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几家头部酒类上市公司纷纷收到交易所监管关注函,起因均是公司董事长或高管在去年末的经销商大会上违规披露企业产销情况及业绩信息。上交所监管函指出,相关上市公司高管通过非法定信息披露渠道自行发布涉及公司经营的重要信息,违反了《股票上市规则》有关规定,违背其相关声明和承诺。记者注意到,其中2家酒企董事长个人受到上交所监管关注“警示”,另一家酒企收到深交所关注函,并被要求对相关情况作出说明。 据统计,刚过去的2020年,A股市场至少有19家上市公司董事长或实际控制人,因资本市场重大违法行为或被取保候审,或被检察院起诉,或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因其他原因涉事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实控人等相关案例也有增多趋势。 上市公司关键少数“爆雷”,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在我国资本市场系统性推进基础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公司治理规则体系日益完善,上市公司持续监管不断加强,这使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的违法违规行为更难潜藏水底,问题公司、高风险公司随之加快出清;另一方面,就上市公司关键少数自身而言,部分人士对信息披露违规的后果认识不足或仍存侥幸心理,无论是大到欺诈发行与财务造假,还是小至口无遮拦随意披露企业经营信息,归根结底还是表明其对市场、对法治的敬畏之心缺失。 去年10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证监会将切实把好市场入口和出口两道关,优化增量,调整存量,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完善公司治理规则体系,盯住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建立健全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违法犯罪的制度机制,发挥示范威慑作用。 今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开始实施退市新规,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退市的指标设置更为严格,对欺诈发行实施退市绝不手软。当然,在投资者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退市并非打击造假的唯一方式。已经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对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的刑罚力度将大幅提高。 相比而言,上市公司董监高等关键少数的言行举止,对股票交易乃至整个市场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或“杀伤力”都会更大更直接,严刑峻法精准实施具有合理性。上市公司关键少数既是完善公司治理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更应主动提升对市场、对法治的敬畏之心。
本报记者 吴晓璐12月26日,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修正案”)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修正案大幅提高了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和操纵市场等四类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惩戒力度,并强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的刑事责任追究。证监会表示,实践中,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往往在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案件中扮演重要角色。修正案强化了对这类主体的责任追究,明确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实施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以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隐瞒相关事项导致公司披露虚假信息等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围。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关键少数”的存在感很明显,并且,在违法行为?实施过程中也经常有??“关键少数”的身影,?也就是修正案条文中说的“组织和指使”。而且,违法行为所形成的利益也直接或间接地由“关键少数”享有。所以,针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客观实际,在刑法中以明文书写的形式突出“关键少数”的刑事责任,有实际意义也有很大的必要性。“新证券法已经明确突出了‘关键少数’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刑法修改与之协同,从整体上加大?对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形成精确打击、‘零容忍’的??高压态势,??能够切实加大违法违规??成本,?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因此,刑法增设相关的刑事责任规定,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汤欣表示。《证券日报》记者据证监会网站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7日,今年以来,证监会和各地证监局合计开出311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涉及信披违规的有113份,占比36.33%。在信披违规的罚单中,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或时任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现身其中的超过四成。另外,据证监会网站梳理,今年以来,证监会已经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及上市公司相关主体的犯罪案件20余起。“刨根问底、追本溯源,直接追究有过错的控股股东、实控人的责任,避免因为追究上市公司责任而给股民造成二次伤害,是近来证券执法、司法的趋势。此次刑法修改,是这一趋势在立法领域的体现。这种趋势的本质是对公司法中严格有限责任制度的修正。”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另外,在刑事审判中,直接追究控股股东、实控人的刑事责任,将使控股股东、实控人通过“白手套”实施违法行为不再有意义。“尤其是在欺诈发行罪中,发行人或上市公司事实上只是融资行为的载体,其意志是由公司执行董事、高管或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决定的,而载体背后存在大量中小股东,为了避免对中小股东形成二次伤害,精确打击犯罪的‘关键少数’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汤欣表示。
近日,在甬矽电子(宁波)股份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一台台设备高速运转,上游客户的晶圆在这里完成封装、测试,最终成为完整的芯片,贴装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内部。该公司副总经理金良凯介绍,“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总产值4.8亿元,同比增长150%,今年预计产值将达9亿元”。这是宁波余姚市“三链融合”结出的新硕果。 今年以来,该市出台《余姚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要素链“三链融合”,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呈现出产业集群百花齐放、风劲帆满的局面。 为打造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余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产品―企业―产业链”创新链条,大力引进优秀服务商与电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构建智慧互联的企业数据“内链”与行业协作“外链”,在宁波市率先上线智能家电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模具和电线电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全面开展“卡脖子”核心技术摸排,梳理“卡脖子”核心技术17项、关键材料23项、基础零部件12项,并分类建立自主掌握、有望实现进口替代、存在断供断链风险“绿、黄、红”三色技术攻关清单。目前,已攻克集成电路靶材用超高纯金属材料、18轴双臂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等全球领先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两项。 同时,余姚建立项目(企业)“孵化―加速―转化”培育链条,引进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6家产业研究院,着力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系。光电信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被列入省级创建名单。 云端招商,以企引企,是余姚补齐产业链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余姚“四大关键产业”新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162.5亿元,在谈项目26个、总投资68.5亿元。经过多年耕耘,有基础、有特色的新材料、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组成了余姚产业集群的主体架构。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姚江英才”“人才超市”“院士之家”等吸引了关键产业及核心科研领域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纷纷来余姚创业发展。今年,该市已引育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207人、高技能人才2713人,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4个。(经济日报记者 郁进东 通讯员 施虹吉)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古人解决问题的治本之道对于如今的上市公司治理同样适用。 12月11日,证监会表示,为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证监会决定自即日起开展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三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公司治理内生动力,通过公司自查、现场检查、督促整改,督促上市公司将整改薄弱问题和提升治理水平结合起来,以整改促提升,不断增强上市公司自我规范、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意识,形成上市公司规范治理的长效机制。二是健全公司治理制度规则,进一步落实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界限和法律责任,强化上市公司长期激励机制。三是构建公司治理良好生态,抓好“关键少数”培训,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增进认知认同、凝聚市场共识,营造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良好氛围。 笔者认为,专项行动聚焦于公司治理的核心点——上市公司关键少数的执业行为,进行规范、引导、整改,对于违规行为确有釜底抽薪之效。只有关键少数真正“自我确立”了合规运作、勤勉尽责、平衡发展的理念,上市公司治理才能真正立得稳、行得远、跳得高。 首先,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是一场硬仗,而且是持久战,只有读懂和激发上市公司内生动力,才能让公司治理始终保持向上势头。 事物的发展,虽然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才是决定性力量。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资金被占用、违规担保、财务造假、操纵并购等严重问题,正是由于关键少数法定职责落实不到位、决策管理不科学。 如今,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身处资本市场优势发展地位的上市公司,有能力也有动力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抢占发展高地。笔者认为,资本市场对要素配置的引导力,在上市公司内部一样能够发挥出作用。只有激发上市公司治理的内生动力,理顺公司内部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协调性及决策的科学性、效率性,并以提高违法违规行为成本做警示,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上市公司发展的可持续性。 其次,关键少数是上市公司行为的实际决策者或“影子决策者”,只有健全相关制度规则,明确关键少数行为底线,才能保障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利益。 上市公司虽然是资本市场主体,但是其所有的生产经营、资本运作显然由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进行决策,又由于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普遍对于董监高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因此很多上市公司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大股东和实控人的影子。因此,对于关键少数必须“晓之以理、晓之以利、晓之以厉”。 具体而言,必须通过规则划定关键少数的行为边界,同时强化对关键少数的规则培训和引导;对于关键少数中的上市公司董监高,可以通过与上市公司、更广泛股东利益绑定的方式影响其行为,督促其决策符合大多数投资者利益,而并非特定股东利益;此外,还应明确告知关键少数行为“越界”的后果,以严厉的惩戒预期预防或威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实现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保护。 第三,紧盯关键少数的意义,并不仅限于规范该部分市场主体,更在于示范给资本市场主体中的绝大多数。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需要资本市场各方凝心聚力、增进共识,这项工作的难点在于部分市场主体之间有着天然不平衡的利益诉求。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0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强调,“资本市场是一个内涵丰富、机理复杂的生态系统,做好资本市场工作,必须统筹兼顾投资者和融资者、上市和退市、再融资和减持、新股东和老股东、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存量和增量等关系的动态平衡,求取最大公约数”。 事实上,关键少数在市场中处于相对强势地位,监管紧盯关键少数一方面可以威慑有违规意图的其他股东、其他相关人员;另一方面,可以向市场传递市场主体平衡发展的信号,更大程度激发投资端的信心,从而激发市场活力。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笔者认为,提高上市公司治理之所以要紧盯关键少数的“自立自强”,是希望通过关键少数确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意识,引领与之密切关联的上市公司合规发展、中介机构尽责归位、投资者积极作为,从而真正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ST秦机公告,全资子公司沃克齿轮按照公司的发展规划,拟投资建设“汽车变速箱关键零部件及智能化产品扩能项目”。项目总投资约为3.43亿元,建设期为3年。项目达成后,将带动公司关键零部件向高端化发展,提升公司智能化改造,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9月1日,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裁袁正刚在以“数字时代,重塑企业竞争力”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数字建筑(全国)峰会2020上重点讲述了“建筑企业数字化成败的关键”,分享了广联达的最新成果,并揭晓了基于广联达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形和参数化建模技术的BIMMAKE软件,以数字技术撬动产业潜能。 在产业链长、发展粗放的传统建筑领域,数字化技术如何应用、实践和落地。对此,袁正刚谈到,项目管理精细化、企业管理集约化和BIM应用深入化,是建筑产业数字化三大方向。 袁正刚表示,作为一家专业的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广联达始终致力于产业破局突围的研究和研发,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可以扫清困扰建筑业数字化发展的这些障碍。 对策一:生产要素管理一体化——项目管理精细化的成败关键 项目管理精细化成败的关键在于实现要素和活动的数字化,即生产要素管理一体化。对此,袁正刚表示,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技术,来驱动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的智能化,基于数据的协调与决策,将作业层、项目管理层和企业层打通。 袁正刚补充到,这样一种方案的实现,可以形成BIM、物联网、数据三个管理中心,同时形成业务、指挥、决策这三个管理中心,就可以把所有的信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广联达最近三年时间不断将创新技术融合到产业实践中,把以前几十款针对工地现场的软件,融合成一个整体,推出了“数字项目管理(BIM+智慧工地)平台”,为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打造跨平台的强大工具。 对策二:项企一体化--企业管理集约化的成败关键 企业管理集约化的成败,关键在于管理和协作在线化,即实现项企一体化。对此,袁正刚介绍了广联达项企一体化解决方案,它能够面向用户提供模块化应用,并集成生态应用,满足多方用户的应用需求,打造技术、业务、数据、AI四个中台,实现业务协作,数据互通,技术融合,高效运营,开放共享的高性能、高可用、高安全的平台。 对策三:设计算量施工一体化--BIM应用深入化的成败关键 BIM应用深入化的成败,关键在于方案和决策智能化,即设计算量施工一体化。广联达BIMMAKE由此应运而生,这是一款基于广联达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形和参数化建模技术,是为施工企业及项目部的技术工程师全新打造的、聚焦于施工过程的三维构件级BIM建模和轻量化精细化BIM应用的软件,支持GTJ/GCL等多种格式导入BIMMAKE,一模多用,减少重复建模、支持多种格式导出,实现模型更多应用的延展。总之,通过BIMMAKE平台+业务组件,可以打通方案层、应用组件层、平台层,让更多的智能化应用基于“BIM+大数据+云计算”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 袁正刚表示,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已深刻改变着生产管理模式,产业新生态在“大破大立”中逐渐形成,虽然数字化充满挑战与机遇,但只要选对方向,躬身入局、快速迭代,则必定成功。
备受市场关注的氢能“以奖代补”政策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相较此前的征求意见稿,最新的版本强化了对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的考核力度。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政策将给国内发展核心技术的企业带来机会。目前,相关政策还在研讨中,预计最快出台时间是8月底。 今年4月底下发的氢能“以奖代补”征求意见稿已经明确,要强化对氢能及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而记者了解到的最新版本较此前进一步具体化。 比如,最新版本提出示范期间,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等领域取得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同时,要求每款关键零部件产品通过第三方机构的综合测试,在示范城市群应用不低于500台套,产品实车运行验证超过2万公里,技术水平和可靠性经专家委员会评审通过,给予额外加分。 有行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发展氢能核心技术毫无疑问成为政策主轴。目前国内合资企业还比较多,未来上述政策将给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公司带来一些发展机会。不过,从具体落实情况看,最新版本在标准细则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详情请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