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又是一年年底,这个即将过去的IPO大年,有多少人靠着打新赚得盆满钵满?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市的375只新股中,已有立昂微、万泰生物、斯达半导喜提“十倍股”殊荣,截至目前的累计收益分别为15.67倍、14.43倍和13.44倍,另有53只新股也顺利实现股价翻倍。由此看来,A股的IPO造富神话似乎仍在继续。 27股上市首日即开板 12月22日,早盘开盘后几分钟,主板上市的新股森林包装就快速打开了涨停板,直到尾盘才再度被拉升封涨停,最终收报27.32元,上市首日涨幅44%。 森林包装并不是今年第一只上市首日就开板的非注册制新股。 若将时间适当拉长来看,则在181只非注册制新股中,共有90只新股在上市5天内就迅速打开涨停板,占比接近一半。尽管还有5只新股未开板且涨停天数不少于20天,但总的来看,非注册制新股的连板天数似乎并不如投资者意料中的那么可观。 若将范围放宽到今年上市的全部375只新股,可以看到,共有213只新股最新收盘价低于上市首日。这意味着,如果这些新股的中签投资者上市首日就落袋为安,会比持有到现在更划算,而这些“上市首日就要卖”的新股占比甚至高达56.8%。 事实上,未能及时变现不仅可能导致打新收益收窄,更可能会遭遇破发的尴尬。截至12月22日,在375只新股中,共有17只最新收盘价相对于发行价涨跌幅为负,这意味这些新股最新收盘价已然“破发”。 打新收益分化趋势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无脑”打新似乎已经不适合当前的A股环境,但万一好运打新抽中大肉签,同样会给投资收益增光添彩不少。 从上市首日的市场表现来看,今年8月上市的康泰医学就是一只不折不扣的大肉签,上市首日盘中一度涨近30倍,最终收盘也有超过10倍的涨幅,相当于中一签最高赚近15万。除康泰医学之外,上市首日涨幅超过500%的还有国盾量子、卡倍亿、龙腾光电等10只个股。 事实上,在年内375只新股中,共有143只上市首日股价翻倍。这意味着,即便是上市首日收盘即卖,打中一只新股也有38%的几率获得一倍收益。 但如果拉长时间来看,主板优质新股的表现似乎是更加强势。今年上市的375只新股中,股价累计上涨10倍的有立昂微、万泰生物、斯达半导3只新股,均在主板上市,截至目前的累计收益分别为15.67倍、14.43倍和13.44倍。与此同时,另有53只新股也顺利实现股价翻倍。 需要注意的是,能够分享打新盛宴的,不止有中签的幸运儿,更多的收益其实是被战略投资者收入囊中,其中就包括通过另类子公司参与科创板跟投业务的券商。 据山西证券研究所统计,今年券商的科创板跟投收益丰厚。截至12月10日,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科创板跟投项目127个,最新浮动盈利为90.04亿元,头部券商参与配售及浮盈贡献更多,其中海通创新投资跟投浮盈21.28亿元。山西证券对此分析称,项目质量和把控能力成为券商跟投获利的关键。
今年4月份以来,券商参与了22只新股网下申购 券商打新浮盈8941万元 超九成靠科创板“撑腰” 科创板正式开板后,不少券商重回“打新战队”,对于一些热门新股,券商的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今年二季度以来公布网下机构询价情况的22只新股中,券商已获打新浮盈高达8941万元,其中,6只科创板新股为券商来带8645万元的浮盈,占比高达96.69%。 不过,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注册制实施后,新股上市后分化会比较严重,被大家一致看好的股票,多半会高开高走;而不被市场看好的股票,低开低走的可能性非常大。打新的风险会变大,收益也会随之变少。” 二季度以来A股IPO稳中推进,券商打新收益不断走高。 记者根据目前已公布的打新情况统计,从获配方面来看,今年二季度以来公布网下机构询价情况的22只新股,本轮共有54家券商自营账户及4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参与打新,平均每个账户获配7044股,累计浮盈高达8941万元。其中,券商参与主板、创业板、中小板新股的网下申购平均每个账户获配数量仅为595股;参与科创板新股的网下申购平均每个账户获配数量高达2.9万股。 此外,22只券商参与网下申购的新股,今年二季度以来的股价平均涨幅为128.96%。其中,沪硅产业、光云科技、凌志软件的股价涨幅超过200%,分别为369.67%、336.57%、264.93%。 易观金融行业分析师田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注册制最大的特征有两个,一个是发行量扩大,一个是市场定发行价。这两项扩大了打新标的,分散了打新资金,同时提高了打新价差。” “大家一致看好的股票,申购资金一定非常多,中签率自然会非常低。而一般的新股,或者不被大家看好的股票,虽然中签率高,但涨幅有限。当然这也跟大盘走势,流动性充裕情况以及人气等很多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新股破发虽然不会成为常态,但肯定会比之前增加。”赵亚赟进一步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田杰表示,“注册制之下,大家更关注与注册制配套的改革措施,例如监管从严、遏制股价操作、加大管理层监管、加大信息披露等,配套措施如果做得好,对市场的垃圾股炒作也是有抑制作用的”。 (责任编辑:张紫祎)
今年“固收+”市场大扩容,为该类产品提供增厚收益的打新策略也面临变局。 超额收益明显 打新策略对组合收益贡献度较高 基金公司持续布局“固收+”基金。数据显示,12月以来发售的“固收+”基金已有13只,占新发基金总数的近三成。其中包括博时双季鑫6个月持有、安信浩盈6个月持有、永赢鑫欣等偏债混合型基金,还有英大智享、平安双季增享6个月持有等二级债基。 多位投资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固收+”基金受到市场热捧,原因是产品净值稳健,持有体验较好,打新策略也为组合收益做出了较大贡献。 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二级债基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7.28%,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净赚8.55%。这当中,打新对该类产品增厚收益效果相当显著。 北京一位银行系公募固收投资总监表示,“固收+”基金中偏债混合型基金可以打新增强。今年股市行情回暖,新股上市数量较多,上市后涨幅较大,打新的增厚回报相对较高,带来不错的超额收益。 北京一位绩优“固收+”基金经理表示,她管理的“固收+”基金一直在积极参与打新。新股上市后表现不错,虽然中签率和获配额度有限,对较大规模基金的贡献度不是特别高,但也是积累投资收益的一项有效策略,符合她“捡面包渣”的投资理念,未来还会继续打新,为投资者带来增厚回报。 据她介绍,他们的报价区间比较契合市场变化,中签新股数量较多, 部分最优规模基金近一年打新增厚回报大约为10%,超额收益较为明显。 据记者统计,截至12月8日,1434只参与打新的灵活配置型混合基金(份额合并计算)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36.02%。其中,2-3亿元规模的产品打新超额回报最佳。 数据显示,三季报规模处于2-5亿元区间的317只基金,平均收益率为41.57%,增厚收益为5.5个百分点;同期规模位在2-3亿元最优规模的139只基金,平均收益率为42.41%,相比全市场高出6.4个百分点。 从新股上市后的涨幅数据看,截至12月9日,四季度以来有68只新股上市,科创板新股上市涨幅较大,具有可比数据的37只新股上市后20日平均涨幅高达4.86倍;前三季度新股上市后20日的平均涨幅为53.89%。 从IPO募资规模看,截至12月9日,2020年以来通过IPO融资的公司为357家,比去年全年增加154家;同期IPO融资规模为4386.42亿元,比去年全年多出1853.94亿元,增幅超过70%;近4400亿元的募资规模也创造了2011年以来的历年新高。 “打新对组合收益的贡献,取决于基金规模、新股发行数量、中签率、新股上市后涨幅等多种因素。从外部环境看,2020年是基金打新丰收的大年。”北京一位混合型基金经理说。 “固收+”规模大扩容 或导致打新收益被摊薄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报,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等“固收+”基金总规模为7941.8亿元,比去年大增4059.7亿元,几乎翻倍。而从新基金募资情况看,截至12月9日,今年新成立的211只“固收+”基金募资总规模达到3577.88亿元,成为规模增长的生力军。 不过,“固收+”基金越来越多,作为该类产品增厚收益来源的打新策略贡献度或在逐步下行。 上述银行系公募固收投资总监表示,未来打新策略对“固收+”基金的收益增强效果将逐渐减弱:“固收+”基金集中发行,大量追求稳健回报的产品涌上市场,可能会摊薄打新投资收益;另一方面,除了公募“固收+”之外,银行、券商资管等也发行了较多稳健类产品,参与打新的资金量越来越大,而打新策略市场容量有限。 “任何一种有效的市场策略,在市场足够饱和之后,都会面临失效的风险。”上述北京混合型基金经理也说,今年打新策略为不少基金的组合增加了超额收益,但从未来看,随着“固收+”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多,市场参与主体持续增长,打新中签率可能会进一步下滑。同时,预计明年市场会面临经济复苏、流动性边际收紧的趋势,可能会导致市场风险偏好的下行,这都会导致新股上市后表现的降温,打新策略对组合的贡献度也趋于下降。 虽然打新资金扩容,新股市场表现或导致打新收益摊薄,但投资人士表示仍将积极参与打新,为组合贡献低风险投资收益。 上述北京混合型基金经理表示,“固收+”基金一般会通过股票、打新、转债、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多种策略增厚投资收益,打新策略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以他管理的偏债混合型基金为例,基金配置的长端利率债对组合有4%-5%的风险收益,加上打新增强,可能会超过6%年化回报,对于稳健投资仍是较为可观的收益。 “目前打新策略还是国内相对风险较低的投资方式,可以为组合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我们在投资中会作为重要补充,积极参与投资,只要可以继续为持有人创造正回报,并不会因为收益预期下降而放弃。”他说。
《Tech星球》消息,9月22日晚间,蚂蚁集团向上交所提交招股文件(注册稿)显示,易方达、汇添富、华夏、鹏华、中欧五家基金公司与蚂蚁集团签署了战略投资者认股协议,将推出以发行价认购蚂蚁股票的新基金,封闭期18个月。这意味着,蚂蚁上市前,普通投资者都能通过基金的形式来投资蚂蚁,0门槛实现“云打新”。 据悉,五只基金累计募资规模600亿,均计划配10%蚂蚁新股,为单只股票允许的最高配比,剩下90%将投向其他标的。25日起将在支付宝上新发,最低1元起购,上支付宝搜“新发”即可看到订阅信息。 . 9月18日,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同意,A+H两地上市进程再提速。作为全球最大独角兽,蚂蚁上市有望成为今年全球规模最大的IPO。也因此,蚂蚁新股格外受到市场资金关注,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能够参与投资。 此前,网上打新是个人投资科创板股票的主要方式,但这需要股票账户有50万元的资产,并有2年的交易经验,门槛较高。即使满足条件,实际中签率也很低。据Wind数据测算,过去十年全部新股发行的网上打新中签率仅为0.045%。分析认为,此次蚂蚁A股上市引发全市场关注,打新中签率或更低,而这五只基金让普通投资者多了一个低门槛的选择。 基金参与战略配售,意味着基金可以优先认购拟上市公司的股票。得以发行的前提是,拟上市公司愿意把新股分出来。一次允许5家基金公司参与战配,总计600亿募资规模,显然,蚂蚁集团希望通过基金这一形式,把投资机会分享给更多普通投资者。 业内人士分析,新发基金引入的是增量资金,可以缓解市场压力。蚂蚁IPO有大比例战略配售,加上A+H双市场发行的设计,预计IPO后在A股市场上真正面向散户和机构的份额不会太大,A股承压较小。 据了解,这次五只新基金将由各家机构的明星经理进行管理,18个月封闭期满后接受申购赎回。依照惯例,封闭期可以避免投资者陷入短期博弈,也更有利于基金经理提高收益。但投资就会有风险,投资者也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这些基金是否符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能否接受相应的封闭期。 参与此次配售的基金经理鹏华王宗合表示,“蚂蚁作为互联网企业,通过领先的科技能力,搭建起了连接产品和用户的平台,”他认为,放眼整个经济领域,消费者和中小微企业的需求还远未被满足,因此,主要服务这些群体的企业未来预计有广阔发展空间。
摘要 【皮海洲:巴菲特缘何开戒“打新”?】9月16日,是美国硅谷云计算服务公司Snowflake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日子。这家公司的上市之所以受到市场关注,甚至受到中国投资者的关注,除了该公司是今年美股规模最大的IPO、同时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软件IPO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亮点,那就是股神巴菲特参与了该股的“打新”。(金融投资报) 9月16日,是美国硅谷云计算服务公司Snowflake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日子。这家公司的上市之所以受到市场关注,甚至受到中国投资者的关注,除了该公司是今年美股规模最大的IPO、同时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软件IPO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亮点,那就是股神巴菲特参与了该股的“打新”。 根据Snowflake的IPO文件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和Salesforce Ventures将在上市时直接购买2.5亿美元的股票,巴菲特还将从Snowflake的一位投资人手中再购买价值超3.2亿美元的股票。伯克希尔·哈撒韦罕见地以IPO价格购买股票。实际上,巴菲特以远离IPO股票而闻名,这也是巴菲特首次参与“打新”。 对于“打新”,国内的投资者当然不陌生,这是国内投资者最热衷的一件事情。毕竟A股市场一直都是“新股不败”,“打新”打到就是赚到。所以国内市场的投资者对于“打新”,可以说是“一往情深”,“打新”甚至成了一种“福利”,如投资者中签不申购的,管理层则会叫停其“打新”的资格。 但“打新”在国外投资者中的反应是比较平淡的。因为国外市场的“打新”,没有A股市场的那种暴利,也没有新股不败的说法,新股破发甚至是上市首日破发都是常见的。所以对于“打新”投资者都很理性。像巴菲特干脆就不参与“打新”。这次参与Snowflake的“打新”是巴菲特史上首次,故而格外令人关注。 然而,巴菲特的“打新”与A股投资者的“打新”显然是不同的。A股投资者的“打新”需要申购,还要等待“中签”结果,只有“中签”了,投资者的“打新”才是成功的。而巴菲特的“打新”则是一种“配售”,或直接认购,认购的数量直接商定,不需要“中签”环节。比如,在上市时直接购买2.5亿美元的股票,同时还可以直接从其他投资人手中买进股票,如巴菲特从一位投资人手中购买价值超3.2亿美元的股票,当然这个购买的价格是确定为IPO价格。因此,巴菲特“打新”与国内A股市场的“打新”并不完全相同,相当于国内战略投资者的配售,但又不限于国内战略投资者的配售。 那么,为什么从不参与“打新”的巴菲特却破天荒地参与Snowflake的打新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是巴菲特吃“苹果”尝到了甜头。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一直都是坚持价值投资,而科技股则是遭到巴菲特排斥的。直到2016年一季度,巴菲特首次买入了苹果股票,首次建仓约10亿美元。随后,苹果的股价一路上涨,巴菲特也是一路加仓,到今年第二季度末,巴菲特持有苹果股票的市值达到915亿美元,成为巴菲特的第一重仓股。而随着苹果股价的上涨,巴菲特从中盈利巨大,仅今年从苹果股票上的获利就已超过300亿美元,成为获利最多的股票。 正是因为吃“苹果”尝到了甜头,所以巴菲特改变了对科技股的看法。2018年5月,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第53届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对没有投资谷歌和亚马逊感慨万千:“在谷歌和亚马逊上,我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而在2019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表示,可惜华为公司没在美国上市,否则我一定重仓购买。因此,吃“苹果”完全改变了巴菲特对科技股的看法。 其次,巴菲特参与Snowflake的打新也是基于对Snowflake公司的看好。虽然巴菲特现在也认同科技股,但总体说来,巴菲特认同的是那些明显有实力的科技股,而不是一些打着“科技”招牌的“科技骗子”。巴菲特认购Snowflake公司的股票,当然是基于看好该公司发展的原因。作为全球数据仓库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头羊,Snowflake放弃传统数据仓库架构,创造性地提出DWaaS概念,将存储和计算彻底分离,从本质上解决了传统架构系统架构易崩溃、高频读写难、数据复制与迁移难等诸多问题,或成为未来数据仓的发展主流。 同时,Snowflake招股书显示,2020财年(截至2020年1月31日),Snowflake的营收为2.65亿美元,相比于2019财年增幅高达174%。到2021财年上半年(截至2020年7月31日),其营收达到2.42亿美元,相比2020财年上半年增长133%,预计全年营收将超5亿美元。因此,该公司被巴菲特看好并非偶然。
港股打新市场风云变迁,回想六七月份医药股扎堆上市的盛况,才发现,距离继上一家“-B”类公司欧康维视生物-B(1477.HK)上市,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 这两个月里,医药股给打新投资者的期待骤然降低,医药生物行业表现持续走弱,形式和市场情绪都或多或少产生了变化,此前的热度不再。 在这种背景下,嘉和生物-B即将登陆港股,在一众消费、物管股中,显得格外亮眼。 “-B”类公司又添一员 所谓“-B”类公司其实就代表尚未盈利,正处于砸钱搞科研钻研药物的阶段。 这类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一直是港股打新的热门选择,参照之前的康方、沛嘉、永泰、诺程建华和欧康维视等,都在市场上引发过追捧。 但由于这类型公司还没有药品上市,公司没有实现营业收入,未来发展尚不明朗,市场自然也会对其的打新价值感到犹豫。 而想要对此类未盈利医药公司进行估值是非常复杂的,公司产品的产品数量、研发进度和市场规模,这三个是影响公司估值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 对于投资者来说,很难但从字面上来判断所谓的“创新药”到底有多创新,或者说对于医药市场的影响力将有多大。 这就需要专业研究员带路,从公司产品出发,把信息点揉碎了,告诉你,这家公司到底有没有潜力?是装点门面还是真的不错?作为打新标的,它究竟有多大潜力? 你需关注这些信息 招股前的资讯非常重要,往往能反映机构对于这只票的普遍看法。嘉和生物,就有如下几个看点。 嘉和生物的股东背景以及保荐人非常豪华,可谓是全明星阵容,这在以往的所有赴港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中,都算是高配。 本次嘉和生物发行的保荐人为高盛、摩根大通和杰富瑞。高盛历史保荐数据非常好,同时也是上一支大肉签欧康维视生物-B的保荐人,摩根大通同样经验丰富,是老牌保荐人。 在股东方面,高瓴资本旗下公司持有嘉和生物36.07%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然后就是康恩贝和沃森生物。有高瓴加buff,投资者都要对它多看一眼。 在上市前的两轮融资中,嘉和生物的估值分别约为38.71亿人民币及55.37亿人名币。本次招股又将有何种表现呢?能不能超出市场对它的期待? 而这样一只大热票,考虑到额度和中签率,又该不该打新呢? 联合香港本土券商艾德证券期货,特别邀请医药板块资深研究员Grace老师,做客《嘉和生物打新策略分析》直播间,为投资者解读嘉和生物的基本面,分析打新策略,助力提升打新效益。 艾德证券期货是香港正规持牌券商,持有第1/2/3/4/5/9类受规管活动牌照,资金安全有保障。官方指定交易软件艾德一站通是行业内首款集港股、美股与期货于一体的一站式金融交易服务平台,交易品种丰富且支持融资打新。 同时,艾德证券期货权威分析师也会在本次活动的社群中为各位同学提供港股打新、港股交易规则等详情介绍,为各位同学提供更权威、更接地气的港股打新必备课。9月18日(周五)下午16:30正式开始!请大家务必调整好闹钟,准时上课噢! 在此契机下,我们同步推出了艾德一站通的重磅开户福利活动,入金1w就有专属百元红包,更有办卡、入金、孖展等一系列后续服务,贴心到家。 详情请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跟我们一起,踏上科学打新的道路吧! 课程安排: 举办地点:打新研究群 主讲人:特约医药板块资深研究员Grace 直播平台:APP 举办时间:敬请期待 活动主题:《嘉和生物打新策略分析》 主要内容: 1.上半年港股医药股市场概况 2.嘉和生物的长期增长和短期逻辑 3.高瓴做为最大股东,嘉和生物怎么参与!
原本预计近期出台的券商私募单一资管计划备案指引或将延期,非交易过户市值打新仍需等待开闸。 日前,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所持部分股份非交易过户的提示性公告,委托券商资管或基金专户设立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开展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投资。有券商资管人士确认,这一情况正是委托人在为参与市值打新(网下打新,下同)做准备。 目前,各券商资管为了迎接这一业务重新开闸,已准备了包括网下打新、股指期货对冲、转融通等在内的多元策略,只等新的指引文件出台。 非交易过户打新 有望重启 “刚得到消息,中基协的细则预计会推迟1个月左右发布。”有券商资管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业内原本预计,监管会于8月中旬发布券商单一资管计划的备案指引,届时各家筹备已久的非交易过户打新业务便可重新开启。 根据相关规则,A股市场新股打新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现金打新,需要特别准备打新底仓,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另一种则是市值打新,也即是说上市公司用已持有的股票作为打新底仓,参与新股申购,好处在于轻松盘活非流通的股票资源,无需另外准备打新底仓。 据介绍,这一业务可以追溯到2016年市值打新政策出台之后,彼时上市公司大股东可委托券商资管设立与其同名的资管计划,通过非交易过户的方式,进行同名账户下的股份划转,轻松实现市值打新。 然而2019年6月,证监会发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对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的账户名称进行了统一规范,格式变更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名称-投资者名称-资产管理计划名称”,同名账户之间的非交易过户一途就此被封,相关市值打新业务也暂时中止。 直到今年4月,中国结算发布《证券非交易过户业务实施细则》,其中第九条对私募资管的非交易过户业务申请进行了明确,非交易过户市值打新业务开始迎来曙光。据多家券商资管人士透露,目前公司已经储备了不少业务资源,只等监管细则指引出台。 市场需求强烈 酝酿潜在业务机会 “其实,就连我们的上市公司股东都有这方面的意向。”华南一家券商资管人士向记者表示,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都明确表示对非交易过户打新有兴趣,相关产品的设立、备案、管理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券商中国记者发现,进入8月以来,至少已有网宿科技、兔宝宝、永高股份等7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有股东、董事、高管将所持公司股份进行非交易过户,委托资管机构设立单一资管计划,旨在开展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投资。 涉及的资管机构包括平安证券、广发证券资管、华泰证券资管、国信证券、招商证券资管等。有分析人士表示,券商投行信息丰富,对于开展相关业务具有一定优势,未来不排除将推出公募打新产品的可能。 上海一家券商资管人士表示,非交易过户实施细则发布后,上市公司股东以非交易过户市值委托、通过资管计划参与网下打新的业务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加之科创板开板以来的新股申购收益较主板市场优势明显,以及创业板注册制实施等因素,对于资管机构而言,非交易过户市值委托新股申购有望成为一个新的业务发展着力点。 Wind统计显示,自科创板开板以来,科创板新股发行向网下投资者大幅倾斜,6000万元的市值门槛和较高的网下配售比例,使得科创板网下中签率显著高于主板市场。2020年以来上市的73家科创板公司中,上市首日成交均价平均涨幅为210%,中位数涨幅182%;2亿A类打新资金12个月网下配售收益率测算达12.7%。 有券商资管人士称,当前创业板和科创板的网下配售均极大地向机构投资者倾斜,个人无法参与。因此在当前全市场积极打新的情况下,无需占用现金、能够盘活闲置的非流通股份的非交易过户打新,将是一项无法让人拒绝的政策红利。 券商备战 多元化打新策略 翻阅上市公司公告可以发现,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非交易过户的市值都相当大,远远超过6000万元的打新门槛。 以8月22日最新发布公告的网宿科技为例,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陈宝珍委托平安证券设立了“平安证券贵景32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并将持有的6900万股公司股份进行了非交易过户。按照网宿科技上周五收盘价8.8元计算,则这笔股份市值约合6.07亿元。 这是为了传说中的“分拆打新”,通过不同的资管账户同时打新实现收益增厚?为此,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了多位券商资管人士。 “单一资管计划新的命名规则,理论上使得分拆打新有可能成功。”前述上海资管人士表示,按照“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名称-投资者名称-资产管理计划名称”的命名规则,一位委托人如果将持有股份分拆委托给不同的单一资管计划,单从名字上来看,有可能被视作两个打新账户。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新股认购的时候,委托人资料也需要同步递交,因此只要监管愿意去查看,还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届时新股认购申请可能就会被打回。据悉,目前也有券商资管正在尝试进行此类操作,但尚未听说有成功的案例。 券商中国记者还了解到,委托人之所以委托市值远超6000万元门槛,主要是为实现多元打新策略提供操作空间。 具体来说,沪深两市打新底仓是分开计算,因此如果要两地同时打新,则需要至少准备1.2亿元的打新底仓。与此同时,委托人还普遍希望通过股指期货把底仓波动风险对冲掉,完全获得新股收益,因此算上股指期货保证金,则至少委托市值要达到1.5亿元。 此外,不少券商资管还提供了量化对冲、量化选股、转融通等策略,来帮助委托人获取更加稳健、可观的收益。有的委托人可能在必要的时候委托资管计划管理人代为进行减持,以尽可能避免法律风险,选择合适价格减持,甚至合理规避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