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9月8日,连咖啡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信息称,“我们的门店真的已经全部关闭了,暂时也没有再开的打算。”连咖啡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透露,未来连咖啡发布的都会是预包装产品。据了解,9月3日,沉寂多日的连咖啡宣告回归,新产品发布计划也将启动。新业务上线后,连咖啡将由原来的微信单一渠道+一线城市窄覆盖,变成全渠道+多维度产品覆盖,并全面升级为一家咖啡零售公司。 天眼查APP显示,连咖啡的关联公司上海连享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注册资本约4149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连咖啡CEO张晓高,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商务信息咨询,投资管理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企业形象策划,计算机网络工程等。目前,该公司工商披露的股东共有20位的股东,其中,第一大股东为王江,持股比例为22.04%,第二大股东为张晓高,持股比例为16.37%,此外,该公司股东还包括启明创投、高榕资本等。 据投中网报道,连咖啡强势回归背后,是新一轮融资的支撑。接近连咖啡的知情人士表示,目前,连咖啡已再度获得资本的支持,正式进军快消饮料行业。但对于此次的投资方及投资金额,知情人士表示,“暂不方便透露。”连咖啡对此也三缄其口。
“我们的门店真的已经全部关闭了,暂时也没有再开的打算。”9月8日,连咖啡在微信公众号上称。就在一周前,沉寂了三个多月的连咖啡以“硬重启”的名义宣告回归。 连咖啡表示,未来连咖啡发售的都会是预包装产品,微信公众号和天猫旗舰店是公司的主要货架,其他电商渠道也会陆续登陆。 互联网咖啡泡沫破灭叠加疫情影响,线下咖啡店步履维艰。日前,英国老牌连锁咖啡Costa决定关闭中国区约10%的门店,目前青岛门店已全部关闭,此前办理过预付卡或兑换券的消费者正在排队退费。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称,中国的咖啡市场已经从导入期进入了成长期,整体的市场容量在不断扩大,消费人群也在不断扩展,整个行业还没有到洗牌的时候,即市场允许更多不同档次的品牌,以更多的模式和场景进入市场。 连咖啡“改弦更张” 连咖啡是一家比瑞幸咖啡创立更早的互联网咖啡企业。天眼查APP显示,连咖啡的关联公司上海连享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注册资本约4149万元,最早是为用户提供代买配送星巴克、COSTA等品牌咖啡的服务。 连咖啡成立以来便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公司共进行了8轮融资,其中,第一轮融资时间为2014年9月,距其成立仅4个月。 2015年8月,已经获得两轮融资的连咖啡剥离第三方品牌的咖啡外送服务,推出自有品牌CoffeeBox的咖啡外卖。随后,连咖啡用咖啡库模式来推动营销,并开发了防弹咖啡和粉红椰子水。 2017年,连咖啡正式盈利,成为继星巴克之后首家盈利的连锁咖啡品牌。 然而市场瞬息万变,2018年,互联网咖啡行业站上风口,某互联网咖啡巨头大打烧钱补贴战,连咖啡也不得不紧随其后,付出了不菲的成本。 2019年初,连咖啡被曝关闭多家门店。彼时,连咖啡表示,关店是由于公司内部的主动调整所致,主要是对盈利能力欠佳和品牌形象不符的部分咖啡站点进行优化。 显然,连咖啡调转了方向。一方面,2019年9月,连咖啡与中石化携手推出全新品牌“易捷咖啡”,主要经营场所为加油站。另一方面,连咖啡在持续关店。今年6月初,连咖啡再度大举关店,线下咖啡业务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9月3日,连咖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一篇名为《消失100多天后,我回来了》的文章。文中坦言,此前有关连咖啡关店的新闻都是真的,并表示“这个过程非常艰难”。 “你会看见一个全新的连咖啡。”连咖啡称,“我们又回来了”。 “全新”的连咖啡主要有两方面变化:一是业务层面,在新业务中,连咖啡的产品体系将发生明显变化,产品系列将包括但不限于咖啡胶囊、挂耳、冻干粉、罐装咖啡等预包装形式。二是渠道变化,取消门店的连咖啡将更多倾向于线上销售,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天猫等。 朱丹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连咖啡门店消失核心原因是资金链紧张,公司也寻求了自救的方法,比如与中石化合作开拓加油站咖啡市场,但关键问题仍是资金链问题,如果连咖啡无法缓解资金链压力,接下来与中石化的合作可能也会遇到很多困难。 据投中网报道,连咖啡回归背后,是新一轮融资的支撑。接近连咖啡的知情人士表示,目前,连咖啡已再度获得资本的支持,正式进军快消饮料行业。但对于此次的投资方及投资金额,知情人士表示,“暂不方便透露。”连咖啡对此也三缄其口。 COSTA战略性调整 另一方面,老牌咖啡巨头COSTA也于近日大举关店,关店数量超过了中国市场门店总量的10%。其中,青岛地区所有门店都已关闭,北京地区关闭了近20家门店。 朱丹蓬认为,COSTA并不是因为资金问题而关店,这样的调整更多是由于出于其中长期战略的改变,即未来会向瓶装产品转型,向新零售、数字化以及智能化转型,总体而言,目前的决策是比较合理的。 2018年,COSTA被可口可乐收购后,便开始调整战略。今年3月,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推出了COSTA即饮咖啡,这也是可口可乐收购COSTA后推出的第一款即饮咖啡。 今年6月,COSTA宣布与胶囊机品牌Onecup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出一款采用COSTA配方的咖啡胶囊,同款咖啡也在线下的COSTA连锁店开售。Onecup(易杯)将同步推出新品胶囊机,配合COSTA的咖啡胶囊一起上市。 但中国咖啡市场仍以速溶咖啡为主,速溶咖啡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0%;其次是现磨咖啡,占比约为18%。一位食品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即饮咖啡在中国的市场渗透率很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饮咖啡的市场空间有很大的想象空间,COSTA的新产品仍值得期待。 有不少分析报告认为:中国咖啡市场潜力巨大。比如,Frost&SullivanReport预计2023年中国咖啡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1806亿元,消费杯数达到155亿杯,人均年消费杯数达到10.8杯。而截至2018年底,中国咖啡零售市场规模仅为390亿元。 上述食品行业分析师表示,从国际趋势来看,咖啡是必要消耗品,国外的咖啡市场中现磨咖啡是销售主力。而现磨咖啡在国内有两大阻力:一方面现磨咖啡的售价偏高,消费人群集中在一线、二线城市;另一方面,中国人喜欢喝茶而非咖啡,这是餐饮习惯的问题。“外国人可能理解不了,他们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咖啡市场份额却不高,一定是还没渗透下去,于是不少国外投资机构非常看好中国咖啡企业。这也是泡沫形成的间接原因,也是值得反思的一点。”
公司近期的各种努力和尝试能否平稳走出困境还需拭目以待 风口浪尖上的瑞幸咖啡似乎正在恢复平静。 有接近瑞幸咖啡的相关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目前仍有300多家大学店暂未营业。但除去未营业咖啡店,其他已恢复正常营业的瑞幸咖啡门店均已实现现金流转正。 据瑞幸咖啡方面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瑞幸咖啡直营门店数量为4507家。这或许意味着,超4000家瑞幸咖啡门店已恢复正常运营。 “目前看来,瑞幸咖啡门店运营正常,还在推出新品。近期也推出了哈根达斯系列,从市场反应来看,消费者反响不错。”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瑞幸咖啡仍在探索新模式 日前,有多家媒体援引一位密切接近瑞幸咖啡的知情人士透露,8月上旬,深陷财务造假风波的瑞幸咖啡召开了2020年“年中全国会议”。会议披露,截至今年7月份,瑞幸咖啡单店现金流已转正,根据目前经营状况,管理层预计,2021年将实现整体盈利。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尽管财务造假事件的影响远未结束,但这次年中会议肯定了新管理班子最近3个月的战略调整行之有效,即叫停过去2年快速扩张占领市场的策略,转向通过精细化运营创造盈利。今年上半年瑞幸咖啡客户满意度也达到99.89%。今年下半年,瑞幸咖啡的主要管理目标就是保持运营稳定,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另有接近瑞幸咖啡的相关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上述情况属实,目前公司运营正常、人员流动稳定,进入夏季以来加速推出新品,并受到消费者认可。 记者亦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瑞幸咖啡门店频频张贴出新品海报,部分新品出现售罄情况,记者走访的门店工作人员仍是“老面孔”,店员一直处于忙碌状态,不时有外卖人员进出取餐。 此外,瑞幸咖啡方面仍在探索新的模式。记者注意到,除了推出新品,该公司还在试水私域流量,通过在微信群中发放专属折扣券并及时分发新品信息的方式增加与消费者的接触,激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此外,瑞幸咖啡分优惠券的方式也出现变化,由折扣券转变为饮品抵用金。 但目前瑞幸咖啡面临的问题还有债务重组等。面对这些压力,瑞幸咖啡能否乘风破浪化解危机?瑞幸咖啡近期的种种努力和尝试能否助力公司平稳度过这段时光还需拭目以待。 “瑞幸咖啡是能够获得资金认可的。”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告诉记者,“瑞幸咖啡此前能够成功上市就证明了这一点。”朱丹蓬表示,我国咖啡市场的发展逻辑是走得通的,我国咖啡产业市场前景广阔,足以养活一两家头部企业,“我对瑞幸咖啡有信心。” 千亿元规模咖啡市场有前景 我国的咖啡产业正在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内地地区咖啡人均消费量仅为德国的0.71%,美国的1.6%。全球咖啡市场规模超过12万亿元,而我国目前只有约700亿元,与人口比例差距较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3至2019年,我国人均咖啡消费量逐年上升,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预计到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到2171亿元。 朱丹蓬对记者表示,“我国早已进入了咖啡大国的队列,即便不是瑞幸,我国也一定会出现咖啡产业的国产龙头。” 我国咖啡上下游产业链同样在等待我国咖啡产业的龙头品牌。 有云南热科所相关工作人员援引相关数据告诉记者,2019年,我国咖啡豆产量大约在13万吨左右,但国内咖啡豆的消费量则在15万吨左右。 “这意味着即便完全自产自销,当下国内咖啡豆产量尚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上述热科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咖啡消费量不断增长,相比2012年,2018年生咖啡年消费量提升250%,尽管体量仅占全球咖啡消费量的2.4%,但中国咖啡消费量年增长颇具势能,中国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不断提升。 在朱丹蓬看来,我国咖啡市场前景广阔,上下游产业资源丰富。只有瑞幸咖啡或者其他龙头品牌在这片土地上能够成长起来,我国咖啡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推动咖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凭借着“无糖”与出色口味,诞生仅4年的元气森林,在一片质疑声中很快成为国内饮料市场的现象级“黑马”。日前,更有热心网友发现,元气森林旗舰店元气森林乳茶系列产品中,元气森林新口味咖啡拿铁已经悄然登场。 元气森林并没有对这款新口味饮品进行宣传。 官方资料显示,元气森林此次推出的新品咖啡乳茶,依然坚持了0蔗糖,并且在原料的选择方面采用了100%新西兰奶源、100%印度手摘红茶、100%阿拉比卡咖啡。“健康”+“高品质”,让这款产品一上架就成功吸粉。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从元气森林咖啡拿铁乳茶的推出,可以看出元气森林正在加速进行健康饮品领域的多赛道布局”。并且随着元气森林另外两家自建基地的投产,未来这家“互联网+饮料公司”将进入新一轮的加速期。 元气森林在安徽滁州建立的一期生产基地,占地100亩,建设面积5万余平米,拥有3条高速无菌生产线,可生产燃茶、元气森林苏打气泡水、元气森林乳茶、功能性饮料等多品类饮品。知情人士介绍,元气森林采用的无菌碳酸生产线等多项独家专利技术成果,让元气森林滁州基地成为中国饮料行业最先进的生产基地之一。除了强大的生产能力之外,元气森林新基地还将进一步扩大元气森林的产品研发能力,帮助元气森林更好的将关于健康、美味的研发变成现实。 因此,对“健康咖啡奶茶”的大胆尝试,业内认为对于元气森林未来的多赛道布局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健康饮品市场,还有着大片的蓝海等待着“勇敢者”的探索。而对于以健康概念快速获取众多年轻消费者青睐的元气森林而言,研发、生产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无疑也让这家企业在未来让市场对其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瑞幸退市留下一地鸡毛,但在黑暗之中,出现了一丝回光。 昨天,美股粉单市场中瑞幸咖啡一度涨超20%。 行情来源:雪球 所谓粉单市场,类似于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在这里交易的都是没在美国证券交易所或NASDAQ挂牌上市、或者不满足挂牌上市条件的公司股票,不受当局的监管,对上市既没有财务要求,也不需要发行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信息披露。 有消息称,瑞幸咖啡门店已实现整体盈亏平衡。知情人士透露,截止7月,除未营业的门店外,瑞幸咖啡单店现金流已为正数。按当前运营进展,2021年将实现整体盈利。 这样看,瑞幸难道或许还有机会爬起来? 财务造假的余波 遭浑水做空后,瑞幸“自曝”财务造假,导致6月底在美股退市。 虽然造假风波的热度已经逐渐减弱,但是整个事情并没有结束。 7月底,财政部宣布,通过对瑞幸咖啡检查发现,该公司2019年4月起至2019年末通过虚构商品券业务,增加交易额22.46亿元,虚增收入21.19亿元(占对外披露收入51.5亿元的41.16%),虚增成本费用12.11亿元,虚增利润9.08亿元。 图片来源:财政部官网 这一结果和瑞幸此前的内部调查基本一致。接下来,瑞幸将受到财政部的行政处罚。 美国市场那边,瑞幸还有巨额处罚和赔偿要处理。粗略估算,美国投资者针对瑞幸发起的集体诉讼预计将索赔超过12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76亿元);瑞幸还面临SEC巨额罚款,参考当年安然造假事件的处罚,不会低于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1.7亿元)。 而公司内部,以CRGI为首的大小股东相继清仓离场,管理层也上演了一起又一起的“宫斗”戏码。 第一回合,董事会提议罢免陆正耀,但当时瑞幸的董事会有8个人,“陆正耀派”和“反陆派”正好形成4 :4的局面,陆正耀暂时保住了董事长的职位; 第二回合,陆正耀在股份清零之前,召开一场临时股东大会,玩了一出苦肉计,罢免陆正耀本人以及“反陆派”的黎辉、刘二海和邵孝恒,并将“自己人”曾英、杨杰送上独立董事的位置; 第三回合,上任不足一个月的曾英、杨杰同时辞职,股东大会将在9月2号投票表决邵孝恒的回归提议。 瑞幸的内外困境不言而喻。 瑞幸的自救 财务造假门、退市、被调查起诉、董事会内斗……瑞幸连续数月活跃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趣的是,它的咖啡却卖得更好了。 早期瑞幸咖啡的增长方式颇为激进,品牌广告、明星代言、快速铺店,高补贴裂变增长(下单瓜分百万现金、邀请好友拿免单、新人首单免费等等),虽然用户得以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顺风顺水还好,一出事,这些问题就被无限放大,将瑞幸推向悬崖边。 所以,在曝出财务造假之际,瑞幸开始了自救。 4月份,瑞幸市场团队启动新营销策略:精细化运营+私域社群。同时,战略方向也从拉新转变为留存、复购。可以说,造假事件是瑞幸从打天下到守天下的一个转折点。 精细化管理方面,瑞幸对旗下的门店进行了优化,将个别效益不好或客户覆盖重合的门店“关停并转”,同时持续新开门店,过去3个月瑞幸至少在全国各地开了150家以上新门店,线上门店京东自营旗舰店开业、支付宝上的口碑品牌馆也在7月份相继上线。 过去为了配合快速扩张的节奏,凶悍的打法和雄厚的资本让瑞幸无暇顾及成本问题,现在缓下来了,可操作空间可就大了。 从6月开始,瑞幸APP内最出名的“老带新”推广活动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6张价值100元的新人券包,这些优惠券只能以抵扣形式来购买饮品,投入资源以换取流量的力度明显降了下来。 图片来源:网络 至于所谓的私域社群运营,其实就是通过瑞幸APP引导消费者加入附近门店的微信群。引流方式也很简单,入群享受3.8折福利,然后是每天的优惠券、折扣商品。通过限时限量的方式,结合低价优惠,促进用户的复购。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不就是社交电商的典型玩法吗? LBS(基于位置的服务)+专属优惠+限时限量,构成了瑞幸咖啡社群运营的基本框架。理论上来说,这种模式能够对用户进行稳定高频的触达,带动复购的增加,同时相对于公域流量效率高、成本低。 现在,瑞幸咖啡私域用户已达180多万,其中110万用户加入了9100多个围绕门店组建的用户福利群,入群人数还以每月60万左右的速度在新增。 产品方面,瑞幸咖啡的上新速度并不比星巴克慢,3个月时间里上线了近50款新品,其中不乏热门爆款。 这一套操作下来,效果很明显。瑞幸咖啡消费用户转变为私域用户和加入社群后,月消费频次提升了30%,周复购人数提升了28%,MAU(月活跃人数)提升了10%左右。对于单个门店来讲,相当于每个门店一天平均增加8-10杯。 尽管因为疫情有300多家高校店没有开业,但瑞幸现开业的门店最近的杯量已基本上恢复到了去年12月的水平。彼时,瑞幸咖啡仍处于新消费市场高峰。 很幸运,瑞幸的品牌效应还在。 小结 失去资本的加持之后,毫无疑问,瑞幸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但并非没有出路。 靠着前期的大量烧钱,瑞幸走过了初创期最艰难的时候,如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瑞幸咖啡的绝大多数门店,都集中在商务写字楼和购物中心的大堂或一楼,位置极佳。加上5300多家门店和6000万活跃用户,只要不盲目追求增长,瑞幸想要稳定获利还是不难的。 借着此次风波,瑞幸进入冷静期,从之前的疯狂扩张中脱出来后,可以做的事太多了。 所以,百日风暴过去,瑞信没有轰然倒下。 至少现在看来,瑞幸补贴减弱的同时咖啡的销量有所上升,瑞幸的“造血”能力会越来越强。 资本市场是有记忆的,财务造假这个坎瑞幸很难过得去,但消费者不一样,至少在想喝咖啡的时候,不会放弃这个便宜而便利的选择。 中国咖啡的故事还没完。当然,前提是这次的财务没做假。
7月31日,财政部官方发布消息,称财政部自5月6日起对瑞幸咖啡公司境内2家主要运营主体瑞幸咖啡(中国)有限公司和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的会计信息质量开展检查,并延伸检查关联企业、金融机构23家。截至目前,检查基本完成。 财政部表示,检查发现,自2019年4月起至2019年末,瑞幸咖啡公司通过虚构商品券业务增加交易额22.46亿元人民币,虚增收入21.19亿元(占对外披露收入51.5亿元的41.16%),虚增成本费用12.11亿元,虚增利润9.08亿元。 这与瑞幸咖啡特别委员会此前发布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瑞幸咖啡此前在官网公告称,内部调查基本完成。其董事会特别委员会发现,瑞幸咖啡的伪造交易始于2019年4月,2019年净收入被夸大了大约21.2亿元人民币,成本和费用在2019年被夸大了13.4亿元人民币。 7月16日,瑞幸咖啡发布公告称,开曼群岛法院已任命安迈顾问有限公司(Alvarez & Marsal)的两位员工担任“低度干预式”联合临时清算人,监察瑞幸咖啡的重组过程。瑞幸咖啡将在联合临时清算人的监督及董事会的日常控制下开展业务。 受财务作假影响,6月29日,瑞幸咖啡已正式在纳斯达克停牌。
中国网7月27日讯 (记者 常实 杨畅)近日,北京嗨学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嗨学网”)退费难问题引发关注。多名学员称北京咖啡易融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咖啡易融”)为嗨学网提供教育分期,该教育分期存在“与嗨学网推诿致退费难、非法获取用户通讯录、爆通讯录催收”等行为。 据天眼查,咖啡易融的第一大股东为北京集奥聚合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集奥聚合”)。集奥聚合去年9月左右曾被曝出因“非法获取个人信息”遭警方上门调查。 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咖啡易融和集奥聚合,咖啡易融公开前台电话无人接听,线上人工客服一直无人回应。集奥聚合相关工作人员先回应记者称“沟通中”,后又对记者表示“非常抱歉,负责人都出差了” 。 或成“退费难”帮凶 据央视3·15晚会曝光,在线教育平台嗨学网存在营销骗局、退费难等问题。在众多投诉中,教育分期平台也是被重点投诉的部分。有用户称“嗨学网骗学费,用咖啡易融付款学费,每天发微信恐吓我”。此外,有大量投诉人称“教育平台已答应退费,但咖啡易融仍显示逾期”。 综合投诉情况,用户申请退费后,嗨学网工作人员答应退款,之后嗨学网和咖啡易融不断踢皮球,导致退费一直被延后,增加退费难度。 有从业者称,在线教育机构在与消费金融方面合作时,会为了销售课程自己“贴息”。 记者向咖啡易融核实“嗨学网用户申请退费的流程是怎样的,用户投诉的咖啡易融与嗨学网扯皮拖延退费是否属实,双方合作中嗨学网是否有贴息,当前是否仍与嗨学网保持合作,与嗨学网的合作占促成贷款总额比例为多少”。截止发稿前,未获回应。 被诉非法获取通讯录、爆通讯录催收 此外,大量用户投诉咖啡易融暴力催收。某用户投诉称:“咖啡易融和民生易贷一直攻击我的通讯录好友,多次电话恐吓,已完全影响到我的正常生活。” 记者下载了咖啡易融APP,发现该APP需要获取“通讯录”等多种权限。记者选择不允许获取通讯录、通话信息,APP便一直提示应用缺少权限,是否重新去授权。 (图注:咖啡易融APP截图) 有关部门多次强调APP不得超范围获取用户信息。2019年6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该规范显示,金融借贷基本业务功能必要手机的信息包括“用户手机号码、账号信息、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个人征信信息、紧急联系人信息(两位常用紧急联系人联系方式)、借贷交易记录”,并不包括通讯录和通话记录。 记者采访了咖啡易融“如何看待强制获取用户通讯录?用户投诉的爆通讯录式催收是否属实?有无整改措施?”截止发稿前,未获回应。值得关注的是,咖啡易融公开渠道留有的唯一联系电话,是工商系统中财报里的电话号码,记者多次联系该号码无人接听。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咖啡易融分别于2017/2018年两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原因是“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咖啡易融官方微信客服中的线上人工服务也一直无人回应。 大股东被爆因违法获取个人信息遭警方调查 据天眼查,集奥聚合是咖啡易融的第一大股东,且与咖啡易融的董事长皆为崔晶晶。2019年9月左右,集奥聚合被爆出因违规获取个人信息遭警方上门调查。 近日,银保监会制定下发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与有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记录的第三方机构合作。 记者采访了集奥聚合“公司去年因违规被警方调查是否属实?与咖啡易融是否有数据方面的合作?是否协助了用户投诉的咖啡易融暴力催收行为?互联网贷款新规的严格要求是否会对公司客户数造成影响,如何应对?” 集奥聚合相关工作人员先回应记者称“沟通中”,后又对记者表示“非常抱歉,负责人都出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