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8月5日,中南建设发布其7月销售数据。 2020年1-7月,中南建设房地产业务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991.9亿元,同比增长约3.4%;累计实现销售面积731.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约3.4%。 图片来源:企业公告 具体到单月数据,7月中南建设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78.2亿元,同比增长约20.9%;对应的销售面积约为12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9.7%。 但环比略有下降,中南建设7月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分别环比下降30.66%、35.96%,均为年内环比涨幅最低。 而中南建设房地产业务销售业绩最好的时候,是在6月。 6月份,中南建设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57亿元和合同销售面积191.6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4.50%和32.30%,均为年内最高值。 2019年全年中南建设房地产业务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960.5亿元,同比增长约34%。 彼时,中南建设表示2020年该公司会将房地产业务合同销售金额同比提升15%,即达到2255亿元。照此计算,则中南建设前7个月完成年度目标44%。 土地储备方面,7月中南建设在南京、无锡、南通等城市新获13宗土地,占地面积为99.1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为184.19万平方米,土地总价款为74.04亿元。 2020年1-7月,中南建设总计斥资385.8亿新获59宗土地,已达2019年全年新增项目的75%;新增土储建筑面积合计约701.07万平方米,则为2019年全年的70.88%。 建筑业务方面,2020年7月中南建设新承接(中标)项目15个,预计合同总金额为15.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16.6%。 2020年1-7月,中南建设新承接(中标)项目128个,预计合同总金额 163.8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8.1%。 具体到预估合同金额1亿元以上的项目,7月单月中南建设新承接项目6个,前7月总计承接项目为46个占项目总数的35%。 与房地产业务不同,中南建设建筑业务年内同比最高涨幅出现在2月份。 2月,中南建设新承接(中标)项目14个,预计合同总金额21.3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384%。 中南建设成立于1985年,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于2000年3月在深交所上市。 2020年一季度,中南建设实现营业收入115.9亿元,同比增长36.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28.9%。 不过,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南建设2020年一季度合同销售面积 163.6 万平方米,销售金额 215.9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34.6%和 30.1%;建设建筑业务营业收入 27.4 亿元,同比下降 14.9%。 目前,中南建设2020年半年度报告初定于8月25日披露。 在7月14日发布的业绩预告中,中南建设预计2020年1月-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19.68亿元至22.31亿元,较2019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的13.12亿元,同比增长50%-70%。
8月5日,融创中国发布7月营运数据报告。 2020年7月,融创中国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522.5亿元,环比下滑4.25%,同比增长26.97%;合同销售面积约372.8万平方米,环比下滑2.23%,同比增长34.2%。 根据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7月融创中国合同销售均价约每平方米14020元。 而根据去年同期的数据,融创中国2019年7月的合同销售均价达每平方米14810元。由此可知,融创中国今年7月销售均价下降790元每平方米,降幅为5.33%。 截至2020年7月底,融创中国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2475.2亿元,同比下滑3.05%;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177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合同销售均价约每平方米13940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恒碧万融”四大房企中,融创今年前7个月的销售额同比增速位于四大房企最后一名。 相较之下,恒大前7月销售额3991.4亿元,同比增长23.9%;万科前7个月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额3795亿元,同比微降0.7%;碧桂园1-7月累计实现销售金额3212.3亿元,同比微降0.98%。 按照融创中国今年6000亿元的销售目标计算,目前完成率为41.25%。 此外,融创中国近一个月来多次融资。7月21日,媒体报道称,融创中国考虑分拆其物业管理业务,进行10亿美元的IPO。 债券融资方面,7月29日,融创中国发行5亿美元6.65%优先票据用于偿债。7月7日,融创称发行两笔合计10亿美元的债券,一笔为2023年到期的6亿美元票据,利率6.5%,另外一笔是2025年到期的4亿美元债,利率7%。 截至上年末,融创中国资产负债率为88.12%。
获悉,8月4日,英飞凌发布截至6月30日的2020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该公司三季度营收为21.74亿欧元,同比增长7.89%。 净亏损为1.28亿欧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24亿欧元。 摊薄后每股亏损0.11欧元,去年同期摊薄后每股收益0.2欧元。
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1376.95亿元,同比增长3% 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上半年,全省开发区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6.95亿元,同比增长3%,占全省的26.2%。其中,工业增加值803.95亿元,同比增长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2.69亿元,同比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08亿元,同比增长7%。 经济规模稳步扩大。上半年,全省开发区实现营业收入3856.44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工业总产值3282.27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77.34亿元,同比增长18%。新增注册企业3059户,实际利用国内资金额255.72亿元,同比增长26%。 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上半年,全省开发区承载加强版省百大项目172个,占产业项目量的72.8%。已开复工项目149个,开复工率86.6%。项目年计划投资589.75亿元,已完成投资111.95亿元。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开发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85.29亿元,同比增长2%,占全省总额的36.1%。其中,出口总额97.79亿元,同比增长11%,占全省总额的56.9%。
8月5日,位居行业前列的面向金融机构的商业科技云服务平台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金融壹账通”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OCFT)发布2020年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二季度经济逐渐复苏的情况下,金融壹账通拿出了收入同比增长48.4%,毛利润同比增长93.4%的好成绩。运营类产品收入同比上升170.7%,收入占比从20%上升至37%。 从“零配件”到“汽车”,再到“自动驾驶”和“云平台”,金融壹账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了清晰的产品战略,即从输出单个模块,到输出核心系统,再到输出业务及管理能力,以及为客户提供SaaS云服务,助力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这一战略也获得了市场和客户的积极响应,与各大金融机构、政府和监管机构、海外金融机构纷纷签约。 业绩持续增长,成本控制效果显现 财报显示,金融壹账通2020年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8.4%,从2019年同期5.22亿人民币增长至7.74亿人民币,毛利润增长了93.4%,达 2.97亿元。 分析收入来源可以发现,公司二季度初装收入同比增长71.5%,达2.16亿人民币。二季度运营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70.7%,达2.88亿人民币。得益于新客户的增加,二季度智能闪赔处理量从去年同期的100万件上升至140万件。 对此,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表示:“我非常自豪地宣布公司二季度的总收入同比增长48.4%。尽管我们仍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但我们取得了迅速发展。公司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客户群,且产品种类丰富,其基于交易的收入模型也获得了市场认可。 金融壹账通CFO罗伟杰表示:“公司在二季度的表现反映出客户对我们平台的持续信心。我们的运营类产品再次脱颖而出,收入同比增长170.7%。毛利率同比增长8.9个百分点至38.4%。这主要是由于我们控制成本,重视效率,不断努力地利用技术转型中的增长契机。” 据财报披露,得益于公司的规模效应及成本控制,二季度营业利润率从-68%上升至-47%,较之去年同期上升了21个百分点。分析来源发现,主要是营销费用率和行政费用率下降所致。其中营销费用率较之去年32%下降了11个百分点,至21%,而行政费用率则下降至25%,去年同期为29%。 海外市场也收获颇丰,截至2020年6月底,金融壹账通在海外已与超过1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家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国,金融壹账通都已通过建立分公司或与当地企业合作的形式打开了市场局面。 在中国香港取的得虚拟银行牌照的“平安壹账通银行”,已经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试营业。在印尼,阿布扎比,新加坡及欧洲落地了四个新项目:与印尼征信机构推出征信模型,与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合作“数字实验室”,与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及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共同搭建亚洲中小企业中心(Asian SME Hub)线上平台,与瑞士再保险公司共同开发针对欧洲市场的智能理赔解决方案。 “非接触”金融引爆需求 运营收入高速增长 随着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影响日渐加深,银行以“产品”为中心的战略不断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疫情期间,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推广线上业务,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 受益于人工智能客服和智能救援的需求持续回升,财报显示,二季度运营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70.7%,收入占比从20%上升至37%。得益于该模块的推动,二季度基于交易量和运营的收入同比增长41%,达人民币5.58亿元。“爆款“产品包括AI客服、智能救援等。 以此次爆款产品AI客服为例。针对疫情期间人工坐席无法按时返工、坐席无法集中办公、大量客户亟待触达的情况,金融壹账通智能语音服务,通过智能外呼机器人+AI智能坐席,既帮助金融机构客服简化了大量工作,节省了人力,又让客户足不出户办理业务,畅通服务,实现7*24小时优质服务不间断。春节后,已有20多家合作银行主动找到金融壹账通合作,开启了应急远程客服服务,应对疫情引起的客户咨询、投诉及还款提醒等场景,还款咨询日均咨诉量上升43%,处理了60%客户延期还款问题。 智能救援则是2019年推出的产品,在疫情期间,车辆事故在线处理成为刚需。作为保险科技“智能车后生态圈”的一个产品线,该产品是为保险、车企、银行提供智能派单调度、作业管理、风控、结算等一整套智能救援服务技术与管理解决方案。此外,金融壹账通还通过远程事故定责、远程查勘定损等功能,开启了事故处理全流程线上化,帮助当事人、交警与及保险公司在线处理交通事故,减少交通拥堵、缩减警力、降低保险公司成本、提升市民满意度。截至目前,交通事故视频快处平台已处理33多万件事故,平均处理时长从40分钟降低为5分钟,每天民警处理事故量从人均20件提升到300件,每天轻微事故拥挤时间从1小时减少到15分钟,效果显著。 新基建开启新机遇 战略项目频频落地 2020年,新基建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4月份以来,各地也在集中加码新基建项目,上海、广东、重庆、山东、云南等全国十余个省份已经出台了有关新基建的落地举措。金融壹账通凭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先科技,积极捕捉新基建机遇,今年上半年先后上线了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与证监会科技监管局、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招商港口,海南省金融局等签署了系列战略合作协议,以金融科技积极投身新基建。 2020年年初,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上线。截至2020年7月24日,“中小融”平台已申请接入250项数据,涉及34个部门,实现累计服务企业数39829家,累计入驻金融机构347家,发布金融产品940款,累计申请融资206.5亿,实现融资152.18亿元。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融”平台开辟“疫情防控金融服务专区”,上线抗疫贷等专项产品,全力保障中小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助力企业“足不出户”,快速解决融资需求。 2020年3月31日,招商局港口集团与金融壹账通签约“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及贸易便利化区块链平台项目”,双方将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共同推动智慧港口建设,稳外贸、助复苏。此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利用全球领先的区块链技术,链接海关、企业及金融机构,构建企业库、商品库、物流库、合约库、单证库等贸易物流五大数据库,并以海量贸易数据为基础构建全面而精准的企业画像,为中小企业与各个银行及金融机构之间,搭建起信息透明、互信度高、稳健高效的风控体系。 2020年4月16日,数字广西集团与金融壹账通共同组建的金融开放门户(广西)跨境金融数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正式成立。作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资金、物流、信息流综合服务平台,合资公司运用金融壹账通领先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结合数字广西的丰富数据资源,将创新性地打通跨境贸易和金融服务流程中的诸多‘堵’点,如通过电子凭证、智慧合约等,使跨境贸易中的身份认证、交易验证实现全在线处理,大幅简化了贸易流程、提升了处理效率。再加上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等技术优势,大幅提升了各参与方的信任度,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进行风险画像,为金融机构与贸易企业提供了可信融资环境,助推广西-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 叶望春表示:“随着中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解决方案,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全方位支持。新基建的潜力巨大,没有公司能比我们更好地利用它。” (CIS)
截至8月4日,35家广东上市公司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 Wind数据显示,35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中值为5.23%,其中23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正向增长,占比超过六成;35家企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中值为10.96%,其中19家上市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正且同比正向增长。 从行业角度来看,19家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正且同比增长的上市公司中,有多达8家公司主营通信、计算机或是信息技术,5家公司主营医药制造或生物科技,还有2家企业属于食品行业,三者合计15家,占比接近八成。 对于通信行业公司的成绩,恒天财富理财经理、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张金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信行业的业绩增长,受益于5G投资主题。”通信和ICT咨询部总监陶旭骏持类似看法,他告诉记者:“上半年通信行业一些上市公司业绩表现较好主要是受益于5G等新基建的推进。5G作为新基建的一大部分,接过了原先‘老基建’拉动经济的接力棒。另外,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下,相关硬件、软件和大数据催生了对IDC、云等的需求。” 上述35家企业中,营收增长最快的公司是主营网络游戏的*ST大晟,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34.36%。对此,公司表示,主要系受疫情影响,游戏的新增用户、活跃用户和用户时长均有明显提升,游戏用户居家以后在游戏中充值有明显增加。在营收增长的同时,*ST大晟扭亏为盈,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6.69万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1117.19万元。 营收同比增速超过30%的还有宝新能源、广和通、英维克、齐心集团和微芯生物。 按净利润来看,主营光学元件的欧菲光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2亿元,同比增长接近23倍,增速在35家广东上市公司中位居第一。对于上半年业绩的爆发性增长,欧菲光表示,报告期内部分大客户订单增加,光学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摄像头模组和光学镜头出货提升,同时受益于大客户平板电脑销量增长和触控业务结构优化,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此外,惠伦晶体、*ST奋达、*ST大晟、冠昊生物和宝新能源等企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也超过100%。 以主营医疗器械的冠昊生物为例,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4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6.69万元,同比增长213.72%。对于盈利的增加,公司表示,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公司各板块销售活动投入均减少,销售费用明显下降;管理层为积极应对疫情,降本增效,管理费用明显下降。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好主要是疫情的因素。疫情引起医疗服务、医疗物资需求的增加,这是直接的动因。”张金海表示,“目前海外的疫情还在高发阶段,估计对医疗耗材、检测设备、新冠检测试剂、呼吸机等还有比较强劲的需求。新冠疫苗类公司,一旦成功,也会出现业绩的强劲增长。” 食品行业的海大集团和汤臣倍健上半年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4亿元和9.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82%和10.96%,表现也较为亮眼。 对此,浙江省重点智库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杨轶清告诉记者:“一定时期里消费者对食品总的消费量大致是恒定的,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可能受益于消费结构的变化,上半年消费者外出餐饮减少,从而增加了对采购食品的需求。”
图片来源:海马汽车 对于海马来说,卖房比卖车赚钱。 8月4日晚间,海马汽车发布7月产销快报。报告期内,该公司生产汽车868辆,同比下降65.56%;销售汽车875辆,同比下降68.41%,产销量下滑均超六成;1月-7月累计产量5726辆,同比下降63.18%;累计销量同比下降56.94%至7404辆。 此前海马汽车发布的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ST海马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1400万-1900万元。海马汽车对此表示:“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公司汽车产销量同比大幅度下滑。” 糟糕的主营业务表现不得不让海马汽车走上了“卖房求生”的道路,但在业内看来,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 6月4日,海马汽车公告称,为优化和盘活存量资产,公司拟公开出售位于海口市金牛路2号的18#住宅楼共145套房产(总面积约4217.05平方米)的部分闲置房产。公开信息显示,当年海马汽车拿下这些房产仅花费430余万元,折合单价刚刚过千。结合当下周边小区每平方米约1万元的房价,或将获利近4000万元。 这并非海马汽车第一次靠卖房“回血”。2019年报显示,海马汽车该年度共处置闲置房产342套,取得不含增值税处置收入1.6亿元,扣除处置成本处置收益 1.35亿元。此举让海马汽车扭亏为盈,暂时脱离退市风险,但该公司主营业务迟迟未见起色。 乘联会数据显示,被寄予厚望的海马8S自上市至今月销量仅在500辆左右浮动。海马汽车官方早前发布的产品规划显示,2020年海马汽车将上市紧凑型SUV新款海马8S、紧凑型MPV海马7X、紧凑型SUV海马6P三款车型。新款海马8S已在6月中旬上市,其余两款车型还暂无具体上市时间。 未来汽车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