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融中集团董事长、融资中国出品人朱闪在“融资中国2020股权投资产业峰会”上表示,近半年来,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而沪深两市市值增速同比却在大幅增长。就股权投资市场而言,尽管管理规模同比增速仍在下降,但下降速度已趋平缓;由此,权益投资正在迎来高光时刻。“今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好的不好的,大家都感慨良多。如同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的当下,仍面临重重挑战却也具备直面的勇气。” 与此同时,市场变化也带来一些问题值得产业界深思,比如在“双循环”下,之前没有投资半导体、先进制造等新经济领域的基金管理人是否会临时改赛道和加赛道?传统企业是从头发展新经济还是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参与到新经济中来?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母基金专业委员会主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的实施能够包容、促成、催生私募绚丽多彩的交易结构,这一交易结构容纳了资本和具体投资对象之间千姿百态的需求,最后又把它放到IPO市场中实现,让公募能够接纳成制度性共识。 诺亚财富联合创始人、歌斐资产创始合伙人兼CEO殷哲表示,基金交易中也有不少难点,比如缺乏估值标准、投资条款谈判复杂度高、买卖双方需求无法有效对接、PE二级市场规模小、交易时间难掌控等。 “在中国经济减速和分化过程中,存量经济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表示,“这些变化导致了一系列分化,包括人口流向的分化、收入的分化、产业的分化、企业的分化,而在这些分化中会就产生了结构性的投资机会。”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因疫情影响,数字化、平台化、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与之对应的产业融合趋势下正在造就的新市场投资理念。在政府“双循环”背景下,新基建、医疗健康、大消费、线上行业的再次兴起,产业融合、产业并购等纷纷迎来新高潮,为投资人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新机会。
2020年8月12日,由观点地产主办的2020博鳌房地产论坛在海南启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地产远见:重启的世界”。 针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全球经济下行,但是分化迹象也比较明显。中国经济的放缓,同样也是分化问题。在此背景下,存量经济特征显现。存量经济主导之下,经济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人口、收入、企业等等,对房地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8月12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2020博鳌房地产论坛全体大会主旨演讲中指出,与收入分化相比,财富的分化影响更大。 李迅雷进一步指出,1%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财富占比,好多国家都是在20%以上。美国是接近40%,俄罗斯达到43%,印度也有31%,所以说贫富分化的问题,导致了我们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挑战。而且由于贫富差距过大,使得社会不满情绪在爆发,这样也是促进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纠纷。
7月7日丨在连日大涨之后,招商证券AH股今日走势出现分化,招商证券(06099.HK)大跌7.4%,招商证券(600999.SH)则继续涨1.61%。 招商证券宣布配股,建议每10股H股供3股,配股价8.185港元,较昨日收市价14.06港元折让41.79%,发行2.94亿股H股;同时亦建议A股10配3,配股价7.46元人民币,发行17.16亿股A股。
保险股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可谓惨淡。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收盘,保险板块年初至今跌幅为16.14%,在A股所有板块中排名倒数第二。而沪深300年初至今则上涨了1.64%。 大幅跑输大盘的背后,有来自疫情的影响以及市场对于长期利率下降对险企影响的担忧,同时也有部分巨头正处转型阵痛期,转型效果尚待检验的内因。 由于策略的分化,一季度,5家上市险企出现了业绩分化,尽管从4月及5月总体保费来看,疫情之后的复苏迹象已明显,但记者综合业内人士及分析师观点认为,复苏并非一蹴而就,二季度仍无法完全弥补新单保费与价值的缺口,预计分化仍将在半年报中延续,同时利率下降对于上市险企的上半年利润也将带来影响。 而对于保险股的估值修复,业内分析师则出现分歧。有人认为,下半年行业将进入修复期,保险股估值恢复可期;也有观点认为,上市险企负债端业绩较一季度将全面恢复反弹,但仍处于恢复过渡阶段,资产端不确定性并未消除,估值或将继续筑底。 保费回暖 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5月保费数据显示,前5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30.64亿元,同比增长5.54%,较前4月4.34%的同比增幅进一步上升1.2个百分点,行业累计保费增速在疫情后已进入回暖阶段。 来源: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梳理 从产寿险的保费情况来看,总体而言,财产险恢复得更快,从3月开始累积保费的同比增速就超过了寿险。平安证券表示,3月起,产险保费随着车险、政策性业务续保、企财险和责任险等招标的逐步恢复而放量增长。 而疫情对于寿险的影响显然更大,面对面接触的阻断使寿险最大的代理人渠道线下营销受阻,尽管各大险企都在想方设法进行线上化切换,但影响仍然很大,2月单月的寿险保费增速从1月的6.62%快速转跌至-23.73%,3月仍然是-0.31%的负增长,从4月才开始恢复正增长。数据显示,前5月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36.35亿元,同比增长2.89%,增幅较前4月进一步扩大。国泰君安证券分析称,5月寿险保费改善趋势延续,主要得益于代理人红利、新重疾定义修改背景下的老产品炒停,以及上年同期低基数三大因素。 上市险企虽然整体呈现保费复苏的趋势,但一季度的保费分化则延续到了5月。根据中银证券数据,2020年上市险企1-5月累计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差别较大,同比增长率较高的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分别实现32.1%及15.0%的同比增长率,而中国太保与去年同期寿险保费持平,中国平安则呈现-5.8%的负增长。 分化的背后是各家险企战略的不同。中国人寿由于去年10月就提前开始布局2020年开门红,春节前完成大部分年金任务计划,规避了疫情冲击。新华保险采取“先量后价”的策略,银保渠道趸交业务大幅发力。而平安寿险、太保寿险在转型推进下无法避免疫情的负面影响,体现出较大的业务压力。平安寿险的个险新单保费在前5月则依旧呈现-15%的降幅,但较前期跌幅已有所收窄。 分化或延续 一季度,几家上市险企的净利润和新业务价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分化,多名业内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这种分化将会在上半年持续。 平安证券表示,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开门红”的高增长将继续帮助其新单总保费增长,而预计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将呈现下滑态势。但其中,新华保险发力的趸交险种保单价值较低,因此预计除了中国人寿之外,主要上市险企的新业务价值均可能有所下滑。 同时,造成一季报利润分化的投资因素也被分析师认为将成为上半年险企业绩分化的一大重要原因。 长城证券认为,2020年上半年,权益市场波动较大,受此影响,一季度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投资端表现不佳,预计上半年权益市场波动将是导致险企业绩分化的重要原因。但总体而言,鉴于权益市场与险企投资收益的强相关性,长城证券认为权益市场二季度回暖有望带动险企2020年上半年投资收益增加。其中对于中国平安来说,由于是目前唯一一家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上市险企,而新准则对于金融资产的分类变化,使其净利润会随着市场情况出现更大的波动。 相对于上市险企内在战略以及投资节奏不同所造成的保费、投资或将出现分化的观点,多位业内分析师认为,上半年利率下降的外因将对险企的利润造成一致向下的影响。 2020年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月的3.1%左右快速下行至4月的2.5%左右,降幅超过60个基点,5月有所回升,截至6月19日升至2.88%。但根据平安证券计算,10年期国债收益率750均线截至6月19日为3.36%,较上年末下滑10个基点。 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750日均线通常在险企进行传统险准备金计提时充当分母中的折现率,而当收益率下降,分母变小,需要计提的准备金就变多。 这一不利因素在今年的一季报中已经有所显露。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分别在一季报中披露了由于折现率造成的对利润的影响,利润分别减少53.31亿元及19.35亿元。因此,多名分析师预计险企将加大准备金计提,从而导致当期利润下滑。 估值何时修复? 保险股经过上半年的糟糕表现之后,估值已处于低位,而估值水平何时能够修复就成了市场最为关注的一点。 从业内分析师的观点来看,大多数分析师认为目前保险股估值已在低位,当前股价过度悲观,但也有分析师认为估值修复仍待时日。 综合业内分析师观点,支持估值修复的主要因素包括:目前疫情正在缓解,保费和新业务价值均在改善,保险的长期需求未变,下半年将会迎来新单保费的提升;下半年宽信用为主基调,长期利率再次快速下行的概率不大;大型险企均在增员提质,代理人渠道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权益市场回暖,超长地方政府债等供给放量将会有利于险企投资。 中银证券从下半年重疾定义及配套发生率修订结果将出台的角度来看,认为这将在短期内促使险企“促销”原有旧产品,使单月保费环比增速提升。长期来看今年则会成为保险行业产品切换年,各家保险公司均在观望下半年重疾修改情况,并且推出相匹配产品,预计下半年新单提升迅速。 不过,也有分析师持有不同意见。中泰证券分析师就表示不认同“随着疫情缓解,代理人队伍将快速恢复”的市场观点。根据其调研,险企大部分线上增员来源以老客户为主,且入职后线上培训效果较差,产能增量无法弥补老代理人脱落的损失,且4月以来大部分公司重心仍在追业务缺口,高质量人力战略落地不如预期,因此下半年个险渠道可能依然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状态。
精彩观点: 疫情加速了全球经济衰退的步伐,这次疫情的持续时间要比大家预测的要长。 虽然降息、无限量的释放流动性,这些措施的效果对于股市是有利的,但对整个经济的复苏所起的作用仍非常有限。政策没有办法阻止全球经济衰退的趋势。 存量经济的结构性分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人口和区域经济的分化、我国居民收入的分化、新旧动能转换的分化、企业的分化。 关注人口和货币净流入区域的投资机会。浙江的人口净流入量超过广东,成为整个中国人口净流入最多的省份,浙江的经济体量在全国的排名大概是第五位左右。广东是第一位,其人口基数几乎增加了两倍。 资产配置方面看好黄金、房地产、利率债的投资价值。结构性分化之下,股市的投资风险会越来越大,要做到“抓大放小”。 6月23日上午,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先生发表主旨演讲《经济分化背景下的存量改革与投资机会》,针对当前经济领域出现的分化现象,以及后疫情阶段的存量改革与结构性投资机会分享最新观点。 以下为李迅雷演讲实录: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经济分化背景下的存量改革与投资机会,整体内容分4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疫情加速了全球经济衰退的步伐。这次疫情从1月末突然暴发,到现在已经持续了5个多月的时间。截至目前,可以说中国的疫情控制得非常好,整个东亚(控制的)也还可以,但是欧美地区就呈现急速蔓延的趋势。虽然到现在为止,欧洲的疫情基本上得到控制,美国的R0(传播系数)也降到0.9,但美国的疫情仍然处在平台期,还没有显著的下行。此外,像拉美、印度等地又相继暴发,这些地区目前基本处在失控的状态。所以以此来判断的话,这次疫情的持续时间要比大家预测的要长,尤其像拉美、非洲、印度这些情势失控且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疫情继续蔓延的趋势还会延续下去。 实际上,即使没有疫情,全球贸易也处在一个下行的趋势当中,其增速要低于GDP的增速。而疫情的到来则使得全球经济停摆,加剧了全球经济衰退的趋势。通过数据来看,我们5月份的外贸出口出现了负增长,向德国的出口贸易额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应对疫情,我们采取的手段还是有限的。欧洲、美国、日本,都是通过降低利率水平或者采取无限量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现在的利率已经处在历史低位了,像欧盟、日本的利率本身就是负的,美国利率经过两次的调整之后,现在也是零利率。目前稳经济所采取的大规模放水措施,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比如美国今年的财政赤字率估计会达到15%以上,二战后最高。 虽然降息、无限量的释放流动性,这些措施的效果对于股市是有利的,但我认为,其对整个经济的复苏所起的作用仍非常有限。二战以来,美国的贫富差距在不断地扩大,现在已经处在一个极度分化的趋势当中。所以我们看到最近美国由黑人反歧视运动引发的全国各地的游行示威,甚至“打砸抢”事件,背后的原因还是经济的分化、贫富差距的分化、居民财富收入的分化。比如1%的人拥有50%的财富,这种社会必然导致不平衡。 我们看到历史上每一次美国的暴乱都与低利率相关,每当利率不断下行或者处在历史低位的时候,就发生了暴动。为什么呢?因为经济下行触发了利率的下调和失业率的上升,激发了人们对社会的反感情绪。所以全球经济原本的衰退曲线是比较平缓的,而疫情的到来改变了衰退曲线的斜率,政府采取各种政策的目的是让陡峭的斜率再平缓一些,但是政策没有办法阻止全球经济衰退的趋势。 那么全球经济从二战以来已经经历了75年的迅猛发展,每个阶段都拥有一个领跑者,起初是美国,后来是日本,现在则是中国。但是中国经济现在的增速也在放缓,那么下一个领跑者是谁呢?有人寄希望于印度来领跑,但是印度的经济体量只有中国的1/5,其经济增速比现在的中国还要缓慢。因此在当下全球经济没有“热点”(领跑者),且全球的结构性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经济衰退恐怕还是难以避免。所以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可能会步入一个低增长、高震荡的阶段,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地缘政治的冲突等等可能成为将来的一个常态。同时,中国也面临着逆全球化、去中国化的压力。 第二部分我想讲的是,中国越来越明显的存量经济特征。我们看这张图体现出我们的经济增速目标在过去10年中的每一年都在下调,2020年我们没有提及GDP增长目标,这是由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但是拉长时间轴来看,为什么过去十年的GDP目标在不断下调呢?原因在于我们的经济力量越来越大,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也显现出来了。所以增量的部分对存量的影响越来越小,这也就是我所讲的,中国的存量经济特征越来越明显。 存量经济与增量经济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存量经济的特征是“此消彼长”,而增量经济的特征是各行业欣欣向荣、大小企业都有盈利空间。 存量经济更多体现在结构性分化方面,这种分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个分化是人口和区域经济的分化。当中国经济步入到减速阶段的时候,对应的就是人口的老龄化。经济增速的下滑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一体现为一种数学现象,即分母越来越大的时候,分子对分母的影响自然在变小,这是为什么增速会放缓;其二则源自社会发展的客观现象,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率在不断的上升,当经济减速之后,并不是中国所有的地方都有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而是会出现地域分化与不均衡。所以总体来看,人口是往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2019年的显著特点是浙江的人口净流入量超过广东,成为整个中国人口净流入最多的省份,浙江的经济体量在全国的排名大概是第五位左右。广东是第一位,其人口基数几乎增加了两倍。 为什么浙江的人口流量那么大呢?显然它的经济的亮点更多,投资机会更多,新兴产业发展更快。我们看到杭州的人口也超过了深圳,这体现的趋势就是人口正在往浙江和长江三角洲一带流动。同时,深圳排名第二,说明第二个人口流入大方向是往珠江三角洲流动。 那么哪些地方的人口在流出呢?总体来讲是“三北”,东北、西北、华北。所以经济的此消彼长是非常明显的,将来经济的发展的重心也会随着存量经济下的分化越来越明显,与此相关的是我们的城镇化率的上升的速度也在下降。过去城镇化的进程每年大概要增加1.4个百分点,现在则已经降到了1个百分点,在今后几年可能还会继续降低。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农民工进城的数量在逐步的减少,由于人口的老龄化,流动人口数量也在减少,从2012年到现在八年时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净减少了2800多万。所以我们不要给予城镇化过高的期望,与此相对应的是要关注“大城市化”,更多的人口往大城市流动,往省会城市、经济发达的这些热门城市流动。所以中国城镇化率增长幅度放缓,但是大城市化的进程方兴未艾,这也与我们的人口分化和区域分化是相关的。 第二个分化是我国居民收入的分化。这一方面是要引起我们大家重视的,因为这种分化对于我们的消费是不利的,对于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整体来看,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正处于逐渐缩小的趋势,这是个好现象。 但另一方面,高收入阶层和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 举个例子,从2016年到2019年,中国高收入组的收入增长是29%,而中等收入组的收入增长只有19%,差距进一步扩大。这表现在我们的消费领域就是,奢侈品的消费非常火爆,但是我们整个社会零售品的消费增速却在逐年下降。放眼长期则会带来经济动能的下降。因为中国经济也步入到消费主导的阶段,消费的主体是中等收入的人群。如果说人们的收入增速放缓的话,消费也会受到相应的负面影响。 比如整个汽车行业的销量是在下降的,但是豪华车的销量却保持正增长。我们疫情期间,欧美奢侈品消费总额降低了20-30%,而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总额上升了30-50%,这也就表明了收入分化导致我们的消费领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扭曲。 第三个分化,我认为是好的分化,就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分化。新兴产业发展非常迅猛,传统产业增速放缓。增速最大的还是信息传输和软件,增长了18.4%。 反观我们的房地产行业去年增长了3%,包括像建筑业等等都是处在一个比较低位的增长区间。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结构性的问题,比如传统产业增速的下降,会带来传统产业从业人员的就业压力,虽然新兴产业也可以解决就业,但是两个群体的人数相比是不对称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GDP上升一个百分点,我们的就业可以增加200多万;但如果GDP下行1个百分点,我们的失业会增加300多万,因为失业的是传统产业,新增的就业往往来自新兴产业,所以产业分化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第四个分化是企业的分化,产业往头部集中,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在不断的提升。 比如大家多数所熟知的家电行业,三大巨头的市场份额在明显上升,格力、美的、海尔。房地产领域也是如此,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这对提高企业的效率是有好处的,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提高了,而中小微企业对于就业的带动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总体来讲,分化是存量经济下的一个特征,分化导致了优胜劣汰,也提升了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是它的副作用就是对我们就业会带来一定的压力。实际上,西方社会的分化早就发生且体现在了资本市场上。 我统计了过去11年当中,也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之后,中美股市的表现差异。美股以纳斯达克为例,截至目前达斯达克已经有4000多家上市公司退市了,现在剩下的是2800家上市公司,这2800家上市公司在过去11年当中的涨幅的中位数只有33%,非常之低。但涨幅最大的前10%的股票也就280家上市公司,它的平均涨幅达到了19.6倍,接近20倍。而这些股票所占的市值要占到整个纳斯达克的总市值的50%。 这就是典型的28现象,中国的未来股市也是这样,涨的股票是少数,但是它们市值大、权重大,对指数的带动作用会非常明显。未来股指上涨是必然的,但是并不等于所有的股票都会涨,可能绝大部分股票都涨不了,甚至还会下跌。 第三部分要讲的就是我们该如何应对。我们前面提到了存量经济下的分化有弊有利,从应对方法来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治标不治本的,我们还要通过改革来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的问题。 而在投资方面,我们怎么来配置资产?首先我还是看好黄金这个避险工具。在过去50年间,黄金的涨幅是领先于其他类的资产。黄金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货币的超发,尤其是美元超发,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使得美元跟黄金脱钩,从此以后美元的涨幅就明显的加大。美元的含金量在过去50年间平均缩水了97%,而其他货币又较美元平均贬值90%。 黄金有两大功能,一个是作为避险工具来应对经济衰退,来应对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下降,此外黄金天然是货币,具备投资功能,其他货币泛滥之后黄金虽然也上涨,但是它的上涨幅度远不及货币的超发的幅度。 第二类看好的资产是大家都普遍关注的房地产。很多人都在问未来货币的超发以及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会陆续的不断的宽松,我们应对贬值是不是可以配置房地产?我前面也讲到了,中国已经出现了四大分化,房价的决定性因素还是与我国人口的流向和货币的流向是相关的。 所以我认为无论房地产也好,还是股市也好,它更多的是表现为结构性的机会。也就是说在过去这些年当中的话,政策覆盖了全国的所有的土地,所有的领域,所有的区域,但是不可能每个区域都会发展得非常好,而是分化的。 过去我们喊得比较多的是一些大范围的振兴,比如说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现在来讲的话,我们更加强调的是一体化,比如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然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等。我想这些是政策上追求平衡,但现实却不平衡的。 既然现实中不平衡,我们则要追求投资的精神。比如在长三角地区,我前面也讲到浙江是发展最快、人口流入最多的,所以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杭州湾的湾区;珠三角整体发展也很快,但珠三角发展最快的地方是粤港澳湾区,比如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这些城市人口是净流入的,而那些广东省的其他那些城市,尤其在粤西、粤北的人口都是净流出的。如果要配置房地产的话,要配置未来5年到10年人口净流入的地方,或者是资金净流入的地方,或者是产业的发展非常迅猛的地方。 现在投资应该从面找到线,接下来的话要从线找到点,找到哪些点是值得投资的,因为分化是必然的。像美国也存在“铁锈地带”,经济往热点城市集中的特征非常明显。所以我们进入到一个存量经济时代,分化时代一定要精准投资。 第三类资产配置我看好利率债,虽然近期利率债的价格再次出现了下调,主要原因是大家对于宽信用的预期,认为利率降不了多少。不过在我看来利率还会继续降低,因为经济还在往下走,全球大衰退的局面也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所以利率债这类资产是值得配置的。 股票市场方面,我们要看的更加长远。我也多次提过股市是结构性机会,不可能迎来一个全面普涨的大牛市。A股的退市率只有美国1/10,这是一个非常低的值,而接下来会有一批股票退市,因此投资风险也在加大。所以要关注到好的行业,尤其是那些新兴的有前景的行业,要加大配置力度;同时要抓住头部投资机会,简单来说就是抓大放小。 过去我们看好小市值的股票,因为认为小市值股票有壳资源,在注册制之后退市率会上升,“壳”会越来越不值钱。A股总体会与欧美市场越来越接轨,大市值股票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总结来说,寻找投资机会要具备三大思路,第一要明确产业发展的趋势、方向;第二要理清政策导向,即政策在主张、提倡、支持什么;第三要关注企业的分化机会。在这个分化的时代,改革在同步推进,结构在转型,我们的资产配置也要顺应这样的趋势。 以上是我的报告,谢谢大家。
摘要 【李迅雷:四大分化趋势蕴含新投资机会 金价明年将创新高】目前正处在全球货币泛滥的时间窗口,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经突破7万亿美元。黄金价格的波动往往是间歇性的,从2011年至今,走了一个U型,2018年在1200美元/盎司的平台上突破,2019年在1500的平台上突破,2020年有望在1900的平台上突破,创出历史新高。(巴伦) 6月18日,《财经》杂志和《巴伦周刊》中文版联合举办了以“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重构新机遇”为主题的“财经·卓见”线上论坛。与会嘉宾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分享了他对于全球和中国经济复苏以及大类资产配置问题的看法。 在全球经济复苏形态问题上,李迅雷不认为全球经济会在疫情后迎来强劲复苏,中国政府也没必要追求一时一地的“V型”、“U型”复苏,更多还是应该考虑通过改革来解决那些基本的结构性问题、社会问题,把GDP“V型”反转当作一个目标本身就是不明智的。 在谈到大类资产配置时李迅雷表示,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中国经济,都处在一个分化的阶段,中国经济正在从增量主导变成存量主导,并出现四大分化趋势,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一趋势来进行大类资产配置。他认为,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权益类资产投资回报率提升,而黄金作为应对货币泛滥、经济动荡的投资品和避险工具,价格明年可能创历史新高。 以下是经过编辑的李迅雷发言实录: 我讲的主题是“分化时代的资产配置策略”。 对于这一轮的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我的基本结论是,它不仅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下行步伐,还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分化趋势,虽然近期美国股市涨得很好,但我不认为全球经济会出现一个很强劲的复苏,它只是一个反弹而已。 没有疫情之前,全球经济是怎么样的,之后还会是怎么样,因为这是大势所趋,在诸多问题没有因为大量印钞而解决的背景下,疫情只是影响了趋势的斜率。现在有些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疫情一结束,全球经济似乎就重振旗鼓了,这从逻辑上讲是不成立的。 到目前为止,美国的疫情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拉美、南非、印度等国也还是在失控当中,疫情形势比大家预期的要更加严峻。在这样一种过程当中,全球化供应链受阻,产业链也受阻。我们可能在传统制造业方面遇到了压力,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线上服务增加了,所以也是出现了新旧动能的剧烈分化。 另一方面,我看中国政府在拉动经济的刺激政策方面也远不如美国政府豪爽,说明我们对待经济增长的态度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政政策上面更加注重细水长流,把钱用在刀刃上,不追求一时一地的“V型”或“U型”复苏,更多还是应该考虑怎样来通过改革来解决那些当前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社会问题,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政策的着力点所在。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把GDP“V型”反转当作一个目标,本身就是不明智的。 从总体来说,全球化的进程肯定是要告一段落,即使没有疫情的话,全球贸易的拐点在2008年就出现了,我是用全球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全球化水平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还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出现了不平衡,这是一个核心的原因。 比如说,前段时间美国由于一位黑人被过度执法导致死亡,引发了骚乱,这个事件从表面上看是种族歧视问题,背后其实就是一个贫富差距过大所导致的阶级矛盾,美国的财富分化已经是非常明显了。如美国1%的人拥有的财富占比接近全国家庭财富总额的40%,10%的人手中拥有的财富占到全国所有家庭财富的70%。 这些问题使得了社会不平等,社会矛盾加剧容易导致了动乱。所以未来全球经济终究步入到一个低增长、高震荡的状态,这种状态要改变很难,因为分化问题很难改变,就像王忠民理事长所讲的全球分工是不能逆转的一样,同样道理,分化现象也很难改变,除非发生战争。 我们正在经历的是全球长达75年的和平期,长期和平期意味着长期以来游戏规则不变,阶层被固化,经济结构扭曲,而且也固化了,这些问题使得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结构性问题可以通过改革来解决,但改革会触动利益,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所以分化现象可能还会延续下去。 反过头来我们再说说中国,我觉得中国也是处在一个分化的阶段,中国经济正在从增量主导变成存量主导,我看到了四大分化趋势。 一是区域与人口分化。区域与人口分化反映了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结果,所谓的生产要素,是指人口、资金、土地、技术、信息等等。人口的流向变化和区域的分化还是比较市场化的,对投资或资产配置来讲也是机会所在,如中国居民家庭的第一大类资产就是房地产,房地产涨得多的地方,基本上就是人口净流入的地方。 比如说浙江,2019年人口的净流入量达到85万,首次超过了广东,同样,杭州人口净流入量超过了深圳。人口净流出的地区基本都是北方为主,像山东、黑龙江,简言之,就是东北、西北和华北,整体都是净流出的,故从分化角度看,可以对房地产投资有指导意义。 第二,收入分化。收入的分化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对于消费主导的经济体而言,会导致消费不振和扭曲。前段时间总理也讲到了,后来国家统计局也进一步作了解释,即中国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分五等份,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组占家庭户数的40%,对应6.1亿人口,月收入只有1000块钱左右。在居民总收入相对稳定、增长率确定的情况下,低收入者的收入越低,高收入者的收入就越高。 这就导致我们消费增速下降,因为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主体是中低收入阶层,此外,还导致了消费品消费量的分化很大,奢侈品非常热销,可选消费品不振。从去年到今年,食品饮料行业中的一些名牌类的上市公司涨幅还是非常惊人,这从收入的分化中也可以获得与之一致的逻辑。 第三,产业分化。前面王理事长也讲到了,像特斯拉、苹果产业链等相关公司都在高增长,中国呢,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压力非常大,而新兴产业,主要还是以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主,像华为产业链,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如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成长势头很猛,今后还会发展会很快。 这种分化会促使投资者在资产配置结构中加大配置新兴产业的权重。 产业分化在美国也一样显著,美国股市虽然涨得很多,但是它主要是靠成分股中的头部企业股票在涨,它的综合指数,即所有行业的全体上市公司指数其实并没有怎么涨。以美联储6月10日发布经济预测后两日的跌幅为例,能源、耐用消费品、金融、汽车、资本品(包括航空业)、运输等盈利受疫情影响明显的行业跌幅居前,而食品零售业等必需消费品行业在欧美股市全线暴跌的行情中,跌幅中位数仅为-2.8%。相对稳定的盈利预期为股价提供了较强的安全边际。 在经济恢复的不确定下,企业盈利预期的波动性加大也会拖累美股市场表现。从中长期来看,美股分化仍将加剧。我专门统计过过去11年美国纳斯达克2800家上市公司,涨幅前10%的公司,过去11年累计涨了20倍,市值也达到了50%的占比,所有股票按涨幅排序,其涨幅中位数只有36%,即一半股票在过去11年当中没有什么上涨。 标普500也是如此,每年在标普500成分股中选取对指数收益率拉动最大的10只股票,2015年至今前10大股票对指数的合计拉动每年均在40%以上,即标普500成分股中2%的股票贡献了指数至少40%以上的涨幅。且每年的10大股票名单是高度重复的,亚马逊、微软、苹果等公司反复上榜,马太效应明显。 所以说新兴行业崛起的趋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如果要做资源配置,我觉得还是配新兴产业,因为我们不排除未来全球经济会发生衰退可能,会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但就新兴产业的成长性而言,它可以覆盖这种系统性风险所带来的估值下滑。 美国股市在3月份出现技术性熊市,在3月份以后大幅反弹,又是技术性牛市,你会发现涨得多的都是新兴产业,那些受影响大的,像航空、酒店、餐饮、服务业根本没怎么涨,这个现象表面上看起来是印钞流动性泛滥所带来的上涨,实际涨跌幅上看,还是理性的,上涨的大部分都是新兴产业,如纳斯达克指数创新高了,传统服务受疫情影响较大,跌幅也较大,股票市场还是体现出产业的分化。 第四,企业分化。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优胜劣汰。在增量经济时代,船小好掉头,所以小公司给予比较高的估值,今后来讲的话,小公司机会越来越少,因为行业的集中度在提升,头部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高,比如说像家电行业,现在三大巨头,工程机械行业现在也是三大巨头,房地产行业四大龙头企业的份额在疫情后提高了10%,这也是非常惊人的现象。 故资产配置应该向头部企业集中,抓大放小。而且对于中国来说,行业的集中度还是偏低,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是远远不够的,今后还会进一步提高集中度。这对我们权益类资产配置还是有帮助的。 最后,我简单来概括一下我的观点: 第一,全球经济还是在往下走,而且不排除发生信用危机的可能性。无论是中国也好,还是欧美也好,都要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作为一个避险类资产,贵金属黄金作为准货币资产还是可以考虑的。 我觉得明年的黄金价格有可能创历史新高,无论从投资角度也好,从避险也好,黄金具有投资和避险的双重的特性,它作为一个投资品用来应对货币的超级泛滥。从1929年至今,美元纸币增长了330倍,而美国经济实际增长了16倍,黄金存量只增长了6.7倍。从1971年开始算,美元规模增长了21倍,美国经济实际只增长2.7倍,黄金只增长了1.1倍。同时,黄金作为避险工具,则用来应对资本市场可能出现的巨幅波动。 目前正处在全球货币泛滥的时间窗口,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经突破7万亿美元。黄金价格的波动往往是间歇性的,从2011年至今,走了一个U型,2018年在1200美元/盎司的平台上突破,2019年在1500的平台上突破,2020年有望在1900的平台上突破,创出历史新高。 第二,宽信用政策虽然合乎逻辑,但实际操作的难度较大,在经济增速下行是大趋势,松货币还是会继续,故利率还是会往下走,需要降息,债市慢牛行情就没有结束,还是可以继续配置。 第三,房地产随着人口分化,也会发生一二线城市房价走强,三四五线城市房价走弱的现象。追踪四大流的变化:人口流、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如果这四大流均强的城市,其房价一定非常坚挺。四大流变化带来的是房地产投资的结构性机会。 今后几年,中国房价估计不会出现系统性、大规模的下跌,一是高层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因城施策,防止房价大起大落;二是在货币政策上,还会继续用宽信用和维持M2高增长作为支持,降息空间仍在。 第四是权益类资产,如何配置呢?我前面讲到的四大分化趋势,应该根据这四大分化趋势来配置资产,从产业趋势看,寻求高成长行业的投资机会,从企业分化角度看,要寻找头部企业,从政策导向看,可以配置政策扶持的行业。(文中所用PPT由李迅雷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