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庄园牧场日加工600吨液体奶改扩建项目暨榆中新工厂竣工投产仪式在兰州举行。上海证券报记者在投产仪式现场了解到,榆中新工厂全面达产后,可年产乳制品18万吨,满足60多种产品的生产需求。 作为庄园牧场产品升级的重要布局,此次投产的新工厂于2018年下半年破土动工。新工厂占地140亩,建设总投资3.3亿元,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建有28条生产线,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 庄园牧场表示,项目的投产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实力,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丰富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升级。同时,新厂区投用后,也将对促进地方乳业发展、带动周边产业起到积极作用。 疫情发生后,乳制品行业受到一定影响,乳制品行业下半年走势如何,备受市场关注。庄园牧场董事长马红富认为,国内乳制品行业复苏呈现良好势头,乳制品消费需求正加速恢复。 据悉,作为甘青奶制品龙头企业,庄园牧场在奶源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拥有7个正在运营的牧场和1家在建牧场,存栏奶牛13516头。随着金川区万头奶牛养殖循环产业园项目投产运营,公司将获得更加稳定优质的奶源。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方 近日,特斯拉CEO马斯克(Elon Musk)在社交网络上透露,特斯拉费利蒙市(Fremont)工厂将采用全球最大的压铸机。“将非常兴奋看到我们Fremont工厂的压铸设备开始运转,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压铸机,可以让车身后部一体成型,包括防撞梁。”马斯克在社交网络上写道。 特斯拉认为,此种设计能够“减少生产时间、运营成本、生产成本、工厂占地面积、工厂运营成本、工具成本、以及设备数量”。 而在早些时候,网上就已经曝光了特斯拉“巨型压铸机”的专利图。专利中表明:“根据目前车架配置的多向压铸机包括一个具有车辆覆盖件的模具,以及几个可以相对于覆盖件模具平移的凸压模具。此类凸压模具会分别移动至铸造机中央的铸造区,负责不同部件的铸造,在一台机器上完成绝大多数的车架铸造工作。” 压铸机专利图 来源:特斯拉官方 车身框架如果采用传统的冲压零件再拼焊成型的方法,那么需要70个零部件,并且需要各种机器人来进行焊接工作。马斯克表示:“通过这台‘铸造神兽’,我们将从70个零件变成4个,然后是1个,减少重量,改进 MBH,降低成本,用于组装70个零件的机器人的资本支出将大幅下降。” 制造咨询公司Harbour Results总裁Laurie Harbour指出,这大约可以为特斯拉节省20%的劳动力成本。 特斯拉内部将这台压铸机称为“铸造神兽”,而Model Y将是被“神兽”打造的首款车型。根据马斯克预计,Model Y的需求最终可能超过特斯拉其他车型的总和。 此前Model Y在官方意外曝出售价,长续航后驱版车型预售价格为44.4万元人民币,Performance高性能版售价为53.5万元。如今,随着这台“铸造神器”的应用,特斯拉Model Y未来的售价或许会更低。
福耀玻璃10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福耀美国工厂正常生产经营。
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领域,对生产过程工艺管控的需求不断被强化,而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对高端分析仪器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需求也日渐迫切。 作为我国高端分析仪器龙头的聚光科技,紧抓市场需求,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工业企业提供多领域分析仪器及相关信息化、耗材、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近期,子公司谱育科技围绕行业客户应用需求,基于实验室分析仪器、根据“工业4.0智能工厂”的理念,结合ICP-OES/ICP-MS分析检测技术,研发了“FAAS8000工厂自动化分析系统”。 目前,谱育科技“FAAS8000工厂自动化分析系统”实现首单落地,已正式交付于厦门钨业。助力厦门钨业实现了工艺生产过程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为企业的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质控提升、企业节能降本提供了有效保障。
图片来源:pexels 随着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速度的加快,车企间的动力电池军备竞赛也在愈演愈烈。 在双方达成电池供应长期订单两年时间后,7月3日,戴姆勒大中华区宣布与中国动力电池电芯制造商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建立更深远的合作关系,以9亿元拿下孚能科技3%股份。 6月30日,根据宁德时代的公告,在其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21亿股新股中,本田拟间接认购约1%的股份数量,认购金额约37亿元。 近两个多月以来,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三家企业分别迎来三大外资车企入局。从大众入股国轩高科开始,外资对本土电池企业的争夺赛,正在以超越业界预想的速度推进,车企纷纷锁定核心供应商加急储备“粮草”的案例也接踵而至。 电池行业积极跑马圈地的背后,隐藏着车企们的“野心”与“焦虑”。 打响“争夺战” 进入2020年,受疫情的冲击影响,原本并不好过的新能源市场更是雪上加霜。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8.56万辆,同比下滑了34.9%,环比增长20.1%。从2019年7月截止到目前,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已经连续12个月同比下滑。 另一边,动力电池行业则是“风景这边独好”,为了更长远的未来,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在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加速跑马圈地。特斯拉、大众、戴姆勒、宝马和本田纷纷挑选出自己的心仪对象,在中国积极扩充“电池朋友圈”。 “从现在到2025年,我们要在中国市场新增100GWh的电池容量,仅靠宁德时代满足不了这么大的需求。”大众汽车中国CEO冯思瀚(Dr.Stephen Woellenstein)曾在入股国轩高科后公开表示。随后,大众又朝万向一二三抛出了橄榄枝,签下一份百亿元的长期订单。 除了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销市场,中国还拥有丰富的锂电池产能。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全球前10的动力电池企业中有7家中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超过80%。 面对富庶的电池资源,海外车企们怀揣着热情与资金蜂拥而至。 今年年初,宁德时代表示,已与特斯拉正式签署了电池供应协议,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结束了松下长期一家独大的局面。根据彭博社报道,从今年7月起,宁德时代将向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提供其一半需求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图片来源:国轩高科官方 “财大气粗”的大众则投资约90亿元人民币获得国轩高科26%的股份,未来两者将在技术、产品、资本等方面开始战略合作。不过紧接着,大众又将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锁定为新的动力电池供应商,签署了一份百亿元的长期订单。至此,大众坐拥宁德时代、万向一二和国轩高科三家电池供应商。 值得一提的是,接连在中国电池市场上演的争夺战中,国际车企甚至已经不满足于供应商、订单签署层面的合作,入股、投资多元化的合作都在说明车企掌控电池供应链的方式更为主动。 “近忧”与“远虑”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车企一方面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越发旺盛,另一方面,电池供应商的一举一动也影响着车企的“命运”。如何保证电池供应成为车企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2月,奥迪比利时布鲁塞尔工厂的纯电动SUV车型e-tron宣布暂时停产。奥迪官方新闻发言人公开承认,e-tron的暂时停产是由于动力电池短缺。今年奔驰计划将旗下纯电动SUV EQC车型的产量从6万辆降低至3万辆,原因也在于电池供应无法保证。 捷豹I-PACE也曾因电池供给不足而停产一周。捷豹路虎全球CEO施伟德(Ralf Speth)在接受德国《汽车周刊》采访时表示:“我们在电动汽车上面临的问题不是能生产多少汽车,而是能采购多少动力电池”。 因松下电池供应不足,影响到特斯拉Model 3的量产速度,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则多次公开表达自己的不满。 图片来源:奥迪官方 动力电池的供应已成为各大车企的“阿克琉斯之踵”。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如今电池市场陷入了一个低端电池过剩,高端电池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使这些车企发展变得被动。他们需要确保供应链的稳定,保证生产节奏。” 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已成趋势,各国也先后发布了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为了抢占市场高地,各大车企向电动化转型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也意味着新能源电池的供应缺口或将进一步加大。 根据各家给出的计划,特斯拉2023年全球销售目标为100万辆;到2025年,宝马在售新能源车型占比将高达三分之一,2030年占比一半以上;大众计划到2029年销售2600万纯电动汽车和600万辆混动汽车;丰田、沃尔沃、本田、丰田和现代等各家也有明确规划。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NE research的数据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预计为406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GWh,短缺约18%。预计到2025年这种情况将恶化,供应短缺约40%。 嗅到危机感的车企们则相继开始动力电池产能扩张大赛。对于这些车企而言,绑定更多的电池供应商将成为他们日后发力新能源市场的有力筹码。 建厂自救 在因电池短缺制约产能的现实面前,谁都不想在新一轮的电动化竞赛中掉队。除了快速调整采购计划,不断引入新的供应商,以戴姆勒、大众为代表的主机厂则纷纷迈出了自产电池的步伐,将主动权夺回自己手里。 “长期而言,我们决不能依赖于少数亚洲电池制造商。”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Dr. Herbert Diess)表示,为了确保他们押上了身家性命的“电动化攻势”能够得以顺利实施,自建工厂变得势在必得。 大众集团在2019年5月投资近10亿欧元在德国本土建设一家电池工厂,工厂建成后,前期将专注于电芯组装工作,后期将会增加电芯研究生产领域的工作。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 为了加速推进“2039愿景”,即到2039年实现所有汽车新汽车产品零排放。戴姆勒在全球范围内建设自己9家动力电池工厂。截至目前,戴姆勒美国和欧洲的动力电池工厂还在建设当中,其位于北京的奔驰电池工厂已投产。 放眼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繁荣让自主车企拥有更多施展空间并自建电池工厂。比亚迪成立弗迪电池产品覆盖消费类3C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等领域;长城蜂巢能源于2019年底在中国江苏常州启动了其第一家电池工厂,并计划在2020年底之前从每年4千兆瓦扩大到每年12千兆瓦,到2025年,在中国和欧洲的其他几家工厂的年产能将达到100GWh左右。 而上汽、北汽等汽车集团,目前均已与宁德时代合资建设动力电池工厂。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罗焕塔表示:“目前中国的自主品牌里面有80%的企业有跟电池厂合资的想法,或者说正在实施。” 降低成本成为了自建工厂的另一大优势。根据东吴证券数据显示: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在整车成本中所占比重高达40%-50%。以特斯拉为例,其动力电池占特斯拉总成本约38%。截止到2025年,大众将采购150GWh的动力电池,金额达到500亿欧元,电池供应商将至少分走200亿的订单。 不过自建工厂也并非易事。电池研发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前期需要耗费巨大成本。尤其是在汽车行业的下行市场里,庞大的支出无疑带给车企巨大的压力。此外,其对技术的高门槛,也让很多企业的研发遭遇诸多难题。 面临供需危机,车企绞尽脑汁的通过一系列行动来填上“动力电池缺口”。但距抵达“电池自由”的终点,仍有不少挑战。 未来汽车日报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方 特斯拉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根据EVsales数据,今年上半年特斯拉 Model 3 在全球交付 142346 辆,成为1-6月全球销量最高,且唯一一款交付量超过 10 万辆的电动汽车。 出色的销量表现让特斯拉获益匪浅。特斯拉日前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二季度营收60.36亿美元,净利润为1.04亿美元,连续4个季度实现盈利。 中国市场扮演了“关键先生”的角色。受疫情影响,3月23日开始,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内华达电池工厂、纽约太阳能工厂相继停工,直到5月18日才全面复工。整个二季度,特斯拉美国三大工厂近一半时间在停工。得益于上海超级工厂产能不断提升,Model 3在今年上半年才能保持不错的交付量。 与此同时,中汽协数据显示,国产Model 3还凭借45754辆的销量问鼎上半年新能源车型销冠,占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14.6%,总销量比第二名比亚迪秦EV多了两倍。 上海超级工厂的重要性和巨大的增长空间让特斯拉更加看重在华本土化战略。“我认为中国令人震撼.。中国的能源是巨大的。”尝到甜头的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近日在美国新闻频道对中国大为赞赏。 特斯拉预测,随着零部件国产化率不断提升,2020年底有望达到80%。预计2021年上海超级工厂可以交付Model Y。同时,特斯拉正在中国建立自动驾驶研发团队,并且不是简单地把美国的东西搬到中国市场,“会原创性地在中国做工程开发以及原创设计”。 未来汽车日报
来源:Electrek刚官宣超级工厂落户的消息,特斯拉就迫不及待地建设动工。据美国科技网站Electrek日前报道,特斯拉得州奥斯汀超级工厂已开始施工。一段无人机视频显示,该工厂紧靠一条高速公路,一些重型的建筑机械已经到达现场,推土机也开始工作。从视频来看,这片区域的土地并不平整,目前部分区域的平整工作已经完成。上周,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第二季度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确定了下一座超级工厂落户奥斯汀的消息。马斯克透露,奥斯汀超级工厂占地约2000英亩(约809公顷),是特斯拉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块工厂制造用地。早在今年2月,马斯克就曾在推特上暗示将在得克萨斯州建超级工厂。为了吸引特斯拉建厂,得州特拉维斯县官员在7月14日投票决定,特斯拉在奥斯汀机场附近建厂后,将得到至少1470万美元的减税优惠,前提是特斯拉至少投入11亿美元在奥斯汀附近建厂。马斯克表示,该地区距离奥斯汀机场约5分钟的路程,距离奥斯汀市中心约15分钟。该工厂将会是一个“生态天堂”,并向公众开放。这家新超级工厂将被用来制造特斯拉旗下皮卡Cybertruck、卡车Semi、Model 3以及Model Y等车型,产品主要销往北美洲州东半部。Electrek此前报道称,特斯拉计划尝试在新工厂快速部署一条Model Y总装线。该汽车制造商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让它投入运营,这意味着特斯拉将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完成整个主体建筑,比上海超级工厂的建设速度还要快。7月23日,特斯拉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在第二季度,特斯拉营收60.4亿美元,净利润1.04亿美元,远胜市场预期的“亏损2.4亿美元”。 至此,特斯拉首次实现了连续四个季度盈利,并拿到了被纳入标普500的“入场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