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早盘,A股三大股指小幅震荡,沪指震荡走强,逼近7月高点3458点。截至午间收盘,上证指数报3453.34点,上涨14.54点,上涨0.42%,成交额3071.02亿元;深证成指报13791.94点,上涨49.71点,上涨0.36%,成交额3610.11亿元,两市合计成交额6681.14亿元;创业板指报2710.48点,上涨14.09点,上涨0.52%,成交额1167.7亿元。 盘面上看,行业板块普遍飘红,其中食品饮料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板块表现颓靡。概念板块大面积飘红,农业种植、代糖、煤化工板块涨幅居前,富士康、无线耳机等板块跌幅居前。两市个股涨多跌少,共计2236只个股上涨,1484只个股下跌,78只个股涨停。
周一,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行情风向标券商股一马当先,带动沪指站上3400点整数关口。 截至午间收盘,上证综指报点3436.30点,上涨2.27% ;深证成指报13732.39点,上涨1.80%;创业板指报2692.99点,上涨0.91%。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量达6876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入超过50亿元。 盘面上,除了券商板块带头上攻以外,银行、保险、房地产、食品饮料等板块也涨幅居前。从市场风格上看,多家机构表示接下来看好顺周期板块投资价值。 详情请扫二维码↓
现在国内物价高不高,普通消费者最有发言权。10年前,同季节买蔬菜、鸡蛋、肉类,50元就可以了。五年前买同样的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100元也所剩不多。而现在买这些菜、肉、蛋等农产品,100元肯定已打不住了,至少要120-30元才行。这是经常去菜市场的老头老太太们对物价的感受。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在收入并没有提高的情况下,遇到物价上涨,就意味着生活质量已经在下降。 过去,我们一直在抱怨房价上涨过快,一线城市房价疯涨,二三线城市跟风上涨,从西双版纳至丹东,全国各城市房子轮涨一遍。房价高了老百姓买不起,有的只能做了二三十年的房奴。实际上,这些年国内经济增长没有错,百姓收入增长也还可以,但与疯狂的房价相比,还是远远没有跟上。 现在中国的房地产总市值达到65万亿美元(约合450亿人民币),已经超过了美国+欧洲+日本的房地产60万亿美元的总市值。中国民众拿着发达国家的七分之一的工资,却要买远比发达国家房价昂贵的房子,你会觉得房价不贵吗? 如果国内房价贵了,我们也可以租房居住,只要国内商品价格稳定就好了。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猪肉价格开始大涨。本来十二三元一斤的猪肉,却涨到了三十二元一斤。 主要是为了达到环保要求,各地强行关停了很多小型养殖场,再加上非洲猪瘟传入国内,这才导致国内猪肉需求缺口太大,短时间内需求缺口无法补足。 如果猪肉价格上涨了,大家可以换成其他肉类制品可以替代。但是,像鸡蛋、牛肉、鱼肉等农产品的价格也跟着猪肉一起上涨。这对于富裕家庭来说,影响并不大,但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日子过得就有些艰难了。 从目前情况来看,除了粮价没有太大涨幅之外,蔬菜价格也受天气影响,产量减少,而出现大涨,现在一般蔬菜价格都要3-5元之间,普通家庭买上几样蔬菜每天也要支出几十元钱。 而对于多数民众来说,虽然物价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是大家的工资没有涨,有的由于单位效益不好给降薪了,有的人失业了。如果此时再碰到短期物价的蹭蹭上涨,人们感受到目前国内物价整体有些偏高就不足为奇了。 今年国内物价为何会出现疯狂上涨,以至于广大民众深感压力较大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物价上涨的原因你可以找出千百条理由。但归根结底,就是货币政策宽松有关系。上半年M2规模增加了15万亿,最近几个月M2增速都在13%以上。当市场上流动性多了,而社会上的商品还是原来这些规模,物价要不涨也很难的。 另一方面,如果物价上涨了,但是老百姓的收入同步增加了,银行理财也跑赢了通胀,那即使物价有所上涨,人们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因为你的收入水平同步在提高。 但问题是,物价上涨了,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没有跟上,这样百姓们的生活质量就下降了,这样大家觉得物价实在过高就很正常了。 其实,老头、老太们讲得很诚恳,他们并不要求养老金年年大涨,只要物价保持稳定,生活质量不下降,就满足了。现在我们拿着发达国家七分之一的工资,却要面对比他们贵得多的物价水平,的确会觉得国内物价有些偏高了。
贝壳找房美国IPO首日开盘上涨逾75%,报35.06美元,此前给出的IPO定价为20美元
投资要点 权益市场 报告期内(2020.07.27-2020.08.09),股票市场主要指数均上涨,其中中小板指表现更优。截至8月7日收盘,上证综指上涨4.92%,报收3,354点;深圳成指上涨5.51%,报收13,648点;创业板指上涨4.65%,报收2,750点。报告期内,沪深两市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3,142.87亿元,较上期少流出3,711.32亿元;北向资金成交净卖出额为87.06亿元,较上期少卖出351.61亿元。 细分来看,按照行业分类,报告期内国防军工(15.85%)、有色金属(10.94%)、化工(10.11%)、建筑材料(9.43%)、农林牧渔(8.55%)涨幅居前;房地产(1.56%)、银行(2.06%)、纺织服务(2.13%)、商业贸易(2.36%)、传媒(2.96%)涨幅靠后。 市场整体估值有所回升,截至8月7日,全市场PE(TTM)为22.25倍。行业估值方面,除采掘、房地产、钢铁、公用事业、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农林牧渔、轻工制造、银行行业的估值水平仍位于2010年以来PE估值的中位数下方,其他行业则抬升至中位数及以上水平。 转债二级市场 报告期内(2020.07.27-2020.08.09),转债市场整体上涨,但表现不及权益市场。其中中证转债上涨3.40%,报收373点;上证转债上涨2.68%,报收329点;深证转债则上涨5.05%,报收273点。报告期内,转债累计成交额3,340亿元,日均成交额334亿元,较上期有所下降。存量转债方面,截至08月07日,存量公募可转债共计288只,转债总余额约为人民币4,226.22亿元。报告期内,个券表现以上涨为主。其中有253只转债价格上涨,其中涨幅前五分别是海容转债、欣旺转债、安20转债、同德转债、龙大转债;有35只转债价格下跌,其中跌幅前五分别是麦米转债、乐普转债、众信转债、台华转债、东时转债。 报告期内,转债市场的纯债溢价率上升,转股溢价率水平下降。截至2020年08月07日,转债市场平均纯债溢价率为51.98%,上期为44.97%;平均转股溢价率为16.94%,上期为19.06%。行业方面,位居首位的是交通运输(46.54%),国防军工(1.90%)的平均转股溢价率最低。相对而言,大盘券转股溢价率最高,为20.02%。2018年以来上市的新券转股溢价率仍然显著低于老券,2018年、2019年上市转债的平均转股溢价率分别为26.51%、12.58%。 转债一级发行 报告期内,有8只转债发布发行公告,有10只新券上市。统计转债发行预案,目前有17家转债已通过证监会核准但尚未发行,有3家已通过发审委审核,合计20家,总规模324.58亿元。 基金持仓跟踪 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基金持有转债市值1249.24亿元,环比上涨13.77%,占转债市场比重为26.79%,环比提升了5.13%。基金重仓可转债中,持有家数前三转债分别是浦发转债、光大转债、歌尔转2;持有市值前三转债分别是浦发转债、光大转债和苏银转债。从2020/03/31到2020/6/30,基金持有数量占存量比重提升最多的是克来转债(68.00%)、常汽转债(54.86%)、森特转债(54.82%);而下降最多的是新泉转债(-24.80%)、游族转债(-17.59%)、希望转债(-15.49%)。 风险提示 第一,权益市场走高后大幅回落;第二,货币政策发生不利变化。 【可转债双周报】 一、二级市场概况 1.1、权益市场 报告期内(2020.07.27-2020.08.09),股票市场主要指数均上涨,其中中小板指表现更优。截至8月7日收盘,上证综指上涨4.92%,报收3,354点;深圳成指上涨5.51%,报收13,648点;创业板指上涨4.65%,报收2,750点。报告期内,沪深两市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3,142.87亿元,较上期少流出3,711.32亿元;北向资金成交净卖出额为87.06亿元,较上期少卖出351.61亿元。 细分来看,按照行业分类,报告期内国防军工(15.85%)、有色金属(10.94%)、化工(10.11%)、建筑材料(9.43%)、农林牧渔(8.55%)涨幅居前;房地产(1.56%)、银行(2.06%)、纺织服务(2.13%)、商业贸易(2.36%)、传媒(2.96%)涨幅靠后。而报告期内主力净流入额靠前的行业为钢铁、休闲服务、采掘行业。 市场整体估值有所回升,截至8月7日,全市场PE(TTM)为22.25倍。行业估值方面,除采掘、房地产、钢铁、公用事业、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农林牧渔、轻工制造、银行行业的估值水平仍位于2010年以来PE估值的中位数下方,其他行业则抬升至中位数及以上水平。 1.2、转债市场 报告期内(2020.07.27-2020.08.09),转债市场整体上涨,但表现不及权益市场。其中中证转债上涨3.40%,报收373点;上证转债上涨2.68%,报收329点;深证转债则上涨5.05%,报收273点。报告期内,转债累计成交额3,340亿元,日均成交额334亿元,较上期有所下降。 存量转债方面,截至08月07日,存量公募可转债共计288只,转债总余额约为人民币4,226.22亿元。其中有278只债券收盘价格大于等于100元的发行面值。票面价格最高的为英科转债,收于1,038.00元;票面价格最低为亚药转债,收于79.52元。 报告期内,个券表现以上涨为主。其中有253只转债价格上涨,其中涨幅前五分别是海容转债(54.98%)、欣旺转债(48.72%)、安20转债(46.06%)、同德转债(44.72%)、龙大转债(41.26%);有35只转债价格下跌,其中跌幅前五分别是麦米转债(-9.47%)、乐普转债(-6.02%)、众信转债(-5.24%)、台华转债(-4.37%)、东时转债(-2.26%)。 报告期内,转债市场的纯债溢价率上升,转股溢价率水平下降。截至2020年08月07日,转债市场平均纯债溢价率为51.98%,上期为44.97%;平均转股溢价率为16.94%,上期为19.06%。行业方面,位居首位的是交通运输(46.54%),国防军工(1.90%)的平均转股溢价率最低。相对而言,大盘券转股溢价率最高,为20.02%。2018年以来上市的新券转股溢价率仍然显著低于老券,2018年、2019年上市转债的平均转股溢价率分别为26.51%、12.58%。 目前,大部分存量转债的转股溢价率水平分布在0%-50%,纯债到期收益率分布在-5%-3%。不考虑正股基本面,单纯考虑转债性价比(转股溢价率低于20%,纯债到期收益率高于2%),截至08月07日,有维格转债(16.19%、4.49%)、迪贝转债(14.80%、2.09%)、新春转债(13.45%、2.52%)、起步转债(11.38%、2.28%)、胜达转债(17.59%、2.73%)、沪工转债(-6.45%、3.41%)、清水转债(18.43%、2.38%)、国城转债(-14.63%、2.44%)、今飞转债(10.87%、2.18%)、鸿达转债(9.39%、2.54%)满足要求。 二、一级市场概况 2.1、发行与上市 报告期内,有8只转债发布发行公告,其中有1只定向发行,为北新定转(定向发行,8月3日网下发行,募集资金1.08亿元);共有10新券上市。 2.2、待上市情况 统计转债发行预案,目前有17家转债已通过证监会核准但尚未发行,有3家已通过发审委审核,合计20家,总规模324.58亿元。 三、基金持仓跟踪 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基金持有转债市值1249.24亿元,环比上涨13.77%,占转债市场比重为26.79%,环比提升了5.13%。基金重仓可转债中,持有家数前三转债分别是浦发转债、光大转债、歌尔转2;持有市值前三转债分别是浦发转债、光大转债和苏银转债。 从2020/03/31到2020/6/30,基金持有数量占存量比重提升最多的是克来转债(68.00%)、常汽转债(54.86%)、森特转债(54.82%);而下降最多的是新泉转债(-24.80%)、游族转债(-17.59%)、希望转债(-15.49%)。 四、风险提示 第一,权益市场走高后大幅回落。 第二,货币政策发生不利变化。
2020年8月4日以来,市场成交量在逐步萎缩,市场进入退潮阶段。量在退潮,价格却可能背离式上涨,但这种上涨,最终是量决定价,而不是价决定量,所以我们看到两个现象:一是上涨很慢,每次创反弹新高都是假突破,创新高后由于量能不济,都得缩回;二是大部分个股都在下跌,赚钱效应越来越弱。 那么这种退潮,什么时候结束呢?一旦退潮结束,就开启新一轮涨潮,牛市中的涨潮,量价配合,从慢涨到飙涨逼空。所以,及时察觉退潮结束,跃上潮头,就特别关键。 退潮结束标志有四:一是五日均量上行。二是弱势板块指数(目前风格转向价值股,成长股就是弱势板块,成长股的代表性指数是创业板指数、科创板50指数)日线重心上移。三是时间到达安全买点。四是点位达到强支撑位。四个标志中只要有一个标志出现,就值得特别关注 目前这四个标志都未出现,耐心等吧。
2020年上半年,远大医药(0512.HK)录得收益约港币32.56亿元,较2019年同期比较下降约9.2%,去除汇率影响仅较同期下跌4.9%。归母净利润约为港币7.19亿元,较2019年同期大幅上涨约31.4%,去除汇率影响较同期上涨38.3%。在同行业公司业绩普遍受挫的情况下,远大医药依然保持了高利润增长。 公司股价长期被低估,加速上涨回归合理估值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8月3日,远大医药股价上涨21.93%,当日收盘价为8.95港元,盘中最高价一度达到8.99港元,创历史新高。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票成交4772万股,涉资4.05亿港元。按照收盘价计算,远大医药连续四日上涨,累计上涨幅度达到了44.82%。接近300亿港元的市值,让远大医药成为港股医药股中,除去未盈利生物科技类公司及医疗器械公司以外的头部企业。 图表一:远大医药2020年8月3日股价走势图 数据来源:同花顺,整理 对比本轮上涨前7月28日的数据可以发现,即使经过年内较大幅度的上涨之后,远大医药与同行业公司的市盈率(PE)相比依旧非常低。剔除市盈率为负的公司,港股GICS制药行业中所有公司平均市盈率为22.39倍。而截止7月28日,远大医药的市盈率仅仅为18.14倍,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远大医药作为同时布局医药制剂、医疗器械及生物技术的行业龙头公司,产品结构多元化且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其市盈率不仅没有处于行业高位,还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公司股价是被低估的。 图表二:远大医药及可比公司数据 数据来源:同花顺,整理 此外,经过2020年8月3日的上涨之后,远大医药的市盈率也仅仅维持在21.54倍,剔除市盈率为负的公司,GICS制药行业平均市盈率上升为22.65倍。远大医药的市盈率虽然较股价上涨前有所上升,但依旧低于行业平均。 由此可以看出,本轮上涨是公司合理估值的回归,并且在经过较大幅度地上涨后公司股价依旧处于被低估的区间。那么,公司的股价上涨过程为什么会加速呢?公司未来是否还有上涨空间? 高瓴资本参与配售,加速市场价值认可 据分析,2020年8月2日晚间,公司公告了一则配售协议,是8月3日公司股价加速上涨的直接原因。该公告称将会按每股配售股份5.90港元的配售价格,向不少于六名承配人配售最多1.72,000,000股新股份。配售股份数目约为公司已发行股本的5.09%以及经配发和发行配售股份扩大后股本的4.85%。根据公告前最后交易日期的收市价每股7.34港元计算,配售股份的市值约为1,262,480,000港元,配售股份总面值约为1,720,000港元。 随后,8月10日公司发布公告,确认北京盘沣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高瓴资本完成配售事项。高瓴资本在医药行业广有布局,投资标的涉及生物医药行业的多条赛道。从以往投资来看,高瓴资本往往实行结构化价值投资,获得的历史收益非常可观,对看好的领域会持续布局买入该行业龙头企业。 图表三:高瓴资本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 数据来源:海榕财富风险投研,整理 凭借综合实力抢占全球创新稀缺高地 再来看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务板块。根据公司公告显示,在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期内,公司在精准介入领域形成“血管、神经和肿瘤”三位一体的全球化战略布局,逐步实现“心脑同治”的战略规划。肿瘤治疗以及介入治疗是远大医药近年来全球化创新战略落地的着力点,各巨头也在该领域纷纷加码。 2020年8月2日,德国西门子医疗拟以164亿美元收购美国癌症医疗技术制造商瓦里安医疗系统公司(Varian Medical Systems)(以下简称瓦里安),成为今年医疗领域最大的收购案。被西门子高价收购的瓦里安三大业务分别是肿瘤业务、质子解决方案、介入解决方案。其中在备受关注的肿瘤介入市场,同样是瓦里安在2019年通过收购Endocare和Alicon两家公司进入的。 早于2018年,远大医药已开始布局肿瘤治疗领域,联合鼎晖投资斥资近100亿人民币收购澳洲Sirtex公司100%股权。澳洲Sirtex拥有肝癌介入治疗全球独家品种“SIR-Spheres钇[90Y]树脂微球”,后者已经连续纳入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目前该产品的中国落地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有望在2021年底或者2022年初上市惠及中国患者。 抗病毒抗感染领域也是公司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目前的在研管线包括治疗脓毒症的HIP项目及新药APAD,以及副流感新药等。 随着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告急,而公司创新药组蛋白抑制剂HIP除脓毒症外亦可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急救治疗,在澳洲成功获批开展新冠肺炎ARDS的II期临床和脓毒症的Ib临床研究。据了解,HIP有望成为全球首创的可以治疗脓毒症的药物,以及有望在新冠急救领域成为全球研发进度最快的创新候选药物之一。 此外,获Glenmark Specialty S.A.授予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复方鼻喷剂Ryaltris已向FDA递交New Drug Application,且在澳大利亚获批上市,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高瓴资本也在A股市场买入一家呼吸科公司“健康元”,持有“健康元”8%的股份。 在眼科领域,,与高瓴资本已经入股的爱尔眼科不同,远大医药专注于更具潜力的眼科板块高壁垒创新药的产品线。公司在眼科方面引进了首个全球创新的治疗翼状胬肉产品,与目前的呼吸及五官科等现有优势领域形成强有力依托。2020年上半年公司眼科核心非处方滴眼液“瑞珠”在电商平台及药房零售均取得高速增长,期内收益约为人民币9346万元,较同期显著增长约34.2%。 高瓴资本买入涉猎以上行业的远大医药,说明高瓴资本对远大医药未来在肿瘤介入、重症抗感染、呼吸及五官科等创新赛道表现高度看好。 由此可见,企业能顺利并购的前提是对行业发展前沿有深刻的认识,以及资金实力、后续的商业化、国际化运营能力,从未来发展趋势而言,远大医药等龙头企业更具备这种综合素质。高瓴资本本次入股远大医药,也是希望借远大医药优质的赛道和强大的综合素质完善自己的投资组合,形成强强联合的局面。 小结 远大医药本身基本面扎实,占据的赛道受市场持续看好。然而,市场对公司存在较大程度的低估,所以从2020年开始,公司的股价就一路朝着合理估值上行。此次高瓴资本参与公司配售,使得整个价值回归的过程加速,股价上涨也随之加速。 伴随着配售落定,将有利于公司的估值进一步回归,市场给予远大医药的市盈率也会再次向头部靠拢。另外,高瓴资本和远大医药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协同作用,推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使PE和EPS同时发力再次推动公司估值上升。所以此次配售完成后,极大可能形成远大医药和高瓴资本强强联合的局面,未来公司股价依旧存在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