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日,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助理部长布雷特·吉罗尔表示,日前美国各地新增确诊病例激增的趋势并非由检测能力增强造成,而是由新冠病毒传播引起的。 “我们相信新增确诊病例确实是在增加,因为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比例正在增加。”吉罗尔表示,美国目前“没有压平疫情曲线,它还在往上走”。他说 ,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得克萨斯州,以及佛罗里达州新增病例占全美新增病例总数的一半左右,“这非常令人担忧”。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新冠病毒检测是一把“双刃剑”,检测越多确诊病例就越多,还说他已要求放慢检测速度。这一论调受到了舆论的广泛批评。
据巴西卫生部消息,当地时间16日,巴西新增34918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冠肺炎确诊超92万,新增死亡1282例,累计死亡45241例,共有超44万名患者被治愈。其中,单日新增确诊人数创新高。
中新社北京6月15日电 综合消息: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疫情报告,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4日10时(北京时间16时),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新增137526例,累计7690708例;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281例,达427630例。另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数据,截至北京时间15日11时33分,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达7900924例,其中43万多人死亡。 美国:纽约州州长警告违规者 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数据,美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超209万,其中死亡超过11.5万人。 纽约州州长科莫14日在记者会上表示,该州已在短时间内收到针对经济重启计划违规现象的2.5万件投诉。违规现象包括举行大型集会、不遵守社交距离和不佩戴口罩等。科莫表示,不佩戴口罩是对那些过去一段日子里为抗疫付出努力乃至牺牲自己生命的卫生和必要行业工作者的失敬。 科莫称,如果违规现象增多,即表明病毒传播可能性变高,那么将“极有可能”暂停经济重启。 欧洲:法国进入“解禁新阶段” 法国总统马克龙14日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法国将进入“解禁新阶段”,全面复工复课并加快经济复苏。马克龙说,法国抗疫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从15日起将“翻开新的一页”。据法国政府网站14日公布的数据,该国新增确诊病例407例,累计确诊157220例。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14日宣布,西班牙将于本月21日重新开放与除葡萄牙外欧盟国家的边界。应葡萄牙政府要求,西葡两国边界开放时间将推迟。 英国卫生与社会保健部14日通报称,过去24小时内新增确诊1514例,累计确诊超29.5万例;单日新增死亡36例,这一数字为三月份以来最低值。 据俄罗斯防疫指挥部14日消息,过去24小时俄新增确诊8835例,累计确诊528964例;新增死亡119例,累计死亡6948例。俄总统普京当天在采访节目中说,俄应对新冠疫情“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也会有损失,目前俄新冠疫情依然是平稳的,我们有把握以最小代价战胜疫情”。 意大利民事保护部门14日发布的疫情数据显示,意大利现有新冠患者较前一日减少1211人,降至26274人。 亚洲:印度单日新增确诊创新高 据印度卫生部消息,截至14日上午,印度确诊病例已升至320922例,累计确诊人数居全球第四,仅次于美国、巴西和俄罗斯。在过去24小时内印度新增确诊11929例,创疫情暴发以来新高。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电视台统计,日本14日新增确诊病例75例,其中18例为东京都新宿区内同一家夜店的服务人员。这是自5月5日以来东京都首次单日新增病例数超过40例。截至目前,日本累计确诊病例达17529例,累计死亡927例。 据韩国卫生部门消息,截至当地时间15日零时,韩国过去24小时报告新增确诊37例,累计升至12121例。 马来西亚卫生部14日通报称,该国24小时内新增确诊病例8例,累计确诊8453例。马来西亚现有确诊病例数已降至千例以下,为986例。 乌兹别克斯坦疫情防控特别委员会14日决定,从15日开始逐步恢复部分国际航班,并对外交人员、外企代表和专家等特定人群重新开放边界。据乌兹别克斯坦卫生部数据,截至14日,乌境内累计新冠确诊病例5051例,累计治愈3910例,累计死亡19例。 拉美及非洲:巴西累计确诊人数近87万 南非疫情高峰未到 巴西、秘鲁和智利为拉丁美洲疫情较严重国家。据巴西卫生部14日数据,该国单日新增确诊17110例,累计确诊867624例。秘鲁目前累计确诊人数超22万。 智利卫生部14日发布数据显示,该国24小时内新增确诊病例6938例,创疫情暴发以来单日新增病例数新高,累计确诊174293例,累计死亡3323例。智利新任卫生部长帕里斯当天首次出席疫情例行新闻发布会时说,抗疫主要策略将继续集中在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作用、实施大规模检测和做好感染者隔离和治疗上。他说,卫生部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同研究机构和各医学协会保持良好沟通,确保数据的透明度。 此外,截至14日,厄瓜多尔累计确诊46751例,阿根廷累计确诊达31577例。 据非洲疾控中心最新统计数据,非盟54个国家共累计报告确诊病例数超过23.3万,死亡6253人,康复106909人。南非仍是非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截至14日,南非确诊病例达到65736例,死亡病例达到1423例。南非卫生部长穆凯兹称,南非民众需要为未来的艰难日子做好准备,因为南非疫情高峰尚未来临。(完)
12月9日,央行公布11月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当月社融增量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 相比于10月新增信贷社融的季节性回落,11月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如期反弹。总体看,11月信贷社融增长整体温和。临近年末,市场资金需求较为旺盛,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加大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力度,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跨年资金需求。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虽然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比去年同期仅多增456亿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显示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增强。 分部门看,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增加,企业部门贷款新增781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018亿元;居民部门贷款新增753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703亿元;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04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减1316亿元。 “从11月新增信贷分部门流向看,说明影子银行治理发挥积极成效,资金空转明显改善,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港股01988)首席研究员温彬称。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当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规模均明显收缩,除受年末信贷额度制约外,也与近期商品房销售边际降温态势相一致。整体看,11月末贷款余额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小幅放缓,进一步确认本轮信贷扩张拐点已现。 对于明年一季度的新增信贷展望,光大证券(行情601788,诊股)(港股06178)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明年一季度银行贷款“开门红”有基础,因为信贷需求稳定,目前贷款储备项目也比较充分。 明年春节较晚,预计春节前信贷投放量会比较大,整个一季度新增信贷或呈现前高后低特征。 企业债净融资遇滑坡 M1增速继续保持高位 11月的社融存量规模增速同样环比略微下滑,且从社融增量的结构看分化较大。政府债券净融资依然是支撑当月社融增量的主力,表外融资总规模变动不大。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港股06030)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11月委托贷款的持续好转或与企业流动性储备增加提振委托贷款供给相关;近期信托行业相关监管行动不断,预计信托贷款压降趋势维持;表内票据贴现需求的增长或是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少增的原因。 11月企业债净融资规模遭遇“大滑坡”。数据显示,当月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仅862亿元,创下2018年10月以来的单月最低,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增1660亿元和2468亿元。 11月新增贷款环比回升,带动信贷派生能力稳中有升,对广义货币(M2)扩张起到积极作用,当月M2增速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2.5个百分点,M2增速连续8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更重要的是,狭义货币(M1)增速连续数月走高,11月M1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6.5个百分点。 “M1增速维持相对高位主要是经济活力逐步恢复,各类市场主体经营、投资活动趋于活跃所致。”王一峰称。 王青表示,展望未来,12月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将略有下降,这将确保年内新增信贷总量控制在20万亿元以内,新增社融达到35万亿元左右,均比上年明显多增。不过,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带动下,年末宽信用将持续处于“退潮期”,压降房地产相关融资、支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将进一步显现。
专家表示,11月M2增速和新增社融略超市场预期,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加大逆回购和MLF操作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跨年资金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9日发布的11月金融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专家表示,11月M2增速和新增社融略超市场预期,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加大逆回购和MLF操作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跨年资金需求。 M2同比增长10.7% 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M2同比增速反弹有多方面原因:一是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3万亿元,信贷派生能力稳中有升,对M2扩张起到积极作用;二是财政支出对货币投放形成贡献;三是11月M1同比增长10%,创2018年2月以来新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复苏持续向好。 东吴证券(行情601555,诊股)宏观研究团队表示,11月M1和M2分别较上月回升0.9个和0.2个百分点,一方面,得益于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力度加大;另一方面,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力进一步增强,近期宏观数据向好也印证了这一点。 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从分项看,11月贷款同比多增主要受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贷款拉动。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681亿元,显示当前制造业投资持续修复、基建发力等继续支撑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同时也与监管引导银行加大对制造业企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有关。1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360亿元,仍处高增状态,但多增规模少于此前月份,除受信贷额度制约外,也与商品房销售边际降温态势相一致。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数据显示,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3.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专家表示,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略超市场预期,表内贷款和政府债券比去年同期多增幅度较大,对社融形成贡献。 温彬表示,11月广义货币增长和新增社融略超预期,新增信贷基本与预期相符,体现了货币政策调控逐渐回归常态,但结构优化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近期信用债违约事件对市场形成一定冲击,流动性分层导致信用资质较弱的民营企业、中小金融机构压力有所增加。临近年末,市场资金需求较为旺盛,央行将继续通过加大逆回购和MLF操作力度,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跨年资金需求。 王青认为,在货币政策调控回归常态化带动下,年末宽信用将持续处于“退潮期”,压降房地产相关融资、支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将进一步显现。
12月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1例(上海9例,福建1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1例(在内蒙古);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82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42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398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738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2月9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85例(其中重症病例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1754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6673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885409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659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2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201例(境外输入193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7945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7179例(出院5783例,死亡114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6例(出院46例),台湾地区720例(出院585例,死亡7例)。
信贷投放保持强劲,稳杠杆意图更加明晰,人民银行昨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稳定同比增长,环比也有一定回升。据初步统计,2020年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较10月环比多0.71万亿元。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实现温和增长,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具体来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53万亿元,同比多增1676亿元,信贷对于实体经济支撑仍然强劲,政府债券净融资4000亿元,同比多2284亿元,财政融资拉动作用明显。 不过,受到信用债市场情绪影响,企业债券融资出现一定回落。“受近期个别信用债券违约影响,债券融资新增仅有862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增1660亿元和2468亿元,说明市场风险偏好有所降低。”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数据显示,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83.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环比略有下降,但总体仍然保持前期水平。 从人民币贷款数据来看,11月以来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延续了10月的数据特点,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显著提升。具体来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534亿元,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达到504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812亿元,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达到5887亿元。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中长期贷款之所以增加,主要由于产能利用率仍处高位,资本性开支相关融资需求仍存,从银行角度看,更倾向投放中长期信贷;居民部门方面,商品房销售有所改善带动中长期贷款需求温和增长。 伴随年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贷款派生存款稳定增长,货币供应量也保持较快增长,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得到合理满足。 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7%,涨幅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温彬表示,广义货币增速止跌回升,主要由于信贷派生能力稳中有升,对M2扩张起到积极作用。同时,11月财政存款减少1857亿元,财政支出对货币投放形成贡献。 温彬说,11月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0%,创下2018年2月以来的新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复苏持续向好。 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温和增长,意味着货币政策仍然灵活适度。今年11月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观察货币政策的松紧,关键还是看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只要保持了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就说明银行货币创造的市场化功能正常发挥,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适度的。 展望后续及全年的社会融资规模,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12月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将略有下降,同比规模变化不会太大。这将确保年内新增信贷总量控制在20万亿元以内,新增社融达到35万亿元左右,均比上年明显多增。 王青表示,今年财政支出进度较为滞后,年末财政支出力度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将带动M2增速保持在当前水平。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带动下,压降房地产相关融资、支持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将进一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