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浪理财大学,听冯仑讲《人人都该懂的实用房产指南》,带你轻松学懂房产知识,把握财富机会! 问:冯叔,您觉得年轻人到底该不该买房? 冯叔:年轻人买不买房这个事,我觉得要根据每个人自己的环境、条件来看。 首先有一个年龄的问题。不少人 20 多岁大学刚毕业,就一定要买房。对此,我是不主张的。但是,如果说你都工作 10 年了,比如 22 岁毕业,工作了 10 年 32 岁,成家了,这时候考虑买房,我觉得是可以的。 之前有一个统计数据,中国人买第一套的房的平均年龄大概是 27 岁,但国外的平均年龄是 38 岁。为什么我们这边买第一套房的年龄小这么多?因为买房的钱主要不是自己的,是父母的钱。而国外的年轻人可能收入比我们还高一点,但是买房靠自己的收入,不用父母的钱,买房之前要多攒几年钱。 所以,我认为,如果你工作了 10 年,三十出头,可能也结婚或者准备结婚了,那么买房这件事就可以提到日程上了。但在这之前,我觉得租房会更好,比较自由,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 其次,买不买房这件事与个人的价值观有关。如果你喜欢稳定,对风险承受力不强,那么可以早点买房。如果你好折腾,那不妨晚一点。比如你在创业,除非你已经很成功,否则就没必要急着买房。尤其是刚开始创业,还在‘爬坡’时,又要还房贷,还要去管公司,买房有可能会限制你。 我认识一个年轻人,辞职创业不久,他老婆就急了,说‘你创业,得先把房贷还清了’。因为正常上班时,他一个月有三万工资拿,可以还贷款,创业之后,他不给自己发工资,房贷就成了一个问题。他老婆就提离婚,最后他妥协,继续回去踏踏实实上班,挣工资还房贷去了。所以,如果是刚开始创业,别急着买房。 此外,我觉得,未来大家其实不必太操心这件事。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一个从人口结构看这个问题的角度。 中国的人口结构大概是 242、243,也就是祖父辈,一般有 2 个人,2 个独生子女结婚,2 个人,如果生小孩,那这个小家庭就有 3 个人。而中间一辈,双方父母有 4 个人。 因为中间这一辈有 4 个人,底下这一辈 2 个人,按照人口自然的变化来说,如果老一辈都不在了,留下的遗产,房子其实是会多出来的。上面 2 代人至少几套房子,所以有人开玩笑说,‘90、95 后不仅不用买房,上面那么多房子,将来还能住一套、吃一套、出租一套、卖一套。’ 这是人口规律带来的变化。我们知道,目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 30 平米,已经和日本的情况相当了。要知道,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连人均 3 平米都做不到,仅仅 40 年时间,我们就达到了这样的水平。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从理性的角度看,大家大可不必为这事操心。 问:我父母和爷爷奶奶都在三线城市。正如您所说,爷爷和父母这些年也给我存了几套房。但是我想用这几套房在一线城市拼出一套房来。您觉得合适不? 冯叔:我的想法比较简单或者说纯粹。假如你要过日子,结婚,你和你的另一半商量在哪过日子,你就在哪里买房,大可不必强求。如果你想投资,你就从 4 个维度去看哪个地方的房价可能涨,那就去那里买房。 第一个维度是人口是否大量流入。人口大量流入的城市房价会涨。 第二,基础设施是否还在大规模建设。工地最多的地方,比如地铁在建,机场也在建,这样的地方房价可能涨得更快。 第三,经济是否在快速成长,经济成长,就业机会就多,收入增加,人口增加,房价也会涨。 另外,还要选择在利息低的时候出手,这样你才能买房,投资才有钱赚。 总而言之,买房结婚是一套逻辑,买房投资是另一套逻辑,不要把这几套逻辑混在一起。如果混了,你会很纠结,也很辛苦。比如你爱的人在天山,你却非要在北京买套房,何必呢?不如在天山脚下盖个房子。万一哪天你们离婚了,你到北京来上班,还有点钱,那在北京买个房,也不错。可是你要投资,没准投在深圳,收益还更好。 这个事,有不同的逻辑,也就有不同的选择。投资有投资的选择,工作有工作的选择,生活有生活的选择。我的看法是,每一个人生阶段,你按照某一种逻辑选定之后,最好不要再去想别的。否则,容易活在纠结与焦虑之中,生活不开心,工作没干好,钱也没挣到,空留下一肚子遗憾与痛苦。
王毅表示,对于美方的蛮横无理,中方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我们的反制措施合情、合理、合法,也完全符合外交惯例。中方没有意愿也没有兴趣与美方打什么“外交战”,因为这只会对两国人民的利益造成更多损害。发动“外交战”也并不证明美国的强大,反而暴露出美国越来越缺乏自信。如果美方还要一错再错,那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所谓“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失败”的论调重拾冷战思维,完全否定了中美交往几十年来取得的成果,不仅是对历史进程的无知,也是对中美两国人民的不尊重。这种散布“政治病毒”的做法理所当然会受到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的质疑和批评。 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各国利益相互交织。中方一向主张,中美两国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没有必要相互排斥,完全可以相互借力、相互成就。当前,世界经济正经受疫情严重冲击,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理应坚持平等互惠,以合作而不是脱钩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为这个世界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我们随时可以与美方重启各层级、各领域的对话机制,任何问题都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谈。我们还提出可以梳理制定关于合作、对话、管控分歧的三个清单,并为下步交流确定路线图。 当前,美国国内一部分政治势力出于对中国的偏见和仇视,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编造各种谎言恶意抹黑中国,制造各种借口阻挠中美之间的正常往来。中方不会让这样的阴谋得逞。我们坚决反对人为制造所谓“新冷战”,因为这完全违背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背离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如果谁要在21世纪的今天挑起所谓“新冷战”,那他就站到了历史前进的对立面,就是国际合作的最大破坏者,就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香港事务属于中国内政。不干涉内政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任何国家都不会容许别国肆意破坏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粗暴干涉香港事务的言行恰恰是在破坏“一国两制”的健康运行,必将遭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内所有炎黄子孙的坚决抵制。(新华视点)
战略是什么?是明确战略目标,并将资源向实现战略目标方向配置。懂战略的人,一要明白战略目标和大方向,不能稀里糊涂,这也可能、那也可以。二要敢于投入资源,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 投资也是如此,首先,要需要明确战略目标,对大方向胸有成竹。其次,要敢于投入资源,不然就不会有重大战果。如果股票有战略机会,就对股票战略投入;如果房产有战略机会,就对房产战略投入。如果都没什么机会,那至少还可以现金为王、保住老本。 现实中,我们常见到四种人。第一种,涨了看涨,跌了看跌,变得比变色龙还快,他不会持续犯错,因为他不会坚持。第二种,不持看法,每天做T、打板、高抛低吸,市场怎么样,他也搞不清,只顾埋头拉车。第三种,永远谨慎乐观,涨了,我说了,我乐观呀,跌了,我也说了,要谨慎,不要太乐观。第四种,死多头或死空头,总有一段时间是对的。这四种人,其实都不懂战略。战略,就是要有方向,有取舍,知道向哪个方向猛攻。 过去十几年,我战略看好房产,支持亲朋猛攻房产。刚开始参加工作的几年,也没什么钱,但我还是在第一时间买了房。1999年是房价最低迷的,进入2000年代,有些地方房价已经翻番,劝人买房不太容易,我苦口婆心,鼓励了一批亲朋买房。时钟转到2019年,我战略看好股市,并提前四五年让大家砸锅卖铁筹集资金,要抓住2020-2021史诗牛。很多朋友早做准备,回笼了大笔资金,抑制住了投资房产的欲望,战略投资股市,已小有斩获。 这些都要靠战略,小打小闹是赚不了大钱的。如果是战略看好,你是个工薪阶段,工作一辈子,攒了100万,你敢再东拼西凑弄到200万,然后一轮大牛市赚到1000万。如果随波逐流、方向不清、目标不明,投20万都害怕,稍涨一点就吓跑了,再涨又冲进去,最终牛去熊来又套住了。这是两种人生,差别就在于懂不懂战略。不懂战略,难成大事,难赚大钱。 不要跟我说你收益率有多高。对一个普通工薪阶层来说,1000元赚20倍,有什么用?1000万元,赚了两倍,那才有意义。一轮史诗牛下来,关键不是赚几倍,而是投几多。
7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运营商周四警告称,如果要在3年内更换所有华为网络设备,用户通信会中断。 华为 英国运营商BT(英国电信集团)高管在英国议会发言中表示,快速更换华为设备会引起极大混乱,用户通信会中断。因为,如果要在上述时间范围内完成,需同时更换基站等设备,就必须切断网络。 英国电信高管还表示,如果英国政府要从5G建设中排除华为的产品,需要耗费5至7年的时间。 英国另一家大型运营商沃达丰高管表达了类似观点,称用户可能会好几天都没信号,具体时间取决于更换工作规模多大,多侵扰用户。 沃达丰在2G、3G、4G、5G网络中使用了华为的设备。 沃达丰高管还表示,过于激进地强迫执行政策调整可能阻碍英国的经济复苏。
每月工资能拿六七千元的人,为什么都不愿意去创业?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创业者要有担当和责任的,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的,有些人适合当老板,有的人适合当员工。如果人人都去创业当老板,那谁来当员工?与王健林等企业家,动辄一个亿小目标相比,普通人能够每个月稳定拿到六七千元,已经很满足了。 第二,现在国内外经济不景气,各行业竞争激烈,已经日趋白热化,除了垄断行业外,早已经没有什么暴利行业。现在创业的难度要远比改革开放初期,以及上世纪90年代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的时期要难得多。也就是说,当年创业者成功率高达一半以上,现在创业者成功率不足10%的概率。所以,很多人也只能拿着六七千元的月薪,在等待今后有没有更好的创业时机。 第三,也有部分人觉得拿六七千元工资实在太少,也想出去创一份事业。但是理想很不错,现实也很残酷,老婆怎么养,孩子学费怎么办,房贷每月怎么还?显然,一个人要想创业,离不开家庭环境的支持,如果家庭环境并不支持你去创业,那也只能安于现状,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真的如果辞职出来创业了,恐怕不仅是每月的收入没有着落,属于自己的时间也基本没有了。 第四,创业要有一个较为不错的环境,如果你周边的人没有一个是创业者,都在替老板打工,在没有人引导的情况下,谁敢去辞职创业呢? 中国的潮汕地区、浙江温州等地方,为什么人人都是创业者,很少有人愿意过着工薪阶层的生活,这是因为身边有人在创业,而且创业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如果你在企业里面过着工薪生活,突然贸然去创业,那成功的概率也是很低的。 第五,创业者可能赚得要比工薪族拿得多,也有人成为大老板,但是那也是辛苦钱,一般人吃不了这个苦。创业者刚开始时,收入没有保障,每天要早出晚归,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天,还要经常陪客户谈生意,有时候为了拿到一份合同,还要经常要加班熬夜。最终,在拿到合同时,还要担心资金的回笼问题。创业者把一切都赌在了公司上面,而打工者只要按时拿到六七千元工资,安稳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第六,很多人承受不起辞职创业后的失败。据统计中国多数初创企业存活时间不到2年,基本上能过上周岁生日的企业,就已经赢过了一半以上的创业公司。很多创业者拿出自己多年来的几十万积蓄,或者父母省吃俭用给的创业启动资金,最后创业结果是蚀光老本,那这种创业失败的打击是很大的,大部分人讨厌这种失败感觉,同时也承受不起如此巨大的投资损失。 多数人月薪只有六七千,为啥还不愿意去创业?其实,多数人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创业,也承受不了创业的风险,所以不愿意去创业。也有人安于现状,觉得工薪族收入稳定,创业弄不好家庭破碎,连自己都养不活。就算有人创业成功了,那也是九死一生,不敢轻易去冒这个险。 实际上,六七千元的收入水平也处于尴尬境地,如果月入万元以上,也成了企业骨干和高管,也无须创业。如果月收入三千多元,反正这样的工资到处好找,也想创业去拼一下。就是六七千元工资的人,往往觉得生活还可以,就更没创业的勇气和动力了。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李奇霖、钟林楠 这一波,国债期货大跌,最关键的就是高频数据显示基本面在大幅改善、央行货币政策再定价。 昨日,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飙升,一度到了2.85%的位置,但到了2.85%后,又见顶回落,最终收在2.8%以下。 这说明已经有投资者开始认为2.8%以上的10年国债有投资价值了,基本面、央行货币政策再定价等利空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消化。 但实际这个位置是不是安全呢? 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每一轮涨跌其实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利好的刺激下,市场情绪亢奋,资产价格上涨,充分反映利好。 当市场对利好刺激的定价差不多了,那么资产价格就会步入震荡波动的区间,如果价格要进一步上涨,那就需要新的信息出现,再刺激市场一把。 否则,在震荡之后,大家就会开始反思,是不是交易机会已经结束,乐观情绪太过了? 因为如果在上涨周期内,价格迟迟未突破,这其实就是一个上攻势能乏力的体现。投资者会开始给利空更高的权重,或者主动寻找利空,资产价格可能会从此步入跌势。 如果是从大跌开始,转为上涨的过程,大体流程和上面所述是差不多的。 这一波,国债期货大跌,最关键的就是高频数据显示基本面在大幅改善、央行货币政策再定价。 如果未来几天,资金利率能够稳定,不再上行,那么市场对后者的定价就已经到位了,这一因素就不会成为利率继续上行的推动力。 最关键的是基本面。纠结的点在于,市场既然已经反映了基本面改善的预期,那5月经济数据出来是不是就应该买?走利空出尽的逻辑? 可能要分两种情况看。 1)如果正好6月的高频数据显示,经济改善的势头大幅缩减,那方向一致,买是没问题的。 2)如果6月高频数据继续改善,这时就不应该买,因为利空出尽是个伪命题,这个利空过后,还有新的利空。 当然,对市场的分析,不能只看造成之前大跌的因素有没有发生改变,还应该看有没有潜在的增量信息。 比如,现在聚焦比较多的,外部环境(美股估值修复过高、中美关系、疫情二次复发),还有通胀。 如果这些利好利空因素交织,那就比较难办了。 我们提出一个观察方法,可以用接下来的市场走势做个验证。就是如果利空因素是之前已经存在,那它对市场定价的影响是在不断衰减的,而新出现的利好对市场定价的影响是在上升的。 这个过程,是一个市场定价的主要矛盾不断变化的过程。 将这个逻辑运用到实际,可以这样看: 已经出现的利空很明显是:央行态度的变化、基本面转好。 这两个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已经体现在现在的市场价格里了,他们对市场的影响已经大幅减弱。要在现在这个点位,继续推动利率上行,需要基本面继续大幅改善,或央行的鹰派成色比市场预期的更重。 基本面的改善,需要去跟踪高频数据,看看这一轮经济的反弹是否已经结束。这个比较难。在这里很难说清楚,我们后面再找机会专门谈这个问题。 因为高频数据会波动,数据有可能是这周下滑,但下周大幅改善,总体是改善。如果只看这周的数据,那很容易会得出反弹趋势已经结束的错误结论。 但鹰派成色相对确定,很可能不会再超过市场预期了。 杠杆投机盘已经大幅缩减,汇率贬值的压力也已经减弱,曾经作为社融扩张的主要贡献者——债券融资,在5月债券调整的背景下大幅缩减,继续加重鹰派成色,会影响信用扩张的大局。 等央行将现在的资金价格拉回至政策利率附近(这一点市场已经有所预期),货币政策再定价就基本结束了。 所以,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基本面的问题,看之前我们在《债券大跌为哪般》中所提出的基本面上攻乏力的预期能不能兑现,何时兑现。 第二个,我们可以分解长端利率,分解成短端利率+期限利差。 短端利率用DR007或者7天逆回购的政策利率表示,这个利率比疫情前已经下降至少30BP,这一点应该要体现在长端利率的定价里。 按疫情前3.0%的位置看,现在下降30BP,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到2.7%应该是合理的。 但还要看期限利差。期限利差现在已经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基本面改善预期。 以2.7%为基准,后面有两种走法。一是基本面改善迎来终结,期限利差被压缩,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下到2.7%以下,至于到什么程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肯定不可能回归2.5%的水平。 因为经济最差最悲观的时候才2.5%,现在这个经济情况,怎么差,市场的预期都肯定要比那会好。 二是基本面继续改善,期限利差在现有基础上继续走阔,那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将沿着2.7%向上,但也很难回到疫情发生前的位置,最高也就到3%。 所以,债市的收益率后面将会在上有顶,下有底的区间震荡,顶很明显,3%是非常难突破的金顶。 底很难判断,可能2.6%,也可能2.7%。我们在《债券大跌为哪般》里倾向2.7%,利率如果下到2.7%以下,投资者可能就要注意止盈退场了。 现在2.8%的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赔率和胜率肯定要比5月高一些,因为风险已经得到了释放。 但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一是经济改善趋势何时变缓,二是市场情绪何时能够真正稳定。 这个点位,如果投资者对浮亏的忍受度高,风险偏好高,可以开始做一点左侧,越跌越买。 但如果对浮亏比较敏感,那建议还是等一等,等市场稳态确定,寻找新的定价锚时,再买入。
文/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 艾堂明[微博] 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 今天折腾得够起劲! 大盘是长长的上影线配长长的下影线,创业板则是长之又长的下影线,光看K线形态,就知道今天是什么行情了。 之所以走成这样,也不奇怪,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东西,所有的行情在以前都上演过,今天也不例外。 金融股早盘的一波猛拉,吓坏了众多小盘股,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阴谋论”呀,只要金融权重股大涨,就是主力在拉大盘出货,赶紧跑吧! 不管这个“阴谋论”是不是真的“阴谋”,但如果你不信的话,股票跌下来咋办?所以先跑了再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如果大家都这么想的话,那就必然会跌,这就是群羊效应。而且每次都确实跌下来了,又加深了大家的记忆,让大家认为确实有阴谋。 所以这种无厘头的走势一再上演,每年至少重复几次,而且每次都很准,特别是在两种情况下,就更准了。 一是在大盘非常疲弱时,金融股不能涨,二是在大盘处于高位时,金融股也不能涨,一涨小盘股就得跳水,屡试不爽。 今天就属于第一种情况,早上银行、保险、券商为代表的金融三剑客集体拉升一波之后,小盘股马上就泄了…… 难道金融股就不能涨吗?金融委昨天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利好,金融股趁势而起再正常不过了。 股市有时是不讲道理的地方,因为人都是记忆动物,会习惯性地操作,哪怕是所谓的“阴谋论”是错的,也挡不住人们的习惯性操作。 但如果“阴谋论”不是阴谋的话,那就说明跌错了,其实股市经常犯错,因为人会经常犯错,既有可能涨错了,也有可能跌错了。 不管是涨错了还是跌错了,最终都得纠错,这就是股市的纠偏纠错功能。而聪明人会利用这种错误赚钱,涨错了逃顶,跌错了抄底。 特别是外资,简直是喜笑颜开,内资疯狂砸盘出逃,又让他们捡了个大便宜,今天大举流入42亿元,比昨天还多。 认错不要紧,但如果向外资认错,那就丢人了。其实下午的回升也是在向外盘认错,因为亚太股市特别是美股期货大幅回升,让跌错了的A股赶紧认错,才造就了今天长下影线。 明天又是周五了,大会已于今天结束了,再也没有理由找什么“逢会必跌”的借口了,那些歇够了的基金经理们,如果你们还有一丝职业精神的话,那就好好开工干活,明天收个红周五来弥补过错! 震荡行情怎么办?期权期指是应对震荡的利器,可以涨时做多,跌时做空,双向操作,再加上T+0交易机制,盘中可以多次波段操作,及时落袋为安,避免股票T+1的尴尬。 想学习期权期指知识以及实战技巧,可以点击收看新浪理财大学的《老艾聊期权期指》视频课程,有全套方法讲解。(点击试看,99元特惠仍在进行中!)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艾股学堂(laoaigxt),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微博:老艾观察)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首席评论员、资深投资人。)