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宠儿完美日记再寻求资本加持。8月19日,针对完美日记正在寻求新一轮1亿-2亿元融资的消息,完美日记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予回应”。其实,从完美日记近几年的扩张发展不难看出其对于资金的需求,此前完美日记还曾传出上市的消息。在业内人士看来,完美日记凭借线上红利,业绩不断飘红,颇受资本方的青睐。但随着转战线下,自建工厂以及加重研发力度,其发展速度并不会如起步之初那般迅猛。此外,随着各彩妆品牌和彩妆集合店的涌现,完美日记的“完美”版图构建之路正面临更多挑战。 传再获融资 此前的消息称,如果完美日记本轮融资成功,其估值预计将达4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完美日记的估值将从10亿美元增至40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300%。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完美日记将成为2年来国内一级市场中估值涨幅最大的一家“独角兽”企业。 事实上,完美日记自成立以来已完成了4轮融资。今年4月初,完美日记完成一轮1亿美元融资,由老虎全球管理基金领投、厚朴基金和博裕资本跟投,投后估值约为20亿美元。2019年9月,完美日记获得高瓴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CMC资本跟投的一轮融资,投后估值约为10亿美元。2018年5月,完美日记获得由高榕资本领投的一轮融资,投后估值约为1亿美元。2016年12月,完美日记获得由弘毅投资领投,真格基金跟投的天使轮融资。 纵观完美日记的投资方,汇集包括专注早期和成长期的VC――真格基金和高榕资本;中后期PE――博裕资本;国际大牌――老虎环球以及高瓴资本、红杉中国这两家国内最顶尖的投资机构,显然,完美日记备受资本追捧。 对此,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分析称,完美日记品牌定位倾向年轻时尚低价,而这一群体消费能力有限者居多,相比较大牌高奢,更愿意尝试青春时尚低价的品牌,完美日记的品牌定位也恰恰符合这一消费心理。所以随着消费群体数量的不断上升,销量也随之提升。再加上完美日记以线上销售为主,成本相应降低,致使业绩较为可观,使得被资本方看好。 据了解,除多轮融资外,完美日记还在近期传出IPO的消息。7月2日,有媒体报道称,完美日记已选择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为其安排IPO事宜,募资规模预计为4亿-5亿美元,可能最早今年年底进行。虽然完美日记对于IPO事宜进行了否认,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市主要是为了获得融资渠道,而完美日记正处于扩张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发力线下 “如果此次融资成功,从完美日记自身的业务运营规划来看,对于线下门店的布局将成为其最主要的发力方向之一。”快消行业新零售专家鲍跃忠称。 2019年1月,完美日记在广州开出第一家线下门店,开始布局线下。2020年6月底,完美日记第100家门店落户上海,并表示100家只是一个小目标,接下来,将继续加速新零售业务布局。截至2020年7月8日,完美日记在全国开设了121家门店,扩至全国47个城市。同时,在2019年底,完美日记对外披露接下来会加快开店速度,未来三年计划在华东开店200家,全国开店600家。 其实,完美日记起步于线上,通过2018年双十一活动出现在大众视野;2019年,完美日记包揽天猫2019全年大促销售冠军,连续12个月蝉联天猫彩妆销售冠军,全网粉丝超过2000万。同时,完美日记通过频频跨界收割流量,合作IP涵盖了Discovery、国家地理、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权力的游戏、奥利奥等。 从线上“爆红”到转战线下,对于完美日记而言,并没有那么容易。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美妆零售每年有接近30%的增长,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在如此庞大的市场中,线下纯彩妆集合店不断增多,比如调色师、话梅、声名大噪等,这对于完美日布局线下形成一定的挑战。 据了解,2019年10月,调色师全国首店在广州和深圳同时开业。来自第三方的数据显示,其开业后单日进店客流量一度高达1.5万人次,创造了首店首月超400万元的业绩,被创投圈及美妆圈誉为“2020年美妆领域的最大黑马”。2017年话梅在上海开设了首家实体店,两年后又在香港中环和北京三里屯各开设了一家实体店。名声大噪自2018年成立,确定以门店连锁的方式铺开线下渠道。 日化行业天使投资人夏天表示,对于彩妆品牌而言,线下渠道的布局至关重要。虽然完美日记在线上收割了大量的流量,但想要留住用户增强用户粘度还需要布局线下渠道。线下可以补足线上缺失的用户体验以及长期的黏性,尤其是通过体验让产品和用户产生深入的链接,提升用户认知,增强品牌影响力。 而在鲍跃忠看来,完美日记布局线下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更稳妥的进行。线下渠道投入成本较高,收益效果不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大规模扩张则不利于品牌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完美日记还面临着线下品牌的竞争,所以扩张还需谨慎。 日记能否完美 从线上起家,利用平台红利收割流量,再到全面布局线下不断强化用户对品牌的粘性以及认知。无论是备受资本追逐还是颇受消费者欢迎,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一直都不断打造属于自己的“完美”版图。 逸仙电商联合创始人陈宇文曾对外表示,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明确了多品牌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互联网美妆集团。在今年6月8日,逸仙电商正式发布旗下战略新品牌――完子心选,定位18-28岁年轻大学生和白领女性,产品线涵盖护肤、彩妆、个护及美容仪器等。这是该公司除完美日记外推出的第二个自有品牌。 除多品牌发展外,逸仙电商也在尝试摘掉自身的标签。据了解,完美日记主要采用的是ODM/OEM代工模式,被业界诟病“重营销轻研发”。 在赖阳看来,虽然完美日记发展迅速,但依然存在着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研发投入不足。国产化妆品牌要想有好的市场前景,不断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非常重要。实际上国产品牌与国际品牌在这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化妆、彩妆产品如果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对于品牌形象将造成致命的影响。而代工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研发,不断加大投入,才是品牌长久的走下去的基础。”赖阳进一步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逸仙电商今年3月宣布了与全球最大的化妆品OEM公司科丝美诗的合作投资计划,投资近7亿元打造自由的彩妆研发和生产基地正式动工,预计2022年正式投产,未来产值可达20亿元。同时,还将加大投入自主研发,包括配方研发、改良、升级、聘请顶级研发专家等。 不过,在完美日记勾勒“完美”版图的同时,还面临着同为国产彩妆品牌花西子、姬存希等的冲击。根据ECdataway数据威的数据,花西子2019年阿里平台销售额超过12亿元;成为国货美妆中名副其实的黑马。姬存希自品牌成立之际定位高端路线,邀请了护肤代言人刘涛、彩妆代言人金秀贤、洗护代言人宋慧乔等明星不断扩大影响力。2019年在巴黎歌剧院举办全球战略发布会,正式进军时尚奢侈品行业。记者 钱瑜 张君花
8月18日,精锐教育发布截至2020年5月31日止的2020财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为7.45亿元,同比下降31.9%;归母净利润亏损为4.54亿元,同比下降514.68%。 疫情以来,精锐教育线下学习中心全部关闭,向线上转移。但目前来看,转战线上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伴鱼创始人兼CEO黄河向记者表示,现在在线教育已经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用户对在线教育产品的体验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线上授课不是线下教授内容的简单线上化,因此,线下机构如何在短时间内制作适应在线环境教授的课件具有一定的挑战。 线下学习中心关闭 根据财报,亏损主要是因为线下学习中心受疫情影响暂时关闭,经过精锐教育内部业务线调整,推出统一对外的在线教育平台精锐在线。该季度,精锐教育在读人数超16万,其中绝大部分为线上授课。 据了解,疫情发生后,精锐教育将全国434个点的十万余线下学员转到线上就读。 财报还显示,精锐教育第三季度的运营成本和支出为8.2亿元,同比下降15.2%。其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为1.65亿元,同比下降17%。收入成本同比下降11%至4.82亿元。一般及管理费用为1.4亿元,同比下降23.7%。 精锐教育表示,预计2020财年第四财季,精锐教育净营业收入在9亿至10亿元之间,2020财年净营业收入在33.3亿至34.3亿元之间。 线下转线上并非易事。疫情以来,线下企业只能转战线上,但在线教育行业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多家企业,竞争可谓激烈。 伴鱼创始人兼CEO黄河向记者表示,基于线下机构此前的用户积累,线下机构转线上时会有一定的用户,但在对用户进行教学时,产品、老师、组织和服务进行重构时都会遇到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点评显示,精锐教育在北京有20家学习中心。 记者拨打精锐教育右安门学习中心的电话,有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还有北京和武汉的线下学习中心还没有开课。 线下机构受损“不可逆” 受疫情影响,不少线下机构即便开课后,上课人数仍旧不理想。 “疫情改变了大家的习惯。”有一位给孩子报了四门在线课的家长向记者表示,即使线下课比线上课贵四五倍,以前还是坚持给孩子报线下课,一直质疑线上课的效果。但经过疫情期间的体验,发现线上课方便,效果也没有想得那么差。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向记者表示,疫情对线下机构的的影响类似一种不可逆的“损伤”,线下机构不会因此消失,但是疫情会进一步加快教育线上化进程。 疫情后,线下机构也难以再回到疫情前。就像上述家长所说,疫情改变了大家对在线教育的“偏见”,而进一步加速了线下机构的洗牌。 “线下机构和在线企业的基因不同。”但他认为,线上教育平台属于广撒网形式,线下转线上可以通过区域线上化慢慢延伸全面线上化,线下教育机构一般地方特点会比较强,这也是一种优势,特别是低线城市。 上海证券研究报告认为,线下机构考验现金流的承受能力,预计疫情为传统教培机构带来一波洗牌潮,过后行业集中度料将有所提升。
8月17日,洋码头在“十年海淘路 全新洋码头”战略发布会上宣布从线下零售、奢品质检、物流等多维度进行布局和升级。洋码头计划三年内在全国100个城市开1000家线下门店并与中检认证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京东物流达成合作,增加奢品鉴定和配送到家服务。 将目光转向线下是洋码头寻求增量之举,更是希望在行业竞争中稳固消费体验。然而,线下所依仗的运营逻辑与线上较为差异,历经激烈线上比拼的洋码头,在行业竞争的下半场仍需回答诸多疑问。 何倩/摄 布局下沉市场 跨境电商洋码头开始将触手伸向线下。记者了解到,洋码头正在重庆渝中区为体验店选址。据其介绍,未来的门店形态包括2000平米的旗舰店,800平米的体验店和400平米的社区店,将采取自营和加盟的形式扩张。 其中,自营的旗舰店将主要设在省会城市知名商圈,并引入全球直播、体验中心等业态。而体验店和社区店会结合旗舰店进行布局,以开放加盟店铺为主,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来满足细分地区的消费习惯和需求。 在门店地域分布上,据洋码头CEO曾碧波介绍,核心布局城市包括重庆、武汉、西宁、太原、大连、无锡、福州和珠海,将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辽中南、西南6大城市群。 为何选择在重庆落地西南总部和线下旗舰店,曾碧波向记者解释道,重庆位于西南腹地,在交通等条件方面较难和杭州、深圳等城市比肩,但其作为直辖市,拥有着庞大的新中产人群,因此这些消费者对跨境消费的需求也是很强烈的,公司很看好西南区域城市的消费潜力。 线下入局时机 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则认为,洋码头布局线下门店,本质上是在织一张泛节点实物网络,希望在发挥互联网优势基础上,通过线下门店仓储化,接近商品和顾客的距离,降低纯电商的物流成本,缩短用户下单之后的等待时间,优化用户体验。 然而,如何规划线下门店的仓储、运营等架构体系,洋码头落地首店还需回答一系列问题。 一位跨境从业人士告诉记者,线上企业做线下零售,需要有一个具有线下经验的运营团队,因为线下场景中,商品陈列空间有限,因此也决定了其商品架构与线上布局不同,陈列的商品必须要产生效益,所以选品需要准确。 他补充道,由于受疫情影响,现在线下门店租金较低,是入局的好时候,而三四线城市的租金相较之下也较为便宜,“不过门店布局品类集中在高档商品,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意愿还无法保证,因此门店的盈利压力并不低”。 “实体店铺决定其成败的因素是进店用户流量,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店铺选址。这对习惯于操作线上流量的线上企业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学问,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用对人,做好店铺选址是得失成败关键。”赵振营说道。 竞争迎下半场 尽管当前消费者已经拥有诸多跨境购物的线上渠道,然而消费者对于平台的品牌认知还未在线下完全渗透。“我们发现虽然人们已经很习惯线上购买进口商品了,但线下消费人群对于洋码头品牌的认知度还存在很大空白,”曾碧波说道,“因此线下门店主要将承担体验、教育用户和营销的服务。” 一方面在线下市场中寻找增量,另一方面洋码头则在跨境消费体验上增强竞争力。会上,洋码头联合创始人范春燕表示,洋码头将推出“奢品护航”服务,买手会将商品先寄到洋码头鉴别服务中心进行商品鉴定,再发给消费者,品牌覆盖Louis Vuitton、CHANEL、Burberry等。 “这会增加商品的送达时间,有2-3天的延迟,但这能提高用户购买的安全感,因此是值得的,”范春燕说道。不仅如此,洋码头将与京东物流合作,后者不仅将承担其在国内的物流运输,进一步规范包装包材,用户还能获得快递上门服务。 除此之外,在退货问题上,洋码头将在上海建立退货中心,成立专门的团队和仓来支持退货服务,并将与商家合作来统一退货标准。 今年3月,考拉海购与杭州海关技术中心、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等机构成立品质联盟,便是为解决跨境消费的正品痛点。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分析指出,未来的跨境行业将围绕物流时效和消费诚信两大维度进行竞争。 不仅如此,在国际疫情影响下,国际供应链薄弱的企业面临淘汰赛。8月6日关闭运营的西集网,其海外直邮模式遭到严重影响,海外采购的货品也因为疫情不能保证如期交付,而海外仓库的员工也无法正常工作。 除此之外,一位跨境平台的物流负责人还向记者指出了国际局势对跨境行业的影响,“当前国内需求量和国外出口量都有所下降”。电商分析师鲁振旺表示,凭借资金、供应链实力,跨境电商头部企业将逐步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而中小企业则在国际细分市场寻找机遇。 记者 赵述评 何倩/文并摄
8月17日,洋码头对外宣布,2020年将发力线下新零售,提出“百城千店”计划,通过与各地方政府合作,计划三年内在100个城市开1000家线下门店,其中100个城市是自营店,辐射周边城市则选择加盟的形式,覆盖2-3亿三线城市新兴消费人群,目标3年线下交易额200亿元。 据悉,洋码头线下门店将采取自营+加盟的运营模式,计划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辽中南、西南6大城市群,主要为三、四线城市新兴消费人群服务。 同时,洋码头还宣布新零售西南总部正式签约重庆渝中区,将覆盖渝川云贵陕等省市。 洋码头CEO曾碧波表示,重庆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及物流的天然优势,洋码头线下首店落户重庆,瞄准的是潜力广阔的西南市场。线下新零售也将成为推动洋码头发展的第二个引擎,帮助洋码头完成流量闭环和场景闭环。
“到2025年,京东将在一线城市开设20家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在地级以上城市以‘一城一店’模式开设300家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开设5000家万镇通乡镇店。”8月12日,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零售集团3C家电零售事业群总裁闫小兵在京东全资控股五星电器并成立新公司的发布会上说,“这些门店与目前已有的1.5万家京东家电专卖店一起,将在线下再造一个京东家电”。 新公司拟定名为京东五星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此次官宣成为今年京东家电8.15周年庆的重头戏。 新公司独立经营 目标“线下再造一个京东家电” 新的京东五星电器将继续保持独立经营,原五星电器总裁潘一清担任京东五星电器总裁,京东集团副总裁马骥出任京东五星电器首席财务官。五星电器原有直营门店将逐步改造升级为京东五星电器双品牌门店,承担起京东在线下的科技展示中心、顾客体验中心和会员服务中心功能。 “我们和五星电器结缘在2017年底,经过两年多并肩作战到今天完全融合。五星的团队积极向上,有经营头脑,善于打硬仗。”谈到为什么要全资控股,闫小兵表达了对五星团队的高度认可,“五星电器是‘线下再造一个京东家电’的主力军,潘总和他的团队肩负的任务是拓展京东的线下阵地,完善京东线上线下的生态,探索最先进的全渠道模式。” 五星电器是中国家电连锁第三强,目前有各类门店超过1000家,在业内享有“经营效率最高的家电连锁”美誉,积累了多级市场线下运营经验。 “京东五星电器门店模式已经开始向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模式转变。”潘一清表示,京东五星电器所有门店都初步实现了线上线下产品融合、经营融合。核心员工具备实体场、虚拟场双场运营能力,数字引流销售占比已经达到五星整体销售的40%。 一城一店 创新模式提升消费体验 根据京东五星电器“一城一店”的发展规划,未来五年内将在直辖市和一线城市开设20家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每店营业面积5万-10万平方米;在地级市打造300家单店面积1万-2万平方米的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通过“一城一店”的模式完成京东电器自营线下网络在全国城市市场的布局。 首家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2019年11月11日已经在重庆成功落地,首家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也于今年6月18日在安徽马鞍山市成功开业。今年下半年将在苏州、南京、焦作、蚌埠、德阳等城市再开8家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与此同时,京东五星电器还在今年6月与步步高商业达成了代运营合作,接管步步高在湖南、广西两省的家电零售业务。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京东稳居上半年家电零售市场全渠道第一位。京东在家电零售市场的优势更多地来自线上市场,目前在线下,主要是通过1.5万家京东家电专卖店覆盖2.5万个乡镇和60多万个行政村,在县镇以下的下沉市场占据行业领先地位。通过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和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一城一店”的逐步落地,京东家电补足了大中城市线下市场这块重要版图。 逆势发力线下 京东全渠道优势尽显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姜风表示,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家电行业面临困境,整个行业都在进行更深度的变革和调整,抓住了机遇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京东全资控股五星电器,有可能成为撬动整个家电流通行业变革的一个“支点”。 疫情对线下渠道的影响巨大,今年上半年线上渠道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线下,直播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带货方式。闫小兵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京东逆势加强在线下渠道的耕耘,是因为京东对线下市场的理解不同于传统企业。 “通过深度体验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产品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隐性消费需求,这是京东电器一城一店模式不同于传统门店的价值所在。”正是因为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和城市旗舰店以一城一店的方式一站式全面满足消费者的体验和购物需求,实现了规模、效益和体验的最佳匹配,才能做到在竞争对手的关店大潮中逆势扩张。“我们的决策表面上看是在逆势而行,实际上是顺应产业的内在发展规律,推动家电零售行业从低效率向高效率的加速整合。”在加速实践创新模式的过程中,京东也将给更多家电品牌带来新的机遇,给全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闫小兵表示,全资控股五星电器是京东家电全渠道战略的重要一步,未来京东家电将坚持全渠道发展,全面提升消费者体验,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和中国品牌一起出海,为实现“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贡献更大的力量。
新冠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政策的出台,增加了学校、线下教育机构和在线教育平台的合作与融合,中小学在线教育迎来爆发契机。 艾媒咨询在《2020年上半年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到3.51亿人,K12在线教育用户将超过3700万人。其中,K12在线教育新增用户更多来自三四线城市人群,未来三、四线城市将成为K12在线教育机构主要争夺的市场。 录播双师让教育资源快速下沉 疫情让在线教育成为“必需品”,同时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报告》显示,多数学生及家长认为在线学习难以集中注意力,缺乏互动,没有课堂氛围。对此,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线直播课目前仍存在产品互动设计不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等问题。而且,直播卡顿也意味着平台服务器还需技术升级以容纳更多需求。 而随着K12在线教育分工日益明细,TOB产品和服务逐渐成为教育行业的基础设施。以乐乐课堂、未来魔法学校等为代表的第三方综合类供给平台崛起,他们通过提供教育内容、个性化课堂解决方案及教育教学技术等赋能下沉市场的教培机构。 以乐乐课堂为例,其旗下乐乐轻课在行业内首创录播双师模式,以极致接近线下课堂的体验,解决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县乡镇中小培训机构“缺老师、不提分”的痛点。 与直播课相比,录播模式可以让名师始终是以最佳的状态授课;线下的老师承担着情感沟通和正向激励、管理课堂进度的核心任务,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保证课堂上始终有好的互动、氛围,让学生们真正提升学习效率。 另一方面,相较于单个教室硬件成本高达2万-6万的直播双师课堂,录播双师则只需一台电脑、一台投影仪,就可以让下沉市场的孩子们享受到相当于一线城市名师的教育资质。对机构来说,录播双师的硬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加之上课不受时间限制,教培机构安排课程更灵活,这些特性显然更契合下沉市场中小教培机构的需求。 探索下沉市场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疫情爆发后,教育行业对于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探索达到历史峰值,不过,行业人士普遍认为,线下机构模式重、壁垒高,线上教育的优势集中在线上,两者如何融合是全行业要面临的共同难题,这也意味着OMO模式从理念到落地,必定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位资深教培机构校长指出,教育企业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落地,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其一,全面的在线化;其二,搜集大量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其三,本地化教研联合线上的推进。 作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先行者,乐乐课堂的实践或许给了行业有益的借鉴。在本地化教研方面,2016年乐乐课堂深入三、四线城市,在山西等地开办线下直营示范中心,经过三年多的实践验证,乐乐课堂2019年初推出以本地化教研为基础的乐乐轻课,赋能下沉市场中小教培机构。今年春节后,基于线下教培机构停课现状,乐乐课堂紧急开发上线的云班课系统,帮助合作机构快速转型线上。同时,贴合下沉市场的本地化教研,通过录播双师的创新模式实现快速下沉。据了解,乐乐轻课上线仅一年时间,乐乐轻课已与超过3000家教培机构达成合作,续班率超90%。 对此,乐乐课堂创始人兼CEO毛颖认为,线上和线下融合重点在“融合”,在学习的所有环节中,哪种形式可以提升效率我们就采用哪种模式。艾媒咨询分析师也认为,录播双师有望成为K12在线教育下沉的最优解之一。
大笔投融资相继落地 互联网巨头加速涌入 在线教育赛道竞逐愈发激烈。近日,又一在线教育平台趣记忆获得4000万战略融资。业内人士指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未来教培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行业“马太效应”凸显,优质资源正在不断向头部企业倾斜,中小机构将面临进一步出清。 受疫情影响,在线教育市场迎来了今年以来的“持续升温”。启信宝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7月期间,共有2.5万家在线教育企业注册成立,平均每天新增120家。 随着大规模市场的形成,各路资金也开始争相布局在线教育赛道。7月30日,移动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趣记忆宣布获得由网龙华渔领投、顺为资本跟投的近4000万战略融资。6月29日,K12(基础教育阶段)在线教育的头部企业作业帮正式宣布完成E轮7.5亿美元融资。今年3月,另一头部企业猿辅导完成一笔10亿美元的巨额融资。 除教育机构外,互联网巨头也看中这一发展机遇,开始加紧介入在线教育产业。今年3月,淘宝教育事业部正式成立。今年1月至5月,淘宝天猫教育类新入驻商家超过5000家,在暑假期间,暑假课程相关搜索比2个月前增长了186%。腾讯则与美国著名教育科技公司Age of Learning合作,在国内推出ABCmouse少儿英语业务。 短视频平台在教育领域的快速投放也同样引人注目。抖音、快手相继推出知识内容创作者计划,为教育机构及个人创作者提供精细化运营辅导。 世纪证券教育行业分析师顾静表示,单纯的线下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将科技赋能教育,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发展模式正是未来教培行业的发展方向。 不过,行业马太效应也在日渐凸显。有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一项“慢产业”,在线教育的发展特性与资本“短、平、快”的投资特点有矛盾。因而,为了减少风险投资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正在向头部企业倾斜。 “保障用户的留存才是核心。”广证恒生证券教育行业分析师黄莞指出,目前诸多在线培训类企业出现了教学系统不稳定、服务维持能力不足、教研本土化能力一般等问题,加速了中小在线教育机构出清。 另一方面,专家表示,传统教学的线上线下融合能力仍有待提升。“校内校外冰火两重天,与校外相比,校内在线教育还有很大差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杰夫表示,目前一些校内在线教育基本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嫁接,没有发挥出传统教学的优势,在线上线下融合方面亟待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