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项 按美元计价, 8月出口同比+9.5%(前值+7.2%);进口同比-2.1%(前值-1.4%);贸易顺差589.3亿美元(前值623.3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8月出口同比+11.6%(前值+10.4%);进口同比-0.5%(前值+1.6%);贸易顺4165.9亿元(前值差4422.3亿元)。 主要观点 一、内需或呈结构分化,外需回暖带来出口强势 1、进口:8月进口增速出现超预期回落,主要受到以下三方面因素的拖累: 来料加工进口偏弱,国内小企业的生产需求修复仍有限。8月来料/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同比增速-12.5%,疫情以来来料/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始终疲弱,对应小企业PMI也始终位于荣枯线以下,修复程度不及大中型企业。而从国内高新技术与机电产品进口情况来看,电子、汽车等产品的进口需求在稳步回升(见图表17、18),内需整体确实呈现修复趋势。因此我们认为,由于来料加工多数以劳动密集型等低端行业为主,承接的企业也多以小型企业为主,这一现象或反映了在疫情后,国内需求虽在持续回暖,但小型加工贸易型企业生存状况仍不容乐观;由于来料/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占进口总额约20%,因此这一部分的进口需求对进口总额的负向拖累或将持续较长时间,小型企业PMI走势可作为观测指标。 大宗商品价格因素仍继续拖累进口增长。8月以铁矿石和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进口数量需求仍在增长,增速出现放缓;但价格下跌对进口的负向拖累幅度超出了数量增长带来的正向拉动,因此大宗品对进口总额仍呈负向拖累。 8月农产品对进口的拉动率为0.2%,环比7月收窄0.9个百分点,主要受到进口价格进一步下跌、以及进口数量环比收窄共同影响。 2、出口:外需回暖仍是出口主旋律。 欧美外需真实回暖带来出口延续强势 。根据我们对海外经济数据及高频指标的跟踪,目前与我国出口相关的美欧各行业修复进度表现出美国零售业全面修复(且地产销售高增长带来家具、家电等耐用品需求大幅提升),德法、意西零售业分别修复9成、8成,美国、意西工业生产修复7成,德法工业生产修复6成。由于零售需求基本得到全面改善、工业需求大部分改善,带来目前外需的真实回暖。而从区域分布上也可看出,由于美国的零售和工业生产修复程度均优于欧洲,因此美国外需回暖也强于欧洲,带来我国对美出口连续2个月维持高增速。 防疫物资仍为出口提供稳定支撑,不过拉动幅度逐月减弱。8月以纺织品+医疗器械估算的防疫物资出口拉动率环比7月再度收窄0.3个百分点至2.4%。 二、进出口分项数据 1、出口:海外需求普遍改善,各类产品出口多数改善 出口区域:8月对多数地区出口增速提升,其中美国、东盟仍是拉动出口的主要地区,拉动率分别达到3.48%、1.81%。 出口商品: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延续对出口的强劲拉动,同比拉动率分别达到6.8%、3.3%。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仍维持较快增长,其中家具产品的出口增速达到24%,或与美国地产销售旺盛带来家具等耐用品需求提升有关;金属与大宗商品出口负向拖累收窄。 2、进口:各区域进口均不强,高新及机电产品进口延续强势 进口区域:8月自多数国家的进口都偏弱,仅自欧盟、东盟进口有小幅回升,同比拉动率环比提升0.67、0.07个百分点。 进口商品:农产品进口收窄,同比拉动率由7月的1.1%收窄至0.2%,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延续高增长,同比拉动率由7月的0.6%提升至1.6%。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均在提升,但价格继续下跌,带来大宗商品进口继续呈现较大负向拖累。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超预期爆发导致需求下降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内需或呈结构分化,外需回暖带来出口强势 (一)进口:来料加工与大宗商品进口均走弱 8月进口增速出现超预期回落,主要受到以下三方面因素的拖累: 1、来料加工进口偏弱,国内小企业的生产需求修复仍有限。8月来料/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同比增速-12.5%,疫情以来来料/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始终疲弱,对应小企业PMI也始终位于荣枯线以下,修复程度不及大中型企业。而从国内高新技术与机电产品进口情况来看,电子、汽车等产品的进口需求在稳步回升(见图表17、18),内需整体确实呈现修复趋势。 因此我们认为,由于来料加工多数以劳动密集型等低端行业为主,承接的企业也多以小型企业为主,这一现象或反映了在疫情后,国内需求虽在持续回暖,但小型加工贸易型企业生存状况仍不容乐观;由于来料/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占进口总额约20%,因此这一部分的进口需求对进口总额的负向拖累或将持续较长时间,小型企业PMI走势可作为观测指标。 2、大宗商品进口量升价跌,价格因素仍继续拖累进口增长。8月以铁矿石和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进口数量需求仍在增长,不过增速出现放缓(反映国内内需回暖);但由于价格下跌对进口的负向拖累幅度超出了数量增长带来的正向拉动(具体来看原油进口价格、数量对进口总额的拉动率分别为-4%、1%,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价格、数量对进口总额的拉动率分别为-0.7%、0.4%),因此大宗商品整体对进口总额仍呈负向拖累。 3、8月农产品进口额减少,对进口的正向拉动减弱。8月农产品对进口的拉动率为0.2%,环比7月收窄0.9个百分点,主要受到进口价格进一步下跌、以及进口数量环比收窄共同影响。 (二)出口:外需回暖仍是出口主旋律 欧美外需真实回暖带来出口延续强势,且美国外需强于欧洲。根据我们对海外经济数据及高频指标的跟踪,目前与我国出口相关的美欧各行业修复进度表现出美国零售业全面修复(且地产销售高增长带来家具、家电等耐用品需求大幅提升),德法、意西零售业分别修复9成、8成,美国、意西工业生产修复7成,德法工业生产修复6成。由于零售需求基本得到全面改善、工业需求大部分改善,带来目前外需的真实回暖。而从区域分布上也可看出,由于美国的零售和工业生产修复程度均优于欧洲,因此美国外需回暖也强于欧洲,带来我国对美出口连续2个月维持高增速。 防疫物资仍为出口提供稳定支撑,不过拉动幅度逐月减弱。8月以纺织品+医疗器械估算的防疫物资出口拉动率环比7月再度收窄0.3个百分点至2.4%。 (三)进出口展望:全年出口增速有望回正 出口端,考虑到目前外需真实回暖,叠加海外进口替代带来的我国出口占全球比重提升,下半年在海外疫情不出现失控的情况下出口大概率可延续强势。若9-12月出口增速维持在5%,即可保证全年出口实现正增长,目前来看出口增速回正概率较大。 进口端,国内内需回暖带来进口的大趋势向好,但考虑到经济结构中存在大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冷热不均的状况,小型加工贸易型企业对进口或将产生较长时间的负向拖累, 二 进出口分项数据 (一)出口:海外需求普遍改善,各类产品出口多数改善 1、出口走势 8月出口增速继续偏强,超出市场预期。以美元计价,8月出口同比+9.5%,预期+8.3%,前值+7.2%;以人民币计价,8月出口同比+11.6%,前值+10.4%,预期+12.4%。8月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增幅略低于美元计价。 2、出口区域:8月对多数地区出口增速提升 8月对多数地区出口均有提升,其中对美国出口连续两个月大幅增长。8月对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多地的出口同比增速回升10个百分点左右,对东盟出口增速环比7月虽略有回落,但仍保持12.9%的高增速。从出口拉动率来看,美国、东盟仍是拉动出口的主要地区,拉动率分别达到3.48%、1.81%,另外除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东盟外的其他地区出口拉动率8月大幅提升1.49个百分点至5.16%,反映了在全球范围内外需普遍改善的状况。 3、出口商品: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延续对出口的强劲拉动 8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仍维持较快增长,其中家具产品的出口增速达到24%,或与美国地产销售旺盛带来家具等耐用品需求提升有关;金属与大宗商品方面,8月钢材与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同比负增速进一步收窄至-15.8%、-14.5%;二者或共同带来“其他商品”出口负向拖累大幅收窄。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出口维持高增速,同比拉动率分别达到6.8%、3.3%,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速10.9%,叠加越南8月电子产品和计算机出口同比+24.2%,韩国8月计算机产品出口同比+106.6%,全球电子行业景气度仍较高。 (二)进口:各区域进口均不强,高新及机电产品进口延续强势 1、进口走势 8月进口增速低于预期。以美元计价,8月进口同比-2.1%,预期+0.4%,前值-1.4%;以人民币计价,8月进口同比-0.5%,前值+1.6%,预期+6.1%。8月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增速降幅大于美元计价。 2、进口区域:自欧盟、东盟进口有小幅回升 8月自欧盟、东盟进口有小幅回升。8月自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东盟的进口拉动率分别为0.1%、-0.61%、-0.07%、-0.07%,0.22%、-1.7%,8月我国自多数国家的进口都偏弱,其中自欧盟和东盟的进口拉动率有所回升,但幅度也较为有限。 3、进口商品:高新及机电产品延续强势,农产品显著收窄 从进口商品的增速来看: a) 农产品中,粮食、大豆的进口数量继续增长,不过价格形成较大拖累。8月进口粮食、大豆的数量同比增长17.1%、1.3%,进口数量均有收窄,不过进口价格分别同比下跌7.2%、2.6%,进一步拖累农产品进口额。 b)大宗商品中,铁矿石、原油、铜等进口量继续增长,增幅较7月进一步放缓,同时进口价格跌幅有所收窄:8月进口原油、铁矿砂、铜及铜材的数量同比增12.6%、5.8%、67.1%,进口需求持续放缓;进口价格跌幅有所收窄,原油、铁矿石进口价格同比下降33%、10%,但由于价格跌幅的收窄幅度弱于进口数量的放缓幅度,因此大宗商品进口继续呈现较大负向拖累。 c) 工业品中,电子产品进口需求增长仍较快,汽车进口额翻正。8月集成电路、二极管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11.1%、18.6%,进口量价齐升,电子产品进口需求仍高。8月汽车进口额同比增速翻正,达到+1.3%,汽车行业继续回暖。 从主要进口商品大类对进口增速的拉动来看,8月由于大宗商品进口数量收窄,价格延续下跌,对进口的负向拉动有所扩大,达到-4.7%,农产品进口拉动率进一步收窄至0.2%。而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拉动率分别为0.8%、1.6%,维持7月的正向拉动。 (三)贸易差额:8月贸易顺差小幅回落但仍在高位 8月贸易顺差小幅回落,以美元计价的贸易顺差为589.3亿美元,预期533.4亿美元,前值623.3亿美元,环比减少33.99亿美元。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顺差为4165.9亿元,预期3860亿元,前值4422.3亿元,环比减少256.1亿元。8月顺差虽有小幅回落,但仍在高位,经常账户的跨境资本流动依然保持健康。
9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8月进出口数据。按美元计,中国8月出口同比增9.5%,进口同比降2.1%;按人民币计,出口同比增11.6%,进口同比降0.5%。在我们看来,虽然海外疫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但日常生活、出行已经先行快速恢复,出口增长的动力已从二季度的防疫和居家办公需求向开学和家居需求拓展,对美出口增速创下近年来新高(20%),以内循环推动双循环的政策效应开始显现。 外需结构性恢复推动出口,防疫、电子拉动延续,家居成为新亮点。分产品看,与防疫有关的纱线织物、医疗器械和塑料制品出口分别增长48.5%、39.0%和31.0%,增速虽较7月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仍处较高水平。疫情期间欧美房贷利率直线走低,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引发家居类产品出口大增,家用电器增39%,家具增28.9%,灯具增18.2%。同时,海外开学取代居家办公,成为电子产品出口需求的主要推动力,手机出口增23.3%,计算机出口增23.5%。 对美出口同比大幅增长两成,领先其他贸易伙伴。8月对美出口同比增长20.0%,中国对美国出口值已经回到2018年同期水平。对欧盟(27国)增长11.2%,对东盟增长12.9%,对日本降低0.8%。对美出口创下近几年来最大的单月增速,一方面是因为去年低基数,受中美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影响,2019年8月中国对美出口暴跌16%;另一方面,下半年美国备货季已经到来,进口商开始提前准备电子消费品和感恩节、圣诞节用品。 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显著低于去年,是进口小幅下降的主要原因。8月能源进口金额降幅较大,如原油(-24.6%)、天然气(-26.5%)、铁矿石(-4.9%)。但以进口吨数计,原油同比增12.6%,天然气增12.3%,铁矿石增5.8%,疫情下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大大降低了中国的进口成本。在非能源商品进口中,农产品增长2.5%、机电产品增长1.9%、高新技术产品增长5.0%,显示国内需求侧恢复较好。 内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中国疫情防控得力,供给、需求双双恢复, “内循环”快速畅通。但海外疫情至今仍在快速蔓延,尽管各国政府的大规模财政刺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需求的下降,但生产受到极大的抑制,中国生产的复苏正在积极弥补海外经济的供需缺口。当前海外疫情仍在持续,美国、印度确诊继续高增,欧洲夏季度假潮引发新一波疫情,日韩疫情重现上升势头,在此背景下中国仍将是全球防疫物资和其他商品的主要供应商,以内循环推动双循环值得期待。
主要观点: 下半年经济数据分歧越来越小。整体的感觉与7月经济数据的特征类似,经济会慢进、政策会微退,但结构还是略差一点。具体到8月,PPI与CPI剪刀差持续收窄,生产、投资、消费都小幅上行。出口偏强,M2回落。更细一点的化,我们对生产的判断会略高于市场预期,对消费的判断会略低于市场预期。 工业生产:几个链条看8月并不弱 我们预计8月工业增加值可能上行至5.2%左右。 第一,基建、地产施工链条:尽管螺纹产量未有进一步上行,但水泥价格走高(华东地区本月以来累计上涨7.5%,上涨幅度高于去年8月的2.4%),反映基建、地产施工实际可能略好于7月。 第二,汽车链条:汽车轮胎开工率继续上行(半钢胎8月27日开工率为69.72%,高于7月30日的65.5%;全钢胎8月27日开工率为74.48%,高于7月30日的71.5%)。汽车批发数据截止至8月23日,8月累计同比为6.7%,与7月批发数据基本接近(截止至7月26日,7月批发累计同比为7.3%)。反映汽车链条的生产在8月或继续上行。 第三,出口链条:8月中旬,沿海主要枢纽港口业务进一步提速,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2.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7.8%。反映出口链条在8月的生产可能不弱。 此外,拖累7月工业生产的发电数据在8月可能有所好转。(7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3%。其中二产用电量同比下降0.7%,主要是电力、建材、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用电增幅下降。)发改委8月17日发布会表示,8月用电数据较好。 社零:可能上行的动力来自汽车与餐饮,限额以下或依然低迷 我们预计8月社零同比为0%,慢修复延续。 8月社零看的见的是汽车与餐饮在进一步好转。汽车方面有高频数据,8月销售延续高景气。餐饮继续回升的判断来自三点:1)7月餐饮数据表明餐饮仍有较强的回升动能。7月餐饮同比为-11%,6月为-15.2%,5月为-18.9%。2)民航客座率在持续提升中,表明因公出行在进一步恢复中。据民航局数据,7月完成旅客运输量3910万人次,同比下降34.1%,降幅较上月收窄8.3个百分点。3)电影票房在持续提升。对餐饮消费有望起带动作用。8月电影票房收入为33.6亿,去年8月为77.3亿,电影票房恢复至五成左右。 看不见的是限额以下的低迷。限额以下去掉餐饮,7月同比为-1.4%,6月为-0.4%,7月甚至进一步走弱。反映的是低收入群体消费不足。我们预计,至少三季度这种偏弱的态势会延续,进而制约社零回升的幅度。 风险提示:中美冲突加剧,消费修复幅度进一步低于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物价:预计CPI重回下行通道,PPI持续修复 预计8月CPI回落至2.4%附近,尽管食品价格环比上涨,原油价格缓慢修复,但翘尾因素的下行仍然占据主导,拖累CPI重回下行通道。8月翘尾因素为2.22%(前值2.93%),回落0.7个百分点。主因基期2019年8月非洲猪瘟形势恶化引发猪肉乃至食品价格的全线上涨(猪肉CPI环比上涨23.1%),形成了高基数效应。我们预计8月新涨价因素接近0.2%。其中主要归结于食品价格的上涨。8月食品价格的上涨受到供给端扰动和需求端修复的共同作用。供给端,整个8月华北强降雨,西南发洪涝,华东多台风,导致蔬菜受灾,且易腐难储,也对生猪的养殖和运输造成阻碍。需求端,开学季在即,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备货需求较大。非食品价格,8月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提高85元和80元。8月商品和服务消费虽然预计有所修复,但预计核心CPI环比依然略低于季节平均水平。 8月PPI预计将进一步回升到-1.9%左右,环比涨幅0.4%与上月相当。从宏观视角看,出口增速的持续回升、基建与地产投资增速的持续改善都进一步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拉动。8月PMI出厂价格指数报53.2%(前值52.2%)预示PPI进一步修复。从微观视角看,尽管国际原油价格8月涨势较为微弱,但考虑到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机制,国际油价到国内油价的传导存在时滞。统计局的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显示,黑色金属月均环比涨幅较7月进一步走阔,螺纹、中板、热轧价格普遍上行,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保持上涨,但上行斜率有所放缓。 二、生产:小幅上行 预计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上行至5.2%。具体而言,工业生产的三个链条8月不弱。 第一,基建、地产施工链条:尽管螺纹产量未有进一步上行,但水泥价格走高(华东地区本月以来累计上涨7.5%,上涨幅度高于去年8月的2.4%),反映基建、地产施工实际可能略好于7月。 第二,汽车链条:汽车轮胎开工率继续上行(半钢胎8月27日开工率为69.72%,高于7月30日的65.5%;全钢胎8月27日开工率为74.48%,高于7月30日的71.5%)。汽车批发数据截止至8月23日,8月累计同比为6.7%,与7月批发数据基本接近(截止至7月26日,7月批发累计同比为7.3%)。反映汽车链条的生产在8月或继续上行。 第三,出口链条:8月中旬,沿海主要枢纽港口业务进一步提速,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2.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7.8%。反映出口链条在8月的生产可能不弱。 此外,拖累7月工业生产的发电数据在8月可能有所好转。(7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3%。其中二产用电量同比下降0.7%,主要是电力、建材、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用电增幅下降。)发改委8月17日发布会表示,8月用电数据较好。 三、投资:或继续小幅上行 固投预计1-8月累计增速上行至-0.4%,当月增速为6.8%。其中,地产当月增速为11%,累计增速上行至4.5%。制造业投资当月增速为-2%,累计增速上行至-9.1%。基建投资当月增速为9%,累计增速上行至2.3%。 对于8月固投,值得思考的是两点。一是怎么看基建与地产施工。从螺纹表观消费情况、水泥价格情况看,我们预计8月同比依然好于7月。对于水泥价格,尽管目前西南区域受降雨影响仍在下跌,但华东地区8月上涨幅度较大,达到7.5%,去年8月为2.4%。对于螺纹表观消费,8月略有上行,尽管上行幅度实际低于市场预期。8月四周均值为374万吨/周,7月五周均值为362万吨/周。 二是怎么看制造业投资。我们估计汽车制造业的投资有望明显改善。7月当月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依然仅为-14.3%,处于偏低的状态。但考虑到汽车产量自5月以来持续处于两位数的增长,汽车行业的利润持续上行,7月当月同比高达125.3%,前值为17%。汽车制造业投资有望开始明显收窄。此外,出口持续偏强的状况下,电子设备、电气机械、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行业的投资也会继续上行。预计8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上行至-2%左右。 四、进出口:出口依然偏强 预计8月出口同比增速+6.9%,进口+1.1%。 出口方面,从总量来看,8月我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仍在上涨,综合指数、美东航线指数同比增速达到6.83%、7.74%(前值5.64%、7.74%),中港协统计的8月中上旬国内主要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速仍在高位,PMI新出口订单分项环比上行0.7个百分点至49.1%,出口大概率仍偏强。从产品结构来看,电子产品出口或仍延续强势,越南8月电子产品和计算机出口同比+24.2%,韩国8月计算机产品出口同比+106.6%,行业景气度仍较高。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出口修复略有趋缓,但未出现再度恶化。8月越南出口纺织服装、箱包雨伞、塑料制品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3.6%(前值-14.5%)、-17.1%(前值-16%)、+1.4%(前值+0.5%),随着海外主要国家的零售需求持续回暖,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最差的时间已过去。 进口方面,中港协数据显示,前期进口的低价原油预计7月底将接卸完成,同时铁矿石价格持续走高,因此8月价格因素对进口的负向拖累或将进一步收窄。 五、消费:上行的动力可能在汽车与餐饮 我们预计8月社零同比为0%,慢修复延续。 8月社零上行的动力可能主要是汽车与餐饮。汽车方面有高频数据,8月销售延续高景气。据乘联会数据,截止至8月23日,8月厂家零售累计同比为11.6%,好于7月的6.1%。餐饮继续回升的判断来自三点:1)7月餐饮数据表明餐饮仍有较强的回升动能。7月餐饮同比为-11%,6月为-15.2%,5月为-18.9%。2)民航客座率在持续提升中,表明因公出行在进一步恢复中。据民航局数据,7月完成旅客运输量3910万人次,同比下降34.1%,降幅较上月收窄8.3个百分点。3)电影票房在持续提升。对餐饮消费有望有带动作用。8月电影票房收入为33.6亿,去年8月为77.3亿,电影票房恢复至五成左右。 六、预计社融增速温和上行,M2持续回落 预计8月新增社融2.8万亿左右,社融增速小幅上行至13%。政府部门加杠杆力度再增强是社融增速上行的最大动力,根据wind高频数据8月净融资接近1.3万亿,规模仅次于5月。企业8月信用债融资成本大致平稳,下旬小有抬升,债券融资规模或达3500亿左右,略高于7月。此外,信贷方面,总量上预计8月新增信贷达1.3万亿,新增规模持平于去年同期。8月银行转贴现利率整体平稳,月末小幅上行,或反映银行月末冲贷的压力不大。结构上,基建、地产投资上行动力仍存,企业长贷大概率保持同比多增。百强房企销售金额8月同比27%,汽车零售销量同比预计为8%,与7月相当,居民长贷高增热度预计也将延续。但在资金面整体较为紧张,同时监管加强贷后管控的环境下,预计短贷及票据融资新增缩量。表外融资或继续收缩,从用益信托数据看,8月集合信托净融资规模进一步回落。考虑到信贷余额增速有所回落,叠加政府债券融资吸收流动性,预计M2进一步下行至10.5%附近。但M1则受益于商品房销售的持续超预期、财政支出逐步加码而进一步上行至7.2%附近。
随着半年报披露收官,记者梳理了河北60家A股上市公司的半年报数据。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河北A股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总计3602.75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达220.44亿元,同比下降23.97%。在盈利能力方面,房地产企业明显居前。受疫情影响,医药企业业绩实现普涨。 中国银行(香港)金融研究院经济学家丁孟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河北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基本上符合宏观经济大环境的趋势,也就是疫情打击下上半年公司盈利同比下降,但从行业来看,货币政策宽松的环境下房地产企业表现较好。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推进对于河北的企业发展更加重要。从行业来看,疫情冲击下外贸企业和能源资源类企业受到的负面冲击要更大一些。” 产业经济专家、中关村发展集团高级专家董晓宇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河北60家上市公司中,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真正的硬科技、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较少,受新基建的利好影响,本省的房地产企业盈利能力表现较好。从行业板块看,上半年医药类企业表现突出,由于本身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特别是疫情期间大量公共卫生服务支出扩大,对行业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房地产企业最赚钱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河北60家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保持增长的公司有19家,占比超过三成。60家企业中有11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其中,河钢股份以504.38亿元领衔河北省上市公司营收榜;新奥股份以384.46亿元营收位居第二位,紧随其后的是华夏幸福,实现营业总收入373.72亿元。 半年报数据显示,河北A股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总额合计达220.4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9.49亿元。其中,48家公司实现盈利,12家亏损,盈利公司占比80%。4家上市公司净利润超过10亿元。净利润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华夏幸福、荣盛发展、长城汽车。 在河北省上市公司盈利三甲中,包揽冠军和亚军宝座的均为房地产企业,华夏幸福和荣盛发展两者净利润之和占河北省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40.86%。同时,华夏幸福依旧稳坐河北省最赚钱上市公司的头把交椅,净利润为60.62亿元。 对比河北省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1-7月份全省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1-7月份河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84.7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住宅投资完成2092.3亿元,同比增长3.7%。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货币充分发行以及M2增速的情况下,房地产有正常的增长是很正常的。但数据同时也体现了河北的区域产业结构需要关注一下,过度的依靠房地产,其他的基础产业或者制造产业没有起到好的支撑,可能还是要考虑到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些需要。当然房企也要注意未来的政策环境,包括金融环境的一些变化。” 房产评论人、楼市新说出品人陈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全国经济在上半年都受到疫情影响,但不同企业影响程度不同,房企经历过多次调控高压阶段,对于市场的应急能力要比一般企业较强。房产市场作为经济的‘压舱石’,在政策层面必然会使其保持稳定。从上半年数据来看,整体房产市场和房企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下半年还会继续好转。”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新天绿能、中船汉光、康泰医学作为今年登陆资本市场的“新生军”,康泰医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51亿元,同比增长421.17%,涨幅居首。新天绿能实现营业收入65.87亿元,同比增长3.1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7亿元,同比减少2.43%;中船汉光实现营业收入4.14亿元,同比增长8.0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51.50万元,同比增长11.30%。 医药企业均实现业绩增长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在疫情暴发期间,大部分公司停工停产,市场消费疲软,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多个行业受到冲击。在此期间,医药类上市公司围绕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奏响了今年上半年业绩强劲的主旋律。 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CIIA)周延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上半年对于医药企业是很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原料药增长明显,上半年的疫情也使得下游行业和相关部门加大囤货力度,药品集中采购进度缓慢,也给了药企发展机会。” 以岭药业、华北制药、常山药业、新诺威、康泰医学作为河北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全部实现增长。 以岭药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4亿元,同比增长57.05%,超过去年全年。同时,以岭药业对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做了预计,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将达到9.77亿元至10.35亿元,同比增长70%-80%。 疫情期间,连花清瘟被广泛应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医院。以岭药业营收和利润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受连花清瘟及心脑血管产品销量增长拉动。连花清瘟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24亿元,同比增长136.51%,超过去年全年,尤其是第二季度在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且为感冒流感药品淡季的情况下,连花清瘟二季度单季销售4.82亿元,同比增幅近500%。 华北制药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6.21亿元,同比增长5.42%;实现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37.78%。常山药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10亿元,同比增长11.84%;实现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5.98%。新诺威实现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5.16%;实现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31.02%。 康泰医学作为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下的首批上市企业之一,成为河北的“业绩增速王”。公司上半年实现营利双收,实现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增长1820.05%。其业绩增长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红外体温计、血氧类及监护仪等疫情防控相关产品的销量及价格上升。 丁孟表示,“对于药企而言,疫情实际上带来了整个医药行业的增长机遇,在疫苗、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品方面获得研发成功的企业可望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控仍需要很长时间”。 “当然从全球角度看,药企的产品研发能力和质量的要求都会较高,只有在这些领域真正成功的企业才能保持持续业绩增长。”丁孟谈道。
>>培育5G、工业互联网新优势 新兴产业布局提速 据经济参考报9月7日消息,当前央地多方通过抓好产业链供应链这个着力点,经济社会秩序快速恢复。但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给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不确定因素,加力补链强链正成为下一步施策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启动产业链供应链难点问题调研,将围绕企业、行业面临的风险和短板问题采取针对性举措。 >>水泥价格连涨三周!多家上市公司满负荷生产 自8月份以来,水泥需求加快恢复,价格修复性上涨。周五,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报收141.08点,环比上涨0.34%,已连续三周保持上涨走势。 >>8月销售收入同比增535%!养猪企业业绩如此亮眼,行业却不看好猪价…… 8月销售收入同比大增535%——这是上市猪企交出的亮眼的销售业绩…… 正邦科技9月6日发布公告称,公司8月实现销售收入38.7亿元,环比增长23.67%,同比增长534.65%;今年1月至8月,公司累计销售收入为177.11亿元,同比增长193.93%。 >>国际油价跌破心理关口价位 由于美国股市下跌和美元走强,当周(8月31日至9月4日)国际油价显著下跌,纽约市场油价出现6月份以来最大单周跌幅,并跌破40美元心理关口。 >>智能制造“生态圈”悄然扩容 中国制造业在经受住了疫情的“压力测试”之后,如何找到新价值点、适应新市场环境?毋庸置疑,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快速发展的技术,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既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项,也是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的客观需要。
一改往昔的传统淡季行情,今年盛夏的楼市销售超出预期。据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数据显示,7月至8月,百强房企实现操盘销售金额分别同比增长25.7%、30.7%。更为亮眼的是,8月,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额同比增速创年内新高,达26%,百强房企中近八成实现单月销售业绩同比提升。 多名行业人士认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房企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均值明显下滑。下半年以来,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虽然多个热点城市市场降温,但不少规模房企增加推盘量,以及疫情期间被压抑的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弱化了淡季效应。 “深V”走势之后,楼市能否延续稳步回暖的势头? 上市房企销售加快复苏 随着多家上市房企8月销售数据的出炉,眼下楼市回暖的趋势更加明晰。“经历6月的半年度收关冲刺后,往年的7、8月通常是一个淡季,但今年市场复苏的表现比较突出。”一名房产行业人士表示。 上市房企的最新“成绩单”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恒大8月合约销售金额约为514.8亿元,同比增长约7.7%;合约销售面积约为53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18.5%。1月至8月,中国恒大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约4506.2亿元,已较6500亿元的全年销售目标,完成近七成。 另外两大头部房企的表现同样出色。万科8月实现合同销售面积42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45%;合同销售金额587.2亿元,同比增长33.06%。碧桂园8月实现合同销售额约609.3亿元,同比增长30.10%;合同销售面积7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86%。 除了“恒万碧”外,部分规模上市房企8月销售也不俗。如,旭辉控股集团实现合同销售金额、合同销售面积分别为256亿元、181.65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86.86%、88.12%。合景泰富集团预售额为96.12亿元,同比增长55.8%;预售建筑面积为65.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92.1%。 对于上市房企淡季销售数据逆势增长,业内人士认为并非偶然。中指研究院发布的百城价格指数显示,8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5605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50%,涨幅较7月扩大;从同比来看,上涨3.34%,涨幅较7月扩大0.13个百分点。 结转收入集中释放为主因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房企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速均值明显下滑。不过,在进入二季度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以及行业有序复工复产,楼市整体已开始出现反弹,并持续至今。在多名行业人士看来,8月上市房企销售业绩进一步爆发,与购房需求、结转收入集中释放有关。 “我们的销售从4月开始已基本恢复到与去年持平,经过5、6月的行业传统旺季后,7、8月的销售仍持续升温。”上海某上市房企的营销部相关人士告诉上证报,去年年底,其所在公司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新推4个至6个楼盘,但因疫情影响,导致原定于6月推出的两个新盘延迟至最近两个月。 一家国有上市房企的财务人员则透露:“受疫情冲击,今年公司的结转收入将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我们个别大区90%的楼盘都是下半年交付。” 上述说法在多个一线城市8月新盘销售数据上得到体现。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上海8月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新批上市面积超90万平方米,同、环比均增长1倍以上;广州8月后三周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增幅均在五成以上,其中最后一周成交规模刷新2019年10月以来周成交纪录;8月下半月深圳商品住宅新批上市面积在40万平方米以上,全月规模居近5年高位。 较为宽松的借贷环境,也为前期被压制的市场需求提供了释放的条件。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房贷利率持续下调,已连续下降7个月。7月,1年期和5年期LPR利率分别为3.85%和4.65%,比年初分别下降了0.3个和0.15个百分点。 “金九银十”能否如期而至? 楼市今年8月的表现,令业界对“金九银十”充满期待。 “进入9月,预计房企会进一步加大推盘力度,加大促销力度及释放优质房源的概率较高,市场成交规模仍有望高位运行。”克而瑞证券分析师董浩表示,各城市市场或将持续分化,核心一二线城市市场需求坚挺,且有强劲购买力支撑。 “我们多个新盘会在9、10月推出,以确保完成年底回款目标。我们也会利用这个时间节点做一些活动,从而带动存量楼盘的交易。”前述上海上市房企的营销部相关人士称。 今年前期频频出手拿地的滨江集团,则储备了相当充沛的货值。公司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称,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上半年的新增土储基本可在年内开盘销售,实现回笼资金。 “房企的销售回款端压力骤升,将增加开发商启动‘加速销售模式’的可能性。”董浩分析认为,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来源为融资和销售回款。当融资收紧时,房企会加大对销售回款的依赖度,进而采取“高周转策略”,即加快开工推盘、期房销售。可以预见,趁着“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房企会加速销售。 此外,上半年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的房企,下半年必将加大销售力度。克而瑞数据显示,上半年,除中国恒大、滨江集团等房企业绩完成情况尚佳之外,36家标杆房企中近半数目标完成率不及40%,其中有3家甚至低于35%。 但董浩认为,当前热点城市市场监管加强预期不断强化,需求端经历近几月不间断供应带动后,释放节奏或将趋于理性。
【业绩预告】 WT集团(08422.HK)预计年度由盈转亏550万至600万港元 鳄鱼恤(00122.HK)预计年度净亏2.5亿至3亿港元 亨泰(00197.HK)预计年度收入减少约35% 大健康国际(02211.HK)预期年度亏损扩大至逾4.9亿元 华章科技(01673.HK)预期年度亏损收窄至6750万-7750万元 【财务数据】 新意网集团(01686.HK)全年基础纯利上升6%至7.09亿港元 【运营数据】 融创中国(01918.HK)8月合同销售额同比增长25.3% 累计合同销售达3117.5亿元 正荣地产(06158.HK)8月合约销售额升17.17%至123.03亿元 信利国际(00732.HK):8月综合营业净额约19.90亿港元 当代置业(01107.HK)8月合约销售额同比增长51.86% 世茂集团(00813.HK)8月合约销售额同比上升37% 累计合约销售达1690亿元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00081.HK)8月实现合约销售额44.49亿元 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8月实现合约物业销售287.91亿元 同比增长17.6% 新城发展(01030.HK)前8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1390.81亿元 绿城管理控股(09979.HK)8月代建项目合同销售约86亿元 建业地产(00832.HK)8月销售额79.81亿元 同比减少14.4% 绿城中国(03900.HK)前8个月总销售额1345亿元 同比增长31.5% 香港电视(01137.HK)8月订单总商品交易额5.36亿港元 同比增长126.2% 【并购出售】 保宝龙科技(01861.HK)拟1.2亿港元收购广州欧亚气雾剂与日化用品30%股权 天津津燃公用(01265.HK)拟挂牌出售集宁分公司目标资产 昊天国际建投(01341.HK)拟11.25亿港元收购Alcott Global全部股权以投资柬埔寨开发项目 华侨城(亚洲)(03366.HK)快速盘活存量资产 拟12.52亿元出售成都天府华侨城50.99%股权及债务 【重大事项】 海通证券(06837.HK)撤销上海宣化路证券营业部 兖州煤业股份(01171.HK)拟通过公开摘牌方式参与内蒙古矿业(集团)增资项目 雅居乐集团(03383.HK)拟与平安附属公司合作开发中山项目土地 联康生物科技集团(00690.HK):Uni-PTH液体注射剂临试申请(IND)获NMPA批准 君实生物(01877.HK):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联合阿昔替尼晚期肾癌治疗Ⅲ期临床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亨得利(03389.HK)终止手表零售业务的运作 百胜中国-S(09987.HK)发售价确定为每股412港元 募资172.67亿港元 中国中铁(00390.HK)近期中标371亿元重大工程 【回购注销】 时富金融服务集团(00510.HK)9月4日耗资30.7万港元回购1209.6万股 复星国际(00656.HK)9月4日耗资1068.7万港元回购125万股 【股权激励】 中播控股(00471.HK)授出1089.6万份购股权 小米集团(01810.HK)授出合共1800万股奖励股份 小米集团(01810.HK)授出合共2.18亿份购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