断尝试新的业务,不断开拓未来,使得各个层级都习惯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正如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所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企业竞争,“先”为要义。战略上要占据先机,“先知、先觉、先行”。平安集团不断在传统金融业务(寿险、财险、银行、信托、证券)基础上,拓展业务边界,落地新兴场景,在2005年成立平安资产管理、2011年成立陆金所、2013年设立平安融资租赁、2014年设立平安好医生、2015年成立金融壹账通、2016年成立平安医保科技,逐步形成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房产服务、智慧城市、汽车服务五大生态,各生态之间相互依托、互为因果、不断尝试复杂性较高的互联网时代的最具备价值的“场景”。平安集团将金融的外延不断延伸,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获取大量的增量用户和未来用户。2019年,个人客户数同比增长11.2%;全年新增客户3,657万,其中40.7%来自集团五大生态圈的互联网用户。不仅仅数量增长,生态推动下,客户质量持续提升,利润同比增长25.7%,远超客户数量增长,即单一客户贡献度在提升。当所有银行紧盯对公业务时,2005年1月,在招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时任行长的马蔚华提出“不做对公业务,现在没饭吃;不做零售业务,未来没饭吃。”当时的招商银行仅有410个营业网点。而在2004年与2005年均被国际权威财经媒体《亚洲银行杂志》评为“中国最佳零售银行”的中国工商银行,营业网点已达1.8万个(2004年2.1万,2005年1.8万)。2年后,《亚洲银行杂志》将“中国最佳零售银行”这一殊荣颁发给招商银行。零售的关键是场景,在互联网场景巨头的冲击下,缺乏场景的零售银行后续持续增长将乏力。2014年,行长田惠宇将招商银行目标定为轻型银行,以服务升级为路径,立足一体两翼,以零售为体,以公司业务和同业业务为翼。一体两翼的“体”保持了优势,是风起云涌中的“压舱石”。而“两翼”更带向未来,是乘风破浪时的“推进器”。轻型银行甩掉了“资产规模”的包袱,从结构入手,走出规模竞争,进入质量结构竞争。当众多银行高举“零售”大旗的时候,招商银行又率先筹谋交易银行业务。2015年开年,成立总行一级部门——交易银行部,整合原有现金管理、跨境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等优势业务,全面打造集境内外、线上下、本外币、内外贸、离在岸为一体的全球交易银行平台及产品体系。当招商银行筹谋布局交易金融业务时,2014年,平安银行成功上线运行“橙e网”。橙e平台开启线上供应链金融,将生意平台与金融平台整合,实现供应链上“订单(商流)、运单(物流)、收单(资金流)”等信息的集成与闭环。无论是交易银行业务还是供应链金融业务,都是有别于传统信贷业务的复杂业务。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得更复杂。我认为,下个世纪将是复杂性的世纪——霍金应对复杂性,从敏捷性组织开始敏捷组织,靠结构、绩效和文化。结构与绩效是刚性要求,文化是柔性补充,刚柔相济、相得益彰。扁平化组织和落实到人头的绩效是提升问题敏感度的策略。而文化激励员工从被动向主动。组织体量越大稳定性要求越高,扁平化的难度也越大。而责任到人、更精细的考核被银行推崇。早在2007年,民生银行就开始通过事业部,将客户落实到人头,截至当下,其官网公布的2018年6月30日的组织架构图,明确有供应链金融事业部、集团金融事业部、地产金融事业部、小微金融事业部和私人银行事业部。为客户匹配直接负责的客户经理,利于深度了解和响应客户需求。同样,伴随2016年零售转型,平安银行将对公、中小企业、零售、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综合保障、行政科技等条线垂直管理,调整为大对公、大零售、大内控、大行政四大条线,整合后更加扁平化、去行政化。各条线下事业部的行业划分更为精细,市场开拓的针对性更强。更为精细的市场划分,带来更为敏锐高效的市场反馈和应对能力,但也不可避免出现行业(事业部)之间信息沟通成本高,造成内耗。解决组织架构形式上不完善的问题,就需要在游戏规则上弥补。这个游戏规则,通常是绩效考核,和企业文化。平安银行在应对部门间协作问题上,出台了内部积分的提成规则。利用一个集团内“团金e”平台,打通旗下银行、产险、养老险、租赁、证券、健康险、前交所、普惠和信托所有业务。平安内部利用自己唯一识别的用户管理编码,记录每个产品的销售提成积分,用这种方式激励全员销售其他部门的产品和服务,多劳多得,上不封顶。招商银行在文化上做得比较有特色,一个是蛋壳平台。一个是清风公约。蛋壳是招商银行内部员工发声平台,蛋壳源于自省,忠于自省。“我们创立蛋壳平台的目的,就是让员工大胆批评,蛋壳从来就没有删帖的说法,不仅不能删,还要大张旗鼓讨论”,是行长田惠宇赋予蛋壳的使命。“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一个鸡蛋,从外部打破是灭亡,从内部打破就是新生,所以我们才叫它蛋壳。”蛋壳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视的是自我革新解决问题。蛋壳平台上针对性的问题可以@直接的领导或负责人。为了将问题转变为行动,早期,管理层要求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答复员工的问题,否则就进行相应的处罚。这种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组织,就是神形兼备、敏捷的组织。招商银行是勇者,开创了一个大型机构不敢不愿开放的内部反馈直通车;但她又是智者,打通信息通路,直面问题,是应对复杂性的前提。蛋壳在呈现问题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一个大机构的层级关系,让一个无法从组织架构上扁平化的组织,从文化上率先完成了扁平化运作。让扁平化彻底成为文化的,是业内著名的清风公约。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了下一次的成功1995年,率先推出了“一卡通”业务的招商银行,1999年,推出“一网通”。2019年,“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的月活跃用户突破一亿户。其中,“招商银行”累计用户数1.14亿户,月活跃用户数5,513.63万户,2019年内登录次数60.93亿人次,人均月登录次数11.82次。交易笔数16.87亿笔,同比增长22.07%,交易金额33.20万亿元,同比增长7.93%。掌上生活App累计用户数9,126.43万户,其中非信用卡用户占比31.51%。2019年,掌上生活App日活跃用户数峰值903.58万户,期末月活跃用户数4,664.34万户,客户规模和活跃度持续领跑同业,用户活跃度远超国有行。月活跃用户,是一个比注册用户更能体现场景黏性的核心数据。同样披露这一核心数据的还有平安银行和交通银行。2019年末,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8,946.9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3.7%,平安口袋银行月活跃用户数(MAU)3,292.3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3.5%。交通银行2019年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数(MAU)较上年末增长36.44%。用户月活跃度,主要适用于C端业务,反应一个银行对C端场景的理解和把控。更为复杂的B端场景,不能仅仅通过活跃度来评估,需要更多的维度。目前,可以从开放银行这一个侧面来了解。开放银行有助于B端场景的构建,越来越多的银行注重平台的开放与产业的合作。开放银行,对于构建B端场景意义重大。浦发银行已于2017年完成新一代核心系统投产,实现了SOA(松耦合)架构的改造,搭建了API等重要技术平台,并同步建立了配套的数字化运营机制。目前,浦发银行已与中国银联、京东金融等46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为超过500万B端和C端用户提供便利服务。2018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纷纷推动开放银行在B端场景的应用。比如工商银行API开放平台门户共开放账户管理、结算、收单等18大服务组,合作企业超过5,000家;在政务、教育等14个重点行业引入近20项云服务解决方案;推进聚富通平台标准化改造,完善融资、支付、清算等核心功能,面向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加强互联网头部企业合作,深化支付结算、跨境金融等领域创新。平安银行于2019年推出开放银行平台,以API、SDK、H5等方式接入客户1,072家,客户日均存款达395.75亿元;银企直连接入集团型企业2,965个,客户日均存款2,843.79亿元。中国现代商业银行,已有百年历史,从汇兑存款、传统信贷(抵押贷款、信用贷款、信用卡等等),到新零售银行、交易银行(包括供应链金融),复杂性不断攀升,那些勇于探索能力边界的银行,不断开拓并拥有了新的增量市场,巨大的增量市场的成功,让他们成为霸主。银行争霸,争的不是现在、更不是过去,而是未来。在一个转型的当下,这点尤为重要。把握越来越复杂的未来,应对未来复杂性的能力,是一个银行成为王者的逻辑。本机构十多年专注银行金融业,为行业输出历年《中国交易银行发展报告》、历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年鉴》、历年《中国消费金融年鉴》、历年《中国保理行业白皮书》。同时也承接各银行机构、各金融科技机构、各企业的研究报告、行业研究等需求。有任何此类需求的企业,可以联系我院,18600329996(同微信)。
“过去美国人靠3亿人的内需撬动了世界经济,未来是中国14亿人口的内需会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9月15日上午,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第三届重庆智博会上发表视频演讲时表示。 在9分钟的马云演讲之中,共提及数字化16次,他表示,数字技术的发展,会让中国内需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国的14亿人口内需远远没有被发掘,因为内需消费不仅仅是富人的消费,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才是实实在在可持续的内需力量。而发展数字经济能够凝聚这股强大的内需力量。数字技术的发展会让中国内需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他表示,中国三四五线城市有巨大的市场和潜力,一定要找到300个100万人口的城市和100个300万人口的城市,对这些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这些城市数字消费的发展,将是撬动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马云称今年的新冠疫情让每个企业都必须思考数字化的升级,将大大加速全球数字化的进程,本来可能需要三五十年才能完成,现在很可能缩短到一二十年,“这次疫情正在把很多原来的应急技术变成日常技术,这是一次巨大的机遇,在所有的我们面临的不确定当中,数字化是我们现在最确定的巨大机遇。” 同时,他认为未来很多制造业的岗位会被数字科技替代,创造就业的主力将转向数字时代的服务业和金融业;未来传统出口方式会被数字化跨境贸易取代;金融体系也会由人找钱转变为钱找人。 最后他特别强调了教育,他认为,当今中国的教育迫切需要做出改变,不能再用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因为在制造业上,人类竞争不过机器,需要面向未来,面向数字化时代新的教育方式。 以下是马云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和朋友们,大家好! 过去这一年很不寻常,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疫情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今天所有巨大的不确定当中,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数字化的趋势没有改变。数字化以前只是让一些企业活得更好,而今天是企业活下去的关键。 数字化的进程本来可能需要三五十年才能完成,现在却被大大的加速,这个过程很可能缩短到一二十年。在所有的我们面临的不确定当中,数字化是我们现在最确定的巨大机遇。所以今天重庆召开这次智能大会,大家讨论智能技术的机会对未来意义重大。 在数字技术应用创新上面,这两年重庆已经是一座领跑的城市,我记得去年重庆已经使用无人驾驶的船只在长江上的巡逻,今年听说重庆开始用数字技术治理高空的抛物,我想过去重庆是缘水而建,因水而繁荣,我相信未来的重庆一定是因为数据而繁荣,因为未来的城市的发展就看谁的数据更丰富,谁的计算更快,谁能够真正理解数据,保护好数据的安全和隐私,用好数据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类全面进入数据时代的标志是传统行业大规模的受益于数字技术的转型升级。今天每个企业必须思考数字化的升级,毕竟之前中国的街边小店有能力在线上运营的不到20%,疫情以后,发生了一两个月以内,几十万的街边夫妻小店开通了外卖服务。线上的外卖不是目的,能够有能力在线上做买卖,背后是成千上万的夫妻小店触及了数字化的生产力,开始利用先进技术改造自己的传统行业。 过去是电子商务,今天农业、物流业、服务业等所有行业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用数字技术加大研发来降低企业的推广成本、渠道成本、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每一个传统行业都有机会变成技术驱动的现代行业。 这次疫情正在把很多原来的应急技术变成日常技术,这是一次巨大的机遇。数字化的进程中最大的受益者不是互联网企业,而是用互联网改造自己的企业。所以我也想告诉那些天使投资也好,风险投资也好,那些PE不要仅仅把目光放在互联网公司上,不要放在互联网的题材上面,而未来真正的机会是那些用新技术改变自己的传统行业。 传统制造业一旦与新技术结合可以非常先进,反而是互联行业的领先企业其实非常容易被颠覆被推翻。事实上未来不会有一个行业就叫互联网行业,因为所有的行业都会用上互联网的技术,传统行业和未来行业的唯一区别是有没有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来改变自己。未来10年,最确定发展的一定是利用好数字技术、提升自身的传统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今天很多地方都在讲数字化,都认为自己在做数字化,但我发现很多地方其实不是真正的数字化,而是IT和信息化。当然IT和信息化固然非常重要,今天我们也听有些人讲了5G,但是我们不能把5G仅仅等同于一个通信的技术,通信技术只是5G最初始的一个应用而已,占的比重不会超过5%。 就像电刚发明的时候,人们认为用上了电灯,这就是电。但是电灯只是电的一个最早的应用,电力给人类带来的想象力空间远远不止于电灯,真正的5G时代是万物互联的时代,是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的时代,是供应链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全面数字化,是人类全面进入IoT物联网的时代。所以过去我们看一家企业的规模,我们看它的用电量,今后我们要看它的数据使用量,看他动用了多少万物互联网的数据,看数据在多大程度上驱动了生产驱动的管理驱动的市场。 过去的制造业的技术投入是在设备上的投入,流水线上的,现在是在数字化流程的改造,数字技术和人才的投入是在产品的数字化改造上进行投入。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流水线,但是未来的服装工厂接1万件衣服的订单,这不是能力,能接一件衣服的订单才是真正的能力。 中国是出口大国,我们传统的外贸出口方式会受阻。但是数字化跨境业务已经迅速蓬勃了起来,未来的跨境贸易也是建立在全球支付、全球物流,还有数字化通关等新的基础设施之上,不是跨国公司和集装箱,而是中小企业和小包裹。过去天上飞的以客机为主,未来很可能天上飞的飞机大部分都是货机。 数字化会真正撬动中国的内需,我们14亿人口的内需远远没有被发掘,数字技术的发展会让中国内需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过去美国人靠3亿人的内需撬动了世界经济,未来是中国14亿人口的内需会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内需消费不仅仅是富人的消费,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才是实实在在可持续的内需力量。互联网的数字经济正在凝聚着这种强大的内需力量,中国三四五线城市有巨大的市场和潜力,我们一定要找到300个100万人口的城市和100个300万人口的城市,这些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的改造、数字消费的发展就是撬动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因为数字技术未来制造业很多岗位肯定会被机器所取代,将来创造就业的主力不会是制造业,而是数字时代的服务业,无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 过去的金融体系是人找钱,企业找钱,而新金融的体系让钱找人钱去找企业,找好企业,而做到这一切核心是要靠智能、靠大数据,靠云计算和区块链。今天很多地方都贴上了区块链的标签,其实和真正的区块链关系不大,区块链是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的解决方案。今天的比特币也许是泡沫,但区块链肯定不是泡沫。 最后我想面对未来的巨大变革,今天最迫切需要做出改革和改变的是我们的教育。中国现在每年不到1400万新生儿童,这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脑矿,他们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国家社会的未来。继续用工业时代的方法去教育今天的孩子,我们的孩子未来将竞争不过机器。今天的教育方式是为了适应工业化流水线生产而建立的,而我们需要面向数字时代的新的教育方式,需要面向未来的教育。今天我们面临经济社会技术的巨变,就像我们的飞机正在突破云层的颠簸期,只要坚定方向信念和行动就一定能应对挑战,把握机遇,谢谢大家。(完)
导读 欧洲和中国虽然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重点必须让位于务实合作,其中最重要的合作领域之一是建立持久的卫生伙伴关系。双方应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共享卫生数据、设立多边投资平台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全球健康福祉、共建更加美好的未来,是中欧双方的共同目标。 作者:沙达·伊斯兰(Shada Islam) 前“欧洲之友”智库政策研究主任 长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反反复复,今天尤其充满挑战。大国之间的对抗和零和博弈增加了处理两国诸多方面关系的复杂性,中美关系的日益紧张更是给全球格局蒙上了阴影,也对欧盟和中国的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图片来源:尽管存在相互指责,欧洲和中国都清楚地知道,它们必须努力合作,共同打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希望美国也是这样想。 事实上,未来的合作框架不能只涵盖中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还必须包括其他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要想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就必须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摆脱僵化的意识形态立场,着眼于我们共同的未来。 在当前这样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世界,我们要齐心协力遏制气候变化,共同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复苏,我们还要密切合作,战胜当前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应对可能随之而来的其他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图片来源:李克强总理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讨论了双方共同开展新冠病毒研究和疫苗开发工作,为中欧合作迈出了新的一步。6月9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共同主持第十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对话通过视频方式举行。 欧洲和中国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然而,分歧必须让位于务实合作,这就是“欧中2025议程”的重要之处。预计李克强总理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峰会时敲定这一前瞻性路线图。 中欧需要在四个关键领域摒弃分歧,携手合作,它们分别是:促进疫情后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共建全球数字化未来,以及最重要的是打造持久的卫生伙伴关系。 图片来源:东方IC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告诉世人,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充满不平等的世界。尽管有人并不这样认为,但富人与穷人、男性与女性、就业与失业、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有这些不平等现象在疫情导致的封锁期间显露无疑。 展望未来,如何构建中欧卫生伙伴关系?有以下几个重要途径: 首先,在各国努力研发新冠肺炎疫苗之际,人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一旦这种疫苗问世,如何将其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加以对待。日本和欧盟最近已作出承诺,未来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将成为“全球共同产品”,中国和欧盟也可以做出这样的承诺。 换句话说,在疫苗研制和试验阶段应避免恶性竞争,确保各国日后能够平等地获取疫苗。 图片来源:中欧应加强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合作。中国承诺在未来疫苗临床试验中加强国际合作,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目前全球有100多个新冠肺炎疫苗项目正在进行中,其中中国最多。 还有一个问题,目前疫苗的生产能力较低,可能难以支撑全球接种计划。仅靠公共资金往往不足以确保疫苗能够平等地惠及所有人,这就要求疫苗研制者与生产商之间建立更多的伙伴关系。 但就算如此,即便是前景最好的疫苗项目、生产能力最强的疫苗企业,恐怕也仍无法为全球提供疫苗接种,在这种情况下,应优先照顾最脆弱的人群。 图片来源:中欧可以合作建立重大传染病防控的长效机制,共享卫生数据,开展医疗研发合作,为今后类似疫情防控做好准备。 最后,在政府层面,欧盟和中国应合作建立一个侧重于卫生等关键领域的多边投资平台。 此外,虽然中国与欧盟的双边关系很重要,但与公共卫生有关的重大问题讨论,应将更广泛的欧亚大陆其他相关各方也纳入进来。今年将在柬埔寨举行的第13届亚欧峰会就为此提供了一个机会。 当下的国际地缘政治动荡,无法阻碍中国与欧洲为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福祉、共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走到一起。双方领导人应在努力解决双边问题的同时,集中精力携手应对这些共同挑战。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责编 | 布英娜 编辑 |张钊
2020年12月2日,“和未来好好谈谈——第6届中城联盟论坛”正式开讲。200位企业家走进现场,用一整天时间,一起和未来好好谈谈。现场,中城联盟轮值主席、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先生作为论坛总策划之一登台,并发表致辞《找寻光的方向》。 以下为演讲全文。 感谢各位董事长、各位贵宾。能坚持到最后,这是因为演讲嘉宾们带来非常多思想的交流和收获。 在此,特别向今天7位演讲嘉宾表示感谢! 今天的演讲嘉宾阵容是中城联盟论坛一次很大的变革和创新,以前都是联盟董事长自己上台谈谈对行业、对未来的看法,站在今天看未来,站在未来看今天。 但今天变了一个形式,不仅是舞台座位的形式变了,最主要是内容形式变了,请了7位专家、学者、教授、行业分析师、总经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社会的变化、经济的变化、行业的变化。 01 第一位请的是杨伟民主任,我在很多场合都听过杨伟民主任演讲,他这次特别讲的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规划给地产的启示、影响,以及我们需要关注的机会。 “十四五”规划是构建发展新格局,我之前也没有理解什么叫“新格局”,听了杨伟民主任的解释才知道有6个格局:优化供需格局,优化需求格局,优化分配格局,优化生产格局,优化技术格局,优化开放格局。 以上传递了几个很重要的信息: 1、未来金融和地产要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金融跟地产未来不可能得到超额发展。过去20年盈利的行业是金融和地产,未来应该都在实业,实业会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 2、共同富裕。过去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进入小康社会以后要追求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后富,会导致很多分配模式的改变。 3、城市群跟都市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县市级/县城要成为未来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说明县城在未来农民进城的时候有巨大的机会。要关注和提高直税的比重,很重要的是房产税;关注农村土地和集体土地的入市,关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建设,而且国家明确到2035年中国住房基本制度的稳定性——“房住不炒”、租购并表、因城施策、因企施策是长期长效机制。 02 第二位是陆铭教授,前段时间他刚到我们公司进行了半天的讲座,这次陆铭教授主要是讲“三个收获”: 1、未来中国是大国大城,超大型城市才是中国未来在世界竞争中的增长力。中国的特大型城市、超大型城市一定会得到发展。 2、中国大城市还不够大,前30个大城市还是不够大的,同比日本东京都市圈3700万,而上海加上周边还不到。未来30个特大城市还会大。 3、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可能未来经济和人口聚集的地方房地产表现会相对好一点。 陆铭教授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中国未来共同富裕人均GDP要一样,是提高GDP还是降低人数?因为人均GDP是GDP除人数,有的地方可以提高GDP和人数,但在有些以农业为主、旅游为主、生态脆弱的地方不是提高GDP,GDP提高很有限,没有交通、没有港口、没有机场,把人移出来,移到东部沿海、移到GDP多的地方。像农业省,人口少了人均GDP就上去了,人均生产效率就上去了,能走向共同富裕。 03 第三位是平安智慧城市的总经理高孟轩,他给我们描绘了智慧城市的未来。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特别是在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化中,围绕政府治理、城市治理、兴业有巨大的空间,他讲了巨大的场景,有机会大家可以详细看一下他的PPT,在不同场景下可以做什么。 04 第四位是钟伟教授,钟伟教授是中城联盟的老朋友,他讲的内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因为地产同质化太严重,公开招拍挂利润比较低。我听完感觉地产商不能有短板,同时,还要有自己的长板。没有长板,就没有自己独特的能力。但是光有长板不行,在必要的获取资源、赢得客户及组织运营上不能有短板,才有可能在未来取胜。 05 第五位请了林利军,林利军也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他最原始的投资者。他们做投资是做得挺好的,投资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事情。他讲的内容给我最大感触就是中国会进入一个“纵向提升”的时代。依据他讲的纵向提升时代,中国未来的投资第一个是投大趋势,第二个才是投企业,第三个是投团队、创始人、企业家。他讲的大趋势“超大水、超大鱼”,里面就三类:1、基于年轻人的消费;2、高科技;3、生命医学、生物医药。 君实生物我也投了,很感慨。地产每年几千亿的销售,有百亿的利润,但我们的估值是很低的。 君实生物刚上市,今年估值是1000亿。地产有什么优势?真实的现金流、真实的现金利润,资本市场给的估值是很低的。所以,地产商用地产的钱嫁接高科技的估值,那是未来的新物种。 06 我们又非常荣幸地请到乐加栋。加栋是这个行业的最优秀分析师之一,他从资本市场的角度、从分析师的专业角度来看,分析师确实比行业从业人员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更深刻,我们内部能写出这样报告的人不会超过5个。所以,他讲的这些东西我总结了五条。 第一,行业中长期的判断看多。因为他给的东西比我预期的更乐观,他讲未来10年,行业年均交易量会在15亿平米。他比我考虑得乐观,我认为是10亿平米。 第二,到2050年,也就是说2050年中国房地产行业一定进入成熟期了,地产到了成熟期,快速城市化基本结束了。他估计城市率到80%,我认为比较难,可能会在75%左右。他估算到2050年还有交易量10-11亿平米,我觉得比我想象得多。交易额最悲观也有16万亿,中性预估有25万亿的交易规模,比今天还大,今天才17万亿,说明行业面积在减少,房价每年有3.5%的增长,交易量很大,房地产未来到2050年如果是25万亿的行业总量,也是所有行业排在前几位的。去年房地产行业交易总量已经比汽车行业大了,全球汽车行业才12万亿。 第三,需求结构性的机会。讲了三个要点: 1、房地产的需求韧性很大,虽然有疫情,但是今年的销售还是保持平稳; 2、未来改善需求是主流; 3、人均面积增长。 第四,“三道红线”。其实是对规则的改变,“三道红线”的深远影响不亚于像郁亮主席讲的土地招拍挂政策,它有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五,房企对未来的选择。基本上讲了三大方面: 1、认清现实。特别讲到竞争,竞争有“四个同”。 (1)同质化。发现没什么大差别; (2)同向化。大家基本上往一个方向; (3)同频率。基本上节奏频率差不多; (4)同维度。并不能给别人降维打击,大家在同一个维度上竞争,没有用“体”打击“线”。 2、房企对未来要做同样的事比别人更挣钱,也就是管理红利的能力,同样的地价比别人有更高的利润。 3、拓展自己能力和资源的边界。 07 最后是忻榕教授,讲了数智时代的未来。2005年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总裁班课上的时候,我第一次学了什么叫老虎、什么叫无尾熊、孔雀、猫头鹰,今天又听到忻教授非常精彩的演讲——基于未来数智化时代平台的管理。 不一定每家地产企业都能做成平台化的企业,但是我们需要用平台化的思维来管理这些企业。平台化的思维有五个大方面,从文化利他性、结构柔性化、绩效颗粒化、能力数字化、关系多样化,我感触最大的是两个词,一个是“升维”,一个是“微粒”。 我们在战略、在组织上有很多升维,以前看很多城市的机会坐在总部就知道了,上海一涨,接下来3个月苏州、南京房价就会涨,上海涨了,就去南京买就好了。现在不是这样的城市轮动,现在是每个城市自己的周期在轮动,你要有非常高的微粒化的能力才能看到每个城市的机会,既要看到行业发展的趋势就是升维(森林),又要看到每一颗树木,才能把握住这种机会,这就是对地产企业的挑战。 今天非常荣幸请到7位嘉宾,这对我们非常有启发。这是第一个方面。 08 改变 另外,中城联盟论坛也做了改变,改变的背后其实是中城联盟也在做一些改变,过去中城联盟百分之百都是房地产开发企业。5年前,我们开始引入不同的跨界企业,到现在有30%的企业是非地产企业,比如说有非常好的物流的企业、家居企业、地产科技的企业,包括金融企业,以及基于未来在做更多的社区服务。 企业视野变得越来越宽广,意味着地产围绕着价值链和产业链在做一些跨界的整合。其实地产企业在产业链跟价值链整合的过程当中,在做相关的多元化,能跟自己主业形成战略协同的多元化。 第二个变化,今年9月,中城联盟开了一个会,在讨论“中城联盟”这四个字怎么在新时代做释义。原来中城联盟是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大家觉得这个已经是20年前的定位。20年以后,我们把它重新定义为中国城市运营服务商的联盟,为了构筑美好生活,为了构筑美好的城市。所以中城联盟作为一个21年的组织,一直在与行业共同进步。 这5年来,中城联盟的转型,也从侧面验证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变化,这种变化相信大家也能感受到温度。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像今天这样好好学习,持续进步,力求在变化中赢得明天。 中城联盟也愿意与行业同道一起去追求这个变化,去追寻光的方向。 09 我对未来的看法 同步聊聊我自己对这个行业的一些认知和看法。昨天我们在董事长接风宴上做了简单分享。我一直感触,10年就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20年会有巨大的变化,30年就是一代,一代而道更!大道理发生了变化,摆在我们面前的看到的是行业从高速增长转向了平稳增长,进入平稳增长期。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从土地红利转向管理红利,未来一定会进入品牌红利,从粗放到精细、从高利润到低利润、从分散到龙头时代。 最近一位前辈跟我说了一句话,地产从过去做大,到未来做厚。“做厚”的含义非常深远,既有能力又有实力做厚。“厚”这个用词比“强”好,“厚”代表要厚积薄发。地产人觉得这一段时间很困惑、很迷茫,因为我们看到的环境在变化,政策、金融、市场都在变化,最核心的是我们客户在变化,竞争对手、竞争环境也在变化。 摆在我们面前的两条路,守成还是求变。在这个台上,都是求变的既得利益者。10年前、20年前的求变换来了今天,同样在今天这个巨变的时代,为什么要去守成?如果我们守成,那就回到10年、20年前,看那些现在被淘汰掉的企业,道理是一样的。 有时候我们有迷茫困惑,但应该积极投身到行业巨变的时代,不断追求创新、不断追求生长、不断追求进化,来适者生存。 未来的变化会在哪里?未来的变化包括发展模式的变化、发展道路的变化、增长速度和节奏的变化、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变化,以及生产产品服务背后的管理能力、管理的升维、组织和平台类的变化。 地产企业未来有巨大的机会。在“房地产+”的空间,能不能有平台的打造?地产也能打造一些平台,因为地产的体量很大,上下游产业链很长。能不能形成生态?有更好的物业、有更好的长租、有更好的养老,进而跟主业的战略协同,除了平台型企业,地产企业也将进化成生态型企业,生态就是共生、共存、共荣、共享。除了平台型企业、生态型企业,地产企业能不能完成向数智化时代的转型?进而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新物种。 我一直欣赏新物种。钟伟老师的演讲中,万科跟茅台的比较,贝壳跟融创的比较,都是代表新物种。所以地产企业应该寻着光的方向去追求变化、追求创新、追求自己成为一个未来的新物种。 中城联盟论坛每一年都会坚持下去。今年很不容易,因为今年碰到了巨大的疫情,我们几天前还在担心会不会有问题,会不会不能办成。非常感谢秘书处,也非常感谢这次论坛的组织者,他们为此付出了很多。我相信,中城联盟的论坛,和未来好好谈谈,一定要谈下去,我们一定能看到更美好的未来。 谢谢! 本文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
12月7日,好未来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白云峰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上发表了“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创新”主题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正在走向教育生态的纵深领域,推动了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技术的创新与变革。 好未来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白云峰发表主题演讲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每个产业和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深深影响了每个人的学习与生活的方式。作为一家以‘爱和科技让教育更美好’为使命的企业,好未来也深刻感受到未来机遇与挑战。”白云峰随后分享了三点相关认知与探索实践。 一是在线教育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白云峰说,今年年初,百年不遇的疫情使全球超过14亿学生和青年面临教育中断的难题。好未来十余年来深耕在线教育,疫情发生后迅速启动了线上公益免费课,通过在线直播技术将全学科和大量素质教育课程送进千家万户,高峰期每天观看直播课的学生超过6000万人次。与此同时,好未来还为595所公立学校完成直播教学系统的免费部署,受益老师3万余人。 中国的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好未来教育研究院联合北师大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线教育能够弥补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稀缺的现状,有效促进教育公平。白云峰表示,好未来通过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通过“希望在线”教育公益资源平台,为教育资源匮乏的偏远山区输送教学资源,目前已覆盖18省40县区,10余万名师生因此获益。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好未来为学前儿童定制了彝汉双语学习模块,深度融合语音识别、语义测评等技术,深受孩子喜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该项目2020年度人工智能与包容性创新示范项目证书,肯定该项目为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并增进公平及包容的贡献。 白云峰分享好未来探索实践 就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举行当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贾尼尼和好未来教育集团执行总裁万怡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学而思教育科技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以互联网和AI等技术为基础的、具备危机应对能力的开放性在线学习系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贾尼尼 和好未来教育集团执行总裁万怡挺签署战略合作 二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正推动教育的变革创新,未来图景显现。白云峰认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发展,通过在线教育为载体,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正在打开学习过程的“黑匣子",让因材施教成为更科学的可能。 他以2018年好未来和上海市教委合作,在上海卢湾一中心小学进行的试点为例。在学校里,学生们用的智慧纸笔等工具,可以精准记录学生的行为过程。基于数据分析,教育者不仅可以实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掌握得如何,还可以发现学生的能力图谱和潜能,为真正实现大规模的因材施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人工智能与在线教育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伦理的保护。白云峰表示,好未来也非常注重在教学研发中的伦理问题。好未来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发起了一个科技伦理研究项目,旨在探索新技术和传统教育冲突的深层原因,并尝试提出积极的解决方案。好未来还将积极向教科文组织反馈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前端的实践探索与经验,不断挖掘“以儿童为中心”的定义边界,将儿童权利保护深植于每一项科技教育的领域。 “我们愿意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深化智能教育协同创新,推动人才培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所有人共享智能教育的发展红利,使孩子们成为高质量教育的受益者。”白云峰说。 (CIS)
12月9日,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智能软件和系统领先企业芯华章宣布完成A轮融资超2亿元。本轮融资由高榕资本领投,五源资本(原晨兴资本)和上海妤涵参投,公司现有股东云晖资本、高瓴创投、真格基金、大数长青和华卓产业投资继续在本轮跟投。 芯华章表示,本轮所融资金将主要用于全球研发人才和跨界研发人才的吸引和激励,支持公司全面布局EDA2.0的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EDA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底层核心技术,直接影响未来每一个行业的数字化效能提升。芯华章自今年3月创立以来,就立志“从芯定义智慧未来”,让面向未来的EDA2.0诞生在中国是芯华章团队始终坚持的技术理念。 对于本轮领投,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岳斌表示:“我们被芯华章的技术理想打动,并高度认可芯华章研发、管理及运营团队在业内的顶尖实力。芯华章在短短几个月内就研发并推出了EDA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和技术,拥有了非常好的起点,也令我们期待他们实现EDA技术的突破。” 五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表示:“数字经济呼唤效率更高的电子产品创新手段,EDA作为根技术也正处于技术革新的关键窗口期。我们始终看好敢于定义自己和定义世界的团队,芯华章就是这样一支团队——有厚积薄发的技术、有研发颠覆性技术EDA 2.0的理念,团队近期陆续推出的面向未来的技术和产品也已初步构建了EDA2.0的技术基础。我们非常高兴能与芯华章同行,加速这一关键科技的革新。” 芯华章董事长兼CEO王礼宾先生表示:“芯华章成立不到一年,就已经得到来自市场和产业的极大认可,我们非常高兴能与怀抱改变世界梦想和抱负的合作伙伴一起加速EDA科技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