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三孚股份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发展规划,为扩大三孚新材料的资本规模,增加其经营资金,以保障公司硅烷偶联剂项目的顺利建设及后期有序规划,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三孚科技、三孚新材料的自然人股东刘嵚经协商后,同意对三孚新材料按照现有持股比例进行同比例增资。其中公司拟增资6600万元、三孚科技拟增资2750万元、刘嵚拟增资1650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后,三孚新材料的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至2.1亿元。 公告显示,为实现三孚科技对三孚新材料的同比例增资,三孚股份及三孚科技自然人股东刘嵚经协商后,同意对三孚科技按照现有持股比例进行同比例增资。其中公司拟增资2216.50万元、刘嵚拟增资533.50万元,增资后三孚科技的注册资本由人民币2500万元增加至5250万元。上述增资款项各股东将根据硅烷偶联剂项目的建设进度,分期同步、同比例进行实缴。 三孚股份表示,本次增资旨在扩大三孚新材料的资本规模,增加其运营资金,以保证公司硅烷偶联剂项目的顺利建设,促进项目后期有序规划,对三孚新材料的经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次增资不会导致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不存在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
8月4日,康达新材发布关于回购公司股份(第二期)的进展公告,截至7月31日,康达新材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94.74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3752%,最高成交价为13.98元/股,最低成交价为12.97元/股,成交金额为1280.92万元。 此前,公司发布回购公告称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使用不低于1000万元且不超过2000万元的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回购的价格不超过20元/股。回购期限为自3月17日起不超过6个月。
银保监会官网4日披露的一则罚单显示,永诚财险因偿付能力报告、风险综合评级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罚50万元,两位相关当事人分别被警告并罚款8万元、6万元。 罚单显示,永诚财险从2009年起至2017年对股东业务应收保费未进行减值测试,也未计提坏账准备; 永诚财险多家分公司防预费跨年度核算。导致2016年度偿付能力报告实际资本错误增加495.14万元,2017年度偿付能力报告实际资本错误增加171.91万元; 永诚财险2017年2月取得的上海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土地使用权未及时入账和摊销,2017年第1、2、3季度财务报告和偿付能力报表中均未体现土地使用权价值,且分别少摊销134.73万元、538.93万元、943.11万元; 永诚财险将2017年支付给美联盛航保险代理河北分公司以及宁波掌金、兰州掌金、景泰掌金三家科技公司的服务费以员工借款的名义计入其他应收款,导致2017年度实际资本虚增2967.81万元; 永诚财险2017年风险综合评级报告在财务管理操作风险方面、资金运用操作风险方面、准备金管理操作风险方面、再保险业务操作风险方面、合规风险方面、理赔业务线操作风险方面、销售、承保、保全业务线操作风险方面30余项评价指标填报错误。 时任永诚财险副总裁兼首席风险官、合规负责人康国君及时任永诚财险财务部副总经理蔡力健对上述事项分别负有直接责任。 银保监会指出,上述行为违反《保险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根据该法第一百七十条,对永诚财险罚款50万元;根据该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对康国君警告并罚款8万元,对蔡力健警告并罚款6万元。
4日,银保监会网站公布银保监罚决字〔2020〕55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信泰人寿”)被罚款60万元,两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分别罚款10万元,另有两名相关责任人警告并分别罚款4万元。行政处罚决定书下发日日期为7月29日。 银保监会介绍,经查,信泰人寿存在以下违法行为: 一、信泰人寿于2017年9月在恒丰银行办理协议存款5000万元,该笔业务从发起、询价、谈判到合同签订均由财务管理部完成,违反了《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保监会令2010年第9号颁布,保监会令2014年第3号修改)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时任信泰人寿总经理张勇、时任信泰人寿财务负责人郭凤民对上述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 二、信泰人寿于2018年3月在吉林春城农村商业银行办理协议存款3亿元,吉林春城农村商业银行没有外部信用评级,不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以及《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保险资金银行存款业务的通知》(保监发〔2014〕18号)规定的保险资金存款银行的资质条件。时任信泰人寿总经理李国夫、时任信泰人寿投资业务部权益类及固定收益类业务实际负责人府春江对上述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 上述两笔存款合计达3.5亿元。上述事实,有投资审批及信用评级相关资料、信泰人寿关于存款相关情况的说明、协议存款档案、调查笔录、相关人员任职情况及岗位职责等证据证明。 银保监会决定作出如下行政处罚: 上述两项行为均违反了《保险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根据《保险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对信泰人寿两项行为分别罚款30万元,合计罚款60万元;根据《保险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对张勇警告并罚款10万元,对郭凤民警告并罚款4万元,对李国夫警告并罚款10万元,对府春江警告并罚款4万元。 查阅《保险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 (一)银行存款; (二)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三)投资不动产; (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制定。 银保监会表示,当事人应当在接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持缴款码(将在处罚决定书送达时告知)到财政部指定的12家代理银行中的任一银行进行同行缴款。逾期,将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当事人如不服本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银保监会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诉讼期间本决定不停止执行。
金融领域常态化强监管仍在延续。《经济参考报》记者根据银保监会公告统计,2020年4月1日至7月31日(以披露时间计,下同)各级银保监系统对银行业机构(不含个人,下同)累计开出罚单近700张,罚金金额逾2亿元。其中百万级罚单37张,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近乎翻倍。 值得注意是,在“严防资金空转套利”的监管基调下,近期银行低利率信贷资金违规“输血”股市楼市罚单明显增多,仅百万级大额罚单中,银行涉房、涉股贷款违规数量占比就超过三成。而在小微信贷扶持政策密集加码的背景下,虚报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数据也成为信贷套利新“重灾区”。 百万级大额罚单频出 二季度以来,银保监会层面披露罚单9张,地方银保监局及银保分局披露罚单数量680余张。 其中,银保监会开出的9张罚单均为5月9日开出,六大国有银行位列其中。从处罚原因看,六大行均涉及EAST系统数据质量及报送违规。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被罚没270万元,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被罚没260万元、230万元、230万元和190万元。业内人士认为,这也反映出监管部门加大了对数据监管的力度。 从处罚金额看,百万级以上罚单多为数罪并罚。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因涉及“采取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二手房按揭首付比例不符合规定”等因素被银保监会开出777.22万元罚单。南京银行紧随其后,因“同业投资资金违规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同业投资资金违规用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同业投资资金违规用于土地储备开发”等10余项原因被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开出610万元罚单。交通银行广西分行因“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收购本行不良资产”等原因被处以430万元罚单。 从受罚机构看,中小银行特别是农商行占据大额罚单“半壁江山”。例如深圳农商行因“流动资金贷款审查严重不尽职;贷前调查不尽职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于缴纳土地出让金”等原因被深圳银保监局处以260万元罚款。慈溪民生村镇银行因“有关业务内控管理不到位;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被宁波银保监局罚210万元。江苏姜堰农商行、石嘴山银行吴忠分行因“违规流转信贷资产”分别被当地监管部门处以120万元和100万元罚款。 谈及中小银行罚单数量较多的原因,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表示,尽管信贷是银行的传统业务,但各类机构信贷业务的开展情况有所不同。信贷管理涉及管理的制度、能力、经验以及专业水平,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农商行在这些方面则显得相对薄弱。 违规“输血”股市楼市遭严查 从违规原因看,超五成罚单、逾60%罚金涉及信贷相关问题。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当前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贷款背景下,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而近期股市强劲走势让其中出现套利空间,因此今年来监管一直都在严查小微企业的经营贷投向问题,防范银行利率较低的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处罚也从严从重。 例如,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接连披露三则处罚信息显示,因“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房市”等原因,华夏银行杭州分行、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以及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分别被处罚60万元、75万元以及60万元。因信贷资金被挪用于支付购买土地款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华分行被银保监会金华监管分局处罚145万元。同样因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违规为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被银保监会宁波银保监局处罚90万元。 据了解,由于当前信贷资金成本相对较低,二季度以来部分获得信贷资金的企业和个人就在积极参与结构性存款套利,导致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大幅增高,在股市行情看涨之后,股市收益很容易覆盖信贷资金成本,对资金的吸引力明显更大。 “监管机构始终都在严格监管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在股市行情火爆之际,监管的力度已经明显加强,但贷后再进行资金用途干预并不容易。”天津某城商行信贷部经理表示。 王诗强表示,有套利需求的客户往往存在多头开户,资金在多个账户间转移,这就导致原放款银行无法监督客户资金流向。因此,银行通过信贷客户的支付流水、缴税凭证(企业客户)来判断资金流向,但是要求客户提交消费记录或者支付流水,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审核,工作量大,运营成本较高。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预计,对于信贷资金的监管未来仍将会持续,而且力度或继续上升,针对金融机构的强监管,已经从此前抓重点、抓大案要案,转变成了常态化。同时通过监管使资金能够直达小微企业,从而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目标。 虚报小微贷款成新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除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等传统监管重点外,伴随经济增长压力凸显,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质效关注度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年内已有数十家银行因虚报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数据受到监管处罚,处罚频率较往年显著提升,已然成为信贷领域处罚新“重灾区”。 多家银行因相关业务被监管进行批量处罚。例如,江西九家农商行均因虚报涉农、小微企业贷款数据,分别被罚款30万元,共计270万元。 “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年初以来政策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不断,由于各地罚单披露做出处罚日期通常有几天至数月不等的延迟,所以近几个月来相关罚单明显增加。”王诗强表示,这种阶段性特征也体现了监管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的特点。 对于“虚报数据”背后动因,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中小银行承受一定指标考核压力,包括金融监管指标和地方政府考核指标,比如“两增两控”等。同时,随着近两年大型银行下沉服务重心,由于其在资金成本和网点方面具有优势,对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在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教授刘澄看来,对于监管而言,除了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外,还要根据小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解决关键问题,比如,可适度放松对中小银行的刚性约束,在担保制度等方面适当给予一些政策扶持等。监管部门也应联合其他有关部门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进小微经济的发展。
8月3日,吉林银保监局公布的罚单显示,吉林省国盛康安保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盛康安保险代理”)因存在委托未执业登记人员从事保险销售问题被罚1万元。 根据罚单,2018年,国盛康安保险代理委托王某、齐某某等57人代理销售保险产品,保费收入共计631.3万元,国盛康安保险代理通过长春中远劳务派遣有限公司向其发放佣金190.95万元。上述57人为国盛康安保险代理代理保险业务期间,公司未为其在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中进行执业登记。 由于违反了《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吉林银保监局对国盛康安保险代理警告并处以1万元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孙明新警告并处以1万元罚款。
长链二元酸是指含有10个或以上碳原子的直碳链芳香族饱和二元羧酸,这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这么生硬地说大家似乎仍无法理解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简单来说,这就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可以用来合成香料、药品、特种尼龙、聚酰胺热熔胶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特殊化学品。这种新兴的生物材料在自然中是不存在的,国外主要以化学生产法为主。 随着国内汽车、电子、通信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对于长链二元酸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由于早年没能掌握规模化的生产技术,我国的这一行业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只能依赖进口。直到凯赛生物(行情688065,诊股)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实现产业化。 1、连续三年营收超10亿,公司领域内全球领先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6,269万元、175,711万元和191,61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3,272万元、46,629万元和47,888万元。资料显示,2017-2019年度,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的比重分别为99.62%、99.70%和99.56%,占比较高。公司受到疫情影响较为严重,预计2020年上半营业收入为81,300万元至88,377万元 ,同比下降约22.42%至下降15.67%;预计实现净利润22,399万元至24,813万元 ,同比下降约8.57%至上升1.28%。 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领域内,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型材料的企业之一。 2、科学家看准行业缺口转型企业家,曾帮助两位诺贝尔获奖者 凯赛生物的创始人刘修才,原本是一名科学家,但看到了国家对这个行业的急需,义无反顾地转型为企业家,带领凯赛生物突破困境,创下一个又一个纪录。 刘修才在恢复高考那年,从老家安徽滁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当时的校长是郭沫若,还有华罗庚任数学系主任,师资力量可以说是在全国都是领先地位的。读本科期间,他听从化学系主任卢嘉锡的教诲,勤奋用功,努力拿诺贝尔奖。在杨振宁、李振道的成功后,刘修才也成为了赴美圆梦的学子中的一个。 刘修才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他所在的实验室与瑞士的研究所有着合作,当时这个研究所先后产生了两个诺贝尔奖得主,而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两位获奖者的实验样品都是由刘修才制作的。渐渐地,在学习过程中,刘修才不再以获得诺贝尔为目标,他把目光放得更远,他想要对一个行业产生影响,让这一个行业可以造福人类。 3、放弃美国十大药企职位回国,投入实验室个人出资实现生物科技强国 后来刘修才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做完了博士后研究后,进入了美国十大药业企业之一的山度士公司,并且迅速升职。 1993年刘修才应邀参与全国政协在纽约召开的侨领会议,作为这场会议最年轻的参会者,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对于人才、对技术的渴望,于是他毅然辞去了在美国待遇优渥的工作,回到了国内,发展起自己的事业。 回国后的刘修才并没有接受政府部门给他安排的领导岗位,而是选择低调地进入实验室,开始他的实验和创业。“维生素C”项目的成功让他看到了生物化工的发展潜力,在1997年,他个人出资创立了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开启了他的生物科技强国之路。 公司成立初期,刘修才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带领着团队一遍遍实验,一遍遍完善,最终公司走上了正轨,开始了稳步快速发展。在携手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成功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后,凯赛生物已经有了完整的产业链,再加上良好的市场营销策略,现在已经是世界上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最大的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4、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巨大,国产代替进口空间广阔令人期待 生物产业作为如今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之一,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生物制造是革命式的生产方式,通过加工和转化,为社会提供了无数工业产品,同时由于制造过程较为绿色,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物制造产品平均节能减排30%-50%,未来潜力将达到50%-70%。到2020年,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10万亿元,生物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凯赛生物的主营业务占比较重,在领域内,全球市场预计将在今年达到437.7亿美元,但国内目前的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进口量仍维持在近80-100万吨水平。 凯赛生物在领域内可以说为国产代替进口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公司在本次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表示,本次大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主营业务的相关投资项目,意在扩大主营业务的规模。在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的同时,凯赛生物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也将不断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凯赛生物的产能利用率也将进一步提升,产品下游的应用市场也在不断扩张,公司的发展情况让人十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