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3日讯 消息人士称,原工银金融租赁党委书记、总裁赵桂才已正式任命为工银瑞信基金党委书记并主持工作。待走完股东、监管等相关流程后,赵桂才将正式担任工银瑞信基金董事长,在此期间,根据公司治理及监管相关规定,工银瑞信或将指派人员暂时代为履行董事长及总经理职责。记者联系工银瑞信基金,相关人士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公开信息显示,赵桂才早年曾在工行总行营业部任副总经理,2013年起担任工银巴西总经理。早在2007年,赵桂才就参与领导了工银租赁的筹建,2016年开始,赵桂才开始担任工银租赁总裁。工行对他的评价是“具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对国际金融市场有着深刻理解和敏锐洞察力”。工银租赁是目前国内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领导力均处于领先地位的租赁企业,是中国工商银行综合化、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平台;在飞机、船舶、大型装备、能源、医疗等领域形成了雄厚的业务基础与核心竞争力,业务遍及全球约40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获得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等国际主流评级机构的较高评级,多次荣获欧洲货币、海事金融和中国财经风云榜等多家国内外权威机构颁发的奖项。 工银瑞信基金成立于2005年6月,是国内首家银行系基金公司,是业内从业资格最全面的基金公司之一,拥有国内公募和专户投资管理全资格、三大支柱养老金投资管理业务全资质及丰富的境外牌照,涵盖公募与私募证券投资、境内与跨境投资。截至2020年11月底,公司总资产管理规模逾1.3万亿,公募、养老金、专户以及专项业务规模均居同业前列,其中养老金管理规模自2018年2季度末以来持续位居行业首位,目前规模已突破5000亿大关,公司非货币规模亦已突破3000亿,是行业内业务发展最为均衡的公司之一。根据银河基金研究中心统计,自成立以来至2019年底,工银瑞信旗下公募产品已累计为投资者创造了1214亿元的利润,居银行系公司第1、行业领先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完善的投研体系及多年的实践,十五年来工银瑞信已形成了“行业基金为衔接,促进投研深度融合”的投研特色,通过加强投研互动,提升投研一体化水平,公司投资能力不断提升。据银河证券《基金管理人股票投资主动管理能力评价汇总表(算术平均)》,截至2020年12月18日,今年以来、近两年工银瑞信股票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均位列大型基金公司第一,近三年位列大型基金公司前五。成立十五年来,工银瑞信始终践行“稳健创造持久财富”的品牌经营理念,努力为广大投资者创造稳定持续的回报,公司旗下已有多达49只基金实现收益翻番,其中主动偏股基金37只、QDII基金2只、债券基金7只,旗下首只基金工银核心价值,已为投资者带来逾10倍的收益。 业内人士认为,经过十五年的深厚积淀,工银瑞信基金的公司治理、投资运作、风险控制、人才队伍等各方面都已十分成熟,并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高管的变更预计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较大影响。而来自金融租赁的新领导就任,其丰富的金融从业和管理经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洞察力,或许会为这家银行系旗舰公司再引一泓活水。
工银理财突发“人事地震”引发了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港股01398)旗下多家子公司高管变更。 消息人士称,原工银金融租赁党委书记、总裁赵桂才已正式任命为工银瑞信基金党委书记并主持工作。而近期,据媒体报道,工银瑞信总经理兼董事长王海璐临危受命,已赴工银理财任职,将接棒已经辞职的顾建纲,出任工银理财新任董事长。 作为首家银行系公募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基金,近期高管变动不小,今年9月,原董事长郭特华离职,并于本月初完成了个人旗下私募基金公司备案,去年1月加入工银瑞信的总经理王海璐也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奔赴“下一站”。 工银瑞信基金董事长“迎新” 消息人士称,原工银金融租赁党委书记、总裁赵桂才已正式任命为工银瑞信基金党委书记并主持工作。待走完股东、监管等相关流程后,赵桂才将正式担任工银瑞信基金董事长,在此期间,根据公司治理及监管相关规定,工银瑞信或将指派人员暂时代为履行董事长及总经理职责。记者联系工银瑞信基金,相关人士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公开信息显示,赵桂才早年曾在工行总行营业部任副总经理,2013年起担任工银巴西总经理。早在2007年,赵桂才就参与领导了工银租赁的筹建,2016年开始,赵桂才开始担任工银租赁总裁。工行对他的评价是“具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对国际金融市场有着深刻理解和敏锐洞察力”。 工商银行2020年半年报显示,工银租赁是工商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实收资本 180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航空、航运及能源电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大型设备的金融租赁业务,从事租赁资产交易、投资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经济咨询等多项金融与产业服务。2020年 6 月末,工银租赁总资产 2,683.43 亿元,净资产 385.39 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 20.66 亿元。 12月22日晚间,记者浏览工银租赁官网,管理层介绍一栏中已无内容显示。 赵桂才在媒体上最近一次公开亮相还可追溯至今年10月中旬,工商银行在南京成立总行级内设机构“工行南京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彼时,他与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蒋跃建,工银投资党委书记张正华,工行南京分行行长田耕,20多家南京高新技术及产业龙头企业高管参加活动。 前任董事长刚刚完成私募备案 工银瑞信基金成立于2005年6月,是国内首家银行系基金公司,拥有国内公募和专户投资管理全资格、三大支柱养老金投资管理业务全资质及丰富的境外牌照,涵盖公募与私募证券投资、境内与跨境投资。 据了解,截至2020年11月底,公司总资产管理规模逾1.3万亿,其中养老金管理规模自2018年2季度末以来持续位居行业首位,目前规模已突破5000亿大关,公司非货币规模亦已突破3000亿。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第3季度,工银瑞信基金月均非货币基金规模2711.70亿元,排名行业第12位。 工商银行2020年半年报显示,工银瑞信基金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 9.38 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7.9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8%。 2020年9月5日,工银瑞信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的公告称,郭特华因个人原因辞任董事长。郭特华是基金行业里少有的从业时间长达15年的女高管,她自工银瑞信基金成立之初就担任公司总经理,2019年5月转任公司董事长,直至今年9月才正式离开工银瑞信基金。 12月7日,郭特华担任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的海南富道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私募备案,机构类型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消息引爆整个大资管圈。 王海璐将履新工银理财 有望成为六大国有行理财子公司最年轻“一把手” 有消息人士表示,工银理财拟换帅,顾建纲不再兼任公司董事长,原工银瑞信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海璐拟接任工银理财“一把手”,相关人士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据悉,本次顾建纲不再担任工银理财董事长后,将专注于带领工行总行资管部加强存量业务转型整改。 新上任的王海璐出生于1977年,现年43岁,有二十余年的金融行业从业经历,是一位资深的“行业老将”。公开信息显示,王海璐于1997年7月开始先后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管理信息部、办公室、金融市场部工作;2010年9月至2019年1月任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2019年1月加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公司党委书记。 待王海璐正式履新工银瑞信董事长后,她将成为六大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中最年轻的董事长。公开信息显示,中邮理财董事长吴姚东出生于1969年、交银理财董事长涂宏出生于1967年、建信理财董事长刘兴华出生于1964年、中银理财董事长刘东海出生于1962年、农银理财马曙光出生于1972年。 工银理财资产规模行业第一 上半年净利润达2.56亿 据工商银行半年报,截至2020年6月末,工银理财总资产168.24 亿元,净资产165.94 亿元,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2.56亿元。 此外,工银理财旗下符合资管新规产品和投资规模峰值实现双破万亿元。 据各大银行的半年报,截止今年6月末,在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中,工银理财在总资产、净资产方面均排名第一。 工商银行在半年报中提到,“在工银理财成立一周年之际,启动“夏日理财节”,并推出千亿规模主题产品,符合资管新规产品和投资规模峰值实现双破万亿元,平稳推动规模承接和创新开拓,主动纳入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主要风险、关键业务的风险防控,加快风险管理平台建设。” 据中证网,在工商银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工商银行副行长廖林表示,总体上看,工银理财产品净值表现稳健,资产保持零风险暴露。 廖林表示,今年6月5日是工银理财成立一周年。一年来,工银理财认真落实监管要求,坚持与集团协同发展,做强自身核心经营能力,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在效益指标方面,工银理财开业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规模指标方面,开业第一年新规理财产品和代客理财规模都突破了万亿。 廖林介绍,截至6月末,工银理财存续新规理财产品达到647只,在理财子公司中处于领先水平。 工商银行半年报还显示,“工银理财持续深耕产品服务,做实投研核心能力,加强全面风险管控,推进业务稳健发展。提升产品管理能力,完善全谱系、全天候、全渠道、基础+创新+战略产品体系;提升定期开放型、中长期和混合类产品比例, 满足客户多层次、多元化投资需求。”
中国积极推进改革与市场化政策,以建设一个更大、更健康的资本市场,这增强了瑞信对中国股市的乐观预期。 瑞信亚太区股票及主要经纪业务主管贺立言表示,“受政府放松资本市场管制、放宽证券行业外资持股限制、推进市场结构机构化转型等持续改革措施的推动,中国股市正在经历一场多年未遇的大变局。这些发展将有助于重塑A股市场及其与全球股市的关系。”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占全球GDP的近20%,而相较于其经济规模,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资本配置中明显低配。2019年MSCI将中国A股的纳入因子提高到20%,增加A股在其主要基准指数中的权重,促使国际投资者对中国A股的投资敞口大幅提升,但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仍仅为5.5%。同样地,包括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在内的中国机构投资者群体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这为机构投资者在境内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我们预计国际投资者的投资与兴趣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毫无疑问,未来中国境内市场与全球投资界的融合将更加紧密。”贺立言补充说。 谈及中国经济,瑞信中国首席执行官唐臻怡表示,目前已有令人鼓舞的迹象表明,对中国国内经济而言新冠疫情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国政府采取了迅速而有序的应对措施,遏制病毒蔓延,并提振经济,且必要时仍有足够的宏观政策调控空间。这对中国的企业家而言是个好兆头。“我们对中国企业家抵御逆境、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充满信心。” 瑞信亚太区证券研究主管潘嘉怡表示,中国的“双循环”战略,即旨在减少中国对海外市场和科技科的依赖、并以国内消费为主导的长期经济增长战略,料将推动国内消费需求,并惠及电子商务、支付等提供在线消费服务的科技公司。 国庆黄金周期间的数据支持我们对消费复苏的正面预期。在成功遏制病毒传播,并逐步解封之后,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反弹。 “我们观察到明显的消费复苏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已连续两个月回正。”瑞信中国及香港证券研究主管兼中国股市策略主管黄翔表示,国庆长假期间主要零售商和餐饮公司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9%,表明尽管仍存在一定的限制措施,但消费复苏良好。“我们预计,得益于前期消费者被抑制需求的释放、现有限制措施的逐步放松、以及企业需求的攀升,消费复苏将保持强劲势头,除非出现新一波疫情导致经济再度停摆。”
随着新经济、高科技企业加速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未来众多中概股和红筹公司也有望回归,这对于合资券商来说无疑是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今年6月,瑞信宣布完成对瑞信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瑞信方正”) 的增资,正式控股在华合资证券公司瑞信方正。同时,胡知鸷被任命为瑞信方正董事长一职。短短一个月后,7月16日,该机构又火速宣布了3项高层人事任命的消息,大有加码中国资本市场业务之势。 记者获悉,此次人事变动,瑞信方正任命涂雷为公司总经理,现任总经理汪民生将出任合资公司副董事长。另外,邱若扉将担任瑞信方正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部负责人。 瑞信方正表示,涂雷在上任瑞信方正总经理后,将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把握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着力确保合资业务与瑞信大中华区整体战略的协调统一。涂雷2016年加盟瑞信,此前任职于渣打银行。在担任瑞信亚太融资部大中华区结构融资业务主管期间,涂雷以大中华区企业家和公司为服务对象,通过产品发起和构建解决客户融资需求。 邱若扉上任后,则将以本土项目承销和顾问业务为着眼点,推动各项业务发展举措的实施,同时会与瑞信大中华区以及亚太区投行团队紧密合作,为中国本土及海外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投资银行服务。邱若扉2010年加盟瑞信,有20余年投行从业经验。 汪民生从事国内金融工作已超25年,在投行和券商业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汪民生于2009年加盟瑞信,自2014年起担任瑞信方正公司总经理。 “尽管不如美资机构激进,但也不要小看欧资机构对中国业务的雄心。一方面欧资机构现在的顾虑更少;另一方面,瑞信早年就帮助众多中国新经济企业上市,例如瑞信是阿里巴巴赴港‘二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及联席全球协调人,也是当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主承销商之一。” 某合资证券人士对记者表示。 瑞信一直坚持“企业家银行”(Entrepreneurs' Bank)的战略理念。自2012年以来,瑞信牵头主导了阿里巴巴超过25项境外并购与融资交易,股票市场融资、债务融资、海外并购、可转换股等,涉及总计金额超1000亿美元。过去几年来,也帮助众多中国的TMT企业在中国香港市场上市。 今年上半年,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瑞信分别获批控股在华的合资证券公司。同时,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加速,为投行中介机构催生了更多业务机遇。例如科创板实行了注册制,未来的创业板将在充分借鉴科创板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试点注册制。 科创板运行近一年来,外资投行也积极参与其中。例如,高盛高华、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及瑞银证券等外资券商参与了多个项目。其中瑞银证券是唯一一家参与科创板发行的外资控股券商,摩根士丹利华鑫更是接连参与了包括中国通号和中芯国际在内的四个科创板项目。 路孚特(Refinitiv)的最新数据显示,科创板7月成交量创开板以来月度纪录。截至7月10日,科创板通过包括“二次上市”在内的IPO共集资72亿美金,高于6月成交量5倍,较上年7月增长46%。 此外,“红筹回归”也为合资券商提供了机遇。今年4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将已在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的市值要求放松,早前全部要求企业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而如今也允许市值2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红筹企业回归。但要求是,企业需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一些机构认为,市值大于2000亿元的传统红筹企业可能会选择回归主板,而创新型红筹企业可能在创业板和科创板中进行选择。 “此前红筹回A股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上市门槛比较高,市值需达2000亿元,满足要求的公司很少。现在放宽到了200亿元,很多企业符合要求,我认为未来红筹回A股一定会发展起来,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在同我们沟通,并表现出很浓的兴趣。另外,证监会也对此非常重视。”瑞银全球投行部副主席、大中华区总裁李镇国对记者表示。
北京时间5月19日下午消息,外媒Debtwire援引5月6日的法庭文件报道称,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的旗下公司已经起诉瑞信,要求后者就涉嫌违反一项已被加速的5.32亿美元贷款安排中的职责作出赔偿。 报道称,瑞幸股东之一的Haode Investment申请禁制令,以禁止该行在香港以外的任何司法管辖区启动法律程序。 文件显示,瑞信于4月3日代表其香港分行、高盛、巴克莱、CICC Hong Kong Finance、海通国际投资和摩根士丹利发出强制性提前还款事件通知。 法庭文件显示,Haode正在寻求法院宣布瑞信在4月3日-4月17日发出的该项贷款安排下的要求无效、因此没有发生该安排下的违约事件。 陆正耀旗下5亿美元股票质押贷款违约 4月初,高盛就公告指瑞幸股东之一的Haode Investment Inc. 股票质押贷款发生违约,贷款人组成的银团已指示作为担保受托人的瑞信新加坡分行对抵押品行使贷款人权利,采取强制执行程序,涉及5.15亿股瑞幸咖啡B类普通股和9544.5万股A类普通股。该笔贷款金额为5.18亿美元。 外媒报道称,在瑞幸咖啡曝出会计欺诈丑闻前,创始人陆正耀曾获得一系列保证金贷款,而最大参与方包括摩根士丹利、瑞信和海通国际。丑闻导致瑞幸股价大幅跳水,陆正耀违约。 知情人士称,这些银行是在三轮融资活动中向陆正耀提供保证金贷款的银团成员。知情人士表示,海通出借了1.4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和瑞信分别出借了约1亿美元。知情人士称,巴克莱、高盛和中金公司也出借了少部分资金,并补充说部分贷款在违约前已经偿还。 高盛在声明中表示,陆正耀家族信托基金掌控的一个实体未能履行5.18亿美元保证金贷款的相关条款,贷方已经对7640万股瑞幸咖啡股票采取了强制执行程序。一位未具名知情人士称,巴克莱和高盛的保证金贷款敞口均约为7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