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5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回升,呈现稳定恢复态势,原因是什么?您如何评价当前经济运行的状况?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从刚才通报的数据大家也看到,8月份经济运行出现了不少积极变化。8月份国民经济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稳定复苏的态势。从主要数据来看,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实现了年内的首次转正,货物出口累计增速也实现了年内的首次转正,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接近转正;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速也是年内首次转正。总体来看,积极变化是在增多的。 具体来看,8月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消费和投资继续好转。从消费来看,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居民外出消费活动在增加,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5%,上个月是下降1.1%。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1.5%,上个月增长0.2%,比上个月加快1.3个百分点。从投资来看,各地区各部门加大了投资力度,资金保障和相关要素保障得到了有效加强。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3%,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 第二,工业和服务业恢复加快。从工业情况来看,需求改善对工业的带动增强,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增速比上个月加快0.8个百分点。上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增速与6月份是持平的。工业增长加快恢复。从服务业情况来看,随着生产的回升和居民消费的增加,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都在改善。8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4%,增速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 第三,就业物价保持总体稳定。各地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形势保持了向好的态势。1-8月份城镇新增就业78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6.8%。从城镇调查失业率情况来看,8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从就业人员的主要群体情况来看,8月份25-59岁人口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比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从价格情况来看,保价稳供的成效继续显现,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比上个月回落0.3个百分点,总体上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第四,外贸和外资增长好于预期。8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其中出口增长11.6%,继续改善。从外资情况来看,8月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了18.7%,比上个月加快。 第五,经济增长新动能增强。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7.6%,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1-8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了8.8%,继续保持较快的增势。同时,一些新产品保持较快增长,比如像服务机器人、智能手表,产量当月增长都在70%以上,还有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当月的产量增长都在30%以上。 第六,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来看,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8.1%,降幅比1-6月收窄。其中,7月份当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9.6%,是一个比较快的增长。在企业效益改善的条件下,企业市场预期也在改善,8月份制造业PMI为51%,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连续6个月高于临界点以上。这些情况说明,8月份的经济运行总体上持续改善。 当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运行的变化主要还都是一种恢复性增长,多数主要指标增速和上年同期相比,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一些指标的累计增速仍处于下降区间。加上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外部疫情在蔓延,输入性防控压力比较大,主要经济体经济陷入衰退,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仍比较多。从国内来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经济恢复过程中不平衡态势比较明显,保就业、稳企业的压力依然比较大。 下一阶段,要坚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做好“六保”和“六稳”工作,推动经济持续复苏,努力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谢谢。 CNBC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就业。能不能描述一下今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第二个是关于消费。我们在8月份看到增速今年首次正增长,从目前一些数据来看,今年接下来的消费情况会维持这种程度还是会有更大的变化?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关于就业,从刚才通报的数据已经看到,就业形势比上个月改善了。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影响,就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在一季度的时候,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以上。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就业形势总体在改善。从城镇调查失业率的情况来看,8月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6%,比上个月下降了0.1个百分点。从就业主体人群看,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是4.8%,比上个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说明就业状况保持了基本稳定。从新增就业的情况来看,前8个月城镇新增就业达到了781万人,继续增加。 从就业重点人群来看,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8月份是5.4%,比上个月下降了0.3个百分点,整体状况也在改善。同时,政府大力推动灵活就业和新型就业,积极发展平台经济,为就业的改善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另一方面确实也要看到,今年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为今年无论是总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还是各人群的调查失业率,都是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今年确实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874万人。前期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面临时间仓促的问题。8月份,20-24岁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员调查失业率比上年同期高了5.4个百分点。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7月份调查失业率是比较高的,因为大学生集中进入就业市场,到了8月份一般都会出现回落。但是今年由于前期疫情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失业率在8月份还是有所上升的,确实说明就业的压力还是比较大。也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的恢复,稳就业力度加大,就业保持稳定还是有基础的。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的持续复苏,着力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政策,保持就业的总体稳定。 关于消费状况的问题。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消费前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随着经济的恢复,消费整体上也在复苏。目前来看,影响消费复苏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前期居民收入增长受到一定的影响;二是为了防控疫情,各地采取了一些限制性措施,比如像景区限流、电影院限流,这些相关措施影响了一些消费活动,但这是防控疫情客观需要的;三是在疫情影响下,居民对消费还有担忧情绪。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因素逐步减弱。总的来看,随着经济的恢复,居民就业保持了总体稳定,这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加;随着国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前期防控的限流措施也在放宽,比如像景区人流量的限制都在放宽,有利于消费的增长;居民外出的意愿也在增强,消费恢复就有了比较好的基础。 从8月份的消费情况看,8月份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0.5%,增速年内首次转正。从主要特点来看,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消费总量恢复的同时,结构升级态势持续,8月份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商品零售额当中,化妆品类、通信器材类、金银珠宝类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说明虽然受疫情的冲击,但是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在持续。二是线上消费较快增长的同时,线下消费也在恢复。前8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了15.8%,比上个月继续加快。线下的消费也在稳步恢复,8月份餐饮收入下降7%,上个月下降11%,降幅比上个月明显收窄。还有一些线下服务领域也在恢复,比如说住宿,从调查情况来看,星级宾馆的住宿营业额降幅在收窄。三是在实物商品消费恢复的同时,服务性消费也在稳步恢复。从8月份情况来看,随着电影院限制的放宽,票房收入恢复接近上年同期的一半。其中8月下旬票房收入的增长接近去年同期的90%左右,应该说这种态势还是不错的。 总的来看,消费本身有很强的稳定性,尽管当前总的消费增速仍然比较低,但是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就业稳定,居民收入增加,未来消费的恢复还是值得期待的。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和双循环有关的。现在政府在提双循环,但是国内的消费其实是比较疲软的,而且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也不高,那么人们有什么理由来花费呢?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收入,包括社会保障感觉没有信心,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去花钱呢?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我理解其实您更关注的还是关于消费的恢复问题。总的来看,中国有14亿人口,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潜力是巨大的。虽然今年受到疫情冲击,消费增速出现了较大下滑。但是我刚才也说了,随着经济的恢复,居民收入的增长,有利于消费恢复。您刚才讲到的社会保障等方面,实际上今年明显在改善和提升。从居民收入的状况来看,今年上半年转移支付对于居民收入的稳定,特别是对低收入户或者困难群体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明显增加的。下一阶段,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居民的消费还会稳步改善和提高。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期东北地区遭受了多轮台风的袭击,请问对于我国今年的粮食产量是否会产生影响?另外,近期玉米价格大幅上涨,您认为是否会继续推高CPI水平?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确实今年以来大家对粮食问题比较关注,因为前期受疫情影响,一些国家对于粮食出口做出了限制,加上今年除疫情以外还有汛情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家对粮食的关注度提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夏粮和早稻都实现了丰收,今年夏粮产量增长0.9%,早稻增长3.9%,同期夏粮和早稻合计比上年增产45亿斤。应该说情况是不错的,为全年的粮食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从粮食总量来看,大头在秋粮。前期由于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对当地秋粮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关地区也在加大救灾力度,加强补种,弥补灾害损失。从秋粮总的情况来看,全国各地秋粮生产的总体条件处于正常状态。从目前调研的情况来看,全国的秋粮种植面积比上年还会有所增加。如果后期不出现大的灾害状况,秋粮实现丰收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这样对于全年的粮食生产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还要看到,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五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库存是比较充裕的,应该说保持粮食稳定供应、满足国内需要是有基础和条件的。 关于玉米价格的问题,确实市场最近的玉米价格有所上涨。前些年玉米产量增长比较快,玉米库存增加比较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这些年调减了种植结构,玉米这几年总共累计调减了5000多万亩,对产量有一些影响。 前几年,为了消化玉米的库存,东北有些地区增加了一些玉米深加工的企业,今年随着生猪生产的恢复,饲料对玉米的需求也是在增加的,导致玉米价格上涨。实际上,玉米作为饲料的用途更多一些,所以对CPI总体的影响是有限的,主要是影响畜牧业的生产。再有一个多月,今年的新玉米就要上市了,价格上涨的态势会得到明显缓解。从总的情况来看,在市场的作用下,价格上涨必然会带来供给的增加,价格保持稳定还是有基础和条件的。谢谢。 路透社记者: 请问预计三、四季度经济增长的势头是否比二季度有明显加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哪里?面临的风险在哪里?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对于后期经济的恢复态势,大家有不同的认识。总的情况来看,从三季度前两个月情况来看,应该说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服务业生产,都是比二季度改善的。我们看到,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8%,8月份加快到5.6%。服务业生产指数也是在回升的。如果9月份这种态势能够延续的话,总的看三季度当季增速会比二季度加快。 从后期走势看,需求回升、投资加快、消费恢复对整个经济的带动在逐步增强。我们可以看到,目前PPI降幅连续三个月收窄,说明需求对于生产的带动在改善。 另一方面,全年新增的减税降费大概是2.5万亿元,金融系统合理向实体经济让利全年是1.5万亿元,从下半年来看,这些为企业纾困的政策还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从企业状况来看,企业效益在改善,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了19.6%,服务业企业的利润降幅也在明显收窄,这些因素应该说有利于经济的稳定恢复。 当然,从下半年情况来看,确实还面临一些风险因素。国际方面,世界经济整体上复苏还是比较艰难,特别是疫情的蔓延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疫情输入性压力还是比较大,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是比较多。国内方面,经济复苏过程中,一些行业和企业还是比较困难,存在复苏不平衡的情况。下一阶段,还是要落实好“六稳”“六保”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的稳定恢复。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注意到,今天公布的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是984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降幅比前7个月收窄了2.5个百分点。再结合昨天公布的房价数据,整体仍呈现上涨势头。有分析认为,随着调控政策的不断从紧,房价会有硬着陆的风险,请问发言人怎样看待?另外,这对经济会有哪些影响?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关于房地产市场,大家一直比较关注。今年以来,在疫情冲击下,一季度房地产无论是投资、销售都出现大幅度下降。随着经济的恢复,房地产出现了回暖态势,前8个月商品房销售额已经转正,销售面积降幅也在收窄。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的冲击,政府没有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仍然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持续落实城市的主体责任,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总体稳定,这种定位没有变。 近期房地产的回暖,有前期疫情中一些压抑性需求释放的因素,也有金融增加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原因,引导了市场利率下行,中长期利率有所降低,客观上也降低一些购房者负担,有利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恢复。但是总的来看,无论投资还是销售状况来讲,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并没有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未来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随着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不断完善,保持总体稳定还是有基础的。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8月份工业生产出现积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水平呢?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应该说,8月份工业生产确实出现了积极变化,累计增速今年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从8月份生产的变化来看,主要原因在于需求对生产的拉动在提升,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工业生产加快。8月份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比上月加快了0.8个百分点。从行业面看,41个大类行业中实现增长的行业超过七成。从产品面上看,也有六成产品实现了增长,行业增长面和产品增长面都比上个月提高。 二是需求对工业相关行业的拉动增强。首先,随着投资的稳步回升,投资相关的行业增速保持较快增长,8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一些产品,比如载货汽车、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增长都在30%以上。其次是消费品制造业回升,随着居民消费的恢复,对消费品工业的带动增强。8月份当月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个月收窄0.3个百分点,这些说明投资和消费对工业的拉动在改善。 三是工业内部的循环改善。随着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改善,下游行业对于上游行业的带动增强。8月份原材料行业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月加快2个百分点。其中钢材产量增长11.3%,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8月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这个月增速都是明显回升的,这说明下游行业的恢复对于上游行业,比如能源、矿产相关的带动增强。 这些情况说明,需求对于工业生产的拉动以及生产内部循环都在提升。当然也要看到,工业生产目前总的来看还没有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不少行业和企业目前还是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下一阶段,还是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着力疏通产业循环,着力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促进工业经济稳定恢复。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我们看到,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2.6%,比上月回落33.1个百分点。我们想问,怎样进一步控制和稳定猪肉价格的上涨趋势?关于蔬菜价格的保障措施,怎样保证它的相对稳定?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关于价格问题,今年以来,价格的变动主要是受食品价格变动影响,最突出的还是猪肉价格变动。总的看,猪肉产能的供给稳步增加,前8个月,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近70%,相关规模化养殖也在稳步提高。8月份当月,从环比来看,猪肉价格小幅上涨,但同比回落比较多。 总的来看,在产能恢复的状态下,由于经济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秩序的恢复,市场需求增加,客观上带来猪肉价格环比上涨。但是由于去年同期的基数是比较高的,从去年8月份开始到四季度,整体上猪肉价格持续攀升,这导致了8月份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明显回落。总的来看,随着生猪供应改善、存栏量增加,猪肉价格有望保持稳定。后期虽然需求有所恢复,但是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关于您谈到的蔬菜价格,8月份当月蔬菜价格的变化主要还是由于一些地区汛情的影响,导致生产和储运受到影响,蔬菜价格同比涨幅扩大。但是总的看,由于蔬菜的生产周期较短,对价格的影响不具有可持续性,主要是短期影响。 综合这些情况,食品价格总体上将保持稳定,小幅变动是大概率事件。从全年来看,随着三、四季度CPI翘尾因素的回落,居民消费价格前高后低的态势比较明显。总的来看,居民消费价格会保持基本稳定。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 从先行指标来看,8月份制造业PMI为51%,比上个月略微下降了0.1个百分点,想请问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恢复进程在放缓?而且小型企业的PMI只有47.7%,位于荣枯线以下,您认为原因有哪些?具体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的问题?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关于制造业PMI的变化,PMI本身更多的是一个环比的概念,表示下个月比当月是好转还是恶化。如果多数企业认为下一期比当期改善,制造业PMI会高于50%。所以,从今年来看,制造业PMI连续6个月高于50%,就意味着大多数企业认为下一期比上一期要好。从短期看,月度之间的波动是很正常,但最重要的是看发展趋势。从PMI的变化状况看,随着经济的恢复,企业的预期是向好的。 近几个月,小企业虽然在恢复发展,但确实存在着小企业PMI低于荣枯线的状况。同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增强。从8月份当月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当中小企业的生产也在加快。后期推动小企业发展,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增加对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支持;另一方面要继续给予相关政策性帮助,推动小企业稳定发展。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疫情已经控制住几个月了,为什么当初预料的疫后报复性消费始终没有来?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有专家认为,当前经济复苏应重视通缩的风险,就是老百姓不敢消费,请问发言人怎么看?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其实您还是关心消费的问题。应该说,整体上看消费的恢复还是在稳步推进。特别是我们看到,这个月的餐饮消费,餐饮收入降幅比上个月明显收窄,说明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条件下,大家的外出餐饮消费愿望是在增加的。还有,由于出国旅游受到国际疫情的影响,基本停滞了,但是也带来一些国内的中高端旅游热度的增加,特别是一些比较热门的旅游景点,已经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应该说,消费的恢复是有基础、有条件的。随着居民就业保持稳定,居民收入增加,国内消费环境改善,特别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期消费还是有希望继续恢复的。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我们看到,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增长5.3%,请您评价一下港澳企业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应该说,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大陆和港澳的经济交流共进是在不断发展的,港澳企业到大陆来投资兴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港澳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从这个月的情况来看,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还是比较快,工业增加值增速在5%以上,这当中主要还是有很多港澳企业进行了主动调整,适应了经济恢复的进程。我们知道,很多港澳企业是从事外贸相关的行业,今年的外贸形势总体还是比较不错的,对港澳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一些好的机遇。相信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繁荣发展,未来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也会持续向好。谢谢。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了大家关注的问题,一起来看—— 8月份经济怎么样? 8月份国民经济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稳定复苏的态势,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 首次转正 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实现了年内的首次转正 ——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增速比7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增速实现由负转正。 首次转正 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市场销售由降转升,网上销售持续增加。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持续回暖 生活性服务业持续回暖 ——8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比7月份上升1.2个百分点。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呈现回暖迹象,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57.0%。 好于预期 外贸和外资增长好于预期 ——8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其中出口增长11.6%,都在继续改善。1-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00488亿元,同比下降0.6%。其中,出口110483亿元,增长0.8%,年内累计增速首次实现正增长。从外资情况来看,8月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了18.7%,比上个月还在加快。 继续好转 投资继续好转 ——前8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0.3%,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8月份环比增长4.18%。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2%,比1-7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3%、7.8%,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9.7%、18.2%。社会领域投资增长8.1%,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17.7%、11.8%。 总体稳定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8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81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203万人。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怎么样? 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影响,就业形势出现了比较大的压力。随着经济的复苏,就业形势总体在改善。 从城镇调查失业率情况来看:8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6%,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从新增就业的情况来看:前8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了781万人。 农民工: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这个月是5.4%,比上个月下降了0.3个百分点。 大学生: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874万。从过去的经验来看,7月份调查失业率是比较高的,因为大学生集中进入就业市场,到了8月份一般都会出现回落。 随着经济的恢复、稳就业力度的加大,就业保持稳定还是有基础的。 猪肉蔬菜价格怎样?未来还会上涨吗? 猪肉:猪肉产能的供给稳步增加,前8个月,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70%,相关规模化养殖也在稳步提高。总的来看,随着生猪供应的存栏量增加,猪肉价格将保持稳定。后期虽然需求有所恢复,但是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蔬菜:8月份当月蔬菜价格的变化主要还是由于一些地区汛情的影响,导致生产和储运发生变化,蔬菜价格同比涨幅扩大。但总的看,由于蔬菜的生产周期较短,对价格的影响不具有可持续性,主要是短期影响。 食品价格总体上保持稳定,小幅变动是大概率事件。总的来看,居民消费价格会保持基本稳定。 近期东北地区遭受了多轮台风的袭击,今年的粮食产量是否会受影响? 从目前情况来看,夏粮和早稻都实现了丰收,今年夏粮产量增长0.9%,早稻增长3.9%,同期夏粮和早稻合计比上年增产45亿斤。为全年的粮食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秋粮总的情况来看,全国各地秋粮生产的总体条件相对来说还是处于正常状态。如果后期不出现大的灾害状况,秋粮实现丰收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对于全年的粮食生产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五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库存是比较充裕的,应该说保持粮食稳定供应、满足国内需要是有基础和条件的。 未来消费的恢复是否值得期待? 随着经济的恢复,消费整体上也是在复苏的。8月份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0.5%,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结构升级态势在持续,8月份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商品零售额当中,化妆品类、通信器材类、金银珠宝类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 线上消费较快增长的同时,线下消费也在恢复。前8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了15.8%,比上个月继续加快。线下的消费也在稳步恢复,8月份餐饮收入下降7%,上个月下降11%,降幅比上个月明显收窄。 服务性消费也是在稳步恢复。从8月份情况来看,随着电影院限制的放宽,票房收入恢复接近上年同期的一半。其中8月下旬票房收入的增长接近去年同期的90%左右。 尽管当前总的消费增速仍然比较低,但是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未来消费的恢复还是值得期待的。 预计三、四季度经济增长会怎么样?比二季度有明显加快?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8月份加快到5.6%。服务业生产指数也在回升和提高。如果9月份这种态势能够延续的话,总的看三季度当季增速会比二季度有明显的加快。 从后期走势看,需求回升、投资加快、消费恢复对整个经济的带动在逐步增强。目前PPI降幅连续三个月收窄,说明这种需求对于生产的带动在改善。 另外,全年新增的减税降费大概是2.5万亿元,金融系统合理向实体经济让利全年是1.5万亿元,从下半年来看,这些为企业纾困的政策还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从生产状况来看,企业效益在改善,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了19.6%,服务业企业的利润降幅也在明显收窄,这些条件有利于经济的稳定恢复。
近期利空消息频出,使钢材市场承压。据金联创监测,钢坯价格开始加速下跌,眼看要跌破3400元/吨敏感关口,与最高点相比跌幅达90元/吨,前期收复的失地得而复失。 金联创认为,目前,原料价格难以推涨,且难以为型材价格提供支撑,钢厂的利润回归至理性空间将成为钢市常态。 价格“跌跌不休”的时候正是考验市场心理的关键时刻,一旦恐慌抛盘出现,市场出现踩踏行情的可能性较大。不过,目前行情继续走跌仍有些阻力,超跌之后,有低价采购者已经接盘。 从目前形势来看,预计短期内型材市场基本面仍然偏弱运行。对于后期市场行情,提醒大家关注如下几个方面:1、从期货方面来看,螺纹钢期货价格阴跌气氛已占上风,预计近期钢材期货价格回升压力较大;2、从供需方面来看,终端市场需求难有起色,商家心态较为悲观;3、从库存来看,随着钢厂复产,型材市场库存消化压力持续加大。这些均对钢材市场走势形成压制。 从贸易商反馈的情况看,市场成交仍较疲软。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型材现货市场成交不理想,业内人士应理性看待当前市场。
8月底,A股公司中报披露完毕。从行业上来看,上半年,业绩增长公司集中在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和电子等行业;从板块来看,中小科创板块业绩亮眼,科创板、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整体业绩同比增长,其中科创板公司超六成实现业绩增长。 市场人士认为,这主要与疫情催化和产业周期有关,去年科技企业已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下半年,随着经济持续复苏,以及金融支持力度不变,上市公司业绩将延续二季度走势持续复苏。 逾八成企业上半年实现盈利 单从二季度来看,上市公司业绩明显好转。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3973家上市公司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78万亿元,同比增长4.12%,较一季度提升11.92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1.016万亿元,同比下降12.21%,较一季度收窄11.09个百分点。 “从中报来看,实现盈利的上市公司数量较一季度而言有明显改善,一季度仅七成实现盈利。”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记者表示,但若细分至各个行业来看,可见分化态势,部分行业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业绩仍待改善,但也有不少行业在终端市场及供给端逐步恢复至常态的基础上,业绩表现得到显著改善。 从行业(申万一级)角度看,业绩增长公司集中在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化工和电子等行业,分别有212家、180家、158家和157家。从行业整体业绩来看,通信、农林牧渔、电气设备等行业业绩增幅靠前,行业合计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53.97%、182.08%、26.23%。 “医药和电子等行业公司业绩增长是比较正常的,本身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尤其是疫情期间大量的活动线上化之后,对这些行业利润反而起到了推动作用。机械设备行业的业绩增长跟新基建投资加速有一定相关性。”国海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负责人樊磊对记者表示。 “考虑到今年疫情的影响,一季度很多企业业绩负增长,上半年能有超过四成企业净利润实现增长,还是不错的,而且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出现明显回升,也是比较吻合的。”樊磊表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累计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2.8%。其中,二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8%,一季度为下降36.7%。 逾六成科创企业业绩增长 从板块来看,二季度科创板企业业绩继续回升,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业绩由降转升。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上半年,科创板、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2.29%、13.97%和8.53%。其中,科创板公司中超六成业绩实现增长。 “上市公司二季度业绩回暖,中小创及科创板表现尤为亮眼,科技板块的成长属性及业绩稳定性明显。”粤开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殷越对记者表示,一方面与疫情的催化有关,改善了行业的供需关系;另一方面也与产业周期相关。2019年年报业绩显示,科技股已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在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今年一季度企业盈利情况再度探底,库存周期被拉长,随着二季度国内经济的持续修复,科技股高弹性凸显。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回暖的过程中,后续受疫情影响有限的企业盈利有望持续修复。 樊磊表示,预计下半年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企业利润应该还会有较好的表现。“从目前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来看,7月份单月增速已经达到了19.6%,是非常好的迹象。整体来看,企业的收入在增长,而成本并不高,另外,金融支持政策如降息等对企业也有较大的帮助。” 李湛表示,从监管层表态“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在严格防控疫情反弹的前提下,全面恢复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来看,预计下半年金融数据将保持现有扩张速度,维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变。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势头延续,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下半年,随着疫情好转势头延续以及货币财政政策逐渐落地见效,中国经济仍将维持恢复性增长势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有望延续二季度趋势持续改善。”
横店东磁20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为了新项目能顺利打开市场,上半年公司就采取了超负荷接单的策略,从现阶段来看前期产能释放较理想。若市场开发顺利,将会逐步实现满产运转。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3.2%,不仅实现由负转正,更显著超出市场预期。这表明,在上半年政策托底、投资先行的主动应对之下,中国经济“内循环”的运行已经基本修复。展望下半年,两大新趋势料将为“内循环”按下加速键。 内需层面,此前一度落后的消费引擎预计将提速回暖,助力经济增速向长期中枢水平回归。与之联动,通胀溢价的调整以及产业盈利改善的迁移,将引领大类资产配置结构的再优化。政策层面,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降准、降息工具料将从三季度开始以小幅度、多频次的方式逐步落地。两大趋势交汇之下,下半年中国经济的韧性优势预计将成为全球市场的稀缺资源,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由此将维持高位,国际资本的长趋势流入料将延续。 二季度重回正增长,“内循环”开启加速度。从总量表现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二季度中国经济的实际同比增速为3.2%,不仅较快摆脱了一季度的负增长,同时也大幅超出彭博预测中值1.9%。其中,较之于一季度,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同比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降幅收窄7.6个百分点,表明二季度投资、消费两大内需引擎均积极向好,并且投资的修复明显快于消费。 从结构特征来看,得益于有力的疫情防控和复产的基本完成,曾在一季度受到最大冲击的第二产业,在二季度出现强劲反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二季度同比增长4.4%。由于部分防疫限制尚未解封,第三产业的反弹相对温和,二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速升至1.9%,未来仍有潜力可待释放。得益于产业增长的修复,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下行趋势。 总体而言,上述数据表明,经历上半年的积极调整,中国经济“内循环”的修复已经大体完成。而从4-6月的进出口数据来看,得益于全产业链的完备性以及领先的防疫优势,中国“内循环”与全球“外循环”的纽带依然坚韧。由此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内循环”有望进入加速期,增速预计将快步向长期中枢水平回归,在疫情时代下的相对优势将继续凸显。 新趋势之一:消费修复边际提速。回顾上半年,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报复性消费”迟迟未至,“报复性储蓄”却一度高涨,消费引擎对经济修复的贡献明显落后于投资引擎。从经济视角来看,展望三季度,三大因素有望边际加快消费引擎的回暖,巩固中国经济的“内循环”。第一,居民消费倾向反弹。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二季度居民的储蓄意愿停止上升,而消费意愿触底反弹。细分来看,未来三个月计划增加购房、旅游以及大额商品支出的居民占比同步提升。由此推断,此前受到疫情持续拖累的线下消费、服务消费以及耐用品消费,或将在三季度加快修复。第二,居民消费能力企稳。一方面,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1.5万亿让利”正在稳步落实,有望稳定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年初至今,中国股市跑赢全球其他主要市场,将通过“财富效应”为居民消费注入动力。其三,消费场景修“旧”迎“新”。随着国内防疫体系的持续改善,更多线下消费场景,以及跨地区消费路径,预计将逐步解禁。同时,国际服务进口需求的内流,预计将激活国内服务消费供给的新升级,进一步创造高品质的消费业态。由此,我们预计,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当月同比增速将在下半年延续反弹趋势,并大概率在三季度转正。 从投资视角来看,如果三季度的消费回暖如期而至,那么将在两方面引致结构性调整。第一,修正通胀溢价。受制于翘尾因素影响,三季度CPI同比增速预计仍将下行,但是得益于消费和猪肉价格的支撑,下降幅度预计将明显小于市场预期,由此改变的通胀溢价将牵动大类资产配置结构的再优化。第二,重心边际改变。在边际上,下半年经济修复的重心从投资转向消费。这意味着,较之于依赖投资需求驱动的上游产业,依赖消费需求驱动的下游产业或将获得相对更快的盈利改善,并由此向资本市场产生结构化的价值映射。 新趋势之二: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回顾上半年,1-4月,为了对冲疫情影响,货币政策的边际力度一度超预期,构成了疫情时代的政策“力度走廊”上限。5月至今,为了抑制套利空转,货币政策的边际力度显著减弱,构成了政策“力度走廊”的下限。基于近期央行的一系列政策信号,我们认为,下半年中国货币政策将逐步回归正常化:从规模来看,政策力度将在上述“力度走廊”的中部适时调整,年内货币政策最松、最紧的时期均已过去;从期限来看,短端的超额流动性投放将渐次退出,但是长端的“宽信用”将保持较高速度;从工具来看,结构性、精准化的直达性工具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总量性工具的规模将更趋适度。总体而言,经济基本面的稳步修复,叠加货币政策的回归常态,预计将使中美利差以及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在下半年维持高位。国际资本的长趋势流入有望在下半年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货币政策回归常态,传统政策工具的适度行动依然必要,其力度和节奏将受到两大因素影响。从内部因素来看,根据近期央行的政策信号,“1.5万亿让利”中由利率下行贡献的部分大概为9300亿。由此进一步拆解计算可知,若要实现这一目标,下半年预计需要1年期LPR下降至少15bp。由于在疫情压力下,LPR市场化加点的挤压空间不足,所以MLF利率的下降幅度预计与LPR大致相等。同时,基于2019年经验,考虑到金融体系资产负债管理压力,这一规模的LPR降息需要约1-2次全面或定向降准加以匹配。从外部因素来看,全球疫情仍在加速发酵,美国总统大选渐行渐近,美股与经济基本面的背离难以弥合。下半年,全球经济仍将面临公共卫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金融市场风险的相互激化,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国内的降准、降息工具需要平衡政策时滞和空间储备,预计将在三季度开始以小幅度、多频次的方式逐步落地。
引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以“六稳、六保”为核心的发展思路。在此背景下,信用债也迎来新的市场环境,在政府相关政策和市场发展的双重推动下,债券市场的整体发行量预计将有所提高。而新基建作为今年发展的重点,城投企业作为传统基建的主要承接主体,其未来表现引人关注。同时,与新基建相关的一些行业,也迎来利好局面。在债券信用分析中,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创新将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因子纳入传统信用评估体系,能够从非财务维度考察债券主体的潜在ESG风险。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从ESG视角出发,重点关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建筑,设备制造这几个重点行业的ESG表现。 一、时政热点:聚焦两会,新基建迎来风口 年初至今,新冠疫情在我国爆发,国内生产、消费、等经济活动大范围停滞,导致投资、消费、进出口下行,企业营收受到阻碍,违约风险上升;四月份金融领域对外资开放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全球市场受疫情影响仍然严峻,本月下旬美国22个州的33个城市爆发了动乱。如何在当前风谲云诡的环境中保持初心,稳住发展变的至关重要。 2020年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发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同以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未强调经济增长目标,而是提出了以“六稳”、“六保”为核心的工作重点,把“六稳”作为实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把“六保”当作求进之路上的目标,充分发挥我国在制度上的优势,保护我国经济在受到外部冲击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在扩大内需、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较去年增加1.6万亿元,同时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比例,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涉及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等 “两会”的召开翻开了我国经济逆周期新的篇章,中央政府杠杆率低,存在明显加杠杆的空间,宏观加杠杆显示出后续货币信贷持续供给与流动性宽松将会大概率发生。同样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冲击最大,作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中央把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放到突出位置。通过加大对企业金融支持、增加融资性现金流来弥补经营性现金流断流。在逆周期加码,社融放量的初期,根据以往经验来看,信用利差、等级利差与期限利差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收敛,市场上的违约风险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并不能表明企业自身的违约风险会有所缓解,关键是要看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与现金流状况,同样从非财务角度的ESG这一维度也能反应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 二、本月信用债概览 (一)宏观环境 从五月发行的不同期限国债收益率来看,其收益率均有所下降,其中一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化最大,是受逆周期加码与宏观经济环境下行影响所致。 (二)信用债市场 5月4日到6月1日,市场上信用债发行1053只,发行额为11969.58亿元,新增发行数目比上月减少691只,发行额比上月减少3422.78亿元,从类别上来看,短期融资券所占新发行面额比重较大为27.9%,同时金融债所占比重达到了27.64%,排名第二。从发行只数上来看同样也是短期融资券比重较大,达到了29.4%,而金融债数目占总数目的比重为6.26%。从行业上来看(分类标准参照证监会行业),五月信用债发债个数前三分别为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与综合类,其所占总数百分比分别为:23.85%、18.23%、17.35%。从地域上来看发债个数排名前三的地区为:北京、广东、江苏,其占总数百分比分别为:13.70%、13.22%、11.95%,北京以发行金额占比28.87%在所有地区里排名第一,从债项评级来看,新增信用债发行债项评级主要集中在AA+与AAA评级,发行只数也集中在这两个评级之间,期限上来看,新增信用债期限主要集中在1年期以下。 (三)信用评级调整 1、主体评级调低统计 截止到6月1日,本月共有6家发债主体评级被下调,民营企业占总下调个数的比重较大,材料与房地产行业中评级下调企业均为2家。 表2 发债主体评级调低统计资料来源:Wind,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整理 2、债项违约统计 五月市场上违约债项如上图所示,截止到6月1日,5月份共违约6只债券,发行规模共计37.5亿元,在这6只债中,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三只债发生实质性违约,所违约6只债券发行主体均属于民营企业,民企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环境下违约风险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从行业来看,违约主体涉及通信设备、电子元件、家用电器与综合类行业。 三、重点行业信用债与ESG分析 五月份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未提出今年GDP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国内经济发展也同样会面临难以预料的因素,因此在政策上重点关注“六稳、六保”,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近期热议的“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被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重大战略背景下,本节对截止到2019年第四季度,长三角地区AA+主体信用评级的484家发债企业ESG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按照两会提出的“两新一重”行业进行行业内梳理;所关注的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建筑业、设备制造业这四种行业。 从重点关注行业的总体ESG表现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设备制造业的平均ESG表现都略高于总样本的平均ESG表现,表明这几个行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综合信息披露水平较好,潜在的ESG风险整体较低。但建筑业的平均ESG得分明显低于总样本平均,这表明建筑业可能面临的ESG风险会更大,投资者需提高对该行业ESG风险的关注。 图1 重点关注行业ESG平均分与总样本平均分比较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无论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两新”,还是加强重大工程建设的“一重”都跟交通运输行业密不可分,在长三角地区主体评级AA+及以上的发债企业样本中一共有40家,从ESG总分上来看,长三家地区发债企业样本中均值为43.7,高于样本均值37.8分,但略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在中证800中均值45.0。从极值来看样本中最高分数与最低分数相差较大,样本中ESG分数波动较大,但从E、S、G的角度来说,样本的G(治理)分数跨度较大,其中的原因在于尾部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内部员工福利制度不明确,其中G部分分值最低的舟山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中显示净利润为-1.65亿元,G分值最高的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一季度财务报告中显示其净利润为16.67亿元。 在五月份中,交通运输业新增信用债57只,发行金额占比7.02%,相比于上个月发行125只相比,本月信用债发行量有大幅度下降,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行业在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公司通过发债的手段募集资金用以补充流动资金与偿还债务,进入五月以来,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居民出行率增加,公司流动资金压力得到缓解,因而发债量也有较为明显的下降。 (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行业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样也是“两新”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所包含的行业,样本中属于该行业的公司一共有6家,从ESG总分来看,公司分数差别较大,均值高于样本平均,但同样低于中证800上市公司同行业的平均表现。从E、S、G角度来看各家公司之间差别较大,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ESG分数最高,2019年年报中显示,其净利润为71504.68万元,浙江省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ESG分数最低,2019年年报中显示该公司净利润为-0.61亿元。将E、S、G分开来看,该行业在环境与社会责任方面表现较好,但在G(治理)方面分数短板较大,说明行业内公司在内部信息披露与管理方面所投入力度不够,公司信息披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五月份,该行业共发信用债63只,发债金额占总额14.36%,金额占比在全部行业中排名第四,与4月发债量111只相比有较大比例的下降,从债券类型来看,五月份行业内公司发债集中于一般中期票据与超短期融资债券。从投资者角度来看,经济下行期间,投资者会更偏向于选择短期债券而规避长期风险,公司角度来看发行中票与短融也能够降低公司融资成本。 (三)建筑业 建筑业作为“一重”中所提及行业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样本中所属建筑业的企业共97家。尽管该行业ESG平均值低于样本平均和其他三个行业,但其表现要优于中证800上市公司同行业公司,主要是因为样本内得分最小极值小于中证800的最小极值,公司ESG总分波动度也相对较低。但整体上,建筑业的ESG信息披露程度较其他重点关注行业低。而从E、S、G各维度来看,该行业环境与社会方面的得分情况较好,在治理水平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ESG表现最好的杭州市钱江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2019年年报中披露,去年净利润为45580.82万元,ESG分数最低的舟山海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去年净利润为26231.61万元。 从信用债发债方面来看,上月建筑业共发债191只,发债金额占比为18.52%位于所有行业中第一位,从债券类型上来看,行业所发债券集中于私募债、超短期融资债券与一般中期票据,其原因除了受限于经济下行环境下,发债企业对融资成本的考量,同样也由于建筑业发债企业更偏好于发行融资手段相对简单的私募债。 (四)设备制造业 设备制造业作为上游产业在产业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发展水平通常能够影响行业的发展速度,国家对设备制造业的投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节统计的长三角地区样本中设备制造业企业共计29家。从ESG得分情况来看,平均分数为42.2,较样本平均略低,对比于中证800上市公司同行业的均分则略高,表明长三角地区设备制造业中企业对环境,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方面较为重视。ESG方面表现最为优异的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19年净利润为1.14亿元,ESG方面表现最差的亨通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净利润15.60亿元,4月以来长期债务比大幅上升。 从该行业信用债发行情况来看,五月份共发行债券50只,发行金额占比7.54%,债券类型主要集中在超短期融资债券,主体形式上多为民营企业,也有部分公司选择发行一般企业债,其期限一般控制在5年之内。 四、总结 总体来看,央行允许宏观杠杆率上升并释放出宽信用积极信号,低利率环境下,信用债投资者可以适当做信用下沉,通过非财务指标ESG的参考能够更好的筛选出公司内部治理较好、供应链稳定的企业当作投资标的。同样,从企业角度来看,应当加强公司在治理方面的投入,优化内部架构,增强信息透明度,使得企业在面临经济下行的环境中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宽松的宏观政策也会对信用债发行人产生积极影响。实体经济方面,多种政策在推动企业债券融资,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民营企业的困境正在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