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中部省份陆续公布了各省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十四五”规划建议)。 在产业规划层面,中部省份各有侧重,但都强调要增强供应链产业链韧性、打造产业链长板、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江西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进铸链强链引链补链。完善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多元化可供体系,着力补齐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稀土功能材料、集成电路硅片等关键领域基础部件短板。 安徽提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推行产业集群群长制、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产业联盟盟长制,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培育形成1个万亿级产业、10个左右千亿以上重大产业、100个左右“群主”企业“链长”企业、1000个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冠军”企业。 壮大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也都写进了中部各省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 江西提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集聚壮大数字产业。用好世界VR产业大会平台,加快产业项目落地和示范应用,努力建设世界级VR中心。 安徽提出,打造数字科技创新先行区和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合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国软件名园、中国软件名城。做大做强“中国声谷”。加快江淮大数据中心、安徽(淮南)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强化区域协作也在中部各省“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做大做强省会城市的同时,各省均强调要加快城市群建设和发展,培育区域经济动力源。 湖南提出,构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两副”指的是建设岳阳、衡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江西提出,完善提升“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格局,具体包括: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打造沪昆、京九高铁经济发展主轴;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高质量发展等。湖北提出,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具体包括:充分发挥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由点轴式向扇面式发展,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北“两翼”等。
深圳罗湖区编制的全国首个区级无障碍城区建设规划《深圳市罗湖区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日前出台。该规划涉及设计标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更新、无障碍环境建设、社会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交通发展、信息无障碍等内容,填补了我国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编制的空白。 无障碍城区建设如何做?罗湖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迅介绍,罗湖区率先从顶层设计着手,依托深圳市无障碍促进会,启动了无障碍城区规划工作。通过实地调研与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罗湖区10个街道的行政划分,形成以街道为基本单位的障碍清单。通过数据分析,多维度挖掘障碍排查清单的数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路径,形成了具有罗湖特色的无障碍城区发展模式。 据悉,罗湖区规划到2035年无障碍覆盖率达到85%。刘迅表示,此次规划不仅聚焦了残障人士,而且扩大到老人、儿童、孕妇等需要帮助的群体;同时聚焦市民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方方面面,且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如已有设施如何完善、规划,建设中的建筑物如何设计这些设施等。 以罗湖区黄贝街道为例,该街道居住人口有21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2.3万人,占总居住人口数约11%。据黄贝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钟远锋介绍,黄贝街道积极推动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目前,该街道已经完成64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包括安装卫生间防滑地垫、室内扶手等。 据刘迅介绍,罗湖区无障碍道路系统规划优先解决城区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无障碍设施不足、不规范、不连续的问题,重点推进罗湖区与周边城区各级道路、城区内各街道各级道路人行空间的无障碍衔接与标准化建设,有效衔接城区重要公共建筑、居住社区、交通节点与公共空间等关键节点,打通交通节点,确保“重安全”“行得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筹人行道路与自行车道、公交车道等公共资源的空间配置关系与物理设施整合,打造罗湖区高品质、重体验、全覆盖的无障碍慢行交通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常规公交系统占据罗湖区公交出行总量的60%,也是各类无障碍需求人士的重要出行方式之一,其无障碍建设也是无障碍城区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规划要求城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公交站点应进行无障碍专项设计,未达标的公交站点应开展无障碍专项改造,逐步提升城区无障碍公交站点占比。 在轨道交通方面,罗湖城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地铁站点也应进行无障碍专项设计,未达标的地铁站点应开展无障碍专项改造,逐步将无障碍车厢纳入地铁车辆的基本配置,重点设置无障碍座位、轮椅停靠专区等设施。无障碍地铁站点应重点关注盲道系统、服务设备、标识导引等整合设计。 城中村是罗湖区推动居住区无障碍建设的重点对象之一。规划紧密衔接“十三五”城市更新要求,结合城中村综合治理契机,积极探索城中村无障碍建设新模式,逐步提升无障碍住房比例、优化城中村人行网络、配置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改造公园绿地与广场、增设无障碍标识导引系统、引入现代化管理与服务制度等,逐步提升城中村居住环境品质,提高城区无障碍城中村的比例。(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深圳罗湖区编制的全国首个区级无障碍城区建设规划《深圳市罗湖区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日前出台。该规划涉及设计标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更新、无障碍环境建设、社会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交通发展、信息无障碍等内容,填补了我国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编制的空白。 无障碍城区建设如何做?罗湖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迅介绍,罗湖区率先从顶层设计着手,依托深圳市无障碍促进会,启动了无障碍城区规划工作。通过实地调研与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罗湖区10个街道的行政划分,形成以街道为基本单位的障碍清单。通过数据分析,多维度挖掘障碍排查清单的数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路径,形成了具有罗湖特色的无障碍城区发展模式。 据悉,罗湖区规划到2035年无障碍覆盖率达到85%。刘迅表示,此次规划不仅聚焦了残障人士,而且扩大到老人、儿童、孕妇等需要帮助的群体;同时聚焦市民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方方面面,且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如已有设施如何完善、规划,建设中的建筑物如何设计这些设施等。 以罗湖区黄贝街道为例,该街道居住人口有21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2.3万人,占总居住人口数约11%。据黄贝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钟远锋介绍,黄贝街道积极推动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目前,该街道已经完成64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包括安装卫生间防滑地垫、室内扶手等。 据刘迅介绍,罗湖区无障碍道路系统规划优先解决城区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无障碍设施不足、不规范、不连续的问题,重点推进罗湖区与周边城区各级道路、城区内各街道各级道路人行空间的无障碍衔接与标准化建设,有效衔接城区重要公共建筑、居住社区、交通节点与公共空间等关键节点,打通交通节点,确保“重安全”“行得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筹人行道路与自行车道、公交车道等公共资源的空间配置关系与物理设施整合,打造罗湖区高品质、重体验、全覆盖的无障碍慢行交通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常规公交系统占据罗湖区公交出行总量的60%,也是各类无障碍需求人士的重要出行方式之一,其无障碍建设也是无障碍城区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规划要求城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公交站点应进行无障碍专项设计,未达标的公交站点应开展无障碍专项改造,逐步提升城区无障碍公交站点占比。 在轨道交通方面,罗湖城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地铁站点也应进行无障碍专项设计,未达标的地铁站点应开展无障碍专项改造,逐步将无障碍车厢纳入地铁车辆的基本配置,重点设置无障碍座位、轮椅停靠专区等设施。无障碍地铁站点应重点关注盲道系统、服务设备、标识导引等整合设计。 城中村是罗湖区推动居住区无障碍建设的重点对象之一。规划紧密衔接“十三五”城市更新要求,结合城中村综合治理契机,积极探索城中村无障碍建设新模式,逐步提升无障碍住房比例、优化城中村人行网络、配置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改造公园绿地与广场、增设无障碍标识导引系统、引入现代化管理与服务制度等,逐步提升城中村居住环境品质,提高城区无障碍城中村的比例。(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10月30日上午,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和解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关于全会精神、规划《建议》和大家关心的问题,1个多小时的新闻发布会释放大量信息,一起来看。 习近平总书记担任规划《建议》起草组组长 规划《建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制定的。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了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同志担任副组长。7个月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三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两次起草组会议,研究审议规划《建议》稿的总体框架、基本思路、指导原则和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很多重要的批示指示,为规划《建议》稿的起草把握大方向、确定大思路、提出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多次到地方和基层深入调研,亲自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多次亲自修改审定文件稿,进行战略谋划,倾注了大量心血,确保了规划《建议》稿的起草得以高质量完成。 规划《建议》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 规划《建议》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特别是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战略部署,明确了主攻方向和重要着力点。 网上征求意见,在中央全会文件起草历史上是第一次 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网上征求意见,这在中央全会文件起草历史上是第一次。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网上留言有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了1000多条意见建议。 规划《建议》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新” 简而言之,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新”上,就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五中全会在《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 不会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 科技自立自强与我们一直强调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也是一脉相承的,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封闭式的创新,今后也不会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面向未来,中国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步伐将会越迈越大。 提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作为、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这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新发展格局强调的不是国内经济的单循环 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国内经济的单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是说层层要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 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相反,展望未来,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规模将会持续地扩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持续地提升,这也是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 中美彻底“脱钩”根本不现实 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间的经济联系是由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和全球经济的开放性所决定的,彻底“脱钩”根本不现实,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没有好处。其实,真正想脱钩的少而又少,真心要合作的多而又多。 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关键还是要练好内功 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关键还是要练好内功,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力办好中国自己的事。当然我们要办的事很多,千头万绪,有三件事情特别重要,就是改革、开放、创新。 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 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要破解许多难题,会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越是这样,就越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就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五中全会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道理就在这里。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DF537)
今天上午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起草情况,一组数字带你了解→ 一个关键 规划《建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制定的。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了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同志担任副组长。 7个月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三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两次起草组会议,研究审议规划《建议》稿的总体框架、基本思路、指导原则和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很多重要的批示指示,为规划《建议》稿的起草把握大方向、确定大思路、提出大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多次到地方和基层深入调研,亲自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多次亲自修改审定文件稿,进行战略谋划,倾注了大量心血,确保了规划《建议》稿的起草得以高质量完成。 一个重要特点 规划《建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 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组织开展前期研究,中央财办和国家发改委委托国家高端智库等60多家研究机构和有关部门就37个重大课题开展了研究,形成了130多份研究报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组织开展专题研究讨论,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 今年3月和8月,党中央两次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起草组认真研究吸收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8月初,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地吸收进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 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网上征求意见,这在中央全会文件起草历史上是第一次。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网上留言有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了1000多条意见建议。 7月至9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五条原则 一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 二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 三是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四是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确保不发生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 五是处理好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做到既高瞻远瞩又务实管用。 三大板块 规划《建议》总共有15个部分,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板块。 总论部分主要阐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我国发展的环境、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目标。 分论部分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 结尾部分主要阐述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规划机制,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条逻辑主线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三个核心要义 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新”上,就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DF53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0月22日召开会议,听取“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汇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十三五”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力有序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问题,沉着冷静应对外部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坚决果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定朝着既定目标任务前进,“十三五”规划实施顺利,主要指标总体将如期实现,重大战略任务和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落地见效,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 习近平强调,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尤为重要的是,在“十三五”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进一步彰显,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得到锤炼,全国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证和强大奋进力量。 会议指出,要全力做好“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脚踏实地、乘胜前进,紧盯脱贫攻坚任务不松劲,保持污染防治定力不动摇,绷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根弦不放松,推动民生改善不懈怠,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会议强调,各方面要将精力更加集中到贯彻党中央部署、谋划推动“十四五”发展上来,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乘势而上、奋力前行,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为编制“十四五”规划紧锣密鼓地展开调研。记者日前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地相关部门获悉,研究推出一批重大项目成为规划编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刊发署名文章表示,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科学制定目标指标,其中就包括“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项目”。 一位国家发展改革委所属的智库专家向记者表示:“按照惯例,每次规划都要研究提出一批重大项目。” 各地也在紧锣密鼓地行动中。9月初,贵州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少波主持召开贵州省“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谋划工作专家座谈会。会议要求,各研究机构和规划设计单位要在已研究提出的重大工程项目基础上,深入研究谋划一批利全局、开新局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全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还将安排经费对谋划的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并按照实施时序将项目纳入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21年省重大工程项目名单。 8月底,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召开各市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工作座谈会,要求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抓紧谋划一批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意义重大而深远。“发展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共同的行动纲领。”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体制政策研究室主任吴亚平说。他正在为“十四五”规划编制忙碌地进行调研。他认为,“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会是“十四五”时期明确的投资方向和重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两新一重”,引发广泛关注。专家认为,“两新一重”不是应对疫情提出的简单措施,而是从现在开始的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投资的重点,必然是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十四五”规划的重点。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在8月上中旬召开多场“十四五”规划编制调研座谈会,明确要求谋深谋实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特别是要加强对“两新一重”、创新平台、数字革命等领域重大项目的区域性、系统性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