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端跌到谷底的滋味是什么样的? 德国电子支付巨头Wirecard今年的境遇或许可以为“童话破灭”做一个完美的诠释,而其高管的亡命更是让人感觉仿佛小说情节走进了现实。而该丑闻的牵涉之大,涉及知名投行、基金,乃至德国政坛。 今年6月,接受审计的Wirecard被发现19亿欧元(约合157亿元人民币)现金余额下落不明,最终公司承认这19亿欧元根本不存在。 随后,该公司有高管迅速逃亡并销声匿迹,也有前高管悄然殒命。巨大的财务“黑洞”是如何被粉饰的?真相的调查可能需要耗费数月时间。 德国证券交易所表示,计划本月晚些时候将深陷财务欺诈丑闻的支付公司Wirecard从德国蓝筹指数(DAX30)中移除。据悉,DAX指数的新成份股将在格林尼治时间8月19日20时公布,并将在8月21日德国股市收盘后生效,这也将是Wirecard留在DAX指数的最后一天。 至此,曾经童话般兴起,被视为德国金融科技界未来之星的Wirecard神话将就此画上句点,甚至成为了德国金融监管抹不去的污点。丑闻持续发酵,让前不久宣布参与明年总理大选的现任德国财长肖尔茨的选举之路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童话故事”般的辉煌发家史 Wirecard于1999年成立,2006年年底推出互联网支付服务,允许用户通过在线注册Wirecard账户来开户。注册用户可以利用Wirecard服务来进行现金、银行卡支付、转账付款,电汇及本地汇款等各种支付活动。 在亚洲电子支付兴起后,Wirecard首席执行官马库斯·布劳恩(MarkusBraun)发现商机,大举进军亚洲,先后在迪拜、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地设立了子公司。 这三家子公司为Wirecard贡献了超过八成的利润。 2018年,Wirecard取代了德国商业银行,加入了德国DAX30指数。此后,该公司在巅峰时市值一度达到240亿欧元(约合1977亿元人民币)。去年4月,Wirecard还得到了孙正义的日本软银集团提供的10亿美元(约合69亿元人民币)投资,以帮助其进入韩国、日本市场。 去年9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也曾向业界推荐过这家支付公司。当时,在中国新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前景下,Wirecard曾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首家进入中国支付清算业的德国公司。随后在去年10月,Wirecard便公告称以至多8070万美元(约合5.5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入股收购商银信支付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商银信”)所有股份,交易后持有商银信的80%股份,并在两年后以期权认购剩余的20%。 不过,今年4月30日,商银信已收到中国央行的巨额罚单,因挪用备付金、擅自中止支付业务等16项违法行为被央行罚没合计1.16亿元,是中国支付行业迄今为止收到的最高额罚单。天眼查信息显示,Wirecard目前仍对商银信拥有9.36%的股权。商银信公司则因违反财产报告制度在6月2日被最高人民法院公示为失信公司,公司及其创始人林耀被法院限制高消费。 与此同时,远在德国,Wirecard精心编织的财务报表也被人撕破了伪装。 财务丑闻掀起金融风暴 今年6月,Wirecard被曝出财务丑闻,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称无法核实该公司存放在菲律宾银行中的19亿欧元现金,两家菲律宾的银行随后声明称该公司并不在其客户名单中,Wirecard提供的两家银行相关文件和凭证均系伪造。 此后,Wirecard不得不宣布下落不明的这19亿欧元现金余额根本不存在。 仅仅一周后的6月25日,Wirecard向法院申请破产,更被曝出欠下近40亿美元债务,公司的股价一周跌去97%,包括CEO和COO在内的公司高管离职。 慕尼黑国家检察官办公室发言人称,Wirecard前高管涉嫌与他人合谋,通过伪造业务来夸大公司收入,造成了该公司颇具财务实力的假象,也使其成功融资32亿欧元(约合264亿元人民币),是一起“商业团伙欺诈”行为。 在资本市场,美国的“安然事件”早已成为会计造假的著名案例,今年瑞幸咖啡的22亿元人民币虚假交易也令外界惊愕。Wirecard的19亿欧元造假规模,相当于4倍的安然、7倍的瑞幸,已然成为德国的一大财务丑闻,引发人们对现任德国财长肖尔茨监管下的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的质疑。 事实上,早在去年1月,就有消息称德国金融监管局收到匿名举报人关于该公司违规行为和财务问题的举报,并展开调查,但德国金融监管局随后采取罕见举措,禁止做空Wirecard的股票,以减小这些指控造成的损害。这是德国历史上首次官方禁止做空单一股票,在全球范围也属罕见。 随着今年6月Wirecard财务丑闻的曝光,德国金融监管局也最终报告Wirecard涉嫌操纵市场。监管局局长出面道歉,称该局是应为Wirecard的“彻底灾难”负责任的机构之一,但同时也就该机构前所未有的卖空禁令做了辩护。他说,当时该机构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发现了可能的市场操纵的迹象,包括内幕交易。但德国政府近日披露,有1/5的金融监管局员工自去年起至今年6月前——正是针对其的调查进行期间——发生了异常的大额Wirecard股票交易。 目前,Wirecard股价跌至1.21欧元,软银10亿美元投资损失超95%,购买的Wirecard债券的共同基金和退休基金现在面临巨额损失。软银之外,该丑闻还牵扯到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集团(BlackRock)和欧洲机会信托基金:前者持有Wirecard股份达5.57%,后者至5月底对Wirecard比例持股达基金总金额的10.34%。 此外,其他多家国际知名投行、基金也被卷入其中。据Wirecard公司披露,高盛、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花旗、法国兴业银行等都是Wirecard的主要机构投资者。在丑闻被揭发的前一天,美国银行还增持了Wirecard公司0.28%的股份。德国商业银行更是因Wirecard造成的巨额损失,而放弃了全年盈利目标。 目前,两大信用卡机构Visa和万事达已准备终止与Wirecard的合作。一旦合作终止后,Wirecard将无法使用Visa卡及万事达卡网络处理支付交易,这会对其业务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据慕尼黑检方估计,在Wirecard丑闻及破产案中,银行和投资者估计蒙受损失30亿欧元。 公司高管失踪引发国际通缉 相比公司的“财富神话”,Wirecard高管的行踪更像是一部充满谜团的推理小说。 在丑闻曝光后,Wirecard创办人、总裁布劳恩(MarkusBraun)引咎辞职并自首,两次被逮捕,目前正接受司法调查。德国联邦刑事犯罪调查局称有新证据表明,从2015年开始,包括前首席财务官莱伊(BurkhardLey)在内的几名高管从第三方供应商那里获得了收入,使公司实际亏损的业务在财务报表上看起来盈利。 其他被拘留的公司高管还包括最近被停职的会计主管埃尔法(StephanvonErffa),以及在迪拜负责中东信用卡系统的贝伦豪斯(OliverBellenhaus),后者本月早些时候从迪拜回国自首后被捕。检察官怀疑这些高管合谋欺诈、虚假陈述和操纵市场。 但经历最离奇的还是Wirecard前首席运营官兼亚洲业务主管马萨勒克(JanMarsalek),他自6月底以来至今行踪成谜,并引发了一场国际搜索。 马萨勒克主要负责Wirecard的亚洲业务以及监督该公司与第三方公司的关系。这些第三方公司在Wirecard没有许可证的市场中处理Wirecard的电子付款业务。 据悉,马萨勒克警惕性极高,在德国方面的拘留令还未批准之前就已出逃。6月底时,德国检方曾透露,正与国际刑警机构互助,发出对其的国际通缉令。当时一度有信息称,马萨勒克于6月23日出逃菲律宾马尼拉,第二天转机前往中国后不知去向。但此后,菲律宾当局表示,移民局官员伪造了马萨勒克出入境信息,此人当前似乎不在菲律宾。7月中旬,又有媒体报道称他可能在入境菲律宾后前往白俄罗斯或俄罗斯藏身,但警方至今仍无明确线索。 而上周,与马萨勒克之前往来密切的一名财务造假关键人物被菲律宾司法部宣布死亡,使得马萨勒克的故事再添一层疑云。 该死者名叫鲍尔(ChristopherBauer),44岁,2007年参与成立Wirecard在菲律宾的首家分支机构,此后离职,但通过两个伙伴公司与Wirecard有密切业务往来。3月初,他曾和马萨勒克一起,在马尼拉接待了毕马威的特别审计员和安永审计员。当时据这两名高管透露,鲍尔的公司业务涉及网上博彩业和色情业的“高风险顾客”。菲律宾当局表示,围绕Wirecard丑闻的调查需要数月时间。当局反洗钱机构正在对多达50名个人或机构进行调查。 当前,国际刑警组织已提高对马萨勒克的通缉等级至最高的红色,德国联邦刑事警察局也正式在其网站、电视和社交媒体上发布海报及照片,呼吁公众继续帮助追踪马萨勒克的行踪,一场轰轰烈烈的国际大搜索正持续展开中。
阳光城集团 执行副总裁 吴建斌 疫情之后,经济重启,地产重启。 但自1998年以来,走过20余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走向全新的时代。在近日的行业论坛上,地产大佬们一个共识是:房地产行业已经告别高速增长时代,进入平稳增长的新阶段。 面对全新的时代背景和行业环境,旧的高周转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那么,房地产还要不要追求规模,房企首要追求的是规模还是利润?稳健发展,方能致远。规模、杠杆、利润三者之间如何做到平衡? 作为从业20多年实践经验的地产管理者,阳光城集团执行副总裁吴建斌自有他的一套方法论。 他认为,三者之间没有公式可以计算,只能靠自身的经验;同时,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动态的,企业如此,行业亦然;在相当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的高财务杠杆是降不下来的,因而最核心的是把经营现金流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最后,如果有机会,要努力扩充资本。 以下为吴建斌《熟知杠杆天平原理,财务平衡与规模扩张的模型》主题演讲全文实录: 大家早上好!我演讲的主题是“熟知杠杆天平原理,财务平衡与规模扩张的模型”。 由于我过去一直在财务、金融、战略这个领域从事管理业务,有20多年的经验,我也一直在寻找这中间有没有一个平衡关系,在讲这个平衡关系之前,我特意画了一个天平。 这个天平的左边是负债,右边是规模,中间是利润。做企业的目的其实也就是为这几个指标在奋斗,当负债重的时候,规模这个天平就要向上走,也就是加杠杆的过程,我们的规模就可以做大。当负债减轻,规模必然会下降,中间好像有一个关系,就是加负债、加杠杆,规模就会上升,减负债、降杠杆,规模就要下降,它们之间的支撑点就是利润。 所以我要找一个量化的关系。单这么讲感觉好像是这个意思,但是中间有没有一个可以计算的公式,或者计算的模型把它计算出来,我试图通过这次论坛倒逼一下自己,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 什么是财务平衡?因为我是管财务出身的,我认为财务平衡一般都是讲资产负债表上的资金来源与资金占用之间的平衡关系,或者是讲经营活动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关系,或者用时间的维度来讲是讲资金的来源、资金的占用,以及收入与支出的短期、中期、长期的平衡关系。 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是这三个时间节点上的动态平衡,这是我对财务平衡的一个结论。 怎么样做到财务时点的平衡与动态平衡?我想来想去,我认为还是从收与支来解决。作为一家房企,收入一般是经营性的收入,投资性的收入,融资性的收入,作为它的支出,一般往往都是经营性的支出、投资性的支出,或者归还到期贷款的融资性的支出,都会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最后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上。 所以我给它假设的前提叫收大于支,才能做到一种平衡,就是收入要大于支出,你才能做到平衡,如果收入比支出要少,这个企业可能在流动方面就会出现一个缺口,它就不平衡了。 简言之,财务平衡就是要做到短期、中期、长期的收与支的时点上的平衡,或者是一种动态的弹性平衡。我曾经在公共场合也讲过,一个企业的奋斗目标是很多的,但是归根结底核心的目标是优化和提升资产负债表,终审为优化与提升资产负债表而奋斗,这是干企业的目的。 当然财务平衡与规模扩张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粗粗听下来感觉是一对矛盾,我想来想去,关键是一个度,这个度怎么样掌握,也就是这个扩张的速度与负债之间到底能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当我们了解了财务平衡的概念与要求之后,重点就在于收与支的规划与把控上,收和支是可以规划的,既然可以规划就是量化的管理,当规划出来之后我们怎么把控它,怎么管理它,这是实际操盘的过程。 当前房企规模扩张还是第一需要,几乎在这个方面是不存在争议的,也反映了房地产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机会,而且是大有可为的。 为什么要做规模?因为是大有可为,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把规模做大,其实可以带来很多的红利,所以房地产市场做大规模,在目前我认为还是第一需要。但是在做规模扩张的过程中,一般可能会受到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的驱动,就像刚才的天平一样,当你的负债加得越大,你的规模也就越大。 我们在房企里面往往讲三个杠杆,一个是财务杠杆,一个是经营杠杆,一个是合作杠杆。 这三个杠杆之间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就是资金的来源方,它们之间有一个权重关系,这个权重关系其实是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响,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房地产市场销售是很火热的,土地市场也是很火热的,那我认为财务杠杆就是应该加,它的比重就应该是加大,而且是越大越好。如果是销售的市场在下行,或者在横盘,土地市场仍然火热,就要减财务杠杆,千万不要把方向搞错了,加的是经营杠杆与合作杠杆,确保公司的安全运行。它们三者之间有这样的逻辑关系。 当前我们是加杠杆还是减杠杆,其实把今年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两大段,上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家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比去年同期宽松的政策,土地市场出现火热,实质上我观察下来,家家都在加杠杆。 下半年,国际形势不确定的,在这种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下,国内政策又是非常明确的情况下,确保安全运行又排在第一位,很自然我们的财务杠杆是要减,而不是要加。 所以我的结论是,提升经营杠杆占比是一个趋势,降低财务杠杆也是一个趋势,但是把两个杠杆放在资产负债表的来源方,实质上就可以看到财务杠杆的占比是仍然巨大的,经营杠杆跟合作杠杆占比的权重是不可能超过财务杠杆的。 关于房企规模扩张的度到底在哪里,房企继续规模扩张,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我也是非常赞同的,因为有规模才有红利,有规模才有蹲位或者有地位,这是我们大家普遍的共识。 特别是中国房地产才走过二三十年,面对一个百年或者几百年的产业,我们才走了几十年,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还处在青春期,既然是青春期,机会就很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度是在讲什么呢?实际上是讲一个安全垫。我们在设定财务安全垫的时候,从我自身的经验来讲,我觉得有三个重要的要点是一定要把握的: 第一个要点,就是要分清市场在当下是上行、横盘还是下行,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房地产市场是上行,安全垫的厚度就不必要在意,也就是杠杆可以放大一些,如果是横盘,安全垫就要适中,如果房地产是下行的,安全垫就要厚。 第二个要点,分清利润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其实从2015年开始,房地产的毛利润率或者净利润率是大幅下降的,有的公司可能每年下跌1%,有的公司可能每年下跌几个点,到目前为止项目的利润的空间已经很小,只有百分之五六的利润就可以去招拍挂市场拿地。 从财务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我们的融资成本已经远远超过百分之五六,普遍的融资成本是百分之七八,有的公司到了百分之十几,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第三个要点,作为一家房企,你有自己的战略,你的战略是一个机会主义者,还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如果是机会主义者,你是靠赌、靠炒,按照昨天有专家讲,房地产就是要贪,从这个概念来讲,你怎么做都没关系,那就看你的运气。但如果你是一个长期主义者,我要建议你的长期财务杠杆保持一个均衡的水平,而且是低的水平,这样的安全垫就要厚。 房企的规模继续扩张有这种可能吗?从昨天到今天,听了这么多专家、房地产大佬、董事长、总裁们的很多论述,我想大家跟我得出的结论应该是一致的,就是继续把房地产的规模做大,这个机会是有的,而且是肯定的。 我大概归纳了一下,有5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方面是改善性的需求空间巨大。 第二,城市化率才60%,与发达国家相比,中间还有20%的机会,每年完成1%的提升,起码要10到20年的房地产繁荣期。 第三,城市更新的机会非常大,只有这个城市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其实城市更新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第四,人口迁移带来的都市圈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昨天樊纲教授也阐明了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就是这个迁移的流动带来了各方面的需求,这个需求量也是很大的。 第五,最近中央提出来内循环经济,这一点被充分的重视。因为出口受到了限制,并不是完全关掉,但是相比原来的比例是下降的,主要靠我们内需的循环来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个空间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显而易见,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是巨大的。但是怎么样把你生产的东西可以卖出去,其实昨天我也提到,我比较关注的就是两点,一个是产品,一个是服务,我们生产的产品能不能卖出去,是取决于你的产品的好与坏,取决于你的产品的性价比是不是比较高,取决于老百姓是不是喜欢你的产品,所以这个点我是非常关注的。原来我们可以不重视,但是现在是必须重视。 这次疫情的冲击之后,让我们更加清楚物业管理的服务、房地产公司所提供的各类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智能化、环保、便捷性、以人为本的社区服务,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房地产公司要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到家,我想未来的10年、20年,房地产公司一定发展得会非常好,这是我的答案。 当然,我们前面提的这5个点,其实是需要量化的,我只是作为一个见证者或者作为一个观察者提出这5个方面的需求。但是作为经济学家,或者是量化研究的机构,是要做这方面数字研究的,我相信做出来的研究结果跟我的观点应该是吻合的。 当然有人在问,万一规模扩张太快,财务没法平衡,而导致了公司安全运行遇到了问题怎么办,我是财务出身的,其实对风险的意识感觉应该是比较强的,但是我还可以大胆地说,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在青春期,未来的前景是美好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我提到这个问题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平常心去对待,万一你成功了呢?成功的例子其实在过去这么多年是不胜枚举,很多企业就是因为赶上了好的时机,踩好了点,加了杠杆,上了台阶,然后完成了他的资本原始积累,完成了全国布局,让他的服务、产品质量更加优秀,有什么不好呢? 遇到困难之后,可能要进行财务重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财务重整有什么大不了呢?大不了就是你原来持有80%的股份,有可能重组之后只剩40%、50%,这个公司还是你的,只是多了一个投资人,公司还是存在的,当然可能你的预期的收益比原来低,你拥有的家底或者排名比别人低,但是你奋斗了,比你不奋斗的效果总是要好的。 整个房地产市场其实是一个扩张、洗牌、再扩张、再洗牌的过程,香港也是这样的,我在香港经历了1997年金融危机,很多公司被洗掉了,洗掉就洗掉了,但是房地产市场最后集中在5家大的地产公司手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不是经过洗牌之后集中在100家之内?也有可能,因为这个市场太大了,集中在100家,这也没什么不好。 所以房地产市场实际上是在竞争中的自我平衡,房企实际上是在竞争过程中的优胜劣汰,这是非常自然的规律,没什么不好的。当下,由于市场不成熟,我还是建议牢牢抓住机会这么一个重要的前提。 房企规模继续做大的关键要素有哪些?我觉得首先是要顺应新时期拓展土地储备的新特点,一定要获得便宜的高额的土地储备。因为市场已经变了,获得土地的机会、渠道跟原来是不一样的,你不能还是延续过去简单粗暴的做法,你应该有很多的渠道,刚才我提到的5大方面都是获得土地的来源,我们只要把其中一种做好,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土地,在这方面我们要下工夫。 第二个方面,千万不要一谈高周转,谈虎色变,千万不要回避这个问题,因为现在资金的成本太高了,而且资金都是比较短的资金在长期的使用,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因为作为企业要快速的发展、继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继续要追求高周转,如果高周转追求不了,我们可以继续追求相对高周转,相对高周转追求不了,可以追求快周转,总之这个精神跟打法,我建议是不要变。 因为我是财务出身的,我知道我们的融资成本太贵了,特别是中小企业,你的评级又不高,融资成本就很高,借的钱又是短期的(一年期、两年期),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周期都不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坚持高周转、相对高周转、快周转的打法,这个精神是不能变的,而且持续用这个精神来改善我们每个环节,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把有限的财务资源用好,我们现在有的时候财务资源本身也不多,而且还有浪费,本身是完全可以集中精力做房地产,又做了很多多元化,因为你的规模还不足以支撑你做多元化,多元化花了很多钱,做了很多尝试。 房地产市场是巨大的,一直可以做下去,10年、20年不要变航道都是做不完的,所以把有限的财务资源一定要用好,积极发挥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合作杠杆之间的协调关系,这三个之间是有权重的,有的时候可能财务杠杆要加,有的时候财务杠杆要减,当然不管财务杠杆的加与减,经营杠杆与合作杠杆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把这两个杠杆的作用要发挥出来。 第四个方面,要做好财务平衡与规模扩张之间的动态平衡。财务平衡刚才我们讲了一些概念、理论,与规模扩张之间它是有一个逻辑关系,但它是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点对点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过程,怎么样把它做好,其实是要在市场跳舞的,与踩周期是要跳舞的。 最后我要回答我今天提出的命题,就是负债、规模、利润三者是怎么平衡。我大概通过研究之后得出结论: 第一,这三者之间没有公式可以计算,只能靠自身的经验,包括你的管理,包括你对数据的认知,包括你对企业的认知,靠这些经验所得出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二,它们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外在、内在市场的各种变化而跳动,与市场、与各方的跳动在变动的。 第三,动态平衡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自身的情况,还是要看整个行业,别人在变,你也得变,整个市场我们有几万家房地产公司,大的也有几百家,人家在做什么。经常要看我们的竞争对手,或者我们同行们,在这个行业里边,这三个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把他们的关系时刻摆在自己的桌面上,人家怎么做,你也怎么做就可以了,你不要逆着做,人家已经把这个关系调为他们之间的这么一种逻辑关系,而你还保持过去的逻辑关系,可能就不对。 第四,高财务杠杆是根本降不下来的,这是我的结论,相当一段时间,我们房地产市场的高财务杠杆是降不下来的。一是没有这个条件,二是降也没这个理由,三是它能够推动公司的快速发展,从心理上也不需要。 但是这里面最核心的是把经营现金流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刚才我们讲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经营活动的收入、投资性的收入、融资性的收入。 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第一条,经营现金流的收入,这是作为第一要务。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这是我一直强调的,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现金流的管理,而现金流的管理核心是经营现金流的管理,我们再剥一层皮,经营现金流的管理,核心是可以动用的现金流的管理。 一层层剥下去,你就知道这个事情的最核心在哪里,就是可以动用先进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第五,如果有机会,努力扩充资本。这个方面我相信很多房企做得非常极致,只要有机会,利用资本市场的窗口,可以定增、可以分拆下面的业务上市,来扩充你的资本,这对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净负债率,提升很多的价值、提升公司的安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把每次资本的窗口利用好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把三者之间的关系想做一个模型,最后我也做不出来,但是凭经验去做,可能会找到适合企业很好的三角关系,有利企业未来的发展。 谢谢大家。
据中国银保监会深圳监管局网站公告,因贷款资金用途管控不合规,港中旅财务有限公司被罚款30万元。 截图 公开信息显示,行政处罚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为中国银保监会深圳监管局,作出处罚决定的日期为2020年7月21日。 官网信息显示,港中旅财务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旅游集团公司,是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于2012年6月获得金融许可证,2016年增资后注册资本为20亿元人民币。
屋漏偏逢连夜雨,近期接连传出不好消息的拉夏贝尔在经历了披星戴帽、资产售卖、调出港股通名单、实控人股份冻结之后,又因2019年财报部分编制合理性存疑,引起监管层关注。 7月20日晚间,*ST拉夏发布关于收到上交所针对2019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上交所主要提出两方面质疑:关于持续经营假设相关的保留意见事项,公司原子公司NafNafSAS相关财务处理合理性;以及上市公司财务经营相关情况。 针对第一个问题,上交所指出,*ST拉夏在年报中披露,NafNafSAS管理层基于持续经营假设编制截至2019年末的财务报表可能并不恰当。公司管理层无法确定NafNafSAS截至2019年12月3日的财务报表的合理编制基础。并且目前,因无力清偿供应商及当地政府欠款,NafNafSAS已被当地法院裁定进入司法清算程序。 交易所要求*ST拉夏补充披露自收购以来,NafNafSAS的财务经营数据;上市公司对其累计资金投入情况,以及是否为其提供担保或对上市公司有影响的负债义务等情况;同时说明收购NafNafSAS后经营业绩大幅亏损合理性。 据悉,*ST拉夏于2018年6月出资208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66亿元)完成收购法国NafNafSAS40%的股权,于2018年11月拟以3534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83亿元)间接收购NafNafSAS60%股权以持有其100%股权,并于2019年6月4日完成。期间NafNafSAS经营大幅亏损,并在收购完成一年不到的时间内被裁定司法清算。 其实在彼时收购NafNafSAS股权后*ST拉夏就引起了监管层注意,公司在2019年5月回复监管层2018年年报审核问询函时称,公司收购NafNafSAS股权后,经营趋势有所好转,因此不存在资产减值迹象。 然而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公开资料显示,NafNafSAS业绩自2017年便开始亏损,2017年亏损650万欧元,2018年仅上半年就亏损342.2万欧元。到了2019年与*st拉夏并表后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达到3.44亿元人民币。 除上述问题外,*ST拉夏多项财务指标的巨变亦引起了上交所的关注。 根据年报,*ST拉夏2019年营收76.66亿元,同比降低24.66%;归母净利润-21.66亿元,较2017年的4.99亿元以及2018年的-1.60亿元均有明显降低。此外,公司2019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85.25亿元,高于当年营业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98亿元,明显高于2017年的5.57亿元以及2018年1.58亿元。 而财务费用方面,公司报告期内发生财务费用2.42亿元,较上年同期0.52亿元,同比增长360.71%。报告期期末公司总负债68.85亿元,同比增长34.28%。此外,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50亿元,较上期7.87亿元有大幅下降。 针对上述问题,交易所要求*ST拉夏说明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显著高于以往年度的情况下,公司2019年净利润明显低于以往年度的合理性;及结合2018及2019年公司有息负债规模以及利率变动情况,补充披露公司财务费用发生大幅增加,且增速超过负债规模增速的合理性。 截至公告披露日,*ST拉夏方面表示,“公司正在就上述事项进行逐项落实,并将尽快回复上述问题及公告。”
不背锅!7月16日,安永发布声明,称公司无需对瑞幸咖啡2019年度披露的财务信息承担审计责任。 公开资料显示,瑞幸咖啡于2017年6月成立,2019年5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安永对瑞幸咖啡自2017年6月16日(瑞幸咖啡成立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以及2018年度财务报表(以下简称“上市申报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并出具了审计报告。 安永方面表示,在2020年1月下旬对瑞幸咖啡2019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年度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安永注意到瑞幸咖啡迅速增长的代理业务模式及相关代理商存在疑点,在及时引入反舞弊调查团队后,安永发现了瑞幸咖啡部分管理人员在2019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通过虚假交易虚增了相关期间的收入、成本及费用,并对此发现向瑞幸咖啡审计委员会作出了汇报。瑞幸咖啡董事会因此决定成立特别委员会负责相关内部调查。在此基础上,瑞幸咖啡于2020年4月2日就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存在的财务造假行为发布公告。 2020年5月,财政部监督评价局派出现场检查组进驻瑞幸咖啡和安永,分别对瑞幸咖啡自成立以来的财务记录以及安永相关的审计底稿进行检查。对于现场检查,安永提供了全方位积极的配合。 “截至目前,检查工作已经结束,检查结论已经形成。”安永方面具体谈道,瑞幸咖啡财务造假行为开始于2019年4月。安永在对瑞幸咖啡上市申报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严格恪守了职业道德和执业准则,做到了勤勉尽责,独立审慎。“由于安永并未对瑞幸咖啡2019年度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故安永无需对瑞幸咖啡2019年度披露的财务信息承担审计责任。”安永方面强调。 这并非安永首次就瑞幸咖啡事宜发布声明。 早在今年4月瑞幸咖啡自爆财务造假之后,安永就曾公开表示,在对瑞幸咖啡2019年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安永发现瑞幸咖啡部分管理人员在2019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通过虚假交易虚增了公司相关期间的收入、成本及费用。 “安永就此发现向瑞幸咖啡审计委员会作出了汇报。瑞幸咖啡董事会因此决定成立特别委员会负责相关内部调查。”彼时,安永方面表示,“目前瑞幸咖啡的2019年度审计工作尚在进行中。基于客户保密原则,安永不会作出其他回应。” 此前,北京郝俊波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郝俊波曾向媒体透露,为了拓宽赔偿渠道,在针对瑞幸咖啡的诉讼过程中可能会追加安永、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国际、海通国际等中介机构作为被告,但这些还需要随着案件发展做出后续判断。 在上海创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许峰律师看来,中外投资者向瑞幸咖啡索赔已成定局,目前无法预测金额,“打赢问题不大,难在执行”。至于相关中介机构,许峰律师对记者表示,中介机构未必能够及时发现财务造假,勤勉尽责即可。
图片来源:微摄 为解决现行财务报表有效期规定带来的审核过程中财务报表集中过期,影响发行审核工作连续性的问题,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决定》(以下简称《首发办法修改决定》)《关于修改〈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决定》(以下简称《科创板首发办法修改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首发办法修改决定》《科创板首发办法修改决定》,主要是对招股说明书引用的财务报表有效期条款进行修改,将特殊情况下发行人可申请适当延长财务报表有效期但至多不超过1个月,修改为至多不超过3个月。 《首发办法修改决定》《科创板首发办法修改决定》自2020年5月15日至6月15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意见建议4条。社会各界均表示支持延长财务报表有效期的改革,认为此项改革有利于新股发行常态化以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有意见提出,建议强化审计截止日后审阅信息和下一报告期业绩预告信息的披露要求。经研究,已采纳该意见,通过同步修订《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财务报告审计截止日后主要财务信息及经营状况信息披露指引》明确了上述要求。
ST浩源7月13日发布公告称,在公司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关于改选公司第四届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委员和主任委员的议案》、《关于聘任公司副总经理的议案》、《关于更换公司财务总监的议案》、《关于聘任公司董事会秘书的议案》。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本次改选,公司董事长、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及董事会秘书均被换人。张云峰先生接替了公司原董事长周举东成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期间董事长,简历显示张云峰先生最高学历为产业经济学硕士,最近任职为2018年6月至今,与新疆浩源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上海源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总经理。 朱航先生接替了吐尔洪·艾麦尔先生成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期间副总经理,简历显示朱航先生最高学历为硕士研究生,最近任职是在武汉理工大学于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担任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区域主任及2020年6月担任硅酸盐研究中心教师。 徐培蓓女士接替张歌伟先生成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期间财务总监,并同时担任董事会秘书。简历显示徐培蓓女士最高学历是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硕士,此前最近任职上海源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杭州特盈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财务副总。 本届董事、高管班子将如何带领ST浩源前进,值得资本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