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最后一周,一连4名金融单位厅局级干部被宣布开除党籍:原内蒙古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薛纪宁,原内蒙古银监局副局长陈志涛、宋建基,原山西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安顺。 2月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称,薛纪宁、宋建基、陈志涛以及去年被查处的内蒙古银保监局原党委委员刘金明、贾奇珍,都和包商银行脱不开干系,包商银行过去的野蛮扩张,离不开他们的大肆放水。 被监管对象“俘获”的监管者 从公开通报看,金融监管“内鬼”都有一个突出问题:放弃监管职责,监管严重失守。比如,张安顺“弃守监管职责,纵容包庇金融机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薛纪宁“纵容包商银行野蛮扩张和违法经营”;宋建基“放弃监管职守,放纵包商银行野蛮扩张”;陈志涛“弃守监管职责,为包商银行野蛮扩张站台助威”。 专业人士曾表示,“监管俘获”是包商银行公司治理失效的重要原因。何为“监管俘获”?打个比方,监管机构和监管者本来是为国家和公众利益服务的,却被监管对象慢慢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俘获”了,成了监管对象的“俘虏”,为少数利益集团谋求利益。而这种“俘获”,实际上是“围猎”与“被围猎”的游戏。 2020年,已有多名银保监系统的领导干部落马。驻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严查监管失职失守背后的腐败问题,对薛纪宁、张安顺等人采取留置措施,对16名会管干部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全系统共受理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1231件,立案160件,处分164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消息称,金融监管部门是金融领域的“守门人”,它们手中的监管权,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一道重要盾牌。可是有一些监管者,却沦为金融秩序的破坏者、金融风险的制造者。 诈骗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占比最高 除了金融监管部门外,金融反腐之下,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审结态势也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 根据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研究白皮书(2018-2020)》(下称《白皮书》)披露,2018年至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共1573件,从年度分布来看,2018年审结264件;2019年审结688件,同比增长160.61%;2020年审结621件,同比下降9.74%。在相关监管制度不断“扎牢”之后,预计相关案件的审结态势会进入“触顶回落”走势。 据了解,《白皮书》是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开的裁判文书,对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和二审已结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白皮书》认为,金融工作人员犯罪案件情况不仅是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真实写照,也是当地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的重要参照。 根据《白皮书》,诈骗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占比最高。2018年至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结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犯罪案件中,从罪名分布来看,诈骗罪占比最高,共428件,占比为27.21%;其余排名靠前的罪名分别为违法发放贷款罪(124件,7.88%)、职务侵占罪(106件,6.74%)、受贿罪(101件,6.42%)、集资诈骗罪(84件,5.34%)、挪用资金罪(72件,4.58%)、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69件,4.39%)、贪污罪(67件,4.26%);其他占比33.18%。 此外,从身份为自然人的被告人所在金融机构分布情况来看,银行占比31.90%;保险公司占比23.4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占比16.56%;小额贷款公司占比5.48%;基金公司占比3.58%;消费金融公司占比1.13%;证券公司占比0.79%;信托公司占比0.54%;汽车金融公司占比0.52%;金融租赁公司占比0.07%;其他占比16.01%。 其中,身份为自然人的被告人职务,公司高管占比12.37%;中层管理者占比20.74%;基层员工占比66.90%。 《白皮书》表示,我国要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推动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其中,做好以“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为主体的犯罪预防和处置工作,不仅事关金融反腐工作成效,也事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等。
当前,我国对涉房贷款仍维持了严监管态势。近期,银保监会披露多张巨额罚单,总额逾亿元,大多涉及违规“输血”房地产项目。另据市场机构统计,今年1月份以来,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对各类型银行业机构共开出150余张罚单,其中涉房贷款占罚单总数比例已超半数。包括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江西德兴农商行等30余家银行因涉及违规发放商业用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用于购房、违法违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等,被处以几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以上的罚金。例如,邮储银行因“同业投资资金违规投向‘四证’不全房地产项目”等26条案由被处以4550万元罚金。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不久前联合印发《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明确对7家中资大型银行、17家中资中型银行、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县域农合机构、村镇银行,共5档机构分类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其中,中资大型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被设定为40%,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32.5%。其余机构的相关贷款占比则依档次不同依次减少。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根据成熟市场经验,房地产贷款占比过高,或在一定时期内占比上升过快,将会给金融体系造成较大风险。目前,我国房地产贷款余额(含个人住房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在29%左右,但部分银行机构存在占比过高的情况。如多次冲击IPO的东莞银行,近期被爆出存在涉房贷款占比过高问题。据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对东莞银行的信用债评级报告显示,“东莞银行房地产相关领域的风险敞口相对较大,存在业务集中风险”。 “加强对违规涉房贷款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强化房地产的金融监管,是坚持‘房住不炒’的重要举措。”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房地产分析师夏丹认为,目前仅有少数银行的个人房贷余额占比超标,面临着调降压力,多数银行尤其是大中型银行的个人房贷额度仍存在空间,因此相关政策短期内对房贷利率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对监管机构来说,需要防止房地产行业调整可能出现风险向金融系统传导。 可以预期的是,涉房涉地贷款核查管控仍将是后续监管重点。银保监会在近日召开的2021年工作会议中提出,要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在业内看来,加强对房地产贷款的金融监管正是为了引导资金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特别是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小微企业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陆 敏 )
就在17亿股首发限售股解禁前夕,成都银行(行情601838,诊股)第三大股东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抛出“清仓式”减持方案。除此之外,成都银行房地产贷款超监管红线近期也引发市场关注和担忧。 “好好的一波涨势硬生生被渤海拉下来。”2月1日,有不少股民在成都银行股吧发牢骚。 2月1日,成都银行开盘报9.92元/股,截至收盘,股价报10.24元,跌幅1.73%,成交额6.44亿元,换手率1.76%。 当天,成都银行解禁17.05亿股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占总股本比例47.19%,涉及171名股东,比例较大。 而就在解禁前夕(1月31日),成都银行第三大股东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代表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下称“渤海基金”)宣布拟减持清仓。 除此之外,成都银行房地产贷款超监管红线近期也引发市场关注和担忧。 第三大股东拟清仓减持 1月31日,成都银行发布公告表示,股东渤海基金计划根据市场价格情况,以集中竞价方式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所持有的成都银行股份数量不超过2.17亿股,占成都银行股份总数的6%。 截至公告,渤海基金持有成都银行股份2.4亿股,占该行总股本比例6.64%,是该行的第三大股东。 “若采取协议转让方式,减持期间为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低于成都银行股份总数的5%,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2.4亿股,占成都银行股份总数的6.64%。”公告称。 其实,从业绩来看,成都银行在上市银行中排名较为靠前。国信证券(行情002736,诊股)在研报中指出,截至2020年三季度,成都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为4.8%,位列上市银行第7名、上市城商行第3名。 从资产端来看,成都银行资产规模快速扩张,总资产、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7.7%、20.2%,分别位列上市银行第5名、第9名。 从负债端来看,成都银行存款规模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4.5%,位列上市银行第3名。同时,成都银行资产质量也达到行业中上游水平,2020年9月末不良率不良+关注贷款率为2.19%,较6月末下降2bps,为上市城商行第5位。 国信证券研报认为该行股票价值在13元至15元之间,该行依托于高粘性客户、优质股东资源的对公业务保障了中短期内业绩增长的确定性。 房地产贷款占比“踩红线” 在国信证券看来,成都银行核心优势是负债成本低、接近五大行水平,由此推动存贷利差居于行业前列。 但在房地产类贷款占比方面,成都银行“双踩线”。根据2020年6月30日数据,成都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26.02%,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35.82%。 而根据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中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其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应满足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管理要求,即不得高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相应上限。也就是说,成都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应为22.5%、17.5%,而成都银行超出“红线”较多。 据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诊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以2020年半年报数据测算,38家上市银行中,房地产贷款占比超标2%的银行及比例中,成都银行超标13.3%,居首;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标的银行及比例中,成都银行超标8.52%,居首。 “在成都银行未来4年的净新增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的占比需要压降至5%以内,而房地产行业公司贷款需压降至0%,才能在2024年达标。”东吴证券(行情601555,诊股)测算得出。 受房贷新政影响,成都银行股价连续阴跌。该行副董事长何维忠随后在1月4日和5日连续两日共计增持7万股股份,持股数量达到2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0554%。两日增持约耗资67至68万元,向市场传递信心。 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诊股)表示,成都银行等房地产贷款占比超限,预计与这些城商银行融资合作较为紧密的个别区域性房企或将面临开发贷边际收紧压力有关。不过,超标银行有足够长的过渡期调整信贷投放结构,不会影响规模增长和盈利能力。 对此,成都银行回应称:“我行将认真学习、积极研究央行、银保监会发布的《通知》,按照监管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当前,我国对涉房贷款仍维持了严监管态势。近期,银保监会披露多张巨额罚单,总额逾亿元,大多涉及违规“输血”房地产项目。另据市场机构统计,今年1月份以来,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对各类型银行业机构共开出150余张罚单,其中涉房贷款占罚单总数比例已超半数。包括建设银行(行情601939,诊股)、农业银行(行情601288,诊股)、邮储银行(行情601658,诊股)、光大银行(行情601818,诊股)、江西德兴农商行等30余家银行因涉及违规发放商业用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用于购房、违法违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等,被处以几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以上的罚金。例如,邮储银行因“同业投资资金违规投向‘四证’不全房地产项目”等26条案由被处以4550万元罚金。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不久前联合印发《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明确对7家中资大型银行、17家中资中型银行、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县域农合机构、村镇银行,共5档机构分类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其中,中资大型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被设定为40%,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32.5%。其余机构的相关贷款占比则依档次不同依次减少。 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根据成熟市场经验,房地产贷款占比过高,或在一定时期内占比上升过快,将会给金融体系造成较大风险。目前,我国房地产贷款余额(含个人住房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在29%左右,但部分银行机构存在占比过高的情况。如多次冲击IPO的东莞银行,近期被爆出存在涉房贷款占比过高问题。据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对东莞银行的信用债评级报告显示,“东莞银行房地产相关领域的风险敞口相对较大,存在业务集中风险”。 “加强对违规涉房贷款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强化房地产的金融监管,是坚持‘房住不炒’的重要举措。”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金融研究中心首席房地产分析师夏丹认为,目前仅有少数银行的个人房贷余额占比超标,面临着调降压力,多数银行尤其是大中型银行的个人房贷额度仍存在空间,因此相关政策短期内对房贷利率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对监管机构来说,需要防止房地产行业调整可能出现风险向金融系统传导。 可以预期的是,涉房涉地贷款核查管控仍将是后续监管重点。银保监会在近日召开的2021年工作会议中提出,要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在业内看来,加强对房地产贷款的金融监管正是为了引导资金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特别是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小微企业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陆 敏 )
当前,我国对涉房贷款仍维持了严监管态势。近期,银保监会披露多张巨额罚单,总额逾亿元,大多涉及违规“输血”房地产项目。另据市场机构统计,今年1月份以来,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对各类型银行业机构共开出150余张罚单,其中涉房贷款占罚单总数比例已超半数。包括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江西德兴农商行等30余家银行因涉及违规发放商业用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用于购房、违法违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等,被处以几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以上的罚金。例如,邮储银行因“同业投资资金违规投向‘四证’不全房地产项目”等26条案由被处以4550万元罚金。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不久前联合印发《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明确对7家中资大型银行、17家中资中型银行、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县域农合机构、村镇银行,共5档机构分类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其中,中资大型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被设定为40%,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32.5%。其余机构的相关贷款占比则依档次不同依次减少。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根据成熟市场经验,房地产贷款占比过高,或在一定时期内占比上升过快,将会给金融体系造成较大风险。目前,我国房地产贷款余额(含个人住房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在29%左右,但部分银行机构存在占比过高的情况。如多次冲击IPO的东莞银行,近期被爆出存在涉房贷款占比过高问题。据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对东莞银行的信用债评级报告显示,“东莞银行房地产相关领域的风险敞口相对较大,存在业务集中风险”。 “加强对违规涉房贷款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强化房地产的金融监管,是坚持‘房住不炒’的重要举措。”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房地产分析师夏丹认为,目前仅有少数银行的个人房贷余额占比超标,面临着调降压力,多数银行尤其是大中型银行的个人房贷额度仍存在空间,因此相关政策短期内对房贷利率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对监管机构来说,需要防止房地产行业调整可能出现风险向金融系统传导。 可以预期的是,涉房涉地贷款核查管控仍将是后续监管重点。银保监会在近日召开的2021年工作会议中提出,要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在业内看来,加强对房地产贷款的金融监管正是为了引导资金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特别是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小微企业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正式实施。新规要求,银行业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不得高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相应上限。新规实施之后,对市场的影响如何备受关注。 业内人士认为,在“房住不炒”基调之下,市场对于此次政策出台,已有部分预期。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加强房地产金融管理,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宏观审慎工具,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入手,建立了首付比动态调整机制、试点了房企融资新规“三道红线”等,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在此背景下,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房地产贷款余额4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4.8%,较上年回落5.2个百分点。总体看,我国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市场主体预期也趋于稳定。 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对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划定“红线”,有利于继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新规对市场影响有限。”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主要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防范银行业房地产金融风险;二是助力落实“房住不炒”目标;三是推动信贷资源更多流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董希淼表示,加强管理和调整的政策方向是明确的,相信会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和力度。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对不同类别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分档管理,并且给目前不达标的机构充分的整改空间和时间,有助于保持市场平稳有序发展,因此总体上对市场影响有限。 具体来看,《通知》明确对7家中资大型银行、17家中资中型银行、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县域农合机构、村镇银行,共5档机构分类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比如,第一档中资大型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40%、32.5%。 对于超标的银行,《通知》也设定了差别化的过渡期安排。2020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2个百分点以内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2年;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4年。央行有关人士表示,对个别超上限较多的银行,允许其申请延长过渡期。 “大部分银行已达标或超标幅度不大,少部分超标较多的银行未来需进一步降低房地产贷款增速。”长城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邹恒超测算,在38家上市银行中,有11家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比超出上限,8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上限。在2年至4年过渡期内,超标的银行不用压降存量房地产贷款,但未来增速需要下降。 “占比较低的银行可能还有增长空间。”董希淼表示,贷款余额占比超标的银行不多,因此新规总体影响有限。不过,房地产贷款面临增长“天花板”,部分银行经营将更加审慎,贷款利率和条件或有小幅调整。此外,部分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房地产贷款占比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住房租赁贷款并不纳入房地产贷款统计,这也体现出鼓励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意图。《通知》明确,住房租赁有关贷款暂不纳入房地产贷款占比计算,其中包括公租房建设等领域的贷款。同时,为配合资管新规的实施,资管新规过渡期内(至2021年底)回表的房地产贷款不纳入统计范围。 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监管政策落地,稳定了市场对银行未来如何开展房地产贷款业务的预期。银行业整体达标压力不大,无需过度担忧。
1月4日晚,成都银行发布公告表示,其副董事长何维忠,基于对成都银行未来发展的信心,于2021 年 1 月 4 日运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的方式合计增持3万股成都银行股份,增持价格区间为9.78-9.79 元/股。 成都银行公告 高管增持并未能对成都银行近日的弱势走向有所提振。继昨日跌超8%后,截至1月5日收盘,成都银行现价9.42元/股,再跌3.98%,即2021年开盘两日成都银行股价已跌11.72%,跌幅高居沪深两市4140支股票的第16位,领跌银行板块。 成都银行股市表现 值得关注的是,鉴于日前监管部门新建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成都银行正面临着较大的业务调整压力。其个人住房贷款及房地产业贷款业务将大幅收缩,而这或将对其近期股市及未来的业绩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建立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通知》内容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占比(房地产贷款=个人购房按揭贷款+公司贷款中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不得高于央行、银保监会确定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 同时《通知》规定了业务调整期限,截至2020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个百分点以内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该通知实施之日起2年;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该通知实施之日起4年(《通知》实施之日为2021年1月1日)。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 按此要求,属于中资小型银行的成都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将不得超过22.5%,个人住房贷款不得超过17.5%。 根据成都银行此前披露的2020年半年报数据,截至2020年6月末,成都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554.46亿元,其中公司贷款为1831.93亿元,占比72%;个人贷款712.52亿元,占比28%。 截取自成都银行2020年度半年报 公司贷款中,按行业来看,截至2020年6月末,成都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为248.78亿元,其中不良贷款414.8万元,不良贷款率仅0.02%。 成都银行公司贷款(部分行业) 个人贷款部分,成都银行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为662.09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为1.89亿元,不良贷款率0.29%。 成都银行个人贷款 将二者相加,即根据2020年6月30日数据,成都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26.02%,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35.8%,超出监管部门“红线”较多,分别超出8.52和13.3个百分点,超出规模分别为216.81亿元和338.36亿元,居上市银行前列。 《通知》表示,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超出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须制定业务调整过渡期内逐步达到管理要求的调整方案,明确向管理要求边际收敛的具体举措”。按前文所述,成都银行将具有为其4年的业务调整过渡期。 根据东吴证券的测算,成都银行未来四年的净新增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的占比需要压降至 5%以内,而房地产行业公司贷款需压降至0%,才能在2024年达标。 图片截取自东吴证券研报 成都银行财报数据显示,过去三年的净新增贷款中,个人购房货款占比一直高达25%-30%。截至2020年6月底,成都银行的个人购房贷款同比增速为28.1%,房地产行业公司贷款同比增速为15.7%。 而上文券商测算的5%和0%这两个临界值都明显低于最近几年的实际水平,成都银行面临的新增贷款结构调整压力可见一斑。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成都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结构十分单一,以个人购房贷款为主,根据2020年半年报数据计算,成都银行的个人购房贷款占其个人贷款比重高达92.9%。个人消费贷款占比很低,仅为0.55%,但同时不良贷款率极高,为21.1%。 但据往期财报数据显示,成都银行的消费贷规模连年走低,已由2016年度的17.46亿元,逐年下滑至如今的3.94亿元。对于近年来消费贷规模的急速压降,成都银行曾在财报中称,"基于市场判断和风险控制的需要,本行减少了个人消费贷款的投放规模。" 根据其目前的新增贷款结构,东吴证券在其研报中表示,成都银行未来如果需要调整贷款结构,预计会向对公业务及小微贷款倾斜。 中金银行组则指出,成都银行等部分城商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超限点数较多,预计与这些城商银行融资合作较为紧密的个别区域性房企或将面临开发贷边际收紧压力。 对于银行行业,虽近两日银行板块在持续上涨的大盘中持续走跌,但多家券商均指出,《通知》对银行基本面实质性影响不大。 国信证券银行团队在其研报中表示,该制度的出台是对此前房地产相关监管导向的制度化,对行业基本面实质性影响有限,大跌更多是情绪层面的反映。目前银行行业基本面稳中向好,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将维持“超配”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