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成了很多产业链复苏的重要标志。近日,玲珑轮胎、通用股份等A股轮胎公司陆续发出涨价函,上调轮胎产品价格。据业内专家指出,轮胎涨价源于中国车市开始复苏,汽车产业链景气度好转,此外,上游原料天然橡胶等上涨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涨价潮是由国际巨头率先发起。全球轮胎巨头正新橡胶近日宣布:自2020年8、9月起,对豪华轿车胎、高性能运动休旅车胎、机车胎及自行车胎涨价,平均涨幅3%至5%。正新的卡客车胎暂时不进行涨价。正新橡胶表示:此轮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止跌反涨。 在此之前,建大轮胎上周就表示,公司轮胎产品拟提价3%至5%。涨价的原因多样:一方面是产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对建大的营运造成压力,此外还有汇率波动因素。 近期涨价的公司还有玲珑轮胎、通用股份等A股上市公司。玲珑轮胎的轻卡系列价格上涨2至4个百分点,载重、真空系列上涨4个百分点。通用股份决定自2020年8月29日起,16寸以下轮胎价格涨3%,16寸以上轮胎价格涨2%。 “原材料上涨是轮胎提价的一个诱因。”安永合伙人舒畅分析说,目前包括橡胶、炭黑、钢材等轮胎生产所需原材料都在上涨。 轮胎涨价,在一定程度确实折射出汽车产业链的复苏。 近期一些统计数据也显示了车市复苏苗头。商务部发言人8月20日表示,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回升向好。其中,汽车市场销售明显提升,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长12.3%,比上月大幅反弹20.5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也显示,2020年7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20.1万辆和211.2万辆,同比增长21.9%和16.4%。新能源汽车方面,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万辆和9.8万辆,同比增长15.6%和19.3%。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付炳锋一周前透露,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在2009年跃居全球第一之后继续攀升,到2017年产销量达到2888万辆的高点。而根据新的2020年上半年数据统计,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与美国相当,达到2.6亿辆,预计2020年下半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还将稳定增加1000万辆。付炳锋表示,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中国汽车市场还会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增长过程。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方寅亮分析说,整体来看,中国车市确实是在回暖复苏,但是他认为,轮胎提价是否是车市拐点前兆还难以判断。他分析称,很多国内汽车整车企业要完成全年产销,就需要在下半年冲量,把上半年失去的产量补回来,相应的轮胎订单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另外,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与美国相当,维修保养市场对轮胎的需求也在增长。
中国股市长期以来,牛短熊长,引发各路专家的观点碰撞,刘纪鹏作为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对于股市4000点谈了很多真知灼见,最近再度谈论4000点,并引发市场热议。 最近刘纪鹏院长接受记者采访,对股市发表了一些看法,对于股市的重要性,刘纪鹏指出:“现在已经到了形成慢牛,顶住外部环境的压力,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关键时刻。”这还不算,刘纪鹏提高到另一个新高度,刘纪鹏认为“中美两国的博弈,目前看来尽管表象主要体现在外交、军事、甚至政治价值观理念的分歧上,但是我们要避其锋芒,击其软肋,赶快把股市搞起来不失为一个正确选择。”,还认为“当前,美国是选票市场的争夺,打的是选票市场,我们要打的则是股票市场,这才是一着妙棋。” 股市重要性是不言自喻的,一些大国和领导人就看着A股下跌,还表现出幸灾乐祸的心态,如果搞摩擦,下跌的是美股而不是A股,美国还有能力搞摩擦吗?华尔街的愤怒就可以逼迫他们停止摩擦,正是因为美股不断涨A股不争气不断跌,才给了美国搞摩擦的底气。现在经济下滑压力依然不小,外需疲软,亟待提振内需发展经济,股市也成为重要的抓手,股市上涨,投资者赚了钱,才有钱用于消费,才能提振内需,如果股市下跌低迷不振,投资者亏了钱,拿什么去增加消费,我认为内循环重要一环就是股市不断上涨形成慢牛。 刘纪鹏认为:“是的,牛市是可期待的。不过,A股一旦进入牛市,大家都害怕进入疯牛。现在要避免疯牛,就必须倡导慢牛。A股现在的点位太低了,我一直说4000点才是A股的基本点,因为4000点的背景下,市盈率达到25倍到28倍,对中国的发展速度来说是合理的,如果没有这个点位,就融不了资,干不了事,形不成规模。” 刘纪鹏院长错了,股市有没有达到4000点,对于融资是没有影响的,不会影响到股市融资功能的极限发挥,股市规模是可以超常规发展的,毕竟股市存在最大作用不是给投资者带来多少回报,而是发行了多少IPO和再融资多少,股市3000点以下,IPO 节奏也不低,现在股指突破3000点,没有达到4000点,一周IPO数量维持十几家,放在哪一个市场,都是极快节奏的,股市存量公司都在以世界上很高的速度发展,所以刘纪鹏观点“股市没有达到4000点就融不了资,干不了事,形不成规模。”是错了,在A股,融资是第一位的,这是带有胎记的,股市诞生那一天起就是为了解决企业融资任务的,发展到今天,只不过是从解决国有企业融资到民营企业融资而已,股市会形成规模,一个礼拜十几家IPO ,股市规模是会得到巨大发展的,但是股市横向发展了,股市高度发展难免有影响。 刘纪鹏说4000点是股市基本点,虽然不知道刘纪鹏背后的逻辑,但是股市低于4000点确实是走的太差了,股市缘何很难涨回到4000点,我想与市场几轮大扩容有关,几轮大扩容下来,市场存量公司猛增,流通市值猛涨,现在流通市值已经高达40余万亿元,15年成交破万亿元,股指突破了5000点,第二次突破万亿元,股指突破到3800余点,现在万亿元成交,股指仅仅突破到3400点,没有能力突破3500点,都是万亿元成交,股指上涨点位越来越低,背后就是流通市值增加,万亿元成交也无法推导股市上涨到4000点,从最近万亿元成交看,市场热点出现跷跷板,低估值板块涨了,科技医药等成长股调整,而科技医药等成长股涨了,低估值板块就会出现调整,没有能够形成权重搭台题材唱戏的格局,暗示资金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可是万亿元成交能够维持多久,万亿元成交背后是资金的巨大消耗,印花税一天就是5亿元,交易佣金就是3亿元,一天股市不涨不跌,投资者市值就损失了8亿元,所以未来股市突破4000点难度有增无减。 上证综指难以突破4000点,与金融疲软有关,而金融疲软,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关,金融系统需要合理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主要金融机构就是银行,央行通过MLF利率下降引导LPR利率下调,带来银行净息差的收窄,加强中间费收取减少银行利润,经济下滑银行资产质量下降,需要更更多的利润用于核销不良资产,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1万亿元,同比多处置1689亿元,多处置1689亿元不良资产,虽然不代表当季财报利润就减少1689亿元,但也是需要银行拿出真实利润核销不良资产的。同时,按照预期信贷损失的原则要求,计提减值准备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4%。多种因素综合作用,2020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万亿元,同比下降9.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5.86个百分点。银行不良贷款具有滞后性,不良贷款增加还会持续,估计要到明年3月份以后才是高峰,银行股价很难上涨。 正是银行存在不确定性,银行估值很低,4000点的背景下市盈率达到25倍到28倍,这只是一种假象,低估值是被银行等金融股拉低所致,剔除银行等低估值板块,中位数市盈率大概在40倍,创业板市盈率在100倍左右,创业板在世界上都是高估值的。依靠成长股上涨,上证综指突破4000点就是在制造泡沫,可是依靠银行等低估值上涨,突破4000点,目前市场分歧很大,就在于银行利润究竟会下滑到那一步,无法准确预测,而且市场资金也不充足,推涨权重难度很大。 银行股市涨不起来,关键在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利益平衡,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保证银行利润合理增长,股价上涨,又能最大化支持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既要保证股市上涨,投资者获得良好投资收益,又要让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让退出渠道更加通畅。从目前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重要性可能要比股市上涨更为迫切,股市重回4000点难度不小。
8月25日早盘,A股三大股指冲高回落,创业板指表现较强,半日收涨近1%。创业板注册制首批新股上市次日表现强势,截至午间收盘,18只个股中14只飘红,蒙泰高新大涨逾35%,金春股份、圣元环保涨超21%。 截至午间收盘,上证指数报3379.12点,下跌6.52点,下跌0.19%,成交额2209.26亿元;深证成指报13688.23点,上涨21.54点,上涨0.16%,成交额3735.73亿元,两市合计成交额5944.99亿元;创业板指报2710.11点,上涨25.48点,上涨0.95%,成交额1737.48亿元。 盘面上看,行业板块跌多涨少,其中休闲服务、食品饮料等板块涨幅居前,国防军工板块表现颓靡。概念板块涨跌不一,其中白酒等板块涨幅居前,转基因板块表现较弱。两市个股跌多涨少,共计1496只个股上涨,2331只个股下跌,44只个股涨停,16只个股跌停。
8月24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小幅上涨,报6.9100,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短线拉升逾20点,逼近6.91关口。截至9点38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9165、6.9117。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降87个基点,报6.9194。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认为,短期内由货币宽松带来的美元下行或已阶段性调整到位,美元走势也有所企稳。从跨境资本流动和市场情绪两个角度来说,美元出现反弹或将导致人民币汇率承压,并对大类资产形成压制。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一线城市房价还是上涨的,只是涨幅较弱而已。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2020年7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6%和5.7%,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3和0.5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均连续15个月相同或回落。 导致上半年国内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方面,上半年货币政策较为宽松,不仅是频繁降准,而且还降息,把房贷利率也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这不仅鼓励了刚需入市购房,而且房贷利率投放也放松了,让很多过去不具备贷款资质的家庭也买到了房子。 另一方面,投机性需求为了有稳定的获利,也开始放弃中小城市,全面主攻大城市,在他们看来,大城市房地产即使有泡沫,房价也不会跌下来的,国内的房地产调控本质是为了防止房地产崩盘。 尽管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房价还在微涨,反倒是中小城市房价却不涨了。但是,我们还是认为,大城市的房价上涨的空间非常有限,鉴于一城市房地产还存在着较大泡沫,所以,国内一线城市房价在上涨过后,还会有下跌调整的可能。 第一,就连住建部官员都承认,中国的商品房寿命只有30年。这意味着,购房者如果房贷30年的话,等你还清了房贷,这套商品房差不多也成危房要动迁了。也就是说购房者这几十年是在为银行和开发商在打工。而且贷款三十年的利息等于可以再买一样同样的商品房了。 第二,一线城市是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房价与收入之比,最离谱的地方,往往多数老百姓拿着四五千元工资,却要动辄七八百万的房价,而一线城市高房价主要是肆意加杠杆,投机炒房推动的结果,并不是房子内在的价值有这么高。如果投机炒作上攻乏力,要获利了结,当地百姓支撑能力有限,房价不仅不会上涨,必然会下跌。 第三,面对上半年各大城市房价上涨,以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马上对房地产进行严格调控,避免房价的大起大落,但问题是,炒房者买房主要是为了房价要大涨,如果炒房者买了房子后,发现房价并没有如预期那样每年大涨30-50%以上,而是只有3-5%左右,这使得炒房者无利可图,甚至还跑不赢通胀,那时间长了就会退出房地产市场。长远来看,大城市房价上涨空间有限,而是下跌空间被打开。 第四,过去很多人都要挤到北上广深,现在由于大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再加上各大一线城市都在控制人口增长数量 ,而且现在网络远程办公,可以网上视频上课,有便利的发达高铁、飞机,都可以迅速到达全国任何地方,所以大家也不再依赖于大城市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北京,为了减轻北京市的压力,都向雄安新区转移,会使未来北京房价费刚性约束增强,需求减少,房价会不升反降。 第五,一些人觉得大城市房价上涨空间有限,主要还是中小城市房地产盘小,只要随便弄个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房价就能涨上来。而像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这个大盘子,要想靠资金来推动,难度会越来越大。比如今年上半年M2增加了15万亿,信贷资金40%的流向个人房贷。 即使这样,大城市房价还仅是微幅上涨。如果这在过去,天量房贷资金很快推升房价大涨了。未来除非货币政策继续大放水,否则靠银行信贷资金来推动房价上涨的能力越来越弱,最后房地产泡沫还是会自己破裂的。 尽管一线城市上半年房价还在微涨,但这是强弩之末,主要是投机资金无处可去,遇到货币政策宽松,只能集中于一线城市投机性购房。而对于大城市房价,很多人不看好的理由是,一线城市房价泡沫最为严重,已远远脱离当地民众的购买力,同时房地产调控大城市最近,炒房者买了房后,投资风险会持续上升。 更关键的是,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已呈现疲态,房产要变现成为难事,未来进入调整周期只是时间问题。
隆基股份19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硅料均来自外购,考虑到下游客户利益,近期的硅片涨价,仅把硅料价格上涨部分加到硅片价格中,没有额外加价。
受到今年疫情的影响,许多人的收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在收入减少的困境下,人们只能选择减少消费开支来度过难关。 可是,大家都弄不明白了,收入在下降、消费需求在减少、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为什么市上的物价反而越来越贵呢? 进入7月份后,不仅是房价在上涨,国内的猪肉价格上涨,鸡蛋价格上涨,就连蔬菜价格也出现不小涨幅,这让低收入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感到吃不消了。 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国内CPI指数走得并没有太离谱,1-7月份CPI指数分别为,5.4%,5.2%,4.3%,3.3%,2.4%,2.5,2.7%,这意味着整体物价水平走得并不算太高,那为什么我们却感觉到物价涨得比较历害呢? 主要是,我国现在的物价有涨有跌,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一个是,像房价、猪肉、鸡蛋、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都在上涨。 另一边,旅游、酒店、娱乐场所、手机、电脑等非必须品价格没有上涨,而且还有所回落。 这样就造成了人们感觉到物价很贵,但在实际的CPI当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那么,为什么在收入下降,消费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市场上的物价却反而越贵?难道不该便宜吗?对此,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在疫情过后,虽然大家的收入有所减少,需求也不多了,但是在疫情期间经济同样也处于停摆状态。也就是说,在疫情的二三个月内,很多企业和工厂并没有开工,这样供应社会的物资就比过去少很多。这种情况在疫情过后就会显现出来,导致物价因商品的稀缺而上涨。 第二,中国的疫情虽然过去了,但全球的疫情并没有结束,现在欧美国家的疫情还在不断的肆虐当中。本来国内物价上涨,可以通过进口所需商品,把物价给调降下来,但由于疫情还在继续,中国从国外进口商品减少或者停止了。 而在国内短期的储量不能得到恢复和满足的情况下,很容易会出现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局面。举个例子,本来国内猪肉价格大涨,可以从美国进口猪肉,但现在美国疫情严重,只能暂停对猪肉的大量进口。 第三,在市场上,某一商品涨价了,会带动其他商品价格一起涨。比如,因为非洲猪瘟,以及各地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取缔了一些个体养猪户,造成了国内猪肉长期处于紧缺状态。国内猪肉价格至今还徘徊在高位,猪肉价格涨了,牛羊肉价格也要大涨,鸡蛋、鸡大腿的价格也会上涨。 同样,蔬菜当中的当季菜价格因天气原因而上涨,也会带动其他蔬菜价格跟进。还好目前粮价没有出现大涨,否则国内物价就会出现较严重的通胀了。 第四,国内最近发生的灾害天气,也在很大程度加快了物价的上涨。南方地区发生的洪涝灾害,以及霉雨季节,使得蔬菜瓜果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同样运输也会受阻。 同时,由于霉雨潮湿的环境,养殖户的生猪患病率、死亡率大幅提升,而且生猪的运输难度在增加,成本也在大幅上涨,再加上各城市的猪肉需求在不断上升。在中秋节之前,国内猪肉价格难以调降下来。 本来疫情过后,百姓收入减少,消费能力下降,国内物价应该回落,但是现在国内物价也有逐步上涨的情况。事实上,现在物价上涨的是生活必需品,而非生活必需品现在的价格还是没有太大上涨,同时国内粮价也基本保持稳定。 导致国内生活必需品上涨的原因是:疫情期间生产停止,市场供应的的商品也减少;同时,目前国外疫情肆虐,又无法大量进口商品,以弥补国内不足。再加上今年天气灾害特别多,导致蔬菜和养猪受到影响,于是就带动一批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价格上涨。不过,等到今年第四季度或者明年初,国内生活必需品价格有望逐步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